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素梅總質詢2017.09.29
『為賴神上一堂課─原住民族』
(請院長)
院長您好!
過去,每一位行政院長上任,本席的第一次質詢總是會讓新院長認識原住民族。從歷史、文化、教育、建設⋯。今天,不例外,本席為院長上一堂文化課。
(請原民會夷將主委、文化部鄭部長、教育部潘部長)
院長!您要相信,本席第一次的質詢總是充滿善意,而且,期待!
讓我們先來聽一首歌,這首歌應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大銀幕也會有影像,但只是意像式的影像,院長您可以看螢幕聽歌,您也可以閉上眼睛細細的體會這首歌。最近聽唱歌很敏感,但本席可以向院長保證安全,您不會被台大學生舉布條打斷聽歌。
《泰雅古訓》
https://goo.gl/HFqsfD
院長!請用一句話形容您剛聽完的這首歌。
⋯⋯⋯
這是一首古老的泰雅族歌謡,它在述說泰雅族從南投往北遷徙的歷史,我們只能用現代的語言勉強翻譯,它的歌詞大致是這樣的:
發祥的地方有個平台
那是泰雅的祖居
為了繁衍我們的族群
三個兄弟往北發展
buta到桃園、新竹
a yen到宜蘭
ya box在南投、台中
出發前
互相堅定的承諾
不要用木牆彼此隔離
要像箭筍發芽一般,茂盛的繁衍
要像藤條依樣,堅硬而有彈性
我們是來自同一奶頭的子民
要選擇世代血緣
四代以後才能通婚
不要亂倫,否則
祖靈將懲罰我們
要堅守我們的生活規律
若有合適的對象
長者拄著拐杖去提親
感謝祖先留給我古訓
我們要傳承,不要樹敵
泰雅啊!泰雅
要和平相處在這塊土地上
這首古老的歌謠,是泰雅族部落歌手雲力思在1990年代末期採集整理,第一次發表就是921地震後的災區(仁愛鄉新生村中原口部落),古老又飽滿的泰雅語、優美的旋律、符合遷移歷史的敘述,震動了各地泰雅族部落,並引起泰雅族人尋根溯原、傳承文化的風氣。我們沒有文字,但我們擁有豐富的口傳歷史、美麗的文化傳說。
本席要提醒潘部長,這首歌最珍貴的就是古老的泰雅語,就是類似你們的文言文。沒有文字的我們,將古老的語言視為瑰寶,有文字的你們,卻棄之如敝屣。可憐又可笑啊!
本席再告訴院長一個小故事:唱這首歌的雲力思,今年63歲,她已過世的父親今年剛好99歲。雲力思有三位伯父,日據時期被徵調為高砂義勇隊赴南洋,從此一去不回。雲力思小時候聽祖母說,日本警察到家裡來,命令四兄弟只能留下一個,三位伯父就此命喪南洋。這就是「被殖民的悲哀」!
院長!我們再來聽一首排灣族古老的傳唱歌謠,這首歌被譽為「天籟」,請首長席上的首長們也一起用心體會。
《來甦》
https://goo.gl/NV57tM
院長!請再用一句話形容您剛聽完的這首歌。
⋯⋯⋯
潘部長!這首歌是不是美極了?
但是,它更是文言文的經典。
這一首已經傳唱數百年的排灣族傳唱歌謠,它的三段歌詞是一樣的。
是什麼纏繞在心頭?
唉呀!那個寂寞的人啊!
唉呀!那個寂寞的人啊!
