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又要來寫長文小說了,不過今天暫且放下去年選舉前「萊爾」、 「酸奶」、「臭奶」的情緒,好好聊一下醫師生涯的甘苦談…
30多年醫師生涯, 現今自認醫術純熟了,但回想過去,其實也有經歷菜鳥的階段,記得20多年前有次去幼兒園幫幼童體檢,看到一個瞳孔放大的小男孩,當時心頭一驚,以我們神經科醫師的立場, 瞳孔放大, 那豈不快掛了, 但看那小男孩活力甚佳, 滿園飛舞, 心理實在困惑, 後來詢問老師才知道家長每晚都幫他點散瞳劑來預防近視加深, 當時覺得真的糗斃了, 這麼小小的tip都沒想到,菜鳥就是菜鳥。
大家不要覺得好笑,實戰經驗和腦袋知識有時實在搭不起來 ,記得我已經披醫師長袍了,有次被別的醫師照會去看一對姊弟,他們的病史是下肢突然僵直、動彈不得,當時在病房左敲敲右看看,實在找不出神經病杜在哪個level ,只好回頭再仔細詢問病史, 後來媽媽才透漏因小孩學游泳, 自己對他們要求甚高,於是昨天游泳課前讓他們喝了肌酸飲料,沒想到今天上課回來就變這樣,後來住院醫師去review 了paper ,說可能是這種飲料的某個成分造成(但我沒經驗),還有另一可能是媽媽要求過高,姊弟的心理壓力造成身體病症,這和hysteria純粹因心理壓力裝出來的又不同, 不過還好姊弟倆打了點滴兩三天,代謝物排出後, 症狀就改善了,這病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這種飲料的神奇效果,而是住院時弟弟因兩眼瞳孔放大, 被年輕醫生逮去做腦部MRI,典型的沒把神經病灶level搞清楚就去做昂貴檢查的案例 ,不過學生被我K幾次後就記得了, 沒抽搐,意識滿分,無12對腦神經病變,那麼該懷疑的神經病杜還是往腦部以下找吧, 後來這對姊弟證實是神經unit 最終端的肌病變,至於有沒有心理因素貢獻,不得而知。
醫院是小型社會的縮影, 有病須靠醫學常識診斷, 有其他隱情要靠敏銳度細細探究…
『我剛當上主治醫師不久,遇到一位單親媽媽帶著三個姊弟來門診就診,三姊弟的主訴是晚上夜咳得很厲害,咳到睡不著 ,我給的診斷是過敏性氣管炎,打算開些支氣管擴張劑、抗組織胺和短期類固醇給他們,但媽媽一直強調晚上會出現極大的喘鳴聲,合併呼吸困難,怕他們缺氧,要求要住院治療,當時聽診實在不覺得三姊弟會有如媽媽描述的嚴重症狀,但有些過敏病人,的確只遇到夜間冷空氣時才發作,媽媽一直強調症狀嚴重, 我只好簽床讓他們住院。
第二天一大早去查房, 護理師一直跟我抱怨說三姊弟大夜班在病房內嬉鬧,跑來跑去影響其他病人的休息,且他們晚上根本沒咳嗽,這時媽媽聽了趕緊接口,說她會約束小孩,再三強調他們半夜咳很厲害,要求我繼續讓他們住院。或許吧,小孩第一天入院,凡事新鮮,不受控制也很正常,於是同意他們再留一天。
隔天再去查房,護理師反映媽媽雖有盡力約束小孩,但小孩仍在自己的病房內嬉鬧,他們住的是三等床(當時本院尚未整建,還有820這種住5個人的病房),會影響同病房的其他病人,聽了主護護士的描述,媽媽有些心急,霹靂啪啦、滔滔不絕地解釋一堆理由,但我仔細聽診、評估,覺得三姊弟就算有症狀,也沒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程度, 當下立刻要求他們出院返家,回門診追蹤即可, 接下來這一幕著實讓我震驚…
媽媽把我叫到一個四下無人之處,坦承她欺騙了我,她要求住院的目的,只為求小孩能得到每日3000元的住院保險給付,她還強調她有腦瘤,接下來就要去台大開刀了,可能一段時間無法工作,只得利用這方法事先籌措生活費。她一邊說一邊流淚,也懇求我的原諒(還一度雙膝跪地,被我連忙拉起),當下聽了有點震撼,也心中不忍,但再怎樣,健保和私人醫療保險都是所有被保險人的公共財,不能如此被濫用,隔天還是請他們出院,並請社福部門介入處理。
事後從社工那裏了解她們家的處境,媽媽並未和先生離婚,但先生長年不顧家, 家裡生計均由媽媽一人扛起,也算是另類的單親家庭。
台灣社會算是富裕,但還是會上演「朱門酒肉臭, 外有凍死骨」的戲碼,落入貧窮線底下的家庭,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要靠這種手段才能達成,著實令人心噓不已! 雖然事隔多年, 腦海還是會浮現這對母子的身影,聯醫目前推行的「全人醫療」,就是秉持這個理念,醫生和病人之間,除了醫病關係外,也還有一些價值在其中。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也有人稱為「多動症」,這個字在現今社會經常聽到,大部份家長都怕自己孩子被冠上這個標籤,花盡一切力氣將該身份隱藏,但偏偏兒科醫生王玉珍,卻以自己有ADHD而自豪,她不怕被標籤,因為她認...
