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滲透,國防漏洞】
#國防破口需要塞子
目前大同公司承包我國許多涉及國人敏感性個資系統,包含2017年因應中國資訊戰成立的參謀本部資通電軍指揮部的公文管理系統、電訊發展室的電子公文系統;而電展室為我國一級情報機關,其透過電子儀器收集周遭情報,藉此供國防部、國安局、國安會使用。
而根據壹週刊去年11月22日整理的資料,有一位任國龍先生,違法以中資買進大同股票被金管會三次裁罰紀:
- 金管會第一次罰:任國龍以龍峰國際(香港)名義,持有大同股票95,000張,約 佔大同股權4.05%。
- 金管會第二次罰:2017年任國龍被金管會發現以女兒任梓菱名義,持有大同股票 205,301張,約佔股權8.78%。
- 金管會第三次罰:2019年任國龍再度被金管會發現以維家置業、雅興投資、Ding David名義,買進大同股票持有421,122張,持有大同股權18.01%。
#持續滲透無法可管
根據同篇報導,金管會要求任國龍限期出清持股,但未見龍峰集團收手,反而越買越多,根本無視金管會的裁罰。
大同承接這類國安和機敏性業務,但在現有法規裡,我們卻無法定義大同公司是一家中資企業,但這樣的背景,國防部覺得適合承包涉及國安的採購嗎?
而在2018年4月27日,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在第14條寫明,「國家情報工作機構依法開展情報工作,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協助和配合。」
過去民間的交流活動裡的人員,每一位都可作為滲透的兵力,不得不更防備小心。針對這類一級機敏系統的業務,國防部也同意該調整因應,我也會持續關切,站在捍衛民主自由的第一線,國防不容破口!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資滲透,國防漏洞】 國防破口需要塞子 目前大同公司承包我國許多涉及國人敏感性個資系統,包含2017年因應中國資訊戰成立的參謀本部資通電軍指揮部的公文管理系統、電訊發展室的電子公文系統;而電展室為我國一級情報機關,其透過電子儀器收集周遭情報,藉此供國防部、國安局、國安會使用。 而根據壹週刊去年1...
資訊戰定義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演講認同請分享
昨天我在華府智庫Wilson Center,以「美國印太戰略下台灣民主的威脅與機會」為題公開演講。
約30分鐘的內容,分享我對美中台關係的觀察,以及為台灣尋找契機的方向;台灣在印太戰略底下,能夠成為美國夥伴的3種角色,讓民主台灣真正永續發展。
面對貿易戰、資訊戰等變局,台灣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看見長期趨勢並且應變,對世界保持開放與合作,讓台灣更有力量。
我也把演講全文放上來,歡迎大家參考、思考,一起分享。
—
演講全文:
我剛走進這棟建築,發現Woodrow Wilson總統有句格言,叫做「走在自由的道路上」,這需要勇氣、智慧,也需要朋友的支持。
在美國的印太戰略底下,是希望讓印太地區更安全、更民主、更繁榮。
台灣作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之一,當然我們的戰略是要避開戰爭,讓和平成為唯一的選項。
如何讓民主台灣能夠永續發展,這也是我們在台灣最重要的課題。
印太戰略所面對的是中國的崛起,我相信大家都認為,來自中國的威脅是多方面的。
中國透過經濟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的經濟,但是從2001年參加WTO到現在,中國的經濟體制,並沒有完全按照自由市場的規則。
中國的經濟,應該把它定義成國家資本主義,加上一黨專政的威權主義。中國所支持的國企以及大型民營企業,只要符合它的戰略目標,就可以拿到大量的補貼跟特權,形成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要中國放棄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美中貿易戰爭最難處理的問題。
第二個面向是軍事的崛起,在習近平時代,事實上對解放軍投入了更多的預算跟改革。中國的軍事策略希望反介入,以及區域阻絕,要在區域議題上,得到更大的發言權。
