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十二點半,才剛剛入睡,就被簡訊吵醒。
這是ICU「控床」醫師,經由電腦系統發出的「訂床」簡訊。
表示待會有新病人要住進ICU。
我看了一下床號,不是從急診進來的,也不是從病房下來的。
那個床號是「LR」(Labor Room產房的縮寫),表示待會要進來的是一位產婦。
一年當中,會有產婦住進來的,大概兩隻手可以數完。
但是,少歸少,通常都會非常的印象深刻,因為有時候會很「慘烈」。
我就先睡了,因為此時打電話去ICU,護理Leader(小組長)也不會知道是什麼病人,通常從訂床到產房處理完再進來ICU,有時候是好幾個小時以後的事。如果不是太危急,值班醫師可以處理得來,Leader會在早上6-7點傳呼給我,告知病人的狀況,如果是比較緊急的,病人一入ICU,Leader就會馬上打電話給我。
雖然是想睡,腦中還是閃過了幾個可能的診斷:
1.子癲前症(以前稱作妊娠毒血症): 是在孕婦懷孕中後期的一種合併症,包話有高血壓、蛋白尿、腎功能異常、肺水腫、肝功能異常... ,如果影響到腦部,發生癲癇(抽搐),就是「子癲症」。
2.羊水栓塞: 這個罕見的情況,是產婦和產科醫師的惡夢。是因為生產時的羊水、胎盤組織進入母體,引發「免疫風暴」,導致心肺衰竭、意識喪失、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致死率很高。
3.產後大出血: 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無力、產傷與撕裂傷(子宮裂傷,子宮頸裂傷,會陰裂傷等)、胎盤碎片殘留(影響子宮的收縮)、凝血異常等,所造成的出血。
其實也睡得不安穩,不知道病人何時會轉入ICU。
再次起床時,看看手錶,5點了,反正也睡得不安穩,盥洗之後就去醫院了。
是一位高齡產婦,一看到之前的流產次數,就知道是個辛苦的過程、孩子得來不易(此刻也不自覺地想起太座的辛苦)。原來是產後大出血,還發生了「心跳停止」,所幸的,經過幾分鐘的CPR、插管,就恢復心跳血壓了!更難得的是,人也清醒了!
「還在出血嗎?」
「止住了,血紅素也沒有再掉了。」
「子宮收縮還好嗎?」
「還好,產科醫師剛來看過。」
「升壓劑開始調降,測一下呼吸器脫離指標。」
「好!」
真的好險,雖然一度心跳停止,但是在急救以後,很快的回復,而且人有清醒。
之前也有遇過,如果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的話,血就會一直止不住。
「X小姐,我是加護病房的陳醫師,請放心,小baby現在很平安。」
我想,身為媽媽的,此刻應該最掛念的是孩子,更甚於自己吧。
「等一下你先生過來,會用手機讓你看看小baby。」
「喉嚨會痛我知道,我們會給你止痛的。現在,我們來評估看看能不能幫你拔管?」
「你是X小姐的先生?」
「是」他看起來有些慌張。
(但是,卻沒有像之前遇過的一些家屬,劈口就說「怎麼會這樣?人好好的來,怎麼會心跳停止?不過是生個小孩,怎麼會... 」即使他真的這麼說,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家屬就是擔心、就是不瞭解啊)
先生沒有這麼說,表示他自己也知道生產的風險、也代表產科醫師的醫病關係不錯、彼此是信任的、先生也是個知道感恩的人~
「你知道嗎?太太生小孩,就是拿生命去拼的!」
他眼眶紅紅的微微點頭。
「來!」我拉著他的手去握他太太的手。
「好好感謝你太太!以後要好好的對她!」
看著他的眼淚潰堤,其實,我自己也講得有點哽咽。
護理師覺得我很壞,幹嘛弄哭人家。
可是,我覺得這是個最重要的時刻,一定要讓他牢牢的記住:「女人生產,真的是用命去拼的!」
如果公公婆婆有過來,我一定也會再講一遍。
(金粉提醒我說,以後要記得說: 每年這個時候,要送太太一個包,安太座!當然不是什麼菜包肉包!)
