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適合創業家生存的土壤就能為社會創造財富與價值
#社會型的企業是否能達成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
今日與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對談,覺得尤努斯旗下的「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十分有意義。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但適合創業的人也需要機會。這時代與我們當年環境大不同,創業要成功很需要資本的推動。「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協助台灣人創業資金,讓台灣的品牌和產品可以走出台灣、放眼國際。台灣不該只是小確幸,要更有抱負,我希望尤努斯基金能夠培養出一些企業,而且是對社會有另一層意義的社會型企業。
像我除了銅臭之外,是永遠拿不到諾貝爾奬,但是我們年輕人,有機會站起來。今天亂世出英雄的時候,現在局勢很亂,台灣有個安定的政治環境,有個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台灣年輕人有創意想創業,我相信你們的成就一定超越於我,這是我對年輕人的期望。
#尤努斯窮人銀行
#資源永遠是要放在對社會能產生價值的地方
#挺公益 #挺創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資源永遠是要放在對社會能產生價值的地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正式踏入研究所,讀「社會心理學」跟「人格心理學」之前,我在心理學這一塊的啓蒙,其實是來自於我閱讀了一些書籍。
然而這些書籍當中,給我最大、最深的印象,也決定了我日後會去考研究所;尤其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再重回校園。
有兩個很重要的作者,第一位作者呢,就是我們說喔,現代的正向心理學之父,叫做「Martin Seligman」。
他一系列的書,在我的「有聲書評」裡,也有跟大家做過很多的分享;尤其是他那一本《學習樂觀,樂觀學習》,我很鼓勵大家可以買來看。
那當然了!第2位給我很大、很大的影響,甚至於我可以說喔,在Seligman之後,給我一個真正讓我想要去投入很多分享;甚至於讓我很有動力跟熱情,想要把我自己的體會跟發現,分享給你的。
就是接下來,我要跟你分享這位一作者,他是一個出生在匈牙利,後來移民到美國的學者。他的名字喔,有一點難念、有一點長,叫做Mihaly Csikszentmihalyi。
你可能不知道Csikszentmihalyi是誰?但是你可能聽過,他所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學的理論,叫做「心流(Flow)」。
「心流」就是在我們的意識層面,和諧有序的心理狀態。尤其它容易發生在,當我們有意的把自己的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
就像你投入任何有創造性的事物,你可能在投入的過程當中,會忘記時間、會忘記周遭的事物,跟環境的影響。於是你就成了你在做的事,你就只剩下你投入正在做的事情而已。
那所以呢,我想要做一個嘗試,就是在接下來幾集的「一天聽一點」裡面,我試著慢慢的跟你分享Csikszentmihalyi他的想法,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
但是在進入內容之前,我想要先表達一下我的感謝。我要感謝什麼呢?你可能知道,我在7月22號推出了一門新的線上課,叫做【過好人生學】。
我很開心,在這一門課程推出之後,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所以呢,到目前為止,也非常多的朋友加入學習。
我想會有這麼棒的成果,絕對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努力,它是透過我的團隊,跟我一起努力協作的結果。
那在我的內部團隊裡,我很幸運,我有一群非常自主,而且值得信任的員工;在很多客戶跟學員的服務,還有行銷企劃的層面,給我非常、非常多的資源跟協助。
更重要的一點是回到他們身上,他們可能不認為,他們在幫忙任何事情;他們只是投入一件讓他們感覺到開心,而且有心流、有Flow的事。
然而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外部合作的團隊。
就是很多朋友可能發現,我們這一次【過好人生學】,我們有特別做了更多的美術設計。包含你一點入這個課程的主頁的時候,它的說明頁,你會看到一個從視覺到文字的完整排版。
那當然了!我非常幸運,我有這麼棒的美術設計的團隊。他可以把我的專業、把我的信念,成為大家更容易看懂、更容易接受的圖文形式。
所以在這邊,我特別感謝「二棲設計」的呈軒,還有他的工作同仁們。我想沒有這些內部團隊,跟外部團隊的幫忙跟協助,今天你看不到這樣子的一個結果。
然而我每一次在想這份幸運的背後,或許是來自於其中參與的每一個人,不管他是外部還是內部,他們都是投入自己真正覺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所以呢,不管中間的任何成員,他做的事情是什麼,他都是因為他自己投入了,對他而言產生「心流」的活動。
好的、感謝說完了!我進入Csikszentmihalyi,他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概念?
