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終為始:長期投資的10條思路」
開始學投資之後,很多人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遇到崩盤大賠,難以去面對市場中的不確定性。
市場先生分享我自己的10條長期投資思路,整理如下:
1. 考慮我現在的年紀,我這輩子進入投資市場到離開的時間,整體投資期限一定會超過30年。
2. 如果我會在投資市場裡待30年,根據過去歷史上股票市場的表現,過程中我幾乎一定會遇到大型的崩盤,少則1~2次,多一點遇到3~5次都有可能。既然一定會發生,那就得提早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應對方式。
3. 我相信長期而言,分散投資在美國股票市場,賺取全球企業創造的報酬,參與經濟和科技的成長,即使不避開崩盤,長期而言能得到正報酬的可能性極高。我無法保證自己的選股能力必然有勝過大盤的成果,因此分散投資是必要的。
4. 我並沒有預知崩盤的能力(真的沒有),也沒有保證避開崩盤的技巧和經驗。然而如果貿然離開市場,比起持有現金避開崩盤,更多可能是會錯過股市的長期成長。
5. 我投入的資金並沒有急用,未來30年都不拿出來也沒關係。所以可以避免臨時需要金錢,導致出場在不適當的時機點。未來持續投入的資金也都是如此。只要不會犯這個錯誤,剩下的就是考慮避免自己情緒造成錯誤的行動。
6. 在資金長期不需動用的前提下,總資金投入越高比例,能得到報酬越高。就長期而言,應該盡可能高比例投入、避免大量的持有現金。就歷史經驗而言,拉長時間後現金的購買力會受通貨膨脹侵蝕。
7. 考量投資的資金盡可能大比例投入的情況下,我能承擔的總資產波動約為30%左右,超過這個數字我就會感到不舒服。為避免自己的情緒影響投資成果,根據這個數字,手上持有高風險資產(如股票)配置比例最高應該在60%以下。透過資產配置,分散在股市、債市和其他資產類別上,也許最終總報酬會輸給100%投入股市,但風險較低、能進一步提高未來的確定性。
8. 如果遇到熊市崩盤,長期而言通常是更好的投入機會,如果手上有多餘的現金,可以優先投入高風險資產。但考量選股並不容易,保持一定程度分散投資,能得到相對高確定性的結果。至於牛市多頭,我並沒有能力預判出它何時會中止或反轉,因此除非出現極端不理性超漲,否則都按照原本計畫進行。
9. 對我而言,最大的風險是最初假設發生錯誤,也就是美國和全球經濟陷入極長期的衰退、企業沒有利潤或者利潤大幅衰退持續很長時間。歷史數據終究只是參考,畢竟我無法100%準確預測未來,所以分散投資,以及配置多元資產是必要的。另一個風險是當離開投資市場時,剛好時間點遇到崩盤和熊市,為了避免賣在低點,出場時會考慮固定百分比分批出場,減少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急著用錢或者財產繼承考量,則會以4%法則提領方式讓資金繼續停留在市場。
10. 對我而言,時間的價值遠高於金錢,投資只是讓資產成長的輔助工具之一,我經濟來源並不完全依賴它,所以以被動投資為主。我也會透過主動投資追求超額報酬,但考量能力、風險以及時間成本,主動投資的比例最高不會超過20%資金,除非我能力有提升,否則比例不會更高。
---
上面這10條是我自己一部分的投資邏輯,裡面有包含我自己的能力與條件範圍,以及對市場做出的假設,
每個人的條件狀況不同,知識資訊以及做出的假設也不同,因此結論方向不一定會一樣。
我想說的是: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未來一無所知、無法做出準備。」
未來總有些事情是必然或極大可能發生、可被預期。
例如:在學生的年紀,盡管暫時看起來無憂無慮,
但其實當下就可以預期自己將來數年後要出社會、要工作養活自己和家庭、收入會影響生活品質、更長遠的某一天體力會衰退無法再工作...等等。
儘管我們無法確認過程的細節和時間點,但也能抓住許多重點,藉此我們就能提早評估自己的財務規劃。
當你有做出預期並做好準備,
未來許多事情對你而言,就不再是意外,甚至有可能帶來好處。
例如前陣子股市動盪時,
有些人表現的很恐慌,因為崩盤對他們是意外的災難,
有些人則是很興奮,因為崩盤對他們是意外的驚喜,
有些人則無動於衷,因為這一切並沒有超乎預期。
有句話叫做:「以終為始。」
意思是你必須先知道目的地在哪裡,站在終點回頭思考,才能確保自己開始執行的方法與前進方向正確。
如同上一篇說到:「投資之前,先思考自己的投資期限。」
其實就是站在終點思考,對未來做準備跨出的第一步。
最後市場先生想說的是,
除非你過幾天後就不碰投資,不然長期而言碰到崩盤幾乎是一種必然。
既然是必然,
我們所該做的,並非是去擔心大跌崩盤,而是思考它對我們投資的意義,以及做好相應的準備。
希望這10條思路分享能對你的投資有一些幫助。
共勉之。
市場先生 2020.05
#如果這篇對你有幫助請留言讓我知道
#有思考到問題或想法也歡迎留言分享
圖:南投 杉林溪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藍籌股真的可以取代定期存款嗎?] 現在銀行定存的利息越來越低 把錢放在銀行 就覺得錢一直的貶值 不划算 想投資又怕風險 有得說自己年齡比較大, 要選穩健優質的公司, 承受不到高風險投資。 有些說自己是投資新手, 不知道如何開始投資 如何找穩定回報低風險的項目, 不求大賺, 但求可以穩定的讓資產...
