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們在桃園舉辦全代會。當時,我以總統候選人的身分告訴大家,如果人民讓我們執政,我們就要全力以赴,完成對人民的承諾。今天,就是我們檢驗自己的時刻。
#歷經挫折後再站起來
跟世界上所有政黨一樣,執政就是挑戰的開始,會得罪人,也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過,民進黨確實是一個有韌性的政黨。歷經挫折之後,總是會再站起來。
2008年的時候,所有人都說我們二十年內不會執政。2018年底的時候,所有人都說,民進黨不可能連任。但是我們都撐住了。
不過,我要提醒大家,民進黨的韌性,不只是因為我們會調適,更是因為每一次遭遇挫折時,台灣人民都願意伸出手,拉我們一把。
#民進黨會團結面對未來的挑戰
這一段時間以來,我要特別謝謝卓榮泰主席領導的黨務改造和年輕化,謝謝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的有感施政,謝謝立法院柯總召帶領黨團折衝法案進度,謝謝立法院蘇院長帶領立法院讓法案能順利通過,我們還要感謝縣市首長讓我們施政更有信心。
我也要感謝今天到場的游錫堃前主席、姚嘉文前主席、許信良前主席,蘇嘉全院長、陳菊秘書長,還有行政團隊成員。這個團隊會合作無間,全力打贏2020這場選戰!
今天,賴清德前院長沒有在現場,過去幾年,他在執政團隊努力付出,在初選後也展現了民主風度,他一直是這個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員。我相信,在選戰的隊伍中,賴前院長絕對不會缺席,一定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我們會以團結的民進黨,來面對未來艱鉅的挑戰。
#不同世代的戰將為台灣帶來改變
「世代共贏」是這場全代會的主題,我背後站著七十位優秀的立委提名人,他們有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有經驗豐富的中生代戰將,還有滿懷熱血的年輕新秀。
政治不應該被任何一個世代壟斷,民進黨從我們自己做起,讓這些不同世代的戰將,一起進入國會,一起為台灣帶來改變。
「2020,台灣要贏」。不只是總統要贏,國會也要贏。我們有社會同行,我們要世代共贏,把他們送進國會,一起跟蔡英文再拚四年,大家說好不好?
#小英執政三年有成
執政三年有成。長期積弊改善了、施政成果有感了。年金改革、經濟結構、社會安全、國家安全,都開始有了成績。
現在的台灣,外資看好、台商回流,今年的投資大爆發,也讓我們在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經貿急遽變動的此刻,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繳出一張亞洲四小龍第一名的成績單。
#政府應該為勞苦人民而存在
但是,我知道,這些還不夠,也可以再更好。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敗選,讓我深刻反省,經濟轉型、社會變遷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人民,還沒享受到轉型成果,卻先受到震盪波及。
我要謝謝這三年多來,所有提醒、批評、鞭策民進黨的人。政府應該為勞苦人民而存在。過去三年多來,我們也不斷將這句話轉化成具體的政策。
今天,我要特別跟打工的年輕人說幾句話。我知道大家事多錢少,所以過去三年,我們想盡辦法,調高基本工資。月收入三萬元以下的民眾不用繳稅,也是為了讓大家有多一點餘裕。
我要跟家裡有失能長輩要照顧的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們說幾句話。我知道為了照顧,經常要犧牲工作、犧牲生活品質。推出「長照2.0」,就是為了讓大家喘口氣。
我要跟每天辛苦做事、看天吃飯的農民說幾句話。各位的辛苦我們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協助大家買農機具提高效率、增加職災保險保障大家、還有擴大農業保險類別,來分擔大家的風險。
夜市的攤販朋友、以及商圈的小商家,我們也沒有忘記。環境在變,生意時好時壞我知道。旅遊補助、「夜市抵用券」刺激的消費,就是為了幫各位保住元氣。我們會持續幫助大家轉型、增加更多元、更方便的經營方式,像是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
我還要跟老車運將朋友,被電動車衝擊到的黑手師傅朋友、觀光業的從業人員,說幾句話。我知道大家的處境,我們不斷提出補助及轉型協助方案,來降低各位所受到的衝擊。可能做得還不夠多,但我們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也會繼續努力。
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我今天無法全都提到,但我知道大家的辛苦,也請大家相信,政府是為你們存在的。
