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身體的佐證,一個道理對你而言就可以說是一個謊言。」
~美國催眠大師史蒂芬.吉利根
歡樂與痛苦,都必然要有身體的參與。如果人生有很多歡樂,你不會願意切斷與身體的連結;但如果人生有很多痛苦,你就容易想切斷與身體的連結。
當你的情緒被觸動的時候,請重新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觸動了你情緒的那個人身上,這就是累積內在力量的開始。
取自《身體知道答案》
************************************
各位朋友,早安:
這篇文章會比較長,內容也稍微深,但很完整,對於認識自己有相當的幫助。這位作者的覺察相對敏銳,文筆也細膩,臨床經驗又豐富,所以可以描繪出一般我們難以捉摸的內心世界。
傷痛,常常把我們跟外界隔離。因為傷痛讓我們學會保護自己,因此我們跟對方失去了聯繫,我們也跟內在真實的自己斷了連結。關於這個部分,也可以參考上次的直播,也講到類似的心理歷程。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712579048840465/
我們應對外在的方式,常常是一種自我保護。一般來說,這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需要有人帶,會比較看得清楚。但藉著閱讀也能幫一些忙,多探看自己的情緒,或者直接感受身體的變化也可以。
祝願您,多跟自己的身體連結,那是我們能量的來源!
************************************
穿越心靈的保護層
【文/ 武志紅】
「當你感覺到傷痛時,你怎樣保護自己?」
我在一個心靈成長課程上,瓦蘇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共有三十多名學員,大家依次回答這個問題。隨著次序逐漸接近我,我有些慌,因為我好像找不到我的保護方式。
在思考時,我想起大學時的事情。心理學有一個量表,叫應對方式量表。所謂應對方式,即當你遇到痛苦時,使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痛苦。該量表包括 十六種應對方式,譬如合理化、換一個環境、和比自己更糟糕的人比較等等,而我基本上只使用其中一種——拚命想,直到想明白為止。
那時,我對此有些自得,覺得自己很勇敢且坦然,不自欺欺人,因為其他十五種應對方式都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不過,現在我知道,我沒那麼勇敢,也沒那麼坦然,否則,我現在不會是這個樣子,假若我一點自欺欺人的保護方式都沒有,那我會比目前的自己好上無數倍。
這時,一個同學的回答啟發了我。他是我的一個朋友,是極好的人。他反思說,他的好就是自己的保護方式,因為他是那麼好,所以有問題發生時,他會自動認為,那是別人有問題,而且別人在和他相處時,的確容易變成壞人。
不知道是他的什麼觸動了我,我在那一刻突然明白了我的自我保護方式,那真是一個大絕招,三招組成的連環套。
第一是招「體諒」。我很善解人意,很容易為別人考慮。當別人對我好的時候,我會體諒對方的處境;當別人對我不好的時候,我也能站在對方的角度體諒對方的處境(其實很多時候是幻覺,是自以為體諒)。所以,別人對我好時,我感激;別人對我不好時,我也很少覺得太難受,更不用說發脾氣。
這一點在我的重要關係中尤其明顯,無論是和戀人還是和家人相處,或是和知心朋友在一起,我都極少發脾氣。甚至,脾氣特別大的人和我在一起時,也會變得沒什麼脾氣。
第二招是「憂傷」。當我的體諒不能發揮作用時,當我的體諒不能換到對方的理解與同情時,我會感到憂傷。
第三招是「拖延」。當憂傷也不能令對方明白我的處境時,我就使出拖延的絕招,最後一直拖到對方失去耐心。
這招中,都有好人的特色,我不主動進攻,唯一主動時也是主動去理解對方。所以,當使用這個絕招時,我可以免於道德焦慮——我沒傷害誰。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保護層
受傷時,你怎樣保護自己?這是一個極好的問題。略微可惜的是,在這個課上,因為人太多,大家難以暢所欲言。所以,當我主持我的工作室的一個學習小組時,我又將這個問題搬出來,問我的學習小組的學員。
第一個學員 A,他的爸爸非常暴力,經常暴打他和家人,而他的媽媽既冷漠又有很強的控制欲。在這樣的家庭中,傷痛的時候太多太多。並且,他好像真的可以將這種模式帶到生活中每一個角落似的,譬如讀小學五年級時,他的班導師基本上天天都會打他。
當天天挨打而又不能逃脫也無法得到支援時,A 就使用了一個在這種情形下最容易使用的策略——麻木。他說,那時自己變得很麻木,好像這樣就可以有一道牆一樣的東西擋在中間,天天挨打就變得可以承受了。
