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鄉文集《靠岸》第六章 舞浪鼓
農曆五月仲夏,吹東南風,當血紅的夕陽像觸礁的輪船,慢慢沉沒在海平線下,豔麗的紅霞渲染了海天,喧騰的色彩,隨著湧浪,在海面跳躍著,直到落日完全沒頂,一切才回歸平靜。此時,一輪明月像被一波波海浪推起似的,悄悄升上夜空,皎潔的月光灑在墨藍的海面上,像海中之湖,又像某處仙境的入口,吸引著航海的人,航向一段古老又美麗的傳說。
此時大陳島的近海,正值一年一度的小黃魚(又名黃花魚)季節,曾祖父羅洪亮領著水手們,揚起風帆,分乘二艘單帆帆船,趁著明亮的月光,在島的近海巡航,只要將一張張漁網投入海中,由二艘帆船拖曳著,就能捕撈一網又一網金黃斑斕的小黃魚,肉豐質細,入口滑嫩的小黃魚,對漁民而言,那可是一尾又一尾的活黃金。
羅家約莫是在清光緒年間,曾祖父羅洪亮那一代才遷移到大陳島的。原本在大陸浙江就有田產的曾祖父,為什麼不留在大陸守著祖產,卻要冒險遷移到大陳島拓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看中了當時大陳島還是一處人湮稀少的荒島,遍島無主的土地,誰先開墾就歸誰的;再則就是大陳島是浙江第二大漁場,周遭海域漁產豐富,終年不絕。
當時在大陸,地籍制度已具規模,土地均繪有清丈圖冊,記載業主姓名、土地坐落、地積甲數等,因此大陸溫嶺的土地多半都已各有所屬,對於已擁有祖產的曾祖父,守成有餘,但已無圈地拓荒的空間。曾祖父算是最早來到大陳島拓荒的一批人,他率先圈了許多荒地,再逐步將之開墾為可耕種的農地,至於在大陸的田產則出租給佃農,然後每年從大陳島渡海回溫嶺老家去收田租。
但在大陳島擁有土地也不是「先到先佔」那麼簡單,口說無憑,而當時在大陳島也沒有「地契」這種東西,那要怎麼認定土地屬張家、李家還是羅家呢?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實際進行土地開墾。
「是你開墾的,就算是你的土地;你沒開墾的部分,就不能算你的土地!」父親說,這也算是曾祖父那批人初來大陳島時,大家彼此雖不成文,但一致遵守的潛規則。
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曾祖父十倍於其他鄉親的勤奮,日以繼夜地拓地墾荒。
「早不見太陽、晚不見太陽。」父親說,這就是曾祖父初到大陳島的生活的寫照,意思是曾祖父每天總是天還沒亮,就到圈下的土地耕種,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睡覺,十年如一日,無日歇息。
曾祖父把一大片無主荒地劃成自己的地界,然後在地界內,親手把土裡大小不一的岩石,一塊一塊地挖除;再把密密叢叢的雜草,一把一把地拔乾淨;繼而將又乾又硬的土壤一鋤一鋤地翻開;最後撒下農作的種籽,辛勤耕耘,等待秋穫冬藏。
就這樣,憑藉著異於常人的毅力與勤奮,曾祖父把一畝畝的荒地變成良田,開拓出羅家在大陳島的大片田產。
「勤勞,才是羅家真正的地!」所謂身教更重於言教,父親認為,曾祖父是用一生的汗水,替羅家的後代子孫,樹立了代代相傳的治家家訓。
除了對墾地的執著,大陳島周遭海域的豐富漁場,更是被曾祖父視為快速累積財富的重要資源。在曾祖父的算計中,田地一旦開墾好了,可以出租給佃農收田租,也可以雇請長工耕作,不必再親力親為,騰出的時間,可以專於漁獲捕撈。環繞大陳島礁的海域,棲息著眾多享譽海內外的魚種,七星鰻、虎頭魚、黑鯛、石斑等,幾乎四季皆有漁產可供捕撈,曾祖父精準地掌握了大陳島陸地、海上的天然資源,加以過人的勤奮刻苦,羅家在他的經營下,自然愈加興旺了。