#政局變化萬千不能掉以輕心
過去三年多,每天的行程中,經常從人群中聽到很多朋友跟我說「總統,加油」。大家的疼惜我知道,謝謝大家能夠理解政府的努力和心意。我一定會加油。
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選,我知道有些人樂觀以對。有信心是好事,但請容我嚴肅地提醒,政局變化萬千,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要做世界的台灣
2020這一戰,我們的對手不只在國內,更在對岸。對岸的文攻武嚇和政治介入,只會更多,不會更少。他們最不希望蔡英文連任,最不希望讓民進黨國會過半。他們希望台灣選出一個凡事對北京低頭,不敢買戰機、也不敢撐香港民主的政權。
今年一月,北京的態度已經表達得很清楚。在北京所謂的「九二共識」中,幾乎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屈服於北京的壓力,附和他們的共識,中華民國才會消失、台灣才會消失。
各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我們不能停留在舊觀念,民進黨人要有新使命。下一個階段,我們的使命跟任務,就是要用全球的思維,來突破兩岸的框架。台灣不該只是兩岸架構下的台灣,更應該是世界的台灣。台灣人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台灣海峽,更要看向浩瀚的太平洋。
壯大台灣,連結世界,這就是處在歷史時刻的民進黨,不能迴避的責任。
#2020社會同行世代共贏
2020,不管是台灣派,還是中華民國派;是老一代、中生代,還是新世代,挑戰當前,攜手才能克服難關。
2020,台灣要贏。這是生活方式的保衛戰、這是價值的保衛戰。贏下來,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贏下來,才能繼續我們做過的承諾。總統要贏,國會也要贏。社會要同行、世代要共贏,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最近陸客人數減少,剛好可重新檢視我國整體觀光產業的結構,一方面檢討過去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客源,以及低價旅遊對觀 光產業升級所帶來的影響,就此機會更努力開拓新客源。以泰國為例,觀光對他們整體國家的產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 國的旅客因身上的現金帶得不夠,被原機遣返中國。泰國政府認定要到泰...
農業政策類別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八卦
四年前,我們在桃園舉辦全代會。當時,我以總統候選人的身分告訴大家,如果人民讓我們執政,我們就要全力以赴,完成對人民的承諾。今天,就是我們檢驗自己的時刻。
#歷經挫折後再站起來
跟世界上所有政黨一樣,執政就是挑戰的開始,會得罪人,也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過,民進黨確實是一個有韌性的政黨。歷經挫折之後,總是會再站起來。
2008年的時候,所有人都說我們二十年內不會執政。2018年底的時候,所有人都說,民進黨不可能連任。但是我們都撐住了。
不過,我要提醒大家,民進黨的韌性,不只是因為我們會調適,更是因為每一次遭遇挫折時,台灣人民都願意伸出手,拉我們一把。
#民進黨會團結面對未來的挑戰
這一段時間以來,我要特別謝謝卓榮泰主席領導的黨務改造和年輕化,謝謝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的有感施政,謝謝立法院柯總召帶領黨團折衝法案進度,謝謝立法院蘇院長帶領立法院讓法案能順利通過,我們還要感謝縣市首長讓我們施政更有信心。
我也要感謝今天到場的游錫堃前主席、姚嘉文前主席、許信良前主席,蘇嘉全院長、陳菊秘書長,還有行政團隊成員。這個團隊會合作無間,全力打贏2020這場選戰!
今天,賴清德前院長沒有在現場,過去幾年,他在執政團隊努力付出,在初選後也展現了民主風度,他一直是這個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員。我相信,在選戰的隊伍中,賴前院長絕對不會缺席,一定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我們會以團結的民進黨,來面對未來艱鉅的挑戰。
#不同世代的戰將為台灣帶來改變
「世代共贏」是這場全代會的主題,我背後站著七十位優秀的立委提名人,他們有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有經驗豐富的中生代戰將,還有滿懷熱血的年輕新秀。
政治不應該被任何一個世代壟斷,民進黨從我們自己做起,讓這些不同世代的戰將,一起進入國會,一起為台灣帶來改變。
「2020,台灣要贏」。不只是總統要贏,國會也要贏。我們有社會同行,我們要世代共贏,把他們送進國會,一起跟蔡英文再拚四年,大家說好不好?
