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推動台美建交】
最近台灣有兩個人上了「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NPR是許多美國人開車時會聽的廣播頻道,收聽率超過20%):一個是戰貓蕭美琴大使,談的是台灣處理疫情的成功經驗;另一位是吳釗燮部長(JW),而他講的內容似乎引起了不少討論(https://pse.is/v5ffl),包括:
.
1、「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2、「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台灣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
.
以上兩點重要發言,我們來提供一些背景脈絡供大家思考。
.
首先我們來談建交的部份。
.
由於近期有許多台美關係的良好進展,讓很多人開始討論雙方建交的可能性,但JW部長這樣子講,是不是在潑冷水呢???
.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先前已經寫過專文了,而且這個問題從觀測站成立以來已經被問過到爛啦!所以我們在這邊就把之前寫的東西再拿出來讓大家複習一下,並針對目前的狀況稍微改一下內容。
.
➤ 先前貼文請看這邊:https://pse.is/w5als
➤ 完整版在 鳴人堂 :https://pse.is/J6ZP2
.
之前我們那篇下的標題,幾乎和近日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問的問題一模一樣:
「台美關係很好,但為何不直接推動建交呢?」
.
通常問這個問題的人有兩類:有些人是出於真心不瞭解台美關係的互動,所以提問;有些人則是以「疑美」(或者是要否定台灣政府作為)的角度,在各種討論當中放大絕「講這麼多幹嘛?有種就建交啊!不建交就是假的!」來反問。
.
尤其,近兩三年來,中共連續挖角台灣的邦交國(本文將中華民國視為台灣的正式國名,因此兩者是同義詞,以下行文不再另外解釋),美國國會雖有「台北法」的提出,行政部門也有回應,但還是有很多人立刻反問:「美國自己都沒跟台灣建交,又如何幫助台灣防止斷交?」
.
先講我們的論點:我們當然都非常希望台美可以建交,那是台美關係繼續發展下去的一大里程碑,但是這並不是「現階段」的優先重點。
.
▍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美國的中國政策和台灣政策是什麼。美國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上,有所謂的「一中政策」,其係由《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三公報、雷根六項保證等核心法律和文件,以及其他行政單位不對外公開之相關文件(前陣子解密文件告訴大家,雷根總統對內還簽了一個重要的備忘錄但書:對台軍售必須要維持可以跟中共軍力發展相抗的程度,而且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當中永久有效的原則)所組成,在這些文件當中大致上說明,美國「認識到」中國對台灣的立場,但美國不會主動催促兩岸協商處理一中問題,也不會明確承諾當中共動用武力的時候,美國會如何應對,僅說會嚴正關切。
.
➤ 美國一中政策:https://pse.is/JRV5J
➤ 白宮解密文件:https://pse.is/KLCTN
.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他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但這不代表台灣失去國際地位,因為同時美國已利用《台灣關係法》規範美國和台灣的關係。其中,明文規定台灣適用一切和其他國家相同的法律義務,只是不明確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簡單來說,就是「實際上」國與國的關係,但「法律上」則是「準」國與國的關係。
.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一中政策」的框架,其實還沒有到達需要砍掉重練的急迫性,尤其是在更好的替代方案出現之前。華府智庫政策圈、以及不少學術專家們的觀點很類似,大多數的人基本上覺得,本來就沒必要隨便把一個使用了四十年之久的框架砍掉。而且正是因為它的實用性以及彈性(例如對台灣的待遇部份),使這個政策在執行上有很大的揮灑空間,因此不見得需要動到大框架,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戰略模糊」。
.
▍建交的成本與風險
.
⚠️ ↓↓↓ 這邊是我們先前寫的版本,但這一年多以來,情況可能已經有所不同了,我們在後面補充
.
再說,若美國真的放棄其「一中政策」而與台灣建交,大家可能要認真思考這項舉動所帶來的後果。目前雖然美中之間有貿易戰,但目的其實是美國為了跟中國談判出一個更全面性的貿易協定,尤其是要逼迫中國做更多自由化的開放措施;然而與此同時,雙方交往程度還是非常深,不僅是官方交流,民間交流包括經濟、學術、文化等都很頻繁。以中國「流氓政權」(語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 Morgan Ortagus)的特性,若美國今天真的與台灣建交,中國勢必會開始採取激烈報復行動,例如隨意拘捕境內美國人、想辦法迫害境內的美國企業等等。一旦雙邊關係全面潰決,美國政府要怎麼和美國人民交代這巨大的社會、商業損失?