對許多大陳島漁民而言,大海是賴以維生的母親,從滔滔白浪的海裡,捕撈起來的漁獲,是大海對於辛勤漁夫的賞賜,也是一家溫飽的依靠。每一個曬得黝黑的漁民,臉上大大小小的曬斑,更是上天透過熾熱的陽光,所頒贈的驕傲勳章,為每一個甘冒海上風險,為家計生存而奮鬥不歇的漁民們,烙印出讓後代子孫永誌難忘的徽記。
如前所言,在大陳島的海域,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漁汛,每年農曆三月左右是烏賊季,漁民們會開始為捕烏賊做前置工作的準備。
「我們家每年農歷三月,都會到一座叫屏風山的小島附近,搭起草棚,待上一個多月捕捉烏賊。」父親說,只要算好潮流,在附近海域放下一個個用竹子編造的特製竹籠,就表示這是你的海區,其他人就不會越界到你所屬的標示區域捕捉烏賊,換言之,這個海區,也成為一種大家各自默守,互不侵犯的私有領域。
烏賊汛期裡,曾祖父與祖父這對父子,總是划著竹筏到屏風山小島旁,將竹籠布置在自屬區域的近海,他們會在竹籠子裡,放入一隻母烏賊,等漲潮時,會吸引公烏賊進來,這個特製竹籠在兩頭開了外大內小的束口,公烏賊一旦鑽進來就出不去,等到退潮時,就划著竹筏出去收拾一個個竹籠,滿載著烏賊返回島岸。
也有漁民用會漁網捕撈烏賊,這另一種捕法,漁網的上層繫著浮筒,下層綁著重物,讓漁網上邊浮在海面,下邊沉進海裡,算準了烏賊群聚的海域,駕駛著竹筏網捕烏賊。
「為了捉烏賊,我小時候有一次還差點淹死!」父親回憶起一段年少時在鬼門關前走了一趟的往事。
那時的父親大約十三、四歲,祖父因農、漁兩頭忙著,祖母也下田協助祖父幫忙農事,於是祖父交待父親負責炊煮全家人的午飯。由於大陳島風很大,生火不易,結果父親煮了半天,依然無法將米飯炊熟,害得一家人中午沒飯吃,祖父就把父親痛罵了一番,認為父親身為長子,卻連飯都不會煮。
挨了罵的父親,心情特糟,索性溜出家門,去到一家賣甜餅的店家,店家老闆娘對他說,現在是烏賊季,海面上有很多烏賊因為被魚咬傷,游不動,只能漂浮在海面上,只要去撿一隻烏賊回來,就可以和她換一個甜餅。年少的父親聽了大喜,心想就撿幾隻烏賊跟老闆娘換些甜餅帶回家,家人至少還有甜餅可吃。於是找了一位朋友,二個少年就划了竹筏出海去撿烏賊。
但他們這一對不自量力的小孩,根本不會操控竹筏,加上那一天的海象不好,海流又特別強勁,竹筏竟被海流愈帶愈遠,父親一急,使盡全身力氣划著竹筏,卻因為用力過度,竟把槳都划斷了,沒了槳的竹筏往外海漂離,離岸愈遠了。
所幸此時有一艘帆船駛過,二個孩子立刻大聲呼救,帆船上的漁夫發現父親的竹筏,快速靠了過來,父親趕忙向帆船拋繩,但因為過於緊張,繩子拋出的同時,一個重心不穩,就跌進了湍急的海流裡,還好繩頭已經拋上了帆船,而父親跌進海中時,腳適巧被繩索纏住,帆船上的漁夫趕忙拉繩,把父親拖到船上,此時父親早已精疲力盡,掉進海流裡的同時又喝了好幾口的海水,但總算保住了小命。
父親為了逞強,連一隻烏賊都沒抓到,還差點賠上性命,當時內心的沮喪和懊悔,實非筆墨可以形容了。飽受驚嚇的父親,深怕回家會被祖父責罵,於是一個人躲在家附近海邊的大岩縫裡,不敢回去,一直躲到晚上,滿天璀燦的星光,更增添父親內心的失落與寂寥,此時,祖父早已四處遍尋父親不著,好不容易,終於在岩縫裡找到孤身蹲坐岩石上的父親,祖父不發一語地牽起父親的手,就著星光,默默走回家去。