#小英執政三年有成
執政三年有成。長期積弊改善了、施政成果有感了。年金改革、經濟結構、社會安全、國家安全,都開始有了成績。
現在的台灣,外資看好、台商回流,今年的投資大爆發,也讓我們在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經貿急遽變動的此刻,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繳出一張亞洲四小龍第一名的成績單。
#政府應該為勞苦人民而存在
但是,我知道,這些還不夠,也可以再更好。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敗選,讓我深刻反省,經濟轉型、社會變遷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人民,還沒享受到轉型成果,卻先受到震盪波及。
我要謝謝這三年多來,所有提醒、批評、鞭策民進黨的人。政府應該為勞苦人民而存在。過去三年多來,我們也不斷將這句話轉化成具體的政策。
今天,我要特別跟打工的年輕人說幾句話。我知道大家事多錢少,所以過去三年,我們想盡辦法,調高基本工資。月收入三萬元以下的民眾不用繳稅,也是為了讓大家有多一點餘裕。
我要跟家裡有失能長輩要照顧的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們說幾句話。我知道為了照顧,經常要犧牲工作、犧牲生活品質。推出「長照2.0」,就是為了讓大家喘口氣。
我要跟每天辛苦做事、看天吃飯的農民說幾句話。各位的辛苦我們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協助大家買農機具提高效率、增加職災保險保障大家、還有擴大農業保險類別,來分擔大家的風險。
夜市的攤販朋友、以及商圈的小商家,我們也沒有忘記。環境在變,生意時好時壞我知道。旅遊補助、「夜市抵用券」刺激的消費,就是為了幫各位保住元氣。我們會持續幫助大家轉型、增加更多元、更方便的經營方式,像是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
我還要跟老車運將朋友,被電動車衝擊到的黑手師傅朋友、觀光業的從業人員,說幾句話。我知道大家的處境,我們不斷提出補助及轉型協助方案,來降低各位所受到的衝擊。可能做得還不夠多,但我們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也會繼續努力。
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我今天無法全都提到,但我知道大家的辛苦,也請大家相信,政府是為你們存在的。
#政局變化萬千不能掉以輕心
過去三年多,每天的行程中,經常從人群中聽到很多朋友跟我說「總統,加油」。大家的疼惜我知道,謝謝大家能夠理解政府的努力和心意。我一定會加油。
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選,我知道有些人樂觀以對。有信心是好事,但請容我嚴肅地提醒,政局變化萬千,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要做世界的台灣
2020這一戰,我們的對手不只在國內,更在對岸。對岸的文攻武嚇和政治介入,只會更多,不會更少。他們最不希望蔡英文連任,最不希望讓民進黨國會過半。他們希望台灣選出一個凡事對北京低頭,不敢買戰機、也不敢撐香港民主的政權。
今年一月,北京的態度已經表達得很清楚。在北京所謂的「九二共識」中,幾乎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屈服於北京的壓力,附和他們的共識,中華民國才會消失、台灣才會消失。
各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我們不能停留在舊觀念,民進黨人要有新使命。下一個階段,我們的使命跟任務,就是要用全球的思維,來突破兩岸的框架。台灣不該只是兩岸架構下的台灣,更應該是世界的台灣。台灣人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台灣海峽,更要看向浩瀚的太平洋。
壯大台灣,連結世界,這就是處在歷史時刻的民進黨,不能迴避的責任。
#2020社會同行世代共贏
2020,不管是台灣派,還是中華民國派;是老一代、中生代,還是新世代,挑戰當前,攜手才能克服難關。
2020,台灣要贏。這是生活方式的保衛戰、這是價值的保衛戰。贏下來,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贏下來,才能繼續我們做過的承諾。總統要贏,國會也要贏。社會要同行、世代要共贏,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農業政策類別 在 張善政 Facebook 八卦
【高麗菜又崩盤了,意外嗎?】
先說結論:現在政府對農業做的事情,就是效果不顯著,才會香蕉、鳳梨到現在高麗菜一路崩盤。而且只要農委會主事者沒有農業專業,又不願意貼近基層去深度瞭解,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下面是我請教幾位農民朋友後的觀察。
通常農產品盛產後,政府官員有三招:
第一:召集官員排排站吃,呼籲大家踴躍效法。
這招效力有限,無法消化過量的產出。但有趣的是,卻可以創新發明出煮香蕉皮的新吃法。
第二:輔導加工或收購當肥料。
加工廠的配置不是為了生產過量而建,所以要加工廠擴大產能來消化過多的農產品,工廠的營運會是問題。因此政府通常會與業者合作,研發相關新產線。但是這通常緩不濟急,而且新的加工產品未必會成功。另外對農民來說,收購做肥料的問題歸根究底就是要保證價格,不然農民不會滿意,而政府負擔也會增加。
第三:政策性宣告蓋保存場(冷鏈)或者外銷機制。
冷藏不是無效,而是能保存多久?外銷不是無效,而是外銷需要一個穩定的供需市場,不能時有時無。
如果上面三招真的有效,為何還在崩盤?