在我接下來幾集的內容當中,我會很精緻的提煉Csikszentmihalyi,他最經典的「正向心理學」的作品,在台灣也有翻譯的版本,這一本書的名稱就叫做《心流(Flow)》。
其實呢,談到「心流」這種最棒的身心體驗,到底對於人類,特別是從一個比較長的歷史長河,它是怎麼樣被發現,或者是怎麼樣被關注的?
我們先講遠一點哦,其實早在2300年前,亞里斯多德,就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無論男女對幸福的渴望,都勝過一切。」
除了我們對於幸福本身的嚮往之外,我們對於很多目標,包含健康、美貌、財富、權勢;這些部分的追求,也多半因為我們期待幸福,而隨之發生。
雖然呢,在2300年前,亞里斯多德的年代,跟今天有很大的差別;可是回到人性跟人心的本質,好像在這一塊,沒有太多的變化。
那當然了!可能有些人也會覺得,因為這些的追求,是不是創造出我們的貪欲、我們的欲求不滿;或者是,我們有沒有可能一直在錯的地方,想要找正確的答案?
正因為這樣的想法、出發點,讓我們有很多的不快樂;不管是2300年前,還是今天,都是如此。
所以呢,Csikszentmihalyi的這一本叫做《心流》,他是希望用現代心理學的工具,來討論這個永恆的問題,叫做「人在什麼時候會感覺到快樂?」
如果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就可以調整自己的生活,讓快樂隨時的充滿在其中。所以呢,不知道對你而言,所謂的「幸福」,它是怎麼樣發生的?
其實在Csikszentmihalyi的認為,他說:「幸福其實通常都不是突然發生,它不是運氣好,或者是隨機出現的;它也不能用金錢購買,或者是權力交換的方式來得到。」
其實我們會感覺到幸福、快樂的本質,無關乎於外在的條件;都不是這些外在定義的,而是取決於我們怎麼樣去詮釋自己的經驗。
就像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哦,就是「關鍵不在於你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你把你遇到的事情,進行怎樣的詮釋?」
所以呢,不管你遇到的是好事還是壞事,你一定認識這樣的人,他總是能夠在好事裡面,看到危機、看到令他不舒服,或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但是呢,你也可能遇過這種人,叫做他可能遇到了重重困境;然而他永遠可以在困境當中,找到希望、找到力量,並且去克服它。
所以到底「幸福」的關鍵是什麼?如果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內在歷程,他就能夠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夠培養這樣的素質呢?
其實,不管我們再遇到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能夠全心投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我們才有機會感覺到幸福,關鍵在於你是否投入你的生活。
這裡有一個吊詭,就是當你是刻意為了追求幸福,而追求幸福,反而你永遠找不到幸福。
可是當你先把「追求幸福」的這個念頭,先放在一旁,你只是專心做好,此刻當下在你生命當中,掉到你頭上的事情,反而你比較容易靠近幸福,甚至於是直接的體驗幸福。
其實有一位很有名的心理學家,叫做「Frankl」,在他最有名的作品,叫做《活出意義》的這一本書裡,他就說喔:「不要以成功為目標,當你越是針對它、以它為標的,就越容易錯過它。」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不是追求而來的,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而忘卻自我的副產物。
再說一次,「幸福」是一個人全心全意的投入一件事,而忘卻自我的副產物。
你可能聽到這邊,你會覺得眼有道理;但是接下來,你可能就會有另外一個疑問,叫做「我要怎麼做到呢?」、「我要怎麼樣讓自己能夠全心的投入,那些每天都會來的事?」
當它每天都會來,我可能很快的感覺到厭煩;當它每天都會來,我可能這中間會有很多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忍受它都已經來不及了,如何能夠去享受它呢?
我想這是你的疑問。然而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推出【過好人生學】的原因。
因為呢,雖然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說我很幸運,但是如果你繞到我的身後,這個「幸運」,難道是一般認為的「好運」嗎?
還是我在過程當中,我不斷的去努力,我不斷的把那些原本認為枯燥無味的事,把它一步一步的型塑成屬於我的特色。
如果同樣一件事情,你要日復一日、不間斷的去做它,你有把握自己能夠堅持多久?
