問題Q&A
問:
最近看了一些在討論情緒控管、家暴等等話題的節目。我對自己目前狀態不太有自信,不曉得該怎麼辦。我曾在醫院做精神鑑定被診斷出有一點邊緣性人格障礙;醫生說原因很有可能是從小跟媽媽的關係。 我是個女同,在國外留學、工作多年。在我25歲的時候認識一位女朋友,交往了5年。期間我因為好多次的情緒失控出手打她,後來她第一次帶我去看精神科,雖然不是很順利,不過之後我自己也透過朋友在其他的醫院尋求治療。後來因為雙方關係本來就不好,而我也認識了其他女朋友,也認為再繼續下去也只是惡性循環,所以便與她結束關係,然後便開始了另一段戀情。在這段後來的感情當中,我們並沒有住在一起,也沒有因為生活小事而爭吵,但因為對方是已婚人士,因為無法忍受她還繼續與她先生有性關係,而大吵情緒失控出手,後來是因為有朋友幫忙,帶我去醫院等等,便結束這段關係。 在第一段關係時,當時的我雖然也認為打人不對,但是對方總是說出很刺耳的話,不也是一種言語暴力嗎?因為對方也是個個性強勢,急性子的人,在很多方面其實和我很不適合相處與交往。現在的話回想起來,一樣也會有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想法,不過對於自己出手打人會感到後悔與恐懼。我只接受過一次心理諮商,目前持續在精神科接受藥物治療。最近這三個月也因為工作與感情不是很順遂所以休息與治療。但是因為我不想跟媽媽同住,現在也有個國外女朋友,所以我想到國外工作生活。我不想重蹈覆轍,我不想傷害自己也不想傷害自己心愛的人。只是實在是很沒自信,所以不曉得該怎麼辦?希望可以給我一點建議。謝謝。
黃老師回答:
Dear女同,妳好!
很高興妳是個擁有反省能力又願意因自己不斷有暴力行為就醫接受治療的人。不論醫生的診斷如何,最重要的是妳有改善和改變的勇氣與決心。過去的生命歷程均僅供參考(包括幼年與母親的關係),對已成年的妳而言,目前和未來的生活安排才是最現實、最實際以及最重要的部分。要訓練自己情緒再失控也不要用暴力解決,因為暴力不但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徒增問題的困難度和複雜性,只會讓自己輪迴在難過與懊悔的負面回憶中。人際關係要建立真正的自信,少些固執的主觀和強勢的掌控權,要坦誠面對而非一昧地逃避,每天鼓勵自己努力去學習改變,則日久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是有能力改變的人。加油並祝福!
黃老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邊緣人格障礙相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黃越綏 Facebook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大牌人妻法國大暴走 Facebook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獨角動物】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邊緣型人格相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邊緣型人格相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求助] 面對邊緣型人格相處之道?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Fw: [求助] 面對邊緣型人格相處之道? - 熱門PTT 的評價
- 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勸世文你聽過邊緣型人格障礙嗎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大牌人妻法國大暴走 Facebook 八卦
根據研究顯示:凡事喜歡模仿別人的人,可能是人格障礙患者
#本篇文超長_但還是希望大家可以花5分鐘看完
大家晚安,歡迎回到大牌人妻全民亂講(自以為在做節目喔~😂)
姐前幾天的文章內容裡提到了我封鎖了魔鬼複製人朋友,結果引起好多網友的共鳴
所以這也就是說,#複製人常常就在你我身邊😨
既然大家都有切身之痛
那不妨來探討一下到底複製人都在想什麼?🤔
以下,就讓我們用最最最友善與包容的心態來看這一篇文章🤓
模仿,是我們人類與生俱有的天性
我們從出生到漸漸有行為能力,我們就開始觀察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那時的我們像一張白紙,透過模仿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這就是成長的開始
姐其實不認為模仿是件壞事,學習別人的優點是好事,那代表我們想要更好
我們情侶或好友之間,也常常會互相影響行為模式和想法,進而更融入彼此的相處
姐跟我的好姐妹,也會有互相欣賞對方穿著打扮和個性想法的時候
常常我喜歡朋友的衣服,我請她帶我去買,她喜歡我的鞋子,我幫她多訂一雙,然後這就變成了我們的「姐妹服」,這是很正常的事
但為什麼我們常常對模仿我們的人感到困擾厭煩?
