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鐵路地下化倒數3天
#看看台中經驗後高雄人驚呆了?
文:左營楠梓翰-李欣翰、三民惟新 陳柏惟
先前我們專文報導了台鐵「地下化不等於捷運化」,例如鐵路地下化後,只停區間車的通勤車站有43班車,平均半小時一班,不要說捷運,離通勤鐵路的標準都有段差距。
根據官方說法「台鐵捷運化」搭配「立體化」推動,為了了解台鐵其他立體的運轉狀態,我們特別來到立體化區間和高雄相仿,一樣有十個車站的台中,來看看實際的運轉狀態。
#通勤站區間車班次有差嗎?
直接看班次來說,以台中高架化的通勤車站(如大慶、太原)為例,每天有53班車,就比起高雄地下化的通勤車站多出了25%!
這數字代表什麼呢?在尖峰時間就可看出差異。尖峰時台中通勤車站可達每小時4~5班,高雄僅有3班,離峰時兩者大概都是半小時一班。服務水準就有明顯感受。
兩者會有差異的原因,主要在於台中高架化除了山線以外,還有成追線運行其上,在53班車中佔了11班,讓班次密度上升。未來隨著成追線雙軌化以及「台中山手線」環狀運行的成形,班次密度可能會更高。而台中也已密集配置EMU-800列車,比率比起南部更高。
這讓我們懷疑,花更多錢建設,車站密度更高,沿線幾個車站人口密度也比台中高架化高的高雄地下化。這樣的列車密度真的足夠發揮「地下化」效益嗎?
#立體化真能帶動人潮?
台中鐵路在高架化後,雖然沿線幾個高架化的通勤站旅客成長幅度都不錯,但運量最多的台中站,2017年運量反而比前年下降2.47%。而同樣高架化的屏東站, 2017年運量也只成長1.95%,比起台南站還低。於是其一陣子就有某網紅覺青以此為例,懷疑這些土建的必要性。
然而,公共議題的討論,不能如此膚淺。立體化效益的不彰,在於機電設備無法升級。應該要做的是就事論事,從工程觀點改善台鐵運輸效率,讓立體化發揮真正的「捷運化」用途。而不是因為現有施政的缺失,就賣弄一些煽情的文字,全盤否認政策方向,如此根本無法有效監督,讓基礎建設水準更進步。
我們過去已經多次強調,未來高屏鐵路能否真正捷運化,進一步加密班次,將和落實 #擴充軌道容量,及 #增加列車運能 有關。
前者在土建修改已經不可能,必須透過調整閉塞效率(縮小閉塞區間,全線升級 ERTMS/ETCS Level 2 )等方式來完成。
而後者將和台鐵簡化車種、新購車輛與補充人力有關,希望地方政府不只要求看得到的「地下化」,也要要求看不到的「機電升級」和「運輸效率」。否則,立體化將無法保證運輸容量的增加,看不到人潮之下,台鐵附屬的開發成果也無法理想,不論是周邊商圈發展或投資帶動也都收不到成效。
大家這邊就可以發現,台鐵與中央、地方政府宣稱的建設效益,便和機電設備與運輸效率的改善息息相關,而不是土建本身。這樣簡單的事,不論贊成建設的,反對建設的政治人物,都沒有看清楚,但就會是我們持續監督之處!
「通勤站區間車班次有差嗎」的推薦目錄:
通勤站區間車班次有差嗎 在 「通勤族」湧台鐵!市區超塞區間車加開班次|TVBS新聞 的八卦
國道1號汐止交流道,經搶修今天4早上6點開放內線通車,但基隆市區還是很塞,民眾提早出門等了1小時才搭到車,不少開車、坐客運民眾都改搭台鐵上班上學 ... ... <看更多>
通勤站區間車班次有差嗎 在 Re: [請益] 火車站算嫌惡設施嗎?- 看板home-sale 的八卦
台北都會區因為有捷運做比較,區間車電車的通勤品質就被比下去了和捷運相 ... 較之下台鐵中壢內壢桃園通勤旅客擠滿列車,雖然班次較多但乘車品質很差 ... ... <看更多>
通勤站區間車班次有差嗎 在 [問題] 北部臺鐵通勤族的小疑問- 看板Railw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今天早上被1130車次弄到, 在山佳站說什麼煞車系統故障
被要求換車, 換車之後一路極度擁擠的被擠到了台北
擠到要拿手機出來看都沒辦法,
在痛苦之餘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
每天早上從中壢/桃園到台北上班的人這麼多
以區間快取代目前停一堆小站的區間,
需要去小站的再到附近大站轉車 (樹林-南樹林; 板橋-浮洲),
會不會是比較有效率並且顧及大部分人的作法?
連接作得好的話也許這些需要去小站的人也會更快也不一定?
因為對鐵路業界不甚熟悉,
請問如果要實做這樣的方式具體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
單純好奇發問, 懇請各界不吝指教,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125.1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565673728.A.53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