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六月十二日 美國殺警日
National Kill A Cop Day, June 12th, 2020
州警大人十歲生日的時候,他阿姨送了一部州警大人夢寐以求的腳踏車給他。興奮的小州警大人迫不及待到街上試車。正當小州警大人搖搖晃晃騎上車時,一個比他大約三四歲的男孩停下腳步,走向州警大人說:「哇,好酷!我可以借騎一下嗎?」善良的小州警大人不疑有他,遞出腳踏車把手,大方與陌生小孩分享自己的玩具。沒想到,男孩迅速跳上腳踏車,頭也不回的騎走。
天真的小州警大人繼續在原地等了半個小時,認為男孩一定會騎著腳踏車回來。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小州警大人這才發現自己被騙,著急的他眼淚撲簌簌流下來。之後報了警,警方態度並不積極,明白告訴州警大人他的腳踏車是找不回來了。「怎麼會這樣呢?」小州警大人想不透,自己只是好心分享玩具,卻好心沒好報。他也決定,長大如果有能力幫助別人,他一定會盡力做到最好。
/
長大後的州警大人正是抱持這種熱忱加入州警局,他勤抓酒駕,堅持把酒駕駕駛送入看守所,因為他知道酒駕造成多少民眾家破人亡。不論雨天、雪天、大熱天,他蹲跪在地上幫民眾換輪胎,毫無怨言。有人的車沒油了,身上沒錢付錢加油,沒關係,他自掏腰包幫忙付油資。遊民肚子餓乞討時,他去餐廳買食物讓遊民果腹。處理家暴事件時,為了安撫受到驚嚇的小朋友,他帶著他們去買冰淇淋、糖果。
處理重大機車騎士車禍時,他在封閉的道路上撿拾他們散落四處的屍塊。有時候為了救回重傷騎士的四肢,他雙手捧著被壓斷的殘肢等待呼嘯而來的救護車。看到濫用毒品的人無數次吸食過量毒品時,他迅速施打納洛酮 (Narcan) 將人救回。有人想自殺時,他要當充當心理諮商師,當救不回人時,他總是偷偷自責好幾天。碰上死亡案件,他要親自登門告訴民眾他們心愛的人過世了,看著他們傷心哭泣,卻什麼也做不了。
但是,最讓他心痛又恐懼的,是看到脆弱的車輛被幾乎輾爛時,卡在車後座的是只有兩三歲的小小孩,而他們的父母因為酒醉或吸毒呆坐在前座,眼神茫然到連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每當這種事發生,他真的好想不顧一切痛揍這些不負責任的父母,但他硬是壓抑自己的怒氣,要他們不要害怕,告訴他們一切都會沒事。
/
像州警大人這樣的警察不是只有他一個。這些員警每天戰戰兢兢披上制服,為的就是幫助民眾共同打造更安全的家園。他們不顧自身安危,將街上的罪犯、謀殺犯、強盜犯、強暴犯、戀童癖一個個掃蕩殆盡。但這麼做換來的是什麼呢?
2020年6月12日這一天居然被定為美國的殺警日。12日當天,州警局收到情報,暴民將這天訂為殺警日,打算上街找警察麻煩。州警局下令要自家鎮暴組員能夠隨時待命。然而,就算接收到殺警威脅,州警局依舊屈服在州長的要求下,對員警耳提面命,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脅,才能使用催淚瓦斯。
/
讓情況雪上加霜的是,6月12日,美國新聞頭條報導《27歲黑人得來速睡著卻遭警開槍奪命》,這麼聳動的標題,一看就讓人群情激憤。睡覺怎麼會被警察開槍?但我們仔細看看警方公布的錄影畫面。亞特蘭大警方獲報速食店的得來速車道被擋住,因為 Rayshard Brooks 在車上睡著。警察到場對 Brooks 進行酒測,他酒測沒過卻拒捕,警方試圖使用電擊槍制伏嫌犯,卻被 Brooks 搶走並使用電擊槍攻擊員警,因此遭到警察開槍擊斃。
6月13日亞特蘭大警察局長火速宣布辭職,警察局發言人也在隔日宣布,開槍員警已遭革職。平心而論,這次事件警方該全權負責嗎?首先,警方是回應民眾的通報,並非隨意上街找非裔民眾麻煩,而 Rayshard Brooks 酒駕在先,之後又拒捕並攻擊員警。若員警放任 Rayshard Brooks 逃跑,而他之後使用電擊槍攻擊無辜民眾,警方是不是必須對受傷民眾負起全責?
Rayshard Brooks 並非無辜的一方,若他不拒捕也不攻擊警方,就不會有後續狀況發生。而亞特蘭大警方處理方式也絕非完美,當嫌犯搶走電擊槍,而員警生命並沒有受到威脅時,警察應該使用催淚彈試圖制伏嫌犯,並呼叫支援警力,或請求警犬小組的組員協助追緝。不過,當時狀況混亂,在那幾秒鐘的時間裡,員警也有可能自認自身安危受到威脅,因而拔槍射擊。
警民雙方對這起憾事皆責無旁貸,不過,這件事一曝光,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亞特蘭大民眾在十三日湧上街頭抗議,逾百民眾二度放火燒事發的溫蒂漢堡和附近車輛洩憤,並堵住高速公路示威要求起訴涉案警察。在政風處及司法機構的調查尚未出爐前,媒體及政界就開始對這位員警進行撲天蓋地的追殺,看到這樣的畫面,克萊兒真的不知道,以後究竟還有沒有警察敢取締非裔嫌疑犯?
/
最讓克萊兒覺得不解的是,就因為我寫文章為警察平反,就因為我同時支持 #blacklivesmatter 和 #bluelivesmatter,批評聲浪便不斷湧入,評論我並非真心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我不懂,為什麼每一個支持 BLM 活動的人,就必須對他們的一切訴求全盤接受?就因為我不願意對前科累累的前科犯歌功頌德?就因為我指出 Rayshard Brooks 犯法在先的事實?還是因為我起身支持辛苦工作的警察?我就喪失支持種族平權的權利?
我真的很想知道,BLM 協會是有頒發金色證書給這些人嗎?還是因為在 Netflix 上看了幾部紀錄片,或者身邊有一兩個黑人朋友,就可以自稱 BLM 的專家?我必須承認,看了無數紀錄片,上網搜尋資料、與黑人朋友聊過之後,我還是無法瞭解身為非裔美國人的感受,也無法道盡美國種族衝突的血淚。但是,就連黑人社群對 BLM 運動都持有不同的意見,為什麼每一個支持 BLM 的人都一定要支持完全相同的訴求?
