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升機基礎知識漫談 》
這是所有登山人都應該瞭解的直升機小知識,謹獻給齊柏林導演,也感念他為台灣這片土地的付出。
---
今天早上7點鐘,我與2位岳界夥伴剛剛支援一場花蓮壽豐分隊的高難度山搜任務結束,搭乘空勤總隊UH-1H直升機(暱稱U機),從新木瓜返回壽豐分局。
萬萬沒想到,中午正在召開山搜報告會議時,大隊長突然接獲有直升機墜毀的消息,在會議結束後前往支援—我離開分隊後才發現,原來那是齊導演的飛機,對照猶在耳旁的螺旋槳聲和分隊的忙碌聲,那種墜機事故的感覺是如此真實,又那樣錐心。
山難搜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直升機,藉由這個事件和乘坐經驗,和大家分享直升機的特性和限制,希望大家能更深入了解這種既方便,又很不方便、危險而昂貴的交通工具。
---
Q1: 直升機很危險?
A: 是的,其實直升機很脆弱,起飛、降落、滯空時尤甚;且只要天候不佳、氣流不穩,都不能飛。因為非常可能被突如其來的亂流搞到失事。
根據統計,2012年台灣公務直升機10年平均失事率10.08次/10萬小時,但2010年國際民航運輸業失事率僅4.0次/十萬小時(蔡建和, 2013),這個數據雖然無法做精準比較,但也大略能感受到直升機比飛機危險的多。
Q2: 直升機很方便?
A: 對,超方便,好幾天的行程10分鐘飛完,又不用跑道,像作夢一樣。但限制條件非常的多,多到你會覺得走下山比較快。
Q3: 要降落的話,有哪些限制條件?
A: 以老U機為例,降落需要「基本30m x 30m的乾淨平坦堅硬空地」,不能有樹、不能有雜物,否則降落時一但捲起,會打到旋翼,非常危險。
而新型黑鷹直升機呢?當然,更大,要50m x 50m。
Q4: 如果沒有夠大的空地,那垂降或吊掛呢?
A: 吊掛基本上要「6m x 6m」的空間,怕勾到樹枝等弄斷繩索甚至鋼纜,而且也有地形限制—太斜的坡度、太狹窄的山谷可能會造成氣流不穩不能安全滯空,而且駕駛只有到現場親自確認才知道。
像這次我們在森林裡用手鋸開了一個吊掛場,結果直升機來現場看直接打槍說坡度太陡不能用,超想哭。
Q5: 還有其他限制嗎?
A: 還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還有載重限制,會因機型、天候、裝備和任務種類等而有變化,是扣掉「機組人員+裝備重+油料重」後的負重能力,絕不能超重,否則容易失控。2003年,一架救援阿里山小火車翻覆意外的U機,正是因為超載而失事。
因此,直升機有一個反常識的點:「我們先去耗油,10分鐘後回來!」,原因是油料太重,先繞一繞把油耗掉,才有餘裕回來載人載貨,或讓機身變靈活方便低空空投後拉高。
Q6: 那可以垂降任何救難人員嗎?
A: 不行,直升機不垂降沒有「3D立體救災能力」的任何人。通常能執行垂降任務的會是和空勤總隊長期合作的特搜人員。
Q7: 直升機看地面視野很好?
A: 並沒有,直升機在山區密林進行空中偵查任務,就像一個近視800度的人拿掉眼鏡保持30cm寫考卷一樣困難。
直升機能做的,就是檢查所有「空地」,森林底下完全不能指望被看見,這一點空拍機也一樣。
Q8: 直升機很貴?
A: 據熟悉直升機的消防分隊長表示:以U機為例,一趟任務油料完全用完的狀況,包含「折舊、機組員鐘點(基本正副駕駛+兩位教練4人)、耗材、油料」,總共在20萬上下。
Q9: 直升機為什麼不飛?來了,為什麼不降落?
A: 不能飛的因素太多了,像下雨、風速過高、能見度不夠、打雷等,直升機都不會飛。而且基地和呼叫點天氣不一定一樣,山上萬里無雲,山下可能正在下大雨。
而要落地,首先要判斷該地形、氣流、風向是否適合降落,先在上空繞圈,條件都吻合才會逆風降落或吊掛。只要任一條件不合,為了飛安都會撤退。
Q10: 如何搭乘直升機?
A: 四個字,「尊重專業」。
要上機,首先,一定要聽從機工長指示,由於直升機噪音在90分貝以上,所以都用比的。不遵守指示,可能會丟了小命。
直升機進場時,把雜物收乾淨、固定好、躲好。
降落時,盡量遠離,並待在機首斜前方駕駛看的到你的位置,不然駕駛看不到人,很容易被尾翼打到。
往飛機前進時,聽從指示,一次從機工長指定側前進手勢指定人數,壓低身體、身上所有物件都要固定好,不然會被旋翼吸走或捲進去,非常危險。下機的流程也差不多。
不知道機工長在比什麼,不要亂動,他們發現你不懂會跑下來跟你說。
飛機上也要聽從機工長指示移動位置,調整配重,不可站立。
直升機起飛時,要先退避,因為他們會先懸停一下,測試馬力是否能順利操控,不妥的話會再次降落丟人丟東西。如果不退,機長發現重量不妥要降落卻沒地方的話,就完蛋了。2003那次意外就是這樣發生的。
總之,搭乘直升機是非常狼狽的事,跟「舒適」兩個字根本扯不上邊。
---
「天候、地勢、地貌」都是影響任務的關鍵因素,非常重視駕駛的現場判斷。
直升機來了卻不降落、不吊掛,甚至根本不出動,那是「非常正常」的事,因為有任何條件不滿足,任務都會取消。直升機能順利完成任務,那個叫「天時、地利、人和」。所有機組員都是希望任務順利,不飛、不載人都有其專業考量。
---
直升機的風險非常高,所有機組人員都是用生命在執行任務,直升機不是「飛來-把人接走-飛走」這麼簡單的事,而是氣象、地理與物理、機械原理所結合的複雜專業,有任何條件出差錯,後果非常嚴重。
在為齊柏林導演追悼時,也可以同時了解這他生前所借重的交通工具,了解他究竟在看見美麗的同時,到底承擔著怎麼樣的風險。也可以思考山區搜救時,是不是所有狀況都需要直升機,將機組員暴露在非必要的風險之中、耗費巨額的社會成本呢?
祝福齊導演,安心的到更高的地方鳥瞰台灣。您的願望,將會由愛著這片土地的人們繼承,繼續堅定的走下去!
#致謝
-感恩空勤516、空勤517全力支援本次山搜
-感謝壽豐分隊羅分隊長與凱哥、和平分隊的吳隊員和她的特搜朋友傾囊相授直升機基礎知識,以及予以本文指導與審閱
適合走下去的人10個判斷因素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給關心婚姻平權、擔憂台灣前途朋友們的一封信】
「身為平權公投召集人,我必須要說對不起,是我們努力不夠,才有今晚的局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請所有支持平權的人,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
我們的努力不夠,所以我們組織比人家弱;我們的努力不夠,所以我們募到的錢比人家少
⋯⋯
我們的努力不夠,還不夠會做組織,不夠會催票,但這不代表在台灣支持婚姻平權與性別教育的人真的有這麼少。
所以請各位聽到這段話的朋友相信一件事:這不是你的錯。就跟身為同志不是你的錯一樣。
今天票開得不夠多,是平權公投小組努力不夠,不是這件事在台灣沒有人支持。」
以上是我在11月24日深夜,於平權公投開票活動現場,跟所有朋友講的一段話。【註1】
------
從開票日到現在,我沒有一天為自己的議員選舉結果感到開心。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
大多數的人只看到我是一個市議員當選人。但在此之前,我是一個同志,我是一個台灣人。
我和所有同志一樣,因為台灣有七百萬人否定我作為一個公民的權利而感到沮喪;我和你一樣,對台灣前途感到憂慮。
在這段時間裡,我看到大家的焦慮不安、憤怒沮喪。
如果,攻擊苗博雅可以讓所有的傷害到我為止,我願意保持沉默。
但,很遺憾,我的沉默並沒有帶來療癒和團結。
反而有更多的流言、臆測,讓深深受挫的公民社會,彼此猜疑、相互攻訐。很多平權公投的志工們,有了更多的自我懷疑、挫折,不安。
身為平權公投召集人,這段時間,我把心力放在鼓勵傷心沮喪的同志朋友,在感到灰心挫折之餘,不要忘記,還有350萬人溫暖的善意,不要放棄,我們還可以一起走下去。
做決策,需要判斷、勇氣與承擔。在發起公投之初,我就很清楚,一但結果不如預期,萬箭穿心就是我必須承擔的結果。
但,回看這段日子,人們一邊承受著深深的失落,一邊閱讀毫無根據的陰謀論。我的沈默不反駁,並沒有讓同志們變得更團結,反而讓自由派相互廝殺、四分五裂。
我很擔心。行政院即將在三個月內提出專法草案;2020那場不能輸的戰役也只剩14個月。
我們需要儘速集結戰力審慎應對。我們不能讓一時的挫折變成長期的潰散。
為了重建社群的信任,讓平權力量再次團結,我願誠懇交代我的心路歷程,重新梳理一次平權公投的脈絡、不足、和成果。
以下我將分述:
1️⃣為何發起平權公投?
2️⃣公投最終票數差距被拉開的原因?
3️⃣苗博雅有沒有利用公投拉抬自己的選舉?
