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讓女人成為真正的精品
滑開手機,就看到EllE Taiwan粉專上PO了一句Jane Birkin的名言:
「我寧可單身,也不要跟用錯方式看待我的人一起生活。」(I'd rather live on my own than live with a face that looks at me with the wrong eyes.)
有在關注時尚的朋友都知道,Jane Birkin就是Hermès最熱賣也最難取得的傳奇包款——柏金包——的靈感源頭。
一位活得像是精品的傳奇女性,總有她深具魅力的部分。從Jane Birkin這句話裡面,就可以看到她絕佳的自信,和獨立堅強的自我。
隨著科技進展帶來產業結構的轉變,女人已經不需要依附在男人身後,完全有單身生活的能力。但我們身邊不乏看見,還是有很多女孩,身體雖然進入了新的時代,但心理卻還沒完全跳脫舊有的框架。
曾經在聆聽一場親職講座時,偶然認識一位媽媽朋友。這位媽媽對我說,自己是全職在家照顧孩子,近期面對孩子的叛逆狀況,她常常被氣到力不從心。某天,她極度疲倦無奈之下,想對老公訴苦,老公卻一臉輕蔑的對她說:「這是因為妳不求上進。別的媽媽都會去看書、上課,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啊!妳每天就只在家裡混,只長身材沒長腦袋,才不知道怎麼搞定妳兒子。」
原本已經為孩子氣悶的她,又聽見先生貶低的話語,那天晚上只能一個人窩在被子裡掉眼淚。
。
「兒子並不是妳一個人的責任,不是嗎?」我拍拍她的肩,對她說:「更何況,在我看來,妳已經很努力、很認真的媽媽了!」因為她不但燒得一手好菜,更把家裡打理得乾淨舒適,是個相當盡心盡力為家庭付出的傳統好媳婦。
「謝謝妳,蔡醫師。」她苦笑著對我說:「可是,我不像妳,會讀書,又有好的工作,我什麼都不會,所以我先生也沒說錯,我真的就是不求上進。」
聽見這些話,我心裡酸酸的,因為這就是很多女性的實際處境。她們在家裡從事最艱難也最辛苦的工作,每天跟孩子與家務奮戰,卻沒有固定的薪資、沒有休假,更沒有基本的員工福利。她們因為家庭與社會脫節,但她們不僅沒有因為犧牲而獲得價值,還要背負著至親之人的言語奚落,認為她們只是家中多餘的人。
妳真的是先生口中的「不求上進」嗎?還是身兼數職的妳,已經努力到分身乏術了呢?而那個認為妳「不求上進」的先生,是否有盡到做為父親的義務?是否也能做到,如他自己所說的,去找資料、看書,來協助面對孩子的叛逆問題?如果他自己都做不到,那麼他又怎麼能將孩子的養育責任丟給妳?
但,一齣荒謬的劇本,也需要有人一搭一唱才演得起來。真正令我感傷的是,並不只是身邊的人輕視了她,而是她也相信了這些話,跟著先生一起輕視了自己。
更精準一點說,事實上是我們先否定了自己,才會去同意那些否定我們的話語。
女人的生命,從不是這麼的廉價。
但,要獲得尊重的前提是:無論外在條件如何,妳都必須先尊重自己、珍重自己。
當妳珍重自己,妳會知道妳的價值在哪裡,妳也就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設定底線。當妳足夠重視自己,妳也就比較能夠以不卑不亢的態度,理性與對方溝通,讓對方知道到他說的這一切,其實並不符合妳真實的狀況,而且對妳並不公平。
如果對方無視妳的溝通,並且繼續否定妳,甚至一再用言語、情緒霸凌妳,碰觸妳的底線。那麼回歸獨立自主的人生,也未嘗不是一個選項。
就如同Jane Birkin所說:寧願單身,也不要面對一個用錯誤眼光看待我的人。
生命中充滿選擇。
當我們選擇貶低自己,那麼又該如何贏得他人的敬重?