/
克萊兒認識一些從小就在黑人貧民區長大的黑人朋友,他們雖然支持 BLM 運動,卻沒有特別熱衷。在貧困的環境下,他們坦言從小就在左鄰右舍的影響下學會兩件事:一、ACAB,二、票投給民主黨。ACAB是 All Cops Are Bastards.(所有警察都是渾蛋)的縮寫。所以即使平常沒什麼和警察互動的機會,他們只要看到警察經過,就本能的想嗆聲。
貧民區還有一個特殊的潛規則,就是「no-snitch culture」,意思是「不(向警察)打小報告」。由於這些社區的居民普遍不信任警察,對警察懷有敵意。當警察到社區辦案,想找證人問線索時,社區裡不會有人願意對警察說話,也不會透漏重要資訊,就算有助於找到兇手也一樣。
執法人員長期對於貧民區的忽視、以及不時傳出警察濫用暴力的新聞導致非裔對警察的不信任。痛恨警察並非他們的錯,只是他們在街頭的生存之道。然而,非裔對執法人員的不信任加深雙方的嫌隙,而非裔族群的敵意也加重執法人員對他們社區的誤解。兩方關係就這樣陷入膠著的惡性循環。
/
仇視警察的聲浪一波接一波,現在甚至連卡通《汪汪隊立大功》(PAW Patrol) 都被要求停播,因為當中的警察太能幹又完美,是對警察的美化。官方 Twitter 被留言攻擊,指當中的警犬角色「應該被安樂死」。這究竟是不是矯枉過正,大家可以自行判斷。當然,我不支持《亂世佳人》被下架,原因是片中刻畫著「種族歧視」。沒錯,蓄黑奴是美國歷史上血跡斑斑的一頁,這在當年是錯誤的,現在也是錯誤的,但黑人遭遇的不人道待遇在歷史上真真切切發生過,怎麼能掩飾太平?畢竟我們都聽過 George Santayana 的名言:「無法記取歷史教訓的人,勢必會重蹈覆轍。」
根據這種標準,再過不久,我們連經典名著/電影《根》、《湯姆叔叔的小屋》、《辛德勒的名單》、《蘇菲亞的選擇》都看不到了。而且好萊塢的警匪動作片應該要通通下架,因為《終極警探》和《絕地戰警》這種電影簡直就在鼓吹並美化警察暴力嘛!
/
支持黑人平權及弱勢族群的平等是我們這個世代必須共同奮鬥的目標,也是克萊兒一生的理想,但種族平權並非是專屬於某一群人的專利。我不希望這個理想建立在一個政治正確的粉紅泡泡上。這個理想應該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被政客當成政治操作的手段一步步撕裂美國。
有人質疑,認為克萊兒專頁上的文章幾乎都在為警察發聲,怎麼還敢自認是BLM的支持者?這答案很簡單,和大多數 BLM 民運人士的看法不同,我認為 #blacklivesmatter 和 #bluelivesmatter 絕對是可以並存的。只不過,在這段時間內,各大城都有成千上萬民眾為非裔美國人走上街頭,可是卻沒有人敢公開表達對執法人員的支持。就連警察傷亡的消息傳出,主流媒體及政治領袖也大都噤聲不願譴責加害者。彷彿只要聲援警察、或對警察表達任何同情,就是公然反對黑人平權。但這是不公平的,我知道美國有一群警察正默默盡忠職守,不求回報。對這群人民保母表達感謝不應該成為全民公敵。
/
州警大人在星期六凌晨兩點回家,我們點了麥當勞外送,坐在沙發上談心。「我今天寫信給州長、西雅圖市長、還有我們的議員。我不懂,前一陣子因為 Covid-19 肆虐,大家都搶著感謝警察的付出,稱讚警察做的很好,怎麼才過不久,警察就變成無惡不作的壞蛋?美國怎麼會變這樣呢?」州警大人卸下一身裝備,牽著克萊兒的手說。
州警大人的神情,讓克萊兒彷彿看到那個腳踏車被偷的十歲男孩,真心不懂他的付出怎麼會換來其他人的仇視。正因如此,克萊兒深信,當我們在為少數族群發聲時,依然可以對守護在我們身邊的執法人員表達感謝。如同州警大人在信中說的:「我們要的不是支持,而是一點點的尊重。」
《州警夫人FUN英文》
Peace cannot be achieved through violence, it can only be attained through understanding.