農曆五月,烏賊季結束,黃魚季開始登場,曾祖父、祖父和幾位水手,會分駕二條單帆帆船拉著漁網去捕黃魚。
其中一條是母船,包含船長在內共有水手四個人,另外有一船則是子船,配有二個水手,一正手一副手。他們都是選風平浪靜的夜晚,在吃完晚飯後出發,白天回航,天候不佳則不出航。在當時,曾祖父是船長,負責操帆及指揮二船,後來曾祖父過世後,就由祖父操帆和指揮。曾祖父和祖父這對父子操帆的技術,在當時的大陳島是遠近馳名的,必須熟悉海象,精算風向和風力,才能將帆船駕馭自如。於是卓越的駕船技術,加上對漁汛海域瞭若指掌,曾祖父、祖父每次返航,幾乎都是滿載而歸。
到了冬天,則是帶魚與鰻魚季,此時船必須開到更遠的地方。因為捕小黃魚的近海帆船,和釣帶魚與鰻魚的帆船,船型與設備都不相同。釣帶魚與鰻魚的帆船,大陳話叫「舞浪鼓」,漁船頭是尖長的,船型也比捕小黃魚船的體積大得許多。雖然一艘船一般也是配置四個人,但船身還有內艙,晚上可以睡在裡面。「舞浪鼓」一出海,通常要三、四天才回得來。
羅家雖擁有自請師傅專造的捕黃魚帆船隊,但「舞浪鼓」這種船,則是每年冬天去下大陳島,向人租來的。
漁民駕著「舞浪鼓」,船上配置一條很長的漁繩,一邊航行,一邊放繩,繩上有鈎、有浮筒,鈎上的餌則是用帶魚切片做成,用來誘使鰻魚上鈎。
「相較起來,冬天出海比夏天出海危險多了。」父親說。一來夏天作業的地方是在近海,天候若有變化,可以立即返航,就算遇到颱風來襲,但漁民們皆通曉觀看天象來判斷氣候,若有颱風接近,漁民從雲的形狀與海流湧浪,就可大致研判出來。但冬天的東北季風,卻是非常難掌握,有時突然颳起強大陣風,僅靠風力航行的帆船根本回不了頭,一不小心,整條船被風吹翻,也時有所聞,因此海難頻頻發生,亦不足為奇了。
羅家討海為生的家族事業,在大陳島大撤退後,便走入歷史,為了不讓島上的物資,在撤退後,被中共解放軍運用,包括家裡的帆船在內,島上所有帶不走的農耕工具、伙房炊具、漁用捕具,悉數遭到國軍銷毁,彷彿是替羅家先祖畢生的努力,劃下一個滄桑句點。
但也不是來到台灣就與漁業絕緣,當我們家被政府安置在花蓮的大陳一村後,政府曾讓大陳鄉親依自己的專長選擇職業,並給予輔導與補助,當時祖父選了「漁民」,政府便配撥一艘小噸位的漁船給祖父,祖父就靠著政府送的漁船,在花蓮近海捕了將近十年的魚,父親並曾陪著祖父出海捕過兩、三次魚。但因為不熟悉花蓮的漁場、魚種與魚性,所捕的漁獲連維持生計都有困難,直到船損壞了,索性不去維修,完全放棄捕漁的念頭了。
父親後來因考上碼頭工人而定居在基隆,雖然他在基隆港當了一輩子碼頭工人,過得仍是傍海營生的日子,卻是在一艘一艘精鋼鍛造的現代貨輪上,靠著扛負重物的苦力,養家活口,相較於曾祖父、祖父在驚濤駭浪中打漁搏命的日子,終究成為家族的歷史記憶了。
「舞浪鼓」,在海之子民的人生中漸去漸遠,成了夢境中的幽靈之船。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旺角有一間新開小店賣香港罕有的緬甸菜,開業不足數個月,已經需要搬遷。並非生意太好導致業主加租,而是因為客人踴躍支持,而小店地方又太小,負責人大感不好意思。儘管搬鋪會提高成本,依然有這個決定。 緬甸招牌湯米線 地址:何文田勝利道12號地鋪 電話:9332 864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am-10...
