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三屆【核電影】座談焦點片
《我們的巴黎協議》(Not Without Us)
Mark Decena|2016|美國|72 min|台灣首映
預告:https://vimeo.com/161547474
9/09(六)15:00 光點華山影廳(來賓出席映後座談)
9/15(五)19:30 不鳥穀北車文創基地
如果連各國政府們都無法解決氣候危機了,那世上到底還有誰能?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巴黎協議》跟隨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草根運動者,前往巴黎參加第二十一次聯合國氣候大會。氣候變化對他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使這些人深刻明白,國際間必須訂定出一個強而有力的碳排放限制協議,才可能阻止危機惡化至無可挽回的地步。
然而,由 192 個國家簽署的《巴黎協議》除了沒有強制約束力,更沒有提到全球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本片試圖將連結起各個環節:聯合國無力處理氣候變化的過程、石油產業對各國政府的控制、人類歷史上最巨大的經濟不平等、即將到來的氣候災難、由化石燃料主導的經濟體與控制著它的那 1% 極少數人。
《我們的巴黎協議》透過氣候協議本身的限制與場外行動者的呼聲,試圖強調,人們真正需要的系統性改變,需要由草根組織培力、串聯、鼓動群眾的參與,因為真正的改變不會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的。
●映後座談嘉賓:
趙家緯,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台大環工所博士。合著有主編《上課了!生物多樣性 4:綠色經濟幸福學》、《永續之殤:從高雄氣爆解析環境正義與轉型怠惰》、《公民能不能?能源科技、政策與民主》、《為什麼我們不需要核電:台灣的核四真相與核電歸零指南》等書,曾因於臺灣氣候與能源政策的參與,獲選遠見雜誌第一屆台灣環境英雄獎 。
●推薦閱讀:
非營利組織氣候變遷行動指南/《天翻地覆》書評-
http://npost.tw/archives/22916
「一片歡欣之後,殘酷的事實是,目前各國提出的減碳計畫,將使全球平均溫度增加攝氏 3 度,遠高於巴黎協定中訂定的「抑制全球增溫在攝氏 2 度以下,並以 1.5 度為積極目標,以避免小島國家因海平面上升導致國土退縮、洪患頻繁等不可逆之衝擊。」且若要達到此目標,各國均需大幅度削減針對石油開採、煉油廠、火力電廠等投資,改將資金投入再生能源與節能。」
巴黎氣候協議正式通過 學者:對台灣深具意義-
http://e-info.org.tw/node/112097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人員也指出,先前各方矚目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最後確定用的詞是NDC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要求各國每五年要提送一次NDC。這個頻率其實跟國內《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當中,國家減量方案的提送頻率規範是一致的,會是蠻好的國際規範與國內法銜接契機。」
※影展官網:http://zeronuke.gcaa.org.tw/
※影展全程免費入場!捐款支持核電影:https://goo.gl/KMNZjv
轉型怠惰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厭世代覺醒
#政經星期五今晚登場
文/ 李雨蓁
厭世代面臨的低薪、過勞、階級無法流動和南北差距等問題,並非在我們這代才形成,而是過去數十年產經結構累積而來。然而,我們與其怨嘆,不如起身找出高雄的解答。
好過日的幾位夥伴提到了發展型國家的轉型失敗、大企業的虛胖與缺乏創新能力、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和相對萎縮,這些都是薪資停滯、財富世襲與產業財團化的原因。
●我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我們認為,高雄的未來並不是找到下一個「台積電、鴻海」這樣的大型企業來投資設廠,而是找到能孵育出創新產業的生態系。要完成這樣的轉型,代價並不簡單。台大國發所所長周桂田教授,就提出我國政府長年陷入 #高碳產業 結構的 #轉型怠惰,顧忌於高碳產業之產值與政治影響力,而不敢使用政策誘導工具,釋出生產要素,內部化外部成本,而讓「高值化」真正完成。
在產業變化、全球競爭與資本移動的下,臺灣就業機會從工業轉向服務業的趨勢相當明顯,對青年人口更是如此。然而,台灣缺乏服務業高值化與「服務外銷」能力,加以職缺以低階無技術員工為主,新創產業不發達且門檻偏高,在缺乏高等教育與技職體系產學配合與永續教育下,也造成了青年低薪與貧窮化。
●低薪與勞權不彰...都和產業結構有關?!
