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體國人努力下,國內疫情得到最好的控制,更受到國際矚目和肯定。台灣也已經從過去的口罩進口國,轉變成 #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口罩日產量不斷往上突破,可以充分供應國內的需求。
但是我要提醒所有的國人:國際疫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就不會結束,台灣也依然會身處險境。
現在,不論是快篩、疫苗、藥品的研發,還是防疫物資的超前部署,都有非常多的國家,積極想和台灣進行合作。
像是我們和美國、歐盟以及捷克,正在共商防疫策略,分享目前的研究成果。我們和澳洲以及美國,也在進行防疫物資的合作交換。對於邦交國,我們也提供協助,讓他們以當地購買的方式,取得需要的醫療物資。
這陣子,大家常常看到新聞報導,有的國家醫療體系受到嚴重的衝擊,醫療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協助病患,卻因為欠缺醫療物資而感到無助,甚至因此大量確診。
當各國面對疫情擴散、急需協助的此刻,基於人道考量,台灣絕不能袖手旁觀。今天我特別宣布,我們願意在口罩、藥物、技術這三個項目,對國際社會提供協助:
1️⃣口罩支援:現在 #台灣一天可生產1300萬片口罩,並且持續提升,在這個階段,我們將捐贈1000萬片口罩, #將近一日產能,支援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人員。
2️⃣藥物支援:有些國家的臨床研究,認為 #奎寧 有助於輕症患者的治療,因此政府已經請廠商提高奎寧產量,對有需要的國家,給予適當的支持。
3️⃣技術支援:我們會分享大數據分析的 #電子檢疫系統 ,讓有需要的國家準確追蹤確診民眾接觸史,並且也會持續透過視訊,提供我們的防疫經驗與技術,給需要幫忙的國家。
我也要請國人放心,能促成這些合作的前提,是 #台灣有堅強實力 #政府也行有餘力。其他醫療物資,在確保國內需求無虞後,會陸續提供,協助國際。
台灣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我們願意盡一份責任,#助人也利己。我們要讓世界看見,不只是 #TaiwanCanHelp,更是Taiwan is helping。我們更要展現,在面對全球疫情的挑戰下,台灣是世界聯手防疫不可或缺的一員,台灣也願意發揮關鍵影響力,跟國際社會攜手共度難關。
同時也有1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年長者猝死頻傳,到底該不該打疫苗?那些人打完副作用最大?血栓危機最容易出現在什麼人身上?名醫黃瑽寧帶你從疫苗種類、保護力、功效一次解析! #疫苗 #AZ #COVID19 00:53 莫德納、AZ哪種疫苗好? 3大重點搞懂數據! 03:24 新冠肺炎不可不知! 破解疫苗常見的5大...
輕症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八卦
除了 #口罩國家隊,我們還有 #製藥國家隊!啟動奎寧自製儲備計劃,守護國人健康!
#奎寧 有助於治療武漢肺炎輕症患者,旭富是生產製作奎寧的原料藥廠商,不但捐贈1公噸奎寧原料藥給指揮中心協助防疫工作,未來也會每批次生產保留至少3公噸原料藥給衛福部,確保國內製藥原料穩定供應。
今天我也特別宣布,未來兩到三個月內,我們會陸續生產約1,500萬顆奎寧,備足國內用藥需求,確保國人健康,也請大家安心。
這次從上游到下游,包含做起始物的廠商,做原料藥的廠商,還有製藥的廠商,都整合起來,組成製藥國家隊,在防疫工作當中發揮關鍵力量,我要特別感謝所有製藥界熱心的好朋友。未來行有餘力,也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國家。
防疫戰備物資的充足,除了要有實力堅強的國家隊,還需要每一個國人共同珍惜物資。我雖然不會蒸口罩,但是我都很珍惜我的口罩。不管是口罩還是藥物,希望大家也都一定都要珍惜防疫物資喔!
輕症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又是一個在疫情緊張中度過的周末,大家都很悶,所以來講一個小故事。
從臺北市啟動快篩站開始,有兩個人每天穿梭在各大旅館「找房間」。因為有限的醫院床位不可以先被輕症的確診者塞爆,所以我們必須徵用 #防疫專責旅館 來收容這些病人。#北市聯醫 的黃遵誠副總院長、#觀傳局長劉奕霆 就扛起這個責任,到處找旅館。
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房間數量要夠多、動線要分艙分流。員工因為害怕而反彈,所以要先說服。我們承諾讓員工優先打疫苗、給予津貼補助,徵召醫護與軍警來協助,開出各種條件,拜託大家參與這個計畫。
今天,我要特別感謝 台北王朝大酒店 和 台北凱撒大飯店,加上另外五家防疫專責旅館,總共有1424房。這些防疫旅館分攤了醫院的壓力,讓他們專心去處理較重症的病人。感謝所有防疫旅館的夥伴們,你們都是防疫戰士!