問題就是「頻率」和「模仿程度」
已經是成人的我們,經歷和學習過了很多事,應該要有基本的獨立自主意識和創造能力和自己的觀點
但常常很多人,自我意識不強、缺乏想像、不善思考與創造力
又或者是因為懶,懶得自己想所以只想當伸手牌,偷來的要來的最快最不費力
於是這類人,他們習慣看到什麼就直接模仿什麼
我們被模仿一次二次三次,甚至一直持續下去
會覺得好像自己的一舉一動好像一直被窺探關注,久了真的很煩(而且還有點恐怖)
姐是一個自我意識很強和還算有點自己想法的人,所以我知道常常身邊朋友也會被我影響,我不介意有時周圍的人把我的想法拿去用,其實這也是一種肯定,我也很開心我有幫到你
但重點是頻率如果過高,就真的讓人很困擾
其實模仿是一種學習
但學習不一定要模仿
我們人或多或少都會透過模仿喜歡的人事物來讓自己更好
比如說我們會學偶像的髮型,雜誌的穿搭,常常熱門韓劇女主角的穿搭到口紅顏色,大家一陣旋風熱潮,這也是一種模仿啊~
但有種行為叫「參考」
姐常常在想做菜要怎麼擺盤時,我會參考網路上的資料
姐上次做的聖誕花圈,我也上國外網站看很多照片
但,我只參考,我從不照抄
像我的聖誕花圈,我從網路找到靈感決定了花圈的雛形在我腦海,然後從顏色到花的選擇和擺法配置,到燈要怎麼裝置上去,都是我自己看賣場能買到什麼,然後回家自己摸索出來的
透過參考資訊,然後經過思考消化,然後把吸收到的東西內化再表現出來
這就叫「學習」
這樣你得到的東西才會「真正屬於自己」
這才是成長
很多走火入魔的複製人往往沒注意到這點,他們只想「照抄」
#他們把成就感建立在模仿的越像越好_而漸漸忘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自己本來的樣子
他們把注意力專注在別人身上,而不是自己
對我來說,是件很悲哀的事…
所以有一陣子我還有點同情我這個複製人朋友
我知道她其實是因為迷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她的生活圈狹窄加上自信心不足
這也是為什麼她的生活和發文,總是專注在老公身上
老公的一舉一動都會深深影響到她的喜怒哀樂
她活不出自己,所以她羨慕那種活得精彩又自在的那種人(對!就是我哎呀呀被揍飛🤜🏻💥🤪)
姐在網路找愛模仿別人的心理學資料時,看到一篇文章的某一段話,我點頭如搗蒜:
「邊緣型人格障礙首要特徵就是獨立自主能力嚴重不足,所以需要依靠模仿別人行動和行為來找到自信和存在感。由於自尊心狀態極為不穩定,他們長期依賴別人的表揚讚賞來獲得認同,就像吃藥一樣。」
我在這段話中看到我這朋友的狀況
完完全全一模模一樣樣!!!(文章網址我會放在文末)
她就是一個非常依賴她先生和超愛發討拍文,一天到晚抱怨她老公,可是隔天突然又放閃文的那種人
搞的我們這些朋友好亂比宅男房間還亂!常常不知道現在到底在演哪齣🤔
愛抱怨是因為她不快樂,她對生活的不滿
愛討拍和愛放閃是為了彌補她的空虛與自尊
總之,模仿、抱怨、討拍這些都是都是自信不足的表現(有些人愛抱怨都是為了討拍,而不是真的困擾)
所以複製人大多都是真的空虛寂寞覺得冷
他們對自己的認同不夠,潛意識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好,所以希望經由模仿他人來得到更多的認可
可是瑞凡,偷來的、借來的東西永遠都不會真正屬於自己,你懂這道理嗎?