從東海釣魚島的巡航,到南海的造島以及軍事化,再到台灣海域周邊的軍艦、軍機活動,基本上都是想在區域問題上取得霸權。
所以習近平時代跟鄧小平時代,已經有很大的轉變,鄧小平時代強調的是韜光養晦,習近平時代強調的是大國崛起,所以戰略上已經完全不同。
第三是中國在國際組織裡的角色,也比以前放大非常多。特別是一帶一路,透過債務陷阱,讓很多國家在戰略上、在資源上要配合中國。
事實上,中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上,跟美國、歐盟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立場,甚至於以不干涉他國內政做理由,支持了很多違反人權的政府。
台灣站在面對中國的第一線,承受的壓力比任何國家都還來得大。北京政府用所有手段來圍堵台灣外交活動的空間,甚至於NGO的參與,都希望讓台灣消失,聽不到台灣的聲音。
對北京來說,台灣如果有充分的外交活動空間,那就隱含著台灣獨立、一中一台,或者是兩個中國的危險。
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也是非常明顯,而且產生很大的心理戰作用。
台灣海峽的安全風險,實際上是來自北京新的軍事威脅策略。
大家可以想像中國的軍艦、軍機繞行台灣,或者是通過海峽的中線,或者是解放軍進行很多的奪島演習,以台灣為假想對象。我想對於一個民主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威脅。
甚至很多民族主義的學者還特別強調,武統的選項,或者統一的時間表。
即使中國沒有採取軍事的手段,它在其他的統戰做法,還是非常多元而廣泛。
比如說它會扶持代言人,或是擴大所謂三中ㄧ青的交流,中國當然希望利用民主的弱點,達成改變民主的目標。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無聲的戰爭,是用金錢的購買,取代武力的佔領。
因為台商在中國投資的金額非常龐大,中國希望能夠透過磁吸效應,讓台灣跟中國的經濟達成一體化的依賴效果,這個策略叫做「以商逼政」,或是「以商圍政」。
事實上在台灣重要選舉的時刻,台商組織經常要被迫政治表態,要發表有利於北京的言論。
中國不只是透過企業,台灣媒體的主要股東、廣告以及節目行銷,中國也企圖用它的各種力量來影響。
台灣在網路媒體及社群媒體,幾乎是百分之百不設防,中國也在這方面投入非常多心力,形成另一個導引台灣輿論的戰場。
大家都知道,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的年輕世代對中國是不信任的,而且沒有好感,所以中國也花了很大力量在爭取年輕人支持。
所謂的惠台31項政策,很大目標就是要爭取年輕人去中國就學、就業或創業,所提出來的條件是很優惠的,現在甚至下降到高中生,畢業之後可以到中國去留學。
甚至是中國民間信仰的領域,中國也運用了相當大的資源,希望達成政治效果。台灣人的民間信仰,他的祖廟有的是在福建、有的是在廣東,透過宗教的對接,或是到祖廟進香,希望能夠透過宗教影響台灣的政治取向。
台灣廟宇的密度,跟西方的教堂是一樣的密集。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信仰叫做媽祖,她原來是航海的守護神,中國也透過媽祖信仰文化,希望能夠提高台灣人對中國的政治認同。
剛講的這些方法,看起來都是比較正面,不過還有很多負面的方法,例如這個假訊息跟網軍。
最近有一個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顯示,台灣是受到中國最多資訊安全攻擊,也是最多網路操作的一個國家。
大家可以想像,中國要控制14億人民,不讓資訊可以自由流通,它必須要在網路的技術上,投資非常大的力量,包括大型的網路公司也會受到中國政府監管。
你可以想像在中國,在網路上搜尋不到維尼熊,這正在中國發生。
但是這個方法跟技術,已經發展成為影響台灣的選舉,甚至影響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的重要網路工具。
對我們來講,我們是網路上的公民,但我們面對的其實是網軍。
大家可能會認為假訊息製作,好像假訊息就只是把圖片做非常精緻的修改,或者提供一些錯誤的新聞,其實不只是這樣。
假訊息一定是內容農場所製作,或者網軍精心的製作,透過各種行銷的手段,讓它形成像謠言一樣的效果。