哪怕是玩耍、哪怕是玩樂,你要每天打電動,你要日復一日的每天打電動;我猜喔,對多數人來說,剛開始會覺得很開心,但是後面會感覺到疲憊不已。
所以我到底在說什麼呢?你現在聽到的「一天聽一點」,不正是我日復一日、累積過來的結果?
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日復一日、累積這些的話,你又如何能夠認識我?你又如何能夠感受,甚至於被我這樣的精神所感動,進而願意參與我的課程;或者是願意聽聽看,我到底能帶給你什麼樣的幫助?
那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也是人,甚至於我是跟你一樣的平凡人。我沒有什麼偉大的人格特質,也沒有什麼樣超凡的道德情操,我跟你一樣平凡。
我只是比較知道,怎麼樣透過我的everyday life當中,去找到屬於我的意義。我怎麼樣把那些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有效的創造出結果。
並且把這些事情,可能你也做得到,叫做你每天把你的閱讀、感受、生命的實踐,錄成一段錄音,分享給大家。其實並不難,你可能也做得到,但是關鍵就在於,你能堅持一路做下去嗎?
然而如果你知道,怎麼樣用正確的方法,堅持一路做下去的話,其實你自然也會有自己的生態圈。
透過這樣的良性循環,或許喔,生命的意義沒有這麼難,你要過出幸福快樂的人生,不一定是在於你要擁有家財萬貫;而是在於你是不是能夠投入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
所以希望我透過這一段內容,開啓你關於「幸福」跟「意義追尋」的一個思考。
然而,如果你想要瞭解更多,怎樣在自己的生命實踐當中,一步一步的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那歡迎你來參與我的【過好人生學】。
今天的這一段內容,跟你分享到這裡;明天會繼續跟你談,關於《心流》這一本書當中,跟我們點出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如果幸福是一個正向的追求,那麼會阻礙我們感知幸福的,往往是來自於我們內在,那份不滿的情緒。」
這個不滿、這個不快樂的源頭,到底是什麼?期待明天跟你做分享,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也希望你不要錯過【過好人生學】這一系列的學習,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bQ75ZvwJcQ/hqdefault.jpg)
資源永遠是要放在對社會能產生價值的地方 在 [新聞] 華爾街日報:中國40年繁榮結束恐長期衰退- 看板Stock 的八卦
華爾街日報頭版大篇幅報導,很值得一讀,文章略長,最後我有整理成摘要,懶得看全文
可以直接看摘要
「中國40年繁榮已結束!」《華爾街日報》悲
觀預測:中國恐陷長期衰退、永無超越美國之日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幾十年來透過投資工廠、摩天大樓與道路來推動經濟發展,這
種模式造就一段驚人的成長時期,中國不但擺脫了貧困,甚至成為出口實力席捲全球的經
濟巨人。然而這個模式現在已經失效,由於中國深陷債務泥淖,加上有許多公共建設都沒
有得到充分利用,全國數以百萬計的房屋空置,投資的回報率也急劇下降。
中國經濟碰上的麻煩不只是慘淡的經濟數據,許多偏遠的省份到現在仍執著於繼續借貸與
建設,官員們說由於投資與出口的疲軟,他們實在別無選擇。像是雲南最近才說要花費數
百萬美元興建一個新的新冠隔離設施,面積將近三個足球場大。問題是中國幾個月前就已
經宣布「解封」,更不要說全世界在那之前就已經恢復正常生活。
經濟學家相信,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成長速度大幅放緩的時代。更糟糕的是,中國的人口結
構持續惡化,北京與美國及其盟邦的分歧也日益擴大,這些負面因素已經危及中國的外國
投資與貿易,使得中國恐怕不只是經歷一段經濟疲軟的時期,而是會陷入漫長的黯淡時光
。專研經濟危機的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圖茲(Adam Tooze)就說:「我們正在見證經
濟史上最充滿戲劇性的變化軌跡。」
中國的未來?
