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
去年以來,一直有醫界的朋友、性別圈的朋友、兒童與婦女權益的朋友,問我「2020年之後呢?」
我都傻傻笑說「不知道欸。」搞得很多合作議題的朋友們非常擔心,因為我們希望做的很多事情,需要慢慢整合、一點一點拆解、逐步生出資源、建立支持系統。都需要時間。
我在立法院本屆任期到了最後一個會期,我也知道很多同事各自有所動作,政治是複雜的權力角力,這些我都懂。而我自己,認為我是老天的「工具人」,老天賦予我什麼責任,把我們放在什麼位置上,我就把事情一點一點做好。
我們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要推動「國家肺癌智庫」,為這個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疾病,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包括合理的篩檢與追蹤指引、精準醫療為方向的治療計劃和支付模式、同時必須修改相關法規,重新盤整重大傷病資源、建立新藥給付制度、建立國內治療能量及研究資源。
要細緻「兒虐防治資源」,今年初我們終於修訂了家庭教育法,未來要讓地方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可以實質成為脆弱家庭、風險家庭的資源整合單位、支援教養困境的家庭,同時也要建立兒童心理及兒童發育專業的後援系統,讓面對特別體質或氣質兒童的家長,得以尋求專業協助。而疑似施虐或施虐者及目睹的家人,未來都還是會面對孩子,類似性侵害加害人刑後治療的後續輔導模式要生出來,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要修健保法,讓藥價調整及給付方式能夠成為分級醫療的助力而非阻力,而且必須建立比較合理與符合區域情況的藥價給付機制,逆轉過去20年健保只顧砍低給付成本,卻導致國內藥品研發、精進、治療方式、醫材衛材品質無法提升,甚至藥品撤出市場的問題。另外,健保法和施行細則對於停復保的規範,以及境外給付申報的規定,真的必須要修,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健保使用需求只會更多,但是繳健保費的勞動人口,只會變少;健保不能一直以砍醫師給付點值來維持假象。
前年開始,與金管會保險局,和癌症病友與專業組織,還有幾個駐台外國代表處研擬中的癌症治療部分負擔co-payments 及癌症治療保險制度,因為需要蒐集其他國家私人醫療保險給付制度,以及專家提供癌症治療未來發展趨勢評估,所以雖然一開始是想改變「私人醫療保險與健保給付重複」,不利於新藥新治療科技的發展,也增加健保負擔的現有問題,但是後來討論到更廣泛而長遠的部分,就需要一些時間了。
分級醫療的落實需要時間,需要與民眾溝通,需要協助建布廣泛而均值的基層醫療系統,也需要在制度預算與態度上,給分級醫療制度最強的支持;而同時在要求大型醫療院所「輕症下轉」的同時,要開始協調各專科醫學會,提出「應該調高合理給付」的急、重、難症項目。
偏鄉醫療缺乏的問題,我一直認為應該直接由國家資源挹注醫療資源不足區,提供具有誘因的定薪,不要讓業績制的給付模式導致醫療提供者的都會區集中。譬如醫中計劃的補助不該再由醫學中心過一手,而是直接補給醫療人力不足的區域和機構。而部屬醫院應該整合成為一個醫院系統,各縣市的部屬醫院類似分院的模式,才不會都會區部屬醫院強強滾,偏鄉部屬醫院苦哈哈;以部立醫院各縣市分院模式,資源整合分配,人力也能以彈性調度,加上國家原本拜託私立醫療院所支撐基礎公共衛生、防疫、預防注射和篩檢的資源,回到部屬與軍方醫院,實質讓公立醫院可以以這些重要醫療任務營運存活。而鬆綁對於私立醫院的新治療新研究及對於非健保身份外國人的自費業務,讓私立醫療院所發展醫療研發和創新,不要大家通通困在一灘低價健保死水之中。
「四癌篩檢回歸基層」去年與國健署和基層醫療醫師們多次討論,但是今年的計劃依然有幾個細節讓基層很難參與,明年的修改和逐步整合基層醫療院所來承接癌症篩檢,同時促進生活習慣改善與慢性病控制,是還需要幾年的工作。
