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詭譎情報戰
台灣位處第一島鏈重要戰略位置,中國為了成為區域霸權,突破第一島鏈一直是其野心,台灣和南海、東海其他更小島嶼,就是中國侵略目標。而為了避免此區域最大強權美國阻止中國的侵略行為,進入21世紀後,中國逐步建構「區域阻絕/反介入(Anti-access/Area-denial,A2/AD)」力量。機艦穿出第一島鏈,打擊美國特混艦隊,甚至對美軍第二/第三島鏈基地進行突襲,癱瘓美國在第一時間介入的力量,是中國要奪取第一島鏈領土所必須獲得的戰略投射能力。
除了三不五時的共機、艦艇遊走,更多的是滲入台灣的問題。我們看到近幾年,中國的千人計畫,背後目的是取得國際先進技術,連NASA都傳出華裔研究員疑似涉入此計畫而遭到指控,甚至還有中情局港裔前幹員為中國竊密被捕。今天早上,也傳出台灣前陣子不明種子、土壤包裹,包裹的轉寄申請帳號,和涉入共諜案的國會前助理同名同姓,疑似可能是同一人。
台灣身為抗中最前線,中國侵略的首要目標,一直都是情報戰的主戰場之一。大家都聽過以前有「小心共諜就在你身邊」的口號,很多人覺得這年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但其實中國竊取情報的行動從來沒有停止。
近來國防部六軍團、八軍團先後發生軍士官洩密未遂案件,國軍保密問題再次受到注目。近期六軍團542旅1名戰車士官,因意圖兜售軍事情資,遭軍方、檢調攔截、法辦,但隨後又發現1名陸軍八軍團中校情報官,竟於漢光演習期間,用未插SIM卡的智慧型手機盜攝訓練計畫等情資,還裝箱郵寄,所幸被攔截成功。
這兩案雖然都成功攔截,也進入司法程序,但也不免擔憂,我們的政府、國軍與社會大眾,對於這類反滲透、反諜報的意識是否確實,以及未來會不會再有繼續發生這類事件的可能性。
#中國持續用各種方式試探我們
共機持續擾台,就是一個範例,除了共軍自身操練需求外,也為了蒐集確認我空軍反應速度等資訊,並從中持續策反相關人員,以獲取戰略資訊。
目前辦公室聯繫後,了解國防部已進行一連串宣導教育,如:
1.說明智慧型手機、隨身儲存裝置的使用範疇
2.宣導提醒應多留意、多觀察,落實查察「誰在破壞國家安全」,也期望官兵皆能養成良好保密習性,建立一支真正能「打勝仗」的軍隊。
3.養成保密觀念,熟記並謹守法規,將保密習性落實於日常工作中。
而國軍洩密,通常可分為:
1.不經意的洩密:要防止不經意的洩密,需要提高保密警覺意識
2.有意的洩密:防止有意的洩密行為,需要建立防護網,並且從根本讓國軍了解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強化使命感
#重新檢討管理SOP與增加門檻
我建議面對此類狀況,可思考:
1.管制裝置:國軍目前需安裝MDM(Mobile Device Managemnt),是國軍和中科院合作的管制程式,國軍進入營區後,即不可開啟手機的GPS、藍芽、無線熱點、相機,這個軟體也會記錄使用手機的時間,並記錄是否開啟不能開的功能,若開啟不當開啟的功能,手機會直接上鎖,要送回資安中心才可解鎖。進入管制營區時,手機若未上鎖,手機將顯示紅色畫面,必須打開程式並上鎖,就會呈現綠色畫面,方便查驗。
而目前洩密未遂案件中,涉案人員則是偷偷攜帶未裝MDM、未插SIM卡的手機進行拍照。所幸在洩密前就被攔截成功。那對於此類狀況,該怎麼在不過度侵犯個人權利範圍內,管制攜帶的裝置,會是國軍在管理上面臨的問題。
