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的區域計畫,需要你我來關心】
雖然這邊不見得有選民,但今天在縣府進行的「花蓮縣區域計畫及研究規畫座談會」,卻是關係到花蓮未來到民國115年的土地使用規劃。
上午的議題是「海岸及海域自然環境保護計畫檢討與未來利用方向」與「交通及觀光發展因應配套及改善方向」,我跟團隊們也提出了一些看法。當然,更需要的是讓更多關心花蓮未來發展的朋友一塊來討論,所以我們推出的互動式花蓮政策平台將更為重要,尤其在這種會議中,專家學者、規劃團隊都習慣用他們專業的語言描述對花蓮的發展想像,通常讓我們這些一般人更不敢發表意見,所以轉化這些語言成大家可以理解,並且讓花蓮人透過親身住在這塊土地的經驗來規劃花蓮,才是真正的民主討論。
當然,如果大家對這些議題有想法,也歡迎直接在臉書上討論,我們都會認真參考、仔細回應喔!
關於海岸的發展,我跟團隊們有這些想法:
1.肯定縣府去年底公告將來台十一線以東區域禁建的想法,建議除了將台十一線以東禁建之概念寫成區域計劃中的具體文字外,因縣府對於海岸保育、防護重視,且近年來造成景觀紛亂的民宿興起,這些民宿因開發量體小均無廢汙水處理的審查與監督,使得海岸地區遭受汙染的風險大增,除了改善現有的廢汙水處理狀況外,建請縣府在花蓮縣地域篇的文字中,增加隸屬沿海保護計畫一般保護區,在編訂上又屬農牧用地的土地,禁止興建農舍。這樣是遏止海岸持續遭受破壞的一種方式。
2.提到花蓮的海,大部分觀光客均會想到七星潭。但在此沿海保護計畫中,七星潭皆非保護的標的,七星潭風景特定區屬於花蓮縣政府的縣轄特定區,尤其格外需要被保護,過去在七星潭風景特定區的政策環評中就有提到,193線以東除了現有居住事實外,禁止興建新的建築。但這些年來在七星潭社區聚落的一般旅館越蓋越高,影響整體景觀,也破壞本來的海岸線,建請縣府在此區域計劃中,特別加強對於七星潭沿海的保育,193縣道以東建議比照台十一線以東禁建之規定,將此禁建規範直接納入花蓮縣地域篇的具體條文,讓花蓮人的海得以保障,也讓自然美景持續成為觀光客願意到來的地方。
3.近年東海岸發展觀光,旅遊人次不斷倍增,也因此有許多擴大基礎建設(如:公共廁所、停車)的需求,然而照現有的發展模式,只一昧追求觀光人次的增加,無止盡的上升只會使得基礎公共建設的需求也無止盡的擴張,旅客來花蓮觀光57%是因為自然美景,40%左右則是喜歡多元文化,不是因設施、建築、遊樂區、飯店好而來,每塊土地能承受的居住人口與觀光人口都有一定限制,若115年花蓮每日有近12萬人次進入,那海岸地區肯定無法承受如此大量的觀光客;因此,若沿海保護與觀光要並行,對於觀光發展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要做好總量管制,並且研擬相關對策去落實此量的管制,讓觀光求質不求量,既能帶動地方經濟,也可以使沿海地區美景得到保護,讓永續觀光發展。建請規劃單位將此精神納入規劃,而縣府也應與縣民討論觀光發展目標與方向,不該只追求人次無限擴張,否則觀光自然資源被人為破壞殆盡,目前良善的規畫方向也都將付之一炬。
對於交通與觀光之間的想法,也提供出來:
1.現有的大眾運輸系統是將所有人的運輸需求一起評估,但事實上觀光客與在地人的運輸需求是不同的,在大花蓮市區與中南區的運輸需求也不同,觀光分流應該是交通規劃的重點。因此建議利用現有綠能巴士,結合智慧性公車的模式,作路線上的規劃,有效將觀光與在地需求作分流,此外除了有公車,班表透明與準時更是現有大眾運輸系統需要改善的,建請規劃單位針對路網設計與建議一併納入區域計劃中;並針對不同區域與屬性的用路人,規劃出不同的大眾運輸模式。
2.除了交通分流之外,花蓮縣的交通需求與觀光運輸還是有一定關係。蘇花改通車後,花蓮在地大眾運輸不便,大多數旅客人以自小客車代步,故將來道路需求可能會增加,但觀光人潮是現有都市計畫中無法被估計的。倘若近來的大量交通需求是觀光人潮,必須先討論「花蓮需要多少觀光人潮?」。