4️⃣進一步可能的策略
也懇請各位朋友未來評論時,務必基於事實,以免造成社群更大的猜忌撕裂。
------
4月17日,中選會放手讓三個反同公投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時,任何對台灣政治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反同公投連署必過,年底大選必定有這三個公投案。
當時的同志社群面臨以下三條路:
1️⃣置之不理
2️⃣只動員不同意票
3️⃣參考過往入聯、返聯公投的經驗,提出一個對案,動員己方支持者投票熱情。
第一條路,置之不理,等於坐以待斃。
有些人主張,是因為有平權公投激起對決,反同公投才會有這麼多票。當初應該不要理它就不會過。
這種主張,第一,沒有注意到公投法修法後,不投票已經失去抵制作用。第二,也與數據顯示結果完全相反。
另外五項沒有對案的公投,都成功順利跨過門檻。尤其是國民黨所提三案,同意票比反同公投更多,不同意票更少,勝利幅度更大。
按照開票數據來看,沒有對案,保守派所發起的公投,包括反同公投,都還是高票通過。
反同組織的人力、資金,不論有無平權公投都早已到位。若當時選擇置之不理,不動員平權陣營選票,最後的結果,平權必敗,且兩邊票數比例會更加懸殊。
按照公投法規定,反同公投通過後就對政府有拘束力。抱著「同婚不能公投」的口號,並沒有辦法取消反同公投的法律效力。
既然不能坐以待斃,那剩下的選擇就是:如何把平權票衝高?
第二條路(只動員不同意票)以及第三條路(平權公投),當時在同志社群內部引起一波爭論。
我主張發起公投因應的政治判斷如下:
1.
反同公投有很高機率跨越五百萬票門檻。對平權陣營而言,既然已經被中選會拖上公投戰場,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把平權票全部催出來,盡量拉近票數比例(並在逆境中尋找勝利機會)。
2.
要怎麼衝高平權票?
當時距離大選投票日只剩7個月,若只跟著反同公投的節奏動員,會來不及在大選日催出最多票數。提出平權公投,藉由提案、連署過程,有助於提升社群危機意識、提前預熱,提高關注度,提升平權方投票率。
3.
我認為按照台灣過往公投的數據(尤其參考入聯、返聯公投),發起平權公投的同意票,有機會大於反同公投的不同意票,把整體平權票數字開得更高。
於是我和其他發起人,反同公投連署上路的隔天,公開徵求平權公投的支持者。
平權公投小組的發起人們,並非任何一個既存的組織,而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公民(也就是散戶)。我們沒有固定的組織力量,也沒有經費。在一開始,我們發動的平權公投,就是一場公民運動。
社群內部的路線爭議,就交由人民來判斷決定。在每一個階段,平權公投的決策理念是:
「只要群眾給予足夠的支持,我們就繼續往前。反之,我們也不會堅持己見」。
平權公投一路走來,每階段都是在取得群眾同意後才解鎖。
非常感謝第一階段參與提案的2萬公民,以及參與群眾募資的朋友。
還有,第二階段參與連署的50萬公民。讓平權公投走到11月24日投票日,讓350萬公民能用選票表達自己力挺性平教育、婚姻平權的聲音。
我們在選前85天,動員到50萬人參與行動,僅花費200萬左右的經費。
在反同公投浩浩蕩蕩送件後,平權公投繳出37天募集50萬份連署的成績單,創下台灣公投史無前例的動員強度、速度,給予同志社群「值得一搏」的期待。
這是全台2000位志工朋友共同努力的結果。
最後,平權公投在婚姻平權案取得338萬同意票(比反同公投290萬不同意票提升14%)在性平教育案取得350萬同意票(比反同公投341萬不同意票多9萬票)。
這個成果,當然還不夠。雖然方向上符合4月份的判斷,但仍不夠取得公投的勝利。
但考量到平權公投從頭到尾所募集、運用的僅僅三百萬資金,即使加上大平台及其他團體所募集的資金,也不超過二千萬,總體能夠開出超過三百萬票,並在全國範圍內拉升14%的票數,和任何廣告行銷方案相比都不遜色。
就這點,我認為平權公投成員、全體志工朋友(除了我之外),以及其他所有團體夥伴,都應該獲得一點肯定。
------
有些朋友會問,既然到9月連署送件時兩邊氣勢還沒有差太多,為何最後票數開不出來?甚至有些人質疑,苗博雅選前不是講有900萬票?怎麼開出來只有350萬?
答案很簡單:
對不起,是我們努力不夠,無法募集到和反同組織一樣多的資金打公投廣告戰,無法催出更大的擴散度。
就如同欣潔所言,從九月以來,民調資料顯示雙方大概還在五五波。9月中的民調甚至顯示,性平教育案(第15號公投)的同意票比率到達52.2%!
( https://goo.gl/DWAm4G )
但從11月開始,反同公投廣告資金鋪天蓋地,從電視、網路、廣播、傳單,上億資金在各種社群、傳統通路全灑,民調就拉開差距。
談到選舉,大家都知道資金差距會造成廣告行銷的不公平競爭,影響、扭曲選舉結果。其實,公投也是一樣。
依照蘋果日報的報導,反同方有企業家贊助的數億資金。而平權公投所使用的,僅有三百萬元。最後開出近2:1的票數比例,已經是公投史上罕見。
而反同方的大筆資金,也帶來比平權方更強的擴散性。
觀察連署書數量以及最後開票數字,可以看出反同方的「擴散力(拉票力)」比平權陣營強。反同方一份連署書開出約10票,平權陣營一份連署書僅開出約7票。也造成最後票數絕對值的落差。
有鑑於擴散性(拉票)非常重要,選前的動員催票文內,我的目標就是強化平權方的擴散性,盡量加強支持者向外拉票的動機。
當時我要傳達的概念是:
根據長期和近期民調皆顯示,鐵桿支持者和傾向友善的潛在支持者,總數可以到達40%~50%。若真要具象化,就是保守估計有900萬人是「可以爭取動員」的選民。
「可以爭取的潛在選民」和「一定會出來投的選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在選前動員文所提及的900萬人所指的是前者【註2】,但選後有人釋出流言扭曲成後者,造成社群的猜忌和分裂,非常惡質。非常令人遺憾。
------
另外,有人在選後釋出「以同養苗」的流言,也造成公民社群相當大的猜忌和撕裂。
台灣政壇最不缺的就是惡毒的謠言。我的沉默並沒有平息爭議,反而讓各種腦補滿天飛。縱使平權公投其他發起人公開說明、澄清【註3】,也無法停止撕裂。
進廚房就不要喊熱。我沒打算為自己辯駁。
畢竟,我在選區餐會、菜市場因為台獨、反死刑、挺同婚被選民當面痛罵的時候,都笑笑回應了。沒必要生什麼氣。
畢竟,我在選前一週,遇到一個自稱全力支持兩好三壞的議員候選人,連番追問我「如果同意票沒到五百萬,你要不要切腹謝罪?」
我很早就知道,打這場公投戰就是「有功無賞、打破要賠」。但我是有團隊的。
我可以不為自己說話,但身為主將,有責任捍衛我團隊成員的尊嚴。
您不必支持我每一個政治判斷。
但我不能坐視有人用一個惡意口號,把平權公投所有發起人矮化成我的助選員。也不能坐視有人抹煞我的競選團隊三年蹲點的努力。
就像以核養綠其實沒有養綠一樣,所謂的以同養苗,也只是一種惡意的政治詐騙修辭。只要有一點常識和對政治的基本理解,就能破解。
我在議員選舉能勝選的主因只有一個:我是文山在地人、團隊合作經營基層三年。
認為發起平權公投能拉抬我的議員選情,恕我直言,您不懂選舉。
我曾經在本區一位年輕進步的里長舉辦的里民活動內,發現愛家公投的文宣放在報到桌上。所有主張婚姻平權的候選人,在我的選區內,都受到莫大的壓力。
我對同婚和性平教育的長期明確立場,已經足以讓我拿到本區的平權票。
若發起平權公投只是為了議員選舉,真的就是畫蛇添足,平白瓜分自己的時間和資源。
為了處理平權公投的事務,我減少很多跑選舉行程的時間。選前,還有一位同區議員候選人,在媒體上公開酸我沒有每天早上站路口揮手拜票,不適合當議員。
發起平權公投,不會讓我的平權票更多,只有讓我在選區內變成更多人的攻擊標靶。如果本來無法當選,想拓展其他票源,根本不必發起一個在選區不受歡迎的公投。
以同養苗的指控,不但顯示發言者完全不懂選舉,同時也並不尊重政治是一種專業,更是對我團隊努力的輕蔑。
在選舉和推動公投期間,我從未動用任何一位平權公投的支薪工作人員、從未動用任何一毛錢、也從未假借任何和公投有關的機會宣傳自己的選舉。
從第一階段開始,我的競選團隊最重要的幹部,就免費無償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平權公投。平權公投未募資前,我用我自己的競選經費墊錢。最後倒數衝刺,我動用了選務助理協助平權公投的催票工作。
會相信以同養苗的人,大概就像深藍深紅相信蔡英文支持同性婚姻是為了養自己的宇昌公司。我寧可相信,傳播這些流言的人只是對現實欠缺理解吧。
------
談到對現實的理解,我相信大家現在都對下列問題很焦慮:
婚姻平權和性平教育怎麼辦?2020大選怎麼辦?台灣的未來怎麼辦?
