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谈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死刑那一期结尾留了一个扣,引起了一些讨论,就是这张复活卡给谁的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我会给刘云安,但其实我最终的选择是李士源。理由呢也很简单!那一对儿狗男女固然可恨,但还...
「蹭流量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Facebook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新聞] 雞排妹公布陳沂手機號碼挨告!不認罪還嗆檢偷懶下場出爐 的評價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問卦] "蹭"這個字是很早就開始有人用了嗎? 的評價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嘴爆TOYZ?陽哥蹭流量EP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蹭流量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蹭流量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蹭流量意思 在 [問卦] 有沒有戰組的八卦 - PTT評價 的評價
蹭流量意思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錢你叫人家捐的,叫爸爸你說的,現在館長真要捐了,又叫人家把錢吞回去,國台辦附隨組織的錢就叫爸爸?台灣人館長的錢就是臭錢?到底在錯亂什麼?
而今天這篇實在有太多吐槽點了,我逐一列點回覆。(原文連結:https://reurl.cc/o6Vmg)
1. 說館長不懂兩岸關係,想必鄭議員相當懂。在議會開議期間的5月27日到6月3日,請了超過一個禮拜的假去中國,見了誰?做了什麼?要不要跟納稅人說清楚?非開議期間要去哪裡是個人自由,但身為議員的最基本職責,就是出席開會,連這個都做不到,好意思用議員身分罵人?
2. 「苗栗財政困難,公務員薪水發不出來,不是苗栗人不努力,而是受到中央的不公平待遇。以前主政者財政紀律不嚴謹,只是目前苗栗財政窘迫的部分原因。」
錯,根本錯的離譜。恰好相反,現在的財政窘迫最主要原因就是劉政鴻任內的亂搞!
在他上任前苗栗縣年預算約170億,但劉任內最高峰時,甚至編到270億,足足多了快一百億,根本不符合苗栗歲入能力。而預算浮編,舉債額度就能跟著提高,接著長債、短債、特種基金借調都來到歷史新高,最後讓苗栗財政破產中央控管。
如果沒有這樣的的高額舉債,有用符合苗栗體質的方式來做財務規劃,我們會連廠商的工程款都付不出來?公務人員的薪水發不起?甚至警消同仁的超勤津貼一拖再拖?就是因為前朝劉縣府的揮霍,那才是財政陷入窘迫的主因。
我在總質詢時,指出了縣內財政的十大問題,除了預算與舉債問題,縣內的自籌款比例不高、場館營運不佳、議會長年未砍預算等,也都是問題點。
3. 「只要蔡總統能在她任內,解決中央對苗栗財政統籌分配不公的問題,讓苗栗窮困學童可以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吃,我一定會發動學生們,去總統府當面謝謝她。叫她蔡阿姨、蔡姐姐,支持她連任選總統都可以。」
鄭議員指出的統籌分配就是財劃法的問題,財劃法的確有修改必要,但卻被講的好像是民進黨政府的錯?這已經快三十年未修的法,之前執政這麼久的國民黨政府要不要也一起負起責任?現在立院已經有多位委員提出修法的草案版本,如果真的修法完成,請不要再次言而無信,請鄭聚然公開支持蔡英文連任。
再來,苗栗窮困學童現在有沒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吃?答案是有。
南庄國中的窮困學童縣府有編列了27萬的預算全額補助,近貧戶的孩童(沒有中低收資格但實際上家庭清寒)只要導師認證,就可以接受補助,甚至整個縣內的補助預算都還沒用完。
南庄國中所謂的60萬缺口,是不分資格的全面補助,也就是家境小康、不錯的都通通補助,當然校長是立意良善,但全面性的補助仍是高度爭議。劉政鴻時期非法定社會福利的全額營養午餐補助,正好是拖垮財政其中一環,徐耀昌縣長上任後就立刻取消,而鄭議員如果還主張全面補助,這是在打臉同黨籍的縣長臉嗎?
4. 「苗栗縣是經濟發展的優等生,稅收從95年的198億到103年增加到347億」
各位朋友,三個線索。第一、劉政鴻任苗栗縣長期間94年至103年,第二、劉政鴻任內苗栗為全台灣土地徵收最多自救會的縣市,大炒地皮、遍地烽火。第三、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為地方稅,以上。
我想有讀書、有文化的大家應該一看就懂。
5. 「苗栗在鄉親們的共同打拼之下,明明可以成為臺灣山清水秀的「瑞士」,卻成為被國人嘲笑,破產的「希臘」,這是每個苗栗鄉親心中的「痛」。館長別用無知和嘴炮,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
我是不太懂鄭議員為何要舉瑞士當例子啦,但我要跟鄭議員說,瑞士在1992年就廢除死刑,2005年公投通過同志伴侶註記關係,同時,去年瑞士也通過「反歧視法」,歧視和仇恨言論可吃三年牢飯。再來,瑞士更是大麻合法化的國家。
這些政策我看都和鄭議員的理念不太一樣,是誰無知和嘴炮?
