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即時報【台灣再添一銅!女拳王黃筱雯摘首面奧運拳擊獎牌,台灣總獎牌達11面;標槍雙俠黃士峰、鄭兆村未能發揮,無緣決賽;多位奪牌英雄捐出獎金回饋社會】
把對台灣和家人的愛,紋在手臂上的我國刺青女拳王黃筱雯,日前在八強賽中強勢獲勝,因拳擊比賽銅牌採並列,所以進入四強即確定一定會有一面獎牌入袋。今 (4)日她在四強戰主要是爭取進入決賽搶金牌,但遭遇第一種子的土耳其好手卡奇洛魯(Buse Naz Cakiroglu),力戰三回合,最終以5比0落敗奪下銅牌,也是台灣拳擊在奧運的第一面獎牌。至於田徑場上,標槍雙俠黃士峰與鄭兆村表現不如預期,未能晉級決賽;男子110公尺跨欄準決賽中,陳奎儒跑出13秒57無緣晉級,我國田徑賽事全數結束。
截至今天為止,台灣代表隊累積獎牌數2金4銀5銅,總數達到11面,再推高奧運奪牌數歷史新高紀錄。
■「刺青女拳王」帶著台灣和對父親的愛上擂台
拳擊女子蠅量級四強戰,台灣好手「刺青女拳王」黃筱雯面對大會第一種子土耳其選手卡奇洛魯,只要擊敗對手就進軍金牌戰,敗者拿下銅牌。今天一開賽,卡奇洛魯展現速度與閃躲,除了主動進攻之外,伺機等待黃筱雯出拳後閃躲反擊得到不錯的效果,幾次反擊都擊中黃筱雯頭部,首回合五名裁判一致都給卡奇洛魯十分,黃筱雯居於下風。
第二回合黃筱雯展開主攻,多次利用身高優勢,右直拳擊中對方頭部,並加強腳步移動,迅速離開避免遭再遭狙擊;第二回合結束,五名裁判中有兩人給黃筱雯十分,已經追上卡奇洛魯。
最終回合,黃筱雯試圖再加強進攻,但過於積極的結果也露出防守破綻,加上卡奇洛魯左勾拳與右勾拳都有相當威力,黃筱雯多次遭到對手確實擊中頭部,直到鐘響前黃筱雯沒有太多有效進攻,最終裁判判決土耳其好手卡奇洛魯以5比0獲勝。
賽後黃筱雯掩面哭泣,受訪時說:「不滿意自己的表現,三回合都沒有做到最好,尤其是第一回合過於保守速度太慢,讓對手掌握開局,後面就打得很辛苦,還是有些遺憾。」不過黃筱雯還是表示,可以站上奧運殿堂,甚至拿到獎牌,也算是幫教練圓夢。
雖然有些遺憾,但根據拳擊奧運規則,保護選手身體不再受到傷害,不舉辦銅牌戰,黃筱雯奪下台灣拳擊史上第一面奧運獎牌。她手臂和身上滿滿刺青成為特色,除了左臂上紋上台灣、還有「小美人魚」等圖案,胸口上也刺上了「拳擊女孩,記得你為什麼開始」。由於父母離異在破碎家庭中成長、父親也曾誤入歧途,黃筱雯在奧運打出成績後勵志的成長故事也備受關注,賽後黃筱雯特別說:「胸口的刺青是父親送給我的18歲生日禮物,不管父親以前做了什麼,他永遠都是我的靠山,也希望他以我為傲。」
■標槍雙俠實力未發揮,雙雙止步資格賽
田徑場上,我國的「標槍雙俠」黃士峰與鄭兆村分別在A組與B組出賽,只要擲出83公尺50的成績就可以直接晉級決賽,總成績在兩組合計前12名也都能晉級。一大早9時05分A組開始比賽,黃士峰第一擲76公尺17、第二擲失敗、第三擲77公尺16,A組排名第14確定無緣晉級。
另一場B組賽事,「黃金右臂」鄭兆村曾經在2017年世大運滿場國人加油聲中驚天一擲,擲出91公尺36的亞洲新紀錄,也是亞洲史上第一位跨越90公尺門檻的選手。賽前他也以先擲出晉級標準為目標,可惜今天狀況明顯不佳,第一擲68公尺18、第二擲71公尺20、第三擲失敗,無法晉級結束奧運賽程。
賽後,黃士峰表示:「雖然4點就起來準備,希望早點讓肌肉進入比賽狀態,但仍沒有拿出好的成績,非常失望,但這些都不是理由。」鄭兆村則是表示,去年和前年狀態很好,延後一年確實增加更多訓練,但沒有比賽不知道自己的狀況是好是壞,每次到資格賽都會綁手綁腳,這次也是如此,依舊沒有跨越自己的心理關卡,明年亞運可能是生涯的最終戰。
