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在每一家鬍鬚張的門市裡都可以看得到,根據其官網所述,左邊是鬍鬚張創辦人張炎泉,右邊是他的大兒子張永昌(現任鬍鬚張董事長),攝於1981年。不過,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時,便覺得怪怪的,第一、左邊的人的光影與整體光源不符,第二、兩人穿著的時節不統一;一短袖、一長袖,第三、畫面右下角那把筷子和最左邊的筷子樣貌一模一樣。
下圖則是翻攝自一本介紹臺灣米飯歷史的書(謝謝網友王十元提供),出版於1981年,看起來應該就是上圖的原始樣貌,左邊藍衣男子是鬍鬚張現任董事長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右邊則是張永昌,戴著相同款式的眼鏡的兩人,看起來外貌極為相似。這張照片完全解開了我對於上圖的疑惑。
底下是一篇介紹鬍鬚張發展沿革的文章,原刊登於2015年3月2日發行的《壹週刊》雜誌,特轉載於此供各位參考,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照片會產生如斯的改變。
【老店人生】鬍鬚張 漲聲背後的兄弟拆夥
日前滷肉飯連鎖業者「鬍鬚張」以加強食安檢驗等成本提高為由,調漲四個品項,一個排骨便當更要價104元,同時也是去年第四度漲價,引發消基會批評轉嫁消費者沒道理。不少網友喊出拒吃的同時,也好奇這間「漲了又漲」的老牌連鎖店究竟是何來歷。
本刊曾連續於2009、2011兩度專訪「鬍鬚張」,也看見它快速擴店背後兄弟分道揚鑣的歷程。以下為整理節錄:
鬍鬚張創立於1960年代,第一代張炎泉是雲林人,本來是木工師傅,台北謀生後轉行當攤販,與三叔在民生西路、太原路口等地擺攤,先賣鹹粥,再換油飯、筒仔米糕,五年後換成賣滷肉飯。
不過,讓滷肉飯走出騎樓與台灣的,是第二代長子張永昌。1979年,他說服父親租下寧夏夜市店面,結束18年路邊攤歲月,不僅如此,他還在店裡裝設冷氣和洗碗機,又設收銀機開發票,在當時都是創舉。
張永昌的太太郭碧芬回憶說:「夜市的人都在背後說,滷肉飯哪有做成這款的,鬍鬚仔太寵兒子了!」此時,張永昌的三個弟弟張誠吉、張永昇和張世杰都陸續加入,由於生意太好,早晚班都用到26個人工,每日平均賣720碗滷肉飯。
1986年,張永昌用年薪500萬元的代價,挖來前震旦行總經理張燦文當顧問,擬訂戰略,並引進責任中心制,準備發展連鎖事業。但張炎泉擔心一家溫飽都賠了上去,堅決反對。
然而張永昌到頭還是辯贏老爸,1987年,鬚鬚張第一家分店在北縣三重開張。張永昌說:「我花很久時間才說服他,我說,驚驚袂著等(害怕就到不了巔峰)!」眼看兒子順利跨出步子的張炎泉,樂得天天抱著孫子在寧夏夜市走門串巷,想不到卻在出海釣魚,船被遠洋漁船攔腰撞上而喪命。
當時鬍鬚張正準備開第3家店,噩耗傳來,張永昌挑起擔子,召集家族成員和幹部開會,他說:「不要猜忌,毋須不安,兄弟沒有爸爸,一樣要團結。」張永昌力穩陣腳奏效,父親去世後一個月,鬍鬚張第3個據點承德店順利開張,接下來3年內又陸續追加了4間店。
1992年,鬍鬚張位在太原路巷內的3間中央廚房,因噪音和衛生問題,連續遭到台北市政府稽查並開罰。「中央廚房不能動,配送立刻出問題,那是鬍鬚張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力排眾議,決定去五股買地蓋中央廚房,雖然6000萬元貸款超出負擔,但我還是認為要繼續前進,不能開了7間店就停了。」
隔年,近二億元打造的鬍鬚張五股中繼廠(中央廚房)開始運作,估計可以承擔77家店的食材供應和配送。張永昌說:「真是吃了好膽藥搏下去,否則鬍鬚張不會有今天!」
儘早擺脫建完廠後沉重的利息負擔,張永昌決定開放加盟,然而這個決定卻讓張家兄弟間的矛盾檯面化。儘管張永昌高薪聘用專業經理人,又導入現代化管理制度,但鬍鬚張還是間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各房妯娌難免為大小事鬧得不愉快。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說:「結婚前,四個兄弟好比一把筷子,怎麼都折不斷,結婚後卻不再是那麼回事。」
