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還不足,尚未施打完畢之前,視疫情狀況實施軟性封城已經證明了是有效果的。這一波疫情從 #國外 產生破口進到台灣社區,是雙北的市民都不願意看到的事,絕對沒有什麼「全國陪雙北坐牢」!
疫情之所以會在雙北市擴散,是因為3+11的政策產生了破口。這個政策難道是雙北市長開放的嗎?是雙北市民同意的嗎?都不是!
諾富特飯店所在地是桃園市政府,市長是鄭文燦;機組員的政策由中央負責,陳時中指揮官說由他親自拍板(甚至現在找不到會議紀錄,無從確定當時的政策討論過程)。
彭博社先前報導指出,「台灣防疫破口的關鍵,是決定縮短機組人員隔離為3天,結果染疫機師把傳染力更強的英國變種病毒傳播出去。」5/13的指揮中心記者會上,羅一鈞也以「基因定序」說明一開始的幾個案例都是「英國變種病毒株」,並依此推論可能是同樣的感染鏈。
結果疫情越來越嚴重,3+11政策無人實質負責以後,衛福部長石崇良甩鍋給萬華,被憤怒的萬華人打臉,現在難道要再甩鍋給雙北?
因為邊境政策管理失守,導致從桃園機場進到台灣的病毒,傳染給雙北市民,傳染給萬華人民,現在講得好像雙北市民的錯,是大家陪著雙北市民一起苦?台北市、新北市的居民何辜!
想當初,疫情剛爆發時,也是高雄陳其邁、基隆市長林右昌等人主動說要升「準三級」(5/15),陳其邁在5/24也主動說應該要再延長兩週的三級警戒,這些都不是被雙北市長或市民要求的,是他們自己認為這樣的防疫措施最能夠保障市民的健康,什麼時候變成「陪雙北坐牢」了?
回想當初「同島一命」的口號當初喊得多響亮?從爆發到現在逐步壓制,台北市、新北市都很辛苦,而且全靠市民朋友的共同努力,現在看到一絲曙光。如果真心相信那個口號,應該把所有標籤化的討論全部收回去。
軟性封城陳時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最新【新增19例確診;現已有5名航空業確診者,指揮中心將加強督導;放寬醫護人員篩檢條件: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即可採檢】
台灣今(25)日新增19名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診案例,沒有本土案例,年齡介於10多歲到60多歲。目前確診人數235人,包含2名死亡、29名解除隔離。
■19名確診者多為學生;臨床症狀納入味覺、嗅覺喪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個案中,7名在機場攔截、10名居家檢疫者、1名居家隔離者、1名自行就醫者。多屬求學、工作返台者,其中包含幾起群聚案件:
🔵20多歲3女1男(案222至225),在英國同一所學校就讀,4人在入境前皆已分別出現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入境時在機場攔截採檢確診。他們與先前已確診的留學生(案152)同校,屬於5人確診的校園群聚案。
🔵一名60多歲男子,是先前埃及旅遊團的團員,居家隔離期間出現喉嚨乾症狀採檢確診,該團目前已達10人確診,包含9名團員、一名團員小孩。
🔵一名在英國就學返台的20多歲女性,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發燒、咳嗽、鼻塞、四肢無力等症狀,通報後確診,該女性與昨(24日)確診的20多歲女子(案210)一起回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補充,針對其中已有10人確診的埃及旅遊團,全團32人皆已採檢,加上其他相關接觸者,現共採檢51人,其他接觸者持續追蹤中。
此外,NBA爵士隊中峰魯比戈貝爾(Rudy Gobert)23日在推特上表示,自己已經4天聞不到味道,台灣也有確診個案出現味覺變差、嗅覺喪失的症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臨床醫師確實有觀察到確診個案嗅覺、味覺改變的症狀,但目前有此症狀者屬於少數,還需要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出現味覺、嗅覺喪失,代表病毒會攻擊人體神經系統和受體,過去幾乎沒有病毒感染會出現此症狀。從國外臨床看來,有些病人失去嗅覺、味覺後仍會康復,但有多少人就此失去味、嗅覺還無法得知。
■機師、空服員陸續確診,機組員隔離期明訂為5天以上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於今天上午交通委員會質詢時,提及目前長榮航空已有一名空服員確診。陳時中對此僅表示,若是與確診案例有接觸者,絕對會被通知到,若沒有就不需擔心。
針對今日確診的空服員(案232),莊人祥表示,因屬於自主健康管理,15日返台後有外出,也有去公司,但無飛行執勤。現已匡列8名家人接觸者,列為居家隔離,公司部分還在匡列中。目前航空業確診者共5人,一名荷蘭籍副機師(案51)、兩名貨機機師、一名國航空服員、一名非國航空服員。
對於先前因人力調度關係,讓機組員在執勤完畢後,不需居家檢疫14天,是否成為防疫破口?莊人祥表示,確診者是在實施不需居家檢疫14天前發病的,因此還會再觀察一陣子,有問題再隨時檢討。陳時中則表示,空服員執勤回台後,雖然不需14天居家檢疫,但至少需要5天居家檢疫,才能執行下一趟飛行任務。
此外,目前華航、長榮對於機組員的防疫措施標準不一,兩家公司都開放空服員佩戴護目鏡、手套,長榮更配發類N95口罩並提供機上組員專用廁所。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周聖凱表示,機組員防疫措施屬於國家重大政策,已非工會和公司層級能處理的,希望指揮中心能儘速訂定「航空機組員防疫指引」,讓航空公司有遵循依據。
