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個打拚的日子,感謝有您】
「如果總統阿姨連任,媽媽安心了,就可以回家陪你。」今年大選前夕,我把我的決定告訴了我五歲多的孩子及家人。今年初,蔡總統順利連任,我曾於1月16日向蘇院長提出辭呈,報告我希望卸下職務,在孩子上小學前專心陪伴他一段時間。不過,後來肺炎疫情爆發,由於掛心疫情對藝文產業及藝文工作者帶來衝擊,防疫及紓困工作迫在眉睫,因而暫延了離開的時程。
這段時間以來,我跟文化部同仁全力投入防疫工作,逐步建立各式場館的防疫措施,近日也配合指揮中心,提出分階段開放建議辦理原則;另一方面,我們積極爭取預算,推動歷來規模最大且難度最高的藝文紓困補助。如今,藝文紓困1.0已審查完竣,藝文紓困2.0預算提升,也推出線上申請,並已接續上路,持續不斷電支持藝文產業工作者。
去年一月內閣總辭,原打算去職,感謝蘇院長誠摯邀請,後來決定留下來繼續服務。這一年多來,在院長的支持下,又推進了許多重要的工作。轉眼間,擔任文化部長已屆四年。回想五年多前,我還是在野黨立委,孩子尚未滿月,我便趕赴立法院開議,開始忙於工作。四年前,我曾為了孩子年幼而掙扎是否入閣,但我告訴自己:「拚一下吧,或許可以為更多孩子預約一個不一樣的台灣。」因此,我以「服兵役」的心情接下文化部長職務,帶著文化政策白皮書,希望為台灣文化發展建立文化治理體系。只是,身為母親,眼看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裡的掙扎與日俱增,對於自己無法送他上下課,沒能幫他做晚餐,沒能在他成長關鍵期多陪伴,心裡總是感到遺憾。
台灣文化多元而美麗,感謝蔡總統及林院長、賴院長、蘇院長讓我有機會擔任文化部長,為人民服務,這是一件幸福而光榮的事。這一次,謝謝蘇院長的成全,讓我可以遵守與家人的約定,把人生中的一段時間留給家人,專心陪伴孩子一段時光,以盡為人父母的責任。
衷心感謝這四年來社會各界的監督、鼓勵與合作,讓我們一起見證許多重大的里程碑。我相信,在文化部一千多個為理想而努力的日子,將會是人生中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刻。深深感謝文化部上千位同仁、相關法人機構的各位先進、監督惕勵我們的所有立委,以及更多長期灌溉文化的諸多前輩與夥伴,一起開拓了文化治理的新視野。
這四年來,我們共同相信,文化是國家的內涵,是每個人的事,文化部的使命不在治理文化,而在建立「文化治理」的架構,為文化長遠發展立下基礎。因此,我們以「文化民主化」為核心理念,召開全國文化會議,訂定「文化政策白皮書」、成立「行政院文化會報」、倡議「部部都是文化部」,並推動文化平權,尊重多元差異。我們完成了《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等重要立法;提出「公共媒體法」草案、「行政法人國家語言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草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以及「文化科技施政綱領」、「社造3.0願景與策略」、「博物館發展願景與策略」等政策藍圖。我們讓文化預算突破政府預算1%,更加支持人才與創意,透過「以軟帶硬」發展文化內涵。
我們推動「歷史扎根、教育扎根、在地扎根」等基礎性文化扎根工程,讓文化像大樹一樣,從土地、歷史與生活裡自然成長。為此,我們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大規模文化保存運動,將文化視野融入城市的發展,並倡議「文化資產保存2.0」新思維,啟動公有文資的跨部門治理;我們成立「公視台語台」,和原民台、客家台成為本土語言新三台,讓孩子們可以以母語為傲;我們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重建台灣美術、音樂、工藝、攝影、建築等藝術歷程;我們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我們讓「史前南科考古館」開幕、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在地知識學」、「傳統藝術接班人與開枝散葉」、「文化體驗教育」等計畫,讓下一代更認識自己,更有自信講自己的故事,不再做「故鄉的異鄉人」。