近視3000度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八卦
大家可能會煩惱母親節該準備什麼禮物吧?身為『實用主義派』的我推薦一個好東西…眼鏡!
在東京生活時常看到各式各樣的日系眼鏡店,鏡框選擇玲琅滿目,記得有日本朋友告訴我其中『眼鏡市場』的驗光過程最仔細、最值得信任,而且真的是一個價格配到好。
調查了一下:其實『眼鏡市場MEGANE ICHIBA』前身是有40年歷史的專業眼鏡老舖,後來成功轉型為日本知名的連鎖品牌,在日本全國擁有950間以上連鎖門市。
在渋谷車站的0101百貨對面就有一家『眼鏡市場』,身為渋谷區新居民的我天天經過…每次都看他店內呈現大客滿狀態(而且都是日本客人),一直讓我很在意…結果回台後才發現台灣居然也有分店,而且八成鏡框為日本製造,馬上擇日帶媽媽去挑眼鏡。
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我們母女倆在眼鏡市場體驗配鏡過程。
首先是挑鏡框,由於選擇有點多,相信有選擇障礙的人可能得花很多時間進行這個步驟(笑),但身邊都有專業的店員可以隨時詢問。像我媽媽是鎖定『輕量』的鏡框,長時間配戴比較舒適,結果就選上最輕量的ZEROGRA系列款…(拿起來根本沒感覺,蠻驚人的!)
店長看到我也在試戴,就問我是不是也要配眼鏡?我告訴店長自己沒近視,但蠻想找理由擁有一副眼鏡…
「妳平常有滑手機、打電腦的習慣嗎?」店長問。
「有喔!我是3C產品重度使用者…」好險我眼睛還不錯。
「我們有一款適合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鏡片,可以配無度數的喔~」店長報出這個好康。
在我追問之下,原來這款鏡片是種可以讓長時間使用3C產品時,舒緩眼睛疲勞感的鏡片…所以我馬上決定挑一副屬於自己的眼鏡!另外店長也推薦我搭配防水抗髒污的塗層鏡片,這樣不管是工作時的粉底還是梅雨季的雨水都不容易沾染在鏡片上,連未來的寶寶不小心亂摸到眼鏡都不怕了。(笑)
(店長強調:為了保護眼睛,還是不可以長時間盯著手機啦!)
後來我跟媽媽也體驗到史上最仔細驗光,超級完整的日式專業檢測,還會配合我們的生活習慣與狀態進行眼鏡跟鏡片的推薦,最後是貼心的鏡框個人化調校…一切完美才交件,真的是與日本同步貫徹JAPAN QUALITY的服務流程,還有鏡框1年、鏡片6個月的售後安心保固。無論任何度數、散光程度,即使搭配多焦鏡片,都是『鏡框價配到好』(追加費用0元),也可以加價1000元選擇搭配機能款鏡片。
喜歡做袖珍屋手工藝的媽媽又另外加碼一款GRAN LOUPE放大用鏡片,超適合有細緻手工需求時使用,除了直接配戴還能外掛在現有的眼鏡上。以前就有聽日本美甲師、美睫師朋友推薦過,沒想到現在台灣也能買到。
真的很推薦大家來眼鏡市場試試,今年的母親節禮物就決定是它了!