躍遷意思 在 羅智強 Facebook 八卦
懷鄉文集《靠岸》第六章 舞浪鼓
農曆五月仲夏,吹東南風,當血紅的夕陽像觸礁的輪船,慢慢沉沒在海平線下,豔麗的紅霞渲染了海天,喧騰的色彩,隨著湧浪,在海面跳躍著,直到落日完全沒頂,一切才回歸平靜。此時,一輪明月像被一波波海浪推起似的,悄悄升上夜空,皎潔的月光灑在墨藍的海面上,像海中之湖,又像某處仙境的入口,吸引著航海的人,航向一段古老又美麗的傳說。
此時大陳島的近海,正值一年一度的小黃魚(又名黃花魚)季節,曾祖父羅洪亮領著水手們,揚起風帆,分乘二艘單帆帆船,趁著明亮的月光,在島的近海巡航,只要將一張張漁網投入海中,由二艘帆船拖曳著,就能捕撈一網又一網金黃斑斕的小黃魚,肉豐質細,入口滑嫩的小黃魚,對漁民而言,那可是一尾又一尾的活黃金。
羅家約莫是在清光緒年間,曾祖父羅洪亮那一代才遷移到大陳島的。原本在大陸浙江就有田產的曾祖父,為什麼不留在大陸守著祖產,卻要冒險遷移到大陳島拓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看中了當時大陳島還是一處人湮稀少的荒島,遍島無主的土地,誰先開墾就歸誰的;再則就是大陳島是浙江第二大漁場,周遭海域漁產豐富,終年不絕。
當時在大陸,地籍制度已具規模,土地均繪有清丈圖冊,記載業主姓名、土地坐落、地積甲數等,因此大陸溫嶺的土地多半都已各有所屬,對於已擁有祖產的曾祖父,守成有餘,但已無圈地拓荒的空間。曾祖父算是最早來到大陳島拓荒的一批人,他率先圈了許多荒地,再逐步將之開墾為可耕種的農地,至於在大陸的田產則出租給佃農,然後每年從大陳島渡海回溫嶺老家去收田租。
但在大陳島擁有土地也不是「先到先佔」那麼簡單,口說無憑,而當時在大陳島也沒有「地契」這種東西,那要怎麼認定土地屬張家、李家還是羅家呢?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實際進行土地開墾。
「是你開墾的,就算是你的土地;你沒開墾的部分,就不能算你的土地!」父親說,這也算是曾祖父那批人初來大陳島時,大家彼此雖不成文,但一致遵守的潛規則。
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曾祖父十倍於其他鄉親的勤奮,日以繼夜地拓地墾荒。
「早不見太陽、晚不見太陽。」父親說,這就是曾祖父初到大陳島的生活的寫照,意思是曾祖父每天總是天還沒亮,就到圈下的土地耕種,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睡覺,十年如一日,無日歇息。
曾祖父把一大片無主荒地劃成自己的地界,然後在地界內,親手把土裡大小不一的岩石,一塊一塊地挖除;再把密密叢叢的雜草,一把一把地拔乾淨;繼而將又乾又硬的土壤一鋤一鋤地翻開;最後撒下農作的種籽,辛勤耕耘,等待秋穫冬藏。
就這樣,憑藉著異於常人的毅力與勤奮,曾祖父把一畝畝的荒地變成良田,開拓出羅家在大陳島的大片田產。
「勤勞,才是羅家真正的地!」所謂身教更重於言教,父親認為,曾祖父是用一生的汗水,替羅家的後代子孫,樹立了代代相傳的治家家訓。
除了對墾地的執著,大陳島周遭海域的豐富漁場,更是被曾祖父視為快速累積財富的重要資源。在曾祖父的算計中,田地一旦開墾好了,可以出租給佃農收田租,也可以雇請長工耕作,不必再親力親為,騰出的時間,可以專於漁獲捕撈。環繞大陳島礁的海域,棲息著眾多享譽海內外的魚種,七星鰻、虎頭魚、黑鯛、石斑等,幾乎四季皆有漁產可供捕撈,曾祖父精準地掌握了大陳島陸地、海上的天然資源,加以過人的勤奮刻苦,羅家在他的經營下,自然愈加興旺了。
對許多大陳島漁民而言,大海是賴以維生的母親,從滔滔白浪的海裡,捕撈起來的漁獲,是大海對於辛勤漁夫的賞賜,也是一家溫飽的依靠。每一個曬得黝黑的漁民,臉上大大小小的曬斑,更是上天透過熾熱的陽光,所頒贈的驕傲勳章,為每一個甘冒海上風險,為家計生存而奮鬥不歇的漁民們,烙印出讓後代子孫永誌難忘的徽記。