通貨膨脹影響股票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假設某人每月投資1000塊,投資標的長年下來,有9%的年化報酬率。那麼他投資20年,會累積多少錢呢?
我們先把9%的年報酬換算,得到0.7207%的月報酬率。然後以簡單的等比級數總合公式(財務上稱年金終值公式),可算出這樣投資20年後會有638852的價值。
我們也可以算出,每月投資1000元,在年報酬6%、7%、8%、9%和10%的投資標的,經過15、20、25和30年後的累積價值。做成表格,如圖。
這個表很實用。譬如某人投資是每月3000塊,他想看年報酬7%,20年後的成果,那麼他就查看表中1000塊,在7%年報酬20年後的累積價值,是507536。將這個值乘以3,得1522608,就是他在這個狀況下的累積成果。假如投資是每月一萬,就把數值乘以10。
這個表也顯示了一個現象。假如某人每月投資1萬,在年報酬9%的標的,在25年後會有1057萬的價值。
但一樣的投資在年報酬8%的標的,25年後,累積價值約是909萬。兩者差了148萬,也就是報酬從9%掉1%,變成8%,累積價值就減損14%。
投資報酬率只要差一點點,在長時間之後,將對最終資產造成顯著的影響。
這個估算裡,最重要最核心的的問題在於,長期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到底是多少。
近五年來,許多市場、基金,常有二三十趴的年報酬率。許多投資人,特別是近幾年才進入市場的投資人,已經把這當作常態,把年報酬20%以上當長期目標。在這一片大好局面裡,我將引用一些長期的資料,一些無法讓人興奮,但能讓人認清現況的事實。
知道這些灰色事實後,長期的投資規劃才能立足於前人的經驗,而有合理的期待,而不是外插現在陡峭的上升線,換來日後深深的失落。
1999年,加州大學的Jorin和耶魯大學的Goetzmann先生,在Journal of Finance發表了一篇Global Stock Marke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的文章。內容詳細分析了從1921到1996年間,全球股票市場的報酬率。
這75年間,美國股市(US index),全球股市(Global index)和非美國股市(Non-US index)的平均年報酬率。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算數平均數(Arithmetic Return)還是幾何平均數(Geometric Return)的報酬率,全都是落在7到8%附近。而且還有兩個問題。
在表中,可以看到存活的市場(Survived markets)和全部的市場(All markets)。而存活的市場的報酬率比全部市場的報酬率都還要高。因為,無法存活的市場,通常是出問題了。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和阿根廷都有活絡的市場,但這些市場因大戰、共產制度、或是超級通膨(Hyperinflation),而趨於沒落。可以想見,涉足這些市場的投資人,報酬不會太好,而把全部家當放在這些市場中的投資人,他們的哭喊只能在遙遠的時光走廊裡迴響著。存活下來的市場,是現在投資人看得到的市場,所以投資人往往會高估了投資的報酬。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數字尚未計入通膨,它只是名目報酬。假如你計入每年2%的通膨,那麼這些股票投資,每年只能讓你的資本增值約5到6%。
現在的投資世界有變得比較不一樣嗎?放眼未來30年,你可以寫下20%這個數字嗎?恐怕很難。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想,這沒關係。我可以選到好股票,我可以在空頭時退出市場,我可以獲得比市場平均還要高的報酬。
你的確可以這麼想,試圖去這麼做,但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
你除了可以看"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與"投資人的遊戲"這兩篇文章,我再多提供一個例子,希望可以打消你這個念頭。
