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定期會第一輪第二個議題
花蓮國土計畫-你的計劃我的部落 (國土)
在智隆三次的總質詢中,土地問題就談了兩次,因為這對於原住民族太重要了,不管過去和現在,以及可見的未來幾乎都是繞不過去的核心。
我在花蓮推動部落互助式教保中心時,土地與合法建築物始終是擺在我們眼前的關卡,卡了一年才解套。為什麼我們得花大力氣去解決呢?這個問題真要講清楚,還是得追溯到日本殖民時代開始講起。
1895年進入日本殖民時期,原住民族世代傳承的土地被一張26號日令就全收回去,原住民族耕作採集林產品及狩獵範圍的土地,將近166萬公頃的土地都變成日本統治下的國有地,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林班地,變成林務局的國有土地了。殖民政府再撥24萬多公頃的土地用作原住民族從事生產、種植農作物和居住,以及用材採集的土地區域,這就是現今原住民保留地的前身。
幾經轉變的原保地,政府在民國63年1月制定《區域計畫法》,65年3月通過《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由於原保地大都是非都市土地,因而受這兩條法令的限制很深。概略計算,台灣的原保地有40%是水質水量保護區,4%是國家公園。70% 被劃為是林業用地,建地卻只有0.06%,建地是真的明顯不足。
可以簡單的說,日本殖民政府時期,一紙命令,原住民族失去土地的所有權,只被分配到24萬公頃的土地,被限制在這個土地上生活。
國民政府時期呢? 一個法令《區域計畫法》,一個規則《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原住民族就被限制了土地使用,居住幾十年的地方馬上被《就地違法》,因為現地上有建築物,是族人們的家屋,可是與法規規定的土地使用分區和用地別都不相符,就是違規違法使用。
以法規的角度看,部落有許多違建是既存的事實,但深究其原因,是非都市土地劃設過程有著根本上的問題,並未將原住民族的生活形態、地質樣態和傳統慣習之土地使用方式納入考量,以至於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現況與土地使用制度是互相違背的,既有的部落,卻沒有被劃為適當的分區,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但這就是原鄉的現狀,是政府長期漠視不作為的結果。
智隆在質詢中花了不少篇幅談土地問題,是想吸引更多族人看見《國土計畫法》可能帶來的改變,乃至於一起投入其中。
《國土計畫法》相對於《區域計畫法》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國土計畫法》會考慮到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的特殊性和現況,這精神顯示在《國土計畫法》的第6條、第11條、第23條中。
另外,在《國土計畫法》架構底下,還設置兩個全新的工具可以協助原住民處理土地問題。這兩個工具是『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和『原住民族特定區計畫』。去年營建署公告第一個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泰雅族鎮西堡及斯馬庫斯--就是一個用原住民族精神及尊重當地族人的方法解決土地問題的典範,而跟縣府相關的是鄉村地區整體規劃。
這兩者雖然權責單位不一樣,但是規劃的精神,在我看來是一樣的,都是可以比較細緻並將原住民族的生活形態、地質樣態和傳統慣習之土地使用方式納入規劃考量中的。
在《國土計畫法》中,部落範圍內的聚落可以由縣市政府評估劃設為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或者城鄉發展地區第三類來解決違建與建地問題。聚落只要劃進這兩類,原住民族地區的建地基本上能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只是,我們該處理的絕對不僅僅只是建地合法化的部分,更應該是以族人和部落為規劃的主體,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充分尊重他們的生活形態,按他們發展成長所需來規劃。這個就是我在定期會質詢的重點所在。經過這次質詢及數次和縣府溝通,徐縣長允諾並責成各局處室要努力協助原鄉地區適地適用地來劃設功能分區。
智隆一定會強力督促縣府要和族人共同來解決這長年沉積下來的問題。四十幾年前,區域計畫法和非都市土地管制規則,輕率的就箝制了原住民族四十幾年的生活和發展,造成族人巨大的傷害;如今,好不容易迎來了新的曙光,我們一定把握住這次的機會,不能重蹈四十幾年前的覆轍,讓部落再來一次失落的四十年,又變成是~~你們的計畫~我的部落(國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緯30°•中國行(1):1、舟山:海天之間;2、舟山:前往東極島;3、舟山:旅程第一站東福山;4、舟山:走進嵊山鎮;5、舟山:枸杞島“海洋牧場”;6、舟山:走進嵊泗縣城;7、舟山:行走東沙古鎮;8、舟山:博物館中看珍藏。 《遠方的家》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於2010年12月精...
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 在 農傳媒 Facebook 八卦
【現有農地上農舍有遷移的可能嗎?】
臺灣農地上常見農地工廠與農舍,農委會想藉由國土計畫的逐年推進,做到農工分離、農宅分離,讓農地恢復完整面貌。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表示,國土主管機關及農村再生主管機關,應配合修正或落實相關法令規定,增加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地區的容許使用項目與使用強度,並對以農村社區土地重劃興建者,賦予較高發展強度,鼓勵農產業或農村生活設施集中發展,以政府之力推動重要農業發展區內農宅拆遷計畫,留住面積大且完整的生產區。
【專訪】
🔹搶救農地關鍵四年 彭作奎:拿掉總量神主牌守護「真正」農地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9427
🔹農發條例修正案請辭 李先生與彭仔的農地理念其實相同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9444
🔹「我是不是你書中所說的小偷?」讓農地回到農用本心 扭轉亂象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9447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農業都更 #農地農用 #遷移農舍
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八卦
【20201023《臺南市國土計畫規劃方案》專案報告】
先講結論:談國土,莫忘原住民!