演唱者林廣財在17年前錄音的時候,或許是受到祖靈的感召,加入了一段口白:
啊!彷如傳說,思念你的心情,就像大武山上的老藤,深深扎進在千年老樹上。盼望妳像那老樹,盼望妳像那樹葉,可以時時看守,可以時時觸摸。
古老的排灣族歌謠加上現代的排灣語口白,結合成完美的「天籟」。
排灣族部落歌手林廣財,56歲,跟部落其他人的命運一樣,國中畢業、二十多年建築鐵工經歷。因為出身頭目家族,自小接觸比較多的傳唱歌謠,成為著名的部落傳唱歌手。
思念你的心,就像山上的老藤,深深扎進老樹上。
院長!這樣美的像詩的創作,來自原住民族的勞動階級。您很驚訝吧!但是本席感到驕傲,我們不只擁有傳統,更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
聽完兩首歌,本席要為院長說明一段時代背景。
1895年日本據台,原住民族陷入50年的傳統文化黑暗期,文物幾乎被洗劫一空。被洗劫的文物,一級精品被運回日本,現在存放於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約5600件,存放於天理大學天理參考館約1757件,存放於國立東京博物館約976件,另外,還有以台灣原住民族衣飾織品文化為主的東京家政大學博物館。二級精品存放於當時的總督府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現存約6863件。更有數萬件的文物被以研究之名存放於台大人類學系博物館與中研院民族所、歷史所。當然還有在洗劫掠奪過程中被個人私吞流入文物買賣市場。
近年來,有學者撰寫文章說「日本人買去了!」企圖為日本據台掠奪原住民族文物洗刷罪名。2004年,本席曾參觀台大人類學系博物館,館內有一本已經泛黃的日據時期收藏品登錄冊,是用鋼筆手寫的,每一欄收藏品的最右一格是「納入者」,有著名的日本人類學者,更多的是陸軍軍部、海軍特務部、各地派出所駐在所。證據會說話,這是日本軍警特有系統的洗劫原住民族文物,是屬於戰爭罪行。
有人說,日據時期在台灣的日本人類學者,其科學調查有助於現代的原住民族追尋過去的歷史。本席看過一份著名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覆命書-臺灣蕃人事情」,覆命給誰?給日本派到台灣的總督,大意是「您派給我的任務命令,我歷經千辛萬苦完成。」
總督府派任務給人類學者,人類學者調查完將成果及搜刮的文物呈報總督府,總督府根據調查成果制定理蕃政策派兵剿蕃。這是典型的學者與國家暴力的共犯結構。
原住民族的文物被洗劫一空,造成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傳承上的斷裂現象。
2009年6月,台北的順益博物館洽商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來台展出一百餘件台灣原住民族文物,展出名稱為「百年來的凝視」,文物開展馬上撼動了全台灣原住民族,大家無法想像百年前的祖先竟然有如此精湛的工藝,而這些工藝卻因文物被洗劫一空而斷鍊了。過去數百年,因為戰爭、殖民,導致全世界有大量的文物被掠奪,這種不公平不正義的文物流轉背景,近代已在全世界形成要求文物返還的運動。可笑又可悲的是,中華民國外交部竟然簽署了「切結書」給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保證這些掠奪自台灣原住民族的文物可以安全運回日本。
2015年,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將一件排灣族木彫四面柱報准核定為「國寶」,研究學者根據收藏資料通知文物來源地~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並邀請部落耆老北上探視文物。經過部落有限的記憶摸索,這件文物的前半段歷史真相終於浮現。日據時期,這件木彫四面柱原來是佳平舊部落頭目家屋的柱子,日本人說頭目家屋要修建為博物館,修建完成後這件木彫四面柱也失蹤了,80年後,這件文物出現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
這類不公不義的文物流轉故事,一直在原住民族社會流傳,高舉「轉型正義」旗幟的執政團隊,你們何不公開所有原住民族「被掠奪文物」的檔案?讓我們的年輕人追尋自己的歷史、書寫自己的歷史!
2015年7月底,「反課綱」的高中生在教育部前連續數天抗議,31日凌晨,一位高中生的父母到抗議現場,勸孩子回家,這位高中生的孩子竟然在電視鏡頭前勒父親推母親。
《新聞影片》
https://goo.gl/X9XNEx
這位高中生的孩子事後在臉書PO文:
嚴正聲明
本人為高二升高三之學生,
我以一個學生的身分發表此聲明,
雖然我未成年,
但是這場革命,
我必須參與在其中,
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時刻,
我不允許任何人破壞,
就算是家人也一樣,
我已經和政府革命,
我並不介意在家裡再來一次!
反正我都已經動手打我爸了
這個夏天,我們的戰鬥!
我很快就會回去!
看了這些,我震驚!我為台灣的社會擔憂!
我也將我的心情PO文在我的臉書上,標題是:「禮失求諸野~台灣社會應向原住民部落學習」 今天,我就唸其中一段,讓我們彼此互相鼓勵。
暑假,是我們部落舉辦豐年祭的旺季,豐年祭前後,各部落青年會都要舉辦尋根活動,回到舊部落遺址。在舊部落遺址,長者對年輕人講述歷史、文化:過去,我們如何被迫遷徙,過去,我們生活方式的文化意義。在豐年祭前,部落的兒童與少年都要參加傳統歌謠集體培訓。我們沒有歷史課綱、沒有歷史課本,但我們有一代代的傳承,傳承文化,接回斷鍊的歷史。傳承是使命、是責任,是我們瀕臨被滅族時所激發的求生意志。
又過了幾天,我到了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晚餐後與幾位友人在部落散步,走到活動中心時,在昏黃的燈光下,看到一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正拉著手唱歌跳舞,大學生拉著中學生、中學生拉著小學生,大手拉小手,踩著傳統舞步,唱著傳統歌謠。
當時,我內心激動到快掉下眼淚,沒有走進去打擾孩子們,靜靜的在牆外用手機拍下這一段影片。
《大手拉小手》
https://goo.gl/bPMvGt
院長!本席的心情非常複雜,既擔憂又欣慰。
你們的孩子因革命而光榮
我們的孩子視傳承為使命
你們大手拉小手揮舞空氣推動聖戰
我們大手拉小手接回被斷鍊的傳統文化
院長!會不會有那麼一天,台灣社會連「禮失求諸野」都聽不懂了?