妳也可以選擇,不再把自己視為廉價拍賣品。當妳意識到自己的珍貴,那妳就不會容許自己一再被他人貼上「cheap」,或「on sale」的標籤。
當妳選擇不再把自己視為廉價拍賣品,妳才有可能慢慢看見什麼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什麼是自己不需要的。妳也才有可能把曾經的自己找回來,把各方面的能力擴充起來。
有朝一日,當妳充滿自信之光,妳甚至有可能超越原本的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精品。
「跳脫框架名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Facebook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Facebook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心得] 《莫守成規》從傳統盲從跳脫框架的5特質-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在PTT/Dcard/Yahoo上推薦旅遊景點與熱門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在PTT/Dcard/Yahoo上推薦旅遊景點與熱門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跳脫框架名言 在 人生智慧語(第十一章)(跳脫傳統或常規的思維框架去思考 ... 的評價
跳脫框架名言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八卦
[好奇會讓你很麻煩](類似兩性)
最近我的小姪女說出了一段乍聽之下的至理名言,讓我們大家都很驚訝。或許她自己根本就不懂那是什麼意思、或許她默默地洞悉了什麼;或許這會成為她往後人生的座右銘、或許這句話會擠壓變形在她成長的層積岩之中。不論如何,她總是提醒了周遭的這些大人,看事情的角度或許可以更單純一點、直接一點,屬於自己的答案就能呼之欲出。
一天,我姐姐下班回家以後看見小姪女在玩娃娃。她基於一個想與孩子互動的心理走過去,問道:「妳這麼喜歡玩娃娃,妳長大以後要生北鼻嗎?」
身為母親,姐姐直覺自己的女兒一定會回答「要」。因為這幾乎是兩個姪女看的多數卡通在傳達的理念:所有女孩長大後都會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結婚生子,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直到永遠。
其實不只是她們,這也是相差了十二歲之多的我姐與我,曾經共有的理念。即便現在的我們已然長大成人,所謂「白馬王子」一個換過一個,徹底有了「敗給現實」的感想。卻還是會在一次次的無奈、嘆息、妥協當中,喘息般問著那面虛幻魔鏡:自己是不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我們知道事實與卡通相差甚遠,卻還是讓她們看。但或許也純粹只是因為我們懶惰、無力去抵抗主流價值,只想渺小地活下去,衍伸出的順水推舟。
小姪女沒有猶豫,肯定地回答了:「不要。」她長大以後不想生北鼻。
姐姐驚詫於這個不在她預想之中的答案,追問:「為什麼呢?」
「因為妳覺得我們很煩。」小姪女答道,手上還在玩著那不會哭也不會鬧的娃娃。
姐姐的心思迴路突然有點當機。她自詡自己是個很愛女兒的母親。她周遭的人(包括我),亦都盡自己一份心力在給她們營造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我們明白我們對待她們的方式,會反映在她們的言行舉止上。小姪女的話有點打擊到姐姐,她害怕是不是自己讓小姪女對未來結婚生子的生活感到失望了,才會說出這種話,而且還是在六歲這種年紀。
後來小姪女反問了她的母親:「媽媽,妳為什麼生我們?」
「因為媽媽好奇妳們有多煩啊。」姐姐答道。試圖用玩笑的方式盡可能地維護小姪女話語的主權;也保護自己在一個距離之外,不要輕易隨孩子的童言童語起舞。
「好奇會讓妳很麻煩。」小姪女突然拋出了這智者般的一言。
在一旁的小姪女的雙胞胎姐姐,也適時湊上前來,玩鬧地喊道:「媽媽就像是手跟腳被綁在一起一樣,動也動不了了。」
姐姐告訴我這個故事的當晚,我去住了姐姐家。我看著雙胞胎姪女們還是十分幼稚地與我玩著鼻涕鬼的遊戲(我是鼻孔,她們是鼻涕黏在我身上,我要把她們摳下來)、要我講哈利波特的故事,沒有偷遞什麼救命的小紙條給我、身上沒有奇怪的傷口,我可以確定她們應該是生活在一個沒有受虐的環境(開玩笑),也純然有著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雖然我想為人父母的,沒有一個人不覺得小孩麻煩。但這種「麻煩」,是對於「養育」小孩這件事來說,並不是指小孩本身。
難道現代大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壓力、和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已經大到我們的身軀遮擋不住,能令孩子感到「麻煩」了嗎?
