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駕駛,護人護己》
昨日沙鹿區正英路與台灣大道口發生的死亡車禍,肇因於大貨車違規在快車道外側右轉正英路時,撞上了直行的機車,造成機車騎士傷重不治。
今天莉敏立刻邀集相關單位進行現場會勘,並建請市府與公路總局研議:
1⃣縮小台灣大道與正英路口
2⃣延長快車道分隔島
3⃣以紐澤西護欄延伸BRT站體
以上方案能讓意圖違規右轉的車輛增加難度,保護慢車道騎士、也保護出站乘客。
⚠️在改善工程尚未進行前,會先新增禁止右轉標示、同時將上游路口(台灣大道與六陽巷口)加寬以利車輛匯出。
寬恒要呼籲大家,需要右轉正英路時,請提前至上游路口減速匯入慢車道切莫心存僥倖違規右轉⛔
#沒有違規就沒有事故 #安全駕駛 #護人護己
🔗新聞連結:
✅改善沙鹿區正英路與台灣大道危險路口 台中市副議長顏莉敏邀集相關單位會勘
https://reurl.cc/Wdb8E5
✅ 顏莉敏冒雨會勘台灣大道與正英路口 研擬車禍解決方案
https://reurl.cc/Aq9bV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Jorsindo Motor Clu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交通部與新北市金山區合力製作了一部「5公分的曖昧距離」的交通宣導影片(請見下方連結),聲稱這5cm之差的白線設計「眼睛就看得出來」,實在令人哭笑不得。更何況劃設標準不一、誤劃等情況隨處可見,要不要先檢視一下交通部的驗收機制以及「曖昧」的交通設計,而不是用納稅人的錢,拍支自打臉的影片卸世卸眾(sià-...
車道分隔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路肩太寬常導致機車誤騎
#檢討路肩解決機車族困擾
許多市民朋友向我反映,中山西路/建國一路口至中山西路/澄清路口的路肩(車道邊線)非常寬,導致機車常誤以為是車道騎出去。
這樣的問題常發生,主要是因為車道分隔線與車道邊線都是「白線」,其寬度也僅差5公分,很難肉眼區分,甚至連警察都常騎錯,除非機車騎士練就一身特技,能邊騎邊測量!
因此我接獲陳情立即於11/16(一)函文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高雄工務段建請盡速調整,公路總局也於12/2(三)和我、警察局、交通局、廠商到場會勘。
公路總局也承認此段道路路肩真的過寬,此次會勘我也成功爭取進行調整 #增設一車道 ,並將路肩寬度縮減至0.9公尺。感謝公路總局重視,也請繼續了解地方狀況,調整錯誤逐步改善!
--
捷伴同行,一起前進!
👉 留言、分享、私訊
🤳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official/
🖥 Youtube:https://reurl.cc/pyoRdr
📁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 服務處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 地址:鳳山區中泰街42號
⭐ 媒體 / 節目聯繫,請洽:(07)710-1230 / 0900-608-155
⭐ 演講 / 活動邀請,請寄至公務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 陳情 / 政策建議,請洽:(07)710-1230
車道分隔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你與罰單,恰恰是秒速五公分的距離」
來考考各位,下面這張圖裡面,有哪些是路面邊線呢?那些是快慢車道分隔線呢
最近在新聞媒體上,有個報導引起我的注意。有民眾因為駛出「白線外」,也就是平面道路的路肩,遭警察開罰600元。
什麼是路肩呢?根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3條,路面邊線,用以指示路肩或路面外側邊緣之界線。其線型為白實線,線寬為十五公分,整段設置。但交岔路口及劃設有禁止停車線、禁止臨時停車線處,或地面有人行道之路段得免設之。
可能你會疑惑,一般行駛在路上的快慢車道分隔線,也是白色實心線,這兩者要如何分辨呢?