一般美國投資人的股市投資報酬率。在1986到2005年這20年間,未計通膨前,一般股票投資人(Average euiqty investor)得到了3.9%的年報酬率(橘黃色bar),而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灰色bar)是11.93%。
全球各地的主動投資人想的事情沒有因國籍不同而有差異,他們全都在想買進好股票,在下跌前出場,好好研究市場,替自己多賺一點錢。結果,想打敗市場,卻是被市場打敗,積極的進出,比不上單純的指數。這個結果,恐怕也不會因國籍的不同而有不同。這種投資界的現象可說得上是世界大同,到那裡都一樣。
有沒有人長期投資達到20%以上的報酬,有! 巴菲特。不過他不全然是個投資人,他其實有點像個企業家。而且放眼100年股市歷史,僅此一人。比每月開獎的大樂透得主人數還要少。
寄望自己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或是只比他”遜一點”,拿到每年20% 的報酬而投資致富,機會渺茫。
投資不能致富。"投資致富"和"世界和平"一樣是口號,不是事實。
投資只能讓你的資本,以緩慢的速度增值。所以諾貝爾經濟獎得主Paul Samuelson在1999年說道:
”我告訴人們,投資應該是無趣的,它不應該是刺激的。投資過程應該就像看漆變乾或草生長一樣。”
而我要說的灰色事實不僅於此,不只是股市長期報酬只是個位數。另一個灰色事實,由金融服務業所帶來。
假如我們對未來全球股市長期報酬的估計值是7.5%。我們來算算看投資人到底可以拿到多少。
首先,計入通貨膨脹,算1.5%好了,7.5扣掉1.5變6。(假如你比較保守,可以用2%或更高的數字)。沒有投資人拿得到6%的報酬,因為投資要成本。
假如你用基金投資,假設你買的每一筆股票型基金,都被收1.5%的手續費。這1.5%的手續費,要依你的投資時間長短來攤提,假如你投資20年,那麼1.5%分在20年當中,相當於每年損失0.075%的報酬率。那麼請把6再扣0.075%,剩5.925%。
成本不只這樣。股票型基金每年收1.5%經理費,5.925%減1.5%,剩4.425%。其它基金的運作成本,包括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基金買進賣出的市場衝擊損失,保守估計每年0.9%的成本。報酬率更進一步跌到3.525%。
光這些投資的成本,就可以把投資人的實質長期報酬從6%打到3.5%附近。
我們來做些運算。
下表是每月投資1000元,在3%、4%、5%、6%和7%的報酬率下,累積一段時間的報酬。
假如你用6%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我們看到6%,25年那一格是676289。將1000萬除以676289,等於14.78。所以每個月投資14780元,在6%的報酬率下,25年過後可以累積到1000萬。
假如你用3%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一樣的計算,得到每個月要投資22500元。報酬率從6%降到3%,每月投資金額要從14780拉高到22500,增加52%。
假如你用6%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計算需21年又兩個月。假如你改用3%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答案是27年又兩個月。
從6%到3%,一樣的投資目標,是每月投資金額52%的差別,是晚六年退休的差別。
所以金融界的收費,不僅讓達到相同目標的時間延長,讓必需投資金額變大,也讓同樣金額下可以過的退休生活品質變差。
所以,為什麼綠角那麼愛算成本,那麼斤斤計較1%、0.5%的差別,因為只要差一點點,就是晚幾年達成目標的差別,就是退休後可用金額的巨大差別。
因為,成本,真的很重要。
假如你無視於過去七八十年的歷史,直接用最近幾年的報酬率推估未來的報酬,那麼等著你的,一定是失望的心情。
假如你無視於金融界的收費,以為自己可以賺到100%的市場報酬,等著你的是延遲退休、更高的必需投資金額和更低品質的退休生活。
台灣金融界收費便宜嗎?