我們重建「藝文發展生態系」,強化藝文專業治理,完備「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台中歌劇院、衛武營三大劇場,並結合前瞻計畫推動地方中小型場館軟硬體升級並導入專業治理;我們讓「傳藝中心臺灣戲曲中心」開幕;我們讓「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完成修復、啟動「台北機廠」修復並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啟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建構計畫、透過「華山2.0內容產業聚落計畫」帶動文創園區轉型。我們落實臂距原則,充實國藝會預算,並擴大支持青年藝文創作,透過試辦公共出借權、藝文採購改革、藝術產業及圖書銷售營業稅減免等法規革新,持續優化藝文發展環境。
我們整備「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以前瞻計畫支持多元內容產製並加速文化科技應用、爭取國發基金百億投資帶動民間投融資、首創漫畫輔導金及漫畫基地、推動台北國際書展及文博會等展會升級轉型、改革金音獎、設立台北時裝周、推動電影票房透明化、與戲院建立「國片映演協商機制」(國片排片率三年內從10%倍增為20%)、完成國家影視聽中心法制化並成立影像資產修復實驗室、提出「國家典藏片庫及影視聽博物館計畫」等。我們也加速文化內容跨平台、跨國合資合製及國際傳播,從台片、台劇大爆發,以及文創產值逆勢成長,都讓我們相信文化新經濟正在形成,文化台流指日可待。
往下扎根,優化環境,台灣文化的大樹,必能往世界展現自己的樣貌。我們推動國際文化交流體系化,增設駐外文化組、簽署多項合作協議、開拓文化合作與傳播通路等。我們讓「越在地,越國際」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將讓世界看見最自由、多元、包容且創新的台灣文化。
我知道,朋友們一定會說,許多工作還是未竟之功。的確,有些政策剛起步,還有法案及計畫正在行政院審查中,有更多工作仍需時間才能看到成果。但是,我有信心,文化治理的基礎已經打下,個人何其渺小,唯有眾人的理想才能一起拓寬台灣文化的道路。因此,我想我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了,是時候讓新繼者有更嶄新的作為。公共事務的本質就是一棒接一棒,每一棵前人種下的樹,未來都將開花結果。感謝蔡總統四年來力挺文化發展,蘇院長亦始終全力支持文化施政,我深深相信,文化,一直都會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核心。
過去四年來,我所獲得來自土地與人文的滋養,其實遠比我的付出更多。我所遇見的每一位藝術文化耕耘者、學習的每一段歷史、走過的每一個地方、聆聽的每個樂章、閱讀的每個故事,都讓我的人生與台灣有了更緊密的連結。年輕時懷抱文化理想,原以為只是個人浪漫情懷,豈料人生有幸擔任文化部長,往後我不會停止對文化的關懷,亦將持續盡一己之力,和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接下來能有時間沉澱學習,以這些年從事智庫工作、立委及政務官等經驗,對於台灣的民主治理,整理一些省思。
最後,容我分享法國前總統密特朗說過的一個小故事:將一塊石頭放在一塊石頭上面,一塊接一塊,這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曾經有一位異鄉人問工匠:「你們在做甚麼?」工匠回答:「我們在堆石頭。」接著在稍遠處,他又問另一位工匠同樣的問題,對方卻回答:「我們在蓋一座大教堂!」 這正是理想與願景所帶來的差異。從事公共事務者,只要心中懷抱理想與願景,不論在政府或民間,不論堆的是哪一塊石頭,終將能合眾人之力,一起起造心目中的大教堂。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們會再相遇,一起成為起造理想國度的快樂工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50的網紅Edzyl Playgrounds欸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占美回教堂也譯占美回教堂、嘉美回教堂等,是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歷史最悠久的回教堂。其坐落於敦霹靂路旁,同時也位於巴生河和鵝嘜河的交匯處。在英治時期由公共事務調查局助理建築師亞瑟‧班尼生‧胡貝克設計,1909年落成啟用。在阿拉伯文中,「占美」的意思是穆斯林聚集以進行膜拜的地方。當地居民也將其稱為「周五回...
