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回哪裡去?
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之後的「二二八紀念日」,一位自稱「公民記者」的旅行社領隊洪素珠(該旅行社事後澄清,早就離職六年,毫無關係),跑到高雄228紀念公園,參加「台灣民政府」的宣傳活動,並「紀錄」一段過程。
洪素珠對著一位操外省口音的老伯伯,開始他的「紀錄」: https://youtu.be/_DvSDBmXIOY
問:「你為什麼會來台灣」?
答:「我爸爸媽媽帶我來的」。
問:「幾年」?
答:「39年,民國39年」。
問:「可是現在已經開放了啊」。
答:「我在台灣,我的工作在台灣,我回去沒有工作,回去做什麼」?
問:「可是金門馬祖是中華民國領土啊」!
答:「對啊,我是從大陸到台灣來啊」!
問:「沒有大陸這個地方啊」!
答:「怎麼沒有大陸?共產黨不是統治大陸」?
問:「啊你們國共不是已經好了嗎」?
答:「好不好跟我們沒有關係」。
問:「台灣沒辦法再養你們了啊」。
答:「啊」?
問:「台灣沒辦法再養你們這些中國難民了,要回去了」。
答:「回哪去」?
問:「回你們祖國啊」!
答:「回祖國?他...他不養我」。
問:「為什麼台灣人要養你們」?
答:「他憑什麼不養我」?
問:「為什麼要養你們」?
答:「我替台灣貢獻了五六十年,」
問:「我們貢獻,來養你們,那對嗎?你認為我們台灣人養你們是對的嗎」?
答:「我在台灣貢獻多少年」?
問:「我們貢獻比你們多,你們是來台灣,是啃台灣人的骨」。
答:「不要講那麼多」。
問:「你們回去好嗎?請你們回家,請你們回家去」。
答:「你沒有資格」!
問:「為什麼沒有資格?好,叫美國載你們回去」。
答:「我不要和你多囉唆」。
問:「你們是美國載你們過來的,你知道嗎」?
答:「誰帶我過來的」?
問:「美國啊」!
答:「美國?美國跟我沒有關係」。
問:「怎麼會沒有關係呢?你們是跟著蔣介石集團過來的」。
答:「不要給我多囉唆,我不和你們囉唆」。
問:「沒有什麼叫囉唆,回去就不囉唆」。
答:「我回哪去」?
問:「回你們老家!你們祖國在哪」?
答:「那你給我機票錢」?
問:「我幹嘛給你們,你們伸手習慣了」。
答:「習慣是我家的事情,關你個屁事」?
問:「我,不要你們中國人在我們台灣!很簡單」。
答:「你滾遠一點」!
問:「很簡單,你們滾遠一點」!
答:「媽的個B」!
問:「罵什麼你」?
答:「罵你,我揍....」!(拿起拐杖,作勢要打)
問:「不要臉」!
答:「我都敢打你了,媽的個B」
問:「不要臉!不要臉的中國難民!中國難民在台灣七十年還不夠嗎?太丟臉了吧?在台灣還罵我,你養我們嗎?你們照顧我們嗎?有嗎」?
答:「我憑什麼照顧你」?
問:「那就對了」!
答:「我憑什麼照顧你一個人」。
問:「你是中國難民,為什麼台灣人要照顧你們?滾回去你們的祖國,你愛你們的國家去吧」!
整段過程,才短短2分29秒。兩人的談話從自然攀談開始,隨即變成質問,接著辱罵,最後惡言相向,差點上演全武行。
在老伯伯的身後,一位中年婦女,靜靜的坐在公園的石椅上等著,一直聽到兩人高聲對罵,女子緩緩起身,走了過來。已經氣到要拿拐杖打洪素珠的榮民伯伯,轉身看到女子,情緒立刻緩和穩定,不理會洪素珠拉高分貝痛罵:「不要臉」,兩人若無其事的,漫步離開。
這位女士,也許是老先生的友人,或許就是他的妻子。
遠遠看著老先生與人爭執,被羞辱至此,真不知做何感想?