糖尿病整合計劃跨越國健署和健保署,甚至還未納入口腔照護的部分,我一直在與新陳代謝科、牙科、眼科的學長們討論怎麼來要求衛福部整合可以用的相關資源,應該有更完整和友善的計劃及給付。糖尿病控制得好,我們洗腎與中風、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後續醫療費用才會少。
另一個很大工程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許多細節修訂,以及朝向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整合。這二個法都牽涉到末期或者臨終照護,以及醫療委任代理和醫療決策權力的處理,但是二個法之間有些規範不同、決策順位不同、專業用詞不同,到了第一線醫療人員這邊,怎麼決定哪個部分援引病主法,哪個部分援引安寧條例?更包括醫療委任代理的委任和終止不在同一個法律位置(委任程序有一定嚴謹,但是終止可以隨時),對於第一線醫療人員來說,法律相關問題的困擾,根本難以配合。
有幾個比較細碎的修法,包括男女結婚年齡拉到18歲,因為之前民法修法與其他法條綁在一起出委員會,結果一直無法協商,看來是得重新再提。而優生保健法的幾個細節,和其中幾個不符需求的規範(譬如醫師發現「有礙優生」又無法治癒的時候要「勸其結紮」),包括「優生」一詞早已不被遺傳諮詢專業所接受等等,雖然修法草案早在去年就提而且已經與行政單位討論過折衷,不過看來都得等下一屆重新提修法草案了。
當然性別平等教育的戰場還在。要要求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和其他成人與家庭教育資源,能夠開始投入成年人、「長輩」的性別平等教育。同時必須幫忙整合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資源,落實校園內的教師培力與社群的性別平等教育組織,這個是需要奮戰一陣子的工程。
其他幾個很大的法律提案,包括「勞動教育法」、「國定假日法」,一直無法進入審議,當然我理解其實事涉複雜,但是總是非常希望有可以開始的那天。而「環境教育法」有許多已經不符真正永續環境的精神目標,也需要再處理。
而物理治療師法,還有幾個必須斟酌與協調的部分;長照制度和給付之下的職能治療服務如何可以更從預防失能端介入,也是希望能夠再處理的部分。啊對了,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的更有實質訓練效益,以及難得爭取到的預算分配使用規劃,必須再盯個幾年。保健食品或食品濫用固有成方與療效暗示,還有以中藥作為西藥的名稱和廣告,也還要繼續與中醫師們合作。
嗯然後我們還要再追幾年「醫院手術煙霧呼吸防護」和「職業安全衛生專業人力」的案子。
外交的部分,除了答應了要繼續推動與波蘭、捷克、瓜地馬拉等國家的合作,更重要的是要要求外交部國際組織業務,要啟動目標式、策略式的補助規劃案,建立積極而有策略性的國際組織參與模式。
嗯,還有很多……
我一直覺得,當醫生,唯一目標是把病人照顧好、治好;當立委,唯一目標也是把工作做好,協調折衝、充分考慮,一一解決問題,即使再小,再沒話題性。
我跟很多關心明年選舉的朋友們都說,「能做多少事,我們努力就是了」。這樣洋洋灑灑隨手捻來,寫得像發表政見一樣XD,其實只是想說,我們有很多事要做,如果有機會,我們就繼續努力吧。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Jack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梁振英文】 梁振英簡介「三司會議」,英文名稱為「The Three C Meeting」 特首梁振英今日正式交代,橫洲分階段發展的決定,是在2014年一月的「三司會議」中,由他本人決定。據梁振英回應英文提問時稱,「三司會議」英文名稱為「The Three C Meeting」。 梁振英在記者會上以...