針對這三點,我的想法是:
1️⃣迅速集結準備法律戰
2️⃣自由派團結一致守護本土進步價值
3️⃣放下鍵盤,走入人群,認真踏實和身邊親友溝通。
在美國自由派大本營加州,也曾有反同的婚姻定義公投以過半比率通過。
但加州的同婚倡議者並不放棄。繼續打法律戰爭取應有的權利。最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禁止同性婚姻違反平等權。
公投絕對不是世界末日,雖然這個國家的公投結果嚇了大家一跳,但我們相信台灣是個法治國家,我們還是尊重這個公投的結果。
既然是法治國家,這個法律戰,我們就一定可以繼續走下去
大家不要忘記,釋字第748號平等保障婚姻自由。司法院也已經正式表態,立法院修法,仍然要遵守釋字748的意旨。
未來行政院、立法院所提出的專法草案,需要我們一起投入心力,一個一個把專法中,所有違反釋字748號解釋、牴觸平等權的地方挑出來。
我們就一條一條在立法院內辯論,爭取更好的版本。
如果立法院無能發現自己的錯誤,我們再辛苦地訴訟、找上大法官,讓大法官告訴立法院說「對不起,你們立的法錯了!必須要再次修法!」
或許,如果大法官再一次的把專法打臉,這些護家盟又一定會說:我要公投,開啟無限迴圈。
但這是台灣人民2018的選擇。我們眼前僅有的選項是,繼續在這個法治的社會,為了平等權、婚姻自由權奮鬥,這是我作為一個法律人,期待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
公投結果讓台灣必須很痛苦的繞遠路,但這不是絕路。哪一個民主社會沒有犯過錯呢?我們還是有路可以走。
公投的結果說性別平等教育施行細則裡的同志教育要拿掉。
但性別平等教育法寫得很清楚,學校必須推動性別平等。教育部官員已經再三地公開表示,若不教認識同志,性平教育就是不完整的。認識同志跟性平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未來第一線的老師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350萬的友善公民,還是可以持續地努力,把所有受到欺負、霸凌的同志小朋友們接住。
走出學校的圍牆,我們還能夠透過各種方式,提供正確的資訊給所有的青少年。
反同人士希望他們自己的小孩是無知的,也希望別人的小孩也變成無知的,那我們就致力於提供正確的資訊。
這是一個很困難的長期工程,比公投更困難。
所以,我們非常需要自由派的公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有些人怪罪性平公投拖垮執政黨選情,甚至導致自由派陣營不斷相互猜疑、分裂。
如果這個判斷符合事實,那2020已不會再有同性婚姻公投了(同一事項2年內不能再投),我們就可以放心慶祝本土政權的勝利了嗎?
當然不是。其實你我都心知肚明,中國因素、保守陣營的資金宣傳優勢,一直都會在。即使沒有同性婚姻公投,任何一個保守議題(例如反年金改革、反轉型正義)被拉上公投戰場,若本土政權還是保持曖昧模糊,依然會被直接輾過。
我是選輸過、失敗過的人。我很清楚,選舉就是一個和成千上萬選民不斷「接觸、交流、說服」的過程。
如果上次敗選,我把原因歸咎在自己的理念太進步導致選民無法接受,開始切割自己的進步價值理念,這樣的態度,不僅太自戀,而且絕對會導致再一次失敗。
選舉的檢討,必須有數據事實作為支撐,才能迎向成功。直覺式的評論經常跟天橋下說書的差不多,不小心就會變成病急亂投醫。
許多研究者都已經提出數據分析【註4】,指出同性婚姻議題並非民進黨敗選主因,僅是代罪羔羊。盼望各位有志守護本土政權的朋友,在沮喪憤怒過後,可以一起來對症下藥。
同志有投給國民黨的,但這是少數;如同民進黨內也有反同的候選人一樣,不過這也是少數。即使民進黨有表態支持反同公投的候選人,我還是力挺本土政權,反對老K。
護主權和挺平權是相輔相成,不需要把少數人的言行過度放大,破壞追求台灣成為更美好的國家的團結力量。
有些主張台獨的前輩當著我的面,堅決反對同性婚姻,但這完全不會影響我支持台灣獨立的信念。我還是大安文山區唯一把捍衛主權寫在幾萬份文宣上的候選人。
核心價值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不能拿來交換,也不該是拿來跟潛在盟友鬧脾氣的籌碼。
全台支持平權公投的志工,在選前一週,發出了50萬份包含東奧正名公投的投票小抄。雖然不敢說貢獻多大,但我想,平權公投的志工朋友們,也都以自己的方式為台灣盡了一份力,值得被尊重。
------
未來,請大家採取「正面作戰」方式,支持鼓勵友善的政治人物。
也請同志朋友們,深深記得,「投票」在民主社會不是兒戲,請把自己的權利放在優先,不要支持任何一位反同的候選人。
平權公投小組成員,包括我在內,都會持續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婚姻平權、性平教育、捍衛主權奮戰。
若接近5月24日時立法院尚未完成立法,我會在台北市議會,監督台北市民政局即時完成戶政系統的必要準備,讓同志朋友可以依照748號解釋依民法登記結婚。
------
同志被反同公投拉上逃不開的公投戰場,打了一場資源極度不對等的仗,我們付出能力範圍的一切,我們都傷痕累累。
但,為了那些已經付出一切的同伴,我們會重新整隊,和夥伴一起帶著這些傷痕繼續往前走。
感謝你讀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樣,都希望台灣未來能成為一個更平等、更自由的美好國家。
平權公投小組有任何決策上的疏漏,由我一人承擔。但平權公投累積的成果,是未來向前進的重要基礎。
請各位朋友擦乾眼淚、相互扶持。
我們還有很漫長的路,要一起走。
平權公投小組召集人、婚姻平權案領銜人
苗博雅 敬上
【參考資料】
[1]11/24於平權公投開票活動現場發言影片
https://goo.gl/nLJ4K2
[2]選前動員文
https://goo.gl/4jXLXt
[3]平權公投小組成員說法
陳茻:https://goo.gl/VZ9Hn9
盛浩偉:https://goo.gl/tK5nDF
[4]
攸關利益!年改與農業韓流是民進黨敗選的最重要原因
https://goo.gl/84rnUi
不能一概而論:新北、台中、高雄的選舉與第十案公投(給關心政治的朋友們的初步資料整理)
https://goo.gl/8QWMu2
適合走下去的人10個判斷因素 在 元毓 Facebook 八卦
【美國失業人數破2千萬為何股市上漲?再來怎麼看?】
(文長圖多,建議點連結閱讀)
答案是因為通膨預期與病毒實質危害不大,分別解釋如下:
一、 通膨預期
根據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教授Allan Meltzer研究發現,1941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Fed採取的貨幣寬鬆政策,造成股市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1.5%,但同時段CPI年複合增長率僅5%左右。這意味股價與實體經濟不但可以脫鉤,而且幅度也可以相當巨大,時間可以相當長。反之,從CPI去觀察通貨膨脹是無效且錯誤的,這一塊我會另以新文章解釋。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不見得是一種「普遍性」現象均勻地發生在所有的貨物服務價格上,通常反而是存在「密度不同」現象-- 在不同資產類別上,各有不同的通膨效果,所謂Cantillon Effect是也。這個觀念我在好幾年前也談過,此不贅述。
貨幣理論大師Milton Friedman也分別從1920年代/1990年代的美國、與1980年代的日本,三個時期的研究證明貨幣總量的增加會顯著造成股市整體上漲。此外Friedman更進一步點出,當股市因泡沫破裂崩盤後,貨幣總量的增加或減少,會更進一步影響崩盤後的股價表現。
此次Covid-19疫情下,因政府選擇lockdown造成經濟全面停擺,美國Fed祭出前所未見的瘋狂印鈔救市(見圖一),其瘋狂程度大破歷史紀錄!