這段充滿歧視與辱罵的影片,洪素珠自拍自罵還自行上傳了網路。二月就拍好的東西,直到六月初,才因為在大陸微博瘋傳,從對岸「紅」回了台灣。
曾經任職的旅行社,電話被打爆,苦不堪言;提供影音平台的公共電視,出面澄清,公民記者不代表公共電視;甚至連「台灣民政府」,都連發兩篇新聞稿,切割洪素珠,深怕民怨燒到自己身上。
回頭看看當初這段影片的背景音效,「台灣民政府」的宣傳車,不斷拉高音量,廣播呼籲大家快來「申請台灣民政府的身分證」,這樣的活動,這樣的場合,要說這位「公民記者」洪素珠,跟「台灣民政府」沒有一點關係,那也切割得太乾淨了一點。
事後查證,洪素珠的父親,其實也是「外省人」,他的母親是「台灣人」,嫁給一個「廣東人」,而他,則自稱是「日本人」。
今年年初,在周子瑜「道歉事件」發生之後,蔡英文總統曾經說過:「只要當總統的一天,我會努力,讓國民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言猶在耳,沒想到蔡總統說完這句話之後才短短一個多月,就發生「高雄二二八公園事件」。
洪素珠可以認同「日本」,可以討厭「中國」,可以支持「台獨」,可以奉獻自己給「台灣民政府」,甚至他可以「不喜歡」他口中的「中國難民」,希望他們「快回老家去」,都可以,只要這是他的「主觀意願」,他都可以主張。
但他不可以在路邊這樣隨意「辱罵」一個毫無關係的人,把自己的惡意,加諸在別人的身上。事後媒體上門,洪素珠傻笑回應:「是他先罵我台獨啦」!然而,洪素珠所「紀錄」的榮民榮眷,何止一人?他根本是天天出門找人「吵架」,主動挑釁,有何正當理由?
對洪素珠來說,老榮民是在「啃台灣人的骨」,是「中國難民」,是對台灣「沒有絲毫貢獻」的人。然而,這樣的看法,卻並非台灣人的「集體共識」。
家住新竹,高齡94的獨居老榮民胡壽宏,1949年隨部隊來台,1956年因傷退伍,之後陸續在公路局以及新竹市培英國中等單位擔任工友。1983年退休之後,胡老伯租了一個十坪小屋,一個人住在新竹縣新埔鄉。雖然每個月可以領到1萬三千元的榮民就養金,但扣除房租與生活基本開銷之後,所剩其實不多。
2010年,胡壽宏老先生從收音機裡頭,聽到台東陳樹菊女士辛苦賣菜做善事的義舉,決定跟進效法。那天他搭著公車,直接跑去新竹榮民服務處,捐出一張一百萬的支票。
已經九十多歲,胡老伯或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日子有限,他年年捐,全部捐,在去世之前,一共捐了六百多萬,認養的榮孤,超過五十人。
今年一月初,他因肺炎去世,五十位他曾經幫助的「孤兒」,齊聚新竹市立殯儀館,送「胡爺爺」最後一程。
像胡壽宏這樣的老榮民,台灣還有許多許多。
當年來台灣,大多都並非出於自願,有的拋妻棄子,有的已訂婚約,許許多多的「老榮民」來台多年,卻終身不娶,時代的悲劇,每個老兵的心中,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一住,六十多年,老榮民們,早已把台灣當成他自己的家。大部分的榮民,落地生根,芋頭蕃薯,千千萬萬的台灣家庭,早就已經通婚結親,難分彼此。儘管六十年前來自大陸,六十年後,大家都一樣埋骨台灣。
埋骨的地方,就是「故鄉」。台灣是你我的故鄉,也是老兵們的故鄉,你要他滾?滾去什麼地方?