昨天以13秒53成績擠進準決賽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選手陳奎儒,今天早上出賽,一開始起跑速度展現不錯,但到了中段持續力不如其他跑道的對手,逐漸被超越,最終陳奎儒以13秒57完成比賽,沒有能再更上層樓,也以分組第6止步準決賽,台灣代表隊在田徑場上的比賽全數結束。
■奧運國手展現愛心,紛捐獎金回饋社會
舉重好手謝昀庭在男子109公斤以上量級出賽,在B組賽事中,以抓舉172公斤、挺舉206公斤,總和378公斤完成比賽,在該組中名列第6,無緣挑戰A組選手。
高球賽事則是從今天展開連續四天的賽程,第一天我國好手徐薇淩前九洞表現出色抓下4鳥,後九洞表現略有下滑,打完十八洞仍以低於標準桿與同胞好手李旻一起並列所有選手第7位。
「高球一哥」潘政琮奇蹟式逆轉奪下銅牌後,隨即搭機到美國準備職業高球巡迴賽(PGA),今天視訊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規畫將捐出苗栗縣政府加碼提供的100萬元獎金回饋地方,可能考慮像「舉重女神」郭婞淳一樣捐救護車,幫助醫護人員或有需要的人。他同時也透露,計畫11月底回台灣,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募集善款。
拿到羽球男雙金牌的李洋,其國光獎金為新台幣2,000萬元,可以一次領完,也可選擇月領12.5萬元的方式領一輩子。李洋的父親李峻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會建議兒子選擇每個月領12.5萬元,不僅不用再擔心後半輩子經濟問題,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輩子固定提撥部分獎金回饋母校、幫助貧困運動員。李峻淯更透露,自己曾開玩笑對李洋說,「你知道你的偶像郭婞淳是怎麼舉出這麼優秀的成績嗎?」他認為,「就是因為郭婞淳不只優秀又努力,多年來也做了許多善事,所以當她舉重時,神明也在默默地幫助她,」讓李洋了解行善的重要性。
【今日(8/4)台灣選手成績戰報】
高爾夫女子徐薇淩、李旻(第一輪暫時並列第七)
田徑男子標槍黃士峰(未晉級)
田徑男子標槍鄭兆村(未晉級)
田徑男子110公尺跨欄準決賽陳奎儒(未晉級)
舉重男子109公斤以上級謝昀庭(B組第六)
拳擊女子蠅量級黃筱雯(0:5 銅牌)
【明天(8/5)奧運賽程預告──幫台灣隊加油!】
高爾夫女子徐薇淩、李旻(6:30 第二輪)
空手道女子個人55公斤級文姿云(16:00 淘汰賽)
比賽時間為台灣時間,實際比賽時間日程依東京奧運官網公布為準,體育署東奧專區於每日賽程結束後公布隔日賽程(https://olympic-ct.sa.gov.tw/schedule.html)
(文/嚴文廷;攝影/中央社)
#延伸閱讀
【江湖,在哪裡?莊智淵,永遠挑最難的那條路】 https://reurl.cc/Q9g4QO
【劉昌德/所有狂野的,都終將馴服:東奧、滑板與運動化規訓】https://bit.ly/3xkDqpr
【東京奧運專題】https://bit.ly/3eWqFer
#報導者 #2020東奧特輯 #Olympics #Tokyo2020 #TeamTaiwan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中華隊 #台灣選手 #拳擊 #銅牌 #黃筱雯 #跨欄 #陳奎儒 #標槍 #鄭兆村 #黃士峰 #謝昀庭 #徐薇淩 #李旻 #潘政琮 #李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介紹 訪問作者: 陸承蔚 內容簡介: 光與暗都是養分, 每個人都可以造就屬於自己的唯一。 最強大的勇敢是愛! 台灣史上首位完賽 聖母峰馬拉松女性跑者 音樂界+冒險界+選手界+極限運動界 感同身受推薦 ...