選舉委員會職能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做事】
去年以來,一直有醫界的朋友、性別圈的朋友、兒童與婦女權益的朋友,問我「2020年之後呢?」
我都傻傻笑說「不知道欸。」搞得很多合作議題的朋友們非常擔心,因為我們希望做的很多事情,需要慢慢整合、一點一點拆解、逐步生出資源、建立支持系統。都需要時間。
我在立法院本屆任期到了最後一個會期,我也知道很多同事各自有所動作,政治是複雜的權力角力,這些我都懂。而我自己,認為我是老天的「工具人」,老天賦予我什麼責任,把我們放在什麼位置上,我就把事情一點一點做好。
我們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要推動「國家肺癌智庫」,為這個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疾病,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包括合理的篩檢與追蹤指引、精準醫療為方向的治療計劃和支付模式、同時必須修改相關法規,重新盤整重大傷病資源、建立新藥給付制度、建立國內治療能量及研究資源。
要細緻「兒虐防治資源」,今年初我們終於修訂了家庭教育法,未來要讓地方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可以實質成為脆弱家庭、風險家庭的資源整合單位、支援教養困境的家庭,同時也要建立兒童心理及兒童發育專業的後援系統,讓面對特別體質或氣質兒童的家長,得以尋求專業協助。而疑似施虐或施虐者及目睹的家人,未來都還是會面對孩子,類似性侵害加害人刑後治療的後續輔導模式要生出來,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要修健保法,讓藥價調整及給付方式能夠成為分級醫療的助力而非阻力,而且必須建立比較合理與符合區域情況的藥價給付機制,逆轉過去20年健保只顧砍低給付成本,卻導致國內藥品研發、精進、治療方式、醫材衛材品質無法提升,甚至藥品撤出市場的問題。另外,健保法和施行細則對於停復保的規範,以及境外給付申報的規定,真的必須要修,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健保使用需求只會更多,但是繳健保費的勞動人口,只會變少;健保不能一直以砍醫師給付點值來維持假象。
前年開始,與金管會保險局,和癌症病友與專業組織,還有幾個駐台外國代表處研擬中的癌症治療部分負擔co-payments 及癌症治療保險制度,因為需要蒐集其他國家私人醫療保險給付制度,以及專家提供癌症治療未來發展趨勢評估,所以雖然一開始是想改變「私人醫療保險與健保給付重複」,不利於新藥新治療科技的發展,也增加健保負擔的現有問題,但是後來討論到更廣泛而長遠的部分,就需要一些時間了。
分級醫療的落實需要時間,需要與民眾溝通,需要協助建布廣泛而均值的基層醫療系統,也需要在制度預算與態度上,給分級醫療制度最強的支持;而同時在要求大型醫療院所「輕症下轉」的同時,要開始協調各專科醫學會,提出「應該調高合理給付」的急、重、難症項目。
偏鄉醫療缺乏的問題,我一直認為應該直接由國家資源挹注醫療資源不足區,提供具有誘因的定薪,不要讓業績制的給付模式導致醫療提供者的都會區集中。譬如醫中計劃的補助不該再由醫學中心過一手,而是直接補給醫療人力不足的區域和機構。而部屬醫院應該整合成為一個醫院系統,各縣市的部屬醫院類似分院的模式,才不會都會區部屬醫院強強滾,偏鄉部屬醫院苦哈哈;以部立醫院各縣市分院模式,資源整合分配,人力也能以彈性調度,加上國家原本拜託私立醫療院所支撐基礎公共衛生、防疫、預防注射和篩檢的資源,回到部屬與軍方醫院,實質讓公立醫院可以以這些重要醫療任務營運存活。而鬆綁對於私立醫院的新治療新研究及對於非健保身份外國人的自費業務,讓私立醫療院所發展醫療研發和創新,不要大家通通困在一灘低價健保死水之中。
「四癌篩檢回歸基層」去年與國健署和基層醫療醫師們多次討論,但是今年的計劃依然有幾個細節讓基層很難參與,明年的修改和逐步整合基層醫療院所來承接癌症篩檢,同時促進生活習慣改善與慢性病控制,是還需要幾年的工作。
糖尿病整合計劃跨越國健署和健保署,甚至還未納入口腔照護的部分,我一直在與新陳代謝科、牙科、眼科的學長們討論怎麼來要求衛福部整合可以用的相關資源,應該有更完整和友善的計劃及給付。糖尿病控制得好,我們洗腎與中風、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後續醫療費用才會少。