和平無法透過暴力達成,只能經由互相理解才能獲得。
-- Ralph Waldo Emerson 瑞夫.華多.愛默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梗你報電影 特別篇 - 適合在家看的電影片單 📣PODCAST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cicvz2bi4v0873g6hb7icx Jericho 推薦的防疫片單 00:05:19 10.《報告老師,怪怪怪怪怪物!》 00:17:13 ...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的推薦目錄: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州警夫人克萊兒》華盛頓生活 Facebook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新聞] 《紙牌屋》打響原創劇第一炮Netflix煉-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辛德勒的名單】1月25日重回大銀幕- 威秀影城獨家感動獻映 的評價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分享3月即將下架片單 - Netflix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請益] Netflix上的電影- 看板movie | PTT影音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討論] 辛德勒的名單劇情疑問- movie 的評價
-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辛德勒的名單-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八卦
【Katzenberg vs. The World:顛覆電影產業的未竟之夢】#葉郎電影徵信社
週三上午(1月8日),年近70的Jeffery Katzenberg站上拉斯維加斯的CES消費電子展的舞台介紹他最新創業作——短片串流平台Quibi時,他心裡一定百感交集。
近30年前這名年輕激進的片廠主管被迪士尼毫不留情地攆出大門,憤恨的他把接下來的人生全耗在用夢工廠動畫來向迪士尼報仇。30年不到,那個他一直想扳倒的好萊塢巨人如今已走到了另外一個混屯未明的十字路口,面臨外來者Netflix侵門踏戶的鯨吞蠶食。
而這一回,終於輪到Katzenberg這個片廠外的流浪劍客,率領包含他的終極死敵迪士尼在內的幾大門派聯手出擊,企圖用Quibi這個激進的新商業模式,讓好萊塢在勢不可擋的串流宇宙中找到存活之路。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不論第N次轉職似乎全是同一個職涯命盤,故事大綱永遠都是Katzenberg對抗整個世界。
這就是Disney最傳奇性的離職員工Katzenberg的故事:
▇ 馬三 vs. 宮寶森
這場丟人現眼而且代價高昂的迪士尼清宮內闈大戲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要1994年4月3日正在度假滑雪的迪士尼總裁Frank Wells的直升機沒有撞上山壁,只要這個迪士尼第二號人物還好好的活著,迪士尼宮廷就不會出現要命的權力空白進而引發一場讓整家公司倒退十年的慘烈宮鬥。
墜機事件隔天天才剛亮,迪士尼第三號人物Jeffrey Katzenberg(時任Disney Studio主席)已經坐在辦公室等候迪士尼第一號人物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打電話來通知他被拔擢為總裁。
Katzenberg辦公桌上的電話一整天都沒有響過。
Eisner和Katzenberg早在Paramount時期就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師徒,Eisner被Roy Disney(Walt Disney的姪子)挖角到迪士尼進行集團改造大業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徒弟Katzenberg跟他一起投靠迪士尼。報到上班第一天,師傅向徒弟介紹迪士尼環境之後,指著窗外另一棟迪士尼動畫製作部門的大樓對他說:「對了,那個也是你要搞定的難題。」
從來沒有碰過動畫片的Katzenberg奇蹟般地帶領迪士尼動畫走出了Walt Disney過世後連續十多年的低潮期,並用《The Little Mermaid 小美人魚》和緊接著的《Beauty and Beast 美女與野獸》、《Aladdin 阿拉丁》等動畫電影實現了Walt Disney生前一直夢想完成的願景:一個不只是給小孩子而是給所有人的動畫產業。
意氣風發的Katzenberg隨後也開始監管迪士尼多年來一直上不了軌道的真人電影製作部門。
2020年此時此刻不可一世的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Bob Iger和Marvel Studio總裁Kevin Feige這組人物的關係,其實就是1990年代前後重新擦亮迪士尼招牌的Eisner/Katzenberg組合的翻版。Eisner/Katzenberg剛赴迪士尼報到時迪士尼年營收只有3.2億美元,十年後的1994年迪士尼營收是48億美元。沒有師傅的慧眼和授權,也不會有徒弟的大展身手。但是外頭開始傳出有點刺耳的說法:有華爾街分析師說迪士尼連年股價大漲的功勞應該有八成都歸功於Katzenberg,連Newsweek都出現Katzenberg是「整家公司最有價值的人」的說法。
Katzenberg小時候大概沒有看過韓信的歷史故事,沒有想過功高震主的下場。江湖謠傳他甚至曾自稱是「Walt Disney再世」,讓最後一個參與集團經營的迪士尼家族成員Roy Disney大為光火。
Katzenberg甚至也沒好好上莎劇那堂課,未能記取馬克白的教訓。他聽取了另外一個業界長輩、唱片大老David Geffen的「職涯輔導」,決定化被動為主動,用更激烈的方法表態爭取迪士尼第二號人物迪士尼總裁的職務,企圖成為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的正式接班人。於是他(也可能是他的老友Geffen擅作主張)透過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放話說:Katzenberg不幹了。
「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Katzenberg試圖以退為進逼宮,沒料到惱怒的師傅Michael Eisner根本不給他機會回頭。
墜機事件兩個月後,迪士尼正在歡慶《The Lion King 獅子王》爬上那個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動畫電影登上過的賣座山頭。一路領導動畫團隊的Disney Studio主席Jeffery Katzenberg正式被掃地出門。
▇ 史瑞克 vs. 瓦力
接下來的劇情進展則更接近莎劇中年老愚蠢的李爾王:
Jeffery Katzenberg的背叛讓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大受打擊,開始沈溺於一種集羞愧、悔恨、憤怒於一體的複雜情緒,並嚴重影響他作為專業經理人的判斷能力。