沒有人應該為自己的認同道歉,老榮民不必,洪素珠也不必。想認同什麼?都沒有關係,但不能把自己的認同,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接受歧異,彼此容忍,生活在這個島上的2300萬人,每一個,都是「台灣人」,沒有誰,可以叫誰,滾出台灣。
暐瀚 2016-6-11 de 淡水
#洪素珠 #台灣民政府 #滾回老家 #胡壽宏 #公民記者 #榮民 #二二八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鹹菜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我們的澎湖菊島初體驗,當然要從最入門的北環開始走一圈啊!而看似短短的路程沿路上我們遇見了什麼超棒的景點跟好吃的美食呢?無論是超大的刈包或者是神級酒釀雞排,都讓人吮指大動啊!如果還不知道要去澎湖該往哪入門的話,快點來跟著鹹菜玩澎湖吧! 景點資訊| 中屯風力園區-澎湖縣白沙鄉 澎湖後寮天堂路-澎...
跟著 菊 島 去 旅行 在 漢娜在翻譯 Facebook 八卦
#漢娜的夏日福島旅行-2
「要好好吃飯喔,因為『吃』是跟生命的連結。」
離別時農家媽媽留給我這句話,是簡單卻實在的智慧❤️
來福島的第三天,我們住在南相馬市的農家民宿「かざぐるま」,意思是「風車」。住在這裡的是熱愛釣魚跟種菜的西澤爸爸、還有熱愛研究料理的西澤媽媽。
西澤爸開車載我們到農園,我們幫忙採摘新鮮蔬菜,給西澤媽下廚煮早餐跟晚餐,就是素人版的「來去鄉下住一晚」😆
在農園的時候看到一座小花圃,西澤爸爸介紹:「這是萬壽菊,用來染衣物的(染め物用)。」
原來這個花園種的是農家媽媽拿來自己做染料的花!💐
晚上吃飯的時候每個人面前一人一張的餐巾墊,上面漂亮的圖案就是媽媽自己染出來的!😳
前一天在伊藤家吃到了傳統日式家庭料理,這天西澤家端出來的是西餐廳的洋式菜單!
原來西澤媽平日午餐會在家裡開張小餐廳,附近的好鄰居太太們都會聚來這裡長舌(X)下午茶(◯)😂
媽媽神秘的說:「茶碗蒸裡面有一個秘密食材哦!」
我們都拿出湯匙翻攪⋯⋯:「這是!?(驚)」
媽媽公布答案:「エスカルゴ!」(法式蝸牛)
要去到哪裡的鄉下地方才會吃到法式蝸牛料理啊!也太高級了✨✨真的是把我們當貴客款待!
吃完飯,跟農家爸爸在客廳聊天,他拿出震災當時的照片集給我們看,每一張都怵目驚心。
忍不住擔心的問西澤爸爸他們家當時是否無恙?
