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韓國經驗能否全球複製 如何做到早期全民篩檢?
【韓國疫情從2月18日感染大爆發擴散至全國之後,疫情高鋒在十天後出現,一天就增加了909個確認病例,之後在 3月23日單日新增病例降到,一天只增加64例的低點,大約一個月時間就將新增病例曲線壓平,美國各大媒體紛紛探究,到底韓國做了什麼,能快速將疫情控制下來,而且是在沒有封城,也沒有封鎖疫區國家飛機旅客落地的前提下,遏止了病毒的擴散走勢。紐約時報的分析報導點出四大關鍵,認為韓國經驗展現了在不封城情況下,仍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因為 1.疫情大爆發前 就展開了早期介入動作,2.推動了廣泛而安全的病毒篩檢作業,3.追蹤接觸感染 強力進行了隔離監控,4.則是爭取了民眾對防疫工作的支持與投入。尤其是「廣泛篩檢 找出確診患者 」是韓國政府一開始就確定好要做的工作,在首例確診出現後一個星期,防疫官員就邀集醫療生技業者,希望他們能開始研發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並且批量生產,韓國目前每天可生逾十萬個篩檢試劑,已經有17個國家正在洽談進口韓國的病毒試劑】
{內文}
(abc報導)
韓國發布單日新增病例數64例,這是疫情升至高峰幾週以來的最低點,而他們並未封鎖整座城市
沒有強勢封城 沒有關閉邊境 拒絕疫區國家,不管是二月份的中國,還是三月份的歐洲 美國 所屬航班落地,從疫情高峰2月29日單日新增確診909例,到3月23日單日新增確診降到64例,韓國防疫單位以大約三個禮拜的時間,壓平了新增病例曲線。
(abc報導/CBS報導)
專家指出關鍵在疫情早期所做的幾件事,要求民眾保持人際距離,追蹤感染者接觸史,廣泛的進行病毒篩檢,而且早期即做了準備
(韓國公衛專家/Dr.Bruce Y.LEE >
韓國確保了足夠的呼吸機 個人的防護設備,確保了口罩能被大量的生產等,一整個配套的策略
(韓國公衛專家/TINA PARK)
韓國所採取的策略被稱為
韓國與美國都在1月20日發布第一起確診病例,美國abc新聞指,但韓國採取了
美國所沒有做的一系列行動,第一是追蹤確診感染者。
(防疫專家/Dr.Bruce Y.LEE)
韓國政府推出了幾種不同類型的追蹤措施,來確定感染者的移動,以及他們是否違反了隔離措施,舉例來說應該待在家裡的隔離者,卻跑到街上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透過追蹤科技)將很快被發現
(abc報導)
舉例來說,你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者,那麼政府會透過你的手機和 信用卡數據來追蹤你的行動,紀錄確診前的移動路徑,並且當健康民眾接近確診者曾去過的地方,就會透過疫情通報APP發出警訊
(韓媒YTN報導)
(若隔離者脫逃)防疫人員可通報警方,要求協同出動以找到逃跑的隔離者
(警方人員)
應隔離者若跑出來,警方會在防疫單位要求下出動,依法處置未脫逃者
韓國政府借助手機科技和大數據資料庫,首先採取了追蹤手段,對於感染者發病潛伏期間的移動路徑,去過的場所 搭過的巴士地鐵,事無大小 鉅細靡遺的全找出來,內容不只會在疫情記者會上公佈,也設計疫情通報APP供一般民眾下載,曾經出現過確診者的場所 區域,都會透過這款APP提供給所有人,甚至只要接近這些場所,手機就會發出警示聲,提醒你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或者乾脆避開危險區域。
另一款APP則是專為管控居家隔離者所設計,防疫人員透過手機定位隔離患者的位置 進行管控,隔離患者必需每日二次,上傳體溫等自我健康管理數據,如果擅自離開隔離定點,防疫單位會收到APP回報訊息然後帶著警察找上門,在防疫單位擴大管控境外輸入型感染之時,這款自我管理APP更成為所有入境韓國旅客強制下載的配備之一。
