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也抗癌 #癌症頭號殺手💪💪
🔺除了新冠肺炎,也來關心 #肺腺癌 最新研究突破!🔺
#非編碼基因PTTG3P #加速肺腺癌細胞生長
⭐肺癌是全球及臺灣癌症十大死因之首,肺腺癌患者逐年增加。中研院生醫所周玉山研究員、施柔合博士後研究員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肺腺癌組織裡的非編碼核糖核酸「PTTG3P」表現愈高,會 #加速癌細胞成長,在小鼠實驗中也證實會 #降低存活率。
若將PTTG3P表現量減少一半,腫瘤生成速度明顯減緩,顯著提升小鼠存活率。
#此發現有助於化療用藥參考
⭐團隊也首次發現,肺腺癌化療病人癌組織裡面的PTTG3P表現越高,對於臨床化療藥物(順鉑和紫杉醇)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效果打折扣。
建議化療用藥前,可先檢視患者癌組織裡的PTTG3P表現量,有助於提高療效,延長病人生命。
────────────
#PTTG3P #垃圾基因 #肺腺癌細胞增生兇手
第一作者施柔合表示,在人體細胞的核糖核酸中, 僅1/3可以轉譯出蛋白質執行生物功能;絕大部分的核糖核酸無此功能,被稱為非編碼核糖核酸 (noncoding RNAs, ncRNAs),過去被定義為「垃圾基因」。
近幾年來,科學家發現ncRNAs在疾病惡化及生物細胞學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團隊藉由與基因共舞(co-expression)原理及生物資訊分析,建構基因共同表現網路,找到6個ncRNAs與肺腺癌存活率相關,以 #PTTG3P表現最為顯著。
💡此方法對於如何有效率、有系統地找到與疾病相關的ncRNAs,提供一大助力。
周玉山指出,過去研究已知,肺腺癌細胞增生與下游調控的BUB1B基因表現有關,本次發現的「PTTG3P」就像黑幫老大,唆使其他小弟一同犯罪:「PTTG3P」和轉錄因子「FOXM1」交互作用,活化「BUB1B」的基因表現,三者像是合組「#犯罪者聯盟」,成為 #支援肺腺癌腫瘤成長的共犯結構。😈😈😈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Dr. Jou-Ho Shih, in Dr. Yuh-Shan Jou’s research team at the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Sciences of Academia Sinica, who got her ph.D. degree in Genome and Systems Biology program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Academia Sinica, provided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ir following mechanisms of prognostic ncRNAs in lung adenocarcinoma (LUAD).
Six prognostic ncRNAs and their associated co-expression gene networks were identified for functional prediction as prognostic markers of LUAD. Among them, one prognostic ncRNA, 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3 pseudogene (PTTG3P), is prioritized to explore its detailed pathological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wing to its upregulation in LUAD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multiple cohorts of LUAD patients.
────────────
📌本研究已於108年12月19日刊登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論文全文:https://academic.oup.com/…/…/doi/10.1093/nar/gkz1149/5680706
📌〈肺腺癌研究新突破!非編碼基因讓癌細胞長更快〉
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492
📌〈Integrated analysis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of noncoding RNAs in cancers: up-regulation of PTTG3P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chemoresistance in lung adenocarcinoma〉
https://www.sinica.edu.tw/en/news/6492
────────────
📌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 中研院團隊 研究新發現》「垃圾基因」會加速肺腺癌增生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53423
[中央廣播電台] 中研院發現肺腺癌中的致命基因 宛如犯罪者聯盟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52326
[公共電視] 肺腺癌最新研究 找出癌細胞生長關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QxJQCuEg8
轉錄因子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八卦
#抗疫也抗癌 #癌症頭號殺手💪💪
🔺除了新冠肺炎,也來關心 #肺腺癌 最新研究突破!🔺
#非編碼基因PTTG3P #加速肺腺癌細胞生長
⭐肺癌是全球及臺灣癌症十大死因之首,肺腺癌患者逐年增加。中研院生醫所周玉山研究員、施柔合博士後研究員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肺腺癌組織裡的非編碼核糖核酸「PTTG3P」表現愈高,會 #加速癌細胞成長,在小鼠實驗中也證實會 #降低存活率。
若將PTTG3P表現量減少一半,腫瘤生成速度明顯減緩,顯著提升小鼠存活率。
#此發現有助於化療用藥參考
⭐團隊也首次發現,肺腺癌化療病人癌組織裡面的PTTG3P表現越高,對於臨床化療藥物(順鉑和紫杉醇)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效果打折扣。
建議化療用藥前,可先檢視患者癌組織裡的PTTG3P表現量,有助於提高療效,延長病人生命。