根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3-1條,快慢車道分隔線,用以指示快車道外側邊緣之位置,劃分快車道與慢車道之界線。其線型為白實線,線寬為十公分。
沒錯,十五公分跟十公分,這兩條線的區別,就只有這五公分的差距,這五公分,很可能也是你與罰單的距離。
同樣是白色實心線,對於一般使用機車上下班通勤,長期被宣導機慢車靠右行駛的族群而言,這兩條線是很容易混淆搞錯的。
其實,各位只要打開GoogleMap,往歐洲國家與日本看,他們的一般道路規劃,除了明確的隔開機動車輛跟慢車及行人之外,路肩的設置也不會如台灣劃設,時常能見到可以塞下一整台家庭轎車的路肩。
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鼓勵騎乘路肩的這種行為,因為路肩的功能,是提供車輛發生故障或其他緊急事故停下使用,以及讓緊急車輛避開交通壅塞的通道。
但是,路肩的設置準則,其實規範的相當籠統。從民眾提供的相關照片看來,也不乏畫有禁止停車線(黃線),禁止臨時停車線(紅線)卻也設置路肩,造成機慢車族群行駛道路的權利,遭到擠壓的狀況。
不僅如此,道路邊線的標線,也容易與快慢車道分隔線混淆。
我在這邊呼籲交通部,除了加強教育宣導路肩不得行駛之外,台灣路肩設置過寬、排擠行車空間與人行道空間、讓停車空間亂無章法、與慢車道標線混淆等問題,應該要好好檢討了。
同時,各地方道路與主要道路,路肩畫設的合理性,什麼情況下應設置路肩,也要有明確的界定,別再讓大而無當的路肩,繼續造成道路上的混亂。
交通部
公路總局:公路人
車道分隔 在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Jorsindo Motor Club Youtube 的評價
交通部與新北市金山區合力製作了一部「5公分的曖昧距離」的交通宣導影片(請見下方連結),聲稱這5cm之差的白線設計「眼睛就看得出來」,實在令人哭笑不得。更何況劃設標準不一、誤劃等情況隨處可見,要不要先檢視一下交通部的驗收機制以及「曖昧」的交通設計,而不是用納稅人的錢,拍支自打臉的影片卸世卸眾(sià-sì-sià-tsìng)吧?
#交通人生第三集 五公分的曖昧距離
https://fb.watch/41Gfsz-BKm/
參考資料: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https://www.mvdis.gov.tw/webMvdisLaw/SorderContent.aspx?SOID=15207
停止線設置規則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K0040014&flno=170
#小老婆槓交通 #交通部 #白線
小老婆IG訂閱訂起來了啦!
https://www.instagram.com/jorsindo/
要看詳細的各項報導請看《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https://forum.jorsindo.com/
https://www.facebook.com/jorsindo.motor.club/?fref=ts
↑這個是小老婆肥書粉絲專頁(很刷存在感!喜歡被刷就訂起來)
車道分隔 在 戴瑋姍‧板橋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遇過上班時間,機車引道大塞車,華江橋變成大型停車場嗎🤔️
機車是多數新北市民代步的工具,民眾經常需要騎乘機車跨橋移動,橋樑上的用路安全,是許多新北市民在意的問題,需要市府大力重視!
新北超過200萬機車族,每天高達135萬輛機車會行經雙北橋樑,台北橋在交通尖峰期,每小時甚至多達15000輛機車經過。
目前多數橋樑都設有機車專用道,但車流量大、難以保持安全車距,加上機車道過窄、車流交織容易發生碰撞,導致許多事故發生。
我特別要求新北交通局和工務局,針對橫跨雙北17座橋樑進行全面總體檢!