為何Fed如此瘋狂?請參見我之前寫過的三篇文章:
「利率倒掛與repo rate」
「為何此次崩盤黃金也跟著跌黃金不是避險工具嗎?」
「黃金與美國政府債券價格的現階段意義」
我在這三篇文章清楚解釋repo利率、十年國債利率乃至於美國地方政府債券利率等,都是3月份以來Fed必須強力壓抑以避免資產價格全面崩盤、美國州政府以下破產,人民也因利率飆漲房貸、車貸違約沖天被迫私人破產等恐怖惡性循環。尤以Fed針對持有美國國債的外國中央銀行快速設立FIMA Repo Facility用意最是明顯,足證Fed其實很害怕他國央行趁機在債券市場倒貨換現誘發美國國債利率飆升與流動性乾涸同時發生從而窒息美國經濟。
從經濟學理論看,Fed作為央行角色,除了快速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以及破天荒新增注資管道之外,其實別無他法。真實世界我們也看到此次Fed諸多破天荒的措施,例如成立PMCCF & SMCCF、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Municipal Liquidity Facility與直接購買ETF…等,金額也都是前無古人地幾千億、上兆美元狂灑。
這也表示Fed此次介入之廣、印鈔速度之快,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截然不同,自然也會在資產價格上產生不同效果。
總的來看,Fed透過上述債券或商業票券管道注資,過低的債券殖利率勢必壓擠市場原有資金尋找其他投資標的,因此可想而知對股市資產價格通膨預期會產生強大影響。
是的,根據I. Fisher的利息理論,股票資產價格應該是反映未來收入流折現之總和,W=I/r是也。但Fisher的利息理論並無貨幣因素考量。當通膨發生時,W的名義價格成長速度是可以抵過Income的悲觀預期改變。更何況,真實經濟並未因Covid-19重創,我放到第二點談。
順道一提,價值投資這個投資方法究其核心邏輯完全忽略了「貨幣因素」如此重要的侷限條件,而這是個大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價值投資奉行者一旦碰上貨幣現象強烈變化時就容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置。這在2008年後的十年來最為明顯,就連巴菲特1965年以來的驚人長期績效也在近十年越趨平淡。(見表)
我認為與資金數額大過一定量後,轉受到『邊際生產力遞減』的影響也有關係,但正也因為巴菲特手頭資金夠大,他主要用來降低股票買入成本的手法(特別股議價機會與股票選擇權操作)方可實施。所以要精準分析出貨幣因素與巴菲特80%價值投資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我認為不容易且工程浩大。如果讀者有興趣,有機會我再詳談巴菲特怎麼用比市價更低的方式買入股票。
從投資角度與更進階的經濟學角度看,Fed如此高強度介入債券乃至於他種證券(股票、商業票券)市場的貨幣政策,也會讓傳統以長短期債券利率差預估通貨膨脹率等總體經濟學常見手法通通失效,這意味著價格理論基礎薄弱、只會墨守成規的所謂財經專家們將跌破更多副眼鏡。這是說檯面上很多股民追捧的某些大師關於總體經濟之看法、言論、備忘錄…,都只是一些大師自己也不知道說什麼的扯淡。
二、 病毒危害小於政府封鎖危害,因此恆久收入預期影響不大
截至5/15,全球因Covid-19死亡人數約30萬人,然而1957年與1968年各有兩次殺死全球百萬人以上的流感,但從S&P500指數歷史來看,兩次更嚴重的流感卻未造成股價崩盤(見圖)。
根據WHO統計,2016年全球死於呼吸道感染(今年流行的Covid-19就會被歸類為此分類)就有295萬人(見表),每十萬人死亡數是39.63人(CDR, Crude Death Rate)。目前美國可算是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然而相較於2016年來看,目前美國Covid-19的CDR數值是每十萬人死亡26.2人。事實上並非特別嚴重的傳染病,但卻造成遠比過去更嚴重疫情下還大的經濟損失?
如同我在4/12「Michael Burry與我所見略同」一文中談過:
「政府過度干預封鎖防疫的代價可能比什麼都不做還高!」,並以大蕭條、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的自殺率為參考,認為:
「…自殺人數與病死人數邏輯上不應該只是相比,而是要相加。這是說,即便高度管制下最後COVID-19在美國僅造成等同流感的病死數(約5.5萬人),但若因高度管制造成的經濟衰退自殺人數等同2008年,則每十萬人死亡人數相加後仍達16.88人,恰好約莫等於我假設的狀況一死亡人數。這意味著高度管制下死亡人數有可能等於什麼都不做。…」
而許多研究逐漸指出,Covid-19實際感染人數恐怕遠高於目前所知,這反推回來,此病的CDR數值會比目前所知還低。
再看看德國,從疫情爆發以來德國政府採取民間工廠可自行決定是否繼續營運的政策,80%的私營工廠也如此選擇。
有意思的是,這些德國工廠如何做到儘量降低員工罹病風險的前提下維持日常生產活動?答案是:「向中國學習!」例如德國第一大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就向中國工廠學習引入「100條管理規則」,從工人防護服、員工餐廳安排到工作流水線安排、如何檢測排除可能罹病者與罹病員工安排…等等。這股向中國工廠學習風潮讓Winfried Imminger這家公司在Mulfingen的工廠3800多名員工迄今只有8人確診並隔離,也讓多數德國工廠可以維持疫情爆發前70~80%的生產力。
這個例證也使我相信,疫情平緩之後的世界並不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是的,為了避免疫情再起,許多與過去不同的措施,尤其是個人防護配備、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或公共交通站點/工作/娛樂場所監控體溫等等會實施,但我相信因此而提高的整體社會費用並不會比911恐怖攻擊後全球反恐措施來得高。
因此我們即便看到現時經濟因政府干預而停止運作的收入損失似乎巨大,但也僅止於現時。當多數國家解禁(事實上連美國也不顧疫情開始解禁)後,未來收入流的負面影響是相當有限。
有人會問:可是眼下美國2千多萬人失業是鐵錚錚的事實啊?!
1.買出來的失業人數
我在前述「Michael Burry與我所見略同」一文也談過,2017~2018年的美國流感疫情導致81萬人住院、6.1萬人死亡,但同期失業率卻是一路下降,足證明單一傳染病本身並不會造成失業。美國現在破歷史紀錄的2千萬人失業是政府兩大舉措造成:
(1) lockdown
從制度經濟學角度看,當市場需求曲線快速向左下移動時,如果成交價格沒有彈性,則市場會以unemployment呈現:於物是滯銷、於資金是爛頭寸、於人則是失業。
這個觀念我十幾年來談過無數次,可自行參閱舊文如:「拯救失業率,我們需要的刪減失業補助!(2014)」
佐以美國工會、勞動保護法規、最低工資限制等等箝制契約自由的政府干預,面對這種政府強制暫停經濟活動的舉措,大量無薪假與失業是必然,根據價格理論原理,尤以邊際租值低的勞工為甚,這點我們也可以從美國勞動部對4月份失業統計看出,餐飲服務業失業率從去年同期4.5%暴增至39.3%;但相對邊際租值較高的金融服務業則從2.1%升至5.4%。(見表)
學歷越差者,失業率越高(見圖)
(2) 過於優渥的失業補助
早在上個月我就從美國營運餐廳的友人處聽得:「這麼多人失業,怎麼餐廳還找不到員工?」的矛盾現象。
後來一查發現某些州的雙重失業補助(州政府+聯邦政府)與因疫情的從寬認定下,一名週薪$600美元的勞工失業後可能領到超過$1200元的補助,而且起碼領到7月底沒問題。失業還領更多?根據經濟學定律申請失業補助者大增完全是情理之中。
後來更看到華爾街日報報導,某些小企業的員工主動跟雇主達成協議,透過「輪流失業」讓公司內的雇員「人人有失業補助領」。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為了保障中小企業繼續聘僱員工的「Paycheck Protect Program (PPP)」條件是該企業領取貸款後必須「繼續聘僱員工」方能獲得債務豁免。然而許多企業卻因lockdown無法營業,繼續聘僱不能來上班的勞工對企業毫無誘因,使得企業乾脆選擇結束營業而非申請補助。這一塊又加重失業人數之增加。這也造成美國國會雖然在4/27緊急增加$3700億美元補助金,但迄今卻出現40%閒置無人申請的矛盾現象。再一次證明「政府本身就是問題,政府無法解決問題」。
這是說,看似嚇破膽的歷史紀錄2千多萬人首次申請失業補助的背後,並非病毒導致而是美國政府干預創造出來的怪獸。因此不管Covid-19引起的疫情是否取得「曲線平緩(flatten the curve)」,只要干預拿掉,經濟都會逐步恢復原狀。
2.低廉的石油價格有助於實體經濟
疫情前全球每日石油需求約1億桶,其中約60%用於燃料用途。疫情後,全球燃油消費大減,例如某些航班數減少9成,路上行車數量也大減。這些同樣是因政府干預限制,並非因疫情本身。
先前西德州石油期貨價格在結算前下殺至負數,我認為屬於一堆不黯遊戲規則的抄底散戶因無力真實點交原油而被痛宰的意外事件。要知道,西德州石油期貨契約是包含delivery條款,一方可以真實要求點交原油:
「Delivery Procedure:
Delivery shall be made free-on-board ("F.O.B.") at any pipeline or storage facility in Cushing, Oklahoma with pipeline access to Enterprise, Cushing storage or Enbridge, Cushing storage. Delivery shall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all applicable Federal executive orders and all applicable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t buyer's option, delivery shall be made by any of the following methods: (1) by interfacility transfer ("pumpover") into a designated pipeline or storage facility with access to seller's incoming pipeline or storage facility; (2) by in-line (or in-system) transfer, or book-out of title to the buyer; or (3) if the seller agrees to such transfer and if the facility used by the seller allows for such transfer, without physical movement of product, by in-tank transfer of title to the buyer.」
石油現貨價格的確因中東局勢與lockdown大幅下跌,可不至於到暗無天日,如台灣商周聲稱「石油紀元結束」那般悲觀。
事實上我們看到有能力儲存石油的業者租下大量油輪滿載原油漂浮在海上(見圖);又有人大量租賃游泳池簡易改裝後注滿石油(見圖);也有人使用大型填充包儲存石油(見圖)。這些行為均代表某種對未來收入樂觀的預期,才會於此時真金白銀下賭注。
另一個重點,是延續前一點的經濟邏輯 -- 如果市場價格有下修彈性,則unemployment就不容易出現,市場就能清市。延伸來說,任何生產要素如果能在景氣下行時價格能下修,則代表該社會整體制度的交易費用低於價格較無彈性的制度。此點會在景氣落底回升時在生產力與創造財富效率上呈現高低差異。
當然,從更根本角度看,市場只要能自願地employment,無論價格多低,都勝過非自願unemployment。前者對保護未來收入預期與財富損失上都更有利。這兩點會影響股票債券價格,投資者必須注意。
三、近期應注意:
a. 卡債、房貸的違約率
雖然我們知道美國卡債違約率2016年以來就逐步攀升至2019年Q4的2.61%,尚遠低於2009年近7%。房貸違約率2019年末也是樂觀的數字,但Fed公開的統計資料始終是落後指標。
因此我們需要參考更即時的數據,可債券市場因此次Fed霹靂手段干預之下,我認為無論國債、地方債乃至於高債信公司債的利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這又回到經濟學理論的老生常談:政府干預市場利率的下場必然增加市場活動參與者對未來收入流預估的訊息費用。
投資人無可避免要學會與之共處,同時透過加強自身經濟邏輯與知識廣度來降低費用。
我自己會轉向參考其他數據或真實經濟現象,比方我們可以在排除貨幣流速影響下,從特定經濟活動的速率變化推估真實利率邊際變化,這是高階的利息理論應用,要深談得寫本書,此處點到為止。我只是要點出這種難度較高的經濟邏輯,坊間多數財經專家連邊都碰不上,甚至連感知這類概念存在的能力都不具備,因此多數人的財經建議也就毫無參考性可言。
退而求其次,又或者可以參考repo利率與低信評公司債殖利率。
b.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 (見圖)
談到低信評公司債就多說兩句CLO(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與債信較低的槓桿債(leverage loan)包裹連結的CLO在美國總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3270億增長至2019年底的$6910億美元,CLO如果發生崩盤,那將會是2008年金融危機CDO的翻版,而當年CDO全球市場規模在$4千多億美元。CLO背後連結的槓桿債規模也達$1.2兆美元。
槓桿債很常發生在槓桿併購(LBO, leveraged buyout),簡單說就是某A想買下B公司,但又不想出錢或資金不足。於是以B公司的未來收益或資產為擔保,向銀行C借錢併購B。對,你沒看錯,是以「B公司的未來收益或資產」為擔保,不是A自己。這種併購方式通常會帶來高負債比甚至伴隨高利率,實務上發動併購方可以只出一成的資金,就買下十倍大的對手,所以才叫「槓桿(leverage)」。
這種併購方式在順風順水的年代可以快速擴充,但一旦出現市場整體流動性枯竭與景氣反轉,也死得特別快。讀者還記得我「利率倒掛與repo rate」一文提到去年九月的詭異repo rate飆升,就滿足了「流動性枯竭」這第一要件,子彈已然上膛。Covid-19引發的政府強制經濟活動停滯則很有可能是扣下扳機的那隻手。
然而,若僅僅是單純的LBO,破產者就侷限在A與相關金融往來對象,還算是「個體風險」。但如同2008金融風暴那錯綜複雜的CDO金融產品一樣,CLO把LO重新包裹證券化後,又把個體風險搞成系統風險。
可能不熟悉金融的讀者會疑惑:這些有錢人高來高去的資產價格崩盤於我何干?
