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淚,我的決心」
.
今天在嘉義縣議會第6次定期大會最後一天閉幕日,我在議場發表感言,除感謝縣長張花冠在嘉義縣財政非常困窘的情況下,編列出明年度總預算,更感謝各位議員在會期認真監督縣政、為民發聲。今年沒有刪減總預算,是因為嘉義縣是窮縣,刪減預算只會讓資源更貧乏,不利縣政推動,所以讓縣府通過預算推展縣政,相信縣府會撙節開支、把錢花在刀口上。議會將繼續扮演好監督的角色,協助縣政推展。
.
明達認為嘉義縣「人口」問題是需要重視的問題,人口的多寡、年齡的高低代表一個縣的生產力、生命力及經濟力。嘉義縣高齡化比例18.23%,全國最高!要如何面對衝擊,讓"勢大人"活得快樂、活得健康,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的出生率低,不能只是鼓勵生育,我們更要關心0-6歲的幼兒托育壓力,降低育兒的費用,才能讓大家安心的養育孩子。
.
提到「就業」則是決定人民在嘉義縣居住與否的重要因素,延續張花冠縣長三大工業園區的開發,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一、二期、馬稠後產業園區第一期,目前已經引進150家廠商,更有33家廠商營運,68家廠商興建中或請照中,可以快速改變我們嘉義縣,創造許多在地就業,更帶動周邊產業活絡經濟。
.
農業與嘉義息息相關,傳統農業如何升級轉型,讓農業是賺錢的,才有可能提升務農人口;如本縣有26位青農榮獲全國百大青農,就是很好的學習典範;嘉義縣山區林班地,戕害原居民生存權益的問題;以及如何做好農業食品安全源頭管控,增加競爭力;和強化各項農漁業產銷管控機制,物價才不會波動過大,「價賤傷農、價貴傷民」這都不是我們樂見的。
另外國土計畫法的農業發展區,對我們很不公平,我們被劃設7.04萬公頃(將近12個嘉義市面積)的第一類農地,只能純農用,不能興建農舍、農業加工場所,我們要向中央農委會及內政部反映,建議縮小劃設面積,或是要有對地補償等配套措施,才不會讓做農的嘉義縣,未來只有背負糧食安全的束縛,不得翻身。
.
同時還有前瞻計畫、水利防洪、教育衛生、長照醫療、環境汙染PM2.5的防範、文化觀光、食安議題、新住民、以及區域發展等,都是嘉義縣重要的議題,我們要積極面對共同尋找解決方法。
.
最後明達呼籲,各界關心地方公共事務的人,團結在一起,配合小英總統、賴院長的中央政策,為嘉義這片土地繼續努力打拼,也期待明年2018台灣燈會順利圓滿成功,讓世界看見嘉義的美麗。
.
張縣長在明達致詞後表示,嘉義縣老苦窮,離天堂近,離台北遠,快被中央遺忘;昨天她得知某直轄市辦花博要求中央補助86億元,嘉義縣卻為了400萬元要被提刪,因城鄉差距有感而發而落淚,陳柏麟議員在現場高喊「縣長加油」,張花冠繼續表示這8年縣長任內對嘉義縣的人、文、地、產、景有深入瞭解和感情,因此用畫筆來記錄,要為燈會義賣募款,全數將捐作燈會所用,獲得在場議長及議員的聲援支持。
#支持 張明達 #幸福速可達
――――――――――――
張明達粉絲團歡迎您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mingdar2591344
.
農地農舍比例 在 林聰賢 Facebook 八卦
在現實世界中,推動改革與執行政策,
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
挑戰、壓力、質疑,不曾間斷。
在網路世界裡,正面聲音的匯集遠於責難,
而鄉民們的支持,我都感受到了,
尤其是對同仁的肯定,
這對站在第一線,每日奮戰的同仁來說,是莫大鼓勵。
在推行農地農用的這些日子以來,
同仁們飽受各界壓力與質疑,
但網友對我們保持信心,謹慎觀視著我們的作為,
給予縣府團隊時間跟空間,來逐步證明,
我們沒有辜負各位的託付。
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的推展本來不易,
有支持,也有督促,
有人質疑是否繳了這個稅就視同就地合法?