路思義教堂開放時間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演講認同請分享
昨天我在華府智庫Wilson Center,以「美國印太戰略下台灣民主的威脅與機會」為題公開演講。
約30分鐘的內容,分享我對美中台關係的觀察,以及為台灣尋找契機的方向;台灣在印太戰略底下,能夠成為美國夥伴的3種角色,讓民主台灣真正永續發展。
面對貿易戰、資訊戰等變局,台灣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看見長期趨勢並且應變,對世界保持開放與合作,讓台灣更有力量。
我也把演講全文放上來,歡迎大家參考、思考,一起分享。
—
演講全文:
我剛走進這棟建築,發現Woodrow Wilson總統有句格言,叫做「走在自由的道路上」,這需要勇氣、智慧,也需要朋友的支持。
在美國的印太戰略底下,是希望讓印太地區更安全、更民主、更繁榮。
台灣作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之一,當然我們的戰略是要避開戰爭,讓和平成為唯一的選項。
如何讓民主台灣能夠永續發展,這也是我們在台灣最重要的課題。
印太戰略所面對的是中國的崛起,我相信大家都認為,來自中國的威脅是多方面的。
中國透過經濟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的經濟,但是從2001年參加WTO到現在,中國的經濟體制,並沒有完全按照自由市場的規則。
中國的經濟,應該把它定義成國家資本主義,加上一黨專政的威權主義。中國所支持的國企以及大型民營企業,只要符合它的戰略目標,就可以拿到大量的補貼跟特權,形成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要中國放棄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美中貿易戰爭最難處理的問題。
第二個面向是軍事的崛起,在習近平時代,事實上對解放軍投入了更多的預算跟改革。中國的軍事策略希望反介入,以及區域阻絕,要在區域議題上,得到更大的發言權。
從東海釣魚島的巡航,到南海的造島以及軍事化,再到台灣海域周邊的軍艦、軍機活動,基本上都是想在區域問題上取得霸權。
所以習近平時代跟鄧小平時代,已經有很大的轉變,鄧小平時代強調的是韜光養晦,習近平時代強調的是大國崛起,所以戰略上已經完全不同。
第三是中國在國際組織裡的角色,也比以前放大非常多。特別是一帶一路,透過債務陷阱,讓很多國家在戰略上、在資源上要配合中國。
事實上,中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上,跟美國、歐盟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立場,甚至於以不干涉他國內政做理由,支持了很多違反人權的政府。
台灣站在面對中國的第一線,承受的壓力比任何國家都還來得大。北京政府用所有手段來圍堵台灣外交活動的空間,甚至於NGO的參與,都希望讓台灣消失,聽不到台灣的聲音。
對北京來說,台灣如果有充分的外交活動空間,那就隱含著台灣獨立、一中一台,或者是兩個中國的危險。
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也是非常明顯,而且產生很大的心理戰作用。
台灣海峽的安全風險,實際上是來自北京新的軍事威脅策略。
大家可以想像中國的軍艦、軍機繞行台灣,或者是通過海峽的中線,或者是解放軍進行很多的奪島演習,以台灣為假想對象。我想對於一個民主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威脅。
甚至很多民族主義的學者還特別強調,武統的選項,或者統一的時間表。
即使中國沒有採取軍事的手段,它在其他的統戰做法,還是非常多元而廣泛。
比如說它會扶持代言人,或是擴大所謂三中ㄧ青的交流,中國當然希望利用民主的弱點,達成改變民主的目標。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無聲的戰爭,是用金錢的購買,取代武力的佔領。