.
➤ 美稱中國流氓政權:https://pse.is/LEDJD
.
即使美國現在的行政部門主要由「強硬派」掌權,認定和中共是「競爭關係」為主,且認為必須用強硬手段逼迫他們改革,但實際上,仍有許多智庫和政策界的菁英們不太喜歡太過強硬的手段,而認為應該用各種外交手段來讓中共融入世界體系。既然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那當然也得考量國內各方意見。現在的美國逐漸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開始具有野心地向外擴張,也漸漸影響到自由秩序,但人們對於該怎麼處理這樣的擴張野心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
⚠️ ↓↓↓ 這邊是我們針對現在的情勢所做的補充
.
這篇當中提到的絕大多數論點,放到今天仍然都適用。唯一有需要更新的部份是在美國的「建交的成本與風險」這段,在這一年多以來,狀況有一點點的不同。
.
先前提到,美國仍然在辯論說到底該不該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政策,但這一年多以來行政部門已經不斷地採用強硬政策來制裁中國。而最近在美國政策界與智庫圈興起一陣討論「戰略模糊」的盛況,其中,許多人最擔心的事情是:如果美國和台灣建交,或者把戰略模糊改成「戰略清晰」,有可能會讓中國「豁出去」,而直接造成武力衝突。另一方面,戰略模糊其實也是要約束台灣的領導者,不要走到與美方所希望的路徑太遠之處(例:推動法理台獨)。這是目前美國政治菁英在考慮的重點。對大多數人來說,建交並不是優先的選項,討論到的聲量也非常小。
.
▍台灣外交政策的考量
.
回到外交承認和邦交國這件事。事實上,外交絕對不是只有要維繫邦交國的數量,也不是只有「官方」之間的交流而已。檢視外交活動的依據應該看我們跟他國政府互動的「層級」(level)和「本質」(nature)。大家可以想想看,雖然美國和中國、俄羅斯也有建交,但這就代表兩國之間的關係很好嗎?美國和中國現在打貿易戰的交流「層級」超高,但這種交流的「本質」卻是有競爭、有敵意的。再者,台灣雖然邦交國數目只有15個,卻有超過110個免簽國家,可以直接持護照入境而不需簽證;中國雖有將近180個邦交國,卻只有11個免簽國。所以,台灣的主權在國際上並不是靠邦交國數目來決定的。
.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美關係的最主要考量可以兩大面向切入。
.
第一,在外交關係方面,現階段有待突破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例如:兩國之間的事務能不能做到由官方直接接觸、官方人物能不能直接公開見面、軍售能不能透過正常國家管道、外交人員的待遇是否等同於他國的外交人員、簽訂貿易協定……等等。要推動這麼多的議題,當然要想辦法用美國的行政部門、國會、智庫政策圈最能夠接受的切入方式。我們認為,現在台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爭取國家待遇的「正常化」,而我們也的確看到許多事情都在朝正常國家的軌道移動,像是這兩年以來的許多筆的軍售案,已經漸漸成為美國國防部「外國軍事銷售」計劃(Foreign Military Sales, FMS)的常態夥伴;雙方行政部門官員可以公開會面、拍照打卡,甚至和他國官員公開同台,這些都是正常化的表徵。
.
第二個面向則是國格問題,我們在下一節詳述。
.
▍懸而未解的國格問題:台灣或中華民國?
.
台美建交除了並非現階段首要任務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最重大的問題有待解決: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性質是什麼?
.
美國當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1978),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宣稱代表全中國,因此當時美國是將中國的「政府承認」轉移到中共身上,即由中共政府來代表中國的意思。在當時,台灣的人們是被視為中國人,而且多數自認是中國人(畢竟不自認為中國人的話就會被警總抓走了),因此,在1972年《上海公報》裡面,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
特別注意,美國說是「認識」到(國會的研究報告還特別標示/ren si/),不是「承認」(recognize),而且上面說的是中國人立場,多年之後這個主詞變得很有趣。
.