今天(10/23)議程安排了《臺南市國土計畫規劃方案》的專案報告。其實去年Ingay從熱心宣傳臺南市的國土計畫說明會資訊,一直到在行程間拜訪也向很多先進請教不同區域先進關於此議題的意見,累積了不少應該提出的關鍵點。但今天時間有限,各地區、產業關於國土計畫的議題,議會有很多先進同仁也都會反應個別意見,所以Ingay不得不提出大概只有「原住民」身分才會想起的問題。
在兩輪次的發言裡,Ingay除了先談關於臺南市在國土計畫「人口設定」的問題(實則根據國發會推估,從2020年起人口將會逐年減少)之外,很嚴肅的提醒臺南市政府,希望所謂「法定原住民」數百年來面對外來政權土地「合法掠奪」、原地流亡的苦境,不要繼續在臺南市復名中的西拉雅族同樣面對。
早從《臺灣通史》就直言:「臺灣固土蕃之地」,其後包含荷蘭東印度公司、南明、大清國、日本國一直到中華民國,無一不以自己利益掠奪土地。以致於臺灣原住民族各部族從一開始的360萬公頃的「全島」,退縮到「蕃界」、「準要林野」一直到最終只剩24萬公頃且零散的「原住民保留地」。這個用詞貌似慷慨寬厚的「保留」名詞,實則早已剝奪「一般行政區」內族人(也就是所謂平地原住民)的土地,同時也因為與各類貌似大義的「水源地」、「保安林地」、「國家公園地」大量重疊而嚴重限制土地的利用方式(以上質詢與簡報部分請看下方影片連結)。
有史以來,外來殖民政權不斷透過「土地重劃」、「土地改革」、「國土計畫」的名義,一再再剝奪族人的生活空間,這樣的痛楚各族含冤承受,Ingay只能卑微但沉痛的警醒,至少在臺南,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次在西拉雅族人上發生。
新版的國土規劃裡,至少還有「農四(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城三(城鄉發展地區第三類)」的分區分類會與族人的土地相關。但是在臺南市國土功能分區示意圖中,完全沒有「城三」類的規劃,而「農四」的區域恐怕也僅是一般性鄉村區農業發展地區的分類而與族人無關。
都發局長雖然表示,有在計畫裡以文字表示會按「原基法」規定來處理。這樣的說法Ingay無法接受,理由是西拉雅族復名之路已歷20餘年,連訴訟這關都沒過,若要也成為「原基法」也保障的對象,除了訴訟這關還有立法這關要走。臺南市多年來動輒在族人面前聲稱尊重、聲稱至少是「市定原住民」,Ingay強烈要求無論中央態度如何,臺南市政府都必須把「態度」明確表達出來。
今天兩次發言,非常感恩包含議會先進同仁 李宗翰 議員、 郭鴻儀議員的支持聲援,甚至分享他們的發言時間給Ingay。也很感謝會議最後,Ingay建請大會留下「建議臺南市政府於上呈或補呈本市國土計畫時,應表達保障西拉雅族土地領域之意見」的紀錄時,李宗翰議員、郭鴻儀議員與 呂維胤議員都同意支持的仗義。
其實,我們談西拉雅土地、談原住民土地,正如我們談農地、漁牧地等都是一樣的道理:今日不預想,明日連想都沒辦法想。真心希望這個把「土地正義」當口頭禪的政府,謹慎思考「土地正義」的意義。
詢答影片:https://youtu.be/j1FAwHzsSfA
Youtube問政記錄頻道:https://tinyurl.com/ingayyoutube
#第三屆第四次定期會
#臺南市國土計畫規劃方案
#都市發展局 #地政局
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北緯30°•中國行(1):1、舟山:海天之間;2、舟山:前往東極島;3、舟山:旅程第一站東福山;4、舟山:走進嵊山鎮;5、舟山:枸杞島“海洋牧場”;6、舟山:走進嵊泗縣城;7、舟山:行走東沙古鎮;8、舟山:博物館中看珍藏。
《遠方的家》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於2010年12月精心在黃金時段推出的全新的旅遊欄目。節目容量大、攝製力量強的《遠方的家》欄目充分體現了央視對旅遊業的關注和支持。欄目以“展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表達新生代的旅行態度;溝通多元化的文化價值;構建華語圈的心靈家園”為宗旨;欄目以記者見聞的方式、以人文體驗的手段,展現中國各地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和人物故事。
《北緯30°中國行》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欄目 又一大型系列旅遊節目(共推出189集),節目展現北緯30度沿線神奇的自然環境,描繪這片土地上人們的人性美、人情美,以自東向西沿緯度線行走為推進線索,深入關注普通群眾的人生故事和生存狀態,緊扣住中國人的情感脈動,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北緯30度帶上包括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社會發展在內的全景式圖畫。節目組橫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川、西藏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後抵達西藏阿裡地區,沿途將到訪300多個市縣,總行程預計超過2萬公里,節目將著重展現北緯30°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節目以“自然、家園、文化”為主題,吸收新聞、專題、紀錄片等不同節目類型的長處,以真取勝、以情動人。《北緯30°•中國行》攝製組從浙江舟山群島出發,沿北緯30°線,自東向西一路行進採訪,橫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川、西藏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後抵達西藏阿裡地區,沿途將到訪300多個市縣,總行程預計超過2萬公里,節目將著重展現北緯30°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
始發站(由東向西):
• 浙江:舟山、寧波、紹興、杭州、金華、衢州、麗水