我這個年紀的女人(三十歲),身邊有人結婚生子已是司空見慣。但若是聽見誰是為了「小孩」而結婚,除非男女雙方在我眼裡都是相當成熟的人(成不成熟與年紀大小無關),不然第一個反應還是只能帶著一種勉為其難的祝福,盡力裝作理解般地回:「恭喜呀!」
我曾在我的粉絲頁裡寫過一篇短篇連載小說,叫做《關於炮友能不能變男友》。故事內容寫一個不小心懷了炮友孩子的瘋女人,想要母憑子貴嫁給對方。充分展現出我個人心中對於戀愛癡迷的幻想與執著,潛意識當中或許是渴望及願意用小孩來綁住男人的。
但我在現實生活中卻不知為何警醒地可以。
不論是和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男人合意性交,只要發覺自己有懷孕的風險(無套中出、沒有按時吃事前避孕藥、突如其來的一夜情),我都會寧願到藥房去遭藥劑師白眼,謊稱是要替朋友買的,購入一顆要價五百元的事後避孕藥(事前避孕藥一盒吃一個月約一百五十元到三百五十元不等)。
這種警醒令我至今沒有小孩、沒有結婚、更沒有離婚,孑然一身。
後來我開始在朋友間聽到一些連續劇般「奉子成婚」的例子,血淋淋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這些情侶在得知受精成功的消息後,第一個反應都是討論要不要拿小孩。由上述資訊可以看出,這些情侶相愛的體質已經不好了,才會從拿小孩開始討論。
通常,女生會是在這種事件中較先容易心軟,及開始揣測另一種可能的人。
首先,孩子長在女體上,女生本來就比較容易產生割除一塊肉的不捨感;再者,普世的社會價值,尤其在現代醫學發達的推動之下,我們將生命意義擴大,會去探討究竟未成型的胚胎算不算是一個生命、腦死但其他臟器功能正常的人算不算活著這類問題。「墮胎」二字自然就有偏向政治不正確的主流意識壓力。而孩子長在女體上,就算是被人逼著去墮胎,總還是會落入「腳長在妳身上」的口實。
或許是這種內外夾擊的心理壓力;或是猥瑣點,這些女子就如同我小說中的女主角一般,就是想用一個小孩綁住一個男人,像是週刊記者善用聳動的標題,如:「殺嬰!」去嚇唬男人。總之,我聽到的這些故事的女主,都在各種艱難間,放任孩子一夜長大,大到能聽見了孩子的心跳,看見他們長出小小的手、小小的腳,被生命的力量撼動,進而和捐精者提出:「不如我們結婚吧!」的意見,就這麼跑到戶政事務所換發身分證,開展新人生。
新生命或許令人感動。然而,新的人生真的能在感動的加持下一帆風順嗎?
我抱持著八卦的心態,後續追蹤這些以「拿小孩」為出發點,緊急煞車迴轉停車入庫進入婚姻的情侶故事。
A情侶趕在生母的肚子大起來之前火速辦了婚禮。但男女雙方年紀皆小,男方家庭亦無後盾,且女方在知道懷孕後以少奶奶姿態馬上辭去工作。老話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母成天回娘家,並沒有和孩子一同一夜長大,不過是個「生小孩的小孩」;生父在各種鬱悶下,和相處時間較老婆還多的同事搞起曖昧。目前狀態據說是分居中但為了面子離不了婚的假面夫妻。
B情侶先登記,打算生完小孩待愛美的生母恢復身材後舉辦婚禮。但男女雙方雖然已屆適婚年齡,亦都有穩定工作,卻因為交往不及一年沒有深厚感情基底,且兩人在懷孕期間發覺各種觀念不同爭吵不斷。目前小孩在女體內已大到墮胎會有不小風險的程度,所以兩人考慮孩子出生後依舊共同負擔教養責任,但是以離婚夫妻的姿態。
那些以「生孩子」當作人生完滿宗旨的人們,我時常想要反問他們:「那麼你自己呢?撇除小孩,你自己人生完滿的定義是什麼?」是做一份自己真心熱愛的工作、是存到五億、是環遊世界、是追求唯一的真理、還是日行一善⋯⋯?若此人沒有別的,就是想要小孩,那麼我還想再問:「你是否已經具備了將孩子養育成不錯的大人的能力?」
曾有一次和一位非常重視小孩教育的同事聊天,對方年紀較長,小孩已經唸小學五年級。對方對我說道:「我只要有空都會自己幫小孩看功課。以前我都有辦法自己教,但現在他小五的功課我居然已經有點看不懂了,小孩問我都會滿挫折。」
我們挾著較小孩至少長十五至四十年的人生閱歷,居然只能應付他們的難題至十歲左右,是否有失父母之格?不談學科部分,這畢竟人人術業有專攻,學校教育也時常在出社會後發現不過是夢一場,所有學歷必須打掉重練。那我們來談養育孩子心靈健全的價值觀念。最近在台灣社會吵得沸沸揚揚的「同婚」、「多元成家」議題,同事也頗有所感向我說道:「我其實不排斥同性戀,也覺得他們應該有結婚的權利。但是我以一個媽媽的心態,真的很難想像以後學校要教小朋友男生可以愛男生、女生可以愛女生。我不曉得如果小孩問我,我要怎麼跟他們解釋這件事。」
如果想要生養出一位不錯的大人,那麼你自己是一個不錯的大人了嗎?