Eisner統治下的迪士尼開始由盛轉衰。Eisner火速重金禮聘CAA超級經紀人Michael Ovitz來替補被他攆走的徒弟。經常被媒體捧為好萊塢最有影響力人物第一名的Ovitz一手掌握各種明星演員和導演的人脈資源,卻根本沒有製片和片廠經營的任何know-how。迪士尼付出的慘痛代價是14個月後還要支付1.4億美元的天價請Ovitz滾蛋(損失之高甚至還因此被迪士尼股東告上法院)。
這還不是這場迪士尼宮鬥所帶來的最大財務損失。Jeffery Katzenberg本人的資遣費在歷經難堪訴訟之後,合計讓迪士尼付出了2.7億美元的代價(其中還不含昂貴的訴訟費)。
要記得Katzenberg去迪士尼報到那年迪士尼年營收才3.2億,這2.7億資遣費等於十年前迪士尼年營收的85%。讓迪士尼全公司上上下下更為震驚的是,Katzenberg完全沒有浪費時間,立刻把這筆資遣費拿去籌組一家新片廠來跟迪士尼打對台。
據說Katzenberg離職消息曝光的第一時間,Microsoft的財務長立刻打斷Bill Gates的會議建議他出錢成立片廠給Katzenberg經營。但Katzenberg婉拒了,他寧願選擇用迪士尼的錢進行復仇大業。Katzenberg找來了剛剛賣掉唱片公司的David Geffen一起創業,Geffen則又點名剛剛以《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和《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登上事業高峰的Steven Spielberg一起投資。「我跟他說我們這幫人終其一生都在替片廠打工,是時候該搞一家我們自己的片廠了」Katzenberg如此‘說服Spielberg上車。好萊塢睽違五六十年來第一家新片廠「夢工廠DreamWorks SKG」終於在復仇的背景音樂中轟動成立。
1994年成立的夢工廠成為一場甜美但艱辛的夢。SKG三巨頭也沒能一起撐到最後,來自唱片業的David Geffen很快就被電影業的大起大落嚇到,不久就淡出經營。十年後Steven Spielberg主導的夢工廠真人電影部門脫手賣給了Katzenberg的老東家Paramount。但這筆交易不包含製作過《Shrek 史瑞克》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高手》等經典動畫的動畫部門。Katzenberg堅持把動畫部門夢工廠動畫獨立出來,自己再繼續苦撐十多年,以便繼續跟另外一個老東家迪士尼纏鬥到底。直到2016年夢工廠動畫才以高得出人意料的38億美元價格賣給NBCUniversal,結束了他向迪士尼復仇的未竟之業。
值得玩味的是夢工廠的失敗原因其實就藏在Jeffery Katzenberg的迪士尼職業生涯裡。
1991年,Jeffrey Katzenberg發了一封題為「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的信給迪士尼全公司主管(包含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表達他對於公司和好萊塢未來的惴惴不安。
「《Pretty Woman麻雀變鳳凰》、《Ghost第六感生死戀》、《Home Alone小鬼當家》這些大受歡迎的電影告訴我們一個屬於1990年代的教訓:排除掉那些一時熱潮和過度行銷的干擾,到最後社會大眾終究還是會自己找到那些他們真的想看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他在信中說。
在還沒有Facebook、Twitter甚至Email都還沒普及的年代,這封長達28頁的紙本信快速透過傳真機的尖銳噪音在好萊塢掀起了一波聲浪。媒體搶刊全文協助散佈Katzenberg對好萊塢模式的質疑,尤其特別指名道姓批評Warren Beatty那部昂貴而對迪士尼完全沒有效益的超級英雄電影《Dick Tracy 狄克崔西》。
這封信引發的風波後來被導演Cameron Crowe改編成為運動經紀人電影《Jerry Maguire 征服情海》的劇情:電影中Tom Cruise也寫了類似的信批判整個行業,並寄給全公司的主管和同事分享,最後導致自己被開除。真實世界中,Jeffrey Katzenberg和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開始有嫌隙的起點也是這封信。
Katzenberg或許始終沒有注意到夢工廠的失敗理由根本就白紙黑字寫在信中:
他強力質疑明星制過度發展對好萊塢有害,真正有價值的是編劇,編劇才是片廠應該多多花錢投資的對象。然而因為拍攝成本超出預期、票房起伏太大、還有2000年以後的DVD市場崩解,此外又沒有像其他家大業大的片廠有各種業外收入來分攤風險,腳步蹣跚的夢工廠動畫一直要到《史瑞克》出現之後才開始勉強站穩,但Katzenberg從頭到尾仍舊花了大量預算在邀請明星參與動畫配音。放眼好萊塢真正做到以劇本為中心、全職養創作者寫劇本的公司,正是Katzenberg的死對頭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Pixar。《Coco 可可夜總會》的Lee Unkrich、《Up 天外奇蹟》的Pete Docter 、《Wall-E 瓦力》的Andrew Stanton 都是皮克斯的全職員工,這些迪士尼 / 皮克斯長期投資的創作者才是夢工廠動畫在競爭中不斷吃鱉的原因。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迪士尼的第一份皮克斯發行合約,正是當年充滿遠見的Jeffery Katzenberg還在職時親自去和皮克斯董事長Steve Jobs簽下來的。
30年後他那洋洋灑灑28頁的信仍是足以顛覆好萊塢的真知灼見,只是最後真正達陣的人不是他而已。
▇ 好萊塢 vs. 全世界
2016年8月22日夢工廠動畫完成交易的那一天,才是Jeffery Katzenberg意義上真正從迪士尼「離職」的那一天。二十年來第一次,Katzenberg再也不用馴龍、再也不用救世、再也不用搶救費歐納公主。他終於可以在他的迪士尼復仇劇中下台一鞠躬。
結果,不按牌理出牌的他這時候竟然來了一手「老猿掛印回首望」,回頭去了一趟迪士尼。
舊地重遊之日,他的師傅/仇敵Michael Eisner早已退休。Roy Disney過世之前幾年在董事會聯合其他股東發動突襲,逼Eisner讓出他早已不適任的董事長一職。如今坐在執行長兼董事長位置上的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片廠經營者Bob Iger。
於是師兄Katzenberg在會議上給了師弟Bob Iger一個他無法拒絕的Offer。
直到週三的CES發表會上,這個由迪士尼、福斯、華納、索尼、NBC環球、維康Viacom、高盛銀行、JP摩根銀行、阿里巴巴等投資人集資十多億美金的神秘新公司才正式揭露他們野心勃勃(但短短的)的計畫:Quibi。
WTF is Quibi? 該公司的Twitter帳號甚至選了這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帳號名稱。
「我們的任務是讓你隨意咬一口(quick bites)卻得到驚人的好故事。」Katzenberg在CES的舞台上解釋Quibi這個字的由來。
Quibi不是Netflix,不是Disney+,不是Apple Tv+,也不是今年才會上線的HBO Max。Quibi是針對手機用戶的短片串流平台,專門鎖定你的通勤、午休或是在沙發上滑手機的零碎時間,提供一集不超過十分鐘並以好萊塢電影規格製作的精緻戲劇節目、實境秀和新聞氣象等資訊節目。