三大重點必須盡速評估改善:
#拓寬機車專用道
#設置機車道分隔島緊急逃生及安全出口
#檢討拆除橋樑機車道分隔島
除了讓機車車流更順暢;發生事故時,能夠第一時間疏導後方機車,避免造成車流嚴重回堵,耽誤市民寶貴的時間。
#瑋姍和大家一起讓城市更好
車道分隔 在 請教快慢車道分隔線是否可以可以跨越 - Mobile01 的八卦
小弟今天去士林監理站考駕照,在道路考驗時,因前方入口準備右轉,依規定打方向燈並查看後視鏡後,跨越快慢車到分隔線駛入慢車道。但考官表示該線不得 ... ... <看更多>
車道分隔 在 Re: [問卦] 快慢車道的分隔島可以幹嘛- PTT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
這種快慢車道分隔島的設計是日本人做的在四條台北市主要道路上分別大致對應現在的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和忠孝西路國民政府只是繼續沿用並擴大 ... ... <看更多>
車道分隔 在 [心得] 車道分割≠鑽車!大型重機塞車就變機車? 的八卦
太常看到一堆言論說重機自助餐
平常把自己當汽車 塞車又把自己當機車
我想板友們都知道車道分割跟高速亂鑽的差異
但是中文影片較少有完整的論述
因此做了一集影片來破解所謂「汽車路權」根本是不存在的東西
也歡迎分享給身邊誤解大重路權的朋友或長輩看
https://youtu.be/dX-D1mfkkFo
逐字稿也附上
--
最常聽到一個誤解大型重機的說法就是
「重機平常爭路權把自己當汽車
遇到塞車的時候又把自己當機車」
「重機就是汽車路權了還想跟白牌機車一樣亂鑽」
關於「車道分割」與「鑽車」的差異
還是許多人不理解
如果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與長輩
歡迎你把這部影片分享給他
首先我會區分鑽車與「車道分割」的差異
說明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駕駛行為
再來我會從法理層面
告訴你大型重機行使「車道分割」不僅完全合法
站在路權的角度上也完全合理
也會帶你看看世界其他國家的案例
最後我們來討論如何安全的車道分割
由「鑽」這個字的字義來看
本意就含有在細小、狹小處所穿行的意思
拿來描述車輛高速且未保持距離穿越其他車輛
其實十分貼切
如畫面中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危險駕駛
我不僅不鼓勵這樣的行為
同時也非常厭惡其他車輛來鑽我的安全距離
但車道分割就完全不是這一回事
車道分割翻譯自英文lane splitting或者lane filtering
兩者定義稍微不同,但簡言之
都是指不分任何排氣量的摩托車穿越車輛之間的縫隙
但是與台灣人所謂的鑽車不同的是
車道分割必須是在其他車輛靜止或是低速行駛的情況下
而且必須保持安全距離、注意路邊行人這才是合法的
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規定與限制
甚至澳洲有規定拿學習駕照的騎士不能使用車道分割
因為車道分割是結合多項技巧的駕駛行為
車道分割要求騎士保持良好的低速平衡及車輛掌控
也必須去預判靜止的車流中是否有其他潛在風險
更必須注意與自行車、行人的互動
的確是進階且複雜的駕駛表現
但台灣的法規中並沒有「車道分割」這個詞彙
甚至連規範普重機車併排行駛的規範都沒有
那為什麼大型重機車道分割在臺灣卻是合法的呢?
大型重機車道分割完全合法
臺灣交通法規是以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為基準
我原先以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的位階比較大
因為先有基本安全規則,才能談如何處罰
但是實際一查才發現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一條
就寫著本規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九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
代表道路交通處罰條例是母法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是子法
把道路交通處罰條例視為最高的交通法規
這其實展現了一種思維
就是維護交通安全只能用處罰的方式
也造成台灣交通的工程與教育一直被忽略
這也可以理解為處罰條例裡面沒有寫到的
都是可以做的^^
翻遍整部道路交通處罰條例
只有禁止高、快速公路以及單車道同車道併駛
高、快速公路考量到高速之下產生擦撞的危險更高
單車道則是指沒有分隔線,單一車道雙向都可通行的道路
除了禁止同車道併行也禁止超車
但除此之外的一般道路、市區高架都沒有法規禁止車道分割
說到這裡一定有觀眾有會想
那進行車道分割的時候不算違規超車嗎?
從汽車右方通過不算右側超車嗎?