中國人如何製造這個假訊息,是非常有技術的,這個所謂的三分真、七分假或真真假假。他會讓你有這個訊息,部分的真實,其他都是假的,這樣的說服力跟傳播力才會比較大。
如果俄羅斯要影響影響歐洲的選舉,他們還有語言的差距;中國人影響台灣的選舉,語言的差距是比較小的。
現在台灣的政府以及網站,都成立所謂的事實查核中心。包括LINE、包括Facebook,這個查核中心主要是讓網路上的公民素養可以提高,可以很輕易通過App、透過一些方式,知道正確的訊息,那這個工作其實還是很重要。
最近的外交政策雜誌登了一篇專文,分析去年的選舉,中國網軍對於選舉如何操作的具體例子。
某個競選重要粉絲社團的管理者,他們真實的身分,經過追蹤以後,發現是中國騰訊的員工,那騰訊是擁有Wechat這個軟體,這些管理者在選舉的時候發揮很大的作用。
它可以分散成非常多的粉絲,去影響台灣的網路輿論,在選舉結束後,這些管理者就一個一個退出。
這就是為了選舉而介入很重要的實力,這個研究也讓我們看到,其實中國在運用網路的技術,企圖要來影響民主台灣的發展。
事實上,像騰訊這樣大的公司也受到北京政府非常大的影響,這個網路的監控,在這些大型公司都必須要配合北京政府,不只是對台灣,事實上對中國自己的網路使用者,一樣採取同樣的監視策略。
所以印太戰略底下,很多的安全議題,包括網路安全、網路公民素養,這也是必須要推動的大主題。
若比較於台灣,還隔著台灣海峽,香港跟中國就更近了,最近反送中抗議,整個香港,幾乎所有的市民幾乎都投入這場抗爭,包括大學生。這在香港的未來的歷史發展上,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對香港來說,他很難相信中國司法的獨立性,將只要提出引渡的要求,就可以把香港居民送到中國審判,不希望香港跟中國這條界線就不見了。對香港人來說,這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對香港人來講,所謂的一國兩制已經破產,這個兩制是假象,一國才是真實的。
北京所承諾的港人治港,或者是雙普選,我想從這反送中運動看得出來,這個承諾都完全跳票了。
所以,反送中運動要怎麼落幕,特首是不是下台,這個法案是不是撤回,這是比較短期的議題,更長的議題是香港要如何能夠民主化。
這個議題在台灣就形成,「挺香港保台灣」的一個氣氛,那個氣氛就是,對中國的所謂的一國兩制這個訴求,在台灣是完全沒有任何市場的。
我想反送中運動所形成的政治效果,會讓中國未來爭取包括香港人,甚至台灣的好感,這是一道無形的高牆,這高牆是不容易推翻的。
我想親中路線在台灣,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北京政府的最新表述,是認為「只有一中,沒有各表」,親中路線沒有所謂各說各話的空間。
這個路線希望台灣跟中國進一步的經濟整合,這個路線也希望台灣透過北京的談判默契,要降低國防支出跟外交競賽,這樣的路線在台灣,也慢慢失去市場。
當然台商也許會挹注一部分的經費,去影響台灣的政治,但台商也是多元的,並不是一種意見。
台商也非常瞭解,中國的市場已經形成一個看不見的風險,經營的成本也大幅提高,尤其是美中貿易戰之後,他們被迫尋找新的新的生產基地。
這目前對台灣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台灣的政府現在推出了台商回流的專案。
這個專案來申請的台商,預估到今年年底會超過200到250億美金之間,而且這個方向正持續發展下去。
當然有些台商會移轉到越南,或是ASEAN國家,去分散整體風險。我們用今年上半年的統計發現,轉單效應是非常明顯的。
大概從美國直接下單到台灣,台灣出口的電子產品,像手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伺服器等等,大概增加了20%。
那當然,從台灣生產的零組件賣到中國,在過去半年當中,也下降了15%。
當然這個美中貿易戰爭長期持續下去,對中國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長期的消耗戰。
不只是出口會減少,所謂的紅色供應鏈也會受到相當的損害。
對台灣來講,如何掌握這個美中貿易,在所帶來的,不管是風險還是機會,我們必須比較務實的去評估,如何讓台灣經濟能夠發展得更好。
我看到回流的這個方向,除了製造業之外,電子業是非常大的項目。