他說,大地震發生時因為發布避難警報,他們去了栃木家的兒子家,待了大概兩個月才回來。
他霸氣的說:「這裡其實沒怎樣,我們回來的時候左鄰右舍早就都回來了!我還是村裡最晚回來的呢!!」我也跟著笑了出來🤣
我跟西澤爸爸講到台灣還有很多人會擔心、害怕福島食物不安全,所以政府去年通過法案禁止福島食品進口。
西澤爸很豪爽的說:「全然関係ない。関係ないていうか安心ですね。だからみんなに出すんだから。」(根本沒關係,沒關係就是說很安全啦。所以才會端出來給你們吃啊。)
然後就跟所有的東北人一樣,西澤爸也提到台灣在震災時給了很多幫助:「金額的數字我是不知道,不過捐款是世界第一的!」然後在場感謝了我們(變成台灣代表了🙇🏻♀️)
關於「風評被害」,西澤爸爸的看法是:「徐々にこれは解消していくと思う。」(這個我想漸漸會消解的)
他說:「人間にはね、思い込んじゃったらもうどうしょうもないものはあるんでね。」(人類呢,有些事情是一旦深信以為了,就沒轍了嘛)
我點頭附和道:「思い込んだらもう説得できないですもんね。」(一旦深信以為了就沒辦法說服他呢)
西澤爸回答:「時間が掛かる。…なんとでもなる!」(會很花時間。不過總會船到橋頭自然直的)
我:「なんとでもなるんですかね?😅」(會直的嗎)
西澤爸像想起了什麼似的揮了揮手說:「日本でもそうなんだよ!『福島のものは、わたしは食べません!』って言う人、日本でもいる。」(日本也是啊!日本也有說「福島的東西我不吃!」的人在)
我:「それはちょっと悲しいですね。」(那真是有點讓人難過呢)
西澤爸沙啞的說:「確かにね…」(的確)
但沉默了一會兒又說「私は全然関係ないけどね!」(反正跟我是完全無關、無所謂啦)
我以為自己聽錯:「無關?」
西澤爸大笑:「反正我就是吃啊!!」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麼清楚,因為當時我全程錄了下來,想要之後剪成一個迷你紀錄片,上面是回去看影片逐字打出來的😆)
「関係ない」四個字給我了不小的衝擊,因為前一天在伊藤家,才聽伊藤爸爸悲傷又感嘆的說:「台灣從以前就是我們的朋友,所以特別希望台灣的人能了解真相。」而且看到他自己吸收了很多專業知識,來跟住農宿的人一個一個科普,希望能從自己帶來一點一滴的改變⋯⋯
(伊藤家的文章:http://bit.ly/fukushima2019-1)
所以本來這天也以為會聽到一段振奮人心的發表,沒想到西澤爸爸對於風評被害好像完全不在意,他覺得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好,種菜自給自足,吃的都是安心美味,別人想什麼又何妨?
雖然對西澤爸來說可能只是隨口的聊天,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人生中可能會有很多人誤會自己,無法理解真正的自己,但最重要的是自己過得自在滿足、過得快樂。那些聲音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端看我們的心情。
就像風評被害怎樣沸沸揚揚,不管國外或國內的人怎樣誤解他們的城市,對西澤爸來說,這個溫馨的家園才是真正的現實吧🤔
謝謝西澤爸媽即使很可能就只有這麼一面之緣、此生再也不會遇到,依然每分每秒用心對待我們,讓我也想努力珍惜這個短暫的緣分。
要上巴士離開之前,我去跟西澤媽媽握手道別,感謝他們的照顧。
西澤媽叮囑我說:「要好好吃飯喔,因為『吃』是跟生命的連結。要多吃一點哦!」
想到她應該跟所有來這裡借宿的孩子們都說過一樣的話,不禁內心一陣溫暖☺️
坐上巴士後我們互相揮手,直到再也看不見對方。
★每張照片裡還有文字說明哦★
【南相馬市的農泊資訊】
各農家民宿的介紹和聯絡方式,有興趣可以去體驗看看,用行動支持鼓勵他們!漢娜住的西澤家是「かざぐるま」。
http://bit.ly/minamisoma-city
※預約方式:打電話
【看第一集】「因為台灣從以前就是我們的朋友。」伊藤家的農泊體驗
http://bit.ly/fukushima2019-1
※喜多方市的農泊可以從網路預約,文末有預約網頁
【漢娜的日常】
Hanna Komatsu