6. 「本人在議會説「管什麼統戰,誰給我錢誰就是爸媽。」其實是「話中有話」,是為地方呐喊。」
當然不可能六十萬就統戰成功,但這樣提也是相當滑坡,因為中國的統戰手段是綿密也無孔不入的,用各種手段及方法,當然在每個層面都要嚴格防範。營養午餐捐款其實只是這次爭議點的表面,重點是給錢的是國台辦附隨組織。
而鄭議員說出「管什麼統戰,誰給我錢誰就是爸媽。」,是「話中有話」,那我就要請問鄭議員,你跟中華統一促進黨徐驤黨部什麼關係?是否有捐款資助過統促黨?是否曾任統促黨徐驤黨部顧問?請跟台灣人民說清楚。
7. 「館長只要敢約,我就願意上直播去「踢館」,給他好好上一堂「如何認識苗栗課」。」
你無法代表苗栗,我也不敢說我代表苗栗,我只能說我代表了相信我價值理念的這群選民。而鄭議員你的言行代表了什麼樣的價值?
爭議百出的納骨塔、利用議員職權質詢要縣府徵收土地給納骨塔做聯外道路、反對審查小組公開透明、反對石虎保育條例通過、違建的自強一號建案、對愛滋與性平知識不足的錯誤言論、對網友歧視且惡意的言論攻擊、政見發表會一場都沒出席、賄選案件被檢方起訴。喔,還有說話不算話,你可還欠採訪我的同學們一個道歉。
如果對我上述任何一個說法覺得不同意,歡迎和我直播公開辯論,時間地點任你選,不用去「蹭」館長的流量。
苗栗縣議員-曾玟學
蹭流量意思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八卦
#中國大整改時代來臨
最近中國有夠不平靜。
吳亦凡要被關、趙薇作品通通下架、鄭爽被罰2.99億人民幣。
不只演藝圈,昨天更新的「規矩」出爐了。
以後中國未成年孩童,週末只能打電動三個小時。
還不是一天三小時喔,是五六日加起來三小時。
是的,中國政府已經開始管東管西管中閔。
這些規範不是隨機產生,一場仿文化大革命的運動即將開始。
#第一整
#飯圈
飯圈是中國用語,取字英文Fans的音譯,
簡單來說就是明星的粉絲群。
在台灣,我們很難想像粉絲對明星有多大的影響力,
但是現在在中國,粉絲群體已經「團結且瘋狂」到可以「逼」明星表態。
例如有個小道消息指出,女演員趙麗穎宣布要和男演員王一博合作一部新劇,
結果趙的飯圈說,
不行!你先前和他演的那一部有夠難看,一點CP感都沒有。
我們才不要你跟他演戲!
結果趙的飯圈就跑去王的飯圈裡鬧,說他蹭趙麗穎流量,
也對新戲的製作團隊展開肉蒐和圍剿。
阿然後王的飯圈也反擊,用超難聽的字罵趙。
最後中國官方看不下去,
主動出手,把有上百萬粉絲的「趙麗穎全球後援會」和其他應援團通通關帳號,
連趙麗穎自己的帳號也被停權15天。
就這樣,趙麗穎被自己的粉絲搞到烏煙瘴氣,
成為中國政府第一個「管理粉絲失當」的處罰案例。
(而且這一切還是源自於一條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也太得不償失了。)
另外還有一起事件:#牛奶投票。
中國選秀節目《青春有你3》舉行網路投票,
粉絲必須要買贊助商的牛奶,掃瓶蓋上的QRcode才能進行投票。
結果竟然有粉絲花錢請工讀生大量收購牛奶,
開瓶掃完QRcode後把牛奶通通倒掉!
天啊,我都為牛感到難過了。
後來這樣的行為招致大量批評,
這檔節目立刻道歉,並宣布暫停播出。
.