為了展示決心,他們甚至宣示只會提供手機平台的APP,所以使用者如果想要在大螢幕上收看必須自己使用裝置上的Airplay或是Cromecast功能來投放。更重要的是Quibi的內容將會是第一個專為手機直式螢幕提供原生內容的平台。創作者必須同時使用直式和橫式構圖的兩台攝影機同步拍攝,並透過演算法將畫面結合成為一個十字形的畫面傳輸給使用者,做到不論直式收看或和橫式收看都不會有任何黑框,同時又可以在使用者把手機轉向時讓影片畫面即時無縫轉向,有如黑魔法。
除了偵測手機水平之外,他們還試圖在節目中置入其他手機功能,比如配合節目內容讓手機鈴聲響起,或是會依據GPS偵測你所在地時間藉以推出天黑之後才能看的恐怖節目。
為了和YouTube、抖音、Instagram上面的素人網紅經濟對抗,Quibi將以每分鐘10萬美元的製作費,製作每年約8500集的精緻節目。已經加入Quibi陣營的包括Steven Spielberg、J.J. Abrams、Guillermo del Toro、Sam Rami、Antoine Fuqua和Ridley Scott等導演,以及Dwayne Johnson、Kevin Hart、Jennifer Lopez、Liam Hemsworth、Idris Elba、Zac Efron、Tina Fey 、Dave Franco和Bill Murray等明星。
Quibi這個新品牌之所以能集結這麼驚人的陣仗,除了Jeffery Katzenberg自己在迪士尼和夢工廠的多年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察覺了串流時代對內容的強烈需求已經讓創作者更加重視著作權歸屬的議題,Quibi因此提供了Netflix或是HBO絕對開不出來的合作條件:除了在Quibi上播出七年之外,其餘著作權完全歸屬於創作者,因此他們在其他平台可以有額外收入。
面臨擁擠而血腥的串流大戰,Quibi試圖另開戰場、殺出生路。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Vox旗下的科技媒體The Verge因此在CES的專題報導中以“Quibi vs. The World”來形容這條不尋常的路徑。
到頭來,Katzenberg的故事終究是一個武俠故事。
在電影將死、電視將死,而且通通將死於手機和Netflix夾殺的世紀科技變局之下,曾被迪士尼逐出師門的Jeffery Katzenberg站出來統一好萊塢各大門派,提出一個殺出重圍的激進構想:不如我們放下各自的詠春拳、形意拳、八卦拳、64手之類的舊功夫,發明一套新的。
一百年來電影一直就是一門「如何吸引觀眾眼光」的生意,但這家百年老店早已沒有年輕人的俐落身手來應對觀眾和媒介的頻繁招式變化。Quibi是第一次由電影從業者主動提出的原生媒介規格,而不是「電視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電視上放電影,「DVD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DVD上放電影,「網路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網路上放電影之類的被動作法。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的解題口訣:放下舊成見、接受新媒介、繼續講好故事。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八卦
【Katzenberg vs. The World:顛覆電影產業的未竟之夢】#葉郎電影徵信社
週三上午(1月8日),年近70的Jeffery Katzenberg站上拉斯維加斯的CES消費電子展的舞台介紹他最新創業作——短片串流平台Quibi時,他心裡一定百感交集。
近30年前這名年輕激進的片廠主管被迪士尼毫不留情地攆出大門,憤恨的他把接下來的人生全耗在用夢工廠動畫來向迪士尼報仇。30年不到,那個他一直想扳倒的好萊塢巨人如今已走到了另外一個混屯未明的十字路口,面臨外來者Netflix侵門踏戶的鯨吞蠶食。
而這一回,終於輪到Katzenberg這個片廠外的流浪劍客,率領包含他的終極死敵迪士尼在內的幾大門派聯手出擊,企圖用Quibi這個激進的新商業模式,讓好萊塢在勢不可擋的串流宇宙中找到存活之路。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不論第N次轉職似乎全是同一個職涯命盤,故事大綱永遠都是Katzenberg對抗整個世界。
這就是Disney最傳奇性的離職員工Katzenberg的故事:
▇ 馬三 vs. 宮寶森
這場丟人現眼而且代價高昂的迪士尼清宮內闈大戲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要1994年4月3日正在度假滑雪的迪士尼總裁Frank Wells的直升機沒有撞上山壁,只要這個迪士尼第二號人物還好好的活著,迪士尼宮廷就不會出現要命的權力空白進而引發一場讓整家公司倒退十年的慘烈宮鬥。
墜機事件隔天天才剛亮,迪士尼第三號人物Jeffrey Katzenberg(時任Disney Studio主席)已經坐在辦公室等候迪士尼第一號人物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打電話來通知他被拔擢為總裁。
Katzenberg辦公桌上的電話一整天都沒有響過。
Eisner和Katzenberg早在Paramount時期就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師徒,Eisner被Roy Disney(Walt Disney的姪子)挖角到迪士尼進行集團改造大業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徒弟Katzenberg跟他一起投靠迪士尼。報到上班第一天,師傅向徒弟介紹迪士尼環境之後,指著窗外另一棟迪士尼動畫製作部門的大樓對他說:「對了,那個也是你要搞定的難題。」
從來沒有碰過動畫片的Katzenberg奇蹟般地帶領迪士尼動畫走出了Walt Disney過世後連續十多年的低潮期,並用《The Little Mermaid 小美人魚》和緊接著的《Beauty and Beast 美女與野獸》、《Aladdin 阿拉丁》等動畫電影實現了Walt Disney生前一直夢想完成的願景:一個不只是給小孩子而是給所有人的動畫產業。
意氣風發的Katzenberg隨後也開始監管迪士尼多年來一直上不了軌道的真人電影製作部門。
2020年此時此刻不可一世的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Bob Iger和Marvel Studio總裁Kevin Feige這組人物的關係,其實就是1990年代前後重新擦亮迪士尼招牌的Eisner/Katzenberg組合的翻版。Eisner/Katzenberg剛赴迪士尼報到時迪士尼年營收只有3.2億美元,十年後的1994年迪士尼營收是48億美元。沒有師傅的慧眼和授權,也不會有徒弟的大展身手。但是外頭開始傳出有點刺耳的說法:有華爾街分析師說迪士尼連年股價大漲的功勞應該有八成都歸功於Katzenberg,連Newsweek都出現Katzenberg是「整家公司最有價值的人」的說法。
Katzenberg小時候大概沒有看過韓信的歷史故事,沒有想過功高震主的下場。江湖謠傳他甚至曾自稱是「Walt Disney再世」,讓最後一個參與集團經營的迪士尼家族成員Roy Disney大為光火。
Katzenberg甚至也沒好好上莎劇那堂課,未能記取馬克白的教訓。他聽取了另外一個業界長輩、唱片大老David Geffen的「職涯輔導」,決定化被動為主動,用更激烈的方法表態爭取迪士尼第二號人物迪士尼總裁的職務,企圖成為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的正式接班人。於是他(也可能是他的老友Geffen擅作主張)透過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放話說:Katzenberg不幹了。
