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村長話係香港地‧小人多就真!政府小人倡公私合營卻不肯承擔公屋責任,說穿了就是利益輸送給地產商。
村長正於新界西葵芳站擺設街站,向途人講述林鄭的最新土地陰謀,林鄭拋出「土地大辯論」,倡議公私合營利益輸送。事實上政府只要重用《土地收回條例》,已可以把地產商低價囤積的農地收回改為興公屋,而無需以改劃農地用途作籍口,明益地產商。要知道公私合營下所產出的房屋,必然是貴得基層市民無法負擔,住屋問題依然不會得到解決,最終只是以公產利益輸送給地產商。詳情可見我們今期免費派發的「抗命」。
歡迎您前來幫忙我們的街站:
📆⏰ 6/5 星期日 3:30 - 6:30pm
🌎 沙田火車站
📆⏰ 6/5 星期日 3:30 - 6:30pm
🌎 葵芳地鐵站D出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懼政治檢控,拒與威權同行!
銀行過戶捐款 - 匯豐銀行 (004) 172-5-055782
網上信用卡月捐 : www.lsd.org.hk/donate
成為社民連義工 : www.lsd.org.hk/volunteer
社民連最新資訊
Telegram : telegram.me/lsd_action
instagram : lsd_hongkong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克強講了中國的GDP增長6.53%,便達到戰略目標。2020比2010經濟翻了一翻,進入小康社會。有人指出李克強話不信GDP,怎麼現在又講GDP,那是否自打嘴巴。GDP有一個參考作用,但對於經理質素是怎樣是不能準確地表達。而且一定有其偏頗的地方。全世界人的GDP也不會計到小數後兩位數的,突然變做6...
農地用途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八卦
瞭解《香港為何要農業》。
閱讀時,請自行將「內地」更正為「中國」。
請廣傳!
更新版《街市行情十問十答:香港為何要農業》!
加碼清晰製圖版: https://www.dropbox.com/…/AAB7Vf5j0UPTibfABCDYtH…/for%20web…
淺淺講出, 多多需要人理解和支持本地農業真正的需要為何。...
感謝農業論述懶人包小組的集思廣益及 Angeline Chan 的美術設計。
--------
原文:
《街市行情十問十答:香港為何要農業》
文:香港好薯
1)香港人習慣咗入口糧食,駛乜係本地種呀?
香港糧食主要來自中國,當下中國政府意識糧食危機,水土汚染,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視為國策之首,以菜籃子等政策規限城市過度蠶食農地,保障農民有地可耕;更四出爭取農地,如大型國企在2013年於烏克蘭投資面積約27個香港的農地產糧輸華。農地比黃金鑽石更珍貴,是普世共識。香港人要醒覺,內地糧食有任何短缺,香港只會是配給中最後一員,香港豈能獨善其身?唯有全面回購農地復耕, 讓本土糧食供應自主。
2)香港農業式微,農地丟荒又冇人願意耕田,講呢啲?
香港有農地!以2013年計算,種菜農地有298公頃,蔬菜自給率2.0%, 每公頃一年產量55噸,每年共生產16,300噸蔬菜。目前荒廢農地3794公頃,全面復耕後,總供菜量為223,824噸, 自給率可增至27%。農業能增加就業崗位(生產鎖售物流回收等),保護生物多樣性, 消化廚餘減輕堆田焚化爐壓力,醫療開支減少。近年香港出現青年回歸務農趨勢,等候漁護署復耕配對就有接近300人。要邁向全面復耕,必須解決兩個難題:(1)地主囤積及破壞農地;(2)租約太短難以投資。地主和發展商設法買入農地,深明農地變屋地有利可圖,丟荒土地,等待發展機會,和政府裡應外合,藉公共政策之名批准起樓。真正為公共利益,政府應回購現存所有荒廢農地(3794公頃),不再改變這些農地用途。
3)食物安全就喺冇太多化肥農藥,同「蔬菜自給率」有咩關係?
食物安全其中定義,包括「自給率」。80年代前,本港仍有約4,000公頃菜田,足以支撐30%的本地需求, 殖民地政府訂下「充分利用鄉村農地」的清晰政策目標。九七年勉強維持13.9%,2000年跌破雙位數字至6.6%,現在更跌至1.8%。多年來遷就城市發展,破壞農業,83%的農田,現在近4,000公頃荒廢無生產。香港必須訂立自給率,才能保障香港人食物安全。
4)香港地少人多,反正不可能做到糧食自給自足,算吧啦!
