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韓國成功管控疫情經驗,近來成為西方媒體及專家關注的重點之一,其中非常重要一個關鍵是運用了「大數據科技手段」,尤其是在流行病學的接觸及擴散追蹤調查上,手機網路及信用卡系統的各種數據貢獻最大。韓國經歷了2003年的SARS,2015年的MERS之後,將追蹤感染途徑做為最重要的防疫策略,為此積極尋求AI公司的科技技術合作,國會也通過修法,授權政府可以在傳染病爆發,國民健康受到威脅時,以非常手段取得個人訊息,而不受隱私保護等相關法令的限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韓國政府立刻採取了強力追蹤手,透過手機定位及個人信用卡等數據,追蹤感染者的移動路徑,去過的地點,甚至是在電影院裡坐的座位號碼,全都透過大數據資料,鉅細靡貴的查出來,也輔助CCTV進一步找出可能與感染者有過近距離往來對象,然後進行全面篩檢。那些區域曾經發現確診者,還會以文字簡訊傳給全國民眾,做為預警。】
{內文}
大數據時代 科技data在這場新冠肺炎抗疫戰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新聞旁白)
在線應用程序和社交網絡,在與病毒的抗爭中至為重要,為了促使民眾參與防疫,韓國衛生當局向每個人的手機發送短信,提醒人們避免群聚活動,維持2公尺安全距離,並定期清潔房屋 打開窗戶通風,韓國衛生當局會傳送警示訊息,對全民通報新冠病毒確診發生位置,人們因此獲得詳細的感染者移動追數據,而像Ryan Johnson這樣的Web開發人員,則將這些信息收集並彙總到了網站上
(疫情通報APP開發者)
政府發送的資訊是文字訊息,民眾即使看到了地名,也無法真正知道它的確切位置,因此我嘗試將訊息匯整顯示在地圖上,人們就可以有效地看到確切所在,並且檢視自己是否去過那個地方
(新聞旁白)
「追蹤接觸者」是目前韓國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它跟新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歷史 時間軸,和確診患者曾探訪過的地點,諸如確診患者去過的餐廳和酒店等信息,他們如何到達,利用了哪些地鐵線路或乘坐的巴士,甚至他們在電影院裡坐過的座位,
全部資訊都被一一揭露
韓國的防疫策略,一個月壓平每日新增病例曲線的經驗給出了答案,借助手機科技和網路大數據資料庫,將新冠病毒確診感染者於病毒潛伏期間的移動路徑,從去過的場所 搭過的巴士地鐵,甚至是電影院裡的座位號碼,事無大小全部找出來,衛生當局以此做為基礎拉開防疫網,找出感染源頭,也搜尋全部的可能接觸者,同時這些資訊會以即時簡訊方式,傳送到每一位民眾的手機裡,而疫情通報APP,再將這些文字訊息整合成地圖,就可以讓民眾隨時方便檢視,自己是否處在這些危險區域範圍內,全力追蹤感染者和接觸者,完全公開其移動路徑資訊的示警做法,是2015年MERS疫情中,學習來的寶貴一課 韓國政府和總部位於加拿大AI公司BlueDot進行合作,利用資訊科技手段,來追蹤及監控感染的擴散,韓國國會則通過修法,讓政府能夠獲得授權,當傳染病爆發國民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可以採取非常手段
取得個人信息資料,最終目的是讓病毒的擴散無所遁形。
(佛羅里達大學巴特利特學院倫敦分校副教授/jajuan son)
追蹤監控科技是對抗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政府擁有強大的篩檢病毒能力,但你不知道該篩檢誰,那麼篩檢能力再強也會受限,而在找出篩檢目標群上,科技追蹤監控手段是很大的助力
(防疫專家/Derrick Williams)
幾乎所有人在生活各項活動中,都會留下一些數位數據痕跡,手機如果開啟GPS或藍牙功能,網絡就可提供有關個人行如人在哪,或正與誰接近的隱私信息,或何時何地使用了銀行卡或信用卡,然後CCTV監控的地方,則可以透過面部識別技術,精確地鎖定某人何時在何地,韓國能夠成功遏制病毒傳播,而未採取封城等嚴厲手段,能夠精確追蹤感染者的移動路徑,關鍵就在綜合運用了這些科技手段
手機科技也被用來做為管控隔離者的手段,居家隔離者及入境韓國旅客,都被要求下載一款APP,每日二次上傳體溫等自我健康管理數據,而防疫人員則是藉由這款APP,定位相關人員位置進行監控,如果擅自離開隔離定點,防疫單位會收到APP的自動回報,如果沒有定時上傳自我管理數據,也會馬上接到電話關切,數位科技的運用,正是早期疫情獲得有效管控,疫情升高後也沒實施封城的重要關鍵。
(駐首爾記者/Jonathan Miller)
(全面科技追蹤)做法在亞洲比較能夠被接受,放棄部份個人隱私以換取更大的保護,避免受到殺手型的(covid-19)病毒侵害,這種做法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政府透過數位科技 從信用卡和行動電話收集個人數據,獲取感染者詳細的接觸 移動路徑,甚至將這些個人訊息提供給全民做為預警,在民眾接近危險區域時發出警示
(Dr.Hoon Sang Lee/延世大學公衛教授)
我想這可以說是一種折衷取得平衡的做法,韓國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做法上,既不是像英國的溫和做法,也不是中國的強勢手段,韓國做法是在犧牲個人部份隱私,與謀求公眾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儘管西方防疫專家肯定韓國所採用的數位科技追蹤手段,確實有效控制了病毒擴散,但手機定位 信用卡記錄都涉及了個人隱私問題,但對追求自由和注重隱私保護的西方,想要完全複製這麼一種侵入性的追蹤防疫手段,可能並不容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xdRslZq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那個誰SOMEone【新奇科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然 今天討論到的還不是全部 還有利用DNA自動組合的奈米機器人 還有使用奈米馬達利用光電致動的醫療用機器人 但是那些 就等到我當完兵 再來跟大家繼續討論吧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atguySOMEone/ 【如欲轉載,標明那個誰SOMEone浮水印...