如前所言,在大陳島的海域,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漁汛,每年農曆三月左右是烏賊季,漁民們會開始為捕烏賊做前置工作的準備。
「我們家每年農歷三月,都會到一座叫屏風山的小島附近,搭起草棚,待上一個多月捕捉烏賊。」父親說,只要算好潮流,在附近海域放下一個個用竹子編造的特製竹籠,就表示這是你的海區,其他人就不會越界到你所屬的標示區域捕捉烏賊,換言之,這個海區,也成為一種大家各自默守,互不侵犯的私有領域。
烏賊汛期裡,曾祖父與祖父這對父子,總是划著竹筏到屏風山小島旁,將竹籠布置在自屬區域的近海,他們會在竹籠子裡,放入一隻母烏賊,等漲潮時,會吸引公烏賊進來,這個特製竹籠在兩頭開了外大內小的束口,公烏賊一旦鑽進來就出不去,等到退潮時,就划著竹筏出去收拾一個個竹籠,滿載著烏賊返回島岸。
也有漁民用會漁網捕撈烏賊,這另一種捕法,漁網的上層繫著浮筒,下層綁著重物,讓漁網上邊浮在海面,下邊沉進海裡,算準了烏賊群聚的海域,駕駛著竹筏網捕烏賊。
「為了捉烏賊,我小時候有一次還差點淹死!」父親回憶起一段年少時在鬼門關前走了一趟的往事。
那時的父親大約十三、四歲,祖父因農、漁兩頭忙著,祖母也下田協助祖父幫忙農事,於是祖父交待父親負責炊煮全家人的午飯。由於大陳島風很大,生火不易,結果父親煮了半天,依然無法將米飯炊熟,害得一家人中午沒飯吃,祖父就把父親痛罵了一番,認為父親身為長子,卻連飯都不會煮。
挨了罵的父親,心情特糟,索性溜出家門,去到一家賣甜餅的店家,店家老闆娘對他說,現在是烏賊季,海面上有很多烏賊因為被魚咬傷,游不動,只能漂浮在海面上,只要去撿一隻烏賊回來,就可以和她換一個甜餅。年少的父親聽了大喜,心想就撿幾隻烏賊跟老闆娘換些甜餅帶回家,家人至少還有甜餅可吃。於是找了一位朋友,二個少年就划了竹筏出海去撿烏賊。
但他們這一對不自量力的小孩,根本不會操控竹筏,加上那一天的海象不好,海流又特別強勁,竹筏竟被海流愈帶愈遠,父親一急,使盡全身力氣划著竹筏,卻因為用力過度,竟把槳都划斷了,沒了槳的竹筏往外海漂離,離岸愈遠了。
所幸此時有一艘帆船駛過,二個孩子立刻大聲呼救,帆船上的漁夫發現父親的竹筏,快速靠了過來,父親趕忙向帆船拋繩,但因為過於緊張,繩子拋出的同時,一個重心不穩,就跌進了湍急的海流裡,還好繩頭已經拋上了帆船,而父親跌進海中時,腳適巧被繩索纏住,帆船上的漁夫趕忙拉繩,把父親拖到船上,此時父親早已精疲力盡,掉進海流裡的同時又喝了好幾口的海水,但總算保住了小命。
父親為了逞強,連一隻烏賊都沒抓到,還差點賠上性命,當時內心的沮喪和懊悔,實非筆墨可以形容了。飽受驚嚇的父親,深怕回家會被祖父責罵,於是一個人躲在家附近海邊的大岩縫裡,不敢回去,一直躲到晚上,滿天璀燦的星光,更增添父親內心的失落與寂寥,此時,祖父早已四處遍尋父親不著,好不容易,終於在岩縫裡找到孤身蹲坐岩石上的父親,祖父不發一語地牽起父親的手,就著星光,默默走回家去。
農曆五月,烏賊季結束,黃魚季開始登場,曾祖父、祖父和幾位水手,會分駕二條單帆帆船拉著漁網去捕黃魚。
其中一條是母船,包含船長在內共有水手四個人,另外有一船則是子船,配有二個水手,一正手一副手。他們都是選風平浪靜的夜晚,在吃完晚飯後出發,白天回航,天候不佳則不出航。在當時,曾祖父是船長,負責操帆及指揮二船,後來曾祖父過世後,就由祖父操帆和指揮。曾祖父和祖父這對父子操帆的技術,在當時的大陳島是遠近馳名的,必須熟悉海象,精算風向和風力,才能將帆船駕馭自如。於是卓越的駕船技術,加上對漁汛海域瞭若指掌,曾祖父、祖父每次返航,幾乎都是滿載而歸。
到了冬天,則是帶魚與鰻魚季,此時船必須開到更遠的地方。因為捕小黃魚的近海帆船,和釣帶魚與鰻魚的帆船,船型與設備都不相同。釣帶魚與鰻魚的帆船,大陳話叫「舞浪鼓」,漁船頭是尖長的,船型也比捕小黃魚船的體積大得許多。雖然一艘船一般也是配置四個人,但船身還有內艙,晚上可以睡在裡面。「舞浪鼓」一出海,通常要三、四天才回得來。