另一個很大工程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許多細節修訂,以及朝向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整合。這二個法都牽涉到末期或者臨終照護,以及醫療委任代理和醫療決策權力的處理,但是二個法之間有些規範不同、決策順位不同、專業用詞不同,到了第一線醫療人員這邊,怎麼決定哪個部分援引病主法,哪個部分援引安寧條例?更包括醫療委任代理的委任和終止不在同一個法律位置(委任程序有一定嚴謹,但是終止可以隨時),對於第一線醫療人員來說,法律相關問題的困擾,根本難以配合。
有幾個比較細碎的修法,包括男女結婚年齡拉到18歲,因為之前民法修法與其他法條綁在一起出委員會,結果一直無法協商,看來是得重新再提。而優生保健法的幾個細節,和其中幾個不符需求的規範(譬如醫師發現「有礙優生」又無法治癒的時候要「勸其結紮」),包括「優生」一詞早已不被遺傳諮詢專業所接受等等,雖然修法草案早在去年就提而且已經與行政單位討論過折衷,不過看來都得等下一屆重新提修法草案了。
當然性別平等教育的戰場還在。要要求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和其他成人與家庭教育資源,能夠開始投入成年人、「長輩」的性別平等教育。同時必須幫忙整合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資源,落實校園內的教師培力與社群的性別平等教育組織,這個是需要奮戰一陣子的工程。
其他幾個很大的法律提案,包括「勞動教育法」、「國定假日法」,一直無法進入審議,當然我理解其實事涉複雜,但是總是非常希望有可以開始的那天。而「環境教育法」有許多已經不符真正永續環境的精神目標,也需要再處理。
而物理治療師法,還有幾個必須斟酌與協調的部分;長照制度和給付之下的職能治療服務如何可以更從預防失能端介入,也是希望能夠再處理的部分。啊對了,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的更有實質訓練效益,以及難得爭取到的預算分配使用規劃,必須再盯個幾年。保健食品或食品濫用固有成方與療效暗示,還有以中藥作為西藥的名稱和廣告,也還要繼續與中醫師們合作。
嗯然後我們還要再追幾年「醫院手術煙霧呼吸防護」和「職業安全衛生專業人力」的案子。
外交的部分,除了答應了要繼續推動與波蘭、捷克、瓜地馬拉等國家的合作,更重要的是要要求外交部國際組織業務,要啟動目標式、策略式的補助規劃案,建立積極而有策略性的國際組織參與模式。
嗯,還有很多……
我一直覺得,當醫生,唯一目標是把病人照顧好、治好;當立委,唯一目標也是把工作做好,協調折衝、充分考慮,一一解決問題,即使再小,再沒話題性。
我跟很多關心明年選舉的朋友們都說,「能做多少事,我們努力就是了」。這樣洋洋灑灑隨手捻來,寫得像發表政見一樣XD,其實只是想說,我們有很多事要做,如果有機會,我們就繼續努力吧。
選舉委員會職能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保持理想,務實成長。】-決策委員參選政見
這次決策委員會的改選,我還是會參與。從基層助理到候選人,再從公職到決策委員,在時代力量待了快四年,深刻的感受到要參與才有機會改變,無論是地方政治還是黨內結構。
這一次的決策委員改選,任期僅剩半年,當選的決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找到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可視這次的改選為任務型決策委員。
我會從自身觀察及參與的種種,提出希望改進的地方作為政見,以下依序列點。
1. 調整決策選制,確立明確職權與規範。
目前時代力量的決策機制,是2019年因應政黨法修法所調整的決策委員會制,由全體黨員選出15位綜理政黨事務的決策委員,並由決策委員們推選出一位黨主席。
當初設計這個制度時,黨內有過非常多討論,無非是希望能有一套落實黨內民主的制度,但一年半過去,黨內經歷了多少風雨我不再贅述,這套制度有調整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我建議調整如下:決策委員改由黨代表票選,且投票數不超過當選人數三分之一;同時,現任公職互推一定人數為當然決策委員,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為當然決策委員,上述兩種當然決策其職務依任期調整。