大概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把高階的製造遷回來台灣;第二個是在中國大陸產能降低,把台灣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產能提高。
第三個就是在台灣成立R&D的中心,跟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做更多協力合作。
當然,印太戰略有很多的目標,我想大家熟悉的是,如何讓台灣成為印太戰略裡面最好的、最可靠的民主夥伴,同時也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戰略夥伴。
第三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如何在科技產業上,台灣要成為美國的一個非常緊密的夥伴。
當然其他方面像是軍售的常態化、支持台灣參加國際組織,或者是美台對話去推動很多印太地區良善的政府處理,這些都是方向。
我剛剛特別提到說,要共同面對的就是如何加強美台之間的科技產業的合作。
事實上,印太戰略的提出是在2017年11月,川普總統在越南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到現在是兩年,但這兩年已經產生很大的改變。
去年的11月,彭斯副總統也特別提出印太戰略的願景,包括經濟繁榮、安全以及良善的政府治理跟公民賦權,我相信台灣在這個過程,可以扮演非常多的角色。
大家常常比喻說,台灣面對中國的崛起,就好像聖經所講的大衛對抗巨人,也希望能夠讓大衛不要孤單,讓大衛力量大一點。
就像剛剛一開頭講的,若自由是唯一的道路的話,需要更大的勇氣、智慧,也需要更多的朋友。
謝謝大家!
資訊戰定義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中国共產党不可信!幫中共說話的人也必不可信】
我先舉手發問:「沒有提到“武統”兩個字就不能說是武統言論的人,請舉手。」
做任何事都有動機推動,他們拍這影片的目的是什麼?認為他們是純聊天的,請舉手。
他們全部影片內容有沒有批判中共是這次武漢肺炎蔓延的始作俑者?
他們是不是說一切狀況都很好😅但你們讀到的資訊是這樣嗎?
再者,『命運的鐵拳』是中国統戰用語,這當然不是說要用拳頭打你,而是指飛彈以及核彈,任何武力、暴力的手段。
影片提到『制裁』,他們一介平民是想制裁誰?如果是中共就大膽說出來呀!既然不是制裁中共,當然是制裁別人,不然勒?!別人是誰。
再用普遍的經驗法則檢視這影片,如果是像一些網友謬讀的——他們講的是中共,他們早就消失了還有命拍影片。
共產党慣用的伎倆向來如此,如果還有人想花時間跟我辯論《武統定義》,我建議把這些時間拿去讀共產党的歷史及一本好書《反動的修辭》。
不管他們是被迫還是志願成為外宣樣板戲(工具人),資訊戰就是他們用多大的量打過來,我們就加倍奉還,不懂的人去回想韓流崛起與消風是怎麼辦到的?
🌶️新增:
1、能在管制的城市來去自如
2、如果喊著打倒共產党還能一起開直播及經營Youtube 頻道
3、茫茫人海中還能與口罩哥相遇
我只有一個請求——可不可以不要讓共產党覺得台灣人很好騙?
資訊戰定義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中資滲透,國防漏洞】
國防破口需要塞子
目前大同公司承包我國許多涉及國人敏感性個資系統,包含2017年因應中國資訊戰成立的參謀本部資通電軍指揮部的公文管理系統、電訊發展室的電子公文系統;而電展室為我國一級情報機關,其透過電子儀器收集周遭情報,藉此供國防部、國安局、國安會使用。
而根據壹週刊去年11月22日整理的資料,有一位任國龍先生,違法以中資買進大同股票被金管會三次裁罰紀:
- 金管會第一次罰:任國龍以龍峰國際(香港)名義,持有大同股票95,000張,約 佔大同股權4.05%。
- 金管會第二次罰:2017年任國龍被金管會發現以女兒任梓菱名義,持有大同股票 205,301張,約佔股權8.78%。
- 金管會第三次罰:2019年任國龍再度被金管會發現以維家置業、雅興投資、Ding David名義,買進大同股票持有421,122張,持有大同股權18.01%。
持續滲透無法可管
根據同篇報導,金管會要求任國龍限期出清持股,但未見龍峰集團收手,反而越買越多,根本無視金管會的裁罰。
大同承接這類國安和機敏性業務,但在現有法規裡,我們卻無法定義大同公司是一家中資企業,但這樣的背景,國防部覺得適合承包涉及國安的採購嗎?