羅家雖擁有自請師傅專造的捕黃魚帆船隊,但「舞浪鼓」這種船,則是每年冬天去下大陳島,向人租來的。
漁民駕著「舞浪鼓」,船上配置一條很長的漁繩,一邊航行,一邊放繩,繩上有鈎、有浮筒,鈎上的餌則是用帶魚切片做成,用來誘使鰻魚上鈎。
「相較起來,冬天出海比夏天出海危險多了。」父親說。一來夏天作業的地方是在近海,天候若有變化,可以立即返航,就算遇到颱風來襲,但漁民們皆通曉觀看天象來判斷氣候,若有颱風接近,漁民從雲的形狀與海流湧浪,就可大致研判出來。但冬天的東北季風,卻是非常難掌握,有時突然颳起強大陣風,僅靠風力航行的帆船根本回不了頭,一不小心,整條船被風吹翻,也時有所聞,因此海難頻頻發生,亦不足為奇了。
羅家討海為生的家族事業,在大陳島大撤退後,便走入歷史,為了不讓島上的物資,在撤退後,被中共解放軍運用,包括家裡的帆船在內,島上所有帶不走的農耕工具、伙房炊具、漁用捕具,悉數遭到國軍銷毁,彷彿是替羅家先祖畢生的努力,劃下一個滄桑句點。
但也不是來到台灣就與漁業絕緣,當我們家被政府安置在花蓮的大陳一村後,政府曾讓大陳鄉親依自己的專長選擇職業,並給予輔導與補助,當時祖父選了「漁民」,政府便配撥一艘小噸位的漁船給祖父,祖父就靠著政府送的漁船,在花蓮近海捕了將近十年的魚,父親並曾陪著祖父出海捕過兩、三次魚。但因為不熟悉花蓮的漁場、魚種與魚性,所捕的漁獲連維持生計都有困難,直到船損壞了,索性不去維修,完全放棄捕漁的念頭了。
父親後來因考上碼頭工人而定居在基隆,雖然他在基隆港當了一輩子碼頭工人,過得仍是傍海營生的日子,卻是在一艘一艘精鋼鍛造的現代貨輪上,靠著扛負重物的苦力,養家活口,相較於曾祖父、祖父在驚濤駭浪中打漁搏命的日子,終究成為家族的歷史記憶了。
「舞浪鼓」,在海之子民的人生中漸去漸遠,成了夢境中的幽靈之船。
躍遷意思 在 ⋈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說Mrs.Mark Share with U Facebook 八卦
#只是沒看到我勞匯勞蒂的膝蓋罷了
#勞匯勞蒂就是流血流很多的意思
#太太的腹黑系列
我想,看了幾篇文章的太白粉們,一定可以明白到,本人就是出身在很不健全的家庭,雖然有父母,爺爺奶奶,兄弟姐妹,但不代表我們家的關係是健康的。
昌ㄟ本來就脾氣古怪,而貧窮,更讓他自卑自大,長期怒罵阿玉,阿玉憂鬱症爆發,罵我們打我們出氣,總之,說來說去就是我們小孩的錯。
-
小時候,太太就很叛逆,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是真的很有想法,還是想引起大人的關愛,國中時,打鼻環,穿一整排耳洞,這種行為,不代表是壞女孩,不過,當時的我,確實是有耍帥或者想耍狠的想法。
十幾二十歲時,我常常打架,半夜不回家,被抓進警局,五專時,也因為無聊原因,賞同學好幾巴掌,有人跳出來幫忙,我連她都打,或者整張椅子拿起來砸對方,轉學後,沒多久,就一個人跟一堆人打群架,打群架沒有輸但也不算打贏,只不過對方還是好幾個都掛彩。
-
講到這,是不是覺得我很勇猛,不是的!本人骨子裡是膽小鬼,有次刺青還暈倒,怕痛怕受傷,又愛漂亮怕留疤。
得罪太多人後,有好幾年,是不敢一個人走在街上,怕被「看ㄅㄡˋㄉㄟˇ」(蓋上布袋,毆打的意思)
這狠勁是因為過度自卑和害怕,而爆發出來,因為常常被欺負,只好得讓自己全身都帶刺,老實說,討厭很多人往我身上貼標籤,指著我是壞女孩,但行為與穿著,左看右看都非善類!
-
曾經日子過的太荒唐,曾經也利用異性對我的善意愛意,而受資助,就算沒有開口要,但我確實是拿了,為了那些荒唐,得花更多力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回到有陽光的軌道上,不論是面對自己黑暗過去,還是面對那些事過境遷來要錢的,不管當初的原因,但人家認為我欠他,能力範圍內我給的心甘情願!