最重要的帶領全黨之黨主席由黨員直選,並為當然決策委員。讓具有黨員及社會基礎的各類黨公職都能進入黨的決策圈,而黨主席跟決策委員的權責,也須在黨章中明確規範。
票選之決策委員人數、黨代表投票數,以及公職互推人數,我都有一些粗略想法,細節後續會再跟大家報告。
2. 資源合理配置,財務透明公開。
很多朋友可能會很好奇,2020年選舉結束之後,時代力量的政黨補助款從每年3721萬增加到5490萬,加上這屆三位不分區每年責任款252萬,總共多了2019萬,但為什麼好像錢還是不夠用?每個地方黨部一年還是150萬?(今年有微幅上修又下修)
先不算黨費與其他捐款收入,目前14個地方黨部加起來每年共支出約2700萬,中央黨部加上智庫則約莫3000萬。無論中央還地方,在資源配置都有調整的空間。
接著,無論黨工或黨職,皆應建立制度化的職等薪級,絕對不能愛給多少給多少,各地方部門又不同調。
這次參選,一個很重要的想法是希望黨能「務實成長」,目前時代力量的募款能力跟經營能量,是不是跟得上黨設定的目標,我一樣覺得有調整的空間。黨公職當然需要共同承擔,但如何能在有限的資源內做最好的利用,需要大家坐下來務實的好好討論。
許多朋友關心的財務狀況,除了未來會上線的財務透明計畫外,過去這五年的財務狀況與使用配置,我認為也應清楚地和社會說明,希望新任決策委員會能專案處理。
3. 確立發言人體系,杜絕放話文化。
黨內一個真實存在且嚴重的問題,是有人不斷向媒體洩密與放話。我敢說「真實存在」就敢對這句話負責,放話就不用說了,大家在媒體上看到不想看了,洩密我可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像是僅有決策委員會知道的事情,「不具名黨內人士」卻在媒體中能一一細數並評論;內部討論的群組,從對話的內容到時間,一字不漏的被媒體寫出來;還沒開始開會的內部文件,被媒體直接公開;甚至決策間非流通的資訊,在會後極短時間就被媒體寫出。
這對黨造成一次一次非常嚴重的傷害,但每次面對這些匿名放話或洩密,黨都進退維谷,因為在部分內容真實的情況下,要承認也不是、要否認也不是,接著內部就陷入互相猜疑與強烈不信任的對立循環。
未來必須要有明快的反應機制,要建立完善的發言人體系。回應內容由發言人群與主席、秘書長、當然決策委員們共同討論,發言人群亦可針對不同屬性,分派不同事項之發言專責。
發言人除了專職或中央黨部的同仁兼任外,也應納入公職,讓民選公職能參與黨對外發言的定調,我認為這是強化溝通與互動的重要環節,減少中央地方不同調的狀況。
4. 確立黨綱定錨路線,保持理想務實成長。
作為一個政黨,最核心的任務,便是透過一次次的選舉獲得公職席次,並逐步落實價值理念與目標。但時代力量要做什麼?時代力量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時代力量在台灣社會的定位是什麼?大家都有自己的論述與想法,但整個黨卻一直都沒有明確的文字定調。
比較接近的,僅有黨章中的第二條:本黨宗旨為「讓台灣成為每個人都享有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能追求夢想與保護幸福,擁有國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參與政治、自主決定的台灣」。
但這顯然太過抽象,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清晰且具體的共同目標,過去黨內也有提出決議文或行動綱領的共識,並試圖著手進行,但可惜最後未順利產出。而這份文件,必須扮演著對時代力量的價值與路線重要定錨。改選後的決策委員會務必要啟動這項工程。
最重要的價值與目標確立後,面對不同議題便能有一貫的守則與論述,面對每次的選舉便能務實擬定策略。保持理想,務實成長。
以上四點是我這次的政見,每一點都還有很多更細的想法,過幾天會直播和大家聊聊。
選舉委員會職能 在 Jackz Youtube 的評價
【梁振英文】
梁振英簡介「三司會議」,英文名稱為「The Three C Meeting」
特首梁振英今日正式交代,橫洲分階段發展的決定,是在2014年一月的「三司會議」中,由他本人決定。據梁振英回應英文提問時稱,「三司會議」英文名稱為「The Three C Meeting」。
梁振英在記者會上以英文簡介三司會議的職能:
