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3X歲在台灣半導體業轉職的思考
我寫部落格以來, 有各式讀者的來信, 今天分享一位讀者的詢問,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 一些背景細節有做調整, 以下是讀者背景及問題。
-----------------------------------------------
Brian 大大您好~
我追蹤您的部落格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無非是希望也有機會可以轉職並且到外國工作,但是關於轉職這一塊有一些問題想要詢問看看您的意見...
我是四大理工研究所畢業,在半導體公司工作已有 5 年多的時間了。在工作的這 5 年多大部分的工作內容幾乎都是在做 SOP 的事項(製程 troubleshooting, chart monitor....) 工作大約 80% 都是照著 SOP, 剩下 20 % 只有需要近一步改善良率或是需要 cost down 的時候才會有討論的空間,只要照著 SOP 任何人應該也都可以應付得來.....
我當初有抱負進科技業,但 5 年來沒實現到個人價值,也沒有發揮到所學,高薪 (年薪百萬) 也都是加班換來的...平均一天會加班 2 小時, 一個月差不多 50 到 60 小時(加上需要輪流值假日班),每天下班後自由的時間差不多剩下 3 小時左右。
半導體的工作比較專一,我很擔心如果再過個 10 年 20 年不想做的時候想轉職,卻發現已經被定型在半導體業太久而中年失業的危機,所以想要離職學習寫程式相關的課程轉職軟體工程師,畢竟軟體工程師的出路還是比較廣一點,而且隨著科技發展各行各業都會需要,又因為國外的薪資水平還是比台灣來得高,有機會的話還是希望能去國外發展。
我目前規劃是想要去加拿大念 2 年的 college 拿個 diploma (因為加拿大的學費比美國便宜很多) 畢業後可以拿到 3 年的工簽留在加拿大繼續工作,至於科系的話我是鎖定 interactive media design。
這個科系除了前後端的程式撰寫之外也可以學到一些媒體設計方面的技術,因為除了程式設計之外我對於設計方面也很有興趣(中小學唸美術班,對美感和基礎設計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有用過 photoshop 等軟體來設計過海報等等),如果有機會可以同時學到程式和美術設計的話,我覺得未來對於職涯來說或許多少也可以加一點分,目標是希望找到 UI / UX designer 的工作。
目前我有在下班時間自學 HTML 和 CSS 等基礎的網頁設計課程,準備明年要去留學前的基礎。
UI / UX designer 這個職缺在台灣感覺沒有特別被大家知道,但是聽說在國外發展已有一段時間了,它算是結合了寫程式和設計美學的職位,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這個職稱也是最近我朋友提起我才知道有這個職務。唸完書我可能會先在加拿大工作,但也希望可以多了解這個職位在美國或是加拿大的狀況,以下有幾個問題想要詢問看看您的看法:
1. 想請問您在美加地區 UI / UX designer 算不算是一個熱門好找工作且有前景的職務呢?
2. 或是您目前的工作有時候也有跟 UI / UX designer 有一些些接觸呢?
3. 如果目前 3X 歲,才去加拿大念 2 年的學程後找工作,畢業後會不會到最後因為年紀的關係不太容易求職呢? 我很擔心高齡找工作的問題。
4. 在美加的公司之間高齡轉職的人多嗎?
5. 30 多歲重新回 college 念書會不會有點太晚了呢....