那現在呢?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轉型以及修憲,明確定義了我們的治權僅及於自由地區(台澎金馬),而且自從國家統一委員會在1992年發出聲明後,就再也沒有官方組織提出正式聲明說我們代表整個中國(雖然馬英九總統時期常在各種場合用口頭講,後來就會成為總統府新聞稿內容)。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現在這個中華民國的性質顯然跟當年1979年斷交時那個強調漢賊不兩立、爭取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很不一樣了(想想看,現在世界上還有哪一個主要國家,有可能會承認中華民國代表正統中國?就連我們的邦交國很多也直接稱呼我們為台灣,而非中國)。
.
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還沒有對自己的「國格」做一個正式的釐清。如果現在美國與「我國」建交,那要用什麼名義?會不會影響(中國)政府承認的性質?這樣會變成兩個中國嗎?又或者是一中一台?不要說釐清了,連相關的討論都還很少,但這會是建交時必須面對的國際法上重要問題。
.
要知道的是,美國與我國斷交以來,就幾乎很少在官方文件裡提到中華民國,反而是不斷提到「台灣」,《台灣關係法》就是如此。近來官方文書更出現不少直接把台灣稱做國家的情形,例如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移民局關於台灣人歸化的規定等等,在這些實踐當中,台灣似乎已經直接和中華民國畫上等號。
.
➤ 美移民局台灣人規劃規定:https://pse.is/LTV3W
.
話說回來,事實上在1960年代末期,美國就已經提出「雙重代表權」的建議,認為可以讓兩個中國同時存在聯合國,但當時被蔣介石基於漢賊不兩立的理由拒絕了,直到1971年才改變態度「不反對」這個提案,但一切都太遲了(當年在聯合國表決輸掉,保不住會籍,因此自行宣布退出)。如果當時他早一點接受雙重代表權的話,現在或許就不會有台灣的問題了,主流思想大概會變成所謂的「華獨」或「華統」吧!
.
說也奇怪,當年中共不讓我們當中國,強迫我們讓出中國的代表權;現在,當我們漸漸地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的時候,中國卻又不准我們說自己不是中國!撇開中國因素不談,台灣人自己總得對自己的國格有一個明確選擇吧!用模糊的策略可沒辦法模糊到永遠。
.
▍未來展望
.
我們並不是不期待和美國建交,大部份的人當然都非常期待。但有些人在討論公共事務時用「有種就建交啊」的態度,對於促進台美建交是完全沒有幫助的,聽起來反倒是單純為質疑美國而質疑的成份居多。我們認為,台美關係繼續地「正常化」,最終目的就是會走向建交這個最好的結果。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還是要再強調一遍,正常化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我們必須要確保這個過程是持續的。現在的世界局勢是中國和美國開始走向競爭大於合作的關係,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狀況。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不要捲入強權之爭、最好維持等距,甚至有人主張「回歸兩岸關係」,這些說法根本沒搞清楚國際關係的本質,台灣哪有本錢和實力在兩大強權之間維持等距?台灣的地理戰略位置和整個歷史發展,注定會在中美之爭的最前線。事實上也是如此,中國的對美政策和美國的對中政策,台灣問題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之一。對兩大強權來說,台灣的地位都很重要,台灣哪來的可能性置於中美之爭之外?
.
況且,1950年代以來我們就一直是在美國這一邊、靠美國的經濟援助、軍事援助及市場開放而達到經濟發展,與另一邊明白說要使用武力侵略我們的中共政權呈現明顯對比。我們知道各國外交政策都是以自我利益為最大考量,美國也不可能全為台灣著想,但是,從整個歷史發展和中國與美國兩個政權的本質來看,台灣要靠哪邊近一點,這個難道還需要考慮嗎?台灣要做的事情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變成國際上許多相同理念國家的可靠夥伴,而不是去質疑美國,更不是去不斷鼓吹轉向中國!
.
在下一篇文章我們會跟大家分析近來美國政策界對於戰略模糊的論辯。如果我們能夠更清楚美國政策圈的人們現在在想什麼、吵什麼,我們會看得更清楚,建交並不是目前美國政界的主流想法,我們要推動的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及要在美國推動的新政經戰略網絡當中佔到一個好位置。請待下回分解。
.