感謝這一戰有你們的協助。
輕症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年長者猝死頻傳,到底該不該打疫苗?那些人打完副作用最大?血栓危機最容易出現在什麼人身上?名醫黃瑽寧帶你從疫苗種類、保護力、功效一次解析!
#疫苗 #AZ #COVID19
00:53 莫德納、AZ哪種疫苗好? 3大重點搞懂數據!
03:24 新冠肺炎不可不知! 破解疫苗常見的5大迷思!
03:34 疫苗Q&A:打疫苗就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04:42 疫苗Q&A:什麼人千萬不能打疫苗?
05:59 哪些人打疫苗副作用最大?醫師教你緩解不適感
07:22 疫苗副作用好可怕? 醫師打完AZ疫苗說分明!
09:40 疫苗Q&A: 打疫苗超過70%,群體免疫可行嗎?
10:10 疫苗必打! 10年內每個人都會得一次新冠病毒?
13:05 破解居家防疫3迷思! 醫師教你正確消毒步驟!
15:51 家人輕症或檢驗中,居家清潔消毒3重點!
18:57 居家防疫小心快樂缺氧! 血氧機是必備神器?
✓ 點我訂購🥦產地直送蔬菜箱👉 https://bit.ly/361o65T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輕症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評價
有話好說一整周帶給你 #新冠肺炎 的討論,正確防疫資訊與深入的疫情分析,都在這裡!
👉看預告|https://bit.ly/3bcQMKq
.
👾簡單模擬告訴你,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
.
在昨天節目中,#翁銘佑 醫師也來到節目中,用簡單的墨水噴霧模擬飛沫傳染,向大家說明 #比搶口罩更重要的事。
近期不同專家都呼籲,台灣目前沒有發生 #社區感染,一般民眾在外接觸到病毒的機率微乎其微,其實沒有必要全民、隨時戴口罩。
而翁銘佑更透過示範強調,當民眾真正需要著口罩、可能碰到飛沫的時候,反而更應該注意的是「👐接觸傳染👐」,否則口罩的防護力相當有限。
.
👾前線防堵若不足,口罩之亂難解決?👾
.
翁銘佑進一步指出,民眾明知接觸機率低,卻仍然搶購口罩,主要是因為無法完全放心🙄🙄。而隨著無症狀、輕症的傳染風險日增,要解決 #口罩之亂,應該要從前線採取更嚴格管制。
在昨天的節目中,他也認為現在就應該採取兩岸 #停航🛬❌,否則 #健康入境者 仍可能成為感染源,屆時拖垮醫療資源,才會成為疫情真正破口。
❓你認為呢?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
▶看完整節目,聽更深入的說明|https://youtu.be/49RxQo1USv0
(音樂:Level Plane by Riot)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AI中文字幕。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AI字幕更多學習機會,謝謝!歡迎訂閱我們:http://bit.ly/1rE5b6H
___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有話好說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有話好說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輕症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免不了遇上大大小小的「意外」,甚至會打破平淡幸福的生活,胡太劉倩萍(Cindy)就自嘈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
突如其來的中風
時光倒流回到2012年一個聖誕假日的早上,Cindy原本仍沉醉在夢鄉,卻被丈夫的嘔吐聲弄醒,原以為他是腸胃炎,到附近中醫就診時卻被指是中風,於是馬上叫白車送入急症室,當值醫生亦很快把胡先生確診為面積頗大的出血性中風。老公隨後被轉往病房,怎知這卻是Cindy惡夢的開始。
人生最後的6小時