-----------------------------------------------
以下是我的回覆:
謝謝你的來信詢問, 也鉅細靡遺的描述許多細節, 因為有許多和過往讀者問過的問題類似, 所以特別選擇你的文章來做樣本, 一起回答很多類似讀者的問題。
我看完文章,整理了一下的重點
1. 從台灣四大理工研究畢業加入半導體業, 沒有發揮專業的空間,大部分時候都是按照既定的標準模式來工作, 成就感低落。
2. 平日及週末需要加班,個人可利用自由時間有限。
3. 因為沒有專業累積, 擔心中年失業。
4. 想要轉職軟體工程師,加上國外薪水比較高,所以想去國外發展。
5. 轉職途徑: 加拿大唸書,學費比美國低,工作簽證較可預期。
6. 求學希望唸 interactive media design: 前後端的程式撰寫 + 媒體設計方面的技術
7. 目前的準備: 下班自學 HTML 和 CSS
8. 疑慮: UI / UX designer 的出路, 各種高齡的疑慮。
我沒有在台灣正職工作過(只有在學校做研究助理), 不太清楚台灣的半導體業的情況, 但是從你的描述的確讓人同情你的狀況, 我想我們所有人都會希望在工作中得到一些成就感, 按照既定的模式工作, 沒有辦法累積專業,加上加班及壓縮個人自由時間,的確是會讓人看不到未來。
但是從你的狀態到希望轉職軟體工程師, 我覺得中間過程有一些可以思考之處。 首先,你提到你是台灣四大理工研究所畢業, 那你有沒有考慮能真正利用你的專業的工作呢? 不論是你的學長姐學弟妹,我想總是有人會在一個真正可以發揮專業的地方吧? 完全放棄你過往的專業到全新的領域從新開始,等於放棄你過去累積的優勢。
再來,你提到了高薪(年薪百萬), 不知道你沒有找尋應用你的專業工作是不是因為達不到年薪百萬的標準呢? 如果你半導體業不是你理想的環境, 有沒有可能在其他領域有可能呢?
當然現在全世界都在缺好的軟體工程師,如果你真的做好功課,確定這是你的興趣,或是你想要追求的職業,那麼我們可以再來考慮轉職軟體工程師的方向。
你提到軟體工程師,在加拿大 2 年學程要唸 interactive media design 及想找 UI / UX designer 的工作,我沒有跟上這部分的邏輯,你說 " interactive media design 包含前後端的程式撰寫,也可以學到一些媒體設計方面的技術",感覺上來說, 就是很廣地所有東西都學一點, 但是每樣學門可能都沒辦法深入學習。 再來從軟體工程師到 UI / UX designer, designer 顧名思義就是設計師, 和軟體工程師是不同的職缺,不知道這個轉換是?你可能要深入研究你是想要變成軟體工程師還是設計師, 兩者是差蠻多的。
我先假設你也想要半路出家變軟體工程師好了, 那麼除了出國唸書, 你有考慮在台灣做到這件事嗎? 出國讀書要面臨許多語言、文化、及生活的挑戰,當然出國唸書也可以收穫很多不同的經驗, 在台灣一次面對一個挑戰 (轉職), 不是比出國同時要處理許多問題簡單嗎?
我在美國有上 coding bootcamp (請參考文章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我耳聞台灣現在也有許多程式語言班 (大家有知道什麼好的程式語言班呢? 還是大家都去資策會?),相比於出國讀書, 在台灣轉職的花費應該比留學低很多, 另外推薦一個我敬佩的技術高手胡立做的程式導師實驗計畫(大改版:程式導師實驗計畫第三期報名簡章), 如果你加入他的計畫,你一開始只要付出 5000 台幣, 付出對應的努力,我相信你也可以在 26 週的時間變成前端或後端的網頁工程師。當你轉職後要到美國工作,還是有各種方法的(參考文章 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其實我不想直接回答 “UI / UX designer 算不算是一個熱門好找工作且有前景的職務”的問題, 因為我不是設計師,不確定這個領域的狀況, 再來, 我也不想要因為我見到或是耳聞的幾個例子就變成你重大人生決定的依據。好的辦法應該是你自己找尋現在這個職缺的需求狀況,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麼查詢的話, 可以參考我之前找工作的文章- 主動出擊- 我要找工作了,現在美國都用什麼找工作?哪個網站平台能讓我有較多面試機會?
