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的老!
自從我踏入補教業之後,我經常南北奔波,這幾年尤甚!
記得那個時候我還住在舊家
我搭著最後一班高鐵23:59回到高雄。
到家都快一點了......
舊家是在鄉下的透天厝,我的房間在二樓、書房和我媽的房間在三樓。
照慣例我回到家先洗澡,梳洗一番後到三樓的書房用一下電腦。
那一天......我拖著略為疲憊的步伐來到了三樓...
走樓梯的時候聽到電視的聲音~
哈!阿母還沒睡,過去跟她說說話吧!
快兩點了...
我媽的房間燈還亮的、房門半掩、電視沒關~
但...她睡著了!
我站在門外看著熟睡的老母...我看著她...看著她...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或許只是一兩分鐘...
我幫她把棉被蓋好,關掉電視、關燈~
回到書房,我久久不能自己...
阿母老阿 我媽老了
那一年我三十歲,我還沒結婚......我每天四處奔波......
我很忙!忙到沒有時間發現......她已經頭髮斑白......
我想不起這些年媽媽的樣子,印象中她還年輕,還可以做小工、當志工、掃公園!
那一分鐘,我媽彷彿老了三十歲......是時間偷走了她的青春......還是她把青春給了我們兄弟!
朋友 我知道你可能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必須離鄉背井!
今天是母親節,就算沒辦法回家......打個電話吧!
打個電話給媽媽,她......也在等你的那一通電話、等你的小孩叫一聲阿罵!
她不需要禮物、不需要康乃馨、也不需要大餐!
或許她已經看不清楚來電顯示...
但...她永遠認得你的聲音、認得孩子們的聲音~
阿母快樂、武松快樂~ 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散播歡樂散播愛!阿母我愛你唷~啾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50225民視 特殊交易 1元買民生社區公寓 影片網址→http://youtu.be/NbeCs0u6qRM 感謝記者 許敬柔、許猛捷的採訪: 1.特殊交易,實價登錄都會註明。 2.其中包含親友間的贈與,例如夫妻,或者是父子間。 3.董事長/自然人轉賣給公司/法人。 4.瑕疵物件的交易,...
透天可以住幾年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八卦
【叛逆的原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我買的公寓火速辦完過戶手續、敲定設計師,準備進入裝潢期,期待農曆年前能入住。無論要近期就在台灣定居,或過幾年回來養老,我都在故鄉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窩,心裡踏實不少。
等待裝潢的過渡期,我們租下另一間老透天厝,狀況比前一間漏水鬼屋好太多,可以坐在大片落地窗前望著藍天工作吃飯,綠地多空氣好,離娘家距離又更近了。
壞消息是我家老兒子和小兒子同步進入叛逆期,害我又要忙裝潢、工作還要分神煩惱教養問題。
大白在中文班是個認真乖巧的好學生,但三不五時回家吵架鬧脾氣時仍會撂下那句口頭禪:「我不能再跟妳生活下去了」,頻率比在東京時更高。
以往在日本懶人我嫌回娘家路遙遙,總是默默裝死混過去。如今我可是站在故鄉的土地上,走幾步就能找爸媽取暖,身邊有姊妹好友支持,還有自己名下的房子和存款,底氣足了就能挺直腰桿瀟灑回答:「如果你確定自己想要什麼,那我就不勉強,把文件準備好給我簽,去追尋你的幸福吧!」
十年風水輪流轉,這下換他默默了。
(你看看你,終於嘗到多年來外配想離家出走還得上網訂機票/連夜打包/又捨不得孩子的煎熬了吧。)
大白公主的中年叛逆期已持續12年(也可能是43年),我見怪不怪,相較之下阿梅的幼兒叛逆期更讓我頭痛。別人的兒子不乖大可放生,親生的可不能隨便棄養。
阿梅的症狀是徹底的不合作運動。什麼都「不要」(奇怪,no no期不是兩歲嗎,他都快三歲半了),翻臉跟翻書一樣,在家稍有不順心就大哭大鬧,而且完全不守信用。
我自認是個還算有教養原則的母親,阿公阿嬤也很理性不寵孫,但對這隻小潑猴不管怎麼事前約定、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隔離冷靜、反省檢討,他總有辦法讓發誓「今天絕對不吼不揍小孩」的母親破功崩潰。週末長假尤其是骨肉相殘的人間煉獄。
比如說,有一件開襟薄外套他覺得很帥,自以為穿起來像黑武士Darth Vadar的披風,連穿三天連睡覺都不肯脫下來,今早我耐著性子請他脫下來洗:「因為衣服上面都是你的汗很臭了,我們脫下來把它洗香香,曬乾了馬上就還給你。先給你穿另一件也很帥的披風好嗎?」
「不要!我很冷我不要脫!就是要這一件!嗚哇哇哇!」接下來一路大哭尖叫拒絕溝通,直到我硬把外套剝下來丟進洗衣機,拿了另一件小外套給他換上,過了半小時後他才冷靜下來懺悔:「馬麻對不起,衣服流汗很臭了要洗乾淨,我不會再鬧了,我會很乖。」
(然後只乖了五分鐘又進入下一回合的媽媽理智線挑戰賽。從早到晚哭聲如此淒厲,鄰居還沒打113通報是否太冷漠。)