(半島電視台駐首爾記者/Rob McBride)
所有入境韓國的旅客都被要求下載一個手機APP,用以監控外來旅客在韓二個禮拜期間的健康情況,因此韓國國境仍保持對外開放,同時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做法,韓國政府也極力避免封鎖疫情重災區的大邱,在疫情持續升高期間依然保持開放
透過科技手段進行追蹤,及疫情透明化的全民通報,是早期疫情獲得有效管理,之後疫情升高 也未實施封城的關鍵之一。2月18日,大邱31號患者引爆千人大感染進而全境擴散,確診患者每天都數以百計噴發式出現,初期確實讓防疫單位措手不及,疫情重災區的大邱,是不是要仿效武漢全面封城,也一度引發討論,但最後韓國政府依然決定,以流行病學手段追蹤可能危險找出感染者,封鎖病毒,但不封閉城市,而這所謂封鎖病毒手段,就是<全面性的病毒篩檢>。
(CNN報導)
這就是這個城市正在做的事,提供完全免費的新冠病毒檢驗,任何人都可以來,而不限定市民或居留者,從疫情發生初始至今,韓國已經進行了數以萬計的病毒檢驗,
這樣一個檢驗站,單日就可完成380人次的篩檢
(CBS報導)
在韓國首爾市政府每天進行數次地鐵車廂消毒,篩檢得來速每天進行上萬件病毒檢驗工作,國家防疫策略的目標,是在不封城前提下降低感染率,
(韓國公衛專家/Tina Park)
早期診斷(確診)是對抗病毒的關鍵
(abc主播)
在韓國進行了廣泛的病毒篩檢,這可以告訴你什麼呢,它會告訴你發生問題的區域是在哪裡,如果瞄準它們(做出因應),韓國做了準備迅速進行全面檢驗,他們找出了問題區域然後鎖定目標,防疫單位知道要把口罩跟呼吸器以及物資送到哪裡
檢驗得來速Drive through,個人篩檢亭Walking through廣泛設置,單日可承擔檢驗人次超過1萬5千件,總計從2月18日感染全境擴散,至今韓國完成超過30萬人次的病毒篩檢,平圴每200位公民就有一個人做過檢驗,人均檢測率是美國的四倍。
(WHO祕書長/譚德塞)
你不能矇著眼睛去滅火,我們只有一個簡單建議給各位,「篩檢(病毒) 篩檢 篩檢」
廣泛篩檢,找出確診患者是一開始就確定好的準備工作,韓國首例確診出現後一個星期,防疫官員就邀集醫療生技業者,希望他們能開始研發新冠病毒檢測試劑 批量生產,生技業者借助AI大數據,將篩檢試劑的研發時間,從原本2-3個月縮短到二週,疾管單位以急事急辦原則,一個月內快速核准四種篩檢試劑上市,目前韓國每天可生產逾十萬個篩檢試劑,已經有17個國家正在洽談,要進口韓國的病毒試劑
第三,韓國醫療資源相對完善,全國大小醫院逾1500家,平均每千人病床數是12床,大約是OECD國家平均值的2倍,而早期診斷找出感染者 <輕重分流治療>原則下,也讓韓國新冠肺炎死亡率維在1%左右,事實上不只是韓國,亞洲幾乎有志一同皆採取早期防疫做法,順利扛過了新冠肺炎的第一階段考驗。
(半島TV報導)
台灣甚至比韓國更早行動,去年12月下旬就對武漢赴台人員展開檢疫,當時北京還未對外承認武漢肺炎疫情
紐約時報報導分析指出,韓國經驗展現了在不封城情況下,仍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關鍵在於 1.疫情爆發前早期介入,2.廣泛而安全的病毒篩檢,3.追蹤接觸感染予以隔離監控,最後則是爭取民眾對防疫工作的支持與投入,韓國模式也許能夠加以學習複製,但各國不同的政治意識以公民的公共意志,可能會是障礙,尤其是因兩極分化,為民粹主義反彈而困擾的領袖們,對深陷疫情擴散的國家則為時可能已經晚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有話好說 PTS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院內感染 #疫苗 #疫情 #AZ #篩檢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
輕重分流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韓國模式不封城下抗疫的可能性?