麻木,專業一點的說法是「隔離」,如太痛苦而又不能逃離或反抗,那就試著將情感與事件隔離開來,當事件再次發生時,自己就沒有了情緒反應。
更專業一點的說法是習得性無助,即你認識到,你對痛苦一點辦法都沒有,你是徹底無助的,那你就不如順從。
A的另一個策略是絕望。他常做一個夢,夢見爸爸拿著刀子過來,像要殺死他,他先是想,這不會是真的,爸爸不會殺他,但夢中,爸爸真的會拿刀子去捅他的要害。這時,他會在絕望中醒來,並想,原來否認沒有用,爸爸真的就是想殺死他。
對爸爸和媽媽兩個至親的人絕望,這是一種保護,因為從希望到絕望,這種痛苦太強烈了,假若不再抱有一點希望,那就可以減少痛苦。但問題是,他的這個策略是如此絕對,以至於他會對所有人不抱有希望,因此,當有些人對他好的時候,他反而容易變得焦躁甚至憤怒。
聽A講自己的故事時,學員B分享說,她覺得她和A一樣,在如此可怕的家庭長大,不會有太執著的保護方式,因為她最後會發現,她怎麼保護自己都沒有用,所以乾脆就放棄所有保護方式,直接面對痛苦吧。
B的話說得很決絕,而決絕也恰恰是她的保護方式。有一次她在小組中跟工作室另一位老師學習意象對話 時,出現了很多意象,如鱷魚、蛇等,但最後這些意象都化成一攤攤血水,全消失了。
對B而言,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也是徹底對父母絕望。但是,我對B很瞭解。我認為她的父母的確對她造成了很多傷害,但她的父母對她也會有一些好的地方。
當她決絕地認為父母對她一點好的地方都沒有,她要徹底絕望才是面對真相時,她也將生命中一些美好的東西給斬斷了。
A和B並非沒有執著的策略。他們發現,他們或許對父母沒有什麼執著的策略,但他們在情侶、朋友或普通關係中有很多策略。
A說,他發現自己對戀人有很多控制,而當控制不住時就會有強烈的憤怒。強烈的憤怒其實也是控制的一種,這是很強有力也非常有殺傷力的策略。
B則說,她面對父母以外的人時有好多絕招,一個絕招是可憐,另一個絕招是聰明。她長得的確楚楚可憐,而她又極其聰明,當兩個絕招一起使用時,就很有力。
不過,這些絕招都有一個問題——它們的力量可以壓倒別人,因此對他們有些保護作用,但這種壓倒會破壞他們與別人的關係。
***
保護層割斷了連結
B對聰明策略的解釋引起了C的共鳴。她說,在初中時,她很孤獨很叛逆,內心有很多痛苦,那時特別喜歡進行哲學思考,有時會進入狀態,覺得整個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地球和星空,就會覺得自己像一粒塵埃那樣渺小,而自己的痛苦就微不足道了,於是會有一種解脫感。C還將這種感觸寫成一篇文章,以小塵的筆名發表在了校刊上。
哲學思考也是一種常見的自我保護方式,我自己也是在中學時開始進行種種哲學思考的,並寫了大量的日記。但大學時,我再重新翻看中學時的日記,覺得那些煩瑣的哲學思考實在是沒什麼價值,因為它們純粹是思考,體驗比較少。
C的哲學思考也有類似的價值——將自己痛苦的體驗弱化,既然自己只有一粒塵埃那麼大,那麼痛苦又算是什麼呢!
C還談到,每當她特別痛苦的時候,就會有貴人出現,他們隨意的一句話就能點化她,讓她頓悟到很深的道理,然後得到很大的解脫。
聽C講了幾個被點化的例子後,我發現,其實那些貴人並沒有做什麼事情,而且點化她的完全是他們無意中對她說的話。對此,C也有發現,她說,關鍵不在他們,關鍵是那時她自己內心到了一個轉變的時候。
但是,我問她,像她這種歸功於別人的做法,會不會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呢?我這樣說,不只是因為發現她幾次被點化時有相似的模式,而且其他時候和她打交道,我也發現她很容易感激我,但其實我覺得自己是不配得到那麼重的感激的。
她想了想說,是啊,好像這也是一種策略,而且這種策略和哲學思考中的塵埃策略是一樣的,都是她覺得我沒有價值。塵埃是沒有價值的,而那些被點化的時候功勞又是別人的,自然她也沒有價值。
這樣一反思,她明白了,哲學思考也罷,被點化也罷,都是她將「我沒有價值感」「我不夠好」這樣的感受美化了而已。或者說,這兩種策略,都是她處理自己低價值感的一種保護方式。
學員D則說,她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憤怒。她很容易憤怒。一次,戀人打電話時問:「吃飯了嗎?」
聽到這句話,她被激怒了,回應道:「你怎麼這麼笨啊!都晚上十點了,你還問我吃飯了嗎,你有腦子嗎?」
這種情形,說憤怒並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是指責,而指責,則是最常見的自我保護方式之一。
指責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什麼呢?