交通部觀光局在近年的觀光政策中,都是以旅客(尤其是陸客)倍增為第一要務,求量不求質的情況下,大量景點被消費,花蓮有人潮但帶來的錢潮卻有限,但交通壅塞卻是事實,期待更多交通路網可以移轉觀光車潮僅是頭痛醫頭的方法,真的要處理的是觀光高質化,以及設定遊客的總量管制。土地能承擔的人潮有限,觀光景點更是,若只是無止盡的讓人來到花蓮,交通需求只是無上限的擴增,蓋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甚至多條新鐵路都無法解決沒有盡頭的人潮。
3.從過去的東部永續發展計畫到現在的花東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中,上位計劃都再再說明花東交通將以「軌道為主、公路為輔」然而現況軌道卻有相當大的運量問題,雖非區域計畫問題,但台鐵局的計畫中,將來提升運能計畫中有新一代購車計畫,預計106年到。這幾年台鐵雖然有增加阿福號,但大多是以太魯閣、普悠瑪的購買為主,傾斜式列車因為安全問題,所以不開放站票,另也因無法加掛車廂,這導致前陣子雖然車票買不到,但搭乘時一節車廂中僅有一人的現象;而現有的自強號則可以加掛與站人,必要時帶來的運能很大,若新購車計畫也僅以提速為考量,不把運能放進去,將無法解決東部幹線的問題。建請台鐵勢必在購車計畫中考慮車廂的選擇,才能先解決現況問題。
4.現有交通系統中,縱谷有軌道且台九線與縣道較為發達,但海岸線僅有公車系統,雖有小型巴士在跑,但如果要處理觀光運輸就必須再加強,一則是花蓮客運與鼎東客運需要做班次上的整合與規劃,夜間班次也要增加;其次是海岸觀光運輸與在地運輸需要作站別的調整,建議在區域計劃中,認真思考海岸線的運輸問題。
或許這些文字很生硬,內容很嚴肅;但所有的發展都是關係到你我共同熱愛的花蓮,除了投票之外,華美更邀請大家一起來建構真正的「新花蓮,美一天」,而這是需要我們彼此來討論並且實踐的唷!
農舍移轉限制 在 林聰賢 Facebook 八卦
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業。
這幾天農舍問題,在網路上又再度議論紛紛。
我相信各方都試圖用最好的方法,來保護農地,無論是當時使用地方權限加以遏止,或是現在試圖探詢法令的原意,而另謀其他裁罰,我們都試圖在保護珍貴的農地。
從2009年擔任縣長的隔年,就針對宜蘭當時氾濫的狗屋式農舍,頒布最小面積限制;後續對無農業經營者課予地價稅、對於農地移轉無法檢具農業主管機關核發作農業證明文件者課土地增值稅,並針對違規狗屋式農舍課徵特別稅...等等,增加種種限制,就是希望能遏止農地成為被炒作的目標。
作為地方政府,農舍問題嚴重,行政手段有限,但又必須有所作為,改革一旦啟動,牽涉到的不只是圖利的商人,也會影響殷實耕作的老農,因此各階段的主政者,考量點都會應時調整,朝同樣的目標邁進。
農舍興建本來就是特許並非權利,不影響農業生產及農村發展才得申請興建!農地的90%必須留供農業生產使用,避免農地空間破碎零散,以及所衍生的應臨地界及道路側興建,都是在此精神基礎上所裁量,中央政府也因此做了法令上的約制。
而在違規農舍房屋稅加價部分,更是基於房屋價值所調整,並非基於土地之價值作為核課之依據。因此當年臺灣宜蘭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判決(105年度簡字第21號)也才會說:『房屋稅加價規定未逾越房屋稅條例第11條第1項之授權規定,並未違反租稅法律主義。』
在守護農地的道路上,歡迎各方的協力襄助,也樂見各種管制方式的討論,因為我們都了解: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業,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村。
聰賢也知道,農地要落實管理及保存,除了法律面的努力,更要讓農民所得增加,才能讓農地長久、安定的被保留下來,也為永續農業奠定穩定的基礎。。
聰賢也會努力和農委會,持續輔導讓專業新的農民及青農進到產業來,這樣農村不凋零,農地也不會持續再流失。
農舍移轉限制 在 蔡培慧 慧做事真實在 Facebook 八卦
在立法院,我會持續提案,杜絶假農舍真豪宅的弊端!
農舍移轉限制 在 農地農舍所有權移轉登記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