因為台商在中國投資的金額非常龐大,中國希望能夠透過磁吸效應,讓台灣跟中國的經濟達成一體化的依賴效果,這個策略叫做「以商逼政」,或是「以商圍政」。
事實上在台灣重要選舉的時刻,台商組織經常要被迫政治表態,要發表有利於北京的言論。
中國不只是透過企業,台灣媒體的主要股東、廣告以及節目行銷,中國也企圖用它的各種力量來影響。
台灣在網路媒體及社群媒體,幾乎是百分之百不設防,中國也在這方面投入非常多心力,形成另一個導引台灣輿論的戰場。
大家都知道,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的年輕世代對中國是不信任的,而且沒有好感,所以中國也花了很大力量在爭取年輕人支持。
所謂的惠台31項政策,很大目標就是要爭取年輕人去中國就學、就業或創業,所提出來的條件是很優惠的,現在甚至下降到高中生,畢業之後可以到中國去留學。
甚至是中國民間信仰的領域,中國也運用了相當大的資源,希望達成政治效果。台灣人的民間信仰,他的祖廟有的是在福建、有的是在廣東,透過宗教的對接,或是到祖廟進香,希望能夠透過宗教影響台灣的政治取向。
台灣廟宇的密度,跟西方的教堂是一樣的密集。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信仰叫做媽祖,她原來是航海的守護神,中國也透過媽祖信仰文化,希望能夠提高台灣人對中國的政治認同。
剛講的這些方法,看起來都是比較正面,不過還有很多負面的方法,例如這個假訊息跟網軍。
最近有一個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顯示,台灣是受到中國最多資訊安全攻擊,也是最多網路操作的一個國家。
大家可以想像,中國要控制14億人民,不讓資訊可以自由流通,它必須要在網路的技術上,投資非常大的力量,包括大型的網路公司也會受到中國政府監管。
你可以想像在中國,在網路上搜尋不到維尼熊,這正在中國發生。
但是這個方法跟技術,已經發展成為影響台灣的選舉,甚至影響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的重要網路工具。
對我們來講,我們是網路上的公民,但我們面對的其實是網軍。
大家可能會認為假訊息製作,好像假訊息就只是把圖片做非常精緻的修改,或者提供一些錯誤的新聞,其實不只是這樣。
假訊息一定是內容農場所製作,或者網軍精心的製作,透過各種行銷的手段,讓它形成像謠言一樣的效果。
中國人如何製造這個假訊息,是非常有技術的,這個所謂的三分真、七分假或真真假假。他會讓你有這個訊息,部分的真實,其他都是假的,這樣的說服力跟傳播力才會比較大。
如果俄羅斯要影響影響歐洲的選舉,他們還有語言的差距;中國人影響台灣的選舉,語言的差距是比較小的。
現在台灣的政府以及網站,都成立所謂的事實查核中心。包括LINE、包括Facebook,這個查核中心主要是讓網路上的公民素養可以提高,可以很輕易通過App、透過一些方式,知道正確的訊息,那這個工作其實還是很重要。
最近的外交政策雜誌登了一篇專文,分析去年的選舉,中國網軍對於選舉如何操作的具體例子。
某個競選重要粉絲社團的管理者,他們真實的身分,經過追蹤以後,發現是中國騰訊的員工,那騰訊是擁有Wechat這個軟體,這些管理者在選舉的時候發揮很大的作用。
它可以分散成非常多的粉絲,去影響台灣的網路輿論,在選舉結束後,這些管理者就一個一個退出。
這就是為了選舉而介入很重要的實力,這個研究也讓我們看到,其實中國在運用網路的技術,企圖要來影響民主台灣的發展。
事實上,像騰訊這樣大的公司也受到北京政府非常大的影響,這個網路的監控,在這些大型公司都必須要配合北京政府,不只是對台灣,事實上對中國自己的網路使用者,一樣採取同樣的監視策略。
所以印太戰略底下,很多的安全議題,包括網路安全、網路公民素養,這也是必須要推動的大主題。
若比較於台灣,還隔著台灣海峽,香港跟中國就更近了,最近反送中抗議,整個香港,幾乎所有的市民幾乎都投入這場抗爭,包括大學生。這在香港的未來的歷史發展上,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對香港來說,他很難相信中國司法的獨立性,將只要提出引渡的要求,就可以把香港居民送到中國審判,不希望香港跟中國這條界線就不見了。對香港人來說,這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對香港人來講,所謂的一國兩制已經破產,這個兩制是假象,一國才是真實的。