如果中國的大幅經濟成長注定終結、甚至已經終結,那麼中國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中國未來幾年的GDP成長率將會低於4%,這甚至不到過去40年大
部分時間的一半。總部位於倫敦的研究公司的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計,中
國的趨勢成長率已從2019年的5%放緩至3%,並將在2030年降到2%左右。
與大多數其他國家相比,這樣的經濟成長幅度只能說是「恢復正常」,但是中國領導人習
近平就無法實現他在2020年設下的政治目標:2035年將經濟規模翻一番。這不只是政治支
票跳票的問題,更代表中國難以脫離中等收入的新興市場行列,甚至永遠無法超越美國、
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的經濟繁榮得益於國內基礎設施與其他硬資產(hard assets
)的高額投資。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08至2021年間,這類投資平均每年約佔GDP的44%
,全球平均水準僅有25%、2020年為20%。中國的投資佔比如此高昂,部分原因是「金融抑
制」(financial repression),國有銀行將存款利率定得很低 ,這意味著它們可以
廉價地籌集資金並為建設項目提供資金。中國因此新增了數萬英里的高速公路、數百個機
場和世界上最長的高鐵網路。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度建設的跡像變得越來越明顯:根據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
,2018年中國城市約有五分之一的公寓,即至少1.3億間公寓無人居住;中國媒體則報導
,海南省儋州一處高鐵站耗資550萬美元建造,但由於乘客太少竟從未投入使用,海南省
政府也說,繼續開放該站將帶來「巨大損失」;貧困的貴州省人均GDP去年還不到7200美
元,但這個省份竟然有1700多座橋樑和11個機場,比北上深廣的機場總數還多,2022年底
的債務竟上看4000億美元。
借貸與基建已是末路
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現在每投資約9美元才能實現1美元的GD P成長、10年前只要投入
不到5美元、20世紀90年代則是只要投資3美元多一點,就能達到相同的GDP成長效果。新
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Bert Hofman)表示,民營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已從5
年前的9.3%下降至3.9%。國有企業的回報率則從4.3%回落至2.8%。與此同時,中國的勞動
力正在萎縮,生產力也在下滑。
中國地方政府想繼續依靠借貸與建設刺激經濟,但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
,中國的總債務(包括地方政府與國企)已攀升至GDP的近300%,這個數字在10年前只有
不到200%,現在卻已超過美國的水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統計,在北京的舉債管制下,
地方政府只能靠資產負債表外工具來進行融資,債務規模預估今年將會超過9兆美元。
習近平的對策是?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的高層官員已經認識到,過去幾十年的高速成長模式已到達極
限。習近平去年便指責官員依靠借貸建設來擴大經濟活動,「在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
走老路,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問題是,對於如何改變中國舊有的成長模式,習近平和他的團隊幾乎沒有任何實際行
動。
經濟學家認為,最明顯的解決方案是促進消費支出與服務業,這有助於創造一個更平衡的
經濟模式,也讓中國更像是美國或西歐那樣的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中國家庭消費
僅佔GDP的38%,美國則為68%。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中國政府鼓勵民眾「多花錢少儲蓄」,
包括擴大中國相對薄弱的社會安全網、也提供更多的健康和失業福利。
然而瞭解北京決策的人士表示,習近平及其副手仍對美式的消費風格抱持懷疑態度。他們
認為,中國當前的重點應該是增強工業能力、為與西方的潛在衝突做好準備,此時讓中國
民眾進行美國式消費完全是一種浪費。中國領導人甚至會擔心,讓個人對如何消費有更多
決定權,可能損害國家權威、也無法產生北京所希望的經濟成長。
學者:中國的經濟模式早就失靈了
對於《華爾街日報》「中國40年經濟榮景已終結」的斷言,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表示贊同,但他認為中國的經濟
發展模式並不是最近才崩潰,而是在10多年前就已經失靈。佩蒂斯認為,這篇文章可以在
過去10年的任何時候寫就,但直到最近幾乎每個人才真的看到問題所在,因此現在寫出這
篇文章才會被認真對待。
佩蒂斯強調,人們對於中國經濟的看法出現巨大變化,這並不是因為中國經濟的成長模式
最近才出現問題、不再帶來健康和可持續的成長(這是很多年前的事),而是因為近年來
維持GDP高成長率的成本明顯提高,尤其是因此帶來的債務負擔,人們無法再忽視潛在失