D反思說,她很渴望親密,而你吃飯了嗎這樣的問候,應該是普通朋友之間用來寒暄的,戀人之間使用,就似乎在說,我和你很疏遠,我們是普通朋友,再加上是晚上十點鐘這樣問,就更是在傳遞我和你很疏遠這種資訊。這刺傷了她,於是她使用了指責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聽D在分享時,學員E受不了了,他跳出來說:「你們都在搞什麼,你們怎麼一直都在談無關緊要的事情!」
他還問我:「武老師,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有談最關鍵的一點——體驗,尤其是身體的體驗,我認為剛才大家說的都是皮毛,而深層的體驗才是關鍵。」
聽到E這樣說,大家一片譁然,尤其是剛才跟大家分享過的學員。因為,剛才幾位學員的分享其實已經很深,尤其是學員A和C,他們分享時,他們自己有很明顯的身體反應,但E似乎沒有看到這些反應。
透過這一點可以看出,E的保護方式是抽離和更好的道理。大家經常感覺他似乎游離在小組之外,而每當他試圖進來時,他習慣使用一些評價,而且評價都是在講更好的道理。
E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他會非常用心地去學習,但他更願意學習理論,而對講感覺有些抗拒。這可以理解,因為他的內心也有很大的痛苦,他一直使用種種策略將這些痛苦封在心中,他不願意它們出來,這也意味著,他也不願意去體會別人的痛苦。
***
穿越保護層和傷痛,可抵達真正的親密
保護方式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幼小的時候,或在非常無力時,可以透過這些保護方式減輕自己的傷痛,從而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如果沒有這些方式,很多人甚至都活不下來。
但是,自我保護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瓦蘇老師說,我們的心有三層:保護層、傷痛和真我。最外面一層是保護層,接下來是傷痛,而最深處是真我。
因為有傷痛,所以有保護層;但是,因為有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牆,所以真我深藏著,令我們碰觸不到自己的真我,別人也碰觸不到。
我們之所以想組建親密關係,之所以想愛與被愛,就是想獲得一種親密感。真正的親密感是真我與真我的連結感。但是,也正因為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牆太厚,兩個人的真我就不可能相遇了。當真我不能相遇時,我們就會將自己的保護層強加給別人,將自己的傷痛轉嫁給對方,於是,就會導致越愛越孤獨的局面。
所以,想要擁有真正的親密,想和自己的戀人建立真正的連結,關鍵就是去穿越心靈的保護層。
我是和女友一起去上瓦蘇老師的課程的。當天,一個學員想處理她的問題時,將我拉上去扮演她的戀人。結果,老師處理問題時發現,場上呈現的主要不再是她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
於是,瓦蘇老師將我的女友也叫上來,而讓這位學員退下去,專門處理我和女友的事情。那一刻,我承認了我內心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在平時,我根本不敢和女友講,因為我的策略是體諒,如果我把這件事情向她坦白,她會極其痛苦。我不能令她如此痛苦,所以最好不說這件事。
但現在,體諒的保護層被戳破,我不得不面對這件事,不得不面對造成的傷害。
到了晚上,我們再一次細緻地討論這件事,我這次徹底坦誠,將一切和盤托出,而她的確非常痛苦,並且有兩個小時,她獨自面對這份痛苦。
最後,她和我說,她能面對這份痛苦,接受這份痛苦的存在。
當她這樣說時,我突然間感覺整個世界安靜下來。其實,這是我的心在那一刻安靜了下來。幾乎是同時,我的心變得無比輕鬆,而身體也鬆了下來,並且一瞬間覺得與女友近了很多很多。她也有同感。
對此,用瓦蘇老師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在這一刻,她放下了她的保護層去面對痛苦,我也放下了我的保護層去面對痛苦,結果那一刻我們的真我相遇,於是真正的親密發生了。
我和女友在一起兩年了,我們早就學習到要完全真誠地相處,無論有什麼事情都要拿出來談,這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關係都有巨大的好處。這一次,我們再一次學習到這一點,並且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是我以前無論如何都不敢和她袒露的。
這不只是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次課程中,三十多名學員的共同體驗。放下保護層去面對痛苦,這一開始需要勇氣,但最後就會獲得巨大的好處。
.
以上文字取自
身體知道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295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韋禮安 WeiBir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odcast 數位平台點播 : https://weibird.fanlink.to/BirdBirdTalkS01 🔔 訂閱韋禮安官方頻道 : https://pse.is/WeiBird_Sub 創作歌手韋禮安跟他的朋友們或不是朋友的人們聊天 Singer Songwriter Wei...
費啟鳴女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人們總說:電影是人生的縮影,我們看著主角歷經各種境遇變化、情感轉折,無論結局是美好是悲慘,當影廳燈光亮起,電影終將劃下句點。但餘波盪漾,在別人的劇本裡,我們演起了自己的電影,為男主角抱屈,為女主角落下傷心淚,為難解的關係糾結,為那像極了自身經歷的情傷哀痛不已。面對愛情我們總是在提問,然而關於愛人的功課,請從好好愛自己開始。
︱自愛與愛人︱
→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其實也是一個難以愛人之人。肯定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好好地認識自己,你才能好好地認識他人。
︱邀請與回應︱
→想要拉近彼此關係的方法,並不是使勁地讓對方對你有興趣,而是你能否用誠懇的態度,展現出對對方的興趣。練習看見對方的需要,並適時做出回應,讓對方知道你真的在乎他的感受。
︱衝突與失控︱
→理解我們都不是完美情人,但我們能創造最美好、最適合的相處火花。
衝突與爭執令人難受,先把焦點放回自身,釐清自我再做交流。
︱告別與前進︱
→在你能接納自己「失去」的時候,「失去」就不是自我的減損,「失去」反而成了另一種擁有。一個好的告別,其實也是給自己的祝福。
此生最值得一看的電影,是你主演的那部!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晚安:
延續之前談伴侶關係的主題,這次主題相同,只是我們討論電影。
我在版面上,偶爾會跟朋友就電影情節來互動,常有共鳴。有幾次我們會直接一起看電影,並且在現場把正是新鮮的感受拿出來激盪,那時特別感覺趣味。
電影裡的伴侶關係,常會把戲劇張力凸顯出來。有人物的表情特寫、獨白,或者震攝人心的場面,又或者是意境深遠的配樂,常在相當短的時間,引發我們的投射,如果這個時候經過妥善整理,那也可以是一種療癒。
講伴侶關係,我選了兩個我喜歡的電影:《愛的萬物論》、《心靈捕手》。其中,《愛的萬物論》有很多細節可以跟朋友們討論,在兩篇文章裡會重複從不同角度來琢磨。
祝願朋友們享受用文字看電影的樂趣,在收假上工的此刻,能稍解壓力!