北京所承諾的港人治港,或者是雙普選,我想從這反送中運動看得出來,這個承諾都完全跳票了。
所以,反送中運動要怎麼落幕,特首是不是下台,這個法案是不是撤回,這是比較短期的議題,更長的議題是香港要如何能夠民主化。
這個議題在台灣就形成,「挺香港保台灣」的一個氣氛,那個氣氛就是,對中國的所謂的一國兩制這個訴求,在台灣是完全沒有任何市場的。
我想反送中運動所形成的政治效果,會讓中國未來爭取包括香港人,甚至台灣的好感,這是一道無形的高牆,這高牆是不容易推翻的。
我想親中路線在台灣,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北京政府的最新表述,是認為「只有一中,沒有各表」,親中路線沒有所謂各說各話的空間。
這個路線希望台灣跟中國進一步的經濟整合,這個路線也希望台灣透過北京的談判默契,要降低國防支出跟外交競賽,這樣的路線在台灣,也慢慢失去市場。
當然台商也許會挹注一部分的經費,去影響台灣的政治,但台商也是多元的,並不是一種意見。
台商也非常瞭解,中國的市場已經形成一個看不見的風險,經營的成本也大幅提高,尤其是美中貿易戰之後,他們被迫尋找新的新的生產基地。
這目前對台灣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台灣的政府現在推出了台商回流的專案。
這個專案來申請的台商,預估到今年年底會超過200到250億美金之間,而且這個方向正持續發展下去。
當然有些台商會移轉到越南,或是ASEAN國家,去分散整體風險。我們用今年上半年的統計發現,轉單效應是非常明顯的。
大概從美國直接下單到台灣,台灣出口的電子產品,像手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伺服器等等,大概增加了20%。
那當然,從台灣生產的零組件賣到中國,在過去半年當中,也下降了15%。
當然這個美中貿易戰爭長期持續下去,對中國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長期的消耗戰。
不只是出口會減少,所謂的紅色供應鏈也會受到相當的損害。
對台灣來講,如何掌握這個美中貿易,在所帶來的,不管是風險還是機會,我們必須比較務實的去評估,如何讓台灣經濟能夠發展得更好。
我看到回流的這個方向,除了製造業之外,電子業是非常大的項目。
大概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把高階的製造遷回來台灣;第二個是在中國大陸產能降低,把台灣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產能提高。
第三個就是在台灣成立R&D的中心,跟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做更多協力合作。
當然,印太戰略有很多的目標,我想大家熟悉的是,如何讓台灣成為印太戰略裡面最好的、最可靠的民主夥伴,同時也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戰略夥伴。
第三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如何在科技產業上,台灣要成為美國的一個非常緊密的夥伴。
當然其他方面像是軍售的常態化、支持台灣參加國際組織,或者是美台對話去推動很多印太地區良善的政府處理,這些都是方向。
我剛剛特別提到說,要共同面對的就是如何加強美台之間的科技產業的合作。
事實上,印太戰略的提出是在2017年11月,川普總統在越南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到現在是兩年,但這兩年已經產生很大的改變。
去年的11月,彭斯副總統也特別提出印太戰略的願景,包括經濟繁榮、安全以及良善的政府治理跟公民賦權,我相信台灣在這個過程,可以扮演非常多的角色。
大家常常比喻說,台灣面對中國的崛起,就好像聖經所講的大衛對抗巨人,也希望能夠讓大衛不要孤單,讓大衛力量大一點。
就像剛剛一開頭講的,若自由是唯一的道路的話,需要更大的勇氣、智慧,也需要更多的朋友。
謝謝大家!