除了重新檢討裝置管制的SOP之外,加強國軍的向心力,人員對於周遭的敏感性,也很重要。百密總有一疏,而漏洞在壞的時候,就是人捅出來的,但在好的時候,就會有人補位避免憾事。我們常在網路社群上看到,基層士兵對管理階層不夠以身作則的抱怨,所謂帶人須先帶心,這點在哪個職業都是如此,我們也希望基層和管理階層之間的溝通、交流能更順暢,而不是礙於階級而有所窒礙。
2.增加防制門檻、嚴格管制接觸層級:營區有必要重新檢視、設計分區的層級管制。對於機敏資料,必須權責相符。機敏資料通常有幾個存放方法,書面、實體、電子資料。對於此類存放區域,需要重新檢討能接觸的人員、流程、存放區域。對於區域我們需要增加防治門檻,比如出入區域的人員記錄管控,出入人員攜帶裝置的再檢查,而對於能接觸資料的人員,也需要依資料敏感度再次分層,特別是在3C設備上的電子資料,對於能接觸的人員分層分流,需要更嚴格的管制而對於電子資料,可添加可追蹤性資訊、添加雜訊、增加修正頻率,也是增加門檻的手段。
此外,對於前案能攔截外洩,主要是在於可疑對象的列管,這點我們予以肯定,並需持續更嚴密的追查,針對洩密涉案人員被接觸的模式、人際關係,追查是否還有遺漏的可疑對象。
#勿枉勿縱但也不污衊多數忠誠的國軍
但仍要提醒大家,不要因為少數的害群之馬,就群起撻伐國軍,有更多的是全心守護台灣的官兵,也請大家持續給他們鼓勵,發生這類事情,國軍往往比民眾更難過,別讓他們灰心喪志。守護台灣,不只是國軍的責任,我們人人有責!
資安防護方法 在 高嘉瑜 Facebook 八卦
嘉瑜第一會期問政報告
(一)提案力推18歲公民權
1.現今網路科技發達,資訊大量流通,青年獲取不同知識、技能之管道以及公共事務的參與機會多元。各國在1960年代起陸續將投票年齡降低至18歲;國際第一波下修成年年齡的潮流,也在1970年前後開始。
2.嘉瑜在本會期除了在質詢時倡議外,更提案下修民法成年年齡以及選舉、被選舉年齡,希望可以讓青年權責相符、促進青年自立。目前五個法案皆已完成一讀程序。
(二)督促各部會落實司法改革
1.呼籲改善司法選才制度,考選部承諾全面改革:
●考選部107年無預警增加之400分門檻,造成去年錄取率下跌至6.7%,與各國的高錄取率與考試目的相去甚遠。嘉瑜在質詢時,不斷強調律師考試應該是一個資格考,律師素質需長期養成。
●考選部承諾律師考試今年錄取率若低於8%,會進行全面改革,並不排除廢除400分門檻。
2.建議司法院建立臉書粉絲專頁,增加社會對話管道:
●目前司法信任度之提升不如預期,仍有6成左右民眾不信任法官。嘉瑜在3月12日質詢司法院時,建議司法院建立臉書粉絲專頁,利用小編引起話題,並推廣系列影片。
●司法院會後表示將積極研擬與網紅、youtuber合作之計畫,事後並於4月17日成立臉書粉絲專頁。
3.籲請法務部、司法院正視司法人員欠缺性別意識之問題
●部分法官、檢察官存在性侵迷思,在辦案及審判過程中檢討被害人,造成二度傷害。亦有法官對女助理性騷擾,被監察委員認定有8項違失,並遭職務法庭免職。此外,更有資深法官擔任導師期間,嗆懷孕女學員「會請產假,不要分發到新竹地院」。
●嘉瑜在質詢時不斷籲請法務部及司法院正視司法人員欠缺性別意識之問題,並將性別意識教育納入司法官學院課程。
4.關心司法人員過勞問題
●司法人員之工作負荷逐年增加,即使每年終結件數不斷上升,但由於新收件數成長速度更快,未結件數仍年年高攀。除了產生司法官過勞之問題外,也勢必影響到判決以及辦案之品質。
●嘉瑜質詢時呼籲相關部會全面檢視現行制度問題,減輕司法人員負擔,留住優秀人才。
(三) 提案替醫事人員爭取權益
1.嘉瑜除了聲明政府因疫情限制醫事人員出國,須有法源依據並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外,在3月4日質詢時即要求衛福部儘速提出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的準則及補償方案。衛福部於3月24日,提出「醫院醫事人員及社工人員配合防疫取消出國之損失補助作業須知」因應。