韓國沒有封城,沒有關閉邊境,沒有全面停止經濟活動,沒有拒絕疫區國家。一個月韓國就壓平了新增病例曲線。他們怎麼做到的?來看看這段外電整理。
韓國公衛專家:三個T:trace,test,treat(追蹤,篩檢和治療)
1.接觸者追蹤:疫情透明化全民通報。借助手機科技和大數據,韓國的電子追蹤系統,匯集在APP讓大家知道患者的行蹤。警方也可以很快發現違反的人,可以馬上出動去抓人。旅客也要下載回報健康狀態的APP。
2.全面免費病毒篩檢。(他們是做PCR不是快篩喔)一個得來速一天可以完成380人的篩檢,每日測上萬件。至今完成30萬次,平均每200人就有一人做過檢測。
在第一例之後一週內邀集醫療生技業者,一個月內快速核准四種篩檢試劑,目前每天可生產十萬個試劑。早期診斷。知道傳染病在哪,才知道要把醫療物資往哪裡部屬。封鎖病毒,不封鎖城市。
3.醫療資源相對完善,平均每千人病床數12床,輕重分流,維持了低致死率。
4.保持社交距離
5.提早準備(確保口罩,呼吸器,防護衣數量)
韓國和美國都是1月20日第一例確診。而韓國採取了以上一系列措施。
現在面臨境外移入,韓國也沒有禁止旅客,反而是全面對入境者實施快速檢測。好猛....
輕重分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未封城 未禁足 全民篩檢與追蹤 歐美取經韓國經驗
【韓國疫情從2月18日感染大爆發擴散至全國之後,疫情高鋒在十天後出現,一天就增加了909個確認病例,之後在 3月23日單日新增病例降到,一天只增加64例的低點,大約一個月時間就將新增病例曲線壓平,美國各大媒體紛紛探究,到底韓國做了什麼,能快速將疫情控制下來,而且是在沒有封城,也沒有封鎖疫區國家飛機旅客落地的前提下,遏止了病毒的擴散走勢。紐約時報的分析報導點出四大關鍵,認為韓國經驗展現了在不封城情況下,仍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因為 1.疫情大爆發前 就展開了早期介入動作,2.推動了廣泛而安全的病毒篩檢作業,3.追蹤接觸感染 強力進行了隔離監控,4.則是爭取了民眾對防疫工作的支持與投入。尤其是「廣泛篩檢 找出確診患者 」是韓國政府一開始就確定好要做的工作,在首例確診出現後一個星期,防疫官員就邀集醫療生技業者,希望他們能開始研發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並且批量生產,韓國目前每天可生逾十萬個篩檢試劑,已經有17個國家正在洽談進口韓國的病毒試劑】
{內文}
(abc報導)
韓國發布單日新增病例數64例,這是疫情升至高峰幾週以來的最低點,而他們並未封鎖整座城市
沒有強勢封城 沒有關閉邊境 拒絕疫區國家,不管是二月份的中國,還是三月份的歐洲 美國 所屬航班落地,從疫情高峰2月29日單日新增確診909例,到3月23日單日新增確診降到64例,韓國防疫單位以大約三個禮拜的時間,壓平了新增病例曲線。
(abc報導/CBS報導)
專家指出關鍵在疫情早期所做的幾件事,要求民眾保持人際距離,追蹤感染者接觸史,廣泛的進行病毒篩檢,而且早期即做了準備
(韓國公衛專家/Dr.Bruce Y.LEE >
韓國確保了足夠的呼吸機 個人的防護設備,確保了口罩能被大量的生產等,一整個配套的策略
(韓國公衛專家/TINA PARK)
韓國所採取的策略被稱為
韓國與美國都在1月20日發布第一起確診病例,美國abc新聞指,但韓國採取了
美國所沒有做的一系列行動,第一是追蹤確診感染者。
(防疫專家/Dr.Bruce Y.LEE)
韓國政府推出了幾種不同類型的追蹤措施,來確定感染者的移動,以及他們是否違反了隔離措施,舉例來說應該待在家裡的隔離者,卻跑到街上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透過追蹤科技)將很快被發現
(abc報導)
舉例來說,你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者,那麼政府會透過你的手機和 信用卡數據來追蹤你的行動,紀錄確診前的移動路徑,並且當健康民眾接近確診者曾去過的地方,就會透過疫情通報APP發出警訊
(韓媒YTN報導)
(若隔離者脫逃)防疫人員可通報警方,要求協同出動以找到逃跑的隔離者
(警方人員)
應隔離者若跑出來,警方會在防疫單位要求下出動,依法處置未脫逃者
韓國政府借助手機科技和大數據資料庫,首先採取了追蹤手段,對於感染者發病潛伏期間的移動路徑,去過的場所 搭過的巴士地鐵,事無大小 鉅細靡遺的全找出來,內容不只會在疫情記者會上公佈,也設計疫情通報APP供一般民眾下載,曾經出現過確診者的場所 區域,都會透過這款APP提供給所有人,甚至只要接近這些場所,手機就會發出警示聲,提醒你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或者乾脆避開危險區域。