路思義教堂開放時間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八卦
何日君再來~~~~~(;´༎ຶД༎ຶ`)
【一千多個打拚的日子,感謝有您】
「如果總統阿姨連任,媽媽安心了,就可以回家陪你。」今年大選前夕,我把我的決定告訴了我五歲多的孩子及家人。今年初,蔡總統順利連任,我曾於1月16日向蘇院長提出辭呈,報告我希望卸下職務,在孩子上小學前專心陪伴他一段時間。不過,後來肺炎疫情爆發,由於掛心疫情對藝文產業及藝文工作者帶來衝擊,防疫及紓困工作迫在眉睫,因而暫延了離開的時程。
這段時間以來,我跟文化部同仁全力投入防疫工作,逐步建立各式場館的防疫措施,近日也配合指揮中心,提出分階段開放建議辦理原則;另一方面,我們積極爭取預算,推動歷來規模最大且難度最高的藝文紓困補助。如今,藝文紓困1.0已審查完竣,藝文紓困2.0預算提升,也推出線上申請,並已接續上路,持續不斷電支持藝文產業工作者。
去年一月內閣總辭,原打算去職,感謝蘇院長誠摯邀請,後來決定留下來繼續服務。這一年多來,在院長的支持下,又推進了許多重要的工作。轉眼間,擔任文化部長已屆四年。回想五年多前,我還是在野黨立委,孩子尚未滿月,我便趕赴立法院開議,開始忙於工作。四年前,我曾為了孩子年幼而掙扎是否入閣,但我告訴自己:「拚一下吧,或許可以為更多孩子預約一個不一樣的台灣。」因此,我以「服兵役」的心情接下文化部長職務,帶著文化政策白皮書,希望為台灣文化發展建立文化治理體系。只是,身為母親,眼看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裡的掙扎與日俱增,對於自己無法送他上下課,沒能幫他做晚餐,沒能在他成長關鍵期多陪伴,心裡總是感到遺憾。
台灣文化多元而美麗,感謝蔡總統及林院長、賴院長、蘇院長讓我有機會擔任文化部長,為人民服務,這是一件幸福而光榮的事。這一次,謝謝蘇院長的成全,讓我可以遵守與家人的約定,把人生中的一段時間留給家人,專心陪伴孩子一段時光,以盡為人父母的責任。
衷心感謝這四年來社會各界的監督、鼓勵與合作,讓我們一起見證許多重大的里程碑。我相信,在文化部一千多個為理想而努力的日子,將會是人生中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刻。深深感謝文化部上千位同仁、相關法人機構的各位先進、監督惕勵我們的所有立委,以及更多長期灌溉文化的諸多前輩與夥伴,一起開拓了文化治理的新視野。
這四年來,我們共同相信,文化是國家的內涵,是每個人的事,文化部的使命不在治理文化,而在建立「文化治理」的架構,為文化長遠發展立下基礎。因此,我們以「文化民主化」為核心理念,召開全國文化會議,訂定「文化政策白皮書」、成立「行政院文化會報」、倡議「部部都是文化部」,並推動文化平權,尊重多元差異。我們完成了《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等重要立法;提出「公共媒體法」草案、「行政法人國家語言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草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以及「文化科技施政綱領」、「社造3.0願景與策略」、「博物館發展願景與策略」等政策藍圖。我們讓文化預算突破政府預算1%,更加支持人才與創意,透過「以軟帶硬」發展文化內涵。
我們推動「歷史扎根、教育扎根、在地扎根」等基礎性文化扎根工程,讓文化像大樹一樣,從土地、歷史與生活裡自然成長。為此,我們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大規模文化保存運動,將文化視野融入城市的發展,並倡議「文化資產保存2.0」新思維,啟動公有文資的跨部門治理;我們成立「公視台語台」,和原民台、客家台成為本土語言新三台,讓孩子們可以以母語為傲;我們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重建台灣美術、音樂、工藝、攝影、建築等藝術歷程;我們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我們讓「史前南科考古館」開幕、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在地知識學」、「傳統藝術接班人與開枝散葉」、「文化體驗教育」等計畫,讓下一代更認識自己,更有自信講自己的故事,不再做「故鄉的異鄉人」。
我們重建「藝文發展生態系」,強化藝文專業治理,完備「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台中歌劇院、衛武營三大劇場,並結合前瞻計畫推動地方中小型場館軟硬體升級並導入專業治理;我們讓「傳藝中心臺灣戲曲中心」開幕;我們讓「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完成修復、啟動「台北機廠」修復並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啟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建構計畫、透過「華山2.0內容產業聚落計畫」帶動文創園區轉型。我們落實臂距原則,充實國藝會預算,並擴大支持青年藝文創作,透過試辦公共出借權、藝文採購改革、藝術產業及圖書銷售營業稅減免等法規革新,持續優化藝文發展環境。