類似這樣的「粉絲瘋狂情境」不勝枚舉。
然而這不只是粉絲一方的問題。
粉絲越瘋狂,電視台收視越好、贊助商商品狂賣、經紀公司賺更多收益。
於是這四方成為一個恐怖循環,
節目製作單位食髓知味,想出更多讓粉絲掏錢的企劃,
經紀公司也打蛇隨棍上,拉抬自家藝人價碼。
而粉絲本身也因為覺得自己的努力真的有為藝人帶來收益,
一方面加強他們付錢的意願,一方面開始產生「是我成就了你」的意識,
最終一群瘋狂的粉絲團結起來,變成了一股過分激動的力量,
回頭吞噬藝人和節目單位。
#中國政府重拳出擊
中國政府在8月29日公布了一則通知,
標題為《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
我直接截取重點如下:
#取消明星藝人榜單
沒榜單沒傷害,大家乖乖聽歌看劇就好,不用比誰比較紅誰比較好。
#優化調整排行規則
不准再將按讚留言設為排名規則,只能以「專業度」來評
#嚴管明星經紀公司
以後經紀公司都要列出一套「粉絲管理辦法」,
粉絲瘋狂,經紀公司有責,
沒有做到管理的經紀公司,你就等著被受罰。
#規範粉絲群體賬號
粉絲自己也要管好自己,
以後成立粉絲帳號都要官方認證,個人不得成立
#嚴禁呈現互撕信息
互撕就是互罵的意思。
反正就是不准罵別人啦。
#清理違規群組版塊
#不得誘導粉絲消費
這就是牛奶投票的應對方法。
以後不准進行什麼投票解鎖、訂閱福利什麼的。
#強化節目設置管理
這也是對牛奶投票的回應,
規定節目絕對不可以「花錢買投票」。
#嚴控未成年人參與
這一點我們等一下會跟著遊戲管制一起講。
#規範應援集資行為
好我們終於講完第一整飯圈了。
接下來要講讓我覺得更「酷」的整治。
#第二整
#遊戲圈
我們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
中國政府前天公布了另一份報告:
《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
沒錯,標題說明了一切,
就是中國政府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世界,
丟出了一份傻爆眼的規範。
我們來看看細節有什麼:
#大幅縮減未成年人的網路遊戲時間
多大幅?
以後,所有網路遊戲公司只能在禮拜五、六、日,和國定假日,
的每天晚上八點到九點之間,提供遊戲服務給未成年人。
媽呀,身為一位重度遊戲玩家,
我第一時間就可以想像,
到時候會有多塞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你可以想像所有中國未成年人都在晚上8點打開遊戲,
網路會有多卡嗎!(我是不是看錯重點?)
不是,你可以規定小時數,但你不需要規定幾點到幾點吧?
一點分流的概念都沒有的嗎?
不行的吧!
.
好,我冷靜,我不慌張。
那我們來看看他們怎麼做到這件事。
.
#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
你可能會疑惑,政府要怎麼限制未成年打遊戲的時間。
沒錯,就是靠實名制。
中國政府說他們現在正在蓋一個「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
系統架好後,所有遊戲公司通通都要串接進去,
否則不能提供遊戲服務。
媽呀,該不會以後社會社會信用制度也會連你遊戲的表現吧!
你在遊戲裡殺太多人,扣十分!
你明明現實生活中已經結婚,還在遊戲裡交網婆,扣十分!
雖然中國政府沒有這樣說,
但只要接進去這個系統,
他們以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當你被管制後,一切就都來不及了。
.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中國的大整改時代開始
補教圈、飯圈和遊戲圈的整治只是示範賽,
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XX圈的荒謬規範陸續出爐。
短時間內推出這麼多「擾民」的規範,
已經有許多人嗅到一股「山雨欲來」的氣息。
習近平大概是覺得自己的任期不久了,
不趕快出手,恐怕無法把中國打造成他心中的社會主義烏托邦。
.
另外預告一個消息。
中國最近有超多大老闆都在捐錢,猛地捐。
為什麼?