鬍鬚張加盟拓點計畫啟動幾年後,張誠吉決定和大哥分道揚鑣,用800萬元賣掉手中股份,去士林開了「陶碗」魯肉飯,3年後,張永昇也離開鬍鬚張,到北投開了「小味豆」魯肉飯。
除了已升任總經理的張家老四張世杰外,張永昌和大弟、二弟已經很少來往。張世杰說:「合在一起,局面會比今天更好。」然而做大哥的卻不這麼想。張永昌說:「就算回來,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連鎖加盟貸款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上圖在每一家鬍鬚張的門市裡都可以看得到,根據其官網所述,左邊是鬍鬚張創辦人張炎泉,右邊是他的大兒子張永昌(現任鬍鬚張董事長),攝於1981年。不過,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時,便覺得怪怪的,第一、左邊的人的光影與整體光源不符,第二、兩人穿著的時節不統一;一短袖、一長袖,第三、畫面右下角那把筷子和最左邊的筷子樣貌一模一樣。
下圖則是翻攝自一本介紹臺灣米飯歷史的書(謝謝網友王十元提供),出版於1981年,看起來應該就是上圖的原始樣貌,左邊藍衣男子是鬍鬚張現任董事長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右邊則是張永昌,戴著相同款式的眼鏡的兩人,看起來外貌極為相似。這張照片完全解開了我對於上圖的疑惑。
底下是一篇介紹鬍鬚張發展沿革的文章,原刊登於2015年3月2日發行的《壹週刊》雜誌,特轉載於此供各位參考,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照片會產生如斯的改變。
【老店人生】鬍鬚張 漲聲背後的兄弟拆夥
日前滷肉飯連鎖業者「鬍鬚張」以加強食安檢驗等成本提高為由,調漲四個品項,一個排骨便當更要價104元,同時也是去年第四度漲價,引發消基會批評轉嫁消費者沒道理。不少網友喊出拒吃的同時,也好奇這間「漲了又漲」的老牌連鎖店究竟是何來歷。
本刊曾連續於2009、2011兩度專訪「鬍鬚張」,也看見它快速擴店背後兄弟分道揚鑣的歷程。以下為整理節錄:
鬍鬚張創立於1960年代,第一代張炎泉是雲林人,本來是木工師傅,台北謀生後轉行當攤販,與三叔在民生西路、太原路口等地擺攤,先賣鹹粥,再換油飯、筒仔米糕,五年後換成賣滷肉飯。
不過,讓滷肉飯走出騎樓與台灣的,是第二代長子張永昌。1979年,他說服父親租下寧夏夜市店面,結束18年路邊攤歲月,不僅如此,他還在店裡裝設冷氣和洗碗機,又設收銀機開發票,在當時都是創舉。
張永昌的太太郭碧芬回憶說:「夜市的人都在背後說,滷肉飯哪有做成這款的,鬍鬚仔太寵兒子了!」此時,張永昌的三個弟弟張誠吉、張永昇和張世杰都陸續加入,由於生意太好,早晚班都用到26個人工,每日平均賣720碗滷肉飯。
1986年,張永昌用年薪500萬元的代價,挖來前震旦行總經理張燦文當顧問,擬訂戰略,並引進責任中心制,準備發展連鎖事業。但張炎泉擔心一家溫飽都賠了上去,堅決反對。
然而張永昌到頭還是辯贏老爸,1987年,鬚鬚張第一家分店在北縣三重開張。張永昌說:「我花很久時間才說服他,我說,驚驚袂著等(害怕就到不了巔峰)!」眼看兒子順利跨出步子的張炎泉,樂得天天抱著孫子在寧夏夜市走門串巷,想不到卻在出海釣魚,船被遠洋漁船攔腰撞上而喪命。
當時鬍鬚張正準備開第3家店,噩耗傳來,張永昌挑起擔子,召集家族成員和幹部開會,他說:「不要猜忌,毋須不安,兄弟沒有爸爸,一樣要團結。」張永昌力穩陣腳奏效,父親去世後一個月,鬍鬚張第3個據點承德店順利開張,接下來3年內又陸續追加了4間店。
1992年,鬍鬚張位在太原路巷內的3間中央廚房,因噪音和衛生問題,連續遭到台北市政府稽查並開罰。「中央廚房不能動,配送立刻出問題,那是鬍鬚張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力排眾議,決定去五股買地蓋中央廚房,雖然6000萬元貸款超出負擔,但我還是認為要繼續前進,不能開了7間店就停了。」