而在2018年4月27日,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在第14條寫明,「國家情報工作機構依法開展情報工作,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協助和配合。」
過去民間的交流活動裡的人員,每一位都可作為滲透的兵力,不得不更防備小心。針對這類一級機敏系統的業務,國防部也同意該調整因應,我也會持續關切,站在捍衛民主自由的第一線,國防不容破口!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資訊戰定義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這幾年,台灣廣受假消息、假新聞,或是有意為之的輿論風向煽動之苦,加深了對立,造成許多誤解和社會成本的浪費。
根據報載「法務部長蔡清祥認為有必要把資訊戰納入國安體系,日前與調查局長呂文忠兩度向總統蔡英文請命,盼能創設負責第一線作戰的「資安工作站」,終獲首肯,已於6號建置上線,宣告調查系統的第四軍正式成形。」
資安工作站的設立,隸屬國安系統,上級機關為國安會。可處理假訊息查處、偵查資訊犯罪、境外勢力以科技影響台灣等。有別於後勤單位資通安全處,是調查局第一支有系統的正式辦案組織。
這無疑是面對資訊戰與訊息戰所跨出的第一步,並讓國安會增加了一個可直接管控的接戰單位。
但如果從報載的訊息來研判,成立調查局第四軍的規劃,在於對資訊站的攻擊與危害,比較像是以被動、防禦等方式進行假訊息的防制。
然而,我們必須認知到,除了個人行為之外,這類資訊戰、訊息戰是一種在認知領域的作戰行為。實際上真正對我們構成最大威脅的,是以這類行為所進行的組織性行為。而作為組織性行為,必然是有偵測、評估、策略、規劃、協作、整合....等等的系統性與積極性作為。也就是,我們台灣其實是面對國家或準國家型態的戰爭行為!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戰爭,而不僅僅是個人或集團犯罪的作為。
面對戰爭,有時候「攻擊是最佳的防衛策略」!與其百般防守,不如化被動為主動,進行「攻勢防禦策略」,或許才是在我們資源有限,編制不多的小國最好的應對策略!
戰略上來說,必須要有洞察、設計、規劃與執行「反擊」能力的單位規劃,才是個有效的策略與作為。
如果把資訊戰當一回事,只由調查局資安站做現在被賦予的任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有在上位做指揮跟協調工作的組織。
現在的攻擊是全面性的,過去年代就是發傳單,或巷口市場傳播耳語。現在是透過資訊網路,在多個社群、封閉群組大量散播。或對硬體的攻擊,比如DDos。這類新世代的複合式攻擊,可能包含民生、政治、議題、新聞、特定人物等等,方方面面的要滲透台灣。
若以過去的狀況來看,我們的資訊戰相關單位,並不具前期預警與長期規劃的功能。又或者是,僅僅定位在司法行政性質的設定,這在設計規劃階段就已經自限於被動角色,必然受制於能動性強大的對手而左支右絀病苦苦追趕、補漏。
目前台灣被公認是資訊戰第一線,在台灣實驗運作的手法,通常在半年至一年後,會複製至歐美等國家進行攻擊。坦白講資訊戰之於國安,我認為跟處理高傳染性病毒一樣辛苦,它是長時間、綿密的、延續性地對台灣進行攻擊。因此,我認為公私網路部門的合作、跨國際的合作、資訊戰相關人力的需求,這幾個項目非常緊迫且重要!特別是國安會、國防部資通電指揮部、國安局、調查局第四軍、行政院資通安全處等,如何衡向聯繫、如何業務分工,以及如何主導組織,這事關這場資訊戰的存亡勝敗!
「我們只是技術上沒有正式開戰而已」美軍前海軍代理部長這麼說。
和唐鳳政委討論資訊戰時,他拋出了一個大哉問:「要怎麼定義資訊戰的開戰?比如,軟硬體遭受到怎樣程度的攻擊?網路社群遭受怎樣程度的滲透?我們其實尚無法有明確的定義」
而或許,我們早身在戰火之中。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資訊戰定義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混合戰與認知戰是什麼?