關於高齡讀書、轉職的問題也是類似, 我也不想用我看過的幾個例子變成你最後決定的依據。 我有看過 30 幾歲轉職的人, 在美國履歷也不會標註年齡,但同時許多科技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可能都是 30 歲左右 (參考 The average age of employees at all the top tech companies, in one chart ), 你可能未來同事或老闆都是比你年輕一輪的人。
不談外在因素,不論你做什麼, 2 年後你都會是變老 2 歲,我想重點應該是你要自己找尋好資料,分析你的各種狀況,做出一個你不會後悔的決定。
英文有句話說 “if you have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nail”, 如果你手上有鐵鎚,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是釘子。雖然我了解我部落格讀者可能都希望可以到矽谷或美國工作, 但是我也不想盲目鼓吹大家複製我的半路出家經驗,畢竟,所有人的經驗都有其獨特之處, 很難被複製,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如果你找了資料發現 UI / UX designer 職缺沒有像工程師多, 但是你很喜歡有熱情, 在過程中付出許多努力, 我相信會比可能職缺多但是你沒有熱情投入的職業更容易成功。
落落長的沒有正面回答你的問題, 我想要分享的是: 分析你自己的狀況、找尋現有情況下的不同人生解法, 要達到某個目標, 是否有不同的方式更容易達成呢? 另外盡信書不如無書, 自己的人生選擇需要自己在網路上查資料多方探索驗證。祝你早日找到你的人生下一步方向。
P.S. 同場加映,我親愛的老婆之前回覆類似的讀者問題,可以參考一下 "【工程師 vs 設計師—如何選擇才不會後悔?】回覆讀者來信 "
-------------------------------------------------------------
大家對這位讀者的狀況有什麼建議呢? 台灣有什麼好的程式語言班呢? 歡迎留言討論。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8/3xoldConsiderToChangeCareer.html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學得找方法,漫無目的的努力會消磨你的意志。想成為軟體工程師之前,得先學會和自己對話,這部影片是最近很多關於轉職或就業相關的伙伴提出的問題,回覆的有點多次了,就直接整理起來做成一支影片希望幫助到想成為軟體工程師的你。 章節: 00:00 如何與未知相處? 01:19 學習那個程式語言最有效益? 0...
轉職後端工程師 在 純靠北工程師 Facebook 八卦
#純靠北工程師57a
----------
小妹是資工系的
正在摸索前端相關的技能
卻被系上的朋友笑說
前端是半路轉職的可憐仔做的
門檻不高 薪水不如後端
還很容易被取代 一堆現成模板
真的嗎QQ
484學機器學習或後端較有前途
----------
💖 純靠北官方 Discord 歡迎在這找到你的同溫層!
👉 https://discord.gg/tPhnrs2
----------
💖 全平台留言、文章詳細內容
👉 https://init.engineer/cards/show/6742
轉職後端工程師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如何訂定職業及人生的目標?