2.以臨時提案呼籲醫事人員津貼不應納入薪資所得課稅,也獲採納。依109年4月21日所增訂之特別條例第9條之1,自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獎勵及補償,免納所得稅。
(四) 提案降低汽機車進口關稅、貨物稅
1.近年來,國產車不論國內市占率、外銷數量還是技術研發,都比進口車品牌遜色許多,但台灣過高的關稅、貨物稅率,讓民眾在購買進口車時,需要負擔更重的稅賦。
2.嘉瑜多次質詢要求經濟部、財政部等相關單位正視此議題,並於財委會臨時提案,要求財政部調降不合時宜、無助產業轉型及競爭的汽機車進口關稅、貨物稅。
3.提出「貨物稅條例第十二條修正草案」,將汽車貨物稅分別調降至10%(汽缸排氣量在2000立方公分以下)、15%(汽缸排氣量在2001立方公分以上),並調整機車貨物稅為5%,以減輕民眾負擔。
(五) 提案修改汽燃費名稱、隨油徵收
1.現行汽燃費係用於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其徵收與使用具有專款專用知性質,應正名為「汽車道路使用費」,以符徵收名目。
2.汽燃費現採「隨車徵收」方式,忽略每輛車每年實際使用燃料之多寡,產生汽燃費多徵或少徵之不公平情形,無法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亦違反租稅公平原則。
3.提出「公路法地二十七條修正草案」,將汽燃費正名為「汽車道路使用費」,並將徵收方式改為「隨油徵收」,於汽車添加燃料時依添加量按公告費率徵收。
4.可節省政府每年徵收及追繳汽燃費之業務費用約10億元,並有鼓勵國人節約用油、提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意願之效果。
(六) 確保國家安全,緊盯資安議題
1.除網路攻擊,中資近年假借外資投資承作我國機敏資安系統承包廠商事件頻傳,嘉瑜多次質詢,要求金管會、經濟部投審會、國防部、國安局等各部會緊盯中資動向,以防範我國戶政、役政、軍情等重大資安系統遭中資滲透,對我國國家安全形成重大威脅。
2.要求中央盡速公布資安危害疑慮產品清單,建立一致性規範,以免各機關及地方政府不慎採購有資安疑慮之產品。
3.目前政府雖擁有跨部會的資安聯防體系,卻沒有足夠的資安人才,公部門中的資安人員佔比從未超過2%,導致各機關缺乏專責且具專業職能的資安人員,嘉瑜要求國安會做為我國整體資安政策的籌畫者,應亟思改變現況,例如成立專責之資安單位處理各部會資安預算及資安人才培訓,盡速提升各部會資安人才佔比,方能落實資安防護工作。
(七) 呼籲金管會落實金融監理、財政部完善公股行庫管理
1.要求金管會盡速完成元大原油正2調查報告,並通盤檢討決策過程
●針對元大S&P原油正2 ETF之相關爭議,要求金管會從速徹查是否有投資人因聽信營業員建議造成權益受損,以及3月19日當天是否有人因知悉內部消息獲取不法利益,構成證券詐欺,以維護投資人權益。
●另嘉瑜呼籲金管會清楚說明決策基礎,包括3月19日決議放寬門檻的時機,以及後續連續出手搶救避免下市危機之作法。
2.針對華南永昌鉅額虧損案,督促相關部會完成調查,並進行人事懲處
●要求財政部、公股華南金控及華南永昌在兩周內,針對整體管理問題、風控疏失以及稽核制度,進行通盤性檢討與懲處。
●督促金管會從速完成並公告風控疏失查核報告,杜絕類似情事再度發生。金管會於4月30日完成查核,對華南永昌證開罰144萬元,並命令總經理與金融商品部主管、業務人員停職一年,風險管理部主管也遭停職兩個月。