事實上,我國法規對於超車是有明確定義的
包含變換車道並且駛入前車的原行車路線才算超車
如果通過前方靜止車輛,根本算不上超車
而像影片中機車行駛在汽車的右方,只能算同車道併行
沒有剪入前車的行駛路線,就不算右側超車
我知還會有人舉車道分割被開罰的案例
然後到行政法院法官也說罰得好哈哈
但是我們閱讀裁判書時
無法從文字中得知真實的駕駛情況
譬如有沒有插入連貫行駛車輛或是其他違規行為
除非未來裁判書系統會附上行車影像
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瞭解判決的依據
而且一位法官的判決並不代表未來的法官都會採同樣見解
而我也同樣能舉出多項判決是法官撤銷因車道分割被開出的罰單
甚至也有法官認為在快速公路上
摩托車從靜止車輛間的縫隙通行並不算違規超車
大型重機有路權還亂鑽,合理嗎?
如果有人認為重機享有汽車路權為什麼還可以像機車一樣亂鑽
講出「汽車路權」這四個字就代表誤解了路權的含意
路權的英文是Right of Way
如果你的英文程度有國中水準,就應該知道Right of Way
在文法及詞語概念上根本沒辦法在前面加汽車或加機車
英文原文已經告訴你權利是屬於路
不是屬於車了
正因為權利屬於路才能確保在路上的所有用路人是平等的
不是依照誰輪數多、板金厚來決定通行權
而是依照道路本身的位階大小來決定通行順序
支道的路權比幹道小
所以必須停車讓幹道車先行
行人穿越道的路權比任何車道都來得大
所以我們必須停車讓走在行穿線上的行人先過
你無法用英文表達汽車路權、機車路權的原因
是因為Right of Way這個詞彙的涵義即代表
行駛在同一條路上的任何車輛就是相同的通行權
沒有開車才能享有特定道路通行權這回事
只因為臺灣長年來禁止與限制機車的通行權
開放大型重機進口後,又不肯設立專法
只用一句比照小客車來便宜行事
把大排氣量摩托車看成體積相差數倍的汽車
這無疑就是現代版的指鹿為馬
不是大型重機擁有異於普通摩托車的路權
而是普通摩托車被剝奪正常的權利
世界各國並不像臺灣這樣熱衷於禁止摩托車的通行權
大多數國家只限制排氣量50cc以下的摩托車
無法使用高速公路,因為無法達到最低速限的要求
鄰近的香港、日本也是排氣量超過125cc以上的摩托車
就能使用高速公路
臺灣不只是外交孤島
像臺灣這樣的先禁國家也是少之又少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摩托車正常的路權該是怎樣
可以參考這支影片
其他國家都可以車道分割嗎?
英國、日本、澳洲這些低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國家通通允許車道分割
當然如同前述所說,還是必須遵守相當條件才是合法的
美國的加州允許車道分割
猶他州則是在低速行駛之下可允許騎士通過靜止車流
也有其他州正在跟進立法
而法國在去年三月以事故量增加禁止摩托車車道分割
但因為樣本數過小遭法國騎士上街抗議
到了八月,法國政府決定延長三年車道分割試行期限
在這些國家的交通概念中
摩托車行使車道分割並不影響交通安全
且要求體積小的摩托車在車陣中排隊並不符合道路的使用效益
再說,摩托車騎士沒有車輛板金保護
滯留在公路環境的時間越長,風險也越高
同時,當摩托車騎士利用車道分割到車流前面時
也能減少被推撞夾擊的機率
2020年就有酒駕車輛撞擊匝道上面排隊的摩托車騎士與前車
造成摩托車騎士不幸離世
這起事故的事發地點是汐止大同路
這裡的摩托車常利用右側空間車道分割
如果肇事車輛追撞的是摩托車,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去年西濱快速公路濃霧嚴重事故
一樣有一輛摩托車利用車道分割(雖然行駛路肩是違規的)
閃過事故車輛而沒有被捲入更嚴重的連續追撞
有基礎公民知識都知道
真正的平等不是齊頭式的平等
當騎士選擇駕駛摩托車時
比汽車省去更多的道路空間
帶來更少的廢氣排放以及節省更多的能源
那為什麼不能讓摩托車騎士平平安安的早點到家?