今天雖然是少睡幾個小時,能夠看到病人有好的結果,也很欣慰。
良好的醫療團隊合作,和醫病的彼此信任,在這種危急時刻,顯得格外的珍貴。
懷孕不簡單、生小孩不容易、接生也很不容易,
遇到了問題,是大家所不樂見的,
能夠彼此信任、不猜忌、不指責、一起面對,才會有好的結果。
生小孩如此,面對疫情時,也是如此。
=====
看看她所輸的血,才想起來,最近各地的血庫也在缺血。
捐血中心有請我發文呼籲大家去捐血,但是我擔心群聚。
在此小小的呼籲,大家如果剛好有外出,可以順便去捐血,去捐
之前,最好可以先電話預約,比較不會聚集太多人在排隊。
要記得,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有收到細胞簡訊、最近有照顧過確診患者的醫療人員,先暫緩捐血喔~
她算是幸運的了,以現在的醫療量能,還有能力處理這樣的緊急狀況。
希望我們還能持續保有這樣的醫療量能,不要讓遺憾發生~
請大家好好做好防疫,守護台灣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
歡迎分享~
(對!昨晚首播,今天這篇是重播喔~
但是有新增彩蛋你有發現嗎?)
更多溫暖故事在
《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量血壓 量左手比較準?什麼時候量最準? 血壓多少是正常?#雙手血壓 差距竟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前、一周兩次、雙手都要量! 【#江P醫件事】關心健康所有事~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五上午8點,每週六、...
「起床馬上量血壓」的推薦目錄: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Facebook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張景嵐 Facebook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Facebook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HEALTH 2.0 Youtube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量血壓最佳時間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量血壓最佳時間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量血壓左手比較準?量血壓迷思破解!雙手血壓差距超過XX ... 的評價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請問這樣的量出來的血壓正常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早晚何時量血壓?正確量血壓方式是什麼?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量血壓緊張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量血壓緊張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張景嵐 Facebook 八卦
《嵐嵐養生之道》
po了出道十年照之後,很多人問我怎麼保養的,為何十年長一樣?🙋🏻🙋🏻🙋🏻
氣色跟心靈身體狀態是會影響整個面相的,粉再厚也蓋不了身心的疲弱。
我先說,我是一個熱愛追求養生之人😆也有一些中西醫師的好友,也很喜歡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
我支氣管在天氣轉變時都會很敏感,這篇先講我平日以及這陣子疫情時期我如何養生及養肺~
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這次肺炎死亡的人,以有慢性病及免疫力低下者為主,與其花時間擔心,還不如把精神用在增加自己的抵抗力💪🏻
—文長慎入—
1.喝溫水:
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我每天起床後,會慢慢喝一杯馬可杯的溫水,到現在都沒有間斷過,如果有便秘問題的人,可以快速喝進一整杯溫水,身體會誤會那是血液經過,可以幫助排便。我出門在外也會隨身攜帶保溫杯,隨時補充溫水,就算出國也會自行攜帶快煮壺煮熱水,就是堅持早起一杯溫水。天氣熱如果想喝冰的,頂多只點’‘完全去冰’‘的飲料,先喝一口在嘴巴含一下比較不冰之後再吞進去,喝溫的小腹也會比較平坦些,婦科也比較不會出問題,有很多文章有談論喝溫水的好處,大家可以查查。
2.晚上喝檸檬汁:
平時會買檸檬,切片後丟一片到玻璃瓶裡晚上喝,剩下的檸檬包保鮮膜冰冰箱,除了補充維他命C之外也提升免疫力,對呼吸系統好、減輕鼻涕症狀,也可加快感冒痊癒。(晚上喝的原因是擔心黑色素沈澱、也想要美白)
3.吃麥盧卡蜂蜜:
現在我一天會吃一湯匙的麥盧卡蜂蜜,因為我支氣管炎時,吃UMF 5+的蜂蜜有改善,於是我又去買了UMF15+的(UMF 20+就是藥用型的了),蜂蜜很適合養肺。
麥盧卡蜂蜜大約只佔全球蜂蜜的1%,不斷有醫學報告記載有關麥蘆卡蜂蜜對身體毛病有紓緩及改善的功能。適合胃痛、抵抗力差、肺部功能弱、易感冒、鼻敏感、服用降血壓丸者、年老體弱、孕婦及三歲以上人士。不宜與蔥、韭菜、豆腐一起服用,不宜過量,建議一天不要超過50g,要用木湯匙吃、泡水喝不可以超過50度。
4.益生菌:
我每天會吃兩種以上的益生菌幫助身體維持良好狀態,之前一天喝咖啡要喝到三杯以上的shot才會醒腦也才有辦法工作,如果身體太燥熱時也不適合喝人參或進補,這時候益生菌就可以幫個大忙,促進循環跟維持健康,如果你剛好在吃抗生素治療不能喝咖啡或茶、或要戒咖啡因的朋友,就很適合吃益生菌,不喝咖啡也不會想睡喔!