台大社工系古允文教授研究兩千多名「青貧族」後,也發現 #產業升級、提高生產的 #附加價值 才是真正解決低薪問題的關鍵因素。也就是在建構社會安全網與稅制改革之外,產業結構仍是解決低薪的最大關鍵!我們要做的,不只是讓老闆遵守勞基法而已,而是真正壓著老闆去轉型,以及讓青創門檻下降,年輕人有機會自己創業幹掉慣老闆,整體社會創新氣氛與資源增加,誘導勞工意識提升,這才是增加薪資的基本條件。
在《厭世代》專題報導採訪余宛如時,她提到台灣新創的困境,有一部分是台灣創業者不知趨勢何在,大多用代工思維思考。《未竟的奇蹟》提出,過去台灣的「#經濟奇蹟」與代工出口經濟體有關,卻也在後來形成「#衰退典範」,都能看出代工模式為台灣帶來的枷鎖。
●開放在地數據資料庫
日本比台灣更早出現了青年貧窮、世代差異、首都一極化等問題,其中,扭轉地方經濟發展模式的政策便是地方創生。今晚我們會來好好談地方創生的發展脈絡。以下只講一點:
地方創生各種手段中,首先是開放數據,是情報網站 #RESAS(Reginal Economy Society Analyzing System)地方經濟分析系統,提供情報資訊與社群服務,包括全日本各地開放資料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像是人口結構(自然人口、社會人口增減、就職求學人口、未來人口推估)、地區經濟循環(生產、分配、支出及勞動生產力)、產業構造、企業活動(情報、海外拓展、研究開發)、觀光(國內外旅客組成、旅宿設施)、道路公共建設、雇用及醫療福利以及地方財政等數據。
台灣近年在產創條例和中央地方政策中,也強調開放數據的應用,但RESAS與台灣國發會推的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比較起來,網站介面與地圖化資料的呈現方式都更勝一籌。顯見除了供應情報給新創者之外,資料庫的圖像化設計與建置也能提供新興的資料分析與UX產業,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政府單位必須要認知到創新呈現與數據分析應用的必要性。
●政府作為媒合企業與新創的媒介
台灣新創產業或新興年輕團隊面臨的困境,一是資金,二是研發時間,原有的新創意需要金錢和時間來讓想法更加成熟,而這兩項要素都能從現有的企業中尋找,新創事業的成本不該成為政府補助的成績單,而是要讓企業家們認為自己是有責任、有義務去輔佐新創產業,如此,才能行程良善的傳承與循環。
以我的例子來說,大學畢業時,和我的畢業製作夥伴花了十幾萬研發了公共場所的雨具速乾設施,用玩的方式解決傘套不環保的問題,這個產品也在新一代設計展當中獲得廠商特優獎,但除了獎金與獎牌之外,就沒有後續了,在跟當初給予獎金的廠商接洽當中,發現他們只是想買斷這樣的產品,或是直指還有很多需要修改及實際生產上的困難,而不願給予輔助等等的回應,讓本來想成立新創研發的我們,在面臨沒有薪資來源,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下,只好各自單飛投入職場就業。
倘若產官學能真正發揮媒合的作用,我相信一定能為台灣新創產業帶來一股新興的力量,讓企業盡到社會責任,讓新創注入新的活水,畢竟年輕人的厭世,在於對未來找不到可以熱情的方向。
先談到這邊,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厭世代」的一員,歡迎週五晚上來和我們一起討論打破現狀的解答。如果你積極的認為「厭世不可取」,更歡迎一起來和我們討論行動的方針!
#厭世代覺醒分享講座
我會從智力共享和地方創生切入,來提供高雄產業的可能解答與政策方向,歡迎參加!
【時間】2/2(五)19:00-21:00
【地點】三餘書店|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
【與談人】
- 陳信諭 醫師
- 李雨蓁 設計師
- 李欣翰 業務員
- 陳柏惟 電影製片
#高雄 #新創生態系 #地方創生
轉型怠惰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關於拼經濟,他們漏了什麼?👀
文/ 好過日編輯部-理事長 陳信諭 醫師&產業組顧問 Tân PehUî
今日開始,好過日開始會繼續追蹤本次民進黨市長初選辯論中,候選人提出的幾大政策層面,並從中找出共同性的盲點。
引用我們昨天的整理:「以經濟而言,所有候選人均提到『產業轉型』重要性,劉延續目前產業項目與土地規劃;陳強調遷都效應;趙強調現金補助、引資招商和擴充基建;管則提到產業輔導與青年發展。」
◾️ 1.不願面對的真相
這其中,各候選人第一件遺漏的,其實就是「產業轉型」要從什麼轉過來?也就是如何批判改革現有產業經濟結構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幾篇近期出版的專書與報告中窺見一二。在中研院社會所李宗榮、林宗弘研究員編著的「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一書中,觀察到「企業大型化、獲利減退;中小企業萎縮、家族化、缺乏創新力」等現象。進一步說,經濟過於依賴三角貿易、追逐低工資;政府稅基不足,資金流向海外和缺乏生產力的地產等部門;計畫性產業發展不再成功,兩兆雙星等成效不足...都讓台灣產業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雖然GDP仍緩慢成長,薪資卻倒退20年。中研院經濟所楊子霆助研究員分析:台灣實質 GDP 偏離實際薪資的現象,並不完全是分配不均所致。臺灣經濟近15年來,出口價值越來越低,消費民生物品指數卻持續上升。前者反應了過度仰賴低毛利「資通訊產業」出口現象。
上述兩者告訴我們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台灣缺乏「關鍵技術創新能力」。而這個問題,在長年國土失衡發展下,缺乏知識經濟動能、生產要素又被國家機器剝奪的高雄,更是產業斷鏈,轉型困難。
高雄的未來並不是找到下一個「台積電、華邦電、鴻海、日月光...投資設廠」,而是找到能孵育出創新產業的生態系。要完成這樣的轉型,代價並不簡單。台大國發所所長周桂田教授,就提出我國政府長年陷入高碳產業結構的轉型怠惰,顧忌於高碳產業之產值與政治影響力,而不敢使用政策誘導工具,釋出生產要素,內部化外部成本,而讓「高值化」真正完成。
很遺憾的,在本次市長初選辯論中,五位候選人看似魄力有餘,卻未見直指核心的改革決心。
◾️2.青年希望在哪裡?