instagram.com/hannainjp
跟著 菊 島 去 旅行 在 我是谷懷萱 Facebook 八卦
澎湖的冬天才能體會澎湖的真味,昨天下午三點懷萱和展元跟一群澎湖爸爸媽媽在鎖港搶漁船魚貨。
傻傻慢看是不會有晚餐吃的,得快手快腳拎了就跑,幸好我們有 #7號旅店 #陳智明 ,價格不菲的銀黃色油帶魚、紅紺、剝皮魚三條魚還沒安全靠岸,已經被他從船員手中接下,放進藍色籮筐中。
一度有個阿姨看到我們的大魚湊過來,想探尋我們的下一步,我們隨意答腔就趕緊跟著智明跑,深怕最肥美的魚遭人覬覦。
#新鮮的魚原來是這樣的滋味
到了 #7號旅店 店主 #陳智明 穿上圍裙馬上處理還在活跳跳的三條魚,三魚三吃,生魚片和炙燒生魚片,香煎油帶魚,嫩煎紅紺,以及一碗用魚骨熬成的濃濃鮮味魚湯上桌,一下子滿滿的魚料理,不用太多調味,也無需去腥佐料,哇!吃完之後,恐怕再也無法接受冷凍魚的腥味。
#沿著菊島旅行 #高一筆 一直推廣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澎湖,私廚小旅行6人成團,下午三點”捕魚”,四點私廚下廚,五點用餐,然後發現多才多藝的智明不只是天才廚師,還是魚類專家,更是磨刀達人,問他本身學科,竟是觀光。
#高手在澎湖 #25個春天之後再說你愛我 徐展元。後援會
跟著 菊 島 去 旅行 在 鹹菜日常 Youtube 的評價
這次我們的澎湖菊島初體驗,當然要從最入門的北環開始走一圈啊!而看似短短的路程沿路上我們遇見了什麼超棒的景點跟好吃的美食呢?無論是超大的刈包或者是神級酒釀雞排,都讓人吮指大動啊!如果還不知道要去澎湖該往哪入門的話,快點來跟著鹹菜玩澎湖吧!
景點資訊|
中屯風力園區-澎湖縣白沙鄉
澎湖後寮天堂路-澎湖縣白沙鄉後寮村
澎湖跨海大橋-澎湖縣白沙鄉通梁村
(剪掉)鯨魚洞-澎湖縣西嶼鄉
二崁聚落-澎湖縣西嶼鄉6號
外垵漁港-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漁村
內垵遊憩區-澎湖縣西嶼鄉
店家資訊|
易家仙人掌冰-澎湖縣白沙鄉191-2號
(剪掉)小萍的店-澎湖縣西嶼鄉11之3號
二馬豆花-澎湖縣西嶼鄉38號
二崁杏仁茶-澎湖縣西嶼鄉36號
滿拿炸粿-澎湖縣西嶼鄉
外垵刈包 福氣早餐店-澎湖縣西嶼鄉163-1號
澎湖 三哥酒釀雞排-澎湖縣馬公市中興路11號
澎湖楊媽媽韭菜盒-澎湖縣馬公市民權路89-1號
澎湖老家餡餅-澎湖縣馬公市民權路72號
飯店資訊|
澎湖福朋喜來登酒店-澎湖縣馬公市新店路198號
#澎湖旅遊 #菊島初體驗 #鹹菜日常 #國內線 #澎湖北環
#立榮航空 #澎湖 #馬公景點 #澎湖美食 #馬公美食
#澎湖花火節 #澎湖住宿
拍攝設備:Canon EOS M6 MarkII、iPhone XS Max、Insta360 ONE R
輔助設備:Saramonic blink500、DJI Ronin-SC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X
封面手繪設計:Randy Tsai 老菜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鹹 | https://www.instagram.com/derektsl
菜 | https://www.instagram.com/randytsaii

跟著 菊 島 去 旅行 在 林林夫妻 Youtube 的評價
#臺灣最浪漫的雨都 #基隆24小時玩很大
拜託~推到第一名 https://event.xinmedia.com/coastal-keelung/detail.aspx?i=33 (每天都可以投喔!)
台灣最浪漫的☔雨都
就是國境之北「基隆」
享受大自然美景
品嚐在地老字號美食😋
獨特的⛴海港造景
熱門的📱打卡景點
㊙你所不知道的基隆
搭乘🚐臺灣好行的濱海奇基線
一次玩透透吃飽飽💯
#濱海奇基線跟著走
這是我們夫妻倆第一次參加的「📸影音競賽」
為了我倆在地的基隆人&基隆女婿😤
🙇懇請各位粉粉好友們投下手上神聖的「好幾票」🙇♀️
⏳投票時間一直到「2020.10.21 12:00」止
「✅每天」、「✅每天」、「✅每天」都可以投喔!