另一款APP則是專為管控居家隔離者所設計,防疫人員透過手機定位隔離患者的位置 進行管控,隔離患者必需每日二次,上傳體溫等自我健康管理數據,如果擅自離開隔離定點,防疫單位會收到APP回報訊息然後帶著警察找上門,在防疫單位擴大管控境外輸入型感染之時,這款自我管理APP更成為所有入境韓國旅客強制下載的配備之一。
(半島電視台駐首爾記者/Rob McBride)
所有入境韓國的旅客都被要求下載一個手機APP,用以監控外來旅客在韓二個禮拜期間的健康情況,因此韓國國境仍保持對外開放,同時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做法,韓國政府也極力避免封鎖疫情重災區的大邱,在疫情持續升高期間依然保持開放
透過科技手段進行追蹤,及疫情透明化的全民通報,是早期疫情獲得有效管理,之後疫情升高 也未實施封城的關鍵之一。2月18日,大邱31號患者引爆千人大感染進而全境擴散,確診患者每天都數以百計噴發式出現,初期確實讓防疫單位措手不及,疫情重災區的大邱,是不是要仿效武漢全面封城,也一度引發討論,但最後韓國政府依然決定,以流行病學手段追蹤可能危險找出感染者,封鎖病毒,但不封閉城市,而這所謂封鎖病毒手段,就是<全面性的病毒篩檢>。
(CNN報導)
這就是這個城市正在做的事,提供完全免費的新冠病毒檢驗,任何人都可以來,而不限定市民或居留者,從疫情發生初始至今,韓國已經進行了數以萬計的病毒檢驗,
這樣一個檢驗站,單日就可完成380人次的篩檢
(CBS報導)
在韓國首爾市政府每天進行數次地鐵車廂消毒,篩檢得來速每天進行上萬件病毒檢驗工作,國家防疫策略的目標,是在不封城前提下降低感染率,
(韓國公衛專家/Tina Park)
早期診斷(確診)是對抗病毒的關鍵
(abc主播)
在韓國進行了廣泛的病毒篩檢,這可以告訴你什麼呢,它會告訴你發生問題的區域是在哪裡,如果瞄準它們(做出因應),韓國做了準備迅速進行全面檢驗,他們找出了問題區域然後鎖定目標,防疫單位知道要把口罩跟呼吸器以及物資送到哪裡
檢驗得來速Drive through,個人篩檢亭Walking through廣泛設置,單日可承擔檢驗人次超過1萬5千件,總計從2月18日感染全境擴散,至今韓國完成超過30萬人次的病毒篩檢,平圴每200位公民就有一個人做過檢驗,人均檢測率是美國的四倍。
(WHO祕書長/譚德塞)
你不能矇著眼睛去滅火,我們只有一個簡單建議給各位,「篩檢(病毒) 篩檢 篩檢」
廣泛篩檢,找出確診患者是一開始就確定好的準備工作,韓國首例確診出現後一個星期,防疫官員就邀集醫療生技業者,希望他們能開始研發新冠病毒檢測試劑 批量生產,生技業者借助AI大數據,將篩檢試劑的研發時間,從原本2-3個月縮短到二週,疾管單位以急事急辦原則,一個月內快速核准四種篩檢試劑上市,目前韓國每天可生產逾十萬個篩檢試劑,已經有17個國家正在洽談,要進口韓國的病毒試劑
第三,韓國醫療資源相對完善,全國大小醫院逾1500家,平均每千人病床數是12床,大約是OECD國家平均值的2倍,而早期診斷找出感染者 <輕重分流治療>原則下,也讓韓國新冠肺炎死亡率維在1%左右,事實上不只是韓國,亞洲幾乎有志一同皆採取早期防疫做法,順利扛過了新冠肺炎的第一階段考驗。
(半島TV報導)
台灣甚至比韓國更早行動,去年12月下旬就對武漢赴台人員展開檢疫,當時北京還未對外承認武漢肺炎疫情
紐約時報報導分析指出,韓國經驗展現了在不封城情況下,仍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關鍵在於 1.疫情爆發前早期介入,2.廣泛而安全的病毒篩檢,3.追蹤接觸感染予以隔離監控,最後則是爭取民眾對防疫工作的支持與投入,韓國模式也許能夠加以學習複製,但各國不同的政治意識以公民的公共意志,可能會是障礙,尤其是因兩極分化,為民粹主義反彈而困擾的領袖們,對深陷疫情擴散的國家則為時可能已經晚了。
輕重分流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評價
#院內感染 #疫苗 #疫情 #AZ #篩檢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來賓:
周慶明(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
張裕泰(前和平醫院急診室主任 )
林氏璧(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00:00 開場
07:24 萬華擴散至雙北!周慶明:區域聯防,陽性率降!