賽前心理的準備三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八卦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較少人明白其實比賽也需要練習。我的比賽經驗不算特別多,至今 20 場多一點,但是很少有「去玩玩的」,多半都滿用心準備。以下這幾點,是我在賽前二~三週會做的事,適合巔峰期剛結束的你,或者分享給即將比賽的朋友。
1. #調整賽前飲食:
賽前兩週要避免過於油膩、刺激的飲食,並且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不要吃自己不習慣的食物,儘量避免無法控制食物來源的聚會。蛋白質同樣要到位,但跑量少了,總熱量也可以少一點,我會從碳水下手,一碗飯改成半碗。
因為運動型態的改變,會有種錯覺,覺得減量後比訓練高峰期更疲倦。要注意睡眠、保暖、飲食的完善,可以適度正常的減重,但不要為了減重而犧牲運動表現(例如:沒吃飽會跑不動或精神不濟),如果肚子真的很餓,吃一點優格或者堅果。
我自己不喝酒,若有飲酒習慣的建議改為低濃度微量。代謝酒精需要時間,酒精易影響蛋白質合成,進而減緩肌肉修補。建議賽前三天甚至一週完全停止飲酒(啤酒不是肝醣超補) 要喝等跑完再喝,也比較盡興。
2. #調整賽前心態:
巔峰期已過,到了這個關頭,你要告訴自己一件事:「練習已經完成,現在練什麼都沒用了」。賽前三週還是建議保持強度練習,所謂「減量不減質」,我自己的跑量會在賽前四週達到最高峰,接下來依次遞減至 90% ➡️ 80% ➡️ 60% (不含比賽本身),給予肌肉超補償的機會,同時保持適度強度訓練,身體才不會「突然忘了怎麼跑」。
當週(若比賽是週日)減量又減質:我習慣週二跑一次 2*3200 公尺強度 (約半馬配速)、週四跑一次 5 公里(約馬拉松配速),其餘都是強度很低的輕鬆跑即可。賽前一天可跑可不跑,如果是外地馬預期會走點路的,那早餐跑大可省下來。
新手常見越到比賽越興奮,從巔峰期下來,不跑其實會腿癢。這時可以做一些其他低強度交叉訓練,例如我就會多花點時間加強核心,也會增加跑後伸展、睡前恢復的時間,但這些東西都是平時就常做的,切忌臨時抱佛腳,多做會多錯。
訓練有素的跑者都很清楚,跑少跟跑多一樣難。
3. #熟悉比賽裝備 (Dress Rehearsal) :
賽前二週是最後一次做賽前演練的時機,最後一次兩小時的長跑,所有打算用到的裝備:含衣、褲、襪、鞋、帽、錶、補給都要在彩排的時候全上。帶膠的方式有幾種:口袋很多的褲子、使用能量膠腰帶、或者用小別針別在衣服上,但無論是哪一種一定要先試過。舉例來說,當你身上扛了六個膠,跑起來的感覺絕對跟無事一身輕很不一樣 - 並不是叫你練習時就要吃完。
比賽千萬不要穿新鞋上場,如果你要換新鞋,賽前兩週就拿出來穿。新鞋至少穿一次 Tempo + 一次 Long Run, 確保跑快以及跑遠都沒有問題,這樣就可以安心了。襪子也是容易忽略的細節,新襪不好,容易磨,舊襪不好,容易破。我一般賽前兩週開新襪,穿一兩次確定沒問題,洗乾淨收起來,準備比賽穿。
跑的時候記得觀察身上的裝備,什麼會影響跑姿、哪個其實很多餘不需要帶、哪邊跑完會紅腫(尤其男性容易燒檔)就要擦點凡士林或防磨膏。
4. #練習補給策略(Race Rehearsal):