(註:續集已經出了喔!https://pse.is/v49xl)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遇水則發同義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知史 Facebook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閒聊] 2023/06/12 盤中閒聊-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問卦] 遇水則發的由來到底是啥?? KennethC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rakuten girls今晚來到舞孃俱樂部登台表演! 20230617 樂天女孩 ... 的評價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遇水則發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遇水則發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鴉片如何由救命之藥到奪命之毒?(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罌粟是阿拉伯使者帶給大唐的禮物,在進入中國的最初幾百年裡,罌粟是悅目的觀賞植物和救命的治病良藥,而後卻演變為謀財害命的毒品。
阿拉伯使者帶來的禮物
罌粟原產於西亞阿拉伯半島、南亞印度等地。中國並不是罌粟的原產地,罌粟及其製品鴉片都是從國外傳入的。
罌粟及其製品的傳入始於唐代。《舊唐書》列傳載:「乾封二年(667)拂霖遣使獻底也伽。」經德國學者夏德(Friedrich)等的研究,「拂霖」就是大秦,即東羅馬帝國,其中心位置約在今敘利亞。唐時,由於阿拉伯人的大舉擴張,敘利亞已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省。
「底也伽」,古音為teyaka,是當時西方的珍貴藥品。據阿拉伯史家記載,上等的「底也伽」產自伊拉克的巴格達。西方自古就認為,「底也伽」是療效最佳的解毒藥,它由600種物質混製而成,這種丸狀藥的作用可解除一切毒素。「底也伽」的主要成分是:鴉片、龍涎香、縮砂、肉荳蔻、肉桂等,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鴉片。
從這些史料中基本可以推斷出,鴉片是古阿拉伯人傳入中國的。
唐代時,正在急速擴張中的阿拉伯帝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阿拉伯向中國派遣正式使者就達37次。古阿拉伯進入中國,主要有陸、海兩條路。陸路由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長安,海路則是經馬六甲海峽到達廣州、泉州、揚州等地。成書於10世紀上半葉的不朽名著《一千零一夜》,也反映了西亞與中國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這種交流的規模即使在交通十分發達的今天看來,也令人嘆為觀止。那時在長安、廣州、泉州等地經商的阿拉伯人不下萬人。阿拉伯人帶來了象牙、棉花、白糖、寶鐵等特產,也帶來了罌粟和鴉片。
從文獻記載考證,乾封二年阿拉伯使者貢獻「底也伽」,是鴉片進入中國之最早記錄。但中國人對鴉片的認識要早於這一文獻記載。成書於唐高宗顯慶四年(659)的《唐本草》有「底也伽」一條,載:底也伽,味辜苦平無毒,主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出西戎。這本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藥典的成書,比史載的阿拉伯人獻「底也伽」還要早八年,而且明確地記載了它的藥用效果。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在公元7世紀的上半葉,唐朝初期,底也伽——也就是鴉片——已進入了中國。
阿拉伯人在貢獻「底也伽」的同時,也將罌粟帶到了中國。
美麗的藥物
不久,中國人就開始種植罌粟。由於罌粟花異常嬌豔,唐代人多將它作為觀賞植物。成書於唐開元時期的《本草拾遺》中記載:」罌粟花有四葉,紅白色,上有淺紅暈子,其囊形如箭頭,中有細米。」生活於唐文宗時期(826~840 )的郭橐駝,也具有種植罌粟的經驗。他在《種樹書》裡寫道:「鶯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種之,花必大,子必滿。」詩人雍陶在《西歸斜谷》中唱道:「行過險棧出褒斜,出盡平川似到家,萬里客愁今日散,馬前初見米囊花。」這裡的「鶯粟」「米囊」都是罌粟的別稱。
罌粟在傳入中國的最初數百年裡,並沒有造成大的危害。這是因為當初很少有人吸食,罌粟主要還是作為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