✂️⋯⋯⋯⋯⋯⋯⋯⋯⋯⋯⋯⋯⋯⋯
把我當仇人的過客們!你們覺得像我這種不要臉的賤女人,憑什麼只是靠運氣就能有現在的穩定生活,憑什麼有愛我的老公,甚至憑什麼擁有健康的小孩!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很努力,在心靈精神,和實質生活,我都他媽的超努力,我甚至得對抗多少個憂鬱症爆發時,想一躍而下的日子,不停的與自己合好,與不懂的當父母的阿玉昌ㄟ合好,想辦法跨過糾結的合好。
/
我的過去或許很不堪,但不代表老娘不配擁有幸福的權利!
/
真正沒有幸福權利的人,是還在跟過去過不去,原地打轉的人!
*為了避免啦啦太像明星,搶我光彩,我直接擋住他😌
⭐️IG太太的真實日常:https://instagram.com/black54399?igshid=1ixwh4bg37yht
🎁IG的新代購,這邊賣得會跟社團有些許不一樣唷
https://instagram.com/mrs_mark18?igshid=69ex8a0gjdkq
⭐️很掉漆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6OQsDMgXx95gmZMK03h4Q
⭐️買到剁手團👇
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賣
躍遷意思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旺角有一間新開小店賣香港罕有的緬甸菜,開業不足數個月,已經需要搬遷。並非生意太好導致業主加租,而是因為客人踴躍支持,而小店地方又太小,負責人大感不好意思。儘管搬鋪會提高成本,依然有這個決定。
緬甸招牌湯米線
地址:何文田勝利道12號地鋪
電話:9332 864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am-10pm
躍遷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9): 1、瀟灑桐廬; 2、富春江:水碧山青畫不如; 3、富春江:桐廬夜色; 4、桐廬:項氏內家拳; 5、桐廬:高空獅子; 6、深澳古村:千年未改古風醇; 7、深澳古村:明代水系。
深澳村位於富春江南應家溪畔,隸屬桐廬縣江南鎮,西距縣城16.5公里,地處丘陵地帶,南望天子崗,東瀕黃山,地勢南高北低。應家溪串起青源、環溪、徐畈、深澳、荻浦五個“中國傳統村落”,其中深澳村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深澳村悠久的文化傳統源自南宋申屠氏的開村之功。作為申屠氏的血緣村落,深澳村95%以上的村民姓申屠,其他少數姓為周、應、朱。明代時,村落規劃留下了一個完整的地下水系,水系的水源來自山上的泉水,清甜甘冽、冬暖夏涼,至今還是深受村民喜愛的生活用水,而取水、用水的澳口更成為深澳村獨特的文化風景點。“澳”在當地話中是“地下井”的意思,深藏地下的井即為深澳,深澳村古時稱同裡,也因深澳而得名。
深澳村呈長方形,中有老街,卵石鋪面,下築引泉暗渠,古村因水得名,以水為脈。村中絕大多數人複姓申屠,祖先于南宋初由富陽申屠山遷入,子孫繁衍遂成望族。走在深澳,就像“踩”在水上,先民引自然之水,營造了一個個延續數百上千年的水系格局,堪稱“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深澳村另一道風景線是位於地下水系之上的古民居建築群,主要集中了明朝、清朝和民國三個時期的建築,大致分佈在南北走向的老街兩側的弄堂裡。老街長約200余米,寬僅3米,建於元末明初,盛於民國期間,兩側建築為清中後期及民國建築,多為店鋪,曾有“小上海”之譽。村裡現存明清時期的古建築140多幢,民國時期的建築60多幢,無論是單體建築,還是村落形態,都保存得相當完好。除了地面和地下的兩道景觀外,深澳村還保留了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空獅子的傳統民間技藝,每逢元宵、廟會等節日,村民們都用這一技藝來增添喜慶氣氛。深澳的高空獅子表演起源於清乾隆年間,是應當地村民舉辦廟會而生。經過數百年的歷史變遷,表演已經遍佈桐廬、富陽、新登等地。日前,浙江省文化廳公佈了2016年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桐廬江南鎮深澳高空獅子就名列其中。高空獅子搶繡球主要包括一對雌雄獅子,各長1.5米左右,通體金毛,腿部繪有神火,下顎能夠上下自由滑動。其腰身用竹篾圈連而成,故能上下左右扭動。獅子由偶頭、籠腹、四肢、提線和勾牌組成,內設機關,以提線木偶的形式進行表演,能變出多種表情,妙趣橫生。