5.晶璽氧氣鐵莓:
大家都需要補鐵,沒有鐵,我們會頭暈、疲倦,甚至影響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吸收的鐵才能用在血紅素的合成以及增加紅血球的量,提升免疫力,需要補鐵的朋友很適合我代言的這款,液態鐵真蠻好吸收,最近廣告打很兇哈哈!我有時起立蹲下會暈、大姨媽來的時候喝一個杯蓋馬上覺得有差。
6.橘紅梔子茶:
主料為橘紅、梔子和胖大海,都是藥食同源的食材,對身體無危害。
這些採用的都是消炎止痛涼血的食材,能夠緩解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肺熱咳嗽、咽喉腫痛以及音啞等疾病。
我話講太多會泡這個茶包來喝,教師、經常用桑、愛抽菸喝酒的人很適合喝。
7.桃膠蓮子湯:
我直接買網路上的冷凍真空包加熱,如果乾咳不停、肺氣虛、肺虛熱的朋友,可以吃白木耳、百合、蓮子、核桃仁等食材養肺,要是怕苦可以加冰糖燉煮,絕對不要加糖會生痰。
8.蜂膠:
蜂膠噴霧或滴劑滴在水裡喝,都很適合保養呼吸系統。
9.針灸、按摩:
我自己有學針灸,平常偶爾也會針自己,如果不會針灸的朋友也可以用手按壓穴位或貼耳針在穴位上。可按壓天士、地士、人士,也有很多肺的穴位在手肘窩窩附近,可提升肺的能量,網路上也有很多養肺的穴位可以自行查閱,排隊買口罩的時候就可以按了。按摩的時候我會搭配一些幫助淨化空氣跟呼吸系統的純精油,不管是塗在身上或是用精油霧化機都很棒。
10.運動:
我一週平均2次健身,偶爾搭配跳舞有氧,疫情時期大家都不敢出門,可挑通風良好的健身房運動,也可在家運動或快走強身。醫生說運動可以增強抵抗力,醫生在講有沒有在聽芽?運動對於循環跟代謝髒東西是很有幫助的。
平常除非工作需要,不然不會主動攝取糖分,
要吃澱粉跟水果也是盡量在白天吃~
最後~保持心情愉悅🥰
健康氣色好了,再搭配保養跟化妝,一切才會事半功倍喔❤️
#顧好自己就是幫世界一個大忙
#全民養肺
#養生養起來
#嵐嵐養生
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Facebook 八卦
凌晨十二點半,才剛剛入睡,就被簡訊吵醒。
這是ICU「控床」醫師,經由電腦系統發出的「訂床」簡訊。
表示待會有新病人要住進ICU。
我看了一下床號,不是從急診進來的,也不是從病房下來的。
那個床號是「LR」(Labor Room產房的縮寫),表示待會要進來的是一位產婦。
一年當中,會有產婦住進來的,大概兩隻手可以數完。
但是,少歸少,通常都會非常的印象深刻,因為有時候會很「慘烈」。
我就先睡了,因為此時打電話去ICU,護理Leader(小組長)也不會知道是什麼病人,通常從訂床到產房處理完再進來ICU,有時候是好幾個小時以後的事。如果不是太危急,值班醫師可以處理得來,Leader會在早上6-7點傳呼給我,告知病人的狀況,如果是比較緊急的,病人一入ICU,Leader就會馬上打電話給我。
雖然是想睡,腦中還是閃過了幾個可能的診斷:
1.子癲前症(以前稱作妊娠毒血症): 是在孕婦懷孕中後期的一種合併症,包話有高血壓、蛋白尿、腎功能異常、肺水腫、肝功能異常... ,如果影響到腦部,發生癲癇(抽搐),就是「子癲症」。
2.羊水栓塞: 這個罕見的情況,是產婦和產科醫師的惡夢。是因為生產時的羊水、胎盤組織進入母體,引發「免疫風暴」,導致心肺衰竭、意識喪失、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致死率很高。