*********************************
「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文/ 黃柏威】
講到伴侶間的衝突,《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裡的一幕,也是我常講的故事。
全球知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企圖想解開宇宙萬物起源之謎,他的成果也極受肯定,但霍金的愛情故事,卻像一道難解的愛情習題,而這習題被拍成了電影《愛的萬物論》。
霍金曾有兩段婚姻,他與第一任妻子潔恩在大學時期認識、交往、結婚,沒想到三十年後, 兩人的婚姻走到盡頭,他們離婚。霍金後來與他的看護伊蓮結婚,但這婚姻僅維持了十年, 最後也是離婚收場。電影則是聚焦在潔恩與霍金的婚姻生活,整部電影就像在談他們從牽手到放手的過程。
霍金在唸研究所時,被診斷出得到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甚至宣告他只剩兩年的生命,當時霍金可說是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大好前程在未來等著他,但無情命運的打擊,讓他難以接受,他不上課、不出門、失去生活動力,整個人像是自暴自棄。從電影中,我們看見是當時的女友潔恩將他從谷底拉出,她的愛與陪伴給了霍金生存的勇氣,霍金才能繼續完成學業,也才有了日後的成就。
而潔恩堅毅的性格,也讓她不畏艱難,縱使眾人反對,她仍堅持與霍金結婚,對她而言,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她的答案永遠堅定。
「我愛他,他愛我,我們的愛會克服一切。」她說。
但進入真實婚姻生活之中,現實壓力卻是一點一滴消磨著愛情。病情日漸惡化的霍金,別說無法分擔家中勞務,連生活起居的自我照顧也很困難,因此所有的生活重擔都落到潔恩身上, 她得照顧霍金、照顧兩個孩子、打掃房子、同時她自己也還在念博士班,肩上扛著重擔的她, 臉上的笑容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知何時能休息的疲憊神情。
有天,潔恩開車載著一家三口回到霍金老家與他的父母相聚度假。當他們抵達,停好車,霍金父親前來迎接,而潔恩開口的第一句話是「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原來,從停車位置到屋子中間還有段不短的階梯,坐著輪椅的霍金根本無法上去。而霍金的老爸馬上說沒問題,他使力拉著輪椅,一階一階拉上去,邊拉邊說「看吧,這不是問題!」潔恩的表情則是有些無奈。
是呀!拉一次不是問題,但天天拉問題可就大了。對潔恩來說,這句「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可能不是今天的問題而已,而是她每天帶著霍金出門都會問的問題。當時無障礙設施並不被重視,甚至連霍金工作的劍橋大學,也是因為霍金抗議多年後,才願意設置輪椅坡道。可想而知,他們若到各個地方,抬輪椅上樓梯這件事,都是潔恩的生活日常吧!
一家人的相聚時光,大伙正玩著比手畫腳的猜謎遊戲,霍金突然因為食物噎到而喘不過氣, 相較一旁父母的慌張,潔恩迅速地放下原本手裡抱著的女兒,立刻去幫霍金拍背,才將噎著
的食物拍了出來。潔恩敏捷的處理,反映著這是婚姻的日常,但這樣的日常並非沒有壓力, 特別從霍金父母的緊張神情上,更能體會那就是潔恩天天在承受的情緒,她無時無刻都得擔心,自己的老公會不會不小心就噎到了?會不會就在一口氣間,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就會離開這個世界?
潔恩說霍金這樣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她建議霍金需要專科醫生的協助,但霍金立刻就回了「我不要看醫生!」霍金的父親見狀也跟著附和說:「那就不看醫生」, 鏡頭轉到潔恩身上,她一臉倦容。
電影拍得很細膩,下一幕,我們看見潔恩獨自走到了樹林裡,她流下了眼淚。一方面,那是她得以喘息的一刻,但另一方面,那眼淚也說了她的孤單與無助。她溝通了自己的需要,但霍金的態度十分抗拒,他連談都不願意。當他說「我不要看醫生」這話,或許是表達自己對就醫的排斥,但另一層面,這話彷彿也在說「有事就妳(潔恩)負責吧」、「妳(潔恩)繼續做吧!妳做得很好!」這樣的溝通完全忽略潔恩的辛苦,也無視對方所承擔的心理壓力。潔恩的溝通像踢到鐵板,她的疲憊與無助,對方都沒聽見,當對方不能接納你的感受,這就是關係中最大的孤單吧!
