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為何變成護國神山?是怎麼從小弟一路走到大哥?
嗯,以前我會覺得這就是歷史巨流,人類無法逆轉,現在覺得這就路徑依存,大家順著習慣去做,就變成這樣。然後,如果我們現在順著另一套思路去走,幾十年後又會變成那樣,事後回來看,稱之歷史巨流誰都無法改變。
呃,基本上這叫做事後解釋,找理由大家都會。
我也在幹一樣的事情,所以不是在戳你。
以下很長,都是個人的事後解釋,不是預測也不是系統歸納,純粹天橋邊榕樹下阿伯碎念。
============
咳,我是覺得,台灣的矽盾會成真,跟那些李國鼎啥米碗糕的高瞻遠矚,一點關係都沒有,台灣被選上為電子代工基地,幾十年前在美國國務院開會時決定,我們只是被動接受這個政策結果。
但同樣要成為美國的技術轉移對象,優良的代工基地,從80年代開始,除了東亞以外,西非跟冷戰結束後的東歐,都曾經是候選,怎麼都弄不大起來?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就更別說,完全是依靠成本外部化做起來,用世界標準去看,中國的效率極差。
那台灣矽盾怎麼在今天突然成真?有人指出,台積電的製程精密,良率極高,讓成本壓低,競爭力超強。所以連美國都覺得,找台灣代工比較實際,自己做太誇張。
這我承認是對的。
前幾周,不是因為缺晶片,出現一堆中國超爆幹強,沒兩年就可以超英趕美的理論?這套宣傳為何越來越行不通?在台灣尤其相信的人越來越少?就,進入奈米的世界,我這個做過研究的,立刻就曉得難度跟成本不是線性提高,是指數倍增加,但宣傳還是線性,就我們有碰過的人來說,當然一聽就唬爛。而台灣現在碰過相關理工課程的人會很少嗎?
跟一般人解釋一下,非奈米的傳產要提高產能跟良率,類似提高2倍要1億,4倍要2億,要預估所需資源不會差太多。但奈米技術下,提高2倍要10億,4倍可能要100億。為何?很難跟業外人解釋,要多增加一點精密度,提高一些些良率,所要增加的設備,夭壽靠杯多的。
但我比較想知道,為何台灣才能產出爆肝工程師?在其他國家,相同勞動條件,早就抗議跟工會罷工,弄到要鎮暴部隊出動了,立院光是開勞權相關會議就開不完。
可我們台灣人,鍵盤抗議勞動條件差的人滿坑滿谷,竹科人拼命想選一個可以上台改法案,瞬間薪資跟勞動條件就改善的立委,但要大家罷工抗議來點硬的,沒半個響應。
我也不是沒見過在那邊哀嘆台灣人奴性重的左左,都不跟他一起站出去對抗強權,活該被奴役之類等等...
那怎麼會選出蔡英文?現在應該還是蔣家天下啊。
嘛
這也不是儒家教育造成的,不然韓國比我們更變態,也沒看三星把台GG踩在腳底下。要說是台灣人有受過日本人教育,但現在幾乎所有爆肝工程師主力,都是黨國年代教育訓練出的,日本成分只有老一輩有。
我為何認為是路徑依存?這就跟玩遊戲一樣,有些世界奇觀就是得要各種條件齊備,不是有錢就蓋得起來。科技樹走到這一條路,就會犧牲其他的,而且需要很多輔助系統協助主系統運作。
很多人都不知道,台GG相關的產業,一路峰峰相連到天邊,而為何會這樣?我認為也是一種路徑依存的結果。在發展史上任何一點歪了,都會讓矽盾變成紙糊的脆弱。
首先,我們的教育體制,大體上還是遵守著兩種人會出頭,記性好、耐力好。想要考到頂大,如果不是記性很好,就得要坐得住,可以磨練心性讀書不起來。即便多元教育、素養教育想要改變,但不管怎麼變,至少在這十年,我看不到這兩個基本要素會被剔除。
但記性好、天分高的人少,中等之資但有耐性去磨的人多,所以今天台灣頂大出去,會被台積電等看上的工程師,幾乎都受過多年磨練。也就是說,高強度的工作,需要的心性早就練好,被教育體制篩選過兩輪,進得去的多半都能接受。(頂多嘴巴不要,身體很老實)
雖然階級複製是事實,但台灣跟韓國又有決定性不同,我們的歷史中,高階級的台灣人,經歷日治到國民黨來台後的白色恐怖,土生土長的菁英被洗過幾輪,一出生就是高階級人很少。而這些高階級的又多半是黨國後代,養尊處優下根本沒多大能力。
而教育體制強調依照分數標準,以及各級學校的排序,成為一種另類的階級翻身途徑。即便聯考還是在加強複製,但教育體制內從上到下都是以平等的概念教學,至少在表面上如此,這讓頂大生畢業出去後,優越感並非建築在學歷標籤上。
意思是,不會因為你進了科技業,變成了科技新貴,你就會以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上流人。至少心態上,你還是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工程師,就算上級學歷低你一點,但他的經歷夠還是可以服你。這在韓國更加學歷競爭的社會,就會逆向淘汰中階人,在其他有階級傳統的國家,像是印度會出現管理災難。
說白了,就是台灣科技業雖然匯聚台灣最強的數理菁英,但這些菁英在心態上,平均來說多數人...