另針對空服員確診一事,周聖凱表示,若確定該空服員為執行公務而遭傳染,除了希望公司負起後續補償、撫卹責任外,也希望國家能負起更多責任,畢竟空服員是在這波全面居家檢疫規定中極少數的例外情況,「萬一痊癒後出現後遺症,再也無法繼續再當空服員,希望能有相關保障。」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針對機組員的保障,勞動部對於員工權利都有相關規範;而機組員執行勤務的防護指引,指揮中心與民航局、航空公司研商防疫措施、空中執行勤務內容中都已有納入;由於已有兩貨機機師確診,陳宗彥說,貨機的機組員人數較少,指揮中心已請航空公司要確實加強督導。
陳時中也表示,接下來將與交通部、航空公司討論,希望機組員能與醫護人員一樣,出勤時不要混搭輪班工作,採單一組別,希望能同一批人一起工作、縮小接觸者的範圍。
■擴大醫護人員篩檢,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即可採檢
由於上週出現一名養護機構護理師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薛瑞元表示,針對醫療機構、住宿式機構提出加強管理方案。
1⃣放寬醫護人員採檢條件。一旦醫護人員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且醫師懷疑,無法排除肺炎可能,就可以採檢。
2⃣醫護人員若出現症狀,經兩次採檢陰性(兩次須間隔24小時)、 若有發燒症狀則已退燒並沒有使用退燒藥超過24小時,經醫師評估症狀緩解,就可以上班不受14天限制。
3⃣目前醫護人員、長照機構人員、機構住民的資料檔案都已勾跡健保卡資料,就醫時醫院都會收到警示,並加強了解是否符合擴大採檢範圍。針對的對象包括,醫院的醫事人員、社工;長照機構的照服員、工作人員、住民等;兒少機構、產後護理之家的工作人員,以及康復之家、榮民之家的照服員、工作人員與住民。
4⃣加強機構管理。包含實施門禁管制、禁止訪客探視;工作人員、機構住民,每日量測體溫、留有健康狀況資料;若相關人員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請假就醫,耳溫超過38度禁止上班。
5⃣若醫療、照護機構未依以上規定執行防疫,則分別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2、67條與第33、69條,分別處新台幣6萬以上、30萬以下罰鍰及1萬以上、15萬以下罰鍰。工作人員違反,則依第37條第一項第6款,處新台幣3千到1萬5千元罰鍰。
■避免群聚感染,室內100人、室外500人聚會建議停辦
陳時中表示,為了避免增加群聚感染風險,指揮中心建議各單位停止辦理室內100人以上、室外500人以上的集會活動。
陳宗彥表示,有集會需求的各單位,可依照指揮中心於3月5日公告的《「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中的6項指標評估,其中包括須事先掌握參加者資訊、活動空間通風情況、參加者距離、參加者位子固定或不固定的界定、活動的時間長度,以及能否落實手部衛生與戴口罩。評估後若風險仍高,建議延期或停辦。
陳時中表示,目前都採軟性建議,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萬一遇到緊急狀況,需要緊縮限制,就會採取剛性措施。另外,陳宗彥補充,目前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全中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全大運)、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身障運)都已確定延期。
■第二批武漢包機返台民眾今晨解隔離,「包機」仍是後續主要選項
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第二批武漢包機返台的361位民眾,今天早上6點解隔離、全體做好量體溫、戴口罩後,7點全數離開3個集中檢疫所,有140人自行駕車返家、221人坐遊覽車,指揮中心共派出10輛遊覽車因應。
王必勝說,這批武漢包機返台民眾集中檢疫過程中,有兩位民眾曾經發燒就醫,採檢陰性,現也退燒康復,其餘人身體狀況良好,經醫師、專家評估後,決定不需二次採檢,但今日返家後,需要自主健康管理14天。
至於接下來武漢解禁,陳時中表示,當初因為武漢封城,指揮中心評估該地為高風險區,因此對在當地的民眾加以註記。如今湖北、武漢雖然解封,但也不是完全開放,而是經過申請,民眾可進行點對點移動。因此指揮中心認為,針對武漢風險還需多一點觀察期。
陳時中說,原則上還是會以包機接回仍在武漢的民眾,或是用定點定時的航班,例如在上海,台灣的航空公司固定幾班,專門將這些民眾載回。細節都還需要海基會、陸委會在與中國進行相關的談判。若順利接回,還是需要集中檢疫14天。
根據湖北武漢台胞返鄉救援會統計,目前主動向救援會提出返台意願的國人,以探親和短期旅遊、出差者居多,其中包括152名學生、6位孕婦,有國三生面臨國中會考,孕婦則有產檢的需求。多數滯留者認為,基於防疫考量,贊成優先以包機模式返集中台,其次為在不造成防疫缺口前提下,取消滯留者註記,讓大家自行返台後居家隔離。
(文 / 陳潔、林雨佑、曹馥年 ; 攝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余志偉、湖北武漢台胞返鄉救援會)
#延伸閱讀
懶人包2.0【科學解惑: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https://bit.ly/2WDiECP
【COVID-19防疫晚起步的德國,民間如何以公民力量相挺、共度難關?】https://bit.ly/2QysHoN
資訊圖表【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 #包機
軟性封城陳時中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八卦
繼續構思反駁彭博的文章中.