母親節活動期間,只要來店便可參加折價券抽獎,現抽現折,最大獎500元!消費3000元以上的眼鏡、太陽眼鏡便可使用,各店的活動期間請參考:
https://www.meganeichiba.com.tw/news/10
#眼鏡市場Taiwan
#ちゃんと選ぶなら眼鏡市場
#在這裡選擇是種享受
・・・
北市衛器廣字第109050025號
衛部醫器輸壹字第020953號
衛部醫器陸輸壹字第003960號
衛部醫器輸壹字第020877號
近視3000度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假設某人每月投資1000塊,投資標的長年下來,有9%的年化報酬率。那麼他投資20年,會累積多少錢呢?
我們先把9%的年報酬換算,得到0.7207%的月報酬率。然後以簡單的等比級數總合公式(財務上稱年金終值公式),可算出這樣投資20年後會有638852的價值。
我們也可以算出,每月投資1000元,在年報酬6%、7%、8%、9%和10%的投資標的,經過15、20、25和30年後的累積價值。做成表格,如圖。
這個表很實用。譬如某人投資是每月3000塊,他想看年報酬7%,20年後的成果,那麼他就查看表中1000塊,在7%年報酬20年後的累積價值,是507536。將這個值乘以3,得1522608,就是他在這個狀況下的累積成果。假如投資是每月一萬,就把數值乘以10。
這個表也顯示了一個現象。假如某人每月投資1萬,在年報酬9%的標的,在25年後會有1057萬的價值。
但一樣的投資在年報酬8%的標的,25年後,累積價值約是909萬。兩者差了148萬,也就是報酬從9%掉1%,變成8%,累積價值就減損14%。
投資報酬率只要差一點點,在長時間之後,將對最終資產造成顯著的影響。
這個估算裡,最重要最核心的的問題在於,長期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到底是多少。
近五年來,許多市場、基金,常有二三十趴的年報酬率。許多投資人,特別是近幾年才進入市場的投資人,已經把這當作常態,把年報酬20%以上當長期目標。在這一片大好局面裡,我將引用一些長期的資料,一些無法讓人興奮,但能讓人認清現況的事實。
知道這些灰色事實後,長期的投資規劃才能立足於前人的經驗,而有合理的期待,而不是外插現在陡峭的上升線,換來日後深深的失落。
1999年,加州大學的Jorin和耶魯大學的Goetzmann先生,在Journal of Finance發表了一篇Global Stock Marke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的文章。內容詳細分析了從1921到1996年間,全球股票市場的報酬率。
這75年間,美國股市(US index),全球股市(Global index)和非美國股市(Non-US index)的平均年報酬率。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算數平均數(Arithmetic Return)還是幾何平均數(Geometric Return)的報酬率,全都是落在7到8%附近。而且還有兩個問題。
在表中,可以看到存活的市場(Survived markets)和全部的市場(All markets)。而存活的市場的報酬率比全部市場的報酬率都還要高。因為,無法存活的市場,通常是出問題了。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和阿根廷都有活絡的市場,但這些市場因大戰、共產制度、或是超級通膨(Hyperinflation),而趨於沒落。可以想見,涉足這些市場的投資人,報酬不會太好,而把全部家當放在這些市場中的投資人,他們的哭喊只能在遙遠的時光走廊裡迴響著。存活下來的市場,是現在投資人看得到的市場,所以投資人往往會高估了投資的報酬。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數字尚未計入通膨,它只是名目報酬。假如你計入每年2%的通膨,那麼這些股票投資,每年只能讓你的資本增值約5到6%。
現在的投資世界有變得比較不一樣嗎?放眼未來30年,你可以寫下20%這個數字嗎?恐怕很難。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想,這沒關係。我可以選到好股票,我可以在空頭時退出市場,我可以獲得比市場平均還要高的報酬。
你的確可以這麼想,試圖去這麼做,但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
你除了可以看"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與"投資人的遊戲"這兩篇文章,我再多提供一個例子,希望可以打消你這個念頭。
一般美國投資人的股市投資報酬率。在1986到2005年這20年間,未計通膨前,一般股票投資人(Average euiqty investor)得到了3.9%的年報酬率(橘黃色bar),而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灰色bar)是11.93%。
全球各地的主動投資人想的事情沒有因國籍不同而有差異,他們全都在想買進好股票,在下跌前出場,好好研究市場,替自己多賺一點錢。結果,想打敗市場,卻是被市場打敗,積極的進出,比不上單純的指數。這個結果,恐怕也不會因國籍的不同而有不同。這種投資界的現象可說得上是世界大同,到那裡都一樣。
有沒有人長期投資達到20%以上的報酬,有! 巴菲特。不過他不全然是個投資人,他其實有點像個企業家。而且放眼100年股市歷史,僅此一人。比每月開獎的大樂透得主人數還要少。