"...And when it (指運房局的建議) got to the Three C Meeting, well incidentally, it wasn't a meeting attended by all principal officials. It's a meeting that I chair, attended by the three senior secretaries of the government, namely the Chief Secretary, the Financial Secretary and the Secretary for Justice.
...At this Three C Meeting, 三司會, we get progress reports for major planning, land supply and housing issues..."
橫洲事件成為梁班子最新政治炸彈,梁振英前日刻意將特首選舉潛在對手、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拉落水,但財爺迅速發聲明反擊,令特首跑馬仔的花生指數急升。梁振英今日聯同曾俊華等一眾高官開記者會,外界期待的廝殺場面未有出現,反而二人保持身份,曾俊華回應記者提問時,更稱「你總會同意上司的說話。」(You always agree with your boss. No questions about that.)刻意擺出支持梁振英的態度。
政府橫洲發展記者會下午3時30分在政府總部舉行,梁振英進場時手持文件夾「一支箭」行前,拋離曾俊華幾個身位,隨後的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等人。
記者會進行逾半小時,曾俊華自開場發言後未有機會發言,一直由梁振英及張炳良回答問題,但當他回答第一條問題,即被問是否同意梁振英的決定,他以英文作出的回應,令在場記者錯愕:「你總會同意上司的說話。」(You always agree with your boss, no questions about that.)
曾俊華之後再被問到兩人是否內閧,曾俊華無直接回應,稱自己在聲明中,只是回答了兩條簡單問題,包括他是橫洲及皇后山專責小組成員,但由於他外訪,沒有開會,以及並非由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決定分期進行橫州發展計劃,他不認為說法與特首唱反調。
記者其後再追問是否覺得梁振英卸責,曾俊華回應稱「唔知點解有咁嘅印象」,強調自己一直有跟進相關工作。
唐英年於2006年9月18日的昂坪360通車典禮上,以英文發言,其中一句「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afternoon, give me great pleasure to join you all at today's opening ceremony of Ngong Ping『三碌拎』, the opening of Ngong Ping『三碌拎』……Three-sixty.」把昂坪360的英文讀法「Ngong Ping Three-Sixty」以廣東話形式讀成「Ngong Ping Sam-Luk-Ling」,被網民恥笑。 事後政府新聞處沒有把這片段上載至政府網站。而「三碌拎」亦成為了部分網民稱呼唐英年的代名詞。
#NgongPing三碌拎 #三碌拎 #唐唐 #昂坪360通車典禮
Help us caption & translate this video!
http://amara.org/v/W8je/

選舉委員會職能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評價
【特別節目】競猜下個誰會被DQ有獎問答遊戲?l高Sir晚間廣場30072020(將被YT封台請訂閱分享救台)
https://youtu.be/3KnjRwjpYSA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
立即加入登記【*支持國安法 & 力破戴妖奸計 參與高Sir醒目選民至掂檔活動*】:https://forms.gle/Z4sMNs4srLrtE7pMA
————————————————————
1.【齊齊DQ】公民黨及多名本土派參選人共12人被集體DQ參選資格。
2. 【特別節目】競猜下個誰會被DQ有獎問答遊戲?