.
呃,我覺得基本上攻擊台灣篩檢量不足,有很大的盲點在.
.
首先你要辨識目前台灣到底是處於哪個階段,還有普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包括國外的那種大範圍普篩.
.
台灣真正的感染源頭,目前應該是在諾富特,然後傳到萬華,這有著不可預測性,怎麼傳到的還是一團謎,桃園目前沒有重大疫情,反而萬華和雙北是重災區,也就是圍堵的策略到現在還在奏效中,但是萬華此處就是薄弱地帶,茶藝館是個破口,你可以想像陳時中還在圍堵瑪利亞之牆外的巨人,羅賽之牆內的小村落卻突然出現巨人的情況發生.
.
3+11是有經過PCR的,再+個普篩意義不大,如果PCR過後還會轉陽,那就是什麼時候進行PCR把病毒抓出來,3+11或5+9和7+7應不是造成破口的主要原因,差別是3天pcr或者5天pcr或者7天後pcr,當然隔離越久,越晚做pcr,篩出感染者可能性越高,然而,有些外籍機師停留時間不到兩天,也沒入境,沒有PCR,但卻可能帶病毒,然後傳染給本國機師,或者飯店,那麼,應該容納這些病毒傳播者並加以隔離的飯店管理問題會比較大,如果飯店管理做得好,避免漢一般旅客混居或者沒消毒就接下一個客人這回事,就算病毒滯留在飯店裡,應該會被消除掉,或只僅限在這一區.
.
普篩的意義,就是感染率盛行的地方,才會有可信度,用於觀察;普篩的真正用途,就是暫且篩出疑似病例,然後管制他的流動,這不意味著必須做即時的醫療處置,換言之,如果像韓國或者英國,經過大量篩檢的結果,最普遍的處置方式就是要疑似病例待在家,阻止他傳播.
.
好了,過去台灣處於什麼階段呢?沒有社區感染成功封阻的階段,跟韓國大爆發,基本跟可以確定某一區域絕對有病毒存在,這是不相同的,所以,你不太可能要一個健康狀態的人去應用一個病人的篩檢方式,用途跟意義完全不一樣,健康狀態的人怎麼篩都不會有東西,篩檢率低是必然的,正在治療的病人篩檢率高,也是自然的,他們這麼做有用.
.
現在比較趨近於韓國或英國的地方,就是萬華和雙北,現在台灣的情況,像某地剛爆發的韓國,韓國那時也不會全國下去普篩,還是在重點區域.
.
即使到了現在,應也不是處於國外那種疫情常態化的階段,還在實行境內的封阻,所以,這時候普篩,只有在感染區域有用,PCR為主的精準篩檢量能如果夠,還是主軸,另外北部大爆發導致的醫療和檢疫量能吃緊,所以普篩的意義,還是回到最原始,你普篩完後要做什麼?
.
第一,如果是最後還是要經由PCR,那普篩不可能在現行狀況下,在感染率還沒盛行的地方施行,做出來的東西偽陽性等等,會無端排擠醫療和PCR的量能,現在應該是考慮北部塞不下的篩檢後病人,轉移到其他縣市醫療還沒吃緊的地方,或者將醫療或篩檢量能布置在重災區,其餘還沒淪陷的地方,還是靠有症狀或疑似個案+PCR.
.
第二,如果仿照國外,普篩的目的就是要減少人流,比如一人發一劑普篩盒,像驗孕棒一樣篩到了就待在家,只是為了減少流動,自行管理,不必再進一步PCR,那其實就是目前三級防疫-軟性封城,整體覆蓋阻絕網正在進行的事.
.
台灣目前所處的階段,應該還在阻絕-大規模社區感染-疫情常態化,在阻絕-大規模社區感染這一段,換句話說,就是在打最後的阻絕戰.
.
現在應該做的,就是北部持續實行快篩找病人,PCR後進行醫療處理,南部的就是實行高度管制的政策,然後支援北部的醫療量能,減少消耗整體的篩檢量能,這時普篩的意義,還是停留境內封阻的意義(搭配PCR),有症狀的,高風險的才去驗,保留地方實力和整體量能,用在刀口,也就是阻擋北部的疫情上.
.
普篩問題,可以做一個想像,那就是當初彰化的普篩有什麼用?這是第一點,以現在的情況,葉彥伯會不會想要在彰化做普篩?如果這兩點都是否定的,那現在根本不是用篩檢量或普篩進行究責或當作萬靈丹的方式,那應該是更以後的事,BR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