今天,謝謝院長與所有執政團隊耐心聽完本席的文化課,希望對院長有所助益。
本席對院長高度期待!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張韶涵Angela Zh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女鐵人張韶涵 敬業愛美不喊苦 「淋雨一直走」MV 12公分細高跟鞋走不停 巧扮背包客 開心他鄉遇故知 Angela張韶涵的第二波中版小品「淋雨一直走」,製作人Jae Chong將堅強意志化為旋律輕快溫暖的曲風,金曲作詞人姚若龍老師量身打造歌詞:如同歌詞:「有前面盤旋的禿鷹,有背後尖酸的耳語,...
返老還童歌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日本卡通《魔神Z》(マジンガーZ / Mazinger Z)是動畫史上第一部描述「人類坐在駕駛艙內操縱大型機械人對抗惡勢力」的動畫影集,改編自永井豪原作的同名漫畫,於1972年12月3日至1974年9月1日間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首映,共92集。華視在1978年8月4日至1979年2月28日首播中文配音版本,並於六年半之後,1985年10月2日至1988年7月13日再次播映。
1978年,華視將《魔神Z》與續作《大魔神》(グレートマジンガー / Great Mazinger)合併,以「無敵鐵金剛」之名播出,首播時間為1978年8月4日至1979月2月28日期間的週一至週五18:00至18:30,其中《大魔神》的劇情部份,主要是在1978年11月28日至1979年2月28日播出,不過這期間還包含了少部分混雜的重播,以及挪至《大魔神》播放期間才放映的《魔神Z》集數。
1978年底,華視在播出《大魔神》第一集之際,曾在華視電視週刊與民生報刊登了這樣的劇情預告:
『從本集開始,敘述的是國隆與莎莎成年後的故事。為了要躲避赫爾博士的攻擊,研究所移至海上,以便可以隨時下潛。而「無敵鐵金剛」也經過一番改良,也更具威力。』
由於華視在播出時咨意施予的調整,使得《大魔神》全劇的架構並非依照原設定而行,以致於劇中人物的對白與關係必須大幅變動,藉以配合電視台方面的官方解釋來自圓其說,因而使得大魔神在台灣亦有「無敵鐵金剛二代」的稱呼。
儘管華視在對白做了更動,但整體劇情還是存在著一些難以交代之處,結果讓當年觀賞《無敵鐵金剛》卡通的小朋友們看得一頭霧水,惟有輔以市面所販售的漫畫做為參考,方能一窺《魔神Z》與《大魔神》這兩部前後作品的關係始末。
1978年,當日本卡通《無敵鐵金剛》在台灣播出之後,立即紅遍了大街小巷,幾乎所有的小男生都想成為操控無敵鐵金剛的柯國隆,當然也包括了我在內。而由孫儀填詞、汪石泉譜曲的中文版主題曲,鏗鏘有力的節奏讓人聽了不禁熱血沸騰,琅琅上口的歌詞一直傳頌至今。
無敵鐵金剛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武裝機械人,其日文原名為マジンガーZ(Mazinger Z),而マジンガ(Mazinger)是一個複合字,由 Machine 與 God 組合而成,意指有著魔神般巨大力量的機械人,而名字後面的 Z 則是指其製造成分(超合金Z),作為識別之用。
而只要一提到無敵鐵金剛,就會令人想起到他的親密伙伴—木蘭號。木蘭號本來是屬於非攻擊性的挖礦機器人,後來為了協助無敵鐵金剛消滅邪惡的機械獸,而加裝了胸前的木蘭飛彈,以作為攻擊之用。不過,木蘭號胸前這一對木蘭飛彈的造型實在是十分「突出」,使得「木蘭飛彈」從此在台灣成了波霸的代名詞。
無敵鐵金剛的故事,從機械兵團攻擊柯貝博士家裡的那一天開始。
柯貝博士就是柯國隆的爺爺,他為了對抗赫爾博士率領的邪惡機械兵團,設計製造出新一代的巨型機器人「無敵鐵金剛」來防衛地球。之後柯貝博士更積極著手研發性能更強、威力更大的無敵鐵金剛二代,也就是「大魔神」,並交由其子柯教授負責製造;但是還來不及製造大魔神,柯教授就在一場空難中不幸罹難了,而大魔神的設計圖也隨之失去蹤影。
邪惡的赫爾博士得知柯貝博士研發了無敵鐵金剛,便命令雙面人帶領機械兵團進攻柯家,欲將無敵鐵金剛佔為己有。結果柯家慘遭機械兵團的猛烈攻擊,柯貝博士因此受了重傷,而柯國隆與弟弟柯國盛因為上學不在家,而幸運逃過此劫。
柯國隆返家後,發現了氣若游絲的爺爺,柯貝博士在臨死之前將無敵鐵金剛的操作方法告訴柯國隆,並要他帶弟弟去找余教授。於是柯國隆在處理完爺爺的後事之後,便帶著弟弟投靠父親的摯友余教授,而無敵鐵金剛也被藏匿於余教授的光子力研究所(舊譯:原子光研究所)前方的游泳池裡。
為了讓無敵鐵金剛能有個合作抗敵的夥伴,余教授研發了木蘭號,並由其女余莎莎負責操作。無敵鐵金剛與木蘭號屢次面對機械兵團的攻擊,都能化險為夷,將壞人盡數消滅,但敵人卻總是越來越強…
另一方面,被大家以為在空難中喪生的柯教授,其實並沒有死,他在空難中奇蹟似地活了下來,並且依照其父柯貝博士的設計圖,完成了「大魔神」機器人。並將「大魔神」藏於海底,伺機而動。
終於,暗黑大將軍出現了!他帶領著七將軍,率領強大的暗黑軍團,以可怕的超強武力將無敵鐵金剛給毀掉了!而柯國隆也瀕臨死亡。為了救自己的兒子,柯教授終於現身,並且命令所收養的陳家偉駕駛「大魔神」機器人,援救柯國隆與無敵鐵金剛,最後總算將暗黑大將軍及其兵團徹底殲滅了!