以Envision Healthcare這家美國大型醫療機構為例,2018年KKR透過槓桿債的方式全盤買下Envision醫院體系,但Covid-19後美國流動性枯竭,造成短期利率與垃圾債券利率飆升,瞬間讓Envision現金短缺甚有破產危機,結果就是在面對Covid-19疫情加速惡化的四月,Envision旗下醫院急診室不但沒有防護裝備給第一線醫護人員,也因付不出薪資、獎金而大幅刪減急診室人力。與Envision槓桿債掛勾的CLO也是前途無亮等著被降信用評等。然而,信用評等降級對這些本就採取高槓桿債務併購的公司等於是雨天收傘,進一步惡化其財務與現金短缺狀況,對美國第一線疫情防護恐怕雪上加霜。
再把視角轉到日本,農林中央金庫(Norinchukin Bank)是日本最大吸收農漁民存款的金融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CLO買方,2008年後累積購入金額達$750億美元。一旦CLO市場如2008年的CDO市場一樣轉瞬崩潰,則日本普遍高齡的農漁民生計與財富損失,以及對日本經濟的連鎖效應可想而知。目前尚可安心的是,農林中央金庫只購入安全等級最高的CLO。
可另一方面,也正因為Covid-19帶來的經濟停滯,許多優良債務人紛紛出現無力支付本金利息的現象,從而引發評價機構紛紛下調CLO內含債權的評等,例如Moody在4月中調降高達$220億美元CLO的評等,加上S&P,二家機構合起來降評了20%美國境內發行CLO。這直接影響了持有美國境內40% BBB等級CLO tranches的各大保險公司,這可能意味保險公司資產價格重挫下履行保險契約支付賠償金的能力也可能縮水。
若美國許多受感染者或其他疾病患者發現即便自己購買了昂貴的醫療保險,但保險公司支付卻可能無力支付醫療費用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這一整段有關CLO的敘述只是美國盤根錯節的金融契約結構中的一個切面,但我相信已經能讓讀者感受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可怕。
從這點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身為美國最大「再保險」集團之一的主事人巴菲特在此時選擇提高並保持現金水位,特別是大量賣出08年以優惠價格條件買入的Goldman Sachs超過1千萬股($17億美元)。
結論:
我認為美國股市未來相當長時間就會在「通膨預期」與「未來收入預期」兩股力量拉扯推擠走下去。二者可以是同方向或反方向。因為「市場預期」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很難建立具有科學預測力的經濟理論。
我不認為真實世界的生產力受到病毒摧殘,而是受到政府干預干擾。可是一旦悲觀預期形成,資產價格下修的可能性會存在。而美國複雜交錯的金融制度可能把個體風險放大為系統性風險,這在2008年發生過一次,如今不是不可能再從CLO引爆歷史重演。
誠如我前兩日談過如何從價格理論快速看國富增長,美國主要靠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這種架空經濟要持續運作的前提是基於深度全球化分工。根據Adam Smith的國富論,全球市場分工越多元、越細緻、越深入,世界整體財富增長速度越快,當然走虛擬金融經濟為主的美國也會因上頭租值佔比高而享受更高的財富增速。
反之,美國如果自己跑出來反全球化,那死得最慘的是自己。
又,當今的貨幣政策會大幅增加訊息費用,判斷真實利率的難度大增,考驗投資者對價格理論、利息理論的熟稔與精通程度。
一般投資人對於真實世界關鍵侷限條件與轉變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可選擇投資方法。指數型ETF這種放棄思考的被動投資或許還是適合多數人。
通貨膨脹下如何投資?另作文章說明。
本文參考資料:
WSJ: "The Federal Reserve Is Changing What It Means to Be a Central Bank" (2020-04-27)
Milton Friedman,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Money Policy Covering Three Episodes of Growth and Decline in the Economy and the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Vol. 19, (Fall 2005)
Allan H. Meltzer, "Current Lessons From The Past: How The Fed Repeats Its History." Cato Journal, Vol 34, No. 3 (Fall 2014)
Financial Times: "Coronavirus crisis: does value investing still make sense?"(2020-05-11)
WSJ: "New Data Suggest the Coronavirus Isn’t as Deadly as We Thought" (2020-04-17)
WSJ: "Why Doesn’t Flu Tank Economy Like Covid-19?"(2020-04-10)
WSJ: "Demand for Small-Business Loans Cools" (2020-05-08)
WSJ: "How Germany Kept Its Factories Open During the Pandemic" (2020-05-06)
WSJ: "Paying Americans Not to Work" (2020-04-22)
WSJ: "Businesses Struggle to Lure Workers Away From Unemployment" (2020-05-08)
WSJ: "Demand for Small-Business Loans Cools"(2020-05-08)
A. A. Alchian,"Information Costs, Pricing, and Resource Unemployment" (1969)
WSJ: "Millions of Credit-Card Customers Can’t Pay Their Bills. Lenders Are Bracing for Impact." (2020-04-25)
Financial Times: "CLOs: ground zero for the next stage of financial crisis?" (2020-05-13)
Financial Times: "Private-equity backed companies dominate lowest depths of junk" (2020-05-07)
Financial Times: "Coronavirus sell-off puts faith in CLOs to the test" (2020-04-23)
Financial Times: "Warren Buffett’s Berkshire dumps most of Goldman Sachs stake" (2020-05-16)
文章連結:
https://bit.ly/3bDEM3E
適合走下去的人10個判斷因素 在 有時好想放棄!到底適不適合跟另一半走下去?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真正 適合 你的Mr./Ms. Right或者一個 適合 進入交往的人,該有哪些條件?】 ... 10 :06. Go to channel · 《牧師!我朋友想問⋯》第一季第4集|男生打死都不想 ... ... <看更多>
適合走下去的人10個判斷因素 在 [求助] 好感情真的是靠磨合出來的嗎? - 看板Boy-Girl 的八卦
如題,有人聽過或者是親身經驗是歷經無數次的爭吵磨合,熬出好結果的嗎?有解嗎請問
要怎麼克服?還是真的有人就是天生絕配?