人要成長和卓越都是必須靠自己,這是借不來別人也給不了你的東西
也許你可以複製他人的髮型、穿著打扮、Style、說話方式等等,這些表淺的東西
但你永遠只會學的87分像
因為一個人的靈魂、涵養、智慧、談吐、氣質、經歷
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是由內而外的散發
人家的優點在腦袋裡,而不是你學到的外表
其實生活中處處有啟發,靈感都是自己找來的
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
只要你有用心在體驗生活,其實進步一點都不難
不要做精神上的窮人
停止把眼光心思專注在別人身上
你可以參考但不要老是照抄
不然你永遠活不出自己
腫嗎?
#還有一種厲鬼型的複製人_他學你是想幹掉你取代你的位置(這種通常是有利益關係的)
#姐只能說_江湖在走保護自己的能力要有🚬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_但我們可以遠離這些人
#這篇寫真的超久_歡迎分享給身邊的複製人看🤣拜託不要學我們了啦~
#也歡迎留言你的經驗我們一起討論🤓
差點忘了要po網址:喜歡模仿別人也許是真的有精神疾病哦!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97pc9W
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八卦
【腦中小劇場 第57場 口罩少年】
少年只是許了一個願望,沒想過事情會變成這樣。
早在疫情擴散之前,少年便戴上了口罩。金屬條記得貼緊鼻樑,顏色朝外,上下不能顛倒喔。網紅露出甜美的笑,整個餐館沒人想轉台,但身為正港的口罩專用戶,少年看了只覺得可笑,這簡直就像在警告大家不要把衣服反過來穿一樣。更可笑的是,鄰桌的三個男人一邊看著網紅,一邊把口罩反過來戴。
少年不到兩歲就開始戴口罩,彼時SARS正席捲全台,口罩成了人臉的一部分。但少年並不是因為SARS才戴口罩,而是罹患了一種叫「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Hyper-IgM Syndrome)的罕見疾病。
這是一種先天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簡單來說,就是患者的IgM抗體無法轉換成IgG等其他抗體,導致身體的軍備不足,防線孱弱,因此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鼻竇炎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罹癌風險也高於一般人。少年的體檢報告有一堆數據,但紀錄的都不是生理徵象,而是各種致死威脅的發生率。
總之,就像主治醫師說的,少年出生在峭壁上。
少年進托兒所的第一周便感染急性肺炎,在X光片顯影下,少年的支氣管彷彿長出了棉花,於是媽媽決定辭掉工作全職照料。少年沒有手足,無法進行骨髓移植,除了進行症狀處理,只能仰賴定時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增加抗體,以及長期戴口罩降低感染機率。