因為習近平一直在講「共同富裕」,今年內已經講了65次。
所以有錢人家都get到了,
我不能自己富裕,我得符合「共同富裕」。
我不聽話,就等著跟補教界一樣,跟馬雲一樣。
大膽預測,接下來這兩個月中國還會有更多大型風暴陸續颳起。
大家安全帶要繫好囉。
---我是工商線---
國際觀察曆已經開始印刷了
預計九月中還會再追加一批
想早點收到跟大家一起開箱的,要把握機會囉
https://bit.ly/3kevH87
蹭流量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評價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谈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死刑那一期结尾留了一个扣,引起了一些讨论,就是这张复活卡给谁的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我会给刘云安,但其实我最终的选择是李士源。理由呢也很简单!那一对儿狗男女固然可恨,但还是不应该对孩子下手。我觉得他这个行为除了愤恨和冲动,多少夹杂着一点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我只能说我很理解他,但这并不代表我能接受杀孩子的事儿…另一折我觉得刘云安本身自己也有一些性格缺陷,就是他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节制,对爱情没有对杀戮也没有,因为讲了四个人,只有他是有完整故事的,我整理、讲述他的故事就自然对这个人产生了一些感情。正因为这样的感情反而让我觉得,他现在的结局就是最好的归宿!复活又能怎样呢?他放不下这件事的…他的后半生会非常痛苦。选择李士源更多是对这一家三个女人,母亲、老婆、女儿的不忍心。有很多人说,那车里死的那三个人呢?他们也有家人啊!是,李士源伏法偿命了呀,咱这复活卡并不是刀下留人,他得挨这一刀。我们更多的是对这一家人的同情,尤其是小女儿,爸爸拜拜!而且李士源的事件也确实有意外的成分。我相信如果有机会他会接受教训,只是没有如果…但是寺姐的选择让我狠狠的惊讶了一把,她选择复活李广均。我说你是疯了吗?寺姐说是的,我要把李广均复活之后一刀一刀的割肉凌迟处死。然后再在群里发帖征集大家的复活卡,把他反反复复的弄死再复活,让他周而复始的感受临近死亡的恐惧与刀刀见血的痛苦。我默默的伸出另一只手,稳住那剧烈晃动的茶杯。太吓人了…好,闲白儿扯完入正题。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乩童…它正好跟我们之前讲那一期鬼魅狐黄上身的案例是相反的。雅婷被上身是无意识被动的,而这个乩童是有意识主动请“它们”进到自己的身体里,西方人称为灵媒。我们古代民间称这种宗教活动为:扶乩或者扶鸾、请仙、降笔等等…有一种专用“扶案”一个木制的沙盘,上面放一个双手握持的手柄,有的是丁字型、有的是V字型,都是手柄顶端有一根向下的支点,这巫师就连说带唱、念念有词、偶尔抽搐,用这个支点在沙盘上写字、画图,然后根据图文给问卜者解释其中的含义,当然也有直接对话的。大号一点双人版本的,两个人面对面各持手柄两端,中间一根绳吊在房梁上,整个扶架悬空,让中间的支点半插在沙盘里!咱事先声明,我们不讲迷信,咱只讲这文化现象。没必要上纲上线,因为只有你听过完整版才知道那才叫怪力乱神!其实大家一看这表现形式就能大概识别,它起源于人类最最古老的萨满巫!从东晋开始成规模的传入中原汉地,至今经历了1600年的融合演变。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巫师总想强行的把它归类为“占卜”的一种。虽然它也在预测,但你总会觉得有些牵强…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推演体系…你像奇门遁甲、生辰八字、梅花易数、六十四卦,都是从周易这个体系里面延伸出来。西洋文化中也有纸牌、数字、星座、宫位等等,也都是具备了完整的推演理论。我曾经跟一个塔罗牌占卜师聊天,我说每一个民族仿佛都在用自己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摸索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因为掌握了规律,就能预测未来,只是东西方的路径不太一样而已。她给我举了个例子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特别像苹果和安卓,你没法说谁更好。只有亲身体验后才能感受到哪一个让自己更上手。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个系统,你要得到的那个“答案”都是通过规律演算出来的。说到底都是大数据,你品你细品!比方说生辰八字,比方说星座!
可这扶乩不一样啊,你是请来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问人家一件事!这怎么能叫占卜呢?这叫通灵…是设法跟那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建立某种联系,与之沟通。所以这跟碟仙、笔仙、米仙才应该归为一类!怎么能跟占卜混为一谈呢?说到底就是这帮从业的“巫师”,千年来就一直想把“扶乩”这件事给扶正喽,它总想让这些民间的信众认为他请下来对话的这一位是正神!所以它也有意识的去扒着道教,因为道教本身有着非常强大的吸纳性,在很长一段时期也确实用各种方法做到了,比方说:一个年轻的巫师上山修道了,拜了个师父。那几年之后他下山自己弄个扶乩道场!你说这算谁的?然后有原本没碰过这方面的师兄弟,相互一学再往下传两三代徒弟!它就变得很难剥离…但确实道教科仪经典“太上天坛玉格”有明文:一切上真天仙神将,不附生人之体,若辄附人语者,决是邪魔外道不正之鬼。意思就是你他妈别来这套,正神是不会来给你干这事儿的!侵犯活人的肉身,人语对话。无论说什么,都是邪魔歪道。那自然在整个道教中会产生极大的分歧,那些名门正派就很不愿意与之为伍,可是无奈道教的系统从汉末到晚清本来就纷繁庞杂,扶乩又分散在很多小门派的分支中,这怎么划清界限呢?即无法阻止又不能彻底清除,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普通百姓认为它是,名门正派说我们不是,扶乩的人穿着道袍说我们就是…所以对于民间而言,界限非常模糊!