吵架美其名是溝通,但總是鬼打牆的各自表述,除了剛在一起的前兩個月都很美好,之後
各種吵架,追根究底是對方講話肆無忌憚且獨立自我,我又是個敏感且喜怒形於色的人,
很常因為一句話就生氣吵架,彼此也都逐漸疲乏了,這樣的兩人是根本不合適還是欠溝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81.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539200142.A.F41.html
我:27y,家中排行最大,下有弟妹,家中所有資源都要跟他人分享,對自己外貌沒自信,
第一次交男朋友,但是以前也看過周遭的人談戀愛怎樣相處(當然也只是表面上的吃喝玩
樂),曾經認為交男女朋友的意義在哪?後來找到了自己想要交的原因,我想有人可以陪
伴跟心疼我,有個人可以撒嬌,可以一起遊山玩水。家庭背景不窮也不富,但是我有學貸
要背也要幫母親還債,偶爾對於要幫母親還債這個無底洞感到心力憔悴,會轉個念頭,既
然也存不了多少錢,還不如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用錢基本上都是花在美妝衣服鞋子,偶爾
想要大吃大喝會花將近一千,基本上興趣就是在家耍廢追劇,沒有其他才藝。
我自己也知道最為人詬病跟抓狂的缺點就是:玻璃心,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落淚,喜怒形
於色,請不要說:你都是成人了有什麼事情可以用嘴巴表達。對我來說哭這件事情就是一
種立即的壓力宣洩,只要我心中冒出一絲委屈感我就會自動眼眶含淚,我也想不要這麼愛
哭但還沒找到方法。對方曾經教我不要太在意別人眼光,別人講什麼就挑我喜歡聽得就好
了,想著不要哭不要哭就哭不出來了。
對方:28y,單親獨子,從小母親相依為命,獨來獨往的人,基本上他想做的任何事情,媽
媽萬一是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還是會讓他去做(例如:他想把買了一年多的二手重機賣
掉,想再換一台,他母親說賣不了多少錢,再買一台前提是他的薪資戶要存到一百萬,這
個對他來說不難,他沒有任何債務,只要好好工作兩三年就能存到)兩人常常晚餐合吃一
碗麵,對吃都不要求,家庭背景不窮,兩人金錢全由母親負責管理,蠻會理財。他還是可
以自由使用小錢,如果要花到萬把塊的額度,就需要報備。
至於感情部分,之前談過兩段,初戀被傷得很深,剛在一起時曾對我說他以前認為自己也
可以過得很好,愛上別人的感覺很噁心。認為兩人在一起就是自在生活,有需要的時候再
互相幫忙。甚至認為有事情再見面就好,平常就做自己的事情,兩三個禮拜見一次面也沒
關係!
為什麼我會說吵架美其名是溝通,是因為平常相處融洽一切都很歡樂,吵架時他會說出一
些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吵架起因都是發生在他講一句話,我覺得受傷然後就烽火蔓延:
事件ㄧ:他看著我的臉說:你的毛細孔很大!要多注意保養!(我之前跟他說,我不喜歡
人家對我的外表評論)
事後我問他是否嫌棄我,他說沒別的意思只是看我愛漂亮所以跟我講!我就請他不要再講
外表這件事情,然後他就順勢跟我說:那也請你不要拿別人的缺點來說嘴,只因為我之前
在line裡面對著他說哪位長官怎樣的行為,只是我私下用禿驢二字來形容那位長官,我自
認自己有時嘴巴賤,但是我不是對周遭的朋友最賤,如果身旁有個因為自己的身材肥胖而
沒自信的我更不可能在她面前戳她痛楚,把自己的快樂建立他人痛苦之上,他也是會說人
家身材胖,一個便當吃不夠可能要吃廚餘桶的才夠,我如果說他怎麼這樣,他就會說:我
沒有說他不好啊!我只是講講!
事件二:他說我笑起來很憨,我回他:你才憨,XXX更憨(XXX是他的寵物)!他就突然變
嚴肅的說:乾他屁事?
我就因為這樣火大了,事後跟他說我不爽他怎麼回答我,仿佛我不如你的寵物!而且我討
厭人家兇我
他說:我只是跟你開玩笑沒有其他意思,而且我講你,你再講我就好了,為什麼要扯到寵
物?
我說如果你認為憨這個意思是說我可愛,那我也是同樣的意思講你的寵物!最後他要求我
別一劈頭就直說:你剛才哪樣又惹到我了,要我用平常心換種方式-例如 你剛才說的那樣
我認為不妥,你會認人誤以為不如一隻寵物!
我問他這樣你就懂我也不開心了嗎?他說看到不妥二字就知道我不爽了,我認為這種方式
沒有完全表達我的感受!最後結果是我盡量改變表達情緒的方式!
事件三:最常發生在我們去異地遊玩,他不喜也不擅規劃,我傾向做一點功課比較有安全
感,他卻認為我安排好的點就每個都要踩,他不喜歡這種壓迫感,喜歡慢慢看慢慢逛,想
在哪多看直接停下車就好了!但重點是按照他的方式我們一上車就是不知道接下來要往哪
個方向走,沒有目的地很常就不了了之。之前去南部玩,因為他在那邊念大學,懷念學校
想帶我去玩去看,結果他安排的行程只是:第一天我們要去學校、夜市,第二天要去哪個
大地標!吃的都沒找,連哪一條路專賣吃喝都不清楚,導致我們都往很少賣吃的街道方向
走去,看到一家麵攤問我要不要吃,我反問他想吃嗎?他說他不想!對我來說:那你問的
意義是什麼?
他的看法就是:我想吃就去吃,他自己找喜歡吃的。不用什麼事情都要一起!
我只是想著我們既然都花時間出來玩,為什麼不能一起玩,一起吃好吃的,以後回憶起來
才有共鳴,但他卻認為都出來玩了,就都要盡興,各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很好嗎?甚
至認為我們如果是遠距離他還這樣只吃自己想要的那就是他的不對!
還有就是他沒事先跟我約定好隔天起床時間,然後自己早起弄好一切就叫醒我,問我要不
要去吃早餐,我不開心他為什麼等弄好一切才叫醒我,我又不是起床外套套一下就可以出
門的人,我也想跟他一起吃,他認為我想睡可以繼續睡,他可以幫我買回來,需要時間整
理跟他說一下就好了,他可以等!換言之,我如果想吃早餐自己去吃,他想睡覺就是讓他
睡!
我不想讓對方都太久,不喜歡都到外地還這樣各自行動(他認為只有少數幾件事情各自行
動沒差,像是覓食)
事件四:目前的情況是不可能搬出來同住,互相找彼此的車程大概30–40分鐘,他需要每
天通勤上下班,已厭倦假日還要通勤來找我,我也訓練自己開車去找他,最近一次吵架聽
到他的看法是:希望假日就是待在家裡,做自己的事情,維持自己的興趣,希望我能更獨
立一點!我的想法是我交男朋友就是要人陪伴,況且當初我也問過我們住這麼遠,要找對
方都不方便,他說他有車可以解決距離,想來也真是自己太蠢會聽一個熱戀中腦子不好使
的人講出來的話,我沒有要時刻黏在一起,週末一起去踏青很過分嗎?
事件五:嚴格來說我對待他好的程度,很像母親照顧小孩,如果他童年的愛無法被滿足,
我也可以幫他彌補,我希望自己能帶給他快樂跟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卻認為我不能用-因
為我愛他,可以為他做任何事情的想法,相對要求他也要做到跟我同程度,他自認為對我
的好就是,希望我一生平安健康,希望我找到好工作日子就會過得好,但我是一個聽到他
腸胃炎,就會想把他照顧好,我能力所及的範圍我會盡力去做,舉凡他不能吃太油,我就
去買吐司買fin,請母親幫忙我煮稀飯我拿給他吃,他是把稀飯帶回家吃,說如果是我煮的
他就馬上吃!
我媽會拿一些自己種的蔬菜,透過我拿給他,他的意思是:不給也沒差,拿了就煮來吃!
因為這樣,我認為他不僅沒有感謝還不懂得禮尚往來,他說他家沒來這套,送來送去很麻
煩還要欠人情,說只有利益關係才會送禮!
雖然那些蔬菜不是我要給,只是我母親熱情,愛屋及烏,我沒有主動提起回禮,他家的長
輩也不會想起要表達一些意思,隨便什麼蘋果水梨都好,沒有要你送幾千元禮盒。
我們對待彼此的好是,我想做個心靈跟物質上都能對他好,他卻只著重心靈上的好,甚至
說出連通勤找我,帶我出去玩花的那些油錢不算物質,那他真不懂我說的物質是什麼?
事件六:他說從沒送女友禮物,從不跟女友出去玩,對他來說踏出家門就是很大的努力,
他不喜歡過節,但是我認為挑幾個重要節日慶祝一下,日子會更精彩,我說女生很好打發
,項鍊配飾都很好送,他卻認為沒送個tiffany感覺就很low,我花了時間、心血、金錢做
了一個筆套給他,他稱讚了我,但是問了我那會不會刮筆身?我已經選用皮革了,但是皮
革內側非光滑面我也不敢跟他保證,我請他拿其他筆試試看,他卻說其他筆跟那隻重要的
筆材質不同,而且重要的筆只有一隻而已,我聽到「只有一隻」覺得自己的心血全白費,
我做完手指也痛了兩三天,只是希望看見他拆開禮物的喜悅,結果換來他這句話,他認為
自己稱讚我十句話,不可以因為他閒聊講了一句話,我就只挑那句來聽,搞得他常常不知
道什麼時候講話又會惹到我。
我認為生氣鬧憋扭很正常,如果他能等我發作完裝沒事,解釋一下為什麼講出讓我誤會的
話就可以了,不用無限上綱的吵,他很怕自己被我負面評論,只要我展露委屈,他就索性
說出一些話,越跟我唱反調,像是自己做也做不好幹脆就不要做了!認為自己獨來獨往快
三十年要他變成事事替人著想根本不可能,需要時間。認為我沒耐心等他改變,認為我否
定他的努力
剛才聽到用錢的方向,是因為有次領到公司的績效獎金,他說要請我吃飯,我提議了一家
日式料理,消費方式是單點,可能吃完大概兩千以內,我們都走到店門口然後因為他說不
喜歡店內氣氛,然後就改吃別家,對我來說我期待吃那間店,臨時改別家我覺得就是希望
落空。
我說他的隨和是要人去配合,他卻意外我是第一個講出這種話的人!