實際上,只要違反「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
照樣開罰要求改善,太過誇張的甚至會斷水斷電。
而非農用面積超過一定比例的,另加徵房屋稅。
直到農地恢復農用,不再有違規使用情形,
加徵的房屋稅才會取消。
既然已不是「違令者,斬!」的年代,
在民主的台灣,我們採取的是「制度性的限縮」
遏制新的違法農舍,與現有違規的取締並行,
體制內改革的步伐,我們走的雖然不快,
但從未放棄!
農地農用,是對民眾與土地的承諾,
我們將繼續前行。
==================
批踢踢網友討論串http://disp.cc/m/163-9j1o
宜蘭農地未農用房屋稅加價 網友推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40011
宜縣農地未農用加徵房屋稅 網友稱讚 | 地方 | 中央社即時新聞
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603220306-1.aspx…
宜縣農地未農用加徵房屋稅 網友推讚
蘋果日報 http://goo.gl/PP7IsC
農地農舍比例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八卦
哈囉大家我懸崖編🏞️,違章工廠到底有幾間?用哪些不同的計算與清查方式,算出來又是多少數量呢?一起看下去吧!
🏭🏭🏭
🟧約14.5萬|2019年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地球公民基金會,比對稅籍資料中,具有稅籍資料,名下卻沒有合法工廠的數量計算而出。
缺點是有些違章廠商並沒有稅籍資料,有些廠商可能同時有合法工廠與違章工廠,計算出來了違章工廠也有不在農地上的可能性,統計上有可能有疏漏。
🏭🏭🏭
🟩約13萬|2017年
由農委會公布的「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圖台」,透過比較衛星空照圖中的變異點,也就是以前是農地,現在卻是鐵皮屋的地方,這些變異點再排除農舍、農業使用工廠、部分確定用途建築,剩下的數量皆列為「疑似違章工廠」。
🏭🏭🏭
🟦約7萬|2010年
在稅籍資料計算法以及農委會公告疑似工廠數量之前,由地球公民基金會比對由行政院主計處公告的工商普查資料,計算製造業的工廠數量,減去已登記工廠的數量,約為8萬4千家,再減去由行政院推估免登工廠的數量得出。
缺點在因為是人力一間一間普查,因此有可能發生一整個廠區不確定是不是工廠,或是沒有訪到的狀況,公告的數量會比實際工廠的數量要來得低。
🏭🏭🏭
🟪4.2萬|2018年
經濟部推估全台違章工廠的數量約為4.2萬,但我們並不清楚他的計算方式為何。
🏭🏭🏭
🟨0.7萬|2019年
不論農地違章工廠的總量為多少,有取得臨時登記以及特定登記的工廠,只有7317家,與總量比例非常懸殊。
🏭
⬛???萬|2019年
經濟部花了七千萬的預算執行「未登記工廠清查」,已於去年全數完成,卻以「資料待確認」為理由不公布。
🏭🏭🏭
為什麼年份這麼重要?因為違章工廠到此刻仍然以每年4,000-5,000間的數量瘋狂增長,而應該負起責任的經濟部,卻始終消極面對這個問題,迴避資訊公開以及後續拆除的責任。
除了持續要求政府資訊公開透明,也需要大家一同加入行動,立即使用農地違章回報系統,回報違章工廠,並加入現勘志工,監督政府是否即報即拆!
---
立即回報👉 https://bit.ly/2ZyBV9x
農地農舍比例 在 農地真的不能拿來蓋房子嗎? - Mobile01 的八卦
農舍 只要不做農用的區域都算建坪,連圍牆佔的地都要算地坪. 鋪水泥柏油來當停車場也可能是違法(地坪超出上限的話) 農舍的建蔽率小於10%,就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