人類若純粹是為繁衍後代而生的動物,那麼像是避孕藥、保險套、墮胎這類事物就根本不會被發明出來,因為沒有需求。雖然在經濟學上有所謂商人為了謀財而「創造需求」一事,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就是創造需求的高手。但基本上於吃飽穿暖、避雨遮風以外的事,像是流行時尚、IG美照和你現在掉了以後比掉小孩還慌張的手機,都不是生而為人的必要。
在各種避孕手段如此豐富的現代,若將小孩當作結婚的唯一理由,未免太不尊重人。不論是對於小孩而言,甚至是生父、生母本身來說。
人類是一種極其特別的生物。是自然界中極少數雌性的「交配可接受性」非常長的動物。所謂「交配可接受性」,簡單來說就是雌性願意與雄性媾合的期間長短。自然界中絕大多數動物的雌性交配可接受性都相當短,只有在雌性的發情期間。而人類則幾乎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上一發。且人類也是自然界中極少數擁有性高潮的生物。
綜合上述兩點,可以看出人類的性愛不僅僅是為了繁衍而存在,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僅僅就是為了爽而已。
現在絕大多數文明社會核心家庭的組成,除了創世紀亞當與夏娃的說法之外,實際上,亦是一種資源重新分配的手段。由父母雙方養育自己共同的孩子,社會分工會像是工業革命時代的工廠一樣,更有效率。
當我們無可避免地無法獨立於世,進入社會的一環以後,儘管不情願、儘管在體驗過性的美好且產生此生定要幾人斬的想法後,若是就此產生人類胚胎,接著就被綁死在道德的火刑柱上,審判須將孩子生下以符合社會期待,那麼心裡只會感覺很冤,很難真心為生命感到喜悅。因此,在生命二字如此高大上、受人景仰的理想之下,避孕甚至墮胎的需求依舊橫空出世,也似是必然之路。
當我們願意真正以成人的心態開始承認,性行為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提高參與者彼此間的歡愉與親密感的手段,而繁衍後代不過是附加價值,不然人類的演化就該和大多數的動物一樣,只在可繁殖的排卵期性交、也不需擁有性高潮、更不會有無法生育的同性戀。我們才能一夜長大,不為生養小孩一事(不論是未生、已生)而煩惱,也才有機會擺脫束縛千古的價值枷鎖,找出屬於自己的路。
我們總是自豪自己有靈魂,能以思想控制自身行為,所以地位高於其他物種。但偶爾就生物本能的角度來理解自己,也能發現許多簡單而直接的不可思議。重新回想小姪女那句「好奇會讓你很麻煩」,也許她的話並不是基於某種壓力及迫害,而純粹是因為她發覺自己生活的單純客觀建構在大人的奔忙之下。這不過是尚未被主流價值觀洗腦的她,直覺發出的感想罷了。
小孩的天真,也往往能令被諸多思想框架套牢的大人,產生一條簡易破關的路徑。我想,和小孩一起重新長大,才是生養最美好的意義,代表生父生母之間「愛的結晶」的意義可能要退居其次。畢竟爸媽不需要上刀山下油鍋才能製造一個孩子,而實際是歡愉的副產品。
我詢問過許多身邊的媽媽朋友,包括我的姐姐,妳希望妳的小孩能夠如何呢?絕大多數的答案都是:「我只希望他快樂就好。」如果人類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最本能、最純粹的情感,我們浪漫得能夠由此從利己主義變成利他主義,那麼據此可以推斷,真心能祝褔、守護一個人的快樂,應該才是真愛的表現;佔有和妒嫉可能是我們迷茫的妖異化,而我們卻通常稱之為愛。
史前時代的人類社會,由於沒有DNA鑑定技術,無法確認父子關係,更沒有似乎只能合法承認與一人性交的婚姻觀念,所以部落中生出的孩子皆由部落所有人共同養育。這又是一個我十分著迷的「世界大同觀」,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亦是所有人的孩子。
有一天,我筋疲力竭陪雙胞胎姪女們玩了一下午的兒童室內攀岩後,幼年老成的小姪女突然問我:「阿姨,妳會生北鼻嗎?」或許在她眼裡我是一位游刃有餘的大人,所以她才會這麼問。
我微笑攬住眼前的小姪女連同坐在一旁的大姪女一起,道:「阿姨有妳們就夠啦。」