但潔恩還沒放棄溝通,在回程車上,她再次向霍金說著自己面臨的難題,她說自己已經身心俱疲,又不忍孩子因此失去童年,她的語氣並非抱怨批評,同時她也提出建議,她認為只要找一個幫手協助,這些問題就能得到改善。說來,這是很清楚的溝通,她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感受與困境,而且她還不只是表達而已,更提供了實際建議,希望能和對方討論。
可是第一時間,霍金的回應是:「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
原本還好好說話的潔恩聽完忍不住激動地回:「我們不是個正常的家庭!」她說了兩次,一次比一次大聲。
為何潔恩如此激動?重點其實不在於潔恩所受的辛苦與壓力,重點在於從霍金的回應裡,她感受不到霍金對自己的體諒與關心。當他說「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其實也否定了潔恩所遇到的困難,更甚來說,這話還有種「有問題,那是妳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的切割意味,因此潔恩聽來是更不舒服。
然而這不舒服還沒結束,看見潔恩生氣的霍金,接著又做了一個更糟的示範,他轉頭面對坐在後座的孩子,用輕蔑語氣笑著說:「你看!你媽又對我生氣了!」孩子聽了也笑了出來,在這小小空間裡,唯一笑不出來的,是潔恩。
她的心裡可能在流淚吧!自己的情緒再次被丈夫忽略,不僅如此,甚至還被拿來當作開玩笑的素材。我翻譯更直白點,霍金告訴孩子的話像在說「你看!你媽這個情緒不穩的女人!」把別人的情緒當玩笑,用輕蔑的態度面對,都是一種不在乎對方感受的舉動。
美國著名婚姻治療學家約翰高特曼曾提過四種最破壞關係的溝通方式,他引用聖經啟示錄裡的典故,將這四種溝通方式稱為關係破壞的四騎士,分別是批評、輕蔑、辯解、放棄溝通。而在上述這短短幾分鐘的片段裡,霍金已經全快用上了。
霍金與潔恩的婚姻,還要好多年後,才會宣告結束,但一直覺得這場景,敲開了第一道裂痕。
而關係衝突能否有效處理,關鍵不在衝突本身(潔恩所承受的壓力),而是取決於雙方面對衝突的態度(霍金的回應方式)。
約翰高特曼曾說夫妻間的衝突,有近七成的問題難以解決。但這不表示關係就走不下去,我認為能一起走下去的方法就是,讓對方知道你在乎他的想法、你接納他不舒服的感受,也許問題都不是一時片刻能夠快速解決,但就算如此,你也沒有把對方的困擾自動抹除,你更沒有覺得那是對方自己的問題,你知道那是你們要一起去面對的問題。
所以,請記得,當另一半向你求救,當他說他覺得你們的關係遇到些問題的時候,請你不要馬上回:「這不是問題!」因為你無意間否定了對方的感受,同時也把責任丟給對方了。你可以試著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問題、試著去體會對方的感受,讓他知道這是你願意陪他去經歷的旅程,你是那個願意和他共渡難關的伴侶。在面對衝突的時候,你沒有放他孤單一人。
在衝突中,要男人放下自尊去靠近對方,有時好像比登天還難。這與男人習慣的競爭心態有關,若是自己主動靠近,就代表自己輸了。彷彿我們心中都存在一個要竭力捍衛的鋼鐵硬漢。在關係中,他絕不會輕易投降,不容許有一絲柔軟,他有著堅不可摧的自尊。
這讓我想起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片尾場景裡,城樓上一對男女的對話:
男子:「看來我不應該來!」
女子:「現在才知道太晚了。」
男子:「留下點回憶行不行?」
女子:「我不要回憶!要的話留下你的人!」
男子:「那樣只是得到我的肉體,並不能得到我的靈魂。我已經有愛人了,我們不會有結果的。妳讓我走吧!」
女子:「好!我讓你走可以,不過臨走前你要親我一下。」
男子:「我怎說也是個夕陽武士,妳叫我親我就親,那我的形象不是全毀了!」
女子:「你說謊!你不敢親我因為你還喜歡我。我告訴你,如果這次你拒絕我的話,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男子:「後悔我也不會親!只能怪相逢恨晚,造物弄人!」
他們分別站在城樓上的兩端,聽說就這樣對峙了三天三夜,誰也不願往前一步,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也沒有誰走遠了一步,彷彿他們都害怕自己若是再退一步,那關係就永遠也回不去了,於是他們小心翼翼守著這距離,那是關係的最後防線,說著彼此心裡還放不下的牽掛, 女孩看見了這點,她知道自己仍在對方心上,只是男子的嘴依舊死硬不認。
擋在他倆中間的,其實不是那幾呎的空間,而是男子自比的夕陽武士形象。他擔心自我形象的毀壞,也擔心女孩的感受。「夕陽武士」不只隔開了他與心愛女子的距離,也隔離了他與真實自我的距離,內心的他也有柔軟、想靠近對方的一面,但武士的自尊,讓他無法回應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當然也就難以在關係中給予對方回應。
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麥特戴蒙飾演的叛逆青年曾對羅賓威廉斯演的治療師說,他不想跟有好感的對象繼續聯絡,是因為他不想破壞那種完美的感覺。治療師反諷地說,「你這套哲學很好,這樣你就可以不用真正地去認識對方、去碰觸衝突,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不會因愛而變得脆弱,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說來,夕陽武士也是如此吧,他害怕碰觸自己內心的柔弱,而將真實的自我隱身在剛硬的外表之下。
你注意過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呈現的形象嗎?這形象又如何影響你的關係?是否曾經你也是個夕陽武士,有個放不下的形象,擋在你與伴侶的中間,擋在你與自己的中間?