寄望自己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或是只比他”遜一點”,拿到每年20% 的報酬而投資致富,機會渺茫。
投資不能致富。"投資致富"和"世界和平"一樣是口號,不是事實。
投資只能讓你的資本,以緩慢的速度增值。所以諾貝爾經濟獎得主Paul Samuelson在1999年說道:
”我告訴人們,投資應該是無趣的,它不應該是刺激的。投資過程應該就像看漆變乾或草生長一樣。”
而我要說的灰色事實不僅於此,不只是股市長期報酬只是個位數。另一個灰色事實,由金融服務業所帶來。
假如我們對未來全球股市長期報酬的估計值是7.5%。我們來算算看投資人到底可以拿到多少。
首先,計入通貨膨脹,算1.5%好了,7.5扣掉1.5變6。(假如你比較保守,可以用2%或更高的數字)。沒有投資人拿得到6%的報酬,因為投資要成本。
假如你用基金投資,假設你買的每一筆股票型基金,都被收1.5%的手續費。這1.5%的手續費,要依你的投資時間長短來攤提,假如你投資20年,那麼1.5%分在20年當中,相當於每年損失0.075%的報酬率。那麼請把6再扣0.075%,剩5.925%。
成本不只這樣。股票型基金每年收1.5%經理費,5.925%減1.5%,剩4.425%。其它基金的運作成本,包括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基金買進賣出的市場衝擊損失,保守估計每年0.9%的成本。報酬率更進一步跌到3.525%。
光這些投資的成本,就可以把投資人的實質長期報酬從6%打到3.5%附近。
我們來做些運算。
下表是每月投資1000元,在3%、4%、5%、6%和7%的報酬率下,累積一段時間的報酬。
假如你用6%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我們看到6%,25年那一格是676289。將1000萬除以676289,等於14.78。所以每個月投資14780元,在6%的報酬率下,25年過後可以累積到1000萬。
假如你用3%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一樣的計算,得到每個月要投資22500元。報酬率從6%降到3%,每月投資金額要從14780拉高到22500,增加52%。
假如你用6%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計算需21年又兩個月。假如你改用3%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答案是27年又兩個月。
從6%到3%,一樣的投資目標,是每月投資金額52%的差別,是晚六年退休的差別。
所以金融界的收費,不僅讓達到相同目標的時間延長,讓必需投資金額變大,也讓同樣金額下可以過的退休生活品質變差。
所以,為什麼綠角那麼愛算成本,那麼斤斤計較1%、0.5%的差別,因為只要差一點點,就是晚幾年達成目標的差別,就是退休後可用金額的巨大差別。
因為,成本,真的很重要。
假如你無視於過去七八十年的歷史,直接用最近幾年的報酬率推估未來的報酬,那麼等著你的,一定是失望的心情。
假如你無視於金融界的收費,以為自己可以賺到100%的市場報酬,等著你的是延遲退休、更高的必需投資金額和更低品質的退休生活。
台灣金融界收費便宜嗎?
在基金方面,在還沒有免佣基金,也就是不用手續費的基金,和沒有年度總開銷0.5%以下、投資各種資產類別的指數基金出現前,都仍算貴。
我們看指數型基金投資人可以如何掌握到扣除通膨後的6%報酬。
首先,指數型基金是免佣基金,不用扣3%打某某折後的手續費。年管理費加上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市場衝擊等成本,大約是每年0.4%,讓投資人可以掌握到5.6%的報酬。這個數字,不論怎麼看都比3.5%好看多了。這兩個數字間的差別,相信之前的例子,已經解釋的夠清楚了。
服務本來就要收費。天經地義。就算是美國總統,他投資也要付出成本。但是,投資人付出的成本愈少,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他就可以愈早達成目標。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金融服務業,是投資人的敵人也是朋友。朋友,因為透過它我們才有方便的投資管道。敵人,因為它把我們投資的成果,錢,從我們手中收走。
面對這個亦敵亦友的角色,投資人要做的是,找尋必較像朋友而比較不像敵人的金融服務,簡言之,收費低廉的服務。但這個最基本的要點,卻被許許多多投資人忽略了。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的高報酬。當每年報酬有二十幾趴,那百分之一到三的差別,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更有許多金融產品銷售人員說,會賺錢的話,何必在意那一兩趴的手續費。格局要大,不要那麼小家子氣。不客氣的說,這是聽起來很對的蠢話。
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成本一定是他念茲在茲的事。因為他知道,付出的成本愈少,能賺的就愈多。假如你是Wal Mart的供貨商,你會知道Wal Mart的採購員,以殺價凶狠出名,讓你日子很不好過。成功的企業裡,一定有雙盯著成本的眼睛。
投資,也是一樣。你付出的成本愈低,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也就是賺愈多。沒有必要多付出1%、0.5%或是0.1%的投資成本。因為當你同意提高成本時,你也同意了延後退休、較低品質的退休生活和增加投資金額來達到相同的目標。
高成本會帶來什麼?