我或許是認為自己還沒成為不錯的大人才積極使用避孕藥、保險套;或許純粹就是還沒遇見讓我想要留下他的種的男人。但孔子就算生不出兒子也照樣能影響我們千百年。人類的偉大,又在我們願意敞開胸懷接納他人的協作中,跳脫基因傳遞的層次。
希望我若是能影響他人什麼,是因為對某種事物真摯的愛情、是能甘心守護某人的快樂。
姪女們也能因為我參與的一份愛心而長成不錯的大人吧?
在更為嚴苛的鋼鐵叢林中,好奇只會讓你很麻煩。人生苦短,往往我們還沒長大就已然結束;人生太長,所以我們無聊到可以將時間都花在後悔上。
但願所有潛在的生父、生母們,都能先行理解並滿足自身的需求,接著再來談你與我之間,甚至是你與我與你我共同的他之間的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也能以小孩的視角思考一回。
跳脫框架名言 在 Facebook 八卦
好書推薦:麻煩主管,請不要再找我碴
向上管理跳恰恰
工作三十年,前十五年當夥計,後十五年當老闆,夥計老闆,一半一半,不敢說自己對向上管理有多在行, 但我感覺自己特別有老闆緣。
我想聊聊自己的三個例子。
電子業跳恰恰
在電子業的第一份工作,高中學長是我的直屬主管,他除了引薦我進到公司當他的部屬外,後來在轉調同公司採購工作,甚至後來同業挖角我到另一家電子業擔任行政部門副主管,我都徵詢他的意見,他也鼓勵我勇敢嘗試。
我承認人與人之間相處是緣分,但「超前部署,充分獲得主管的信任」,我認為是成事關鍵。這感覺很像跳雙人恰恰,有人前進,另一人就得後退。
例如,主管喜歡我超前部署,要能好好表現的工廠尾牙舞台,或是秋季旅遊活動,我當仁不讓,一馬當先,當廠長要獎賞主辦單位,我都說是主管的功勞,久而久之,他給舞台,我不居功,就成為我們的相處模式。
房仲業跳恰恰
我從基層業務,到晉升店長,只花了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日子裡,業務時期的區域主管,以及店長時期的區域主管,有段時間重疊是同一人,只是我從大安區的超級業務,調任桃竹區的基層店長,雖然晉升管理職,很慶幸跟隨同一人。
主管很照顧我,除了給了我機會參選信義君子、全國金仲獎、兩度擔任全公司運動會桃竹區啦啦隊總指揮,並兩度拿下精神總錦標大獎,我跟他的相處也像是跳恰恰,不僅很有默契,配合得更是天衣無縫,我懂得「換位思考,彼此互相著想,就算換個位置,也能讓他少不了我。」
店長時期,有段時間績效不彰,總公司辦理逆轉磐石班(區域末段店長迎頭趕上的培訓),主管希望有人參加,我自知雖然團隊關係好,但績效落後是事實,我不想為難主管,更不想讓同僚犧牲,我第一個跳出來,連同另外兩位店長,三位店長視死如歸,最終一位過關,我與另一位店長被降級,同時期遇到九二一地震,兩個月後離開我十分喜愛的公司,不過換個角度想,若沒有當時視死如歸、換位思考的舉動,也不會有今天燦爛當火的我。
科技業跳恰恰
我跟老闆分屬兩地,我在台灣,他在澳洲墨爾本,他說的英文我聽不懂,我說的中文他鴨子聽雷,就因為我在先前公司的業務單位成績斐然,他錄取了我,不過要求我在半年之內,英文口說與書寫能力,必須快速跟上,否則我的試用期一到,英文若還不行,我就會被殺頭。
進公司前半年,業務工作與專業知識雖然困難,但英文更是難上加難,當時我的第二個兒子還沒滿周歲,還要每天晚上跑補習班上英文課,天氣再冷、雨下再大,我都維持每周一三五的英文課程習慣,說也奇怪,英文就是潛移默化的東西,寫久講久自然順暢,老闆也對我的英文也讚譽有加,雖然沒有改頭換面,但一般日常溝通卻能游刃有餘。
「我能跳脫框架、扭轉老闆對我英語能力的負面印象,靠的其實是日常溝通,絕對不是六個月驗收的那一天」,我從日常通電話開始,到每天往來的E-mail,都很認真的準備,希望一點一滴的挽回他對我英文很爛的印象。
卡姊這本書,我很推薦招術二、四、五(超前、換位、跳脫)等三個篇章,對所有在向上管理上遇到困難、嚐盡苦頭的職場工作者,會有暮鼓晨鐘、警世提醒的良好功用,對於實務做法,更提供了有效藥方。
最後,我對向上管理的處事哲學,引用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名言:「對於老闆,你無需討厭他,更不必蹭恨他,你只需將他當做達成工作目標最重要的資源。」
謝文憲 電視實境選秀節目「誰語爭鋒」總導師