在基金方面,在還沒有免佣基金,也就是不用手續費的基金,和沒有年度總開銷0.5%以下、投資各種資產類別的指數基金出現前,都仍算貴。
我們看指數型基金投資人可以如何掌握到扣除通膨後的6%報酬。
首先,指數型基金是免佣基金,不用扣3%打某某折後的手續費。年管理費加上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市場衝擊等成本,大約是每年0.4%,讓投資人可以掌握到5.6%的報酬。這個數字,不論怎麼看都比3.5%好看多了。這兩個數字間的差別,相信之前的例子,已經解釋的夠清楚了。
服務本來就要收費。天經地義。就算是美國總統,他投資也要付出成本。但是,投資人付出的成本愈少,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他就可以愈早達成目標。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金融服務業,是投資人的敵人也是朋友。朋友,因為透過它我們才有方便的投資管道。敵人,因為它把我們投資的成果,錢,從我們手中收走。
面對這個亦敵亦友的角色,投資人要做的是,找尋必較像朋友而比較不像敵人的金融服務,簡言之,收費低廉的服務。但這個最基本的要點,卻被許許多多投資人忽略了。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的高報酬。當每年報酬有二十幾趴,那百分之一到三的差別,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更有許多金融產品銷售人員說,會賺錢的話,何必在意那一兩趴的手續費。格局要大,不要那麼小家子氣。不客氣的說,這是聽起來很對的蠢話。
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成本一定是他念茲在茲的事。因為他知道,付出的成本愈少,能賺的就愈多。假如你是Wal Mart的供貨商,你會知道Wal Mart的採購員,以殺價凶狠出名,讓你日子很不好過。成功的企業裡,一定有雙盯著成本的眼睛。
投資,也是一樣。你付出的成本愈低,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也就是賺愈多。沒有必要多付出1%、0.5%或是0.1%的投資成本。因為當你同意提高成本時,你也同意了延後退休、較低品質的退休生活和增加投資金額來達到相同的目標。
高成本會帶來什麼?
一個會告訴你如何適時進出的老師? Impossible。
一個逢年過節會送點小禮物的金融界朋友? Maybe。
較低的報酬率? Definitely!
身為投資人,不能有近視,只看過去幾年的報酬率,就以為一切都將如此美好。
大方,從來不是股市的個性。身為投資人,不能不注意成本。那些叫你不要在意幾趴費用的人,往往就是靠這些錢在過活的人。
心中有合理的報酬期望,眼睛盯著投資成本,長期下來,才最有可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
通貨膨脹影響股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新加坡聯合早報》7/5
* 韓國政府高級官員表示,韓國正與採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的冠病疫苗生產商包括輝瑞和莫得納等進行磋商,指韓國有能力立即生產10億劑冠病疫苗。
韓國衛生部全球疫苗中心委員會負責人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說:「我們一直在與大型制藥公司就生產mRNA冠病疫苗進行頻繁磋商。」
他說:「採用mRNA技術的疫苗製造商非常少,只有輝瑞、莫得納、德國生物制藥公司CureVac和BioNTech。它們能夠生產的疫苗數量有限,為滿足全球需求……韓國非常希望能在生產設施和技術人員方面提供協助。」
韓國與mRNA疫苗商洽談 稱可立即生產10億劑疫苗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5-116489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昨天慶祝獨立245週年。路透社評論稱,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五個月,美國如同脫胎換骨但余患還在:大多數美國人已接種冠病疫苗但病例還在增加、經濟加速前進但通貨膨脹暗流洶湧、兩黨合作有了改善但政治怨恨積重難返。
總統歷史學家貝施洛斯說,跟一年前相比,美國人在經濟、公共衛生和國民心態等方面猶如生活在一個新的國度,但拜登在慶祝抗疫取得進展時仍須步步為營,不該過早宣佈「完成任務」。
貝施洛斯說:「如果拜登過於倉促地宣佈大流行已經結束……那麼如果疫情明年以某種方式捲土重來,他就很難要求美國人做出進一步的犧牲,而且也會使民主黨明年在政治上變得脆弱。」
不過,麻煩可能就在眼前。美國政府上週四說,過去一周的單日確診病例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疫苗接種率較低的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的病例增加,以及最早在印度發現的高傳染性德爾塔(Delta,也稱B16172)變種病毒正在蔓延。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說:「我們全國上下都在慶祝,但同時我們也認識到,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使我們的處境嚴峻。我的信息是:接種疫苗。」
經濟方面,美國勞工部上週五說,美國企業在6月份雇用了10個月以來最多的工人,這是經濟進步的一個跡象。
學者:美國現在更平靜溫和
但經濟遠未恢復正常,比起冠病大流行暴發前的2020年2月,目前的工作崗位少了700萬個。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在招聘員工方面遇到了困難,因為無法獲得托兒服務或擔心生病的工人選擇呆在家中。