一個會告訴你如何適時進出的老師? Impossible。
一個逢年過節會送點小禮物的金融界朋友? Maybe。
較低的報酬率? Definitely!
身為投資人,不能有近視,只看過去幾年的報酬率,就以為一切都將如此美好。
大方,從來不是股市的個性。身為投資人,不能不注意成本。那些叫你不要在意幾趴費用的人,往往就是靠這些錢在過活的人。
心中有合理的報酬期望,眼睛盯著投資成本,長期下來,才最有可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
近視3000度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也有人稱為「多動症」,這個字在現今社會經常聽到,大部份家長都怕自己孩子被冠上這個標籤,花盡一切力氣將該身份隱藏,但偏偏兒科醫生王玉珍,卻以自己有ADHD而自豪,她不怕被標籤,因為她認為其實人人都有ADHD,普遍如近視,只是程度有深淺之分,根本沒甚麼好怕。
香港人普遍對ADHD有標籤,她就在十多年前成立專注力促進會,以過來人、專家、家長的身份分享經驗,希望可消除大眾的誤解。在她眼中,ADHD不是病,只是一種特點,腦袋的特性,好比皮膚顏色,人人不同,有白也有黑,無人完美,誰也沒有資格批評、標籤他人。但仍有不少家長覺得ADHD是精神病,拒絕承認,王玉珍嘆道:「最衰我係醫生,患者來搵我治療,要見醫生就覺得有病,我最鍾意同小朋友講我係怪醫生,專醫冇病嘅人。」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專注力不足 #專注力促進會 #ADHA #過度活躍症 #多動症 #果籽Appledaily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近視3000度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其實很多人都有近視、遠視、『發雞盲』、鬥雞眼等,我失明,只是視力問題較嚴重罷了。」先天失明的「面包」一派樂觀,熱愛扒龍舟的他,甚至加入常規的健視龍舟隊,特意挑戰自己,「有甚麼問題呢?我可利用其他感官,彌補視覺上的不足嘛。」
認識面包,緣於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的網上「WeTV無障礙媒體」。他負責當中的「面包無眼睇」頻道,拍搞笑短片,讓人了解失明人士的日常。從片中看他獨自去街市買菜、麥當勞買包,統統沒難度。面包拍片強調的,與他扒龍舟想證明的無異,「盲是缺陷,不是缺點。」「我扒龍舟那麼久,都未出過意外,未試過跌落水、跌龍舟槳、甩鞋甩褲或『甩轆』喎!」
果籽 :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5dFeQEJT7s0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MAIMBRO-gMQ )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
#果籽 #龍舟 #麥當勞 #視力 #無障礙 #失明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近視3000度 在 山野井孝志 Youtube 的評價
いいなと思ったらチャンネル登録お願います(^^)↓
https://www.youtube.com/user/leonblade4
日本体療協会公式ホームページ
http://japan-tairyo.com
日本体療協会公式フェイスブック
https://www.facebook.com/japan.tairyo/
【日本体療協会認定 押せば緩む筋膜反射点リリース】
https://xn--mdki1ec4579albbc20bevewt1c79o2yf78f.com/tairyo/
↓
体質改善テクニックと誰でもできる治療テクニックを
無料で公開中!
【自己紹介】
山野井 孝志Takashi Yamanoi
柔道整復師 / 31歳
はじめまして!