我們整備「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以前瞻計畫支持多元內容產製並加速文化科技應用、爭取國發基金百億投資帶動民間投融資、首創漫畫輔導金及漫畫基地、推動台北國際書展及文博會等展會升級轉型、改革金音獎、設立台北時裝周、推動電影票房透明化、與戲院建立「國片映演協商機制」(國片排片率三年內從10%倍增為20%)、完成國家影視聽中心法制化並成立影像資產修復實驗室、提出「國家典藏片庫及影視聽博物館計畫」等。我們也加速文化內容跨平台、跨國合資合製及國際傳播,從台片、台劇大爆發,以及文創產值逆勢成長,都讓我們相信文化新經濟正在形成,文化台流指日可待。
往下扎根,優化環境,台灣文化的大樹,必能往世界展現自己的樣貌。我們推動國際文化交流體系化,增設駐外文化組、簽署多項合作協議、開拓文化合作與傳播通路等。我們讓「越在地,越國際」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將讓世界看見最自由、多元、包容且創新的台灣文化。
我知道,朋友們一定會說,許多工作還是未竟之功。的確,有些政策剛起步,還有法案及計畫正在行政院審查中,有更多工作仍需時間才能看到成果。但是,我有信心,文化治理的基礎已經打下,個人何其渺小,唯有眾人的理想才能一起拓寬台灣文化的道路。因此,我想我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了,是時候讓新繼者有更嶄新的作為。公共事務的本質就是一棒接一棒,每一棵前人種下的樹,未來都將開花結果。感謝蔡總統四年來力挺文化發展,蘇院長亦始終全力支持文化施政,我深深相信,文化,一直都會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核心。
過去四年來,我所獲得來自土地與人文的滋養,其實遠比我的付出更多。我所遇見的每一位藝術文化耕耘者、學習的每一段歷史、走過的每一個地方、聆聽的每個樂章、閱讀的每個故事,都讓我的人生與台灣有了更緊密的連結。年輕時懷抱文化理想,原以為只是個人浪漫情懷,豈料人生有幸擔任文化部長,往後我不會停止對文化的關懷,亦將持續盡一己之力,和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接下來能有時間沉澱學習,以這些年從事智庫工作、立委及政務官等經驗,對於台灣的民主治理,整理一些省思。
最後,容我分享法國前總統密特朗說過的一個小故事:將一塊石頭放在一塊石頭上面,一塊接一塊,這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曾經有一位異鄉人問工匠:「你們在做甚麼?」工匠回答:「我們在堆石頭。」接著在稍遠處,他又問另一位工匠同樣的問題,對方卻回答:「我們在蓋一座大教堂!」 這正是理想與願景所帶來的差異。從事公共事務者,只要心中懷抱理想與願景,不論在政府或民間,不論堆的是哪一塊石頭,終將能合眾人之力,一起起造心目中的大教堂。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們會再相遇,一起成為起造理想國度的快樂工匠!
路思義教堂開放時間 在 Edzyl Playgrounds欸走 Youtube 的評價
占美回教堂也譯占美回教堂、嘉美回教堂等,是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歷史最悠久的回教堂。其坐落於敦霹靂路旁,同時也位於巴生河和鵝嘜河的交匯處。在英治時期由公共事務調查局助理建築師亞瑟‧班尼生‧胡貝克設計,1909年落成啟用。在阿拉伯文中,「占美」的意思是穆斯林聚集以進行膜拜的地方。當地居民也將其稱為「周五回教堂」 (來源:維基百科)
國家回教堂,是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一所清真寺,也是該國的國家清真寺。可容納15,000人聚禮。 清真寺是建築在一座基督教教堂的原址上。1957年開始構思,1965年完工。原來是要以第一位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布都拉曼命名,但他拒絕了,而提議把清真寺命名為「國家」,慶祝馬來西亞以不流血方式獲得獨立。(來源: 維基百科)
何九海南茶店 Ho Kow Hainam Kopitiam地址: 1, Jalan Balai Polis, City Centre, 50000 Kuala Lumpur,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馬來西亞
美真林 Merchant's Lane地址: 150, Jalan Petaling, City Centre, 50000 Kuala Lumpur,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馬來西亞
路思義教堂開放時間 在 東海路思義教堂20220828 - YouTube 的八卦
東海 路思義教堂 20220828. ... 路斷20年⛰獨家直擊台8中橫便道現況❗️無法橫貫的中橫公路何時能重新 開放 ? 黑皮. 黑皮.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