《大話西遊》裡,在城樓下目睹這場景的孫悟空,明白了這點,他知道過去自己是如此傷過紫霞仙子的心,他也曾是個夕陽武士,硬是固守自尊,而忽略對方的感受。接著,電影最動人的地方來了,孫悟空吹起一陣黃土塵沙,在一片朦朧之中,他附身到了男子身上,然後我們看見男子拖著不太自然的腳步,勇敢回應自己的內心,大步無悔地朝女子走去。
真心覺得我們都需要這個孫悟空,在彼此僵持對峙的那一刻,幫助我們放下固執,勇敢溫柔地向對方靠近。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費啟鳴女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人們總說:電影是人生的縮影,我們看著主角歷經各種境遇變化、情感轉折,無論結局是美好是悲慘,當影廳燈光亮起,電影終將劃下句點。但餘波盪漾,在別人的劇本裡,我們演起了自己的電影,為男主角抱屈,為女主角落下傷心淚,為難解的關係糾結,為那像極了自身經歷的情傷哀痛不已。面對愛情我們總是在提問,然而關於愛人的功課,請從好好愛自己開始。
︱自愛與愛人︱
→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其實也是一個難以愛人之人。肯定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好好地認識自己,你才能好好地認識他人。
︱邀請與回應︱
→想要拉近彼此關係的方法,並不是使勁地讓對方對你有興趣,而是你能否用誠懇的態度,展現出對對方的興趣。練習看見對方的需要,並適時做出回應,讓對方知道你真的在乎他的感受。
︱衝突與失控︱
→理解我們都不是完美情人,但我們能創造最美好、最適合的相處火花。
衝突與爭執令人難受,先把焦點放回自身,釐清自我再做交流。
︱告別與前進︱
→在你能接納自己「失去」的時候,「失去」就不是自我的減損,「失去」反而成了另一種擁有。一個好的告別,其實也是給自己的祝福。
此生最值得一看的電影,是你主演的那部!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晚安:
延續之前談伴侶關係的主題,這次主題相同,只是我們討論電影。
我在版面上,偶爾會跟朋友就電影情節來互動,常有共鳴。有幾次我們會直接一起看電影,並且在現場把正是新鮮的感受拿出來激盪,那時特別感覺趣味。
電影裡的伴侶關係,常會把戲劇張力凸顯出來。有人物的表情特寫、獨白,或者震攝人心的場面,又或者是意境深遠的配樂,常在相當短的時間,引發我們的投射,如果這個時候經過妥善整理,那也可以是一種療癒。
講伴侶關係,我選了兩個我喜歡的電影:《愛的萬物論》、《心靈捕手》。其中,《愛的萬物論》有很多細節可以跟朋友們討論,在兩篇文章裡會重複從不同角度來琢磨。
祝願朋友們享受用文字看電影的樂趣,在收假上工的此刻,能稍解壓力!
*********************************
「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文/ 黃柏威】
講到伴侶間的衝突,《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裡的一幕,也是我常講的故事。
全球知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企圖想解開宇宙萬物起源之謎,他的成果也極受肯定,但霍金的愛情故事,卻像一道難解的愛情習題,而這習題被拍成了電影《愛的萬物論》。
霍金曾有兩段婚姻,他與第一任妻子潔恩在大學時期認識、交往、結婚,沒想到三十年後, 兩人的婚姻走到盡頭,他們離婚。霍金後來與他的看護伊蓮結婚,但這婚姻僅維持了十年, 最後也是離婚收場。電影則是聚焦在潔恩與霍金的婚姻生活,整部電影就像在談他們從牽手到放手的過程。
霍金在唸研究所時,被診斷出得到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甚至宣告他只剩兩年的生命,當時霍金可說是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大好前程在未來等著他,但無情命運的打擊,讓他難以接受,他不上課、不出門、失去生活動力,整個人像是自暴自棄。從電影中,我們看見是當時的女友潔恩將他從谷底拉出,她的愛與陪伴給了霍金生存的勇氣,霍金才能繼續完成學業,也才有了日後的成就。
而潔恩堅毅的性格,也讓她不畏艱難,縱使眾人反對,她仍堅持與霍金結婚,對她而言,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她的答案永遠堅定。
「我愛他,他愛我,我們的愛會克服一切。」她說。
但進入真實婚姻生活之中,現實壓力卻是一點一滴消磨著愛情。病情日漸惡化的霍金,別說無法分擔家中勞務,連生活起居的自我照顧也很困難,因此所有的生活重擔都落到潔恩身上, 她得照顧霍金、照顧兩個孩子、打掃房子、同時她自己也還在念博士班,肩上扛著重擔的她, 臉上的笑容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知何時能休息的疲憊神情。
有天,潔恩開車載著一家三口回到霍金老家與他的父母相聚度假。當他們抵達,停好車,霍金父親前來迎接,而潔恩開口的第一句話是「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原來,從停車位置到屋子中間還有段不短的階梯,坐著輪椅的霍金根本無法上去。而霍金的老爸馬上說沒問題,他使力拉著輪椅,一階一階拉上去,邊拉邊說「看吧,這不是問題!」潔恩的表情則是有些無奈。
是呀!拉一次不是問題,但天天拉問題可就大了。對潔恩來說,這句「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可能不是今天的問題而已,而是她每天帶著霍金出門都會問的問題。當時無障礙設施並不被重視,甚至連霍金工作的劍橋大學,也是因為霍金抗議多年後,才願意設置輪椅坡道。可想而知,他們若到各個地方,抬輪椅上樓梯這件事,都是潔恩的生活日常吧!