爸爸有時候會帶他去看棒球,父子倆總是躲在遙遠的外野區,擠進連轉播鏡頭也掃不到的死角,跳著脫拍的波浪舞。彼時,國家已安然度過SARS,人臉不再被口罩束縛,每個鼻腔都重獲自由,只有他的呼吸道依舊需要防線。看著身邊的人紛紛拿下口罩,少年就像目送群眾離場,自己卻被規定留在座位上一樣孤單。那時他才明白,戴口罩不孤單,生病不孤單,孤單的是跟大家不一樣。
他決定進小學之後,一定要跟大家一樣,把口罩摘下來。
只是沒想到,對於摘口罩這件事,他同學居然比他還猴急。為了減少傳染風險,醫師建議他持續戴口罩。為了避免傷口感染,少年與體育課絕緣。少年一個月要請假五次,到醫院注射免疫球蛋白。少年很容易疲倦,所以時不時就到保健室休息。少年身上常有一種刺鼻的味道,但沒人知道那是羊脂膏。在同學眼裡,少年就像個被班級供養的神祕瓷器,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某日,鄰座同學在其他屁孩慫恿下,打算趁少年午睡時偷掀他的口罩,這當然是個粗疏的計畫,因此在他準備出手之際便遭班長厲聲喝止。
但少年沒有生氣,只是體悟到原來任何東西只要被遮住一半,它的魅力與價值就會翻倍,包括人臉。
就在他進行體悟的同時,他身邊的兩派人馬正在交戰,一派獵奇,一派憐憫。雙方常因為這尊神秘的瓷器,進行一場好奇心與同情心的角力。
可悲的是,這兩派人馬裡頭,根本沒人看出他的雙頰總是紅腫過敏,沒人知道他擦羊脂膏是因為耳根被棉繩磨到潰爛,沒人知道戴口罩其實很難呼吸,沒人問過他心裡在想什麼。獵奇的人之所以鬧他,只是想一窺這張臉的下半截,同情的人挺他,只是在奉行大人希望他們做的事。然而比起獵奇,少年更討厭被同情,同情是一種目的與功能背道而馳的東西。同情會讓施捨的人變強,接受的人變弱,而變弱是他最不需要的選項。
結論是,這班級沒人關心他。獵奇的人把他當怪咖,同情的人把他當病體,就是沒人把他當成「只是個戴口罩的同學」。一旦他拉下口罩,那些人就完成各自的任務,既然如此,那何必讓他們稱心如意。
因此,等到主治醫師覺得他能夠在開放空間摘下口罩時,他已經決定把口罩留在臉上。賭氣也好,厭世也罷,至少他不用去滿足誰。
那片口罩,就是他對這世界的不信任票。
少年的爸媽原本想用自卑或害羞來解釋整件事,但等到他一回家就躲進房間,甚至刻意不讓父母看見自己的臉時,兩人才驚覺事態嚴重。少年升上國二那年,在主治醫師的建議下,他被爸媽拖去看身心科,目的很諷刺:盡可能摘下他的口罩。當時少年正被青春期的彆扭所支配,敵意貫穿了整個看診過程,醫師擔心少年可能患有「妄想型人格障礙症」前兆,因而轉介給臨床心理師進行會談。
根據心理師的說法,妄想型人格障礙症(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是屬於A群人格障礙的一種,主要出現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核心症狀是容易對旁人產生「懷疑」。譬如:
● 從他人善意的舉動中,解讀出貶意或威脅(少年不確定同情是否帶有善意)
● 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懷疑別人會欺騙或利用自己(同情本身就是種利用啊)
● 持續心懷怨恨(少年真的超恨那些當年在他口罩亂畫鬍子的屁孩)
● 擔心旁人會利用假訊息傷害自己(這什麼啊,假新聞比較恐怖吧)
「你是討厭這世界,還是害怕這世界?」
「嗄?」少年還沉浸在剛剛心理師說的那些診斷準則,一臉茫然。