將雌雄一對獅子懸掛在4米多高的橫向毛竹杆上,將獅子的頭部和臀部兩個著力點系上繩頭,雙獅中間掛一直徑50公分的繡球,獅子對視,各長1.5米左右,通體金毛。橫杆長5米左右,兩頭固定在兩個人字叉架上。表演時,一人拉動繡球,一人拉獅子,一先一後使雙獅隨繡球上下同步追逐繡球,直到抓住為止。故拉繡球者與拉獅子者鬥智鬥勇,配合默契。鼓樂相伴,雙獅搶球,表演精彩,氣氛熱烈。表演隊伍一般在37~50人之間,具體人數看場面需要而定。作為一項傳統表演,高空獅子搶繡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極具觀賞價值和人文價值。由於社會變革,解放後一度停止,直到 1989年深澳老年協會成立,負責人申屠國梅提議,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聘請申屠永清、申屠增榮等重新製作,並於當年春節到鄰村進行巡演,活動增添了新時代內容,被邀請參加了縣舉辦的民間藝術展示活動。近年來,江南鎮鎮村兩級對其採取了積極的保護措施,目前已被列入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現在,深澳高空獅子的傳統工藝、表演技巧和表演裝飾品經過挖掘、整理,已通過文檔、音像等形式進行保存。同時,這些年也恢復了常態性表演,每年都會在本村及周邊地區巡演,並積極培養年輕人的興趣,讓他們也加入到傳承和保護下來。
躍遷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逆風的手搖鈴」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古梅
內容簡介:
時代的真摰記錄,臺灣文學的鄉土芬芳,港口小村歲月,
一份陌生的關愛,轉化為深刻的永恆之情。
以戲劇的張力,引動人生!
那時,校園的鐘聲要以手搖鈴走遍校園;
那時,遠方的想念難以言說;那時,愛可以無限大……。
一則最古早味的聯考時代紀事!
曾經廣受歡迎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編劇家之一古梅,
沉潛多年,推出情感綿長、搖響人心的長篇力作!
國內名家王盛弘(作家) 吳鈞堯(作家)、凌性傑(作家) 真情推薦
等待的歲月既漫長也不平靜,充滿坎坷的童年,
只有引航艇的鈴聲帶給他一線希望……
這是發生在一九六五年台灣屏東東港的一所國小,由一位五年級小學生和校工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長篇小說。當時的台灣,國小畢業如想升初中(即國中)必須參加聯考,以考試總成績來分發,那時最好的初中是臺北的建國中學,直到一九六八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才結束初中聯考。這部長篇小說刻畫早年台灣的生活歲月,充滿濃厚人情味,並將島嶼南北端(屏東、台北)的城鄉地景與社會樣貌躍然紙上,主角努力上進以求報答生命中的恩人的真實情感描繪獨到,富有成長小說色彩。
小說主角是個不到十一歲的男孩孫亦剛。他從小失去母親,又得不到繼母的關愛,除了面對升學壓力,也十分思念遠方當船員的父親,常常在碼頭聽導航艇的鈴聲,期盼引大船入港的聲響,有機會迎接父親歸來。而他的繼母不准他來碼頭,待他苛刻甚至虐待。在學校的他成績落後,沒錢交補習費,甚至無法溫飽。老校工在每日搖鈴招呼學生上下課的生活中,發現了這個孩子,當這孩子向他討取這個破損的搖鈴時,老校工知道這鈴聲給他內心安慰,兩人也有了深厚的情誼。而孩子的純真質樸也溫暖了老校工漂泊、孤獨的心……
作品充滿生動的人物與地景刻畫,將台灣最南端與北端的人文景致與風情鮮活呈現。以文學記錄時代的角度而言,不僅窺見早年台灣的生活樣貌,也對台灣社會變遷留下珍貴、難得的紀錄。
作者簡介:古梅
資深作家。本名趙寶珍。小說、劇本之創作甚豐,小說有《魔鎖》四部曲,分春夏秋冬的二十四節氣,以科幻兒童故事介紹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生活習俗及科技的進展,獲得「好書大家讀」獎項,並於中國大陸正進行有聲書製作。另有《不滅的燭光》、《火種》、《夏堤河之戰》、《孤女的願望》等小說,劇本豐富,包括《星星知我心》(與夫何曉鐘合著)、《慈禧外傳》、《孤女的願望》、《大廟口》、《黃土地外的天空》等多齣連續劇,引發熱潮。
此外,歷任大專院校「文藝營」、「影視企畫編劇班」、「作文師資培訓班」等指導老師,多年來投入兒童、成人作文培訓教育,成果豐碩。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