進入宋代後,罌粟花又稱「鼓子花」,被當作妓女的別稱。原來宋人之美學觀念尚淡雅而不喜濃艷,故將艷麗的罌粟花用來形容姿容不佳的妓女。詞人張先,晚年在杭州時「多為官妓作詞」,所以有詩曰:「天興群材十樣花,獨分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官員王元之被謫齊安郡,見當地「民物荒涼,菅妓(宦妓)有不佳者」,便感嘆:「憶昔西都看牡丹,稍無顏色便心闌。而今寂寞山城裡,鼓子花開亦喜歡。」
這時,中國人對罌粟的認識更加深入,其種植也日益普遍。如北宋蘇頌在《圖經本草》裡寫道:「罌粟花處處有之,人多蒔以為飾,花有紅白二種,微腥氣,其實形如瓶子,有米粒極細。圃人隔年糞地,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極繁茂,不爾則不生,生亦不茂,俟瓶焦黃乃採之。」可見宋人對罌粟的植物特徵、種植及採摘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宋代的醫家已用罌粟來治病消災。在楊士瀛的《直指方》、王璆的《百一選方》、王碩的《易簡方》、林洪的《山家清供》等醫書裡,均以罌粟的殼蒴為治病妙劑。著名詞人辛棄疾曾患有疾,後遇一異僧,以陳年罌粟加人參等製成敗毒散,吞下威通丸十餘粒,此後即癒。
金元的醫家承宋朝之傳統,已普遍用罌粟主治咳嗽和瀉痢。到元初,忽必烈於1270年設廣惠司,專門製造阿拉伯藥劑。1292年,元人又設「回回藥物局」,所用之藥當然也包括罌粟。
罌粟不僅被醫家所重視,還得到了民間百姓的歡迎。人們普遍視罌粟子煮粥為大補之物。劉翰在《開寶本草》中記錄了這種習慣:「罌粟子一名米囊子,一名御米,其米主治丹石發動,不下飲食,和竹瀝煮作粥,食極美。」將罌粟子稱作「御米」,一方面我們可推斷出它已進入了皇宮,另一方面也可見其珍貴。實際上,民間使用罌粟已越來越廣泛了。蘇軾有詩道:「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蘇轍在《種藥苗詩》中指出罌粟粥還可治消化不良:「……研為牛乳,烹為佛粥。老人氣衰,飲食無幾,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槌石缽,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調肺養胃……」所以,罌粟在宋代,竟成了醫療與食補兼而有之的物品。
但宋代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罌粟的副作用。《易簡方》記載:「粟殼制痢如神,但性緊澀,多令嘔逆,故人畏而不敢服。」王碩提出抵消罌粟副作用的良方:「令醋製加以烏梅則用得其法矣。」還可與四君子藥合用,「不致閉胃妨食而獲奇功也」。元代名醫朱震亨對罌粟認識最深,他指出:「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可見元代人對罌粟的毒性已有深入的了解。而且我們可以從「殺人如劍」這四個字裡,推測出那時社會上應已有不少因食罌粟中毒而死亡的事例了。
儘管宋、元時期,人們對罌粟的醫學功用已相當了解,但那時尚無「鴉片」之稱,也還不懂得鴉片的製法。直到明代成化年間,才有了製作鴉片的記載。
明代醫家王璽在《醫林集要》中記載:「鴉片治久痢不止,罌粟花花謝結殼後三五日,午後於殼上,用大針刺開外面青皮十餘處,次日早津出,以竹刀刮在瓷器內,陰乾,每用小豆大一粒,空心溫水化下,忌蔥蒜薑水,如熱渴以蜜水解之。」 他採集生鴉片的記錄相當詳細,是中國有關鴉片製作的最早記載。王璽曾任甘肅總督達二十餘年,在那裡,他有可能長期與穆斯林接觸,從他們那裡了解到了阿拉伯的物產、醫術、習俗等。其後有名醫李梴的《醫學入門》,書中寫道:「鴉片一名阿芙蓉,即罌粟花未開時,用針刺十數孔,其津自出,次日以竹刀刮在瓷器內,待積取多了,以紙封固,曬二至七日,即成鴉片矣,苧急可多用。」從這兩則記錄可以判斷,那時的醫家已懂得熟練採取罌粟之液,製成鴉片,配作藥劑了。
阿芙蓉一詞是從阿拉伯語Afyun音譯而來的,而鴉片一詞的直接來源,則是英語Opium,其同義詞還有雅片、阿片、阿扁等別稱。最常用的是鴉片一詞。另外,罌粟的別稱還有藕賓和蒼玉粟等。
明代人對鴉片醫學作用的認識,已達到相當的高度。根據醫學大師李時珍的調查和實踐,鴉片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瀉痢、風癱、百節病、正頭風、痰喘、久咳、勞咳、吐瀉、禁口痢、熱痛、臍下痛、小腸氣、膀胱氣、血氣痛、脅痛、噎食、女人血崩、血不止、小兒慢脾風等二十餘種病痛。另外,李時珍已記載了鴉片對性功能的作用,他指出,鴉片「能澀丈夫精氣」,因此「俗人房中術用之」。
綜上所述,中國人知道罌粟至少已有1300年的歷史,懂得罌粟的藥用價值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而製作鴉片業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八卦
英國創業故事分享(本文同時刊載於Go Study留學誌)
Dream Big!傻傻的英國創業之路!