吃能量膠需要練習,一般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單手拿膠,用牙齒咬住然後用嘴撕(因為跑步手很容易是濕的)。賽前的 Long Run 我會練習吃 3~4 個膠(其實很飽)同時也練習身體吸收能量膠的能力。
沒有練習吃膠的人常遇到兩種狀況:第一,口味不合吃不下;第二,引起腸胃反應想拉肚子。一定要花點功夫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口味以及能吸收的膠,個人偏好美國最大牌 GU, 台灣很多人愛吃 SIS,沒有哪個比較好,請挑自己喜歡的。另外能量膠一般含有 30~40 mg 的咖啡因,如果對咖啡因反應敏感的,可以試試無咖啡因的膠,或者兩種輪流吃以防心悸。
全馬比賽的時候,通常我會吃到六個膠,分別在第 0, 8, 16, 23, 30, 36 公里,官方建議是 30~45 分鐘吃一個,我通常在遠遠看到水站就開始吃,進入水站前剛好吃完,從容拿杯水漱一下口吞下,跟紙杯一起丟垃圾桶。
喝水能不能停?跑得不很快的(四小時以上)完全可以,停下來好好拿杯水,邊走邊喝頂多 30 秒,進個 10 次也才五分鐘。一秒都不能多花的,練習怎麼抓水杯、捏尖杯嘴、小口側頭喝、一氣呵成,進站出站有如 F1 賽車。
也要計畫比賽當天的早餐,我個人習慣買好麵包、香蕉、以及黑咖啡。這些東西準備起來容易,再不濟便利商店也有。重點還是一樣,比賽打算吃什麼,平時長跑前就要先練習吃。
大家都很愛問我,膠、水、早餐吃什麼,多久前要吃?
答案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只知道我的,你的要你自己試。
5. #提前預習賽道:
人面對未知的挑戰,常常會過度放大而顯得無比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比賽要跑出好成績通常會比練習難,但如果第二次再去比,就可以比得比較好。
知道賽道長什麼樣子,風景是怎樣、終點長什麼樣子,實際看到時不安程度就會降低,看看高度圖,如果是有坡的(例如紐約馬)練習的時候要參雜一點坡、如果是一馬平川(如芝加哥)那就可以在平地練習,但是要預期會有風。
城市馬(紐約、芝加哥、東京)GPS 容易不準,要做好手動按錶的心理準備、使用配速手環。或者更簡單的方式:在手臂上寫下每 5K 的通過時間,這樣即使 GPS 在飄,透過看官方計時器,你也能大概知道目前的配速跟預期完成時間。
可以的話,賽前兩天挑一兩個點實際去踩點看看(但不要跑),如果沒有時間,大比賽通常會有賽道預覽影片、或者找往年的賽事轉播,跟著畫面走一次。再不行,Google 街景總有吧?想像自己跑在裡頭的樣子,彷彿這地方你有來過,這個動作很小,就是在你腦中放個片段,騙你自己有來過。
不敢說多有效,至少對我有幫助。
---
說了這麼多,大體來說就是能掌握的越多、比賽的變數就越少。但即使做到這個程度,仍然不代表會如你所願,例如影片中每次都是大晴天,偏偏你遇到的就是刮風下雨,但這都不妨礙你已經熟悉的比賽裝備、賽道、補給策略。
當大家條件一樣,你的信心就是比別人高。在身旁的人還很慌在想「怎麼辦,我能不能完成?」時,你已經在腦中描繪過無數次:在哪裡會有爬坡、在中段可以加速、幾公里吃能量膠、直到最後⋯⋯通過終點線的樣子。
馬拉松比賽 80% 是生理,但最後 20% 是心理。這 20% 的心理戰,從老早以前就開始了。
為什麼有人賽前容易拉肚子、但有人大賽當前就是不會緊張?為什麼有人明明很累、撞牆了,但還可以堅持不要掉速得太離譜,順利跑完?