當今世上冇一個地方可以做到100%糧食自給。提高糧食自給率,有以下好處:(1)減低對入口農產品依賴;(2)減少輸入黑心食材;(3)減低碳排放;(4)減低外來農產品通脹影響。盲目搶地發展,結果是犧牲香港人最基本的食物自主權,所有人承受毒菜和黑心食物的代價。農地上:香港土地面積只有0.7%,遠低於其他城市:上海32.5%、北京24.7%、新加坡1.1%。蔬菜自給率上,遠遠落後於國際:南韓26%、台灣33%、上海60%、東莞30%、新加坡10%
5)香港土地資源有限, 起樓重要啲,點解要阻住發展?
香港共有3,900多公頃閒置土地,當中2,600公頃為住宅用地,688公頃為高爾夫球場、803公頃為棕土(破壞了的農地)及約2,750公頃為軍營用地。點解政府放棄這些珍貴土地資源,去製造「房屋供應」和「農地犧牲」的假對立而消滅農業? 每次發展,政府都用「地少人多解決房屋」作台詞,只睇GDP數字漠視人民如何生活。地產成為人投機獲利的黑洞,亦嚴重擠壓年青一代生存空間,社會不可能依靠地產實現文明。新界東北計劃面積共612公頃, 撥作公營房屋土地只有約40公頃,為何要發展咁多地?早前高永文局長説明白現時農業主要困境,是地主為體驗更高經濟價值不願意出租農地!這種助紂為虐的言論,根本沒決心解決住屋需求,繼續默許農業遷就地產商獲利的需要!政府有責任制定保護農地政策,市民也要明白農業不單只關乎生產,同時連繋生態生活及生命, 農業是一種傳統及文化,讓人生活得更快樂更有價值。
6)即使只能吃唔安全的大陸菜,咁又可以點?
內地許多農民說:「地裏種了很多價錢高蔬菜,打死我都不會,餓死我都不會吃!」可想而知有幾黑心。從2003年起,中國黑心產品,隨手可數:地溝油、鎘大米、假雞蛋、藥水芽菜、頭髮豉油等。中國工業化農業解決13億人溫飽,供應700萬香港人,代價超沉重:過量化肥農藥、農業污染、過密化養殖、抗生素與食物添加劑濫用。香港人「食住先」的消極思想,未有出事就是冇事, 助長「食物不安全」繼續循環。我們必須要從「入口食物是唯一供應」的偏執,作出改變!
7)我只喺一個小市民,又唔識農業,我能夠改變食物供應來源和制度咩?
全民參與認識農業,能匯聚改變的力量!從消費開始,多支持本地生產農產品,逛農墟直接跟農夫買菜,甚至親自到農田,認識整個耕作過程;更可變成生產者,在自家陽台窗邊種植;向政府爭取在花圃、大廈天台、公園種植,實行全民耕種。若您認同 :1)食物安全在質量上同等重要;2)吃新鮮安全蔬菜對身體有益;3)種本地菜較內地入口菜可靠;4)種本地菜較歐美入口菜平宜新鮮。便要:(一)改變「糧食只能靠入口」的消極想法;(二)改變「香港只能起樓發展」的迷思;(三)培養本地生產的積極信念。
8)社會用適者生存,自由市場爭奪資源有咩問題? 睇唔到政府响政策上推波助瀾。
基於市民有向政府納稅,一切關乎公眾民生事物,如食水、食物、房屋, 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政府不應該把這些基本需要,不負責任推向弱肉强食的所谓「市場」去,而政府所謂不干預市場只係假象,事實上政府一直「親商」而非「支持自由市場」,大財團運用其經濟影響力左右公共政策,例如建築廢料的處理費只需$125/公噸,而即將推行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的家庭則推算為$500/公噸。政府允許地產商在土地資源(input)上壟斷,却對他們賣出樓房(output)實行十足自由市場,政策的配合,讓少數人成巨大獲利者。政府雇用的官員,原是為人服務,如他們成為政策的利益輸送者,甚至既得利益者,沾手公共財富,社會資源公平正義也無從説起。
9)政府有專責部門把關檢查糧食,確保安全放心,仲想點樣呀?
衛生單位長年只知檢驗,根本不能解決食物安全問題。以地溝油為例,多年來一直未被台灣當局揭發。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入口批發和零售,定期抽取食物樣本,只檢查微生物含量、化學及輻射,毒性物質才是食品業最大問題,現存制度未必檢測得到。即使加強檢測內地糧食發現更多有毒食品,食物價格會因檢測制度優化,使農產品的價格推高。治本方法,唯有本地生產在當地銷售,容易追查蔬菜的種植環境及方法,最終市民能安心吃新鮮健康食物,也免卻長途運輸。
10)水耕菜幾好喎!唔駛泥土種,在工廠大廈種又慳位,有咩唔好?