11:18 篩檢自己來?周慶明:仍需專業,基層醫師投入抗疫!
17:41 5 起院內感染!張裕泰:記取和平經驗,快篩、PCR 同步!
28:48 輕重症分流、篩檢量能提升!各級醫護動起來!
36:38 疫苗優先供應醫護!北市祭出防疫新政策!
40:45 周慶明:社區採檢、疫苗注射,23,000 位基層醫師可分擔!
46:50 張裕泰:分工合作、分級就醫,負壓隔離病房留給重症!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IPrgxq0CEk/hqdefault.jpg)
輕重分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中國和歐洲強權勢均力敵的狀態為何被打破,
就此進入武力上的「大分流時代」?
挑戰傳統軍事史觀 引發學界熱議論戰
漢學大師歐陽泰 改寫中西軍事革新史的關鍵之作
「中國發明了火藥、槍砲與炸彈,但何以西方人會在十九世紀超越、擊敗並且羞辱了中國?」——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作者
——軍事科技史上最令人費解的歷史謎團——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是由西方人主宰近代世界版圖?
漢學家歐陽泰以火器發展切入,重新剖析東西方軍事科技史的變革,破解近代西方崛起、東方衰落的真正關鍵。
十世紀時,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並應用在軍事用途上,幾百年後,火藥科技才逐漸西傳;但到了十九世紀,中國卻在鴉片戰爭中遭逢英國痛擊。
為何曾是世界第一個火藥帝國的中國失去了領先優勢,而過去無足輕重的西方國家卻成為宰制世界的強權?
十六世紀以降,西歐各國躍居全球強權的角色,但中國卻開始一路落後。長久以來,史家往往主張火器幫助歐洲人建立了全球霸權;不過,中國人不僅在九世紀時就率先發明了火器,直到十八世紀初期仍然持續進行火藥科技的創新——這段火藥科技發展史遠比原先許多人認定的還要更長。
但中國在近代何以變得如此積弱不振?主因之一即為從一七六○年代乾隆朝開始,中國開啟了將近一世紀的承平盛世,「天朝無戰事」造成了火藥科技發展的停滯落後。
在此之前,中國與歐洲同樣深具軍事創新能力,雙方武力的「均勢狀態」卻在鴉片戰爭正式宣告終結,軍事上的「大分流時代」就此降臨。然而,長久以來史家為何又對勢力此消彼長的原因爭論不休?本書透過比較東西方軍事史的研究,不僅要探詢「何以中國會走上不同於西方的道路?」更要叩問「西方為何能取而代之成為近代世界的霸主?」歐陽泰以火藥戰事貫穿全書,打破傳統軍事史研究的地理邊界,還原東西方火器發展的面貌,翻轉了史學界對於軍事革新的傳統論述。
作者介紹:歐陽泰 Tonio Andrade
西方漢學界的著名學者,近十年最重要的全球史學者之一。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師承西方漢學巨擘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十六到十七世紀歐洲史專家帕克(Geoffrey Parker)。曾任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東亞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殖民主義比較研究及中國史與全球史。著有《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決戰熱蘭遮》(Lost Colony)等。
新書《火藥時代》寫作時間原本在《決戰熱蘭遮》之前,以「西方為何能取得現代世界的主導權?中國為何衰落?」為題,探討東西方在軍事發展上的分野與西方為何能產生軍事優勢。描述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決戰熱蘭遮》,提供了十七世紀歐洲經歷軍事革命時,雙方實力尚在均勢的最佳證明。《火藥時代》則給予更寬廣的視野,把此問題延伸到「為何西方的軍事優勢產生於工業革命之後?」透過論述西元九一○年至一九○○年東西兩方的軍事科技演變,解答歐洲能撼動近代世界版圖的原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YBdaZAaV3I/hqdefault.jpg)
輕重分流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醫院院內感染和醫護確診不斷增加,專家呼籲,國內確診者輕症大約占80%,應該要用防疫旅館來分流輕重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03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4nxtwdrm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