田納西州範德堡大學歷史學家施瓦茨指出,自前總統川普的動蕩任期以來,美國面臨的挑戰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真的不同了。我認為拜登的美國是一個更平靜、更溫和的地方。」
黑人佛洛伊德之死在2020年引發大規模騷亂之後,抗議種族差異的示威活動已有所減少,而被控謀殺佛洛伊德的白人警察也被判處超過22年監禁。
上個月,拜登出席了1921年在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發生的美國黑人大屠殺事件的紀念儀式,並簽署了一項法案,將6月19日的黑奴解放日定為聯邦假日。
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說,來自本土極端主義,尤其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威脅正在上升。
共和黨領導的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的鬥爭將美國歷史教學變成了一個新的政治戰場。
儘管拜登承諾努力讓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進行合作,但即使是獲得民眾廣泛支持的關於基礎設施、警察改革和槍支安全的立法,都沒能送到他的辦公桌上給他簽字。
學者:拜登上台五個月 美國疫情經濟政治顯著改善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05-116478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總統拜登在星期天(4日)的獨立日慶祝活動上提醒美國民眾,儘管美國在抗疫冠病疫情方面取得巨大進展,但冠病仍未消滅,而且出現了傳染性更強的變種病毒。
路透社:拜登原本定下目標,要在獨立日前讓七成美國成年人接種至少一劑冠病疫苗,但截至星期天,這個比率只有67%。
拜登呼籲美國人民齊心合力終結冠病大流行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5-116488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中芯國際7月4日公告突發一起核心技術人員離職事件:在公司工作20年的核心技術人員、技術研發副總裁吳金剛辭職。
中芯國際研發副總辭職 剛獲授巨額市值股票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05-116487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緬甸一掌握直接信息者說,軍方通知緬甸主要電信公司的外國高管,他們不能在未經該國批准的情況下離開緬甸。
緬甸禁電信高管未經批准出境 最遲今天設置攔截技術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5-116487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親川普社交媒體應用超過50萬人註冊,但啓用首日遭黑客襲擊。
GETTR設有帖文和熱門話題功能,並在谷歌和蘋果應用商店打廣告,自稱是「一個面向全世界人民的無偏見社交網絡」。
親川普應用超過50萬人註冊 啓用首日遭網攻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5-116486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日本豪雨靜岡縣發生嚴重土石流 兩人死至少20人失蹤】泥石流也導致靜岡縣出現大範圍斷電。東京電力公司昨日公佈,熱海市伊豆山區有2700多戶失去電流供應。那一帶的鐵路交通也受影響,神奈川和熱海之間的班車暫停。
東京大學土木工程教授安田進分析稱,靜岡縣熱海地區有陡峭的山脈,而且周圍有火山,堆積的是土質比較松的火山灰土,因此比一般山體更容易引發泥石流。他警告,長雨季如果雨量大,類似災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更大。
據日本氣象廳估計,6月30日傍晚至7月3日下午,靜岡縣累計降雨量超過往年7月一整月的總量。
* 【毒株「說變就變」 全球防疫艱難】在世界衛生組織所列的四個「需要關注」冠狀病毒變種病毒株中,「德爾塔」變種毒株近期「脫穎而出」,導致許多國家的病例激增,令亞洲、非洲,以及歐洲多國和地區的解封日期延後。「升級版」的德爾塔+(Delta Plus)毒株更是有待確定傳播力的暗流,令防疫專家神經緊繃。
一些國家的政界領導人為保烏紗,把防疫工作政治化,政治病毒拖慢了冠病的防禦,加速其擴散速度。在冠狀病毒「變身」接著「強身」之際,世界衛生組織與防疫專家疾呼多國政府轉舵,趁疫苗應付得了的當前,著力於切斷傳播鏈,以免出現更難以應對的變異病毒株。
* 【邁阿密另一公寓發現安全隱患 居民緊急疏散】美國佛州邁阿密海濱公寓樓倒塌現場搜出更多落難者遺體之際,當局發現附近另一大樓有安全隱患,下令所有居民緊急疏散。
剛發現有問題的公寓樓距離在上週四坍塌的公寓樓約10公裡外。
工程師發現,這棟建成於1972年的大樓有嚴重結構及電氣問題,當局週五下令156個單位的所有居民緊急搬離。
上週四發生公寓樓坍塌之後,北邁阿密沙灘市下令檢查當地的高樓公寓建築。
*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一年內逾10萬港人遠走他方】
數據顯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一年內有近10萬9000名香港居民通過香港機場遠走他方。有移居英國的港人稱,所住社區的新定居香港家庭數量,在短短半年內從數十戶增至200、300戶。
通貨膨脹影響股票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評價
[藍籌股真的可以取代定期存款嗎?]