還未搞清水耕是甚麼,政府便用公共政策之名推廣, 實屬不智! 在完全缺乏農地及極端天氣情況下, 水耕或有它存在價值。現在香港仍然有3794公頃農地可作耕種,為何不用?水耕是一種不需泥土,直接把「營養液」放進循環系統中種植, 「營養液」來自化肥或採礦,採礦污染水土,然後説水耕種植為避開水土污染。水耕營養跟有機營養相差很大,有機生長的基礎,是依賴泥土中土壤微生物及生物多樣性。水耕方法或有「不用常規菜用的農藥」作賣點,可是水耕菜並不是有機菜,全球24個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拒絕承認水耕菜為有機,除了美國。 水耕也許是一項技術創新,但絶不是一個有機的創新。而水耕最恐怖之處,在於它脫離大自然及社會的工業化方式生產,把小農邊沿化,過程是離開地離開人離開社會,要不斷投放高昂資金運作,讓糧食生產成為高投資生意,只有有資金的人能進入門檻, 或成為另一種壟斷行業。另外,水耕菜種類遠遠比泥土種植種類少,例如水果(果樹)、根系農作物(蘿蔔、蕃薯等),因技術問題不能用水耕技術培育,只能專攻沙律菜等短週期作物。
農地用途 在 譚凱邦 Roy Tam Facebook 八卦
丁屋係一個好有問題的政策
小型屋宇政策(丁屋政策)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香港實施,當時殖民地政府以丁屋利誘新界原居民交出農地,以用作新市鎮發展之用,容許每名男性原居民於「鄉村式發展」用地興建一棟三層高、每層700呎的丁屋。
該政策原本是一種臨時政策【註1】,在適當條件下便會取消有關法例,但回歸後種種因素卻令丁屋政策成為政府最無力解決的問題。面對丁屋產生的問題,政府一直採取避而不談的策略,但近年關於丁屋政策檢討的呼聲不絕。5月初,思匯政策研究所【註2】進行的調查亦指出,超過六成受訪者認同丁屋政策要改變,這令到政府能夠拖延處理的時間愈來愈少。
丁屋膨脹 蠶食港地
事實上,申請興建丁屋的數目由2003年開始便一直上升【圖】,增加的速度十分平穩【註3】,所以由此推斷,到2020年,丁屋申請數目將接近每年4000宗。反觀審批丁屋申請的進度卻十分緩慢,政府將會積壓大量丁屋申請,繼而引起新界原居民不滿。
另一方面,香港有沒有能力承受如此龐大的丁屋數目?丁屋正不斷蠶食香港的土地,改革政策實在刻不容緩。
現時全港約有37000棟丁屋,約佔3300公頃土地。由此推之,每棟丁屋大約佔0.0894公頃。2012年,發展局公布全港約有932.9公頃土地是未經發展的鄉村式用地【註4】,這個數目大概只能興建約10000棟村屋。可是,2014年,立法會公開的文件顯示,單單積壓而未處理的丁屋申請已達11910宗。換句話說,現時全港可發展的丁屋土地只能滿足2014年的需求,可見政府必須獲得更大量的新界土地,才能夠滿足新界原居民的丁屋需求;政府去年一直放風要開發郊野公園,相信其中的原因是要提供額外土地,以供丁屋發展的需要。
近年,新界原居民與政府為尋覓丁屋土地,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政府首先配合,在郊野公園(不包括為土地提供分區計劃大綱圖)盡量劃出更多鄉村式發展用地予丁屋發展;新界原居民則嘗試改變農地用途,作鄉村式發展之用,例如傾倒泥頭到農地,甚至破壞當地的自然生境【表】,這些破壞情況,大多是由原居民的抗議活動所造成的,若當局繼續默許這些活動,相信會出現更大面積的環境破壞。
丁屋衍生的問題廣泛,當中包括環境問題,例如污水、土地污染、海岸污染【註5】、古蹟保育和規劃,還有炒賣丁屋、平等、執法等等,每個問題都會觸及有關丁屋政策的檢討。
面對壓力 政府緘口
要解決丁屋問題,一直以來,政府與不少非政府組織均有提及不少方案,但至今政府仍然三緘其口,沒有積極解決有關問題。我們認為其中一個可行的改革方案,是禁止原居民出售丁屋予非丁權擁有者圖利,減少現時丁權黑市問題。
不少丁屋建成後,會以私人屋宇方式出售,為發展商和新界原居民帶來巨額利益,卻令丁屋政策嚴重偏離政策原意,變成對原居民的派錢行為,對社會造成嚴重不公義的現象。可是,這禁售丁屋予非丁權擁有者的建議,被指違反《基本法》保護產權的條例,因此,可能須要修改《基本法》,要能保留新界原居民興建丁屋的權益,同時又可以杜絕炒賣丁權的流弊。
政府曾多次指出丁屋政策有檢討的需要,卻遲遲未落實檢討時間表,只是多次強調政策複雜,需時研究法律條文云云。不少意見認為,這問題懸而未決,是來自原居民給政府的政治壓力,因為檢討丁屋政策,必然損害原居民的利益。現時原居民代表的鄉議局,在香港政壇舉足輕重,可以左右對其利益有損的政策;而且鄉議局是本港建制派的中流砥柱,其意見特別獲得政府重視。
然而,面對日益嚴重的城鄉衝突,以及市民大眾保育意識的抬頭,政府對丁屋政策的改革,確是刻不容緩。