更让这些名门正派生气的是:这些乩童上身,他谁的流量都敢蹭…嗯啊上来了,他就真敢说自己是真武大帝。当然每个地区侧重都不太一样,像台湾比较多请三太子、关二爷、济公,香港比较多请吕祖、黄大仙,东南亚像我们在泰国的时候就经常看到那种九皇大帝、斗姆元君、九天玄女!我在普吉住的那个小区大门口的斜对面,就有一家小小的扶乩道场,经常晚上各种吹吹打打升坛作法。但是因为一直有小小壮在身边,所以不太愿意接近那种场合。而且不光道教,佛教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到晚清、北洋、民国这50-60年,扶乩迎来了真正的鼎盛时期,上到各路军阀大小战事下到民间百姓家长里短,甚至有专门讲扶乩的报纸。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法师”也曾经对于民国的扶乩乱象发表过一篇言论,大概的意思啊。说扶乩这东西一看就是灵鬼作用,扬言自己是某佛、某菩萨、某仙,绝大多数都是假借其名。就算非常偶然的机缘遇见“真仙”,那也是千百次也不得其一,更何况佛、菩萨呢?概率小、骗子多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们竟然弘扬佛法…以正法之名行鬼道,一旦民众信其言而误事,内心会认为自己被佛法所误。之前有一款被禁的游戏叫做“还愿”,里面提到了一位“慈姑观音”这原型就是扶乩中一个分支的别称叫“卜紫姑”中的紫姑神!民间把她供奉为厕所女神,古代的时候叫“坑三姑”!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一个笼统的故事,说紫姑在一个大户人家做妾,被原配夫人虐待致死!但其实紫姑说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刘邦驾崩、吕后掌权,将戚夫人四肢斩断、割去耳鼻、毒哑喉咙,用马桶养了几天之后倒入粪坑还在前后蠕动,最后溺毙于屎尿之中。传说经常在后宫茅房显灵,就有宫女前去祭拜又不敢声张祭拜的是谁,就说是厕神!传入民间在逐渐演变成“紫姑神”。
那我个人到底信不信呢?看怎么说!我见过神准的,就是他咔咔说出几件事,这几件事只有你自己知道!然后他跟你说接下来的事!我这个人是不喜欢问卜算命,所以我去接触更多是为了了解这个“文化”。 如果以我的个性站在一个问卜者的角度来判断,首先他只要跟我说自己上来的是什么正神、佛、菩萨,咱就结束,不谈了!要么扶乩之人在跟我表演,要么是他上来的这个东西借正神之名欺骗我。第二,出马仙、保家仙我相信有真的,我亲眼见过,没法不信!而且它能明确的告诉你,自己是狐黄白柳灰中哪门哪派什么堂口,或者是谁家的祖先。你就会觉得双方的对话至少是可以坦诚的。哪怕它不愿意告诉你自己是谁,也比一上来就“关云长”这个强吧!说实话我真想替二爷一巴掌呼过去…而且整个萨满文化万物有灵,我觉得也是有根基的。但问题是这个群体里,滥竽充数的骗子也很多!真正有能力的百中一二吧,然后品行良善的再砍一半…这个要你跟他沟通的时候再去判断了!第三,无论以什么理由,如果需要我付出钱财的数目,会让我内心产生疼痛感,都不行!我觉得越是有真本事的,越不以钱财为目的!这跟我平时吃饭、逛街、看电影的消费可不是一个概念。
蹭流量意思 在 [問卦] "蹭"這個字是很早就開始有人用了嗎? 的八卦
蹭流量 蹭熱度蹭人氣蹭金牌到處都看到蹭以前應該沒有這麼頻繁吧而且可能會講沾光之類的 ... 9 F →yesman1214: 蹭飯的意思就是到免費處騙吃騙喝 42.73.67.42 08/29 18:42. ... <看更多>
蹭流量意思 在 嘴爆TOYZ?陽哥蹭流量EP1 - YouTube 的八卦
想做自媒體找我喔~IG:https://reurl.cc/ykg1bqFB:https://reurl.cc/qg4Arp. ... <看更多>
蹭流量意思 在 [新聞] 雞排妹公布陳沂手機號碼挨告!不認罪還嗆檢偷懶下場出爐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