「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Katzenberg試圖以退為進逼宮,沒料到惱怒的師傅Michael Eisner根本不給他機會回頭。
墜機事件兩個月後,迪士尼正在歡慶《The Lion King 獅子王》爬上那個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動畫電影登上過的賣座山頭。一路領導動畫團隊的Disney Studio主席Jeffery Katzenberg正式被掃地出門。
▇ 史瑞克 vs. 瓦力
接下來的劇情進展則更接近莎劇中年老愚蠢的李爾王:
Jeffery Katzenberg的背叛讓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大受打擊,開始沈溺於一種集羞愧、悔恨、憤怒於一體的複雜情緒,並嚴重影響他作為專業經理人的判斷能力。
Eisner統治下的迪士尼開始由盛轉衰。Eisner火速重金禮聘CAA超級經紀人Michael Ovitz來替補被他攆走的徒弟。經常被媒體捧為好萊塢最有影響力人物第一名的Ovitz一手掌握各種明星演員和導演的人脈資源,卻根本沒有製片和片廠經營的任何know-how。迪士尼付出的慘痛代價是14個月後還要支付1.4億美元的天價請Ovitz滾蛋(損失之高甚至還因此被迪士尼股東告上法院)。
這還不是這場迪士尼宮鬥所帶來的最大財務損失。Jeffery Katzenberg本人的資遣費在歷經難堪訴訟之後,合計讓迪士尼付出了2.7億美元的代價(其中還不含昂貴的訴訟費)。
要記得Katzenberg去迪士尼報到那年迪士尼年營收才3.2億,這2.7億資遣費等於十年前迪士尼年營收的85%。讓迪士尼全公司上上下下更為震驚的是,Katzenberg完全沒有浪費時間,立刻把這筆資遣費拿去籌組一家新片廠來跟迪士尼打對台。
據說Katzenberg離職消息曝光的第一時間,Microsoft的財務長立刻打斷Bill Gates的會議建議他出錢成立片廠給Katzenberg經營。但Katzenberg婉拒了,他寧願選擇用迪士尼的錢進行復仇大業。Katzenberg找來了剛剛賣掉唱片公司的David Geffen一起創業,Geffen則又點名剛剛以《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和《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登上事業高峰的Steven Spielberg一起投資。「我跟他說我們這幫人終其一生都在替片廠打工,是時候該搞一家我們自己的片廠了」Katzenberg如此‘說服Spielberg上車。好萊塢睽違五六十年來第一家新片廠「夢工廠DreamWorks SKG」終於在復仇的背景音樂中轟動成立。
1994年成立的夢工廠成為一場甜美但艱辛的夢。SKG三巨頭也沒能一起撐到最後,來自唱片業的David Geffen很快就被電影業的大起大落嚇到,不久就淡出經營。十年後Steven Spielberg主導的夢工廠真人電影部門脫手賣給了Katzenberg的老東家Paramount。但這筆交易不包含製作過《Shrek 史瑞克》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高手》等經典動畫的動畫部門。Katzenberg堅持把動畫部門夢工廠動畫獨立出來,自己再繼續苦撐十多年,以便繼續跟另外一個老東家迪士尼纏鬥到底。直到2016年夢工廠動畫才以高得出人意料的38億美元價格賣給NBCUniversal,結束了他向迪士尼復仇的未竟之業。
值得玩味的是夢工廠的失敗原因其實就藏在Jeffery Katzenberg的迪士尼職業生涯裡。
1991年,Jeffrey Katzenberg發了一封題為「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的信給迪士尼全公司主管(包含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表達他對於公司和好萊塢未來的惴惴不安。
「《Pretty Woman麻雀變鳳凰》、《Ghost第六感生死戀》、《Home Alone小鬼當家》這些大受歡迎的電影告訴我們一個屬於1990年代的教訓:排除掉那些一時熱潮和過度行銷的干擾,到最後社會大眾終究還是會自己找到那些他們真的想看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他在信中說。
在還沒有Facebook、Twitter甚至Email都還沒普及的年代,這封長達28頁的紙本信快速透過傳真機的尖銳噪音在好萊塢掀起了一波聲浪。媒體搶刊全文協助散佈Katzenberg對好萊塢模式的質疑,尤其特別指名道姓批評Warren Beatty那部昂貴而對迪士尼完全沒有效益的超級英雄電影《Dick Tracy 狄克崔西》。
這封信引發的風波後來被導演Cameron Crowe改編成為運動經紀人電影《Jerry Maguire 征服情海》的劇情:電影中Tom Cruise也寫了類似的信批判整個行業,並寄給全公司的主管和同事分享,最後導致自己被開除。真實世界中,Jeffrey Katzenberg和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開始有嫌隙的起點也是這封信。
Katzenberg或許始終沒有注意到夢工廠的失敗理由根本就白紙黑字寫在信中:
他強力質疑明星制過度發展對好萊塢有害,真正有價值的是編劇,編劇才是片廠應該多多花錢投資的對象。然而因為拍攝成本超出預期、票房起伏太大、還有2000年以後的DVD市場崩解,此外又沒有像其他家大業大的片廠有各種業外收入來分攤風險,腳步蹣跚的夢工廠動畫一直要到《史瑞克》出現之後才開始勉強站穩,但Katzenberg從頭到尾仍舊花了大量預算在邀請明星參與動畫配音。放眼好萊塢真正做到以劇本為中心、全職養創作者寫劇本的公司,正是Katzenberg的死對頭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Pixar。《Coco 可可夜總會》的Lee Unkrich、《Up 天外奇蹟》的Pete Docter 、《Wall-E 瓦力》的Andrew Stanton 都是皮克斯的全職員工,這些迪士尼 / 皮克斯長期投資的創作者才是夢工廠動畫在競爭中不斷吃鱉的原因。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迪士尼的第一份皮克斯發行合約,正是當年充滿遠見的Jeffery Katzenberg還在職時親自去和皮克斯董事長Steve Jobs簽下來的。
30年後他那洋洋灑灑28頁的信仍是足以顛覆好萊塢的真知灼見,只是最後真正達陣的人不是他而已。
▇ 好萊塢 vs. 全世界
2016年8月22日夢工廠動畫完成交易的那一天,才是Jeffery Katzenberg意義上真正從迪士尼「離職」的那一天。二十年來第一次,Katzenberg再也不用馴龍、再也不用救世、再也不用搶救費歐納公主。他終於可以在他的迪士尼復仇劇中下台一鞠躬。
結果,不按牌理出牌的他這時候竟然來了一手「老猿掛印回首望」,回頭去了一趟迪士尼。
舊地重遊之日,他的師傅/仇敵Michael Eisner早已退休。Roy Disney過世之前幾年在董事會聯合其他股東發動突襲,逼Eisner讓出他早已不適任的董事長一職。如今坐在執行長兼董事長位置上的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片廠經營者Bob Iger。