【註1】〈檢討丁屋政策 莫一拖再拖〉.葉溵溵(刊2013年5月8日《香港經濟日報》)
【註2】《小型屋宇政策民意調查報告摘要》(2015).戴高禮、劉敏莉、黎文燕(思匯政策研究所)
【註3】「小型屋宇申請及獲批數字」.地政總署(2013);取自網頁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302/06/P201302060425_0425_106936.pdf。
【註4】「未經批租或撥用而規劃作『鄉村式發展』的政府土地」.發展局(2012);取自網頁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10/24/P201210240329.htm。
【註5】Morton, B. 2014. Hong Kong's small house policy: a land and marine coastline conservation disaster in the making.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85:1-3.
http://www.hkej.com/…/%E6%94%B9%E9%9D%A9%E4%B8%81%E5%B1%8B%…
農地用途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李克強講了中國的GDP增長6.53%,便達到戰略目標。2020比2010經濟翻了一翻,進入小康社會。有人指出李克強話不信GDP,怎麼現在又講GDP,那是否自打嘴巴。GDP有一個參考作用,但對於經理質素是怎樣是不能準確地表達。而且一定有其偏頗的地方。全世界人的GDP也不會計到小數後兩位數的,突然變做6.53%。這6.53可以用spreadsheet計到,根據過去四年的經濟增長,除未來六年,剛好是2010年的兩倍。若不是兩倍,只是1.9倍,也沒有太大的分別,這只不過是一個數字遊戲。
李克強話中國仍有很多發展潛質,這點我也同意的。中國最大的發展潛質是中國人相當厲害,較世界上多數的地方的人勤力的。中國人是節儉和靈活,會想很多古怪的方法,所以才會想出有毒食品。但是中國能否改革,在於能否城鎮化,因為中國城鎮化只有50%左右,如果像外國那樣,應該有80%,要讓30%的人遷往城鎮,那是不是會推動很大的經濟增長。但我又要問這能否做到。
這牽涉到幾個問題。第一是開放戶籍制度,若不開放戶籍,農村人口如何遷入城鎮。他們這樣遷入,會沒有醫療、教育福利。因為城鎮的人不想農村的人遷入,因為那會分享了他們原有的福利。因為現在城鄉之間的醫療教育保險差距很大。結果中國不敢全面開放城市,只局部開放二三線城市。這些農村人口以前沒有交城市社保,他們搬到城市,福利開支由誰負擔,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呢?如果把所有人的福利都和城市人一樣的話,突然多了數以十萬億計的負債。
但如果要這些農村人口交出一些錢才能享受到福利。其實我也有辦法的,我早已想好了,可以隨時答大家。一個方法,是整條村如有五千人,那有很多地﹐把那些地賣了,每個人分了錢便離開。那些錢給政府,那便可以立即享有城市福利。而且這些土地能夠自由買賣,立即解放生產力。那種土地不能改變用途,農地要繼續做回農地來耕作,那會變成大型農地,作大規模的經營,不再需要那麼多人在農村,而用專業人士和機械經營。最有能力的人去經營農地,這將會是生產力的大解放。這是第二個生產力大解放。
第三,中國兩億農民,每年回鄉一個月,就不見了十二份之一的生產力。如果那些人住在大城市,老婆仔女都住在城市。那他們便不用回鄉,這兩億人多了十二分之一的生產力。又不用阻礙交通。而且又會消化大城市未有人住的樓房。
不過這只能談談而已,因為大陸都做不到。大城市、鄉村幹部等既得利益者都是會層層抵抗,令到整個政策寸步難行。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xsSJUJugrE/hqdefault.jpg)
農地用途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第二,是關於陳茂波。在香港有劏房已經很少的。香港很多人有樓,但很少人會有劏房,囤積農地而農地又剛好在古洞北,這又是更加罕有,這是萬中無一。除了幾個大地產商之外,誰人會有農地在古洞北?而且這個人滿口大話,他更話這農地作為休假用途,這個爛農地基本上全是樹,怎可能拿來休假?又不是有屋。這只可能拿來燒烤或野餐,但不是去郊野公園更好,景色更怡人,要不要用一個自己的地方。他怎能再主持東北發展計劃,次次他出現就問他這塊地的問題。梁振英政府識不識做事的,怎麼這樣也不炒他呢?