────────────
#PTTG3P #垃圾基因 #肺腺癌細胞增生兇手
第一作者施柔合表示,在人體細胞的核糖核酸中, 僅1/3可以轉譯出蛋白質執行生物功能;絕大部分的核糖核酸無此功能,被稱為非編碼核糖核酸 (noncoding RNAs, ncRNAs),過去被定義為「垃圾基因」。
近幾年來,科學家發現ncRNAs在疾病惡化及生物細胞學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團隊藉由與基因共舞(co-expression)原理及生物資訊分析,建構基因共同表現網路,找到6個ncRNAs與肺腺癌存活率相關,以 #PTTG3P表現最為顯著。
💡此方法對於如何有效率、有系統地找到與疾病相關的ncRNAs,提供一大助力。
周玉山指出,過去研究已知,肺腺癌細胞增生與下游調控的BUB1B基因表現有關,本次發現的「PTTG3P」就像黑幫老大,唆使其他小弟一同犯罪:「PTTG3P」和轉錄因子「FOXM1」交互作用,活化「BUB1B」的基因表現,三者像是合組「#犯罪者聯盟」,成為 #支援肺腺癌腫瘤成長的共犯結構。😈😈😈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Dr. Jou-Ho Shih, in Dr. Yuh-Shan Jou’s research team at the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Sciences of Academia Sinica, who got her ph.D. degree in Genome and Systems Biology program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Academia Sinica, provided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ir following mechanisms of prognostic ncRNAs in lung adenocarcinoma (LUAD).
Six prognostic ncRNAs and their associated co-expression gene networks were identified for functional prediction as prognostic markers of LUAD. Among them, one prognostic ncRNA, 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3 pseudogene (PTTG3P), is prioritized to explore its detailed pathological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wing to its upregulation in LUAD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multiple cohorts of LUAD patients.
────────────
📌本研究已於108年12月19日刊登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論文全文: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z1149/5680706
📌〈肺腺癌研究新突破!非編碼基因讓癌細胞長更快〉
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492
📌〈Integrated analysis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of noncoding RNAs in cancers: up-regulation of PTTG3P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chemoresistance in lung adenocarcinoma〉
https://www.sinica.edu.tw/en/news/6492
────────────
📌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 中研院團隊 研究新發現》「垃圾基因」會加速肺腺癌增生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53423
[中央廣播電台] 中研院發現肺腺癌中的致命基因 宛如犯罪者聯盟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52326
[公共電視] 肺腺癌最新研究 找出癌細胞生長關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QxJQCuEg8
轉錄因子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八卦
[間歇性斷食v.s 連續節食的 隨機對照系統性回顧及綜合分析研究]
#加映腸肌軸的關係
因為上一篇168的流失瘦肉組織說被很多人要求拿出更多的實證醫學,因此這篇我之前珍藏的文獻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間歇性斷食的研究很多篇,但過去不太分享是因為結果眾說紛紜,一般3-4分影響因子的期刊我是不會列入參考的,第一次分享間歇性斷食的文章,是因為過去飲食相關研究很困難登上分數太高的期刊(因為干擾因子太多、實驗設計不夠嚴謹、人數不夠多等等因素),但2020年這篇居然可以登上IF 18分的期刊,所以特別分享。
若單一篇不足以參考,2018年有篇系統性回顧及綜合分析研究,討論 #截至2018年2月所有的隨機分配相關期刊,納入受試者為「過重跟肥胖者」(正常人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喔!因為這個飲食法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減脂,不是什麼排毒之類的🤣),討論體重、體脂重、瘦肉組織(lean mass)、腰圍跟代謝。
這個研究收集了5個數據庫當中符合定義的:
🔺間歇性的定義:
1. 固定間歇熱量控制,有固定幾天穿插低卡飲食,其他天隨意正常吃(有點類似5:2)
2. 「加強版」:每天都熱量限制,但某幾天更極低卡飲食限制(近乎斷食)。
🔺連續節食的定義:
每天都固定的熱量限制。
最終有9個研究納入標準(n=782人),6個比較固定間歇跟連續(n=553人),3個比較加強版間歇跟連續。
結果發現,除了
#固定間歇組的瘦肉組織比連續組有顯著意義的減少
(-0.86kg;95% CI -1.62 to -0.10;p=0.03)
其他參數包括體重下降、脂肪、腰圍,兩組的下降幅度都沒有顯著意義的差距,不管是哪種間歇的定義跟連續做比較。
所以這個研究的結論讓我們思考, #如果間歇的減脂效果和每天低熱量飲食一樣, #而且有瘦肉組織會流失比較多的風險。
#那我們為什麼要去間歇性斷食?