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 跳脫設定,就能跳脫循環宿命……」 ‧夏荷,工廠老闆娘,獨立堅毅(上升牡羊),經歷 ... 跳脫框架名言 · 跳脫舒適圈英文 · 踏出舒適圈例子 · 跳脫舒適圈作文 · 勇敢踏出你的 ... ... <看更多>
跳脫框架名言 在 跳脫舒適圈名言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 跳脫設定,就能跳脫循環宿命……」 ‧夏荷,工廠老闆娘,獨立堅毅(上升牡羊),經歷 ... 跳脫框架名言 · 跳脫舒適圈英文 · 踏出舒適圈例子 · 跳脫舒適圈作文 · 勇敢踏出你的 ... ... <看更多>
跳脫框架名言 在 [心得] 《莫守成規》從傳統盲從跳脫框架的5特質- 看板book 的八卦
《莫守成規》叛逆的好榜樣?從傳統盲從跳脫框架的5大特質
哈佛教授教你跳出框架、避開慣性陷阱,工作與生活都更出色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rebel-talent/
「哥,你真是我們的好榜樣!」一個表弟在過年團圓的時候,對我這麼說道:「但感覺你
距離我們好遠。因為……」聽著這段話的同時,我腦中浮現一股既矛盾又複雜的思緒:「
我其實很叛逆呀!但……榜樣?」隨後幾天讀到一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自我認知
的衝突。
這本書在說什麼?
《莫守成規》的作者是義大利裔的美國行為科學家法蘭西絲卡.吉諾(Francesca Gino)
,曾是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客座教授。英文書名「叛逆能力」(Rebel Talent),指的是
一種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身體力行。如果做法正確、程度適當,打破成規其
實不會闖禍,反而能幫助我們領先。」
作者從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勇於打破成規、突破框架的叛逆人才,可以歸納成五大核心特
質:(1)追求新鮮感,(2)發揮好奇心,(3)開拓視野,(4)擁抱多樣性,(5
)忠於自我。這些特質幫助他們在人生中獲得了額外的優勢。
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作者行文的風格讓我一直想起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作者
引用很多的奇聞軼事,穿插在各個章節段落之間,去帶出她想傳達的核心概念。閱讀的過
程非常流暢,而且故事引人入勝,作者也從不同角度去剖析故事主角所具備的叛逆特質。
叛逆能力測驗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的官方網站有一個〈叛逆能力測驗〉(英文),可以透過線上測驗的
方式,回答完30個問題,就能評判出你的叛逆能力屬於哪一個類別。結果總共有四種:「
守衛」、「旅行者」、「攀登者」、「海盜」,每一種各自代表了不同面向的叛逆特質。
我自己做完測驗的結果是「攀登者」,得到的評語是:「你喜歡用新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
,你很自然地抵禦來自內在的壓力,例如對自己答案的過度自信。」比較擅長的是「開拓
視野的能力」和「追求新鮮感的能力」,願意從不同角度解讀事情,也喜歡探索未知與擁
抱風險。
相對而言,比較弱的是「多樣性的能力」和「追求真性情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測驗結果
給出的建議是,我要試著抵抗來自外在的壓力,尤其是來自同溫層的聲音。具體的方法是
尋找生活中,時常跟你意見不同、挑戰你的人,多試著去瞭解他們更多。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做個測驗看自己屬於哪個類別。
(https://www.rebeltalents.org/the-rebel-test )
循規蹈矩,還是勇於叛逆?