一家人的相聚時光,大伙正玩著比手畫腳的猜謎遊戲,霍金突然因為食物噎到而喘不過氣, 相較一旁父母的慌張,潔恩迅速地放下原本手裡抱著的女兒,立刻去幫霍金拍背,才將噎著
的食物拍了出來。潔恩敏捷的處理,反映著這是婚姻的日常,但這樣的日常並非沒有壓力, 特別從霍金父母的緊張神情上,更能體會那就是潔恩天天在承受的情緒,她無時無刻都得擔心,自己的老公會不會不小心就噎到了?會不會就在一口氣間,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就會離開這個世界?
潔恩說霍金這樣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她建議霍金需要專科醫生的協助,但霍金立刻就回了「我不要看醫生!」霍金的父親見狀也跟著附和說:「那就不看醫生」, 鏡頭轉到潔恩身上,她一臉倦容。
電影拍得很細膩,下一幕,我們看見潔恩獨自走到了樹林裡,她流下了眼淚。一方面,那是她得以喘息的一刻,但另一方面,那眼淚也說了她的孤單與無助。她溝通了自己的需要,但霍金的態度十分抗拒,他連談都不願意。當他說「我不要看醫生」這話,或許是表達自己對就醫的排斥,但另一層面,這話彷彿也在說「有事就妳(潔恩)負責吧」、「妳(潔恩)繼續做吧!妳做得很好!」這樣的溝通完全忽略潔恩的辛苦,也無視對方所承擔的心理壓力。潔恩的溝通像踢到鐵板,她的疲憊與無助,對方都沒聽見,當對方不能接納你的感受,這就是關係中最大的孤單吧!
但潔恩還沒放棄溝通,在回程車上,她再次向霍金說著自己面臨的難題,她說自己已經身心俱疲,又不忍孩子因此失去童年,她的語氣並非抱怨批評,同時她也提出建議,她認為只要找一個幫手協助,這些問題就能得到改善。說來,這是很清楚的溝通,她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感受與困境,而且她還不只是表達而已,更提供了實際建議,希望能和對方討論。
可是第一時間,霍金的回應是:「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
原本還好好說話的潔恩聽完忍不住激動地回:「我們不是個正常的家庭!」她說了兩次,一次比一次大聲。
為何潔恩如此激動?重點其實不在於潔恩所受的辛苦與壓力,重點在於從霍金的回應裡,她感受不到霍金對自己的體諒與關心。當他說「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其實也否定了潔恩所遇到的困難,更甚來說,這話還有種「有問題,那是妳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的切割意味,因此潔恩聽來是更不舒服。
然而這不舒服還沒結束,看見潔恩生氣的霍金,接著又做了一個更糟的示範,他轉頭面對坐在後座的孩子,用輕蔑語氣笑著說:「你看!你媽又對我生氣了!」孩子聽了也笑了出來,在這小小空間裡,唯一笑不出來的,是潔恩。
她的心裡可能在流淚吧!自己的情緒再次被丈夫忽略,不僅如此,甚至還被拿來當作開玩笑的素材。我翻譯更直白點,霍金告訴孩子的話像在說「你看!你媽這個情緒不穩的女人!」把別人的情緒當玩笑,用輕蔑的態度面對,都是一種不在乎對方感受的舉動。
美國著名婚姻治療學家約翰高特曼曾提過四種最破壞關係的溝通方式,他引用聖經啟示錄裡的典故,將這四種溝通方式稱為關係破壞的四騎士,分別是批評、輕蔑、辯解、放棄溝通。而在上述這短短幾分鐘的片段裡,霍金已經全快用上了。
霍金與潔恩的婚姻,還要好多年後,才會宣告結束,但一直覺得這場景,敲開了第一道裂痕。
而關係衝突能否有效處理,關鍵不在衝突本身(潔恩所承受的壓力),而是取決於雙方面對衝突的態度(霍金的回應方式)。
約翰高特曼曾說夫妻間的衝突,有近七成的問題難以解決。但這不表示關係就走不下去,我認為能一起走下去的方法就是,讓對方知道你在乎他的想法、你接納他不舒服的感受,也許問題都不是一時片刻能夠快速解決,但就算如此,你也沒有把對方的困擾自動抹除,你更沒有覺得那是對方自己的問題,你知道那是你們要一起去面對的問題。
所以,請記得,當另一半向你求救,當他說他覺得你們的關係遇到些問題的時候,請你不要馬上回:「這不是問題!」因為你無意間否定了對方的感受,同時也把責任丟給對方了。你可以試著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問題、試著去體會對方的感受,讓他知道這是你願意陪他去經歷的旅程,你是那個願意和他共渡難關的伴侶。在面對衝突的時候,你沒有放他孤單一人。
在衝突中,要男人放下自尊去靠近對方,有時好像比登天還難。這與男人習慣的競爭心態有關,若是自己主動靠近,就代表自己輸了。彷彿我們心中都存在一個要竭力捍衛的鋼鐵硬漢。在關係中,他絕不會輕易投降,不容許有一絲柔軟,他有著堅不可摧的自尊。
這讓我想起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片尾場景裡,城樓上一對男女的對話:
男子:「看來我不應該來!」
女子:「現在才知道太晚了。」
男子:「留下點回憶行不行?」
女子:「我不要回憶!要的話留下你的人!」
男子:「那樣只是得到我的肉體,並不能得到我的靈魂。我已經有愛人了,我們不會有結果的。妳讓我走吧!」
女子:「好!我讓你走可以,不過臨走前你要親我一下。」
男子:「我怎說也是個夕陽武士,妳叫我親我就親,那我的形象不是全毀了!」