首先,先說明混合戰和認知戰是什麼,這個名詞曾出現在 2019 年國防大學軍事共同教育中心上校教官黃柏欽發表於《國防雜誌》的〈戰爭新型態-『混合戰』衝擊與因應作為〉一文中。文章中提到,混合戰呈現當前資訊、科技時代的戰爭模式,運用混合與創新、不對稱的戰術、戰法,破壞目標國政經穩定與城市發展,攻擊新聞及言論自由弱點,造成受攻擊目標的挑戰。」而霍夫曼(Frank G. Hoffman)所著的《二十一世紀衝突:混合戰的興起》(Confli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ise of Hybrid Wars),對混合戰的定義如下:未來的對手更加聰明,並且鮮少將自己限縮在他們工具箱裡的單一工具。傳統的、不規則的和災難性的恐怖主義挑戰將不會是明確、清楚的樣態;他們都將以許多形式呈現。戰爭模式的模糊,誰參戰的模糊,以及使用什麼技術,產生廣泛多樣性與複雜性,稱之為混合戰。
而在國防安全研究院所發布的 2020 中共年報則指出,未來在灰色地帶衝突中,共軍戰略支援部隊將扮演重要角色,共軍網絡系統部效法俄羅斯對波羅地海國家遂行的資訊作戰模式,進一步運用體系融合與軍民融合,網路作戰自身單位與外圍團隊,結合心戰基地,推展運用網路戰搭配認知戰的混合戰。
因此我們可清楚明白,面對認知戰、混合戰,台灣所要應對的壓力有多巨大。
面對中國對台的資訊作戰
自上任以來,我就很關心中國對台的假消息作戰問題,特別是國安局的應對方式。去年 7 月國安局增列了「協調整合、部署執行對境外敵對勢力爭議訊息應處有關事項」這項工作職掌;調查局也成立了資安工作站,針對防範中國透過假訊息擾亂台灣社會民心、讓台灣社會產生懷疑民主制度的意義這些認知作戰行為,便需要檢視有加強整合假訊息情蒐的執行效果。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去年 11 月發表的研究,其中有一項研究發現是:代理人積極參與了中國的資訊作戰。即使其中一些攻擊是由中國發起,但仍有許多代理人放大了這些攻擊。這些代理人扮演聯繫台灣當地製造者或散佈者與中共的中間人角色,使得資訊攻擊的發動者與實際製造或散佈者產生了脫勾的狀況。
中國分別在 2020 的台灣總統大選以及武漢肺炎爆發期間,發動一連串線上與線下的資訊攻擊。此報告依據攻擊者的資本和動機,將中國的資訊作戰者分成四種不同的類型,並根據其在模型中的位置,將其攻擊分為四個模式:外宣模式、粉紅模式、內容農場模式、與協力模式。其中,又以「內容農場模式」和「協力模式」所產生的傷害較前兩者來得大。
國安局對假訊息的工作成果
像是最近的鳳梨事件,中共說台灣出口給他們的鳳梨有蟲害,但台灣農委會請中共拿出證據來,他們也拿不出來,但他沒使用官方發聲、協同媒體、網路,四處抹黑栽贓,這就是一種很經典的認知戰,國安局長也相當認同這就是一種認知作戰。
而去年質詢國安局時,我也要求提供過去一整年的完整的報告,告訴我們已經查到了哪些?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未來又有哪些相關工作的規劃?我們應該是哪些部會、單位主責處理?今天我們有可能面臨醫療衛生方面的假訊息、也有可能像是現在的農業假訊息,這顯然是跨部會的問題。
國安局長回應說,兩岸事務的主管單位,最主要是陸委會,但也可能和政戰、軍事有關,所以也涉及國防部。
我知道國安局在去年有關假訊息的情蒐和研究有一些初步的結果,掌握了重大假訊息事件、散佈嚴重性和重要節點。那是不是有可能,創造一個跨部會整合的平台,來討論看看這個應該如何處理,可能部會互相支援,且一定要有一個專責的部門!處理橫向的聯絡與垂直的澄清,不分藍綠、部會,一起處理中共的認知作戰問題,面對認知戰的抹黑,可給出客觀的事實、科學的數字,快速澄清,避免認知戰的假訊息滲透台灣。
國安局長回應我,會提供這些清楚的資訊給相關部門。
我也再次提醒認知戰的重要性,「認知作戰」就是改變人的想法,且是用假的資訊去改變大眾的想法,讓你聽、看,但所見到的是他們想引導的錯誤資訊。境外敵對勢力透過這樣的做法,來分化破壞台灣的民主社會,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開始領略這樣的痛苦。
此外,「溯源分析」很重要,需要了解背後的指揮單位,比方是武警、共青團等等。如此一來才可以找到關鍵人、斷其行為節點。