會提出2020那篇JAMA的研究,除了期刊分數高,另一方面是它裡面的168定義才是跟實際上大家的做法類似: #在8小時內隨意吃想吃的東西,另外16小時不吃。所以在「時間限制飲食」的心裡因素上,容易讓一般人在時間截止前吃下過多食物,而且蛋白質也不一定夠(因為太有飽足感,短時間內無法吃太多),造成瘦肉流失遠大於脂肪的現象。
再者,
#如果1200卡12小時吃完跟8小時內吃完的減脂效果一樣, #那為什麼一定要在8小時內吃完?還增加心理壓力?
當身體的蛋白質合成速度低於降解速度(protein degradation rates exceed protein synthesis)「負氮平衡」發生時,就會產生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這樣的情形在飢餓(starvation)、神經異常、癌症、心衰竭或老年人身上會更加劇。
而蛋白質降解的路徑有兩條,一個叫做「蛋白酶體proteasomal」一個是「自噬溶小體autophagic-lysosomal 」路徑,這些路徑活化後會產生肌肉質量的流失,這些「萎縮相關基因組」(atrophy-related genes)會由FoxO3這個轉錄因子控制,跟發炎相關激素的產生也有關(NF-κB),這些增加的「自噬現象」原自一些「壓力」(stress),對肌肉不利,而斷食或激烈運動其實都是一種「壓力」來源。
#2020年5月一篇腸-肌軸的研究,明確指出這些肌肉下降路徑都跟腸道菌的結構異常,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下降有關。
#所以會不會掉肌肉重點在飲食的內容會不會破壞腸道菌
#還有減脂的過程有沒有造成某種程度的壓力
「壓力」是僅次於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的原因,所以對我來說168的問題在於那些限時限食有沒有造成身體的壓力?還有那8小時的飲食是否是造成腸道菌被破壞的飲食?
結論:
1. 過去的研究結論很難解釋為何同樣熱量下,間歇會比固定流失更多的瘦肉組織,這樣看來其實「壓力」啟動的「自噬」反應跟粒線體的功能下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再上游一點,未來要做的研究,是探討間歇跟連續斷食的人,有掉肌肉跟沒掉肌肉的人,身上的腸道菌相跟代謝產物(SCFA)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
2. 如果168沒有讓你吃的熱量比較少,妳也不確定有沒有吃到足夠的蛋白質跟纖維,甚至在空腹中妳還承受挨餓的壓力,建議施行的弊可能多於利。
3. 重訓可以hold住肌肉在斷食中不流失的前提還是一樣: #蛋白質攝取夠不夠,攝取不夠的人、睡眠不好的人,再怎麼去撕裂它我相信都長不起來。
4. 我的理想,就是可以 #在減脂過程中盡量避免瘦肉組織的流失,即使 你完全沒空重訓,也不需要有算時間跟熱量的壓力,妳只需要記得 #吃夠維持一天好菌跟肌肉生存需要的微巨量營養素,而目前為止的4+2R飲食,就是這樣的中心思想。
#歡迎分享跟討論
#腸肌軸
#間歇跟連續斷食只差在前者瘦肉流失較多
Reference:
1. Roman YM, Dominguez MC, Easow TM, Pasupuleti V, White CM, Hernandez AV.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versus continuous dieting on weight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obese and overweight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t J Obes (Lond). 2019 Oct;43(10):2017-2027. doi: 10.1038/s41366-018-0204-0. Epub 2018 Sep 11. PMID: 30206335.
2. Schiaffino S, Dyar KA, Ciciliot S, Blaauw B, Sandri M. Mechanisms regulating skeletal muscle growth and atrophy. FEBS J. 2013 Sep;280(17):4294-314. doi: 10.1111/febs.12253. Epub 2013 Apr 17. PMID: 23517348.
3. Gut-Muscle Axis Exists and May Affect Skeletal Muscle Adaptation to Training .Nutrients. 2020 May; 12(5): 1451.Published online 2020 May 18. doi: 10.3390/nu12051451
轉錄因子 在 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 小小整理網站Smallcollation 的相關結果
轉錄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 真核生物(eukaryote)特有. 一、一般轉錄因子 ... ... <看更多>
轉錄因子 在 轉錄因子 - A+醫學百科 的相關結果
轉錄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群能與基因5`端上有特定序列專一性結合,從而保證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強度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表達的蛋白質分子。 ... <看更多>
轉錄因子 在 轉錄因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在分子生物學中,轉錄因子(英語:Transcription factor)是指能夠結合在某基因上游特異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能調控其基因的轉錄。方法是轉錄因子可以調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