於是師兄Katzenberg在會議上給了師弟Bob Iger一個他無法拒絕的Offer。
直到週三的CES發表會上,這個由迪士尼、福斯、華納、索尼、NBC環球、維康Viacom、高盛銀行、JP摩根銀行、阿里巴巴等投資人集資十多億美金的神秘新公司才正式揭露他們野心勃勃(但短短的)的計畫:Quibi。
WTF is Quibi? 該公司的Twitter帳號甚至選了這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帳號名稱。
「我們的任務是讓你隨意咬一口(quick bites)卻得到驚人的好故事。」Katzenberg在CES的舞台上解釋Quibi這個字的由來。
Quibi不是Netflix,不是Disney+,不是Apple Tv+,也不是今年才會上線的HBO Max。Quibi是針對手機用戶的短片串流平台,專門鎖定你的通勤、午休或是在沙發上滑手機的零碎時間,提供一集不超過十分鐘並以好萊塢電影規格製作的精緻戲劇節目、實境秀和新聞氣象等資訊節目。
為了展示決心,他們甚至宣示只會提供手機平台的APP,所以使用者如果想要在大螢幕上收看必須自己使用裝置上的Airplay或是Cromecast功能來投放。更重要的是Quibi的內容將會是第一個專為手機直式螢幕提供原生內容的平台。創作者必須同時使用直式和橫式構圖的兩台攝影機同步拍攝,並透過演算法將畫面結合成為一個十字形的畫面傳輸給使用者,做到不論直式收看或和橫式收看都不會有任何黑框,同時又可以在使用者把手機轉向時讓影片畫面即時無縫轉向,有如黑魔法。
除了偵測手機水平之外,他們還試圖在節目中置入其他手機功能,比如配合節目內容讓手機鈴聲響起,或是會依據GPS偵測你所在地時間藉以推出天黑之後才能看的恐怖節目。
為了和YouTube、抖音、Instagram上面的素人網紅經濟對抗,Quibi將以每分鐘10萬美元的製作費,製作每年約8500集的精緻節目。已經加入Quibi陣營的包括Steven Spielberg、J.J. Abrams、Guillermo del Toro、Sam Rami、Antoine Fuqua和Ridley Scott等導演,以及Dwayne Johnson、Kevin Hart、Jennifer Lopez、Liam Hemsworth、Idris Elba、Zac Efron、Tina Fey 、Dave Franco和Bill Murray等明星。
Quibi這個新品牌之所以能集結這麼驚人的陣仗,除了Jeffery Katzenberg自己在迪士尼和夢工廠的多年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察覺了串流時代對內容的強烈需求已經讓創作者更加重視著作權歸屬的議題,Quibi因此提供了Netflix或是HBO絕對開不出來的合作條件:除了在Quibi上播出七年之外,其餘著作權完全歸屬於創作者,因此他們在其他平台可以有額外收入。
面臨擁擠而血腥的串流大戰,Quibi試圖另開戰場、殺出生路。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Vox旗下的科技媒體The Verge因此在CES的專題報導中以“Quibi vs. The World”來形容這條不尋常的路徑。
到頭來,Katzenberg的故事終究是一個武俠故事。
在電影將死、電視將死,而且通通將死於手機和Netflix夾殺的世紀科技變局之下,曾被迪士尼逐出師門的Jeffery Katzenberg站出來統一好萊塢各大門派,提出一個殺出重圍的激進構想:不如我們放下各自的詠春拳、形意拳、八卦拳、64手之類的舊功夫,發明一套新的。
一百年來電影一直就是一門「如何吸引觀眾眼光」的生意,但這家百年老店早已沒有年輕人的俐落身手來應對觀眾和媒介的頻繁招式變化。Quibi是第一次由電影從業者主動提出的原生媒介規格,而不是「電視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電視上放電影,「DVD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DVD上放電影,「網路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網路上放電影之類的被動作法。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的解題口訣:放下舊成見、接受新媒介、繼續講好故事。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評價
梗你報電影 特別篇 - 適合在家看的電影片單
📣PODCAST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cicvz2bi4v0873g6hb7icx
Jericho 推薦的防疫片單
00:05:19 10.《報告老師,怪怪怪怪怪物!》
00:17:13 09.《肉獄》
00:27:53 08.《惡魔教室》
00:37:17 07.《紅翼行動》
00:46:23 06.《回到17歲》
00:54:42 05.《辣手保姆》
01:01:01 04.《忐忑》
01:08:00 03.《攻擊十三號警局》
01:13:35 02.《搖滾青春戀習曲》
01:19:56 01.《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XXY 推薦的防疫片單
00:12:13 10.《七武士》
00:22:02 09.《美麗人生》
00:34:03 08.《搶救雷恩大兵》
00:41:18 07.《神隱少女》
00:51:37 06.《駭客任務》
00:58:23 05.《阿甘正傳》
01:05:01 04.《鬥陣俱樂部》
01:10:56 03.《辛德勒的名單》
01:15:51 02.《黑色追緝令》
01:23:58 01.《刺激1995》
大家還有哪些在防疫期間,在家值得好好品味的電影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 @Jericho聊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Jericho%E8%81%8A%E9%9B%BB%E5%BD%B1-230063794059293/
【Jericho /JC Channel】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2H...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片單 #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八卦
主演:連恩·尼遜,班·金斯利,雷夫·范恩斯.《辛德勒的名单》| Netflix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位超乎想象的人道主义者。 二战期间,他倾家荡产,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成功救出1100 名 ... ... <看更多>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八卦
主演:連恩·尼遜,班·金斯利,雷夫·范恩斯.《辛德勒的名单》| Netflix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位超乎想象的人道主义者。 二战期间,他倾家荡产,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成功救出1100 名 ... ... <看更多>