之後,維護地球和平的使命,就完全轉交給陳家偉與其駕駛的「大魔神」了。而柯國隆與余莎莎卸下保家衛國的重任後,便偕手出國留學,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就是「無敵鐵金剛」第一部(魔神Z)的結局。當我看到這裡時,著實楞了一下!為什麼不讓柯國隆來駕駛大魔神呢?親生的和收養的待遇怎麼差那麼多呀?!真為陳家偉感到不公平。
【關於作者永井豪】
永井豪是「無敵鐵金剛」的原創者,本名為永井潔。
1945年9月6日出生於日本石川縣。
1964年3月東京都立板橋高等學校畢業。
1965年9月高中畢業後擔任石森章太郎的助理,開始進入漫畫界。
1967年獨立推出處女作《江戶名捕阿吉(目明しポリ吉)》,次年憑《破廉恥學園》初露鋒芒。
1969年4月成立「Dynamic」製作公司,之後創作了包括《無敵鐵金剛》(1972年)、《惡魔人》(1972年)等200餘篇漫畫。
1980年以《淒之王》獲得日本第4屆講談社漫畫賞受賞。
永井豪小時候,他哥哥拿了一本手塚治蟲的漫畫《迷失世界》給他看,他雖然完全看不懂,但是卻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因此興起了當漫畫家的念頭,不過他在入行之際也曾遇過挫折。永井豪高中畢業後,去應徵漫畫家的助理,沒想到他的母親竟打電話到出版社叫對方不要雇用他!雖然永井豪知道母親是為了他的前途著想,但是他仍然堅持到底,最後終於成為石森章太郎老師的助理,展開他精彩、豐富的漫畫家生涯,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漫畫作品。
「無敵鐵金剛」為永井豪創作的「魔神三部曲」之首部曲,二部曲與三部曲則分別為「大魔神」(グレートマジンガー,Great Mazinger)與「金鋼戰神」(UFOロボ グレンダイザー,UFO Robot GrenDizer)。
無敵鐵金剛
詞:孫儀 曲:汪石泉
無敵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鐵金剛 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我們是正義的一方 要和惡勢力來對抗
有智慧 有膽量 越戰越堅強
科學的武器在身上 身材高高的幾十丈
不怕刀 不怕槍 勇敢又強壯
打敗雙面人 怪獸都殺光
大家都稱讚 無敵鐵金剛
鐵金剛 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返老還童歌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段影片收錄了80年代在台灣紅極一時的歌手劉文正於1986與1987年在華視《週末派》現身的節目內容。
1986年6月,旅居美國的劉文正為了澄清一些關於自己的不實傳聞,專程回到台灣,選擇好友張小燕主持的節目《週末派》,當眾吐露心聲並演唱歌曲。
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劉文正已在1986年2月成立一家名為「飛鷹」的唱片公司,並在台灣找到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女孩灌錄唱片,她們就是被外界稱作「飛鷹三姝」的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
1987年初,劉文正再度出現華視《週末派》,這回他是以唱片公司老闆的身分露面,主要目的是將旗下歌手「飛鷹三姝」介紹給大家,許久沒有新作品問世的劉文正還在節目裡和她們合唱新歌《年輕的心》,成功打開了
三人的知名度。
後來,飛鷹唱片陸續加入了三個男歌手:巫啟賢、霍正奇、李儀文。
1989年8月,飛鷹唱片旗下三女三男出了一張合輯《在世界放光芒》,並且在台灣北中南舉辦了三場「在世界放光芒」巡迴演唱會。
1991年8月,劉文正結束飛鷹唱片,飛鷹三姝同時宣告解散。
之後,劉文正便長居美國,沒有再公開露面過,而他的行蹤一直是個謎。
【關於週末派】
1985年8月3日,葛福鴻製作的電視綜藝節目《週末派》開始在華視播出,播出時間為每週六下午4點半到6點,這是張小燕在《綜藝100》於1984年10月底停播後,重拾主持棒的最新節目。