說我有時候講話也會惹到他,但他選擇自己想聽的記住就好了,希望我也可以這樣!認為
我總是這麼負面,我不累他都累了!
想受一輩子委屈,我們可以各退一步!
而已!他認為我想要他改掉的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他要時間,我可以給但是我也會有被
他無心傷害到的時候,我就會委屈想哭,他卻不能忍受我這樣,認為我們不適合,他隨隨
便便都可以,我卻要求這個要求那個,他滿足不了我,我只是要他好好的跟我講話,不要
互嗆,好好相處,不要想到自己,對他來說這些就是我的要求。
10/11 12:10
→ judy0517: 要先判斷是磨合還是不適合 10/11 12:11
講話惹到我,我只是要對方講話別刺我,一個跟我這麼親密的人為什麼要跟我互相傷害呢
不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小事堆疊出來的嗎,如果連這種狀況都不能改不能磨合,結婚
之後豈不一天到晚吵著要離婚
要你沒意義的教訓,謝謝
都是我不知道我沒來過!這樣出來玩根本把大半的時間花在找下一個景點能去哪裡!
別人,必定有摩擦,不就是靠溝通達到彼此共識嗎
發現他沒有禮尚往來的習慣,我索性請我媽不用再給任何東西了,難道我把情人看成生命
共同體太超過了嗎?我吃到什麼好吃的,會想留一份給他跟他分享,他有什麼需求我可以
盡力做,因為我希望能帶給他快樂,對於我的快樂,只是他自己內心的一種希望,不是他
去創造讓我快樂或者幸福
※ 編輯: Jin947 (101.10.81.162), 10/11/2018 16:15:40
幫滅火,我不能理解的是年輕人人如果不懂這些禮數,長輩應該可以提點一下吧。看起來
他全家沒這個習慣,那我趁早阻止我媽有這種行為,不是更好嗎?難道我要一天到晚幫滅
火,我也認為他既然沒有這個習慣,就不用勉強他~我知道他有自己的方式對我好,可是
對我來說很無感,他希望我找到好工作日子可以過得好,這就是他口中的好,那跟我在這
裡許個願希望世界上沒有戰爭,世界就會因我這個願望沒有戰爭嗎?我要的只是雙向交流
自己先在旁邊哭完再娓娓道來事情又怎麼發生的,這個真的好難,我發洩完講出心中不滿
就會好很多,他無法習慣我發作然後裝沒事,再怎樣唇齒相依也是會有咬到的一天,只要
聽到我講他什麼,他就會解釋一番,我聽完再解釋為什麼我會反應這麼大,然後就開始鬼
打牆他又再解釋一次,久了我們都很疲倦。
要講出跟當事者相關的評論我會三思
你講的前兩句話說中我心中所想,我確實滿肚子委屈,他說沒跟我要的東西,我不必給他
!後來我改變作法盡量不用我的方式表達我對他的愛
也會把自己的付出全部推翻擺爛,也說我這樣是否決他的努力,我連哭都不能自己控制嗎
?
很常受傷所以希望磨去一些銳角!不是要他變得不像他
我愛你謝謝你這種都是奢求嗎?不懂要怎麼讓他理解我要的愛,對他來說我只是一堆要求
他已經無法滿足我了
法,因為事情都是當下發生,我反應不過來用這麼有智慧跟幽默的方式化解,只會認為他
在針對我,我不是他愛的人嗎?為什麼要講話攻擊我?至於你說的警訊我真沒有聯想到那
,只是無法理解他為什麼不一起!就我現在觀察他的言論他不想花心思在討好女友上面,
只想花時間在他的興趣上,或許跟我們太常吵架也有關係,他想把重心轉移開來,但他最
常說一個人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所以我又會聯想他是不是不願意花時間在我身上!
竟然是獨行俠我就不懂為什麼要談戀愛呢?對他來說女友只是需要幫忙時再出現,我覺得
這個角色原本已經有人比我擔任得更好了!
,自己吃完~對方只覺得我很荒謬!東西是他點來要吃的又不是要跟我share,我想吃可以
自己再點一份。後來我改變作法,想吃就直接跟他說!
※ 編輯: Jin947 (101.10.81.162), 10/12/2018 03:07:57
,做自己好自在~
======================================分隔線==================================
首先感謝眾版友在這件事情上面給予我諸多的分析跟建議.要我改改這種個性不然遇到
再正常再好脾氣的人也會被我折磨到瘋掉.聽了mindy大的建議先看看大家的回覆不要急著
留言,看了這幾天下來,我也能懂男友的感受,意思一直被曲解的無奈.我也不懂為何部分
的人覺得我一昧的認為都是對方的錯,我一點錯都沒有,有問題的是對方,要改的是他不是
我
?
又怎麼會認為我跟版友一定要爭到我贏才肯罷休,說我每段後面都是似是而非的大道理,
我只是表達我的想法,在座的各位也都是在表達你們的看法.這點你們跟男友應該有很大
的共鳴.常這樣就跟我辯論起來了, A1aa大說的沒錯,當我們自己口中說出為什麼不能包容
別人的想法跟我們不同時,我們自己也成為了自己口中的那種人,
重要的是在彼此想法都不同的情況下,要怎麼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我自己知道EQ差,思考又很負面外加自卑(這部分跟我的原生家庭、生長背景有關係,
我在別篇留言有說明,就不再贅述),我也想改但不是一兩天就能改的了,就像我要男友講話
別白目一樣,我們都認為彼此改掉對方受不了的點所有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可是這都已經是我們養成的習慣了,所以我發文是來求助不是來討拍更不是討罵(?),
大部分的版友對我的忠言,男友全部都跟我說過了.或許你們跟男友都一樣EQ高,不拘泥小
細
節,而我太過細膩,細膩到拿放大鏡檢視每一句話.我也知道哭會讓人煩躁.
男友沒有遇過這些情形,我想大部分給予建議的版友也是沒有遇過我這麼盧小的人,所以才
會跟男友講出一樣的話來勸導我.
我來找尋有沒有過來人面臨到類似情形可以有解決的方法.有幾個方法對我來說就有解燃
眉之急,例如建議我們討論一個SOP或著善用命令口吻,男友很不會安慰人,在我發作前或者
發作時要怎麼先處理我的爆脾氣,我又能先給予他甚麼指示,免得他多說多錯,少做多錯.
我覺得我跟男友是半斤八兩,我們都很有自己的主張卻又不接受別人.
關於嘴快這件事情,本來我是希望可以好好說話,不要互嗆.但我真的太容易把他的玩笑當
作他是在嗆我,所以有段時間我改變方法,他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他.
*有天下午他空腹跟我一起出門踏青,他認為踏青的周遭會有餐廳可以吃正餐,但是周邊只
有零星的攤販,我請他先買一點墊個肚子,他堅決不要!散步的時候他又喊了肚子餓,我只是
開玩笑的說:那不然你吃樹葉. 吵架的時候,他卻說希望我們可以改變模式不要在互嗆,改
為互相激勵!如果當時我能對他說:再撐一下就能吃好料,對他而言更有動力.我只有一堆黑
人問號,起初要你好好說話,你確認為那些玩笑是鬥嘴是樂趣,我配合你的模式卻又反過來
要我不能這麼做.
*通常我們都是約在午後他起床才約會,想著他這次出門應該又是空腹.但我知道我們不會
一見面就要吃飯,所以我身上帶了一個肉鬆的御飯糰.果然被我料到他在喊餓,我說有肉鬆
御飯糰要吃嗎?他說他喜歡吃鮪魚口味的!我之後再也沒幫他準備,然後就遇到上述踏青事
件.
*有幾位版友說我只想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一不順我的意,我就要一直生氣.那是因為平常
他要幹嘛我都說好,我只是很偶爾提出一兩次建議都被打槍.我當然不平衡,舉例吃飯,他喜
歡吃的東西很少又不大眾口味!我非常不挑食也都可以配合他,某天我們都不知道要吃甚麼
,我提議要吃美式漢堡,他在半路上才說他想吃滷肉飯.問題是那一帶根本沒有賣滷肉飯.然
後又想跟我分開吃飯.我能陪你吃想吃的東西,為什麼你就不能陪我?很值得不爽阿,
只是我沒有心平氣和地跟他說.
*主動安排行程,我做過,他也做過一次,有次去外縣市玩,我們各提議兩個點,最後都只去了
他想去的!並沒有事先跟我討論好這次時間不夠所以我想去的地方改日再去.我只會心裡想
為什麼你都以自己的喜樂為優先,經過這幾件事,我知道他就是這樣,但我也不要自己跟個
燜
葫蘆一樣,就先講好互相輪流,或者各讓一個條件.
*他講甚麼事情都全憑自己當下心情如何,
例如:他明年有個機會可以去國外找親戚玩,當時我們吵完架,他問我想不想跟他一起去.我
說:親戚是找你去玩不是我耶! 他說:我就等於你.
加上我也有經濟考量,我請他先給我花費的範圍,他說要問親戚!半年過去了,他再次提起出
國的事情,直接說:這次我媽可能會去! 再過了一個月他又說:我媽這次要去!而且機票買好
了~我事後問他:難道你忘記自己問我甚麼嗎? 他說只是隨口問,先給我個心裡準備,
未來有機會要跟我一起出國!