跟生父討論,大白說阿梅是回台灣後才變這樣,一定是被寵壞了,回去受日本教育才懂得守規矩。
我說大人冤枉啊我們沒寵過他,而且連在台灣偶有長輩後援可以丟包喘口氣的狀況下,你都經常跟兒子鬧彆扭,一氣就把爛攤子丟給別人收拾,你確定回東京過完全無後援的生活,真的會比較好嗎?到頭來苦的是我啊。
大白無比堅持「回東京絕對會比較乖」,我也怒了:「好啊,既然你認為阿梅比較適合日本教育,不如你們兩位水土不服的一起回東京好好學規矩,我在台灣跟適應良好的寶哥一起開心生活,過半年後再來看看哪一組比較乖?」
於是大白又默默了。(山芋果然太燙手沒人敢接)
話是這麼說,阿梅的逆子症確實是回台灣後才開始變本加厲,偶爾我也懷疑到底是他剛好進入自主意識變強的階段(←阿公的理論),還是受到環境的負面影響。
上週我鼓起勇氣寫聯絡簿問幼兒園老師,阿梅最近在家常亂哭鬧,在學校狀況如何?老師回答:「在校一切OK,上課認真、玩也開心,很久沒有哭鬧了。是欺負媽咪吧?」
原本兇手不是環境不是寵溺,根本是複製貼上他老北在老師面前裝乖、只敢回家欺負媽媽的壞基因嘛。(宣布破案)
#跪求對付幼兒叛逆期的良方
#中年叛逆那隻已無藥可救只要揪團來幫我挖洞即可
透天可以住幾年 在 QQmei Facebook 八卦
昨天前往朋友家參加寶寶生日派對,在她們後院綠葉牆前拍照,簡直是網美風來著!說真的,我們搬到新家已經整整一年的時間,新家很溫馨、住起來也很舒服,可是這中間,我時不時還是會有「總有一天要換住到house(也就是台灣所謂的透天厝)的念頭」。
為什麼呢? 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 #鄰居 吧。和台灣的國情不太一樣,在英國,其實大部分有小孩的家庭都會住在house,因為對他們來說,獨棟的好處就是孩子跑跳不用擔心吵到樓下、且有後院戶外空間可以讓孩子放電。住在公寓的,有很大比例的住戶會是單身、情侶、或是沒有小孩的夫妻。並不是說這樣的鄰居不好(拜託不要戰我),而是彼此生活習慣不同,所以我們住起來也是戰戰兢兢。
至於和我隔壁鄰居的恩恩怨怨,之前我在粉絲團一直沒提,因為真的花一個篇幅也講不完。但是簡而言之就是這陣子我真的忍無可忍,因為她已經連續一兩個月,每天「清晨五點」就開始播放重低音音響!!若不是我們家兩隻的睡眠品質都很好,不然孩子若被吵醒我真的會瘋掉。 前兩天,她甚至還看電影並用重低音音響播放音效到半夜一點半,真的讓人無言.....
所以啊,我才會時不時興起想要搬到獨棟House的念頭,就算往郊區一些搬也無所謂(難不成這就是DDC想要買車的原因?)。千金難買好鄰居,這大概是我這幾年搬到倫敦,不論是租房還是買房的最大心得之一吧!
#有人想聽我和鄰居的恩恩怨怨嗎 😂
#突然懷念起之前鄰居因為他頂多是半夜會咆哮罵髒話而已
透天可以住幾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評價
150225民視 特殊交易 1元買民生社區公寓
影片網址→http://youtu.be/NbeCs0u6qRM
感謝記者 許敬柔、許猛捷的採訪:
1.特殊交易,實價登錄都會註明。
2.其中包含親友間的贈與,例如夫妻,或者是父子間。
3.董事長/自然人轉賣給公司/法人。
4.瑕疵物件的交易,海砂、輻射等不太能住人的房子。
5.債務人轉賣給債權人之間的債務債權相互消抵償的買賣。
6.風俗民情,例如台灣許多廟宇的房子/土地所有權人竟然是神明,導致每年房屋稅、地價稅政府都徵收不到,也讓廟宇天天有免稅的香油錢可以拿,還可以無成本養地,於是政府近幾年規定廟宇要趕緊過戶給自然人,否則將強制徵收,於是才會產生「神明」用極低的價格賣給「信徒」。
不過,用超便宜的價格買到房子,屬於先樂後苦的做法,假設你用1萬元買房子,將來用1000萬賣掉,代表政府認定你賺了999萬元,未來要繳的稅是非常可怕的。
以下是新聞報導……↓
敲敲鍵盤,不少人會上網查詢區域行情,自從實價登錄上路後,房屋交易價格無奇不有,除了履創新高,現在還出現超低銅板價。
記者 許敬柔:位在松山區這裡有一間40年的老舊公寓,總坪數27.8坪在2013年以總價1塊錢成交。
無獨有偶,中正區也有間屋齡62年2廳1衛的透天厝面積不到1坪,總價3420元。
民眾直呼太誇張,台北市寸土寸金,竟然有人只花一塊錢就買到民生社區價值上千萬的公寓,究竟是什麼原因?點開實價登錄網站的交易明細,寫的是「親友、員工或其他特殊關係交易,民情風俗因素等交易」
也就是說像夫妻贈與、直系親屬買賣,個人董事長轉給公司法人,還有人說因為祖先托夢才便宜賣,理由千奇百怪,但房仲業有不同解讀。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可能是債主跟債務人買了這個房子,債務債權互相抵消;另外,像台灣有上千座廟宇,有很多是土地公神明所擁有的房子跟土地,導致政府長年以來都課不到廟宇的房屋稅跟地價稅,政府就是有規定說不管,如果再沒有過戶的話,政府就要直接強制徵收,所以才會有這種神明象徵性用1塊錢賣給廟宇主委。
專家也提醒,低價買到這種物件可別以為撿到便宜,未來如果要轉手賣出,所得稅更重,不過實價登錄以來,房地產交易的狀況透明化,也讓各種交易行為通通攤在陽光下。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6615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