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走的時候,心如星空》文/陳文茜
陳文茜與張小嫻筆談之三,收錄於《終於,還是愛了》
* 疾病,是我一生的朋友。
死亡,是我熟悉的路人,我和它擦肩而過已太多次。
我不會奢望自己還有「十年」歲月,我的目送,是對自己生命旅程最後的目送。
我想的不是如何佈展我的喪禮,那已經與我無關。
我明白歲月不斷加添我的疾病,過去我一次又一次從鬼門關前溜了:但總有一天,我會被它抓住,我不會一直那麼幸運。
所有童話的結尾處,都佈設了謎語。有的殘酷,有的令人迷醉。我自2013年起,年年住院,年年動大刀,康復愈來愈慢。我剩餘的人生,正如童話故事中的兩種結局。
一個知道自己老了,修鍊靈魂,靜心等待死亡。
另一個態度:我離插管、敗血、尿袋、昏迷的狀態還有很長的路,還很遠。是的,我年長了,老了,大病了,但我仍可以抓著一定的青春心態,逆襲人生。
至少最後一夜前,我要活得如飛舞彩蝶,絕不哭倒在露濕台階。
我本不是石塊,何必隨著時光沈落。
小嫻,妳曾經閲讀德裔美籍人 塞繆爾·厄爾曼 七十多年前寫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青春(Youth)嗎?
它首次發表立即引起轟動,讀者們把它抄下來當座右銘收藏,喊著「老兵不死」的麥克亞瑟將軍在指揮太平洋戰爭期間,辦公桌上也始終擺著《青春》影本的鏡框。其中一段:
「青春,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矯健。
它是心靈的一種狀態,是頭腦的一個意念,是理性思維的創造潛力,是情感的勃勃朝氣,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
青春,意味著甘願放棄舒適去闖蕩生活,意味著超越羞澀、超越怯懦的膽識與氣質。
所以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夥子,更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
人只是隨著理想的毀滅,才出現了老人。
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憂慮、恐懼、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僂於時間的塵埃中。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都可以被未來所吸引,都可以對人生路途中的歡樂,懷著孩子般無窮無盡的渴望,奔跑。」
我喜歡這段話,因為它一語道破了組成「老」這個字的充分條件。
它不是表面的年齡,它是對渴望勇敢地追求,對恐懼一腳踢開的魄力,它是回到孩子般的純真,並且具備膽識地與時光同行。
既然我已看見生命之波最後的幾片玫瑰花瓣;我想告訴過往飛逝的年華:去吧!不斷地去吧!抱歉,我從此不再理你。過住,只是記憶。不是滄桑,不是傷痕,更非衰老!
我心頭自己種了一朵青春的鮮花,誰也別想摘掉!
我不會否認歲月有灰燼,但我的靈魂還有火焰!
我不會無視歲月殘痕,但我的心仍有等待!
當我病了,老了,人世間所有的聚散離合難免會有一點感傷。它帶著一點滄涼,帶著一絲柔情,也帶著年輕時候不能明白的急切。
就這樣嗎?
我將帶著這些遺憾,筆直、冷靜、無聊地走向死亡嗎?
親愛的小嫻,大病一年之後,領了「重大傷亡卡」,我更不願被感傷淹沒,不願向歲月折服。
我告訴自己去愛吧,像沒有明天的去愛。去告白吧,丟掉渾身練就的武裝尊嚴。
去告白吧。
因為我的明年、我的後年⋯⋯可能再也沒有機會這樣做。
它當然可能毫無結局。但誰又一定要結局呢?
因為人生真正的結局就是死亡,就是告別。
在告別之前,塵世中,找一個人,或找幾個知心朋友相依相伴,終究是幸福的。
小嫻,這是你的一段話:夢,很遠沒關係:仰望夢想也是幸福。
我仰望滿天星斗,那裡有已經死亡的星球,它們是千年前稍來的問候,閃爍著,欲語還休。那裡還有今夜剛剛升起的明月,柔情眷戀大地,也眷顧大地之上無以計數的我們。只要抬頭仰望,月娘始終相伴。即使黑烏烏的雲朶遮住了她,我們也知道她永遠都在。李白的詩,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當我病了,老了,我比四十、五十歲的我更相信青春。
把哀嘆憂愁,留給不知生命時時刻刻逝去的中年人吧。
當我病了,老了,我想在心裡保留一個地方,獨自呆在那兒,讓我可以在那裡愛,即便不知道愛什麼,不知道愛誰,也不知道怎麼愛,愛多久。但我要學莒哈絲,而且唱著I am every woman ,我是每一個不同年齡女人的組合。
我的心中永遠保留一個等待的地方,別人知不知道,領不領情,無所謂。至少我不是未死之前,已成僵屍,筆直的走向死亡的女人。
我仍要等待愛,不是為了愛誰。因為我等的是它,愛:而不是一個特定的人。
我不會虚度最後的年華,我的生命已經褪色,生命很快的就會抛棄我。不需要我自己多添柴火,加速它的燃燒滅亡。
在我成為灰燼之前,我將擁抱一切,如擁抱滿天星斗。
願我走的時候,往事如星空,心也如星空。
最後我看到的光,不是一片黑暗,而是閃閃發亮的星斗。
刊登於今日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2695898
走春是什麼意思?