又例如:我聽了他的建議去報名英文考試,他還問我報哪一場.我問他想幹嘛?他說要來陪考
!當下我說不用來陪,我會緊張! 他說:一定要去幫你加油打氣! 我想說他既然有這個心就
由著他去.
那天在吵架的前夕,他輕柔柔的問我:需要去陪你考試嗎? 之後我問他:你不是說要陪考?剛
才那句是在問甚麼意思?
他才不好意思的說:我以為是禮拜六考試!(因為放假的最後一天他只想宅家裡放鬆).結論
就是他大老爺不想出門!
他也知道自己不能隨便畫一個餅給我!所以很少講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想.
但是連這種短期甚至是可以做到的事情,他是直接食言.我只想說:話都給你講就好
了! 我是一個非常重承諾,開口就一定會做到!不然寧可別提~但他卻跟我相反,照著他心情
走!想到甚麼說甚麼,說出來又做不到!
回應hilo大:他的戀愛理想模式就是兩人在一起輕鬆自在,有需要就幫忙.撇除吵架,他也認
為平常跟我相處起來很自在.
我的戀愛模式在回文都講過了,有些吵架的撞牆點就是我們預設的不同又不講出來.
回應yaokut大:為什麼我要跟他在一起,因為我們互相喜歡.撇除吵架時大家的嘴臉真的很
難看!平常跟他相處我都很快樂、輕鬆自在!送禮主動建立形象,我做過而且是我提議的,
過年前我提議互相挑個禮盒送彼此家裡,畢竟長輩都知道我們在交往,聊表心意不用多貴重
!
他母親過年收到禮盒也有問是否要買個禮盒送我?他當下直接說有送!我覺得這樣的互動關
係很好!即使未見過彼此的家人但是有維持良好形象!
也有過他買了厚奶茶跟我分,他家人口數太少喝不了這麼多,剩下的我帶回家也是直接說:
這是男朋友買的!
我是想著他母親過年收到禮盒有問起要不要回禮,對於拿蔬菜這件事情應該也會回禮吧?
結果都沒表示!我不清楚這中間發生了甚麼誤會
我母親熱情但是愛計較,收到甚麼回禮,他不會嫌棄也會開心,我可以幫男友打點好在我家
這邊的形象,我說滅火是:這次我幫的了他,我母親高興起來又一直給,我能幫多少次?
問題在於他有沒有這個心.為了遏止這種情形發生,又不會困擾沒有回禮習慣的男友一家人
,
直接請媽媽不要給不是最好嗎? 防止我媽受到傷害又能幫男友省下麻煩!
但是過年還是會照舊互送. 對方做的好的事情,我不是一句話都沒稱讚,
例如他送我禮物,想到要帶我去哪裡,我都是跟他說我很感動他這麼做,感動到都哭了.
就是可以為了這一點小感動也哭. 我要他講話別白目,要怎麼抓個時機點稱讚?
我是玻璃心又小劇場多,看到幾位熱心的版友對我強烈斥責(?)與其說斥責不如說你們看見
了問題的根本並且給予建議.看到部分版友誤解我跟斥責,我真的蠻不爽,過了之後又覺得
是我自己沒講清楚造成誤會,再解釋清楚就好了.
我不是喜歡趴趴造的人!我想做的是培養感情!找一件可以共同做的事情,沒想到變成破壞
感情.
*補充起床那段,大家覺得匪夷所思.首先我們沒先約定好起床時間,我需要時間整理,他起
床時,我有被吵醒但他又沒叫醒我!等自己都弄好一切再問我要不要吃早餐?
因為敘述我都挑重點講.導致大家真的覺得有問題的人是我.我事後看男友的說法也覺得他
很貼心阿!有甚麼好生氣?
因為我打從心底就認為要一起吃飯!所以他要出門我也要去!他既然說要吃早餐表示他餓了
,我不想讓他等!但我不曉得出門後是要不要回來,我的時間還夠不夠!要是他起床準備時,
一起把我叫醒那不是很好嗎?而且他也不是在叫醒我的時候說:你想睡繼續睡,我可以幫你
買
回來! 那是他內心的想法,吵架才講出來~
當下的情緒是:你怎麼可以只想到你自己?弄好一切要出門就出門,我呢?
我很常念他老是不把心裡最原始的想法講出來,話總是講了一半還都是不加以修飾的.總讓
我誤會他都想到自己
*補充筆套:我的解讀是:你的筆>我做的筆套.他那句話讓我覺得付出都白費了.
因為筆只是花錢買的!筆套雖花小錢 但 是我一針一線縫的!縫完我都要起水泡了.
不是說我嬌貴,我有個人因素,在縫製這種質料不容易穿過去,連針都握不好的我更加困難!
感情本就沒有對錯,我也沒有在爭輸贏,我們都各有想法卻又不能接納彼此的想法.有點無
法理解一直叫我要改要改的人,真的理解這種二十幾年來養成的思維跟習慣.是彈個手指就
能改的嗎?
就跟我認為男友不要講話對我白目!不是說他不能對我開玩笑,
是不要提到我害怕的外表話題.他也說我腿的皮膚好,像少女,其他地方摸起來像老人,
說我肩胛骨比胸部還凸欸.我從來不會主動講有損他男性自尊心以及雄風的話.
甚至助長他的信心.今天如果他也是個可以被虧身材怎樣的,我也會毫不客氣地講回去.
問題是他會在意.我就刻意避開.有時候我會納悶我是你女朋友還是欺負的對像?
有必要講我講成這樣嗎?
平常相處都沒問題,重點是他那張嘴巴!我也覺得毒啞他就能順順利利.
他也認為我正向思考,他就可以恣意亂講話.
說真正愛對方的包容心才大,這真的很有盲點.拿那篇男友少根筋來說好了.他也講了男友
誇張行徑,自己都哭了最後再補充男友真的對他很好.
也有人看不下去說:講一堆再來說男友對自己好!
我想說的是難道包容心是用在這種地方嗎? 那位發文的版友可以忍了三次,
我覺得真的像版友口中說的:真正愛對方的包容心才大!
我自認其他地方夠包容,就是情緒滿起來的時候會大爆炸.
我提出來的例子都是我們意見相歧,我只是沒有在後面說:可是他真的對我很好欸!
覺得某些人看事情也是很獨特,
如果我不愛他,我還留著繼續跟他互相傷害幹嘛?
我不愛他我上來求助幹嘛?
就是我有心想解決我們一直以來因為彼此的習慣發生同樣爭吵,
面對這種窘境有沒有過來人可以給予參考方法.用講得大家都很會說,
拿我的例子套用在他人身上,我也會跟在座的各位講出一樣的見解!
問題是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很難懂處在這種水深火熱,找不到走出這團迷霧的破解方
法!強烈建議大家可以看看A1aa大另外開的幾篇.他是用年來計算才知道轉念,我們才滿一
年是要用多快的時間轉念?大家的道行也是頗高的.
最重要的初心就是:我們都還愛對方願意調整自己.如果沒有這最基本的一切都空談.
現階段就是熱戀退去,各自都打回原形,吵架撞牆期就是頭過身就過,過得去就一片光明,
過不去就只是相看兩相厭!越看越討厭再換個新體驗.
最後還是要感謝Yaokut,Mindy,Hilo,Boyzone66,Betty,Doralice這幾位熱情的版友一直開
導.不要再誤解我死不認錯!執迷不悟!我只是想在我慢慢改進負面思考的同時,也能找到當
男友不知所措時要怎麼處理我.
※ 編輯: Jin947 (1.169.101.77), 10/14/2018 15:02:30
※ 編輯: Jin947 (1.169.101.77), 10/14/2018 18:24:18
且認同對方,事情往正面思考,以及不要改成不符合原本個性開始
>>請問你講述的這一大段,你自己在這事情上面做到了嗎?我想你是沒聽懂我講甚麼
也根本不認同.我認同你說的建立良好形象,我也有做!
你真的是神邏輯,今天不是男友來求救就變成我索愛?那我請教你怎麼調教?
又在扯我不改變,大姊是要怎樣能讓你看見我改變?
我們的思考邏輯根本平行線不會有太大交集,阿有一點倒是心意相通,
那就是連成為朋友都不可能(笑)
※ 編輯: Jin947 (1.169.101.77), 10/14/2018 20:31:35
如果是的話,那我誤會你的意思了,我以為你說的是對待"任何人"要產生正向循環要blabla
※ 編輯: Jin947 (1.169.101.77), 10/14/2018 20:46:24
首先,你給別人的建議說:要提供另一半需要的愛,這叫貼心!不是用對方不需要的愛來討好
所以我問:當我也需要另一伴提供我要的愛,請問你要怎麼調教?
你的回答是:來求救的人不是男朋友.
我要男朋友提供我的需要,你說我的這個行為叫做索愛???黑人問號,
我也是要男朋友做出"貼心"的行為(=我需要的愛)
怎麼行為人換個對象就叫索愛?哪裡合邏輯?
關於你提到的正向循環,大家都在叫我對萬事萬物要正向,
你的建議卻只狹隘到只能套用在男友身上?我也是醉了.
還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你到底想表達甚麼呢?(嘆)
今天有個件事情你講得我認同,就是我向男友用情緒表達了我的需求,
有情緒的那方就是站不住腳.
※ 編輯: Jin947 (1.169.101.77), 10/14/2018 21:10: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