比方說,民主實驗室研究報告提到的「粉紅模式」,不同於中央發動的攻擊,是由地方性愛國人士或小粉紅製造訊息。雖然和中央無關,但是粉紅模式可能會和地方的民兵和武警有關。有許多武警會加入群組,甚至有教戰守則,包括低級黑、高級紅、反串等教程,有時候會在微博試水溫,再將訊息加以改製、放入粉絲頁或社團散佈,甚至自己經營粉專。這也顯示了中國會使用的資訊戰特色,也就是主導者是會是不同系統、不同單位,便會需要國安局能夠進一步分析出主導者是誰?
提出中國對台灣假訊息的行為模式預判的重要性在於,在能掌握來源後,甚至可以進一步看在某些重大事件發生時,比方一月底、二月初美國軍機在我西南空域活動,或者最近兩會期間,中國對台假訊息的發動者和發動方式,而可以提前截斷這些假訊息的發動,或者截斷其節點。
中共勢力協同在地的認知作戰,我和台灣基進一直都在抵禦頑抗的第一線,但我們永遠以抵禦這類欺侮為優先!置我個人名譽於度外。
台灣加油
2021-03-18,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國安局 陳明通局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資訊戰定義 在 沃草【資訊戰然後呢EP1】資訊戰是什麼?五分鐘精華版 的八卦

5分鐘聽懂「# 資訊戰 是什麼?」完整版:https://youtu.be/d9MItczfRZI 你知道嗎? 資訊戰 的目的就是要讓社會變得更混亂!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Twitter上 ... ... <看更多>
資訊戰定義 在 [閒聊] 中國資訊戰- 看板CrossStrai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衝著你這句話
一、狹義觀點:資訊戰
以美國軍事單位為例,曾經主管美國指管通情電腦業務的國防部助理部長沛吉認為,
資訊戰定義:
為獲得支持國家軍事戰略所需之資訊優勢,美國在藉諸般手段以癱瘓對方的資訊系統
與情報作業能力之外,更應妥採防衛與反制措施,以鞏固其情報作業能力與資訊系統安全
馬格席格(Daniel E. Magsig)認為,僅從國家安全和軍隊觀點定義資訊戰,缺乏
資訊戰如何傷害民間資訊基礎建設,因而他認為美國陸軍的定義除了攻擊和防衛資訊戰,
也應該包含民間和軍方資訊系統。
不過,上述定義都顯現了1990 年代中期前美國軍方對於「資訊戰」的定義還是缺乏完整
和一貫性,多半侷限在軍隊戰時的「戰術」或是「作戰」上,以資訊環境和工具進行攻擊
和防衛。而隨著資訊科技影響軍隊層面加深,另一個名詞遂出現,開始取代「資訊戰」。
二、廣義定義:資訊作戰
1990 年代中期以降的美軍也使用另一個名詞--「資訊作戰」來取代「資訊戰」,
並逐漸釐清兩者定義和關係。美國國防部參謀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在1998
年給予「資訊作戰」非常完整和清晰的定義:
包括戰時和平時任何用來影響敵方資訊系統、資訊作戰應用在所有作戰步驟、所有軍事
行動範圍和每一層級戰爭。
資訊作戰是聯合軍種作戰指揮司令官達成和維持資訊優勢所需決定性聯合作戰的關鍵因素
而「資訊戰」乃是危機和衝突時期針對敵方達成「資訊作戰」的特定目的,因而「資訊戰
」是「資訊作戰」的一部分。因此,「資訊作戰」與資訊戰相比,前者在時間限制上跨越
平時和戰時,戰略思想上則包含:
戰略層面(Strategic)的嚇阻戰爭、搗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維和行動(Peace)和保護
全球指揮管制系統(GCCS);
戰術層面(Tactic)的摧毀敵方指揮管制系統和防空系統;
作戰層面(Operation)的發現敵方欺騙、孤立敵方政府和軍隊指揮官與其他部隊聯繫
以上是資訊戰的定義 請kani大看過書再來討論
(資料來源:中國「資訊作戰」的類型分析
作者:呂爾浩(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生) 魏澤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至於中國對台灣網路作戰實例嗎...