3.籲請金管會正視壽險業面臨之問題,為接軌IFRS 17做足準備
●我國壽險業海外投資比率連年攀升,且遠高於各國。目前疫情重擊全球資本市場下,今年第一季已有4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低於3%以下。嘉瑜質詢要求金管會完整評估我國壽險業面臨之匯率風險,以及吸收風險之能力。
●台灣預計2026年接軌的IFRS 17,壽險公司需為過去賣的高利率保單提足準備金,面臨龐大增資壓力,另一波壽險業的倒閉潮可能隨之而來,嘉瑜呼籲金管會應預先準備。
(八) 道路平權,取消車種分流政策
1.內側車道禁行機車,使得機車必須兩段式左轉,但各路口規範不一、交通號誌也未做統一,常有機車騎士因不熟路況來不及反應,就因此違規甚至發生交通事故,目前陸續有地方政府取消機車禁行內側車道,為免一國多制造成民眾無所適從,嘉瑜要求交通部應作出統一性的政策規劃。
2.機車兩段式左轉規定所產生的機車待轉區,設置在車道上、斑馬線旁,路幅若狹窄或是車潮壅擠,待轉區幾乎都淪為「待撞區」,且也會壓縮到行人路權,對於機車騎士與行人的安全都造成威脅。
3.現行車種分流的道路政策,產生了機車禁行內側車道及機車兩段式左轉兩大不友善的規定,但實際上並無法達到車種分流,卻對機車族用路權益造成迫害,嘉瑜要求交通部道路政策應改採「車速分流、車向分道」,方符合用路人駕駛直覺與國際主流。
(九)要求全面停用爭議區間測速系統並撤銷罰單
1.台61線西濱彰化段區間測速系統出現對時誤差、精確度不足,導致民眾枉遭開罰,嘉瑜三度質詢交通部並提出提案,要求全面停用現行之區間測速系統。
2.現行取締超速之執法儀器除區間測速系統外,均為度量衡法所規範之法定速度計,並經國家標準檢驗,嘉瑜提案要求修正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7-2條,明定舉發駕駛人違規超速所採用之科學儀器,應屬經國家標準檢驗之法定度量衡器,以確保執法工具之準確性。
3. 民國97、98年都曾因執法器材未經檢定導致開出爭議罰單,而全面撤銷罰單之紀錄,區間測速系統未經國家標準檢驗,且也出現系統瑕疵導致開出烏龍罰單,在無法判斷哪些罰單是誤開的前提之下,嘉瑜三度於質詢時要求交通部及警政署應全面撤銷罰單,以維護國人權益。
(十) 持續關注內湖、南港相關議題
1.督促交通部積極推動捷運東環段、民汐線
●積極跟進捷運東環段、民生汐止線辦理情形,呼籲交通部積極推動此兩段捷運路線,才能盡早解決南港、內湖、汐止三區交通壅塞的現況。
2.籲請文化部推廣南港茶文化,將地方產業結合觀光
●台灣包種茶發源自南港,南港茶文化已有200餘年的歷史,現在南港舊庄仍有茶業製造廠,以及許多茶農在地經營。嘉瑜在質詢時籲請文化部推廣南港茶文化,將地方產業結合觀光。
●文化部目前已將包種茶納入文化路逕的範圍,未來會與農委會跨部會合作,共同推出茶文化推廣的中程計畫。
3.追蹤中油內湖漏油事件之檢討與補救
●呼籲中油應記取12年來34次漏油事件之教訓,全面檢視相關問題,盡速完成3D圖資建置。
●針對今年2月之內湖新明路漏油事件,嘉瑜要求中油重新審視檢測技術以及檢測頻率,並檢討發現漏油點、清除殘留漏油的方法與效率。此外,由於油管破裂為外力造成,中油也應積極究責,給附近補償和交代。
資安防護方法 在 高虹安 Facebook 八卦
▎顧工控資安 產官學協力拼💪
今天很開心來到大同大學參加台灣數位鑑識發展協會、大同大學資工系與環奧國際舉辦的 #工業控制系統資通安全論壇 ,和大家一起討論數位浪潮興後,資訊化的IT和工業化的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工業操控技術)持續融合,所湧現的各種新產能機會與資安挑戰。