心理師是個看起來有點隨便的大叔,「如果你討厭這世界呢,你不需要口罩,只要站遠一點就好。如果你害怕這世界,你也不需要口罩,你比較需要面罩。」
「什麼啊,最好是有這種東西啦。」少年的不屑直接穿透了口罩。
心理師悠哉地拿出之前尾牙表演的搶匪面罩,然後套在頭上,「透氣不透光,造型高大上,要不你試一下。」他摘下頭套,一把往少年的胸前丟去。
「才不要咧,超白癡的,欸你真的很奇怪耶。」少年的表情彷彿拿到的是內褲。
「奇怪是當心理師的國考條件,所以呢,那種太正經的心理師都需要重考。」
由於眼前的傢伙實在太靠北了,靠北到少年相信自己只是個「戴口罩的國中生」,而不是某個怪咖或病體,於是他斜眼睨著大叔,然後毫無保留地,把人生前十四年的故事全部清倉一遍。
心理師很確定,少年沒有妄想型人格傾向,也不需要再多一條臨床診斷。他只是個敏感脆弱,正在跟世界賭氣的孩子,至於要不要把口罩拿掉,得看他何時消氣。
那次會談之後,情況沒有任何變化,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少年不需要再多吃一些和妄想有關的藥。但壞消息是,媽媽意外懷孕了。打從妹妹出生之後,他就得自己坐車去醫院打針,自己買護具,爸爸很少帶他看棒球了,媽媽也時常忘記參加罕病聯誼會的活動,就算把自己關在房裡,也像是幫了爸媽一個大忙。從那時起,少年真的被家人當成一個只是戴著口罩的正常孩子。
但麻煩的是,他好像開始懷念被當成病人的日子。
少年的功課並不好,他只喜歡畫畫,尤其擅長素描,經由特色招生與身障加分後,他進入高職美工科就讀。這幾年爸媽的心思都在妹妹身上,看到妹妹起身走路的那一刻,少年居有點想哭,但不是因為感動,而是他從父母臉上找到久違的笑容,那是他給不起的東西。
他依然感到很孤單。總覺得自己活著,好像只是為了給爸媽交代,但他又不希望妹妹消失,於是十七歲生日那晚,他許了一個願望:希望有一天,全世界都能陪我一起戴口罩,一直戴下去。
半年後,這個願望實現了一半。
拜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所賜,人類又開始不信任空氣,口罩再度回到人臉,這次少年終於能和群眾一起離場,他大概是唯一在這時候還能笑得出來的人。一個多月之後,當少年的尿液開始出現茶色,兩星期掉了五公斤,腹瀉到脫水,然後瞬間暈倒在學校走廊時,他知道自己的願望完全實現了。
他得了膽管癌(Cholagiocarcinoma),末期。
這是個刁鑽的病,之前掃腹部超音波都沒能把它揪出來,醫師判斷少年的壽命大概還剩三個月,最多半年。而根據疾管署的預測,這波疫情半年內都不會停止,意思就是,全世界會陪他一起戴口罩,直到他走進歷史那天。
每次想起這件事情,少年都不知道該做何反應。他並不意外,而且照理說應該要開心,因為整個城市都是他的隊友。他趴在捷運站的欄杆旁,看著戴口罩的隊友們走出車門,行色匆匆地錯開彼此的動線,行伍起伏,語言退散,人流展現出一種被病毒鍛鍊出來的默契。沒有誰被孤立,每個人都理解彼此的處境,被口罩隔絕的世界很公平。
然而,當醫師宣判病情那天,他看見媽媽在哭癱在診間外,他又變得有點難過。從以前到現在,他總是刻意忽略別人臉上的表情,無論是捷運乘客嫌麻煩的臉,喜歡的女生露出同情的臉,還是醫師看數據時皺眉頭的臉,那些表情,都在提醒自己的人生不會太順遂。因此一旦人們戴上口罩,那些表情就會被掩埋,只是為何媽媽明明戴上了口罩,自己卻還是感到難過呢?