「第一分鐘去到醫院,我好安心因為好信任,但突然之間喺一個短嘅時間,將我嘅信任打散不特止,仲驚你唔死再踩多幾腳。」Cindy略帶激動地說。她回憶當時在病房,她一方面觀察丈夫的變化,一方面不停尋求協助,但無奈病人多醫生少護士忙,直到6小時後,終於有醫生來到病床前:「佢就死啦,要即刻同佢做開腦手術。」
「老婆,我真係好愛你。」這是當時50歲的丈夫,最後一句和Cindy說的話。
手術後醫生告訴Cindy,她丈夫有生命危險,即使能救回亦會變成植物人,家屬可以自行決定未來:「短短6個鐘內變成咁,我係唔相信,我唔係唔接受。我嘅感覺係,喺政府醫院,輕症嘅等到變成重症;重症嘅等到無得救。」Cindy示意,不會終止丈夫的生命,也不會放棄治療,會用她的方法「喚醒」丈夫。
植物人丈夫 何去何從
Cindy丈夫最後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變成一個沒思想、只剩一副軀殼的植物人。住院一個月後,醫院通知Cindy由於床位不足,胡先生必須出院,但Cindy在社區甚至內地都找不到一間院舍肯收留她丈夫,糾纏了九個月,在院方單方面申請了胡先生的監護令後,Cindy迫於無奈接丈夫回家親自照顧:「究竟有幾多植物人係返咗屋企?或者係喺醫院?無人答到我,你要趕我出醫院嘅時候,你有無畀我一啲確實資訊,話畀我知應該點做?係無。」
「消失」的頭骨
「我問可唔可以安好丈夫頭骨再出院,醫生話無必要,因為佢係植物人,無危險性,我問『咁頭骨點呀?』,佢哋答『可能揼咗啦』。」對這個解釋,Cindy感到很不解,亦令她情緒很波動:「好多事我可以諒解,但我絕對接受唔到不解,喺醫療、社福甚至法律層面,都幫唔到我嘅時候,我就好似孤軍作戰,完全無兵器任由踐踏。」
賣樓醫丈夫
Cindy一家原屬於中產,但丈夫出事後,面對龐大的醫療開支,她只好將唯一的自住物業出售,但都無怨無悔:「我話初初會用兩年時間,我耗盡所有積蓄都無問題,咁兩年佢有進步我就繼續落去。」就是這樣,她一個人在家照顧植物人丈夫足足五年,丈夫由最初要用胃喉進食變到可以用口再吃東西,甚至可以拿到乒乓球拍,這對植物人來說都是很大的進步。
「暈住做,醒住瞓」
但她丈夫的進步並不是偶然,亦不是「奇迹」,而是Cindy用一雙手及自己的健康去換取的:「兩個鐘轉一次身,佢嘅被單係全部濕晒,得我一個人,要同佢換都幾吃力。」因為沒有工人願意做這照顧的工作,除了女兒課餘時幫忙,以及社署提供的家居護理和陪診服務外,Cindy基本上是一個人24小時照顧丈夫:「暈住做,醒住瞓,真係做到暈,一日24小時咁做,夜晚瞓覺要好醒瞓,因為佢隨時有狀況出現。」
用自己健康換丈夫健康
「對眼啱啱做完手術,淋巴有癌細胞,肝臟亦都有腫瘤,依家做緊化療,成個人真係好攰。」照顧了植物人丈夫五年,Cindy身體終於發出警號,今年1月身體多處部位發現癌細胞,幸好因為丈夫的狀況改善了,2月終於獲安排送入社署資助的安老院。
Cindy自身難保,過去幾個月未能經常去院舍照顧丈夫,丈夫的身體狀況又退步了,需要重新用胃喉進食,Cindy就希望當自己打贏癌魔後帶丈夫回家:「可能做一啲精神上嘅支持,體力上我都無信心,好似頭先推完佢我都幾辛苦。」
犧牲了女兒
Cindy丈夫中風最終變成植物人那年,他們的女兒剛好17歲。爸爸作為家庭經濟支持,突然倒下了,女兒原想不讀書出來工作幫補家計,但Cindy堅持要女兒完成學業,亦催促她畢業後盡快結婚,女兒聽她的話,去年和男友拉埋天窗:「我唯一可以犧牲嘅就係個囡,我嘅精神已經去唔到付出咁多關心,我都安心因為佢好聽話,依家佢兩邊走都好辛苦,又要照顧爸爸又要照顧我,但佢都無怨言。」
出書助同路人
作為植物人照顧者,Cindy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很辛苦,有見於在香港有關植物人的資訊嚴重匱乏,於是她將過去照顧丈夫的經歷,寫成《真空》一書,希望讓日後的同路人,多一點指引:「我希望呢啲訊息可以畀佢哋起碼喺決擇上,點樣行佢哋嘅路,比較清晰少少。」
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由這個有血有淚更有愛的植物人照顧者,告訴大家幸福並不是必然的。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輕症 在 3/20起輕症免隔離確診者回歸實體看診 - YouTube 的八卦
來關心疫情!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19)日國內新增8209例新冠本土個案,較上週日下降約7.4%。而從明(20)日開始,新冠 肺炎輕症 患者不用通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