根據首播當天《民生報》第11版的報導,此節目的製作宗旨是「針對現代人設計的資訊性娛樂節目,提供思想、生活、電影、音樂、舞蹈等流行的訊息。」
一開始節目分為四大單元:新奇的最新潮流趨勢、現代的名人軼事特寫、娛樂的軟性新聞報導、知性的知識資訊廣場,整個節目有如一本軟性雜誌。
1985年9月21日起,收視亮眼的《週末派》被華視安排到週末深夜時段,改於每週六晚間10點到11點半播出。
《週末派》是台灣第一個結合娛樂與資訊的電視綜藝節目,曾連續三年(1986~1988)入圍金鐘獎「綜藝節目獎」,並在1986年第21屆金鐘獎獲獎。「清涼有勁~週末派~耶!」是節目中常見的口號。
1987年7月18日,華視將週六晚間10點檔收視冠軍《週末派》更名為《歡樂週末派》並往前移到晚間8點播出,同時找來當紅男歌手陽帆與張小燕搭檔主持,由庾澄慶創作並主唱片頭曲,還將廣受兒童歡迎的陶大偉從美國請回來助陣,而這些舉動就是為了挑戰週六晚間8點檔的常勝軍~中視《黃金拍檔》。在這一天的首度交鋒,《歡樂週末派》的平均收視率以4個百分點領先《黃金拍檔》,成功奪下該時段的收視冠軍。
1990年6月16日,《歡樂週末派》在華視播出最後一集。
【附錄】1986年6月11日《民生報》第11版(影劇新聞版)一篇關於劉文正返台澄清留言的報導
劉文正回來了!
面對外界的蜚短流長,這一次他不再沉默,接受了華視《週末派》製作單位的通告,將在本週六(1986.6.14)的節目中「公開亮相」,一洗外傳的流言;但是,謠言卻也嚴重刺傷了這位被稱為歌壇「永遠偶像」的心
,劉文正昨天告訴記者:「上過這次節目,我將離開歌壇!」
在劉文正歌唱生涯的十餘年間,劉文正說他從來不說自己將不唱歌了、改行之類的話,因為唱歌是他的精神寄託、興趣所繫,即使在兩年前(1984)最後一次在「東王」作完秀至今長居美國的日子,他都不曾揚言離
開工作崗位,但是這一次他的夢醒了。
劉文正顯得有些憤慨:「以前說我撞車啦、摔飛機有我的名字啦,我都睜隻眼閉隻眼,但現在的傳言愈來愈離譜,乾脆說我生病死掉了,謠言也未免造得太令人心寒了。」
劉文正這段在美國深居簡出的日子,原本也只是單純的在長時間的舞台生活倦怠下,所自然的調養,他只想休息一下,做為再出發的準備,但是謠言卻一波波襲擊他,弄到滿城風雨。
劉文正莫可奈何地說:「早些時候我人在美國,卻有人說我嗓子壞了,不能唱了,也有人說我發福得不能見人,兩三個月之前那次我回來,還接受民生報訪問,照片登在報上總可以證明我還是老樣子了吧?哈!偏有
人說那是舊照片,寧願去相信謠言,我真是沒辦法!」
劉文正在美國住紐約,他說外傳他做房地產買賣也是不確的,由於家裡在洛杉磯有塊地,剛好和人合建,他常去幫忙處理事情,目前倒覺得比隨時如同處在刀尖上的歌唱生活要來得踏實。
劉文正說:「現在電視綜藝節目這麼難做,台上唱歌台下吃東西,想想真是別唱了。」
劉文正顯得十分心灰意冷。他前天晚上返國後,由於時差關係倒頭就睡,但家中聞風而來的親友卻頻頻上門,都是想看看「到底有沒有怎麼樣?」
這使得劉文正大為困擾:「我舅舅就硬要請我吃飯,為我去去霉氣。」
其實,細看劉文正,他剪短的頭髮戴著頂帽子,穿著輕鬆的牛仔褲、T恤,皮膚略顯白,但身材與往日相差不多,講起話來還是清脆的「劉腔」,實在是別來無恙。
劉文正在訴苦的時候,正好陶大偉走來,劉文正開玩笑說:「大偉,你可是看到我啦,以後好做我的見證人哪!」
陶大偉笑答:「你呀,就是太久沒露臉了,大家對你懷念特別多嘛。」
劉文正大笑:「我的天呀,我可不希望大家用這種方式懷念我,否則以後我是不是每隔一陣子就要出來向大家打招呼?」
劉文正笑聲的背後,隱藏著太多的無奈,唱累了想休息一段時間都沒有自由,劉文正說他這次露面,既不是在演藝有所推陳出新的時候,也不是有什麼好消息想帶給歌迷,心裡感到萬分尷尬與不甘。
劉文正選了一首十分心愛的歌《痕跡》做為他被流言所傷,而決心離開一度是他精神託付,使他光芒閃耀的舞台生活,歌詞十分契合他目前的心情:「我就這樣的來,我就這樣的去,啊,什麼也沒有帶走⋯⋯。」
返老還童歌詞 在 張韶涵Angela Zhang Youtube 的評價
女鐵人張韶涵 敬業愛美不喊苦
「淋雨一直走」MV 12公分細高跟鞋走不停
巧扮背包客 開心他鄉遇故知
Angela張韶涵的第二波中版小品「淋雨一直走」,製作人Jae Chong將堅強意志化為旋律輕快溫暖的曲風,金曲作詞人姚若龍老師量身打造歌詞:如同歌詞:「有前面盤旋的禿鷹,有背後尖酸的耳語,黑色的童話,是給長大的洗禮」,寫出由挫折化為前進力量,而從歌名延伸出的MV,讓張韶涵在高溫40度的義大利古城中奔波走不停!