這裡先提出短期的解決方案:
年初香蕉崩盤,我想大家一定記得我提過用空拍機與人工智慧估算栽植面積、判斷農民是否費心照顧的香蕉園。如果可以優先處理還未上市的次級品,政府或許有機會去探討是否在盛產前就提早耕鋤未上市或次級品的香蕉(這配套會跟作物別有差異)。至少這會比最後當肥料收購好。甚至,以文旦柚子為例,提早收割把皮拿去煉精油,會比等成熟後當水果銷售更有價值。
如何解決高麗菜長期的問題:
以目前高麗菜來說:高麗菜種植規劃從育苗、田區整理、資材到位、種植管理、收穫,整個期間約80-90天。
農委會9月11日有發出預警,而高麗菜崩盤兩個禮拜過去了,回推盛產時間為何政府預警提早發布60天還無效呢?
這就是必須要瞭解農民作業的實務。當你田租好、開始育苗(或者買苗)、打好田、肥料也灑進田裡了,就等定植了。這時候你收到農委會預警,你會怎麼選擇?答案是,我資材都買了,資訊不夠即時,所以我還是會種下去,賭一把。盛產是一回事,但也搞不好碰到別的葉菜短缺,還是可以賭到好價錢,這就是農民心態。這樣心態履試不爽,農民才不管他是不是會導致產量過盛。
所以農委會要有贏過農民僥倖心態的新作法:有沒有辦法讓農民規劃種植之前,就可以知道所在地區目前種植的高麗菜有多少,陸續上市的數量及時間,也可粗估90天後自己種植的產品的出產量跟價格。這時候農民可以思考自己的成本而考量自己種不種,這不是農民最欠缺的嗎?
上述的概念很簡單,其實就是運用地理資訊系統 GIS 和智慧影像識別。至於涉及農作物類別的應用細節則較為複雜。但是過去這一年,我青農朋友初步對西瓜等一些作物的嘗試,確認技術上是可行的。當農民覺得這指標可以有正確指引作用的時候,只要繼續維持資訊完整、透明,每年就有機會是豐年好年。建議不同地方可以針對不同作物開始試驗,如果這機制在農收後生效了,就可以開始複製。
現在是大數據的年代,農政單位應該體認目前的瓶頸,以開放心胸接受新觀念。最重要的,不要政治掛帥、遇事推諉,不然樸實的農民最後會用選票表示不耐。
歡迎大家透過以下連結,一起來加入我的Line@!
https://line.me/R/ti/p/%40who9307k
也歡迎加入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ncheng624/
Youtube : https://goo.gl/YfuPNd
農業政策類別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口頭質詢─
▶最近陸客人數減少,剛好可重新檢視我國整體觀光產業的結構,一方面檢討過去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客源,以及低價旅遊對觀
光產業升級所帶來的影響,就此機會更努力開拓新客源。以泰國為例,觀光對他們整體國家的產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
國的旅客因身上的現金帶得不夠,被原機遣返中國。泰國政府認定要到泰國旅遊就一定要消費,沒有帶錢可能就是沒有準備要
消費,如果只是刷卡,可能會進入「一條龍」的特定商店裡面,所以就不讓他們入境。本席並不是主張要比照辦理,但是這凸
顯泰國政府想吸引更高端、願意消費的旅客魄力,而且這個消費一定要到基層各個產業。
▶臺灣目前的旅遊型態,有幾個檢討重點,第一是分流,需針對其他國家的旅客加強外語行銷,並由中央資源挹注,運用網路科技作外文網站的規劃和維持,以落實景點分流,讓國際遊客能充分掌握一些知名度小的城鎮的旅遊資訊。第二,提高公共運輸可及性。雖然許多小鄉鎮沒有國際級景點,但是現在國際上很流行農業旅遊和環保旅遊型態,許多不為人知或者人煙稀少的城鎮其實非常有潛力來開發新的觀光資源。像花蓮縣瑞穗鄉很適合agritourism,但是該地一度連續8小時都沒有火車停靠,所以它需要相關公共交通運輸的配合。我們也一直期待臺鐵增軌計畫,尤其是花東雙軌建置的過程當中,快車、慢車都能有更多班次停靠,這樣也可以造福過去比較少人能抵達的小鄉鎮。我期待未來我們整個建設的方向還是要以觀光資源能夠分流到各個衛星景點為主,觀光資源得以全民共享。