謎米香港 memehk.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2chQCsJnbc/hqdefault.jpg)
農地用途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香港已經連續多年,農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不足0.1%,但看似式微的行業,卻吸引年輕人入行。
今年36歲的朱慧敏(Judy)是本地新手女農夫,大學讀統計的她,六年前毅然辭去安穩的市場研究工作,由零開始學習務農。
「每日8至10個鐘對住部電腦,精神壓力好大,可以喘息嘅空間唔多。」Judy回想在寫字樓工作的日子,慶幸自己當日有勇氣裸辭。
她的想法是:既然辛苦賺錢都是為了食,為何不自己種?
於是,Judy赴台灣WWOOF(世界有機農場機會組織)工作,初次嘗試到做農夫的辛勞:「雖然體力消耗較大,但接觸大自然多啲,運動量增多,反而個人會舒泰好多。」
去年,她回港開拓屬於自己的農場,一個人在打鼓嶺租了一塊農田和屋,歸隱田園享受耕作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閒時,Judy在田邊彈結他、看書、與狗狗玩耍,其遠離繁囂的生活的確令人嚮往。
然而,一個颱風或一場暴雨,甚至當野豬出現,辛苦栽種的農作物就會輕易被摧毀或被吃光:「耕種其實都係博一博,人生並唔係有付出就有收成。」
「你無嘗試過種植嘅過程,你唔會知道食物嚟得唔容易。」Judy指,一棵生菜由一顆種子到收成,需要花上三個月的時間,加上每天悉心栽培,才會發現其實糧食是無比珍貴。
自己糧食自己種,Judy正在嘗試還原生存基本步。
「我自給自足,起碼係自己控制自己嘅生命,並非通過外求而得到。」香港絕大部分的食物都是從內地和其他國家進口,她憂慮糧食「被控制」的話,後果可以是災難性。
Judy亦把珍惜食物的訊息傳給下一代,每星期都會到學校教種植班,作為她現時主要的收入來源,並準備開放自己的農場作教育用途:「做農夫嘅意義,都係生命影響生命。」
「其實做農夫生活係幾唔錯,但首先真係要諗清楚有無生存空間。」現實是,農地和村屋都要交租,單是開墾土地等前期投資,Judy已花了最少10萬元。
香港土地問題嚴重,甚至連農地都「炒」,加入務農行業還具可行性嗎?今集《港。故》帶大家看看這個80後女生「棄文從農」,一個人加一隻狗,一同歸隱大自然的故事。
-------------
《港。故》:東網電視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D21DboWvT4/hqdefault.jpg)
農地用途 在 【農地開發】農地開發用途(含農舍) - 盧志揚不動產耕讀筆記 的相關結果
2.九~二十六等則:除自用農舍、發展交通、設立學校、建築工廠及興辦其他公共設施外,一律不准建築. 二、農地之開發用途. (一)變更農地用途使用. 1.都市土地農地. ... <看更多>
農地用途 在 知識特輯- 農地農用好處多-中信房屋網 的相關結果
解析: 一、 何謂「農業用地」? 所謂「農業用地」,依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第1項第10款的規定,是指非都市土地或都市土地農業區、保護區範圍內,依法供下列 ... ... <看更多>
農地用途 在 來來來!看完你就變農舍達人了- 讀+READr 的相關結果
買到農地後,就可以直接蓋農舍了嗎? ... 農舍蓋好之後,剩下的農地可以申請休耕嗎? ... 我可以把蓋完農舍以外的那些農地,拿一部份或全部填起來做其他用途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