拍攝MV當天,張韶涵也貫徹「一直走」的精神,才從內地返台,就直奔機場,經過16小時的長途飛機抵達米蘭後,只休息三小時,就立即上工,讓工作人員笑稱她是女版鋼鐵人!
只見張韶涵還在MV中學起背包客,比出「讚」的手勢要搭便車!在拍攝過程中,酷愛自助旅行的張韶涵說:「如果能拍出獨特風情,我不怕走,要我騎車、開跑車都沒問題」,結果當工作人員真的情商借來了一台Fiat500古董車,她才鬼靈精的笑說:「我是開玩笑的,沒有真的要開啦!」不過也多虧這個小烏龍,「淋雨一直走」MV也將義大利的景色盡收眼底,不論是鄉間小路、米蘭大教堂、羅馬競技場,風光一覽無遺。美景也讓張韶涵心情超好,在米蘭這個華人較聚集地方,即使被粉絲認出來索取簽名,張韶涵也大方答應,她說:「在國外遇到華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啊!」
在七月40度的高溫下,張韶涵以12公分高的細跟高跟鞋爬上著名的西班牙廣場,明明腳早就痠痛的難以負荷了,她為了呈現最美的一面,還是堅持為完成導演要求的來回走跑,邊走邊唱顯得很開心的張韶涵笑說:「Keep walking and never stop就是我的人生態度」。但其實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收工了,在羅馬競技場的拍攝也是此趟義大利行程的最後一日,因此格外有意義!張韶涵不僅利用拍攝空檔買了第一份馳名的義式冰淇淋,結束拍攝工作後也慰勞工作人員,到羅馬市區的餐廳狂吃大肆慶祝。
「淋雨一直走」這首歌,是張韶涵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入歌詞的抒情小品,期待能帶給更多人永不放棄的信念,如同歌詞寫到:「你能推我下懸崖 但我能學會飛行」,從音樂中,我們也看到張韶涵已經準備好要振翅高飛。
淋雨一直走
SA [改編詞]:姚若龍
OC/OA [原詞曲]:Hermanni Kovalainen / Ilanguaq Lumholt / Henrik Tala
Oh~ 人都應該有夢 有夢就別怕痛
有雷聲在轟不停
雨潑進眼裡看不清
誰急速狂飆 溅我一身 的泥濘
很確定我想去哪裡
往天堂要跳過地獄
也不恐懼 不逃避
這不是脾氣 是所謂志氣(與勇氣)
你能推我下懸崖 我能學會飛行
從不聽 誰的命令(很獨立)
耳朵用來聽自己的心靈
淋雨一直走 是一顆寶石就該閃爍
人都應該有夢 有夢就別怕痛
淋雨一直走 是道陽光就該暖和
人都應該有夢 有夢就別怕痛
有前面盤旋的禿鷹
有背後尖酸的耳語
黑色的童話 是給長大 的洗禮
要獨特才是流行
無法複製的自己
讓我連受傷 也有型
有時掉進黑洞 有時候爬上彩虹
在下一秒鐘 命運如何轉動 沒有人會曉得Oh~
我說希望無窮 你猜美夢成空
相信和懷疑 總要決鬥
@美妙音樂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wdfmusic
@張韶涵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AngelaChang011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codZDH-Oc/hqdefault.jpg)
返老還童歌詞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這是一首新寫的舊歌,是一個埋藏在大哥心裡多年的心事。
這是一封從未寄出的和解信,放在抽屜的最深處,等待時間走到明白的時候。
這是大哥和父親從未發生的對話,是遙遠對望的眼神,是終於伸出去的雙手,是一個久違的擁抱
大哥事母至孝,身邊的朋友都知道。總會提到小時候母親匆匆的腳步,憂心忡忡的眼神,提到母親返老還童的可愛,提到回到家,為母親熱一盆水,幫母親洗腳,說到母親孩子氣的笑容,大哥總是為此衷心開懷。
但是很少說到父親。
年輕的時候去大哥家裡,瓦斯行的樓上,老太爺總是悠閒踱步,似乎若有所思。印象中沒有聽他說過一句話,但總是記得大哥母親喊著『阿宗,吃飯了』。到底少小離家來到陌生城市的李伯伯在想些什麼?他的若無其事真的是悠閒自在嗎?他是拘謹自矜還是不知所措?到底他怎麼看待獨子走上一條他完全陌生的路?他聽過大哥寫的歌嗎?他喜歡嗎?他為此驕傲嗎?大哥了解嗎?介意嗎?