傳統經濟學認為,先讓企業賺錢後,好處也能由勞工共享,稱為「涓滴效應」,但從近數十年累積證據中,此法則可說已被推翻。如上文「未竟的奇蹟」研究也發現,企業獲利或減稅額外的收益,均進了老闆口袋。除了是造成資本利得大於薪資所得成長的部份原因外;另一方面,老闆拿到錢,不給員工就算了,連研發支出也嚴重偏低。這點大財團或中小企業皆然。
民進黨認為「中小企業」乃該黨基本支持族群,必須適度鬆綁勞基法以維繫競爭力,這點乃完全治標不治本的說法。事實是,需要繼續依靠低薪高工時結構的中小企業,在缺少研發投入和轉型覺悟下,已經失去競爭力,繼續依靠台灣相對低成本生存,只會自取滅亡。
在產業變化、全球競爭與資本移動的下,臺灣就業機會從工業轉向服務業的趨勢相當明顯,對青年人口更是如此。然而,台灣缺乏服務業高值化與「服務外銷」能力,加以職缺以低階無技術員工為主,新創產業不發達且門檻偏高,在缺乏高等教育與技職體系產學配合與永續教育下,也造成了青年低薪與貧窮化。
台大社工系古允文教授研究兩千多名「青貧族」後,也發現產業升級、提高生產的附加價值才是真正解決低薪問題的關鍵因素。也就是在建構社會安全網與稅制改革之外,產業結構仍是解決低薪的最大關鍵!我們要做的,不只是讓老闆遵守勞基法而已,而是真正壓著老闆去轉型,以及讓青創門檻下降,年輕人有機會自己創業幹掉慣老闆,整體社會創新氣氛與資源增加,誘導勞工意識提升,這才是增加薪資的基本條件。
◾️3.城市永續發展,市民真正好過日
在先前好過日陸續舉辦的講座中,我們引入了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與城市接軌。要過好生活,不只是賺錢,還有社會與環境的永續提升。這不只是「覺青的浪漫」,而是在完整評估後,我們發現,反過來也能促進經濟效益。
然而遺憾的是,各候選人似乎仍以經濟論述為主,而忽略了永續發展指標的重要性。
舉例而言,全球每年空汙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五兆美元,估計台灣每年因空汙造成經濟損失超過千億台幣以上。同樣的,若不處理全球暖化問題,未來GDP將每年損失10%以上。這些成本並不由污染者承擔,而是轉嫁給全民。相對而言,處理污染、加速減碳、循環產業,已成為「新興經濟機會」,這部分僅有少數候選人注意到。好過日則將會有更完整論述。
在社會層面上,世代對抗,階級差距,弱勢文化消滅,國土發展不均...等等,均會讓國家付出社會成本,甚至造成對立與不安。如何讓社會在多元開放下,共享發展成果,創造機會平等,便是積極人權的一環。
在城市發展層面上,過往中國殖民政權在「再殖民」後,荒廢全市都計近40年,道路管線等基建品質低劣、工業區缺乏管制、缺乏大眾運輸與人行環境保障下,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更易於造成城市蔓延與商業機能分散不振。城市發展的諸多弊病,除了增加風險管理困難,也使人際交流不易,影響城市競爭力。也就是說,城市結構需要徹底改革,市民不需要再容忍現狀。
好過日在評估經濟指標時,將會把永續發展目標,結合進入各層面、各行政區、各子計畫。提升薪資同時,兼顧未來發展性、分配合理性、文化多元性、環境承載力、促進健康生活。
以上幾個層面,是好過日夥伴們初步觀察到現有候選人的不足。比較遺憾的是,擁有龐大資源的在位者、或國會資深議員,都沒有真正了解高雄困境,了解人民需求。我們這幾個平凡政治素人,希望能集結真正人民聲音,勇敢說出問題,期待您和我們一起,繼續討論解答,甚至挺身挑戰!
#高雄 #好過日 #參選市長 #政見
轉型怠惰 在 [討論] 黃埔國軍不會改革應該開除人員重建組織 - PTT評價 的八卦
轉型 正義最該做的就是大學改革黨國大學不是在研究普世價值,而是在研究 ... 吳子嘉說得很好:無能、怠惰、愚蠢不能被稱為犯罪所以就會有很多人擺爛 ... ... <看更多>
轉型怠惰 在 永續之殤:從高雄氣爆解析環境正義與轉型怠惰 - YouTube 的八卦
高雄氣爆第一百天之省思-永續之殤:從高雄氣爆解析環境正義與 轉型怠惰. 166 views166 views. Jan 16, 2015. 0. Dislike.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