因為當你把所有可能變數,都在腦中細細考慮過了,那比賽當天,不說笑,你真的就像是去跑一個 Long Run - 差別只在今天觀眾特別多 (笑)。
賽前準備做足,目的不是在比賽中發揮 120% 的實力,那是不可能的,跑步不存在奇蹟。
但如果把所有障礙排除,就算不是 100%,能夠發揮個 99% 或者 98% 的實力,真的也就足夠了。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很少人明白,比賽其實也可以練習。
—
這些內容,同步會收錄在「那個地方」,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的,再過兩個月就知道了。
#書名並不是那個地方
#我的手跟腳一樣癢
賽前心理的準備三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八卦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較少人明白其實比賽也需要練習。我的比賽經驗不算特別多,至今 20 場多一點,但是很少有「去玩玩的」,多半都滿用心準備。以下這幾點,是我在賽前二~三週會做的事,適合巔峰期剛結束的你,或者分享給即將比賽的朋友。
1. #調整賽前飲食:
賽前兩週要避免過於油膩、刺激的飲食,並且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不要吃自己不習慣的食物,儘量避免無法控制食物來源的聚會。蛋白質同樣要到位,但跑量少了,總熱量也可以少一點,我會從碳水下手,一碗飯改成半碗。
因為運動型態的改變,會有種錯覺,覺得減量後比訓練高峰期更疲倦。要注意睡眠、保暖、飲食的完善,可以適度正常的減重,但不要為了減重而犧牲運動表現(例如:沒吃飽會跑不動或精神不濟),如果肚子真的很餓,吃一點優格或者堅果。
我自己不喝酒,若有飲酒習慣的建議改為低濃度微量。代謝酒精需要時間,酒精易影響蛋白質合成,進而減緩肌肉修補。建議賽前三天甚至一週完全停止飲酒(啤酒不是肝醣超補) 要喝等跑完再喝,也比較盡興。
2. #調整賽前心態:
巔峰期已過,到了這個關頭,你要告訴自己一件事:「練習已經完成,現在練什麼都沒用了」。賽前三週還是建議保持強度練習,所謂「減量不減質」,我自己的跑量會在賽前四週達到最高峰,接下來依次遞減至 90% ➡️ 80% ➡️ 60% (不含比賽本身),給予肌肉超補償的機會,同時保持適度強度訓練,身體才不會「突然忘了怎麼跑」。
當週(若比賽是週日)減量又減質:我習慣週二跑一次 2*3200 公尺強度 (約半馬配速)、週四跑一次 5 公里(約馬拉松配速),其餘都是強度很低的輕鬆跑即可。賽前一天可跑可不跑,如果是外地馬預期會走點路的,那早餐跑大可省下來。
新手常見越到比賽越興奮,從巔峰期下來,不跑其實會腿癢。這時可以做一些其他低強度交叉訓練,例如我就會多花點時間加強核心,也會增加跑後伸展、睡前恢復的時間,但這些東西都是平時就常做的,切忌臨時抱佛腳,多做會多錯。
訓練有素的跑者都很清楚,跑少跟跑多一樣難。
3. #熟悉比賽裝備 (Dress Rehearsal) :
賽前二週是最後一次做賽前演練的時機,最後一次兩小時的長跑,所有打算用到的裝備:含衣、褲、襪、鞋、帽、錶、補給都要在彩排的時候全上。帶膠的方式有幾種:口袋很多的褲子、使用能量膠腰帶、或者用小別針別在衣服上,但無論是哪一種一定要先試過。舉例來說,當你身上扛了六個膠,跑起來的感覺絕對跟無事一身輕很不一樣 - 並不是叫你練習時就要吃完。
比賽千萬不要穿新鞋上場,如果你要換新鞋,賽前兩週就拿出來穿。新鞋至少穿一次 Tempo + 一次 Long Run, 確保跑快以及跑遠都沒有問題,這樣就可以安心了。襪子也是容易忽略的細節,新襪不好,容易磨,舊襪不好,容易破。我一般賽前兩週開新襪,穿一兩次確定沒問題,洗乾淨收起來,準備比賽穿。