(首兩位各送"青年快閃清潔"一週年限量版T-Shirt 乙件),以留言先後作準。
高蛇DQ的高危貼士:譚文豪、陳志全、譚得志、岑子杰、張崑陽……
多名報名參選9月立法會選舉的攬炒派及本土派參選人,今天相繼收到通知,被選舉主任取消參選資格(DQ)。名單包括:公民黨楊岳橋、郭榮鏗、鄭達鴻、郭家麒;攬炒派岑敖暉、土本派劉頴匡、鄭錦滿、何桂藍、梁晃維、袁嘉蔚、黃之鋒、梁繼昌等等,全部被DQ。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今日發表聲明,表示認同和支持選舉主任就今年立法會換屆選舉12名獲提名人士提名無效的決定。特區政府表示,注意到,選舉主任在其理據中,明確指出在決定獲提名人士的提名是否有效時,核心問題是他/她是否符合《立法會條例》(第542章)第40(1)(b)(i)條的聲明要求,即是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根據《立法會條例》第40(1)(b)(i)條,立法會選舉參選人須按照法定提名程序在提名表格簽署聲明,表示明確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主任指出,參照特區原訟法庭就陳浩天案的判詞,在第40條(1)(b)(i)的聲明要求下擁護《基本法》的意圖,並非僅僅為遵守《基本法》,而更需支持、推廣及信奉《基本法》(判詞第132(1)及142段)。
特區政府重申,擁護《基本法》是立法會議員的基本憲制責任。支持香港獨立、以民主自決或支持香港獨立作為自決前途選項來處理香港體制;進行尋求外國政府或政治組織干預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事務;原則上反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及將其列入《基本法》附件三並在香港公布實施;表明意圖在確保於立法會佔多數後,行使立法會議員權力無差別地否決任何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議、任命、撥款申請及財政預算案,以逼使政府接受若干政治要求;及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主權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的憲制地位等行為的人士,不可能真誠地擁護《基本法》,因此不可能履行立法會議員職責。
另外,特區政府表示,該12名獲提名人士因不符合《立法會條例》規定,被選舉主任決定其提名無效。其他獲提名人士的提名是否有效,選舉主任仍在依法進行審核,不排除仍有部分獲提名人士被選舉主任決定提名無效。選舉主任的決定旨在令選舉能在符合《基本法》及其他適用法律下公開、公平、誠實地進行,與部分社會人士指稱的政治審查、限制言論自由或剝奪參選權無關。特區政府全力支持選舉主任依法行使法定職能;不會容忍任何針對選舉主任的羞辱或恫嚇。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警方等執法部門會跟進有關的惡意行為。
特區政府尊重及維護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亦有責任執行和維護《基本法》,確保所有選舉均在符合《基本法》及相關選舉法律下進行。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支持國安法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高Sir疑遭技術限流,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高Sir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bhcFYIoJl06PM1xzTg-QQ?sub_confirmation=1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選舉委員會職能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5月0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6cmul6BC4Z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經過16次會議,仍未選出主席,明天內會舉行兩場會議,分別由民主派和建制派議員主持,會否出現混亂衝突,仍是未知之數。