現在銀行定存的利息越來越低
把錢放在銀行
就覺得錢一直的貶值
不划算
想投資又怕風險
有得說自己年齡比較大,
要選穩健優質的公司,
承受不到高風險投資。
有些說自己是投資新手,
不知道如何開始投資
如何找穩定回報低風險的項目,
不求大賺,
但求可以穩定的讓資產增值
就有聽過人家說
藍籌股很穩定,
有些每年又可以分到股息,
感覺把錢投資在藍籌股是一個好的選擇。
真的是這樣嗎?
影片中我會分享
藍籌股是否可以取代定存?
影片概括:
0:00 Start
0:30 什麽是藍籌股
1:37 藍籌股例子
3:44 藍籌股可以取代定存?
4:35 為什麼不該追求穩定投資?
5:07 30年下來如果把錢放在定期存款會怎麼樣?
6:34 通貨膨脹,錢貶值了,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7:58 是不是應該追求風險和最大的投資回報率?
10:08 投資藍籌股應該怎麽做?
10:53 總結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2NkOlen
繁體
https://bit.ly/3eqlZLG
英文
https://bit.ly/2Z5uAwV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如何防止上當受騙?
https://bit.ly/2CAmmVV
.
大學白讀了!為什麼我不鼓勵讀大學?
https://bit.ly/2zM0MN8
.
MRTA MLTA絕對不要買!
https://bit.ly/2zIOOns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投资教学 #蓝筹股 #定期存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p1o6lQ3Kak/hqdefault.jpg)
通貨膨脹影響股票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評價
【最後預警,2021股市泡沫來了!投資者來得及逃過一劫嗎?】
股市即將要泡沫化了?!
股市在2020年創新高,
2021年更更高!
明明全世界的經濟狀況那麼糟糕,
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
國家利率一直狂跌,
這樣的情況下,
可是股市卻一直不斷的創新高。
大空頭的作者預測這一次的股市泡沫即將要來臨了!
對於還在持股和持續進場的你,
如何看待這樣的預測?
如果,
股市真的泡沫化的話,
你會如何去應對這個情況?
.
影片概括:
3:28 Micheal Burry的預測是怎麼回事?
8:08 現在有沒有泡沫?
8:31 是不是最好不要有泡沫的情況發生
10:13 什麼情況是泡沫的頂點?
11:00 對於這整件事,我的看法
11:56 懂得如何保護資產,避免再發生泡沫時財富縮水
13:34 總結
.
❗免責聲明❗
本影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影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註冊TradeHall,點擊以下鏈接
https://bit.ly/2TTaAih
.
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鏈接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價值思維學院】課程🔥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1.理財投資訓練營 (原價99美金配合大馬全面封鎖,現在報名只需要9美金!)
2.理財投資訓練營+投資思維訓練營
.
Finspark 人才招聘链接:https://bit.ly/SSS-join-us
👇更多相關影片👇
✔️馬來西亞政府花費5千億,卻出現舉白旗活動!幾千億到底花在哪裡
https://bit.ly/2VuNNcW
✔️最新賺錢方法2021:8種在家增加收入的方法!在家賺錢每月多賺五位數!
https://bit.ly/3imbmxR
✔️ OPR利率一直跌,錢放銀行沒有價值,要買房還是投資股票好呢?
https://bit.ly/3jqBEOS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fbsparkliang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youtubesparkliang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instagramsparkliang
⚡Facebook群组: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Facebook群组:eToro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股市泡沫 #股市崩盤 #經濟泡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wz-jrl5u0s/hqdefault.jpg)
通貨膨脹影響股票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評價
#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00:00《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2:40為什麼通貨膨脹跟成長股有關係
04:00通膨預期為何造成全球國債利率攀高,科技股暴跌,白馬股也暴跌。
05:50普通股評價模型,折現率, 估值,利率與股票的關係?
15:00戈登股利增長模型,股利成長模型。
19:30成長股不斷下跌,利率不斷走高對股票的內在價值的殺傷力。
💡加世光為Line好友 ,隨時掌握最新訊息👉 http://nav.cx/2NuwkCF 或是ID搜尋 @islllight加入好友 (記得前面要加@)
💡成為金鐵桿,收看會員獨享“乾貨”👉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m095p7ZHRS1njmQ1wkgCg/join
*注意只有金鐵桿及以上等級才能收看每日獨享專題
💡記得打開頻道鈴鐺 光速接收金錢爆資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RyTt38GYc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