跑的時候記得觀察身上的裝備,什麼會影響跑姿、哪個其實很多餘不需要帶、哪邊跑完會紅腫(尤其男性容易燒檔)就要擦點凡士林或防磨膏。
4. #練習補給策略(Race Rehearsal):
吃能量膠需要練習,一般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單手拿膠,用牙齒咬住然後用嘴撕(因為跑步手很容易是濕的)。賽前的 Long Run 我會練習吃 3~4 個膠(其實很飽)同時也練習身體吸收能量膠的能力。
沒有練習吃膠的人常遇到兩種狀況:第一,口味不合吃不下;第二,引起腸胃反應想拉肚子。一定要花點功夫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口味以及能吸收的膠,個人偏好美國最大牌 GU, 台灣很多人愛吃 SIS,沒有哪個比較好,請挑自己喜歡的。另外能量膠一般含有 30~40 mg 的咖啡因,如果對咖啡因反應敏感的,可以試試無咖啡因的膠,或者兩種輪流吃以防心悸。
全馬比賽的時候,通常我會吃到六個膠,分別在第 0, 8, 16, 23, 30, 36 公里,官方建議是 30~45 分鐘吃一個,我通常在遠遠看到水站就開始吃,進入水站前剛好吃完,從容拿杯水漱一下口吞下,跟紙杯一起丟垃圾桶。
喝水能不能停?跑得不很快的(四小時以上)完全可以,停下來好好拿杯水,邊走邊喝頂多 30 秒,進個 10 次也才五分鐘。一秒都不能多花的,練習怎麼抓水杯、捏尖杯嘴、小口側頭喝、一氣呵成,進站出站有如 F1 賽車。
也要計畫比賽當天的早餐,我個人習慣買好麵包、香蕉、以及黑咖啡。這些東西準備起來容易,再不濟便利商店也有。重點還是一樣,比賽打算吃什麼,平時長跑前就要先練習吃。
大家都很愛問我,膠、水、早餐吃什麼,多久前要吃?
答案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只知道我的,你的要你自己試。
5. #提前預習賽道:
人面對未知的挑戰,常常會過度放大而顯得無比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比賽要跑出好成績通常會比練習難,但如果第二次再去比,就可以比得比較好。
知道賽道長什麼樣子,風景是怎樣、終點長什麼樣子,實際看到時不安程度就會降低,看看高度圖,如果是有坡的(例如紐約馬)練習的時候要參雜一點坡、如果是一馬平川(如芝加哥)那就可以在平地練習,但是要預期會有風。
城市馬(紐約、芝加哥、東京)GPS 容易不準,要做好手動按錶的心理準備、使用配速手環。或者更簡單的方式:在手臂上寫下每 5K 的通過時間,這樣即使 GPS 在飄,透過看官方計時器,你也能大概知道目前的配速跟預期完成時間。
可以的話,賽前兩天挑一兩個點實際去踩點看看(但不要跑),如果沒有時間,大比賽通常會有賽道預覽影片、或者找往年的賽事轉播,跟著畫面走一次。再不行,Google 街景總有吧?想像自己跑在裡頭的樣子,彷彿這地方你有來過,這個動作很小,就是在你腦中放個片段,騙你自己有來過。
不敢說多有效,至少對我有幫助。
-\-\-
說了這麼多,大體來說就是能掌握的越多、比賽的變數就越少。但即使做到這個程度,仍然不代表會如你所願,例如影片中每次都是大晴天,偏偏你遇到的就是刮風下雨,但這都不妨礙你已經熟悉的比賽裝備、賽道、補給策略。
當大家條件一樣,你的信心就是比別人高。在身旁的人還很慌在想「怎麼辦,我能不能完成?」時,你已經在腦中描繪過無數次:在哪裡會有爬坡、在中段可以加速、幾公里吃能量膠、直到最後⋯⋯通過終點線的樣子。
馬拉松比賽 80% 是生理,但最後 20% 是心理。這 20% 的心理戰,從老早以前就開始了。
為什麼有人賽前容易拉肚子、但有人大賽當前就是不會緊張?為什麼有人明明很累、撞牆了,但還可以堅持不要掉速得太離譜,順利跑完?