內會停擺導致立法會無法履行應有職能,癱瘓超過半年,突顯本港制度崩壞,政治鬥爭凌駕一切,任何微細環節都可以成為死鬥工具,不講合理合度,總之勝者為王,如此惡劣的政治文化,不可能孕育出健康的民主果實。立法會癱瘓問題必須解決,社會上下需要認真思考,任由議會失序失範失能無了期持續、鬥爭一日未分勝負都毋須讓立法會正常運作,是否真的可以容忍接受。去年10月立法會復會,至今半年有餘,然而內務委員會仍未選出正副主席。民建聯李慧琼爭取連任內會主席,不能主持內會選舉,改由民主派的副主席郭榮鏗主持。
蘋果頭條
林鄭月娥政府向全民派發可重用的「銅芯抗疫口罩」(CuMask),項目涉款最少3.6億元公帑,惟政府無按照常規招標,更對生產商背景諱莫如深,引來各方揣測,一度傳與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新興織造廠或南豐紗廠有關,傳媒追查後發現疑為「針織大王」羅定邦家族成員開設的越南工廠生產CuMask,但創科局堅拒確認。多名立法會議員炮轟當局「黑箱作業」,令人質疑涉私相授受,有利益輸送之嫌。
創科局長薛永恒昨接受電台訪問時被問到為何政府拒絕公佈生產商資料,又不公開招標,薛稱口罩是全球疫戰的關鍵物資,生產商、原料以至物流等全屬敏感資訊,擔心一旦洩漏會引起麻煩,如被「截糊」、物料被搶購,又或有人抬價,影響生產。
東方正論
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日前在立法會提到,自警方拘捕一名傳媒集團老闆和另外一些有權勢人士後,針對警隊的行為變本加厲,這些人的目的是希望嚇怕警方,讓警方不敢向他們執法,讓他們犯法之後可以逍遙法外,這一席話可謂發人深省、擲地有聲。是的,該名傳媒集團老闆向來是反對派的金主兼總指揮,「為美國而戰」,香港回歸後一直隻手遮天,所有亂事皆有他的身影,如今折墮落網並首次走上法庭,豈會甘於失敗,就此收手?
星島社論
經過多天零本地感染後,政府昨決定放寬部分防疫限制,七類暫關閉的場所可「解封」,食肆每枱人數亦增至八人,有關業界都稍為紓懷,起碼令生意由「危殆」轉為「嚴重」,是經濟復甦的好開始。然而,由內地與澳門來港的出入境口岸,仍實施嚴格限制,人流近乎絕迹,若情況繼續,旅遊、零售與運輸等行業難望好轉。目前內地疫情已基本消退,澳門連續二十七日無病例,等於回復正常,港府應積極研究一套較寬鬆的安全管制措施,再與兩地政府磋商,適時重開口岸,逐步增加人流,加速重振香港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天說香港經濟已陷入「深度衰退」,預計第二季形勢亦難樂觀,可見經濟情況已十分嚴峻,必須注射多支強心針,才可脫離險境。
經濟社評
港府宣布向全民派發可重用的銅芯口罩,昨天開始接受網上登記,一改過往官僚作風,展現出政府服務智能化的施政新風。市民期待當局在派發1萬元時也能簡化行政程序,讓救命錢能盡快到手,惟落實時須顧及便利和私隱,以免引起不必要爭拗。
創科局首天截至昨晚7時接獲逾60萬宗申領口罩的登記,涵蓋逾160萬人,即全港有21%人申請。盡管有很多人同時上網登記,需排隊等候,但運作大致暢順,平均2分鐘完成登記。市民收到完成登記短訊後,口罩將郵遞到登記地址,整個流程約2周。
為全港750萬人派發口罩是一項龐大工程,第一道網上登記的考驗明顯過關,第二道考驗是郵遞派發,若能在兩周派到市民手上而沒甩漏,創科局便能交出亮麗成績。

選舉委員會職能 在 1,500人選委會分五界別擴職能負責提名立會候選人 ... - YouTube 的八卦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通過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擴大 選舉委員會 人數和 職能 ,增加至1500人,除選出行政長官,亦負責提名立法會候選人。立法會就增至90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