文章開頭的故事,是我過年期間遇到的一段插曲,發生在親戚團圓的聚餐,歡樂寒暄接近
尾聲的時候。其中一個表弟在弟妹的面前對我說:「哥,我覺得你真是我們的榜樣!但感
覺你距離我們好遙遠,因為你都表現得像個模範生。雖然從求學到工作都很標準,但我們
這些叛逆的孩子想跟你看齊都很難。」
當下我愣了一會兒,隨後客套地笑了笑,感謝他這麼說,然後補了些冠冕堂皇的勉勵。後
來沉澱之後才漸漸想明白,原來在這本書的五大叛逆特質裡,以及我在〈叛逆能力測驗〉
的所屬分類,恰巧說明了我「缺乏」、與「擅長」的特質。
1.展現真性情的能力(authenticity)
作者對這項能力的詮釋是一種「忠於自我」的態度,勇於嶄露自己的弱點,同時發展自己
擅長的領域。作者說:「不藏拙,才能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堅固的關係。」在與弟妹的
應退之間,這點我顯得十分缺乏。
我自己身為家中長子,也是所有弟妹們的長兄,總是盡力表現出完美跟標準的樣子,但現
在看來反而事與願違。我不曾表現脆弱的那面,也沒分享過自己的求學、工作過程的掙扎
與反抗,讓弟妹覺得自己雖然是一個完美的模範,卻怎麼追也追不上,因此感到遙遠的距
離感。
戴上面具雖然保護了自己,卻失去了大家其實同樣平凡的同理,以至於無法產生共鳴。回
憶之前讀《召喚勇氣》這本書時,專門探討「脆弱」的學者布芮尼也說過:「展現脆弱,
才能與他人培養信任關係。」開誠布公能讓我們贏得信任,涉及顯露弱點時更是如此。
|我們越是偽裝自我,壓力越大,幸福感越低,也越容易過勞殆盡。
2.多樣性的能力(diversity)
作者提到:「多樣性是鼓勵大家考慮各種觀點,促進我們準備更完善、發揮更高的創意、
思考更深入。」接納多樣性的差異,而非只有同質性的聲音,才會人生與工作帶來更大的
效益。在與弟妹歷年來的分享,我也缺乏多樣性的角度和建議。
在他們眼中的我,是學業表現不錯、順利進入大學、然後攻讀研究所、進入大公司工作、
獲得升遷與轉職、繼續穩定工作的乖乖牌榜樣。鮮少跟他們提及的是,自己為何選機械系
而非電機系?為何選大公司而非小公司?為何工作安穩卻選擇轉職?