因為當你把所有可能變數,都在腦中細細考慮過了,那比賽當天,不說笑,你真的就像是去跑一個 Long Run - 差別只在今天觀眾特別多 (笑)。
賽前準備做足,目的不是在比賽中發揮 120% 的實力,那是不可能的,跑步不存在奇蹟。
但如果把所有障礙排除,就算不是 100%,能夠發揮個 99% 或者 98% 的實力,真的也就足夠了。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很少人明白,比賽其實也可以練習。
—
這些內容,同步會收錄在「那個地方」,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的,再過兩個月就知道了。
#書名並不是那個地方
#我的手跟腳一樣癢
賽前心理的準備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介紹
訪問作者: 陸承蔚
內容簡介:
光與暗都是養分,
每個人都可以造就屬於自己的唯一。
最強大的勇敢是愛!
台灣史上首位完賽 聖母峰馬拉松女性跑者
音樂界+冒險界+選手界+極限運動界 感同身受推薦
一個18歲後沒有再踏進操場的人;
一個對跑步幾乎零概念,對極限運動,核心肌群這些名詞完全陌生的人,
有一天因為朋友的慫恿,刺激,詐騙?糊弄?
本來只是租車跟騎河濱,沒想到當第一台公路車入手後,第一次參加路跑後,她的人生,越跑越勇敢!
她叫陸承蔚,是一個運動素人,非專業跑者,更是一位爬山新手,卻在46歲那年完賽聖母峰馬拉松,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女性完賽者。
翻開她的記錄,開始運動的四年期間,她挑戰一項比一項更困難的目標:從單車環島,一日北高,戈壁超級馬拉松,二十二天喜馬拉雅環道,攀登海拔六千一百八十公尺的島峰。不是因為想要取得多麼亮眼的成績,而是發現在努力的過程中,彷彿看見過去從未看見的自己。
原來我可以跑,但能跑多遠?跑多久?我可以騎,但能騎多遠?騎多久?尋找未知的答案,需要正確的準備與練習,需要熱情與好奇心一起前進。
2017年她參賽聖母峰馬拉松,全程在超高海拔3500公尺以上進行。這是一場死亡如臨隨行的賽事,更是一場學習敬畏與謙虛的賽事。有人做足了準備卻無法站上起跑線,有人開跑了卻因為各種理由選擇中途棄賽。
陸承蔚僅僅只有一個目標:安全完賽,但開賽前急性高山症發作,一路過程煎熬與壓力,恐懼與不安交加……登上山巔中的山巔,看見世界頂峰的雲朵,究竟為何參賽?如果「棄賽」不在選項中,那麼「我不能停」的心理素質又如何強壯意志?
作者簡介:陸承蔚(本名林秀璐)
我不是專業運動員,但相信自己具備選手的心理素質。
因為就算在過程中遇到挫折、困難,有時會失去信心,
但面對目標從不失去「信念」,
面對越強的對手或越困難的環境,
更激發鬥志……
呼吸著不代表活著,我要努力活著!__陸承蔚
創意、經紀、授權領域專家/ 作家/ 跑者
擁有藝術、美學、商學跨領域三個碩士。
創立出色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第一家創意授權管理公司。www.pumpkincreative.com
本書是她第一部作品。
同時她也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完成聖母峰馬拉松的女性跑者。
運動小史:
2013.09 人生第一台公路車 開始運動。
2013.11 完成「單車環島」。
2013.12 自行車挑戰陽金3p成功。
2014.03 單車逆風輪霸西濱160K、二次挑戰武嶺。
2014.09 開始練跑,同月於「至善盃 光橋夜跑」以二小時六分完成21公里(初半馬)獲得女乙組第19名。
2014.10 參加「戈壁超級馬拉松」選手初徵入選。
2015.03 參加「萬金石馬拉松」(初全馬)以三小時五十九分完成,榮獲國際賽事女乙組第十二名,並入選為戈壁A隊正式選手。
2015.05 完成「戈壁超級馬拉松」。
2016.04 二十二天完成「喜馬拉雅」環道、抵達「聖母峰」基地營、成功攀登 6180公尺的「島峰」。
2016.11 單車完成一日北高。
2017.04 初鐵CT113 榮獲分組第五名。
2017.05 完成聖母峰馬拉松。
2017.06 第二次參加三鐵,LAVA 鐵人515榮獲分組第四名。
2017.09 入選Garmin破PB班第二屆。
2018.02 二月以東京馬成績,獲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
出版社粉絲頁: 大田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