如果看過布魯斯威利演的《終極警探4.0》,應該會對裡面的駭客按幾個鍵就可以癱瘓掉整個城市交通系統、造成社會瓦解的情況感到驚訝與誇張,但這已經是在現實中真實上演的威脅。包括2010年伊朗核電廠內的西門子PLC即被惡意程式Stuxnet入侵,影響核電廠啟動程序;2015年烏克蘭電廠遭到BlackEnergy惡意程式入侵造成該地大停電,以及去年5月,#中油與台塑遭到駭客勒索病毒的攻擊,營運暫時停擺⋯⋯這些網路攻擊或造成加油站癱瘓、地鐵系統停擺、水力發電站事故等,都顯示OT的資安防護早已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面臨新型態的物聯網發展,傳統資通訊安全產品無法完全對應與解決工控安全問題,OT資訊安全的素養與資安人才都培養都極待加強。
去年(2020),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也針對6個關鍵基礎設施的十種工控協定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發現,最大的OT資安風險,就是 #暴露易遭攻擊的服務,比例高達35%;其次則是暴露不安全工控協定,比例則有16%,這都顯示工控系統已成為駭客新興鎖定的攻擊目標!
近兩年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勒索軟體及相關手法的興起,在2019年3月,全球最大鋁業之一的挪威公司Norsk Hydro,也發生IT網路遭到勒索軟體LockerGoga攻擊,波及製造環境的事件;2019年12月,美國知名資料供應中心CyrusOne遭到勒索軟體攻擊;而就在上個星期,一群使用勒索軟體Revil的駭客試圖勒索Apple要求其買回新筆電產品藍圖,更涉嫌從Apple筆電製造商廣達電腦的網路中竊取大量數據資料,並要求支付天價贖金🙀
這種「勒索軟體即服務(RaaS)」的網路攻擊模式在國外行之有年,近來犯罪手法更逐漸進階到針對大企業的「#針對式勒索」及備份企業資料進行加密勒索的「#雙重勒贖」,可見台灣包括政府與企業單位都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駭客攻擊風險。
過去一年從科技圈走入立法院,參與國家法律的擬定和政策討論,虹安深刻感覺到在 #資通訊安全 方面,無論是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或是政府的資安計畫都還還有很多的努力空間。在前瞻1.0、2.0的資安防護計畫當中雖然花很多資源在改善軟硬體,但專業資安人力培育力道依然相當不足,導致和企業的防禦性資安人才需求產生落差,這也是虹安收到許多業界的夥伴反應最迫切的問題。
總體來說,如何正確的佈署資安防禦的縱深,並強化整體企業資訊防護安全,是政府相關單位的當務之急,這也是我在立法院未來會持續監督的方向。今天在現場和許多前輩與夥伴共同探討了很多維護台灣工控資安的第一線見解與應對方法,一起為台灣資安努力的感覺,真好!
#今天遇到好多資安夥伴
#工業控制安全你我一起
資安防護方法 在 資安防護面面觀,重點部署高效防護#Citrix #資安#cybersecurity 的八卦
隨著資料從紙本轉為電子化, 資安 問題也開始層出不窮,面對日新月異的攻擊,該如何保護客戶隱私,避免資料外洩?最有效的 方法 就是建立妥善 資安 策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