👉現在就點進去我們的心血之作欣賞一下
https://event.xinmedia.com/coastal-keelung/detail.aspx?i=33
最重要的是記得滑到下方看到紅色的「投我一票」
大力的給他點下去👆
旁邊藍色的「f分享」也給他摧落去👆
最挺我們的你們,拜託拜託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7y5V-XunY
地圖:https://www.google.com/maps/d/edit?mid=1SCnJtYu4bDWqp_0SWHpNiN6c0-CLAKw9&usp=sharing
第一站-外木山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協和街215號
台灣十大魅力水域之一
更是夏天玩水的好去處
第二站-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200元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4號
不定期創意市集
海洋相關的主題特展
第三站-海洋廣場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忠一路
基隆市中心重要觀光景點之一
欣賞基隆港獨一無二的風貌
第四站-正濱漁港彩色屋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濱路72號
正濱漁港是歷史悠久漁港
更被喻為台灣版的威尼斯
第五站-阿根納造船廠遺址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濱路116巷75號
百年歷史的遺址
更是拍照熱門景點
第六站-原住民文化會館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濱路116巷75號
館內蒐集各原住民兩百多件
第七站-和平島公園-80元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360號
擁有國家級特殊景觀
更有世界級秘境
可以一探究竟
第八站-潮境公園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9巷61號
基隆最美的海濱公園
綠草藍天的海景
不可錯過的打卡景點
第九站-海洋科技博物館-250元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兼具展示、教育、研究、休閒娛樂
適合親子同遊的好去處
第十站-基隆廟口夜市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最友善、最美味的廟口夜市
擁有各式傳統美食、特色小吃
第十一站-虎仔山夜景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241巷45號
基隆Keelung地標景觀台
賞夜景、喝咖啡、約會的好去處
美食補給站:
1.遠東賴家水煎包-銅板價爆漿肉包(10元/顆)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91號
時間: 05:30~18:00(周三公休)
2.孝三路菊姐大腸圈-50年老字號(40元/份)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孝二路93巷12號
時間: 09:30~20:00(周二公休)
3. 廖媽媽珍珠奶茶專賣鋪-基隆必喝(40元/杯)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孝三路84號
時間: 11:00~21:30
4. 李鵠餅店-百年老店鳳梨酥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90號
時間: 09:00~21:00
5. 基隆連珍糕餅店-必買芋泥球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二路42號
時間: 08:00~21:00(周三到17:00)
6. 基隆崁仔頂碳烤三明治-太晚就吃不到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孝一路101號
時間: 19:00~04:00
7. 朱添鮮魚號-超鮮的生魚片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四路45號
時間: 18:00~04:00
👉TG頻道網址 https://t.me/lin00ff77
🔺林林夫妻 :https://pse.is/f7
🔺巧鈴Ling : https://pse.is/lingfb
🔺Blog :https://lingmami.com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0ff77/
🔺 YouTube:https://bit.ly/2xqBRtn

跟著 菊 島 去 旅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出張嘴,環島去:吃遍各地現撈海鮮、在地山產、特色美食,看見餐盤中的台灣風景」介紹
訪問:郭宏徹 理事長
內容簡介:
《尋味台灣》全新封面版
攤開未知的美食旅行地圖,
走訪在地人氣店家、古早味百年老店,
品嚐現撈活跳海鮮、新派川菜、
道地山東菜、北方麵食、原住民美食,
滿足你最挑剔的味蕾!