• 安徽:宣城、黃山、銅陵、池州、安慶
• 江西:上饒、景德鎮、九江、南昌、宜春
• 湖北:黃岡、黃石、鄂州、武漢、咸寧、荊州、仙桃、孝感、荊門、宜昌、十堰、神農架林區、恩施
• 湖南:岳陽、長沙、湘潭、益陽、常德、張家界、湘西
• 重慶
• 貴州:銅仁、遵義
• 四川:瀘州、宜賓、自貢、內江、資陽、遂寧、廣安、達州、巴中、廣元、南充、綿陽、德陽、成都、阿壩、雅安、眉山、樂山、涼山、甘孜
• 西藏:昌都、林芝、山南、拉薩、那曲、日喀則、阿裡
舟山市是中國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其行政區域範圍為整個舟山群島。市境西北隔杭州灣與上海市、嘉興市相望,西南隔海與寧波市相鄰。地處長江口以南,錢塘江、甬江入海口交匯處,杭州灣對出的東海海域,轄境由數以千計的島嶼組成,自北而南為馬鞍列島、嵊泗列島、崎嶇列島、川湖列島、浪崗山列島、火山列島、七姊八妹列島、中街山列島、舟山島及鄰近島嶼和梅散列島。群島之中,以舟山本島最大,為中國第四大島,其「形如舟楫」,故名舟山。全市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人口116.8萬,市人民政府駐定海區。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批覆設立舟山群島新區,範圍涵蓋整個舟山市。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舟山落入日軍之手。1942年10月1日,日本軍船里斯本丸運英國戰俘往日本,中途在舟山被美國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第81分隊的「鱸魚」號發射魚雷擊中,日軍棄船,千多名英軍戰俘遇害。 當地中國漁民義救出300多名英國軍人。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舟山復歸中華民國。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因戰時需要,定海縣分為定海、滃州(岱山縣前身)兩縣,馬跡山以北蘇屬各島設立江蘇省嵊泗縣。1950年5月13日夜至16日拂曉,駐舟山的中華民國國軍秘密自舟山撤退,滃州縣實際解散,是爲舟山撤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進占舟山群島,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2017年4月,浙江自貿區成立,涵蓋舟山離島片區78.98平方公里,舟山島北部片區15.62平方公里,舟山島南部片區25.35平方公里共三個片區119.95平方公里。
嵊泗貽貝,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舟山方言稱之為"淡菜",別名海紅(東海夫人)、紅蛤、殼菜。嵊泗縣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溫度適中,利于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嵊泗人採集野生貽貝供人類使用、交易有悠久的歷史,所產貽貝具有個大、鮮嫩、肉肥、出肉率高、營養豐富、無污染等特點,為海鮮中的佳品。嵊泗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溫差較小。春季多海霧,夏季多氣旋,秋季較幹燥,冬季有霜凍。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溫度適中,利于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漁業資源得漁獨豐,嵊泗是中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地處著名的舟山漁場中心,水產品資源豐富,被稱為"東海魚倉"和"海上牧場",盛產帶魚、大小黃魚、墨魚、鰻魚、鰳魚和蟹、蝦、貝、藻等500多種海洋生物,擁有浙江省最大的貽貝產業化基地和深水網箱養殖基地,是寧波、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鮮活水產品供應基地。
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 在 國土計畫常見QA 的相關結果
一、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之主要可以使用項目包含農業相關使用(包含產、. 製、儲、銷、休閒等)、住商使用(包含住宅、零售、批發、倉儲、餐. 飲設施、辦公及營業處所等)、 ... ... <看更多>
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 在 全國國土計畫(草案) -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的相關結果
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 1.依原區域計畫法劃定鄉村區,屬於農村主要人口集居地區,. 與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之關係密不可分之農村聚落。 2.原住民族土地範圍內之鄉村區或經中央 ... ... <看更多>
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 在 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係以人口集居地區為劃設範圍 的相關結果
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 係以人口集居地區為劃設範圍,以提供居住及農產業發展使用;而部落範圍係以鄰里之行政區劃為單位,其涵蓋範圍廣大,並非僅只有聚落,尚包含未開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