衡的嚴重性。雖然有識者警告中國必須緊急提高消費、創造需求,但也有越來越多人察覺
中國的制度性限制,更讓人震驚的是中國投資佔GDP的比例已經高達44%,這意味著中國只
有保持難以置信的高投資率,才能實現高GDP成長。
佩蒂斯表示,除了保持如此高的投資率並不容易,真正的問題在於,直到大約10到15年前
,大量投資還能讓中國經濟產生廣泛的生產力(即效益超過成本),但從那時起便每況愈
下。其結果之一,便是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不得不從由硬預算約束的經濟部門(主要是民
營部門)轉向由軟預算約束的經濟部門(主要是公營部門)。這是因為在嚴格的預算限制
下,非生產性投資就必須被列入支出,就像其他損失一樣;但非生產性投資可以在公部門
中被資本化,彷彿這是一種資產,只要有融資、就可以持續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需要更多的債務來為減少的生產提供資金,這就是問題所在。當
一個經濟體將大量債務用於生產性投資時,其GDP成長可能超過債務成長,該經濟體的債
務負擔就會保持在較低水準。然而當債務被用來為經濟效益低於勞動力和資源成本的投資
(非生產性投資)提供資金時,債務自然就會比GDP成長的更快。中國的債務負擔在2006
至2008年前後開始激增,中國的官方負債率也從GDP的150%上升到近280%。
佩蒂斯表示,中國債務負擔上升的主要來源,正是房地產行業的私人投資,包括出於投機
目的購買閒置樓房、以及地方政府對過剩基礎設施的投資。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崩潰,由於GDP的成長其實沒有提高經濟生產,因此一旦北京決定解決
債務負擔,這種情況就會出現逆轉。佩蒂斯表示,北京確實還有調控經濟的手段(儘管不
多),但每一種都需要進行重大的制度變革,因此未來三四年的抉擇對中國經濟來說至關
重要。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56679?mode=whole
摘要與心得:
1. 中國今年還在繼續投資拉GDP,比如雲南還在蓋方艙
2. 基於對外關係惡化、人口結構惡化,中國經濟不是短期疲軟而是長期黯淡,跟過往比
,可能會有戲劇性的轉折
3. IMF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不到4%,有機構預測2030中國經濟增長約2%
4. 意味中國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無法達成習近平2035人均所得翻倍目標與超越美國
5. 中國的經濟主要來自借錢投資硬資產,佔比44%,國際平均20%-25%,顯然過度
6. 民營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已從5年前的9.3%下降至3.9%。國有企業的回報率則從4.3%回落
至2.8%,中國總債務佔GDP約300%也高於美國,報酬率過低負債過高情況下,基建拉動模
式將難持續
7. 中共高層認知到借債基建已到盡頭,但目前沒有對策
8. 全球經濟學都建議中國搞消費,但習近平團隊對美式的消費風格抱持懷疑態度。他們
認為,中國當前的重點應該是增強工業能力、為與西方的潛在衝突做好準備,讓中國民眾
進行美國式消費是一種浪費
9. 習近平也認為個人對如何消費有更多決定權,可能損害國家權威、也無法產生北京所
希望的經濟成長
10.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10年前就已出問題,只是現在拉GDP需要的舉債高到難以為繼
,人們才開始關注中國這個一直都存在的問題
11. 中國投資佔GDP的比例已經高達44%,這意味著中國只有保持難以置信的高投資率,才
能實現高GDP成長,但這基本不可能
12. 私人投資如果不具生產力,需列為支出,但公部門可列為資產,進而融資,但因其不
具生產力,無法產生利潤償債甚至償還利息,導致債務增長飛速,增速遠超過GDP
13. 中國這幾年其實是透過債務而非增加生產力拉動GDP,這也意味若中國開始償債,GDP
進程會逆轉
14. 未來3-4年是中國經濟轉型關鍵期,需制度變革才有辦法,這考驗中國政府
以上是我覺得重要的摘要,講得蠻完整的,對我而言特別有啟發的有兩個
首先是中國的ROA 5年內民企從9.3%下降至3.9%。國企從4.3%回落至2.8%
這速度有點驚人,而且當前的ROA頗低,這說明中國的利率還會大幅下降,不然中國企業
投報率還還不起利息,同時低報酬率也說明中國產業升級徹底失敗,企業無法產生高附加
價值,可能將邁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次,長久我都很疑惑,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需要轉型消費驅動增長,但中國不知道為什麼
始終民間消費佔GDP極低
現在知道可能是習近平不希望陷入美式消費陷阱、而消費本身也是一種民主活動,人民決
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削弱中央的權威,也降低
備戰西方的能量
近期很多證據都顯示,習近平已擺明政治重要性遠大於經濟,Omicron時不顧經濟與負債
堅持清零就該看出來了,這篇文章再次驗證此觀點,投資中國等於投資人治國家,政治風
險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5.1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92656204.A.77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