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也在咀嚼一個地方、一位廚師、一道料理;經過無數時光積累、淬鍊的文化內涵及故事,而台灣各地盤根交錯的飲食文化,風格自成一格,而且無可取代,其中除了傳承已久的老手藝,發掘百年老店在堅守傳統之外,也有順應時代潮流的創意口味,為台灣飲食文化注入新生命,讓人們以舌尖,留下感動的記憶。
跟著本書,從正餐到宵夜、從飲料點心到伴手禮,外酥脆、內如麻糬的「黑皮酥皮肉圓」、原為市場魚鋪的「金山陳記」、嘉義耆老都比讚的「金牌川菜」、忠於現撈原味的「小張龜山島」、石門百魚宴的「王朝活魚」、明華路必吃的海鮮熱炒「阿志」、施家班傳承三代的「玄饌宴」。有古早味老店、北方麵食館子、川菜港點、海鮮熱炒、茶飲點心、特色主題餐廳到涮嘴零食,每一間餐廳、每一道料理都絕對不會讓你失望,放心出發,來一趟難忘的美食之旅吧!
滿足身為美食旅人的你
【酸湯魚】魚肉軟而又有彈性,湯料酸爽卻又辣勁十足,饕客們一邊辣得噴淚、一邊讚嘆好吃,筷子停不下來。
【雞瓟臭豆腐】聞起來噴香又麻又辣,但嚐起來,辣是引子、麻是推手與臭豆腐的微臭,三股味道你推我拉,卻又圓渾柔和、勁道充沛。
【鯖魚小米吉拿富】吉拿富以小米為內餡包入豬肉,內裹一層假酸漿葉,外裹月桃葉,水煮後淡淡的月桃花香沁入小米飯中,入口滋味令人食指大動。
【香蕉魚捲】口感酥脆的外衣,散發著「千張」的豆香,咬開瞬間,濃郁的香蕉風味與鮮嫩的魚柳,味道豐甜而高雅。
【伊娜谷雙臘香米飯】特製的「四丁」搭配上香糯米,聞起來肉香豐滿、甘鹹下飯;細細咀嚼中,味道層巒疊嶂、鹹辣醲稠,令饕客們回味再三。
看見餐盤中的台灣風景
小南鄭記台南碗粿:「每一天,我都在還原曾祖父來台北打拼時,那碗粿的味道;碗粿的手藝到我第四代,都是一樣,就連最麻煩的磨米漿,還是遵從傳承下來的老方法,從選米、泡米、磨米及調和米漿,然後做成碗粿。」
梅村日本料理:「我們前面這棟大樓,以前是台灣第一家有電梯的大型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前面這條衡陽路,在日本時代叫榮町通,是台灣最繁華的一條路,以前兩邊整排都是布商,好熱鬧啊。」
圓環龍凰號:「八十年來,建成圓環一直是外地人來台北打拼的第二個原鄉,即使圓環已經拆掉,但是我們的味道、我們的裝潢,還是希望讓外地遊子有家鄉的感覺。」
面鮮到:「手工桿出來的皮跟機器味道完全不同,我六十多歲了也是每天揉麵團,小時候拿的擀麵棍不是木棍,是一根牛肋骨!牛胸肉做牛肉麵後剩下來的骨頭。那時學上三年六個月才算是出師,每個動作都紮實,都是學問。」
金山陳記美食鋪:「六十年前的金山,其實只有這一條金包里老街,一大早,爺爺就要搬魚貨來搶位置。大家都把各種貨物往地上堆,這就是金山的菜市場,不像現在還有屋頂有攤位,也沒有現在的大馬路。」
作者簡介:中華美食交流協會
中華美食交流協會成立於1992年6月22日,二十五年來致力產業交流以及舉辦參訪學習活動、建構政策與產業對話的平台,同時積極投入台灣美食的國際行銷工作,帶動觀光、促進商機。協會美食交流的足跡在交通部觀光局等政府單位的帶領下行遍全球,更多次前往歐洲、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大陸、馬來西亞等地進行美食外交,提升台灣美食國際能見度,已成為台灣美食餐飲產業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社團之一。
作者粉絲頁: 中華美食交流協會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