達利ai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未來學篇]何謂生死,在現在的網絡時代,也開始有了不同概念,在未來世界,又會如何?最近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的學者發表了一項研究,推斷到了2069年,社交媒體Facebook的死亡用戶人數將會超越在世用戶人數:現時Facebook有超過20億用戶,在Facebook推出8週年時,已累計有3000萬用戶離世,按此假設每日有8,000用戶逝去,到了本世紀末,就有14至49億用戶死亡,成為全球最龐大的「數碼墳場」。
現在,有不少人會在逝去親友的Facebook帳號悼念死者,Facebook也推出配備AI的紀念工具,方便親友緬懷,進行「虛擬拜山」。在AI科技日新月異下,AI能夠模仿真人對話,作出真人般的情緒反應,模仿言語動作,連逝去已久的黃家駒,也能再現舞台與弟弟擁抱。最近主持《CEO的未來世界》節目時,說過語音辨識技術,能令AI模仿不同歌手、不同曲風作曲,隨時能創作一首「原汁原味」的已故歌星「新歌」。在大家都會在聊天軟件語音對話、全民直播的年代,每個人的聲線及形體動作都紀錄在網,AI對話早已不陌生,各式各樣的聊天機械人chatbot早已普及,iPhone的Siri從過往一板一眼的機械式應答,已有了更人性化的反應。經機械學習,chatbot可模仿出先人的應答,假以時日,更能如人類一般主動對話。不久前,達利博物館通過AI製作了「達利復生」,效果幾可亂真。當人類的一舉一動、一個表情都被網絡收集,AI隨時能完美扮演任何一個人,虛擬先人與後人對話,已不再是天方夜潭。
此刻,我們自然知道chatbot不是真人,只是虛擬出來的對話軟件,法律上也不會承認先人的chatbot代表真人。但假如有一日,AI技術發展得連先人的思想也能模擬,chatbot與本人的界線,又會否消失?例如當遇到遺囑爭議時,法律上只會承認死者在個人意志下白紙黑紙的最後一份遺囑,但要是未來AI可準確預測死者思想,爭議各方會否參考AI,預測的死者意願,來判斷哪份遺囑才是有效版本,法庭又會否承認?這只是AI與真人界線模糊化後,種種法律難題的冰山一角。
在2019年,我們仍能透過直接的語音或視像對話,來判斷對方是否真人。但假如在未來,我們單憑語音視像,已不能判斷對方是否AI,又會如何?在互聯網3.0時代,我們早已習慣線上交流,真人見面變得愈來愈少,有多少人仍能直接要求與對方面對面交流,來判斷對方身份?要是不知對方已逝,我們隨時會以為一直保持聯絡與狀態更新的AI,就是先人本人。
所以如何處理先人一生的大數據,並不止是「清理遺物」那麼簡單,涉及的複雜問題,足以顛覆未來社會倫理秩序。還有科學家宣稱這些數據加上AI和不斷發展的生物科技,終有一天,能讓人類永生、先人「復活」,今天看來自然天馬行空,但先嚴謹處理「虛擬先人現象」,卻是必須正視的第一步。
達利ai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FuturesStudies🌍] 不少網友知道我喜歡達利 (詳細可重溫舊文:https://simonshen.blog/2016/08/16/每一幅畫都令人思考:達利/),傳來這則新聞。入面那段一分鐘AI合成「達利復活」片段,幾可亂真,日後令已故名人「復活」,會成為常態。但正如早前和一些網友討論《復仇者聯盟4》時講述,能否upload思想,才是能否真正「復活」的關鍵。就看科技進展到甚麼程度?
延伸閱讀:有線新聞解構達利「復生」片段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400585390532782
達利ai 在 那個誰SOMEone【新奇科技】 Youtube 的評價
當然 今天討論到的還不是全部
還有利用DNA自動組合的奈米機器人
還有使用奈米馬達利用光電致動的醫療用機器人
但是那些 就等到我當完兵 再來跟大家繼續討論吧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atguySOMEone/
【如欲轉載,標明那個誰SOMEone浮水印,並於說明欄中標示原片網址即可】
新奇科技FB討論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3245164333112/
你喜歡那些出現在國外募資平台Kickstarter INDIEGOGO上面的新奇科技產品與創意設計嗎?
嘖嘖ZECZEC或是FLYING V等等台灣設計者的群眾募資專案有哪些又是值得期待的呢?
新奇的募資商品排名就在我的頻道
想要知道那些新奇商品值得開箱 一些3C相關的冷知識
或是想要知道一些新奇科技的簡潔影片介紹與創意廣告就訂閱我的頻道吧!
我是那個誰SOMEone,如果你不記得我的名字,那你八成已經說對了。
「Audionautix」創作的「River Meditation」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演出者:http://audionautix.com/
「Audionautix」創作的「Okey Dokey Smokey」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演出者:http://audionautix.com/
「Audionautix」創作的「Clap Along」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演出者:http://audionautix.com/
#科技#科幻#科學#機器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qGsFNJi6vE/hqdefault.jpg)
達利ai 在 再根據輸入的文字生成圖案| OpenAI Dall-E 2 達利- YouTube 的八卦
00:00 Dall-E-2 達利基本功能介紹00:34 如何註冊達利?01:14 如何用達利畫圖?03:51 以圖算圖05:27 達利付費方案這集和大家分享Dall-E-2 達利AI 算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