▶秘魯有一個很重要的景點Machu Picchu(馬丘比丘),這個地方沒有公路可以抵達,要去那裡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搭火車,另外一個就是走路。用四天的時間走古印加帝國的路線,用馬幫旅客運貨,由地方原住民擔任嚮導,行程中有時是露營。四天的旅程想參加都不一定排得上,因為他們要保護環境,所以有名額限制,但它是在國際上非常受歡迎的路線。像這樣一個沒有公路可到的地方,它的國際觀光產值居然遠勝於我們臺灣很多交通四通八達的地方,由此可見,交通固然是配套,可是景點本身的吸引力和它的品質才是我們要去加強的地方。
▶前幾個禮拜本席也從花蓮搭船到日本的石垣島。石垣島的人口不到花蓮吉安鄉的一半,大概只有5萬多人,但是它的年度觀
光產值高達130幾億,是全花蓮縣的好幾倍,所以並不是人少的地方或沒有公路的地方就不能創造觀光產值。它的公共運輸、
外文資訊都非常充裕,讓我們覺得到了那裡以後要去什麼地方觀光都很方便。其實臺灣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我們沒有去整合出
這些潛力。我也相信其實臺灣東部還有很多沒有發揮潛能的地方,我們要在偏鄉地區創造更高的生活品質絕對是有機會的。
賀陳部長旦:是的,我百分之百同意。目前這個時代網路發達,這些事情都比以前更容易做到。
▶除了整體方向和資源配置的結構性調整外,我也希望能有一些政策上的鬆綁。臺灣是個海洋國家,但是觀光碼頭設施不足,
觀光用的船隻和觀光活動的設備常在跟漁民搶有限的碼頭設施,讓我們沒有辦法兼顧漁民的生計和觀光的需求。以一個海洋國
家來講,我們的海上運動和各種海上休閒活動不該是這樣有限的狀況,所以也希望你們能結合漁業署和海巡署等其他相關單
位,重新檢視如何善用做為一個海島國家該有的海上資源。
▶為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和多元的旅遊型態,東部地區有很多小型、微型的部落導覽,但是若要農村社區或原住民部落的人去考導遊證照,採取和其他導遊合乎同樣的標準,其實會造成一些阻礙,所以除了現在法定的導遊工作類別之外,觀光局是否可再研議另外一個屬地方型、部落型的導覽相關工作人員的證照?它可以上山下海,去秘密景點,但仍被納入整體的配套或套裝行程的相關規範當中,不要因為門檻過高因素,而造成許多人合法就業、創造新的在地就業機會的障礙。
謝局長謂君:我們會來多元輔導。採取類似解說達人或解說志工或地陪的工作。
▶開放性水域的救生其需求和一般游泳池是不一樣的,因此不管是水上活動,或者是野溪等等河川中的溯溪或泛舟活動的救生
需求,皆需要很多配套,而且需要超越過去相關法規的限制。希望你們能夠針對這些一併進行總檢討。

農業政策類別 在 重要農業施政措施 -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調整稻米政策包括水稻收入保險、基期年稻作四選三及大區輪作制度等;改善農業缺工,扶植青農投入農業,農業機械化及現代化;漁業基礎環境建設升級;清除豬瘟之規劃及推動; ... ... <看更多>
農業政策類別 在 農業政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農業政策 (英語:Agricultural policy)指與本地農業和進口外地農產品相關的一系列法律。政府實行農業政策通常是為了在本地農產市場達到特定的目標,例如保證供應 ... ... <看更多>
農業政策類別 在 農委會蒐集「主要國家農業政策」內容全新改版上線 的相關結果
本次網站調整係以網站使用者之查閱習慣為思考,將網頁編排方式重新調整,呈現方式由時間序列排列改為政策類別分類,再依地區分類,最後依文章時間順序排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