日本体療協会の山野井孝志です。
ご縁を頂きまして、嬉しく思います。
私は現在、腰痛や肩こり、頭痛や貧血、不妊症などで悩んでいる方を対象にセラピストとして活動している他、自身のアレルギーが良くなった経験をもとに、同じような悩みで悩んでいる人に諦めなくてもいいんだ!と実感してもらうためにyoutubeやメルマガを通して紹介しています。
また、体質改善をサポートできるセラピストの育成にも力を注いでおり、現在では3000人以上の方が私から学び、資格を取って、体質改善や治療の世界で活躍しています。
このたび、
「アレルギー治したいけど、どうしたらいいの?」
「私も自分を変えたい」
という質問やリクエストにお答えするために、あらためて動画を撮ることに決めました。この動画では、あなたの憧れである異常のない身体を手に入れるための方法をじっくりとお伝えしていこうかと思っています。
さらには、私たちの体質改善で必要不可欠なオーラやエネルギーの魅力についてもお話ししていきます。動画を見終わった後には、あなたも体質改善の魅力に気づき、「やってみたい!」ときっと思っていただけるはずです。
僕の今があるのも藤井先生と出会ったからです。
僕は藤井先生に出会い、人生が変わりました。患者さんの抱える悩みを解決するためには、テクニックだけを極めても意味がないことがわかりました。
この事実をもっと世に広め、より多くの痛みで悩む患者さんを救うために、
体療と体質改善、気門療法で疼痛治療の常識に革命を起こし、世界を変えたい。
体療を取り入れることで感覚がよくなり、より正確に痛みの原因や悩みの根本を見つけ出し、施術出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そのことで患者さんにも、正確に悩みについての説明ができるようになり、より信頼さ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そして患者さんからもらい、自分の体がしんどくなることがなくなりました。僕はこの協会のテクニックや体療を広め、セラピストの体質を変えることでより多くの患者さんを救えるという事実を広め、治療院業界をもっと活性化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ーーー《紹介》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藤井 翔悟
・日本体療協会創始者
・株式会社藤井翔悟事務所代表取締役社長
・日本疼痛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協会・日本運動器徒手・医科学研究学会 創設者
経歴
理学療法士。これまでに類を見ない超音波画像診断装置を使った徒手療法のstudyを展開し、学会発表と研究に意欲的に取り組む。医師と連携し運動器画像を根拠にfasciaを中心に徒手治療アプローチを展開。安価でありながら高品質の治療内容を多くの患者様に提供。
海外medical doctorに推薦をもらうほどの実力者。経営者としては登記3年目の若干29歳で年商10億を超える事業に成長させる。日本全国の医療従事者10万人に多大なる影響を与えている。経営者ながらも治療に対する探究心は尽きることなく、研究対象は中医学にまで及ぶ。
研究の結果、治療には治療家自身の精神と肉体の健康が必要不可欠であると答えにいたる。精神を整える座禅と肉体を整える棒体操を自ら考案し、体療として世に広める活動を行う。治療家が心と体を整える最適な場所として台湾という場所を見出し、台湾に支社を構える。現在台湾支社は次世代の医療を担う治療家を育成する場として提供している。
論文:徒手療法前後での筋硬度の変化に対する超音波エラストグラフィを用いた定量的評価の試み
英論文:Quantitative evaluation using ultrasonic elast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changes in muscular rigidity after manipulative therap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by using ultrasonic elastography for the muscular rigidity change by manipulative therapy.
体質改善への思い
なぜ僕が体質改善して治療がうまくなりたいと思ったのかというと、それがセラピストの使命だからです。例えば、痛みだけではなく便秘、冷え、生理中に腰が痛いとか頭が痛いという悩みをセラピストとして僕はすべてを改善したいです。
これは僕の欲でしかないです。僕の整体院には西洋医学では結果が出ていない人がとても多いです。僕の患者さんの話をすると「先生ならなんでも治せますよね?私の腰痛をこんなに改善できたのなら私の旦那のアトピーも改善できますよね?」 とよく言われます。
ならば、もっと深い悩みも改善できるようにと決意し勉強しました。例えば、内臓治療、頭蓋治療、オステオパシー、カイロプラクティック、中医学、東洋医学全部勉強しました。
なので、あなたも西洋医学だけしか学ばないのではなくもっと広い視点で学んで、患者さんに「ありがとう」と言われればセラピストとして最高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なので僕は、目の前の患者さんにもっと総合的に結果を出せるようになるため、カラダの深いところも学んでいったわけです。日本体療協会は、セラピストの体質改善をして技術を劇的あげていこうとうのがコンセプトです。頭蓋とか内臓のテクニックも大事です。
しかし 、それよりも大事なのはテクニックを使うセラピストの体質です。 僕はまずそこから改善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