願望實現了,但自己居然不知道該開心還是難過,他不想帶著這個問號入土,於是再度找上心理師,然後把這個羞於啟齒的願望告訴了對方。
「所以你的意思是,當你走進一個舞會,發現裡面每個人都嗨到爆,只有自己被當塑膠,因此你許了個願,希望每個人都跟自己一樣邊緣,然後讓這個舞會成為有史以來最讓人窒息的派對?」
「應該是吧。」
「你課表給我。」
「幹嘛?」
「你的許願課應該要重修。」
少年又開始覺得眼前的傢伙很靠北了。
「世界變得更無聊之後,有讓你比較好過一點嗎?」
「一開始有,後來好像沒有,不知道為什麼?」
「你覺得呢?」
「我一直以為,只要大家一起戴上口罩,去掉表情之後,我們就是同一國的。但我發現,媽媽哭的時候,好像才是跟我同一國的。」
心理師點點頭,「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只要看起來跟別人一樣,就等於被接納。但事實上,只有透過交流,我們才有可能被接納。但別人不會沒事跑到你面前跟你交流,你得主動做這件事,才有機會去認識這世界。
「不巧的是,你的病會給人一種無法輕易觸碰的刻板印象,這不是誰的錯,只能說我們都太小心翼翼。然而被人刻意保持距離,誰都受不了,所以你會開始胡思亂想,以至於到最後,你搞不清楚自己是想被接納,還是享受孤獨。
「只不過,真正享受孤獨的人,並不會許這種『希望全世界和我一樣孤獨』的願望。」
「為什麼?」
「因為不管在哪裡,他都能和自己相處,所以你這個願望超不酷!」
「哈囉這位先生?我命都快沒了,你講話還這麼直是怎樣!」
「那是因為我沒把你當成癌末病人,而是一個有人際困擾的高中生。」
心理師頓了一下。
「十年後,我的孩子就跟你一樣大了。講到這裡,我其實不太敢再往下想,為什麼人的生命會停在這個地方,這長度究竟是誰算出來的?這完全不公平啊。但對你媽媽來說,她沒辦法跟誰討價還價,只好哭,這是她唯一能表態的方法。」
此時少年落下眼淚,淚水慢慢浸濕了口罩的上緣。。
「如果能再許一次願望,你知道我想做什麼嗎?」
「做什麼?」
「開畫展。因為按醫生的說法,我應該撐不到今年的畢業展了。」
「你想畫什麼?」
「不知道,反正畫什麼都來不及認識這世界了。」
「畫人臉吧。」
「為什麼?」
「因為這是你一直在逃避的東西啊。先看清楚人臉,才能認識這世界。」
「那我可能要再提醒你一次,按醫生的說法,我大概也撐不到疫情結束了,請問是要怎樣看到人臉?」
「誰說,隔著口罩就不能畫人臉?」
少年一臉狐疑地望著大叔。
「在那之前,記得有空交一份自傳給我。」
這兩人從此沒再見面。那天下午他們聊了很久,他不知道計畫能否成功,也不知爸媽是否同意,但那是他人生最後的幾個月裡,少數不感到絕望的時刻。
出發前,少年把畫具重新清點了一輪。他不想讓身體的出入口插滿管線,於是放棄化療與手術,爸爸也辦妥留職停薪三個月,全家整裝待發,陪少年環島一周。
計畫很簡單,透過社會局與罕病聯誼會的協助,少年在全台各縣市的市集定點,免費為當地民眾進行素描。但這份素描的特殊之處在於,被畫者不需要脫下口罩,只需要接受一段訪談作為自傳。由心理師擬定的問題進行引導,少年沿著這份自傳的生平脈絡,順著被畫者的面紋肌理,推敲出口罩後那張臉的真實面貌。
這份工程遠比少年想像得繁瑣,但如心理師所說,想認識眼前的世界,不能作弊。
可惜,病變速度比預期猛烈,持續發癢導致少年無法專注,食慾不振直接影響他的握力,由於黃疸開始破壞手上的畫,少年只能放棄剩下兩個城市,提前打道回府。但他沒有遺憾,他腦中塞滿了故事,就像一張等著上色的地圖。回到臥房,看著凌晨的天光,他有時會恍惚,有時會在劇烈的腹痛中想起某段訪談情節。他很慶幸,在閉眼之前,可以在明滅的視線裡,看到妹妹接手自己的畫具,看到爸爸整理自己藏在鞋盒的塗鴉,看到媽媽溫柔地梳理自己的頭髮。對他而言,
這就是他的世界。
以上這份自傳,是在少年過世幾周後,經由父母潤稿,連同畫展邀請函一起寄到心理師手上的。畫展辦在主治醫院的一樓迴廊,這是心理師當初向少年父母提議的地點,邀請函特別註明,請心理師一定要看到最後一幅畫。
現場總共展出三十五幅畫作,每幅畫都是一張人臉素描,畫作下方則附上被畫者的自傳,以及他們戴上口罩的相片。這當中有人是遠洋船員,輪廓硬挺得像歐陸的海岸線。有人是新住民,笑容閃爍著南海的風光。有人是導遊,眼神映射出北極的荒原。有人是水腳仔,臉上堆滿對在地食材的自信。這些自傳,讓畫展不再是亡者的遺志,而是歷史的集散,世界的縮影。
但最後一幅畫是個例外。
那是一幅唯一沒有露出真容的畫作,沒有人知道它被擺在壓軸的原因。因為主角一個穿著身心科白袍,臉上卻罩著搶匪面罩的傢伙,下面還附了一行短語。
看著畫,覆誦著短語,心理師想起少年,笑著笑著眼眶就紅了。一個大叔,對著一張搶匪畫像若有所思地泛淚,在旁人看來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不過管他的,他只希望少年最後能活得痛快,但願回歸塵土之前,他看待這世界的視野,不會被口罩侷限。就像那行短語:
把自己變得跟別人一樣,不等於被接納,你必須透過交流。
— 世上最靠北的男人