『傻』這個字,乍聽上去像是負面的詞語,但對我來說,傻卻是勇氣的同義詞。
我是一個澎湖漁村長大的女孩,來到英國之前,就是一股傻勁地過生活,面對挑戰和挫折,雖總讓我痛苦憤怒,卻從來沒有讓我認過輸。傻衝傻闖的個性,有時闖禍,有時卻可以趕鴨子上架了。
在我的人生歷程中,常常有許多轉折,待我回過神來,『什麼?我已經創業了!』。
父母親都是教職人員,創業對我們家來說,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事。他們一生奉獻給教育,從小沒有特別讓孩子選擇別的路,對女兒們的栽培也就希望能安穩的任教職或是公職。當時叛逆的我,半推半就的進入了師範體系唸書,卻總貪玩,社團啊、夜店啊、聯誼啊,想多嘗試各種什麼其他的。當時因為自己的身份是公費生,畢業後就註定了任教職一路。卻總是不甘心,覺得好想出去這個世界看看,於是當時的我努力存錢去環遊世界。當時小小年紀,我就傻傻的挑戰幫學生全英文授課,在薪水低迷的南部,我在大二期間就有不錯的家教收入,家教、補習班、翻譯、帶團,我什麼都想試試看。
自己打工存了錢後,我開始背起背包環遊世界,在那個沒有Google地圖和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一個女孩,就想看看這個世界有什麼新鮮的。在我遊歷了60多個國家、200多個城市中,住遍了五大洲的各種住宿,青旅、地鋪、公園、機場、火車臥鋪、夜巴、沙發衝浪、海灘、露營、旅館、民宿、飯店,看著來自世界各地遊客一起分享著各自的旅遊故事,這開民宿的概念,在我心中也是沈澱了好多年,但那時候心中的圖像也是退休後,在故鄉海灘邊開間可以吹海風的民宿,如此的感覺罷了。
在教職服務了幾年後,總想著我還可以趁年輕做什麼,所以決定離開了澎湖那片故鄉的海,到了台北,考上了個很很感興趣的系所。在台師大的幾年中我完成了『歐洲文化與觀光』碩士,也考過西班牙語B2檢定,以及中西英三語的導遊領隊執照,原本想說當導遊很適合我,畢業前,在所上教授們的鼓勵下,順利的申請上了英國名校『倫敦國王學院』的文化媒體與創業產業博士學程。
到英國後才是真正的『砍掉重練』,一到英國,處處請教老師,以老師意見為主的我,居然被指導教授認為我自信不夠。還記得當初看到老師覺得我自信不夠的那封信,我走在Waterloo橋上,看著大笨鐘和倫敦眼,我流下了兩行淚。喔!原來在英國
,我這樣的自信還不夠,我還要更加勇敢!現在想起來,還真的很感謝老師那時給我的鼓勵。
博士還沒畢業,就先創業了。
在博士生活以外,我則是深深被這裡的自由和創業的風氣吸引。博士班一開始的時候,因為高昂的生活費,常得精算著每個月的開銷而過著窮哈哈的生活。家裏爸爸中風長年臥床,媽媽扛起全家,讓我們完成學業。我也不好跟家人求助,就跟先生討論著,要不然兩個人都去找個兼職工作存點錢,等畢業後可以在大學中謀個教職。
然而,倫敦的商業氣息很重,每天走在路上或是搭個地鐵,常常被各樣的行銷看板和千奇百怪的文案和設計刺激著想法,我們看到了很多商機,漸漸的,我們就不單一考慮『找工作』這個選項,開始認真思考著創業的可能性。
因緣際會在倫敦認識了幾位創業前輩們給了我們不少的指教,後來博士論文題目關係,我採訪了許多文創微型公司,真的是體會到有筆電有WIFI就可以創業。倫敦對創業者最友善的就是:簡便的創業流程,發達的會計服務,有來自世界各地千萬遊客的廣大市場。
創業這個想法,醞釀了十幾年,要開始卻只要一分鐘!