隔年,近二億元打造的鬍鬚張五股中繼廠(中央廚房)開始運作,估計可以承擔77家店的食材供應和配送。張永昌說:「真是吃了好膽藥搏下去,否則鬍鬚張不會有今天!」
儘早擺脫建完廠後沉重的利息負擔,張永昌決定開放加盟,然而這個決定卻讓張家兄弟間的矛盾檯面化。儘管張永昌高薪聘用專業經理人,又導入現代化管理制度,但鬍鬚張還是間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各房妯娌難免為大小事鬧得不愉快。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說:「結婚前,四個兄弟好比一把筷子,怎麼都折不斷,結婚後卻不再是那麼回事。」
鬍鬚張加盟拓點計畫啟動幾年後,張誠吉決定和大哥分道揚鑣,用800萬元賣掉手中股份,去士林開了「陶碗」魯肉飯,3年後,張永昇也離開鬍鬚張,到北投開了「小味豆」魯肉飯。
除了已升任總經理的張家老四張世杰外,張永昌和大弟、二弟已經很少來往。張世杰說:「合在一起,局面會比今天更好。」然而做大哥的卻不這麼想。張永昌說:「就算回來,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連鎖加盟貸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7/2 Bloomberg 重點摘要
<美洲新聞>
美國勞力市場六月加速反彈 新增聘雇成長480萬人遠超過市場預期
美國新公布失業率下滑至11.1%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跌勢 但仍遠高於疫情前的3.5%
佛州、加州和德州新冠確診人數激增 美國新增病例首次達到單日超過五萬人
美國總統川普稱在”人擠人”情況下考慮戴口罩 但不覺得需要強制戴口罩
美國年輕人拚命派對狂歡 然後迅速傳播新冠病毒
EUSA藥廠獲得美國FDA批准進入第三階段實驗
墨西哥新冠死亡人數超過28000人 取代西班牙成為新冠致命率全球第六高國家
美全國麥當勞取消內用服務21天 週三股價跌1.2%
仍有一千三百億美元未用盡 美國薪資保護貸款計畫申請日延至8/8
美國FDA提高新冠疫苗核查標準 恐讓疫苗生產延至2021年
受疫情影響 連鎖速食店Pizza Hut與Wendy's最大美國加盟商NPC宣布破產
聯準會仔細考量更多寬鬆政策 但暫時不採取殖利率曲線控制
不顧川普團隊提告 川普姪女預計於7/28出版新書爆料川普家庭秘辛
美國眾院通過港區國安法制裁案 金融機構若與打擊香港自由的中國官員往來將受到制裁
<歐洲新聞>
歐盟與英國皆稱雙方歧異仍在 英國脫歐談判提早結束
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 拒絕英國在脫歐後的金融往來計畫
無視北京”恐釀嚴重後果”的警告 英相強森堅持提供香港民眾公民權機會
牛津大學研發的候選疫苗領先全球 但美國首席傳染病學家佛奇稱世界需要不只一款疫苗
匈牙利總理不跟隨歐盟決定 為了防疫仍不開放邊境給歐盟以外國家旅客入境
德國疫情漸穩定 感染率維持1.0以下
英國零售末日急速惡化 英最大購物中心不動產投資信託公司Intu Properties潰堤
俄國憲法改革公投以78%高票通過 總統普丁現可能連任至2036年
英國為重振經濟大解封 週六(7/4)起餐飲旅業重新開始營業
<亞非中東新聞>
中國大陸對英美澳發出警告 別再針對港區國安法採取任何行動
受北京拉抬 港股以收漲迎接港區國安法的施行
中國科技巨頭湧入香港市場 撒兩百億美元希望穩固其金融中心地位
律師批港版國安法措辭模糊籠統 恐難以實施並被濫用
中國經濟反彈蓄積能量 車輛銷售連續第三個月成長
眾緬甸大雨造成玉石礦區土石流 逾126人喪命
澳洲為解疫情衝擊開放勞工提早動用退休戶頭 近40萬名35歲以下勞工已全數提領
教育為澳洲第四大出口產業 政府計畫開放350名國際生入境
中國汽車銷量連三個季度上升 房車和SUV銷量較去年度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