辛德勒的名單netflix 在 [新聞] 《紙牌屋》打響原創劇第一炮Netflix煉- 看板EAseries 的八卦
《紙牌屋》打響原創劇第一炮 Netflix煉金術解密
出版時間:2019/04/07 00:03
1997年,當時37歲的Pure Software軟體公司創辦人里德哈斯汀(Reed Hastings),晚了
6周歸還向「百視達」租的《阿波羅13號》錄影帶,需繳40美元(約1242元台幣)逾期罰
金,心有不甘的他,決定研究郵寄的電影出租服務,成為Netflix成立的契機。
過了22年,哈斯汀向《財富》雜誌透露:「我仍記得逾期罰金是因為我當時為此感到很尷
尬,那時還是錄影帶時期,也讓我思考潛在的大市場。」他透露,當時一名友人告訴他
DVD將成為新趨勢,「於是我跑到淘兒唱片行,將CD放在信封裡寄給自己,我等了24小時
終於收到郵件,打開後發現CD完好如初」。他認為寄送DVD是可行的,於是和馬可藍道夫
(Marc Randolph)在加州斯科茨谷創立了Netflix,提供DVD銷售與郵寄出租服務。不過
藍道夫後來「打臉」哈斯汀對Netflix起源故事的說法,「那是一個好聽的『故事』」。
Netflix一開始就採用訂閱制,會員每月繳交約台幣500元的訂閱費,一次最多可借3張DVD
,每月租借影片數量無上限,而且沒有逾期罰金,營運蒸蒸日上。
2006年他們拿出100萬美元(約3150萬元台幣),獎賞改善他們用於給予觀看推薦與改進
使用者體驗的「Cinematch」演算法的人,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演算法也成為Netflix串
流服務大獲成功的關鍵。
2007年,網速與串流技術仍然欠佳,Netflix即大膽推出串流服務,並聰明地運用演算法
,推薦合適內容給個別觀眾,提升使用者體驗、凝聚訂戶忠誠度。哈斯汀拿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的《辛德勒的名單》與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的Netflix原
創電影《假死新人生》舉例,「大家通常會給《辛德勒的名單》5顆星,會給亞當山德勒
的《假死新人生》3顆星,但還是選看山德勒的電影」。他解釋,「當我們給評價時,我
們對品質有後設認知,那有點像是我們嚮往的自我」,他認為最好的作法是去看觀眾真正
的選擇,根據他們享受單純的樂趣所顯露的偏好,向觀眾推薦合適內容。
如今,提供串流已12年的Netflix,服務範圍遍及全球190國,付費訂戶多達1.39億,執當
今線上影音串流平台牛耳,平均每人每月至少收費美元10.99美元(約340元台幣),每月
至少進帳472億元台幣。2013年,Netflix投資1億美元(約31.05億元台幣)製播原創劇《
紙牌屋》(House of Cards),當時1次把13集內容全部上線的奇招,掀起觀眾欲罷不能
的瘋狂追劇現象,並炒熱話題,也讓奧斯卡影帝凱文史貝西的演藝事業再創高峰,他與女
主角蘿賓萊特更分別拿下金球獎視帝、視后。
2016年起,Netflix將營運觸角伸向全世界,大量製作原創內容,給拍片者充裕資金,也
對各類題材與形式給予高度尊重與創作自由,提供觀眾更多選擇,如今影響力已和好萊塢
的主流電視台與電影製片公司平起平坐,關鍵就在他們認知到原創內容才能留住、甚至吸
引更多訂戶。
去年他們更是投入120億美元(約3726億元台幣)資金,製作原創影集與電影。墨西哥名
導艾方索古瓦龍(Alfonso Cuaron)執導的《羅馬》(Roma)去年9月勇奪威尼斯影展金
獅獎,今年再抱回奧斯卡最佳導演、攝影與外語片3獎,重新改寫好萊塢的遊戲規則。
Netflix選材的廣度與口袋的深度,讓不少苦無資金的好萊塢人才趨之若鶩,包括驚悚劇
《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科幻神劇《黑鏡》(Black Mirror)、英國宮廷劇
《王冠》、《漢娜的遺言》(13 Reasons Why)、《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與《毒梟》(Narcos)都是Netflix招牌劇。2017年,Netflix使用者數量已
超過了美國有線電視觀賞者總數;去年Netflix以112項艾美獎提名遙遙領先美國各大電視
台,讓HBO連續17年獲得最多艾美獎提名的紀錄止步。去年5月,Netflix的市值一度以
1530億美元(約4.7兆元台幣)超越迪士尼。
去年聖誕假期,Netflix推出由影后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主演的末日驚悚片《
蒙上你的眼》(Bird Box)在首周就吸引4500萬人觀賞,亦創下該平台單支影片首周最多
人觀賞紀錄;另外還推出互動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觀賞者可憑感覺或喜好為主
角做選擇,讓故事產生不同走向與結局,故事排列組合多達上兆個,是目前戲院觀賞電影
難以呈現的體驗。
該公司的自製電影不走戲院上映的傳統發行方式,而是在網路平台上播放,讓不少保守派
抗拒之餘,也感到威脅。去年坎城影展主辦單位規定,Netflix電影需在法國戲院上映,
否則不得參賽,Netflix寧願全面撤片。4個多月後,Netflix自製電影《羅馬》在威尼斯
影展大放異彩,後來再奪美國導演工會獎、金球獎最佳導演、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影
片,以及奧斯卡3大獎。
艾方索在金球獎後台被問到Netflix是否可能扼殺其他獨立製片空間,他不悅地反問:「
你覺得一部墨西哥的黑白片、說西班牙文、沒有明星、用傳統發行方式會有多少戲院願意
放映?」他表示,在Netflix放映能觸及到更多觀眾,「墨西哥片、西班牙語、黑白片,
在Netflix都不是問題」。
但重量級大導史匹柏卻不以為然,他在奧斯卡頒獎後表示:「我認為這種在幾家戲院上映
沒超過一周的電影,不應該有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資格。」史匹柏認為,串流平台電影應該
角逐艾美獎而不是奧斯卡,甚至打算在4月美國影藝學院召開年度頒獎規則會議時,提議
取消串流電影的參賽資格。但美國影藝學院已收到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負責人哈德遜(
Dawn Hudson)的警告信,直言「如果影藝學院為了奧斯卡排除競爭者而特別制定某些資
格,可能觸犯反壟斷問題」。
最近美國Apple宣布推出「TV+」影音串流服務,找來史匹柏、J.J.亞伯拉罕、朗霍華、奈
沙馬蘭等重磅導演,以及「美國隊長」克里斯艾文、「驚奇隊長」布麗拉森、「水行俠」
傑森摩莫亞等扮演超級英雄的當紅演員製作原創內容;剛買下二十世紀福斯的迪士尼也要
推「Disney+」,來勢洶洶。據說Netflix今年將再砸150億美元(約4657億元台幣),付
費享受個人化服務的訂閱世代已進入群雄爭霸的局面。(李子凡/綜合報導)
https://tw.entertainment.appledaily.com/realtime/20190407/15461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66.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554587243.A.03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