我的校區就位在Strand和Waterloo這邊,都是在倫敦市中心精華地段,常常我從圖書館出來,每天就望著倫敦眼、大笨鐘和國會大廈。一年四季,倫敦人來人往的旅客從沒停過。心想著這麼多旅客,他們來這邊消費的每個環節都有商機,加上我們又會多國語言,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武器。再者,自己是十多年的老背包客了,就開始想要幫旅客找到最市中心交通最便捷卻又符合預算的住宿,樂活倫敦民宿於是就這樣誕生了。
創業繁雜的事情很多,但卻不是很難,在英國,畢業後創業的人很多,常常可以看到拿著一份Business Plan就到處去找人討論各種創業的可能性。還記得有一次,我去學生代表處辦事,看到一個中東學生拿著一大本資料,我喵了一眼,發現是他的創業企劃書,跟他深談後,才得知他想要找學校贊助他申請創業簽證,我們兩個人交換了一些商業點子,給予彼此祝福,聽說後來他順利的拿到贊助資格。在倫敦,有很多機會可以遇到很多創業的人,這些刺激也成為了創業的養分。
剛萌生創業念頭的時候,我們把想法分享給很多朋友,有些比較保守的朋友就會比較害怕我們失敗,才發現在台灣的文化中,『還沒開始就結束了』的人還是比較多一些。在英國這邊的朋友,通常都是會鼓勵,會幫忙想辦法給建議或是分享人脈。這一路走來,幫助我們的人真的很多。
我選擇了一條相對比較冒險的人生,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應該要創業,只要是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的,做什麼都好!我們的創業心得,要說重點,就是一個『傻』,你要說我們好『笨』還是要說我們很『努力』,都沒關係,我們想分享的就是想做就去做!
一個瞬間決定下去,人生其實可以有很多面貌的。
創業,聽起來很難,其實,難,也就難在心裡那個坎過不去。還沒開始,就想著做不到,這個想法我在來英國之前也有。英國給我的教育是非常鼓勵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倫敦更是特別接受各種不同的文化。現在我們公司旗下經營的民宿,在倫敦市中心已經有五館,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旅客。老話一句,感謝這些年幫助過我們的朋友們,也感謝神幫助我在最後那一刻,放手一博在英國創業。
Dream Big 很簡單的,只要你夠傻不要想太多就可以了!Just Do it!
#心態很簡單就是是傻傻地衝
#實際上的大小挑戰不斷但都可以克服的
#在異鄉都可以一邊育兒一邊開公司真的人的潛力無限
#許多許多講不完的故事有人想聽嗎
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問卦] 遇水則發的由來到底是啥?? KennethC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安安安安, 就是那個遇水則發啦! 遇水則發這句話後, ... 到底......, 遇水則發原本的意思是指什麼呢呢呢?? 有沒有遇水則發的八卦祝大家今天有遇到水的都發大財. ... <看更多>
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rakuten girls今晚來到舞孃俱樂部登台表演! 20230617 樂天女孩 ... 的八卦
【籃籃Vlog10】第一次香港演出淋成落湯雞?樂天女孩 遇水則發 !#香港美食#樂天女孩#香港足球. 籃籃. 籃籃. •. •. 94K views 1 month ago ... ... <看更多>
遇水則發同義詞 在 [閒聊] 2023/06/12 盤中閒聊-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112/06/12台股資訊重點整理,供股民做投資參考============
台股 16886.40▲152.71(+0.91%)成交量2868.48億
台指0616888 ▲171 (+1.02%)成交量 68,522口
盤後0616940 ▲ 54 (+0.32%)成交量 53,349口
台指期未平倉口數自營商 -9,508( -96)投信 -4,359( +43)外資+20,777(-1,683)
台指選未平倉口數自營商+31,246( +9,555)投信 -82( 0)外資+15,359(-5,946)
----------------------------------------
道瓊工業33876.78▲ 43.17(0.13%)
那斯達克13259.14▲ 20.62(0.16%)
標普500 4298.86▲ 4.93(0.11%)
費城半導 3524.97▲ 10.65(0.30%)
------------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86529934.A.4B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