如何安全的車道分割
交通部並沒有禁止車道分割
但也沒有正式的規定與教材甚至相關宣導
教駕駛如何正確的車道分割
反觀澳洲地方政府就有一支非常精美的影片
來告訴騎士如何正確且安全的行駛
連結我會放在置頂留言
這裡我會說說我的方式
1.低速行駛
我自己的駕駛習慣都是車流靜止後才分割
如果後方有其他機車行進,也是等他們通過再走
降低擦撞機率
時速以不超過30km為主
如果車陣中有突發狀況,低速行駛不只增加反應時間
也可以減少事故嚴重程度
2.注意大型車
行進間要極力避免與大型車並駛
不論速度多快或多慢
大型車輛的左右兩側都是危險區域
沒有任何容錯空間
我很少聽過騎士從大型車的車輪底下倖存的
靜止時分割也要避免進入大型車的車前死角
如果前方有大型車,最好仔細評估
3.注意路邊車輛及死角
車道分割的時候,只要前方出現視覺死角
就要放慢速度,因為無法預料是否會有人車通過
4.盡量避免z字形的穿梭
Z字形的穿梭可能造成你從別人的視覺死角中出現
如果不得已必須這麼做,請多次確認沒有來車再起步
5.使用方向燈
即便車道分割時極為低速,但依舊應該正確使用方向燈
告知後車你的動態
說到這裡,既然車道分割是一項進階且複雜的駕駛行為
交通部就應該修法將車道分割法制化
明訂哪些行為是不妥的,以此杜絕危險的鑽車
公路總局也應該把車道分割列入駕訓教育中
因為這是臺灣機車駕駛每天都會面臨的駕駛情境
不是像現在不立法不作為
讓無數的機車駕駛往大型車的兩側鑽
出事再說機車好危險
在特定路段的速限較高或道路條件不適合讓摩托車車道分割
也可以調整道路的寬度
當道路縮減到一定程度,車與車之間的距離縮小
也會降低駕駛車道分割的意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55.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uperBike/M.1645349687.A.2CC.html
雙白線以不跨越為原則
我會在雙白線之前打方向燈讓後車知道我要往哪個車道走
偶爾因為其他車輛停比較邊緣會壓線
但沒吃過罰單
當然我們的客群是對理性可說服的那一群
不是那種腦袋打開只有板金跟輪數的
要突破同溫層要靠大家手動分享啦
youtube推薦影片的演算法也還是給對議題有興趣的
※ 編輯: EVA96 (1.162.55.68 臺灣), 02/20/2022 19:08:27
我是直接停汽車旁邊
畢竟摩托車起步還是比較快
如果遇到靜止的車流起步
也是打方向燈匯入車道
https://youtu.be/hJaXE191nj4?t=24
路況允許我會揮個手 感謝後車讓我匯入
※ 編輯: EVA96 (1.162.55.68 臺灣), 02/20/2022 19:35:08
是跟你說沒用
其實我是贊同把機、慢車道還給慢車道
被擠出機慢車道的機車就該使用快車道
車流靜止或極為慢速時再用車道分割往前
像交通安全平安熊 這篇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07037481895187/posts/118469314085337/?d=n
不過這個比較像是市區道路的規劃
郊區道路規劃又是不同的思維
我自己的看法是機車道看似給機車福利
其實也是車種分流的手段之一
而且壓迫了人行道空間也壓縮真正的慢車使用率
如果是我遇到塞車旁邊有空閒的機慢車道這種情況,我還是會走機慢車道
但是避免用太快的速度造成與其他慢車、行人的風險
被開罰就當過路費了 不然要在那邊浪費時間又增加被追撞推撞的風險嗎?
※ 編輯: EVA96 (163.20.29.84 臺灣), 02/21/2022 14:20: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