3.產後大出血: 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無力、產傷與撕裂傷(子宮裂傷,子宮頸裂傷,會陰裂傷等)、胎盤碎片殘留(影響子宮的收縮)、凝血異常等,所造成的出血。
其實也睡得不安穩,不知道病人何時會轉入ICU。
再次起床時,看看手錶,5點了,反正也睡得不安穩,盥洗之後就去醫院了。
是一位高齡產婦,一看到之前的流產次數,就知道是個辛苦的過程、孩子得來不易(此刻也不自覺地想起太座的辛苦)。原來是產後大出血,還發生了「心跳停止」,所幸的,經過幾分鐘的CPR、插管,就回來了!更難得的是,人也清醒了!
「還在出血嗎?」
「止住了,血紅素也沒有再掉了。」
「子宮收縮還好嗎?」
「還好,產科醫師剛來看過。」
「升壓劑開始調降,測一下呼吸器脫離指標。」
「好!」
真的好險,雖然一度心跳停止,但是在急救以後,很快的回復,而且人有清醒。
之前也有遇過,如果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的話,血就會一直止不住。
「X小姐,我是加護病房的陳醫師,請放心,小baby現在很平安。」
我想,身為媽媽的,此刻應該最掛念的是孩子,更甚於自己吧。
「等一下你先生過來,會用手機讓你看看小baby。」
「喉嚨會痛我知道,我們會給你止痛的。現在,我們來評估看看能不能幫你拔管?」
「你是X小姐的先生?」
「是」他看起來有些慌張。
(但是,卻沒有像之前遇過的一些家屬,劈口就說「怎麼會這樣?人好好的來,怎麼會心跳停止?不過是生個小孩,怎麼會... 」即使他真的這麼說,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家屬就是擔心、就是不瞭解啊)
先生沒有這麼說,表示他自己也知道生產的風險、也代表產科醫師的醫病關係不錯、彼此是信任的、先生也是個知道感恩的人~
「你知道嗎?太太生小孩,就是拿生命去拼的!」
他眼眶紅紅的微微點頭。
「來!」我拉著他的手去握他太太的手。
「好好感謝你太太!以後要好好的對她!」
看著他的眼淚潰堤,其實,我自己也講得有點哽咽。
護理師覺得我很壞,幹嘛弄哭人家。
可是,我覺得這是個最重要的時刻,一定要讓他牢牢的記住:「女人生產,真的是用命去拼的!」
如果公公婆婆有過來,我一定也會再講一遍。
今天雖然是少睡幾個小時,能夠看到病人有好的結果,也很欣慰。
良好的醫療團隊合作,和醫病的彼此信任,在這種危急時刻,顯得格外的珍貴。
懷孕不簡單、生小孩不容易、接生也很不容易,
遇到了問題,是大家所不樂見的,
能夠彼此信任、不猜忌、不指責、一起面對,才會有好的結果。
生小孩如此,面對疫情時,也是如此。
=====
看看她所輸的血,才想起來,最近各地的血庫也在缺血。
捐血中心有請我發文呼籲大家去捐血,但是我擔心群聚。
在此小小的呼籲,大家如果剛好有外出,可以順便去捐血,去捐之前,最好可以先電話預約,比較不會聚集太多人在排隊。
要記得,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有收到細胞簡訊、最近有照顧過確診患者的醫療人員,先暫緩捐血喔。
她算是幸運的了,以現在的醫療量能,還有能力處理這樣的緊急狀況。
希望我們還能持續保有這樣的醫療量能,不要讓遺憾發生~
請大家好好防疫,守護台灣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
=====
歡迎分享~
更多溫暖故事在
《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量血壓 量左手比較準?什麼時候量最準?