走春,正確的說法應為「行春」,是指在農曆新年時,
在大年初一這天選個良辰吉時與吉利的方位到親戚朋友家拜年,
或到廟裡求個好運,祈求新的一年能平安順利。
行春是用台語「走春」的意思,而走春是傳統農業社會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
![](https://kblog-content.s3.amazonaws.com/uploads/gallery/images/982/couplet-gf7c7a8156_1920.jpg)
春節就是農曆過年,在我國民間的歲時節令中,
可以說是行事節目最多,而已時間最長的日子,
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那天開始,
一直到元月十五元宵節為止,都是春節的範圍。
早在夏朝開始,幾千年來春節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大日子,
雖然其中經歷了各朝代曆法的數次更改
(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一直到漢武
帝太初元年又承襲夏朝的傳統,沿用夏曆以寅為正月。
但是雖然經過多次的更換卻依然沒有改變中國人的習俗,
春節仍舊是民間最重視,最隆重盛大的節日。民國成立以後改用陽
曆,以陽曆元月一日為新年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則改稱為春節。
目前雖然一般人日常記事都採用陽曆,但是逢年過節仍以農曆為主,
而且過年的氣氛也比陽曆年要濃厚的多。現代人過春節辦年貨、圍爐吃團圓飯、除夕貼春聯、
發放壓歲錢、放鞭炮、走訪親友相互拜年到初五已告一段落各自返回工作崗位,
等待十天後元宵節的來臨。過完元宵「新年」就算
真正的結束了。
中國人在過春節時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且在來年事事順心、萬事如意。
由初一至初十的禁忌有:
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豬日,祭財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
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初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開始復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穀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 。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製用具都忌動用,叫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走春意思 在 [新聞] 走春、踏春是啥?台語老師:「行春」才正確 的八卦
民報
走春、踏春是啥?台語老師:「行春」才正確
記者陳俊廷∕綜合報導 2015-02-22 11:58
https://tinyurl.com/qzsp6a5
台南府城漫遊繞巷弄很優閒(記者陳俊廷攝)
農曆過年期間,大街小巷熱鬧滾滾,各地方縣市風景區人聲沸騰,常見媒體「走春」一詞
,看在台語文研究者眼中,是搖頭不已!那台語漢文該用走春?踏春?或行春?曾獲教育
部台語績優教師、宜蘭縣府台語教材編輯委員的莊文龍老師說:「愛用行春才著,踏春是
用華語解說;走春不對是華語用法錯誤」。
現任宜蘭縣立力行國小、龍潭國小台語老師、著名台語研究者莊文龍今2月22日(日)在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發表一篇:「現代媒體春節攏用"走春"到底”走春”是毋是漢語? ;唐
朝是用”走春”或者是”行春”」?引發迴響不斷。
莊文龍仔細考究翻查全唐詩“走春"、“行春",根據比對結果發現“走春”沒半首詩有
,而“行春"字詞符合次數:68首。
莊文龍說,如杜甫「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寵渥徵黃漸,權宜借寇頻。湖南安背水,峽
內憶行春…」;其它如「穀雨將應候,行春猶未遲。勿以千里遙,而云無己知。」;「過
蜀道山:張說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開。」;羊士諤「野望二首:「萋萋麥隴杏花風,好
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儲光羲「秦中守歲:眾星已窮次,
青帝方行春」…等.包含字詞"行春" 符合次數共68首。
而在根據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1、行春音讀kiânn-tshun:釋義 1.拜年。過年時到
親友家拜訪。這是較古雅的說法,現在也用「拜年」(pài-nî)。例:過年時阮逐家欲去
大姨仔兜行春。Kuè-nî sî guán tak-ke eh khì tuā-î-á in tau kiânn-tshun. (過年時我們大家要去大阿姨她們家拜年。
)2.踏春。春天時到郊外散步遊玩。例:今仔日去草山行春。In kin-á-jishau-suann
kiann-tshun. (他們今天去陽明山踏春。)
莊文龍說,如「走馬燈」 , 走是跑之意 ; 「行 」才是台語漢文 "行春" 才是正確寫法.
。莊文龍說可點選下面網址引導汝查全唐詩 資料庫 親自體證 "走春" 與 "行春" 那一箇
辭是胡來!!
春節高雄繞愛河行春是好選擇(記者陳俊廷攝)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347627cc-af28-420f-9ee2-f272e5df329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10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24618545.A.7D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