#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
#妄想型人格
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陪陪泥・療癒抱枕💛 購買連結:https://bit.ly/simpleinfoshop
(如果你是頻道會員,請別忘了另外到社群找專屬的優惠連結ㄛ~)
#邊緣型人格障礙 #BPD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52 「邊緣型人格」不是邊緣人?
02:49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症狀是?
04:33 判定的標準
06:26 病因研究
07:26 治療方法?
08:29 跟他們互動的原則
10:16 我們的觀點
11:19 提問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邊緣性人格障礙|維基百科:https://bit.ly/2Mk5MuQ
→ 情緒反覆難相處~認識邊緣型人格疾患:https://bit.ly/2ZXGTNU
→ 邊緣型人格疾患發展理論之探討:https://bit.ly/3chAK1f
→ 求求你不要丟掉我:邊緣性人格親密又缺乏界線的人際模式:https://bit.ly/2XSlm6B
→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回顧與前瞻-文榮光、李俊毅:https://bit.ly/2TV33w3
→ 邊緣性人格障礙:我們該如何面對? - 獨立評論@天下:https://bit.ly/3gBn8S5
→ 你是「邊緣型人格」嗎?10件事測出你總是害怕被拋棄、分手生不如死的真正原因 - 風傳媒:https://bit.ly/3dnED6k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一部曲:認識:https://bit.ly/2ZVEOlf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二部曲:成因:https://bit.ly/3che0i0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三部曲:https://bit.ly/3dkUoLm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四部曲:誤解與協助:https://bit.ly/302iJSp
【 延伸閱讀 】
→ 過來人告訴你:五個分辨「恐怖情人」的徵兆和分手方法 - 關鍵評論網:https://bit.ly/3dnmV2R
→ 我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nyti.ms/3doH3B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mhwIPpPnxY/hqdefault.jpg)
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邊緣型人格相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八卦
情緒反覆難相處!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 Hello 醫師聽過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嗎?可別被病名的「邊緣」兩字誤導了,這和我們日常中聽到的 ... ... <看更多>
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邊緣型人格相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八卦
情緒反覆難相處!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 Hello 醫師聽過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嗎?可別被病名的「邊緣」兩字誤導了,這和我們日常中聽到的 ... ... <看更多>
邊緣人格障礙相處 在 【獨角動物】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 - YouTube 的八卦
這裡就是分享我和角媽 相處 的心得,希望從這裡入門,我們都能開始與 邊緣人格 好好的 相處 。 對於 邊緣人格 ,也同樣可以透過這個影片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