血壓多少是正常?#雙手血壓 差距竟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前、一周兩次、雙手都要量!
【#江P醫件事】關心健康所有事~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五上午8點,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評價
【你希望這是香港人最後的歸宿嗎?】
團體現時就方案發起網上聯署,呼籲市民踴躍參與,由下而上推動政策改變,讓長者走在人生最後的道路上,活得有尊嚴。聯署詳情如下︰
民間方案網上聯署︰https://goo.gl/16GYdn
8+8方案內容可見於︰https://goo.gl/N3YKm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院及殘疾院舍接二連三發生虐待、性侵事件,關注事件的民間團體及工作小組及後組成民間巡查隊,巡視多間私營院舍提供服務的情況,發現大多數院舍的居住環境異常惡劣,殘疾院舍寢室不但「碌架床貼碌架床」,部分老人院舍更是十多名長者「共居」在極之狹小的空間。
院舍生活一切以方便管理為原則,院友最終淪為一個檔案編號,吃、喝、拉、撒、睡,既沒有選擇,更無法自主。人生的最後歸宿,只剩生存,沒有生活。
「呢個係咪我哋勞碌咗一世嘅一個長者,最後嘅人生階段,應該有嘅生活?唔應該囉,我哋唔應該咁刻薄,簡直係虐待我哋啲老人家囉!」照顧者Alice說。
Alice的母親今年96歲,患有認知障礙,Alice聘請了兩名外傭在家照顧母親,並讓出兩個房間予三人居住,自己跟丈夫則「做廳長」,每晚睡在客廳的梳化床。事實上,Alice早在2010年曾把父母送進院舍照顧,可惜院舍的環境及實際協助未如理想。
「當時阿爸未過身,但佢都有認知障礙,亦有失禁,得一個工人姐姐,好難應付兩個認知障礙病人,所以送佢哋住院……但住喺院舍裡面,對佢嚟講絕對唔係一件好事,原因係,就算你想飲一杯水,都唔容易;又譬如話,喺院舍裡,因為佢哋有認知障礙症,佢哋夜晚會有啲行為出現,其實院舍裡,夜晚照顧院友嘅職員係唔多。」
由於Alice的父親吃不慣院舍提供的食物,Alice當時每晚放工,就撲到院舍,與工人「一人推一張輪椅」,帶父母外出用餐,晚飯後把他們送回院舍,再替他們梳洗,服侍就寢。Alice回到家,已是晚上十一時許,翌日六時許又再起床工作。這種生活,未免太疲於奔命,終於Alice決定把父母接回家照顧。
後來父親過身,只剩母親一人,但由於母親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兩位工人照顧,也需要使用非牟利機構的日間照顧服務,開支變得一闊二大,連同尿片及雜費等,照顧母親最基本每月花費近二萬元。「真係好貴,我同丈夫依家都仲叫負擔到,但你叫啲基層嘅、窮嘅人點算?」
訪問的那個清晨六時許,兩位工人已起床,準備為Alice母親更衣沐浴、餵食早餐、量血壓等,每次把Alice媽媽由睡床搬到小輪椅、大輪椅,都需要兩位工人合力把她抬起才行,「我阿媽都幾重架,一個人抬得唔好,仲易跌傷佢!」為何要有兩張輪椅?「大嘅輪椅安全啲,重啲,出街時安全啲。但咁大部輪椅,喺依家居住環境下,好難使用,因此喺室內,我會準備一部輕巧嘅輪椅俾佢用,進出時方便啲。你都見到我呢度私人地方,都要用兩部輪椅去處理,你話院舍裡面,部輪椅可以擺喺邊?如果係電動輪椅,我諗連門口都入唔到!」