在2003年的9月3日,行政院資通安全會報宣布,在過去一個月內,國內發生多起電腦病毒
惡意破懷事件。先是「疾風病毒」A型入侵,接著變種B型、C型、D型,最後是Sobig
「老大」病毒接踵而來。據資通安全的觀察顯示,駭客已善於植入木馬程式並完成網路傳
輸通路之建置,另被駭客當跳板主機除與國內各廠商(單位)通連外,同時與國外主機包
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31 個國家通連。依照行政院說法:「此極可能是中
共籌備中的「網軍」實施駭客資訊作戰的模擬演練,顯現中共的確有積極成立網軍的計畫
。」另外,2003年9月15日,我國行政院宣稱政府機關及企業數月來遭到中國大陸駭客組織
有計畫的入侵,包括國防部、中選會等88 家政府機關及企業內植入了「木馬程式」,企圖
竊取重要資訊。隨即透過國內著名防毒軟體公司(趨勢)進行研析,確認此次駭客密集攻
擊是中共網軍所使用的木馬與後門程式,總體歸納為三隻主要病毒變種,代號分別為
BKDR_NETBFX.A(網軍一號病毒)、BKDR_KOTN.A(網軍二號病毒)、TROJ_CONEDRPR.A
(網軍三號病毒)。其中網軍一號與二號病毒為後門程式,網軍三號為木馬程式,而這些
病毒工具就是我國刑事警察局偵九隊所公佈的「中國網軍」攻台所使用的主要駭客工具。
基本上 資訊戰並不只是單純的"情報戰"而已
話說之前美軍的隱型戰鬥機 好像是F-118的資料 就曾經被駭客竊取到
雖然美國當局不知道到底是哪裡的攻擊(轉得很多跳板) 但一般來說 美國當局是懷疑此事
為中國所為
(所以殲20才研發成功!?)
我承認我只是看kani大的推文感到憤怒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35.47
大錯特錯 如果你還抱持這種觀點 我誠心建議你好好找書研究
這種網路作戰已經超越時間與地域的限制 你可以在許多國家電腦中埋伏
然後在同一時間針對某地區網域發動攻擊
你有所不知 全世界除了有許多駭客 甚至網軍發動攻擊
也有防毒科技公司 政府機構 好駭客所組成的防毒聯盟
美國甚至有一個防毒中心每天監控世界網路發生的病毒攻擊狀況
網路已經是繼陸、海、空、宇宙之後的"第五戰場"
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觀念
我在上面已經提到 你現在能夠快樂的上PTT看文章 是因為有許多人在背後默默付出
除了你的防毒軟體公司以外 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幫你擋住來自全世界有組織或無組織的
攻擊
你也許不知道 國防部再廢 好歹也知道國防部裡的電腦連結要與外界隔開
就算你用隨身碟把資料複製 你也會被抓包
直接明講吧 如果真的像你所說的 國防部因為遭受網路攻擊而提升戰備狀況的話
那就是連國防部的網路防禦也岌岌可危 政府部門的電腦就要乖乖拔掉網路線了
連戰都不用打了 我們軍事部屬大概也被看光光了
如果資訊作戰不等於戰爭的話
那為何我的教官還要硬是開一堂軍訓課叫"資訊戰" 還有期中考
為何不來探討國防報告書?
看看美軍攻打阿富汗 就是資訊戰的最佳典範 也是中共學習的榜樣
總結一句 不要看國防部、防毒軟體公司和資訊警察看起來吃飽沒事幹
其實他們可是在背後默默付出很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