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大家總是會總結一年的成果, 完成了什麼既定目標、什麼目標沒有達到, 明年應該怎麼規劃。
今年下半年我參加了公司一個 mentorship program , 公司幫助我配對一個資深的工程師經理。 從一開始和我的 mentor 見面時,除了自我介紹,了解彼此背景後,我們就討論在這段期間他要怎麼樣算是最能幫助我。 我告訴他我最大的目標, 就是希望他可以幫助我找到中長期的職業發展目標, 並且提升我的個人影響力。我告訴他我在 2012 年 10 月開始學習程式, 那時候我訂下了一個 5 年的目標:
第一年我要學習一些程式語言、完成一些線上課程, 可以寫出一些小小應用。
第二年我希望可以開始找到一個在馬里蘭州(當時住的地方)附近的一個程式相關的工作。
第三年我希望可以在工作中精進自我,技術進步、也更能解決問題。
第四年我希望可以到矽谷,在世界科技中心工作。
第五年 (2017) 底前我希望可以進到 Google 工作。 Google 我面試 2 次都沒有上, 不過倒是在 2017 年初進到和 Google 同級的 Facebook , 也算是提前達成目標。
提到公司, 最近聽到一個關於公司的笑話, 如果在矽谷相親要介紹自己工作的公司會怎麼回覆:
說自己工作在 FLAG 的,一般都在 A 廠;(Facebook、LinkedIn、Apple/Amazon、 Google)
以前還有說 FLG 的,那一般在 L 廠,現在沒有了;(LinkedIn 被 Microsoft 買走了)
說自己工作在 FG 的,一般在 G 廠;
一般 FB 就直接說自己在 F 廠了。
F 廠裡面還有個更厲害的子集叫FAIR,那是絕不會和 FLAG 什麼的大路貨同流合污的,一定專門點出來。(FAIR 是 Facebook 做 AI Research 的部門,都是神人等級的人)
我是不知道原來 Facebook 在矽谷相親市場這麼厲害, 下次遇到單身的 FAIR 部門大神同事,除了膜拜一下,也來問問是否在相親聯誼時候很吃香, XD。
我在 Facebook 工作也 2 年多了, 一開始及有時候會有莫名的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頂替症候群) (請見之前的文章: 你有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頂替症候群) 嗎?), 大部分時間也算是過的忙碌充實 (相關工作介紹請看: 我在美國臉書工作的日子,得到 offer 後及工作後的體驗)。但我總覺我之前的 5 年計畫達成了, 下一個 5 年我反而不知道要往那個方向走。 我是要一直專攻前端技術呢? 還是要往後端發展? mobile development 也是每個公司都需要的, 我要增加我的行動開發技能嗎? Machine Learning、 AI、 Blockchain , 每樣都看起來很有趣,我要怎麼把潮流趨勢和我個人的發展規劃做結合?
雖然你看到我的部落格好像我很有想法、知道自己要什麼, 但我也是和每個人一樣, 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時候、有對未來方向不確定的時候。 今天我寫下這篇文章, 也是希望把過去幾個月的摸索、思考記錄下來。
我的 mentor 工作經驗很多, 也當帶人的工程經理一段時間, 他逐一和我討論我一開始為什麼想要寫程式、寫程式帶給我什麼感覺、我覺得我擅長什麼、有什麼人是我想要變成的典範等等。
藉由這樣和資深的 mentor 討論,他常常在我講了一些話之後,用一些他個人的經驗、以及他的管理經驗, 幫助我釐清一些思考盲點。 此外我也在過去 2 個月花了時間和許多我尊敬的前輩請教, 詢問他們過往的經驗及人生規劃。
在我請益的前輩中, 有人每一段時間就學習不同的技術及做不同的專案累積技術廣度、有人從頭到位專注一塊 domain knowledge 、 做到極致、有人在技術到達一定之後,開始學習商業、專案管理等等的跨領域知識、有人技術做好之後轉職成專門管理的職位、有人在事業做的很好的時候把更多時間放到家庭身上、多陪伴家人及小孩。
每個人的人生路徑都不同, 每個人對於成功及目標的追求也會因為時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考量。
全世界最大的避險基金公司橋水基金創始人在他的 Principles 這本書提到了:
In general you can have anything you want, but not everything you want. (通常來說, 你可以擁有任何你想要的, 但無法是所有你想要的)
我希望我的人生:
- 個人上: 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累積知識及各種技能
- 家庭上: 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 事業上: 更上層樓,達到更高的等級、及有更大的影響力
- 財務上: 有更好的系統、做到更健全的投資規劃
- 朋友上: 有各種不同領域的朋友、閒暇之餘可以一同玩樂
但我們的時間有限, 在各個目標的追求上都是需要花上許多時間。 就像是每次在做專案規劃, 我們會依照重要的程度排序, 資源及人力總是先分給最高等級的任務。 在不同的人生時期, 我們也會把資源(時間)分配給當前最需要資源的目標。