說到院舍居住面積問題,原來亦跟法例有關。現時《院舍條例》規定,院舍最低人均面積為6.5平方米,即約70平方呎,但該人均面積包括寢室及共用空間,即廁所、走廊、廚房、飯廳等等,真正寢室空間,則只有一張2.5呎乘6呎的床位,以及一個小型床頭抽屜櫃,「即係共用空間愈多,寢室就要遷就,變得愈細。」人生走到最後階段,所有物品和回憶,都塞在這個空間。至於輪椅、呼吸機或輔助儀器,大多數都未能放入寢室內,「就算放到張輪椅,都冇位轉彎!」Alice補充。
「我哋嘅《院舍條例》,已經有廿年冇改過!政府喺度推,我哋用多啲儀器,我真係唔知啲儀器可以擺喺邊。個空間係咪容許佢哋三個人一齊去做轉移嘅工作?一定唔得,因為張床只有一面單邊嘅空間,根本好難做到扶抱嘅工作,唔單止對院友有影響,最大影響嘅竟然係做嘢嗰兩個人,甚至只係得一個人,咁嘅工作環境,有邊個去肯做?因為直程係攞條命出嚟搏!點解成日話冇人肯入行,如果一項工作係容易勞損,係人都唔想做!」
根據《世界人權宣言》第25條,「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人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
院舍作為其中一種生活方式,必須以提供一個有安全感,能照顧院友情緒、社交及個人發展需要的生活環境為宗旨,並提供足夠醫療照顧和復康訓練的居所,讓院友從中實現自立支援的可能性,亦同時令院友享有私隱、自主和尊嚴的基本生活權利,擁有一個基本生活空間,是保持「生活質素」(Quality Life)的基本條件。
事實上,不少國家及地區早已在法例上列明不同空間的人均面積。舉例指,美國政府衞生部訂明每個單人房的最低樓面面積為12平方米,且不包括寢室配套,亦不包括寢室以外的空間;即使非一人房,法例亦規定寢室的最低人均面積為16平方米。台灣衞生福利部則訂明長者在院舍內人均面積為16.5平方米,另有具體列明寢室人均面積應有7平方米以上,而寢室外的「日常活動場所」人均面積為4平方米。
社署現正就《院舍條例》修例召開工作小組,張超雄議員辦事處及邵家臻議員辦事處聯同多個民間及專業團體,倡議院舍「8+8方案」,即寢室空間及共用空間各不少於8平方米 (即各約86平方呎)。
考慮到現行院舍執行提升人均面積標準需時,團體建議就標準設立過渡安排。第一級標準針對法例修訂後的新建院舍,其人均面積標準必須馬上符合16平方米;第二級標準則針對現時營運中的院舍,容許院舍可採用較新規定面積稍低的標準,並以自然流失方式營運,然而,牌照更換時需符合新建院舍的標準。

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請問這樣的量出來的血壓正常嗎? - Mobile01 的八卦
因為雙親都有高血壓,所以一直都有點擔心自己會不會也有。 ... 去外面量血壓要休息約10分鐘以我的來說只要上樓馬上量立即就是心率不整+血壓高的10幾20 ... ... <看更多>
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早晚何時量血壓?正確量血壓方式是什麼? | PTT新聞 的八卦
所以,比較準確的測量時間不應選擇清晨起床後,而是要在早飯後平靜一段時間 ... 如果是血壓不穩定時期,建議晚上再量一次,不要在飯後馬上量,最好在 ... ... <看更多>
起床馬上量血壓 在 量血壓左手比較準?量血壓迷思破解!雙手血壓差距超過XX ... 的八卦
量血壓 量左手比較準?什麼時候量最準?血壓多少是正常?#雙手血壓差距竟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每天早上 起床 、晚上睡前、一周兩次、雙手都要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