一. 不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是下流人
二. 同時具有傳統定義上,在中低階級才有的工作韌性
但若只有這樣,還是不會有台積電這種公司出現。
台灣很妙,這種要投入舉國資源的產業,在其他國家往往變成特許,不是法規特許,而是制度上會有特權。像在中國,排廢水都沒在管你去死的,但在台灣即使是台積電,一樣被環保團體跟環保單位,圍毆到標準世界夭壽高。
然後這又遇到扁馬16年開始的中國大磁吸效應,大量台灣產業西進中國,造成本國傳產類的消費力低落。這直接的結果就是,唯一有賺錢優勢,還有機會進去的就科技業,其他傳產若非早就被老人卡位,新人找不到出頭路,就是發展到極致,很難有進一步揮灑空間。
結果,每一年畢業的理工菁英,發現自己只有這條路可以走,其他的就是低薪跟更糟的勞動環境。這促使即便相對世界其他國家,台灣工程師的勞動條件很糟,大家還是買單,只有嘴巴碎念。
如果2000年之後的台灣就業環境,就跟7、80年代電子加工狂飆時一樣,這些理工菁英待兩年都會出去創業,過著所謂財富自由跟快樂人生,誰想要爆肝。
各種路徑都有一個依存,教育上我們走著聯考複製階級的道路,但在民族整體上,國民黨來台造成日治時代的中高階級崩潰,重新洗牌一次,變成幾乎所有人都沒有資本積累,由此訓練出世界難得一見的工作心態,而經濟上又正好遇到中國磁吸,台灣消費力變弱,更不敢輕易離開有競爭力的產業。
那現在,狀況會改變嗎?看來有點難。
突破了一個關口後,現在台灣這些新一代的菁英,可能在歐美國家的產業考量下,變成逆向輸出代工模式,而這些人力素質,至少全世界我看不到有哪個國家,可以跟台灣一樣。成績跟學科可以練,心態養成可要10年為單位。
即使這樣,還是很難複製台灣模式,電子業有太多輔助系統,整廠搬過去,但沒有把整個新竹搬過去,或是把整個台灣搬過去,歐美想要複製本土台積電,成功率也不高。
嘛,所以說,我們能不能預測後面的結果?說真的不行,每一個環節有去了解一下,我都發現他環環相扣,扣到整個台灣身上。畢竟台灣不大,要找到自己公司的活路,往往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做的生意都不怎麼單一,橫跨多個領域,透過多年市場競爭留存下來。
這不是替代掉這家公司就好,這家小公司牽出去的蛛網可能是10多條,想在他國複製,等於要扶植好幾家小公司,而不是就這家。
我是不相信中國做得到,就不提欺騙造假是常態,成本外部化過頭,現在任何追上世界標準的改善,都會立刻降低利潤。光是那個心態,我就可以篤定中國人做不到。
為何?
台積電的人自己可以講,你會不會在廠裡,因為小事對上司不爽,就故意整條產線搞到停機?把上億的機器砸爛?這個可是被某些媒體推崇的狼性喔,為何你做不到?
為何你會變成一個,循序漸進、有耐心磨耗、遵守規範的工程師,而不是動不動就要打破現狀,懲罰削自己面子的敵人,亂衝亂闖的戰狼?
不是嘴巴說要做,是你真的做得到嗎?
別說台積電的啦,一般小公司的你,做得到嗎?