所有的問題都是一首未完成的舊歌,都在一封未寄出的信,等到明白了,問題也不再是問題。這是大哥和自己的對話,回答了自己多年來的心事,這是一封寄給自己的信,寄出了,讓父親從此安然地待在歌裡。
這是一首和你無關的歌,除非你也想起,你和父親那從未發生的對話,並且,回去寫下那封早該寄出的信。
----------------------------------------------------------------------------------
新寫的舊歌
詞曲:李宗盛
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 是啊 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 旁觀者
刻意拘謹的旁觀者 遺憾 我從未將他寫進我的歌 然而
天曉得這意味些什麼 然後我 一下子也活到 容易落淚的歲了
當徒勞人世糾葛 兌現成風霜皺褶
爸 我想你了
到臨老 纔想到要反省父子關係 說真的 其實在回答自己
敷衍了半生的命題 沈甸甸的命題
它在這裡 將我拽回過去 像個終於靈驗的咒語
那些年只顧自己 雖然我的追求他 無能 也無力參與
只記得 我很著急 也許 因為這樣 沒能聽見他微弱的嘉許
我知道 他肯定得意
只是 等不到機會 當面跟我提
思念其實不是 不是這個歌的主題 我相信不只有我 在回憶時覺得吃力
兩個男人 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
有幸運的 成為知己 有不幸的 只能是甲乙
若是你同意 天下父親多數都平凡得可以
也許你就會捨不得再追根究底 我記得自己
當庸碌無為的日子悄然如約而至 我只顧卑微地喘息
甚至沒有陪他 失去呼吸
一首新寫的舊歌 它早該寫了 寫一個人子 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我早已想不起 吹噓過的風景 而總是記著他 混濁的眼睛
用我不敢直視的認真表情 那麼艱難地掙扎著前行
一首新寫的舊歌 不怕你曉得 那個以前的小李 曾經有多傻呢
先是擔心 自己沒出息 然後費盡心機想有驚喜
等到好像終於活明白了 已來不及
他不等你 已來不及 他等過你 已來不及
一首新寫的舊歌 怎麼把人心攪得
讓滄桑的男人 拿酒當水喝
往事像一場自己演的電影 說的是平凡父子的感情
兩個看來容易卻難以入戲的角色 能有多少共鳴?
一首新寫的舊歌 怎麼就這麼巧了
知道誰藏好的心 還有個缺角呢
我當這首歌是給他的獻禮 但願他正在某處微笑看自己
有一天當我乘風去見你 再聊聊 這歌裡 來不及說 的千言萬語
下一次 我們都不缺席
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 是啊 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
刻意拘謹的旁觀者
爸 請你從此安心 待在我的歌
製作人Producer:李宗盛 Jonathan Lee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蕭力惟Kenny Hsiao
編曲Music Arrangement:周國儀Mac Chew
鋼琴Piano/電鋼琴Fender Rhodes/Keyboards:周國儀Mac Chew
鼓Drums:John Ashley Thomas
貝斯Bass:Andy Peterson
吉他A. Guitar:李劍青 Li Jian Qing
弦樂編寫Strings Arrangement:李劍青Li Jian Qing
弦樂Strings:許義昕conductor、曲靜家Violin1、薛媛云Violin2、楊凱甯Viola、吳登凱Cello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蕭力惟Kenny Hsiao @敬業 Promise Studios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林正忠Jerry Lin @白金 Platinum Studios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Mastering Engineer:孫仲舒M.T. @鈺德U-Tech Mastering Studios
----------------------------------------------------------------------------------
數位音樂:
iTunes/Apple Music:https://goo.gl/88nntU
Spotify:https://goo.gl/Nxtx2x
KKBOX:https://goo.gl/ytMmA4