親愛的老婆說, 她看的出來我最近幾個月比較迷惘找不到方向。 和我剛開始學習寫程式時期、剛到矽谷時期、以及剛進 Facebook 時期相比, 我的確在中長期的目標開始模糊, 未來有許多可能, 我也看到了許多不同的可能路徑。 但和一開始從 0 到 1 的明確 , 現在的階段反而不好確定, 而且如果我沒有訂下中長期目標, 許多 1 到 2 年左右的目標也不好隨之計畫。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 "如何訂定職業及人生的目標?", 講了半天,好像也沒有一個很好的系統或方法分享給你們。 從公司的 mentorship program、以及和資深前輩討論, 的確讓我不會那麼迷惘。 我得到的很大啟發及建議是別人的目標及成就, 和我的不會一樣,別人付出的努力代價, 也不一定是我能夠做到的,加上很多事情還有一些機緣及時機必須滿足。我要做的,是去思考我當初為什麼想要寫程式、為什麼想要不惜一切來到矽谷,我每天什麼時候或是每個月會因為什麼事情而快樂, 生活什麼東西是很重要的,什麼目標可以稍等幾年再做的? 思考及回答這些讓我比較好釐清我新的未來目標。
有一句話說
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讓你到達今天的狀態地位的, 不一定/或是不能帶你到下一個階段)
剛剛在寫文章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評價不錯的書的書名, 趕緊來下訂來閱讀。
我也還沒完全訂下我新的 5 年的目標,如果你有什麼書單建議、或是各種建議, 歡迎留言分享。 希望我們一起在年底反思過去、展望未來、訂下新的人生中長期目標。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12/HowToSetUpGoals.html
轉職後端工程師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自學得找方法,漫無目的的努力會消磨你的意志。想成為軟體工程師之前,得先學會和自己對話,這部影片是最近很多關於轉職或就業相關的伙伴提出的問題,回覆的有點多次了,就直接整理起來做成一支影片希望幫助到想成為軟體工程師的你。
章節:
00:00 如何與未知相處?
01:19 學習那個程式語言最有效益?
03:59 英文、數學能力不好能寫程式嗎?
06:02 如何有效的自學?有推薦的學習資源嗎?
08:01 工程師是不是都很高薪?
影片中提到的播放清單 【12 Web Apps in 12 Week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3ZvcdS3XPLNdRYB_QyomQsShx59tpc-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工程師 #轉職 #自學 #前端 #後端

轉職後端工程師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硬核的知識也許不是每個工程師都能夠在職涯發展中完全運用到,但無論是本科系、轉職、自學成為工程師的朋友,都應該要知道,這些紮實的背景知識提早學習起來,在未來的日子裡,只有好沒有壞。
就透過本影片我的真實經驗分享,告訴你這些我在大學時期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論,其實就是程式設計內功,而日後沉睡已久的內功卻又恰巧的在職涯旅途中碰上用處。
章節:
00:00 學這些有用嗎
00:52 我與速成班的距離
04:45 業務增長後的影響
06:36 基本功知識科普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資料結構 #演算法 #計算機概論 #前端 #後端 #工程師

轉職後端工程師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我從 12 歲就堅持到今天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一些在就學時期或面臨轉職的你可能會想問的幾個問題。
⏩ 影片章節傳送門
00:00 Who am I ?
00:50 成為工程師的心路歷程(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退伍)
04:56 工程師問題總匯
05:09 學校不好會影響薪水嗎?
05:48 念研究所有用嗎?
06:11 進入職場後要補學歷嗎?
06:55 考證照有用嗎?
07:22 工程師是不是都很爆肝?
07:55 如何累積作品?
08:20 突然想轉軟體還有機會嗎?
08:51 學校有差嗎?
09:25 總結
另外,和你分享我很喜歡「賽道狂人」這部電影中的一句話
「人一旦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這輩子的投注與付出就不叫做工作了」
找到自己的天命並全力以赴,我做的到你一定也可以。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任何職涯或抉擇問題。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工程師 #前端 #後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