這不是奴性喔,不要平行移植歐美觀念,認為這就是奴。
輸出功率英文 在 Facebook 八卦
我從沒想過,這兩個字對我來說是這麼的重要,直到現在我還是很依賴他們。
年輕的時候的我比較荒唐些,發生了很多事,大家之前應該都有看過。這次也是跟一樣,年輕時在喝酒的地方認識了一個妹,聊著聊著發現我們還想更深入,我是指聊天的內容,所以她就很大方的約我去她家聊天。
我當然答應,畢竟我要想要深入,我是指聊天,所以就搭著計程車到她家巷口下車,卻看到了一個魁武身形的男子從巷口快步走出來。那個妹說完蛋了那是她男友,接著她就跟我說:
「走!快衝!!!」
就這樣,我保住了一條命,因為我有快衝。
當然也曾經有過跟妹仔真正在深入的時候,但深入得太忘我,不小心打翻了床邊的威士忌,然後更不小心的滴到我的眼睛,妹仔就跟我說:
「快去沖水!快沖!」
就這樣,我保住了眼睛,還繼續深入下去,因為我有快沖。
不好意思我年輕時就是這麼的白爛又荒唐,但我只是想表達在人生中,不管是「快衝」還是「快沖」都是很重要的,但我想最重要的,應該還是「快充」。
好像有點太牽強了......但快充真的很重要,是現代文明病的救贖。
畢竟我們每天都要充各種東西,但你如果想要一個真正大功率快充、還不只能充一個而且又方便攜帶的話,「Allite A2 105W 氮化鎵快充」可能會是最符合各位需求的選擇。
Allite A2 是 105W 的三孔多裝置快充,光是 105W 就已經是市面上快充很少見的了,加上兩個 Type-C +一個 USB-A 共三個孔,讓你可以感受一下可以一次快速插三個的快感,這一點在旅行的時候就會很有感觸,畢竟要充的東西那麼多,有些飯店的插座又比較少時,這樣就誰都插得到不用搶了。
但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同時插三個會讓他比較無力,就跟人一樣,有些品牌就可能無法同時快充,但 Allite A2 內建的芯片有獨家專利的智慧配電技術,所以你的大尺寸筆電和手機同時快充也沒問題。
而你會發現他的名字有個氮化鎵,不懂沒關係,你只要知道他就是讓這顆可以完美快充不發燙的黑科技,而且他的英文就是GaN,真的會快到讓你想講他的英文發音。
重點是,具備了那麼多特性,他的體積卻只有小小的一塊,面積都比杯墊還小了,可以說是目前看到同條件最小的,這樣外出更好攜帶,尤其是在旅行的時候。雖然說又小又快對男人來說是種汙辱,但對 Allite A2 來說應該是個驕傲了。
附帶一提,他還附個各國插座的轉接頭,在這個當下我們也只能心酸地把那個轉接頭收好,然後希望總有一天可以用到他們啊......
其實根據我自己的使用經驗,很多快充都跟只是說說而已,你也不知道他到底快在哪,但「Allite A2 105W 氮化鎵快充」真的是蠻有感的快,就是那種會讓你說出「怎麼那麼快」這種汙辱人的話的快,市面上真的找不太到這種大功率又小體積的三孔快充,加上它通過 BSMI 認證,有一年台灣在地維修保固、售價還是最便宜的,需要快充的朋友真的可以快衝啊!
限時優惠預購連結:https://backme.tw/ref/uy03A/
#AlliteA2氮化鎵快充
#史上最小105W氮化鎵快充
#大功率小體積還有三孔輸出
輸出功率英文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八卦
【聽范永奕老師分享功率訓練】
昨天特地搭車從花蓮到台南聽范老師的功率訓練課程,主要是想聽聽多年來使用功率計訓練的范老師在科學化訓練上的個人經驗,除了聽到許多數據的分析方法,沒想也聽到到許多非關功率的分享,順便把范老師精彩的話語紀錄下來:
➔剛開始使用功率計,不用太計較數值的高低,也不要想愈練愈高,剛開始時它最大的價值在於讓你學會如何穩定輸出自己的力量。
➔有時我會故意把車錶拿掉,進行盲騎。這樣比較不會被錶上的數據給侷限。因為一直盯著錶看,身體的負荷感會不見。比較起來,負荷感比功率大小來得重要。
➔數據很重要,我所有的訓練、比賽都是依著數據執行。但是負荷感是推促我們體能不斷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不斷追求功率的同時,別忘了校正自己的負荷感。
➔范老師說「讀書」跟「訓練」很不一樣,拿背英文單字做比喻,一個字可能只要背十遍,頂多一百遍就記住了,但要"背動作"難多了,為了使一個正確的動作達到自動化,身體要重複同樣的動作數萬次才行,這也是技術訓練困難的地方。
➔不同的功率計所踩出的數值拿來比較,沒有意義,那就像把公斤和台斤拿來比一樣。
➔「工作限制」的運動學習理論:工具可以幫助使你發現問題,使你的訓練目標變得更明確,把目標切割成小目標也比較容易達成。但工具永遠只是工具。
輸出功率英文 在 輸出功率- 電子工程- 英文翻譯 - 三度漢語網 的相關結果
中文詞彙 英文翻譯 出處/學術領域
動態輸出功率 Dynamic Power Output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輸出功率 Power Output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額定輸出功率 Rated Power Output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看更多>
輸出功率英文 在 輸出功率英文- 英語翻譯 - 查查綫上辭典 的相關結果
輸出功率英文 翻譯: dc power…,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輸出功率英文發音,英文單字,怎麽用英語翻譯輸出功率,輸出功率的英語例句用法和解釋。 ... <看更多>
輸出功率英文 在 Power Output - 輸出功率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的相關結果
名詞解釋: 輸出功率是指擴大機(Amplifier)在一定的負載(Load)下,所能輸出的最大功率(Power)。一般而言,擴大機輸出功率的標示會有兩種數值,一是額定輸出功率(Rate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