與其用客套的話語勉勵「乖乖讀書」,或許真心地分享自己在不同選擇之間看到的「差異
」,以及做出最終決定的「原因」,才是真正能引起共鳴的關鍵。這也提醒我,要在同溫
層之外,觀察那些看似循規蹈矩的模板人物,與自己有哪些觀點上的差異。
|在智識上越謙卑的人,就越願意參考與自己不合的觀點。在智識上謙卑的人,表現也較
|好,不管是在學校或在工作上都是如此。
3.開拓視野的能力(perspective)
書中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的故事為例,說明如何突破框架思考
更大的格局。如果我們想的是「能夠」做什麼,而非「應該」做什麼,思維會變得更寬廣
:在做出決定之前,想像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我在人生和職涯上展現自己叛逆的一面,與其遵照SOP「應該」做什麼的路徑,我做出不
同選擇。不買房、不早婚,保留面對未知與潛在機會的彈性,以流動性的財務自由為首要
目標。放下穩定與熟悉的舊職,轉職學習不同領域的專業內容。捨棄軍事化的工廠管理方
式,嘗試與實驗不同的領導手法。
作者強調:「叛逆人才瞭解,不同的觀點能引導我們遠離老套過時的假設,轉進更深入、
更有力的思維。」同樣開放且開拓的思維也發生在薩利機長身上,他認為:「所謂的『專
業』不是一個靜態的終點,而是一個必須保持活絡的動態過程。」
|叛逆人才不會不假思索就接受社會的角色、採納社會鼓勵的態度。他們會挑戰這種角色
|和態度,絕對不放過任何可以證明它們是錯的機會。
4.追求新鮮感的能力(novelty)
研究發現:「新鮮感能提升我們的工作滿意度、創意,以及整體表現。新鮮感也能增長我
們的信心和能力。」我認為在年輕時叛逆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勇氣和衝勁決定哪
些事情該追尋,然後快速地去嘗試,快速的去失敗。」
就像作者說的,人生中的波折不代表「失敗」,只是那些「嘗試過的東西」而已。例如我
讀完《刻意練習》後回顧自己從「不是跳舞的料」學到跳好國標舞,以及開始嘗鮮經營部
落格,從《恆毅力》學到加深面對失敗要有不畏艱難、越戰越勇的氣魄。可惜的是我不曾
跟弟妹分享這些故事。
我自己感受很深的是,如果你是只是照著別人說的去做,而不加以思考,即使最後做對了
,你可能還不知道為什麼成功。如果失敗了,還可能會怪別人為什麼這麼說。但如果你是
自己做過的決定,若自己選擇且勇敢的嘗試之後,即使失敗,你會記得當初做決定的原因
,從過程中學到更多。
|在人類大腦中,新鮮感和愉悅感深度交織:新鮮感產生驚奇感,驚奇感又帶來愉悅感。
5.好奇心是一種超能力(curiosity)
我很喜歡作者對於好奇心的見解,也就是提問的力量。「當我們藉由提問與他人互動時,
與他人的關係會變得更強韌。因為我們展現了真心想要了解對方,傾聽他人的想法,在更
為個人的層面上認識對方。」提問等於給別人一個機會,分享他們個人的經驗和智慧,因
而提高他們的自尊。
忘了在哪裡看過這句名言:「憤怒與好奇心無法同時存在。」我覺得這真的是調整憤怒情
緒最好的用法。例如你認為很簡單的事,但組員為什麼可以搞砸?你與其大發雷霆發洩情
緒,倒不如問自己,為什麼他會搞砸?為什麼他會理解成另外種做法呢?自己哪地方沒指
示清楚嗎?
遇到跟自己想法截然不同的人講出來的觀點,也不必馬上發脾氣或者情緒性反應。反而問
自己,為什麼他想得跟我不一樣?基於什麼樣的立場讓他這麼想呢?有什麼資訊是我看到
的跟他看到的截然不同?
缺乏好奇心的人,常常會落得很武斷,主觀,偏執…等等,不願意探索未知的態度。因此
,好奇心不但是一種超能力,也是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用工具。叛逆人才保留了這
份孩子般天真的好奇心,永遠一直問「為什麼」。
|領導者可以由自己做起,率先表現得更好問、更好奇,在公司鼓勵大家發揮好奇心。
後記
硬要說《莫守成規》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故事跟理論說的很多,但是在「如何執行」
的著墨顯得略為單薄。你可以看到故事中的人物是怎麼叛逆的,也學到這些叛逆特質是怎
麼個回事,但是回到自己身上該如何實踐呢?我自己是回顧自身經歷,把概念轉化為自己
適用的方法。
這本書對我最有幫助的地方在於,讓我回顧自己的經驗,去思考以前那些做得不夠好的地
方,可以怎麼去調整跟改變。也回顧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怎麼樣在未來繼續保持跟發展
,期許能延伸應用在更多不同的領域。
最後,我從這本書學到的是,並非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要懂得判斷,依據自己的專業和
價值觀,在哪些地方選擇循規蹈矩,在哪個地方選擇叛逆突破。
我想,真正的藝術,不在於全有或全無,而是在光譜的兩個極端之間,透過自己的雙手去
調配出最能代表自己的顏色吧!
--
閱讀前哨站:閱讀筆記|投資觀點|公益計畫|https://readingoutpos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26.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80532264.A.AE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