MyMusic:https://goo.gl/tgNVu1
friDay音樂:https://goo.gl/Najce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vDvcOyJo8/hqdefault.jpg)
返老還童歌詞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陳嘉敏(阿敏),一個努力了三年,都未找到病因的女孩,大家還記得她嗎?(重溫:http://bit.ly/KongGu_ChanKaman2017)
半年內視力急速衰退
一年前我們訪問過她,當時她的視力和聽力還算可以;但一年後我們再聚,病情明顯差了不少,左眼和右眼分別只剩約三成和一成的視力,屬中度視障:「日頭會怕光,夜晚會夜盲,眼裏面嘅感光細胞好多都壞死咗,醫生話暫時無任何藥物同治療嘅方向。從來無諗過突然之間,會喺半年之內差咗咁多,我仲睇到路,不過睇唔到字,視野上只能睇到輪椅闊度嘅範圍。」阿敏無奈地說。
度數不停變 每月需換眼鏡
而更麻煩的是,她眼睛的度數會不停變化,試過近視變遠視,遠視再變回近視,可能一百多度變成二百多度,又從二百多度減至幾十度,所以她幾乎每個月都需要更換新眼鏡,即使經過多重努力,成功申領綜援,但要應付每個月換眼鏡,經濟上仍是很吃力:「無任何病因走嘅路係困難嘅,我今日好努力好辛苦之下先爭取到去驗查,知道對眼發生咩事,我至少知道有咩方法可以保護佢哋。」
未雨綢繆 學習點字
面對着未知的病因、度數不停變化的眼睛,阿敏已有心理準備隨時失明,但她並沒有氣餒,更表現出一貫樂觀積極的性格,把握僅餘視力的日子,到盲人輔導會學習點字、定向行走等失明人士的生活技能:「今日我能學到嘅,我都盡力去學。」
多重殘障 坐輪椅的失明人士
「如果嘉敏無用手杖嘅時候,大家唔會留意到佢視力係有問題,其實社會係有多重殘障嘅人士。」阿敏的定向老師胡崇平(胡Sir)說。
阿敏是胡Sir第一個坐輪椅而視力有問題的學生,他認為可能是社會人士對多重殘障者認識不深,而且香港地少人多,經常人車爭路,亦導致他們鮮會獨自外出。胡Sir強調,就算輪椅朋友視力有問題,也可以提供協助,令他們有能力去生活、自己照顧自己,並多接觸社會。
同路人互勉互助
身體未出問題之前,阿敏的工作是服務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而現在即使坐在輪椅上,她仍沒有忘記這班小天使:「有時返去探佢哋,我好開心佢哋記得我,佢哋嘅童真、單純和笑容,已經可以令到我哋好開心。」
即使現在成為需要被幫助的人,但阿敏仍會盡能力扶持同路人,好像採訪當天,她就出席了「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的一個籌款活動:「我坐喺輪椅上仲可以同呢班罕有病小朋友、有特殊需要嘅小朋友,一齊去相處、去玩,好開心。」快樂對阿敏來說,就是這樣簡單。
只要相信夢定能飛
「我想喺仲睇到嘅時候,繼續去欣賞大自然,我睇唔到嘅時候,心裏面都會有一份美好回憶。」就是這樣,阿敏衝破自身障礙,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和鼓勵下,她努力挑戰外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包括玩滑翔傘和潛水,她寄語大家:「大家有一份生命,有一份視力﹑聽力,行得走得跳得嘅時候,要珍惜。」
申請獎學金完讀書夢
除了上天下海,阿敏更做了一個更大的挑戰,就是在獎學金的支持下,報讀了四年制的「語文及通識榮譽文學士」,基於阿敏的身體狀況,學校特別處理不計她的學分,但阿敏指仍會拼盡全力,希望靠努力戴上一頂四方帽畢業:「我知道當中一定辛苦嘅,睇同聽嘢都會辛苦,體力上亦要應付,但我會用我嘅努力去捱,去走呢一段路。」
香港人好有愛
一年前《港。故》有關阿敏的故事播出後,引起了極大迴響,不少有心人紛紛網上留言支持,亦有人親手寫上鼓勵卡,更有人主動致電為阿敏提供協助,證明這段路縱使艱難,但阿敏絕不會孤單,而這亦是她努力生存下去的動力:「好多人都會問,點解我仲可以支持到今日,我只能講身邊嘅一句加油,一句努力,一份笑容,一句多謝,都能令我繼續努力去走,香港人其實好有愛、好有心嘅。」
第100集的《港。故》用9分鐘,回顧阿敏過去一年的高與低、得與失,當你覺得人生沒趣味,讀書很苦悶,工作很大壓力,家庭事業都不順利時,請看看阿敏的故事,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就像流行曲歌詞一樣「你是你本身的傳奇,前路裏振翅再高飛,即使不完美,只需經歷你自己」。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XhVeXgK6l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