女子:「你說謊!你不敢親我因為你還喜歡我。我告訴你,如果這次你拒絕我的話,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男子:「後悔我也不會親!只能怪相逢恨晚,造物弄人!」
他們分別站在城樓上的兩端,聽說就這樣對峙了三天三夜,誰也不願往前一步,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也沒有誰走遠了一步,彷彿他們都害怕自己若是再退一步,那關係就永遠也回不去了,於是他們小心翼翼守著這距離,那是關係的最後防線,說著彼此心裡還放不下的牽掛, 女孩看見了這點,她知道自己仍在對方心上,只是男子的嘴依舊死硬不認。
擋在他倆中間的,其實不是那幾呎的空間,而是男子自比的夕陽武士形象。他擔心自我形象的毀壞,也擔心女孩的感受。「夕陽武士」不只隔開了他與心愛女子的距離,也隔離了他與真實自我的距離,內心的他也有柔軟、想靠近對方的一面,但武士的自尊,讓他無法回應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當然也就難以在關係中給予對方回應。
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麥特戴蒙飾演的叛逆青年曾對羅賓威廉斯演的治療師說,他不想跟有好感的對象繼續聯絡,是因為他不想破壞那種完美的感覺。治療師反諷地說,「你這套哲學很好,這樣你就可以不用真正地去認識對方、去碰觸衝突,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不會因愛而變得脆弱,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說來,夕陽武士也是如此吧,他害怕碰觸自己內心的柔弱,而將真實的自我隱身在剛硬的外表之下。
你注意過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呈現的形象嗎?這形象又如何影響你的關係?是否曾經你也是個夕陽武士,有個放不下的形象,擋在你與伴侶的中間,擋在你與自己的中間?
《大話西遊》裡,在城樓下目睹這場景的孫悟空,明白了這點,他知道過去自己是如此傷過紫霞仙子的心,他也曾是個夕陽武士,硬是固守自尊,而忽略對方的感受。接著,電影最動人的地方來了,孫悟空吹起一陣黃土塵沙,在一片朦朧之中,他附身到了男子身上,然後我們看見男子拖著不太自然的腳步,勇敢回應自己的內心,大步無悔地朝女子走去。
真心覺得我們都需要這個孫悟空,在彼此僵持對峙的那一刻,幫助我們放下固執,勇敢溫柔地向對方靠近。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費啟鳴女友 在 韋禮安 WeiBird Youtube 的評價
🎧 Podcast 數位平台點播 : https://weibird.fanlink.to/BirdBirdTalkS01
🔔 訂閱韋禮安官方頻道 : https://pse.is/WeiBird_Sub
創作歌手韋禮安跟他的朋友們或不是朋友的人們聊天
Singer Songwriter WeiBird chats with his friends and nonfriends.
—
♪ EP13 姚書寰(姚頭)|自己摸索的軌跡,最終都會成為人生的養分
姚書寰,綽號姚頭,四歲學鋼琴、八歲學小提琴,當他還在牙牙學語的階段,就能自己哼出旋律。從小喜歡流行音樂的他,最常聽的是「無印良品」,直到遇上陶喆的音樂,才讓他從單純欣賞歌曲的角度,轉變成主動剖析音樂的結構,陶喆對他的音樂之路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他的啟蒙老師。
以前的年代,音樂取得不易,姚頭都會等著歌曲的首播日,把歌曲錄音下來重複播放。印象最深刻的是,首次聽到陶喆的《黑色柳丁》時,因為聽不懂,至今仍還記得那份難過。
他很慶幸自己擁有開明的父母,國中求學的階段,還能從花蓮北上參加陶喆的演唱會。那時也流行購買偶像明星的照片,放在錢包,姚頭笑說:「同學存錢買日本女歌手的卡,我卻是買陶喆的。」直到他交了女友,才將陶喆的照片換下。而為陶喆做過最瘋狂的事,是在高中畢業那年,集結了玩團的同學們,自行舉辦了一場COVER陶喆歌曲的成果發表會,對細節非常要求的他,還土法煉鋼,自製五線譜,只為了讓演出能完美呈現所有細節。
目前任職於音樂霸的姚頭,也介紹了公司跳脫傳統的思維、重構版權分配的機制;若以Co-Writing比喻,大家投入自己的時間、技能來共同完成一首歌曲,其後所產生的收益再分攤給參與的人。
現在速食音樂的現象,姚頭認為是一體兩面的。由於製作音樂的門檻變低、聽眾的選擇變多,相對有才能的人,更有機會表現自己;而歌曲有好的內容、好的製作,素人也有機會被看到;然而「好的」定義卻不是掌握在製作音樂的那群人,要如何引起聽眾的共鳴,也是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於是音樂霸會將製作好的歌曲,交給同事投票,再決定這個作品要投放多少宣傳資源,也是一種相對公平的方式。
音樂人在藝術與市場之間該怎麼平衡,姚頭已經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如果作品定義為「藝術」,那就是單純藉由歌曲,表達自己想說的事;而面對「市場」時,要將自己的心態轉換成服務業,藉由歌曲,撫平聽者的傷心、替他們唱出說不出口的話;所以在製作歌曲的最初,如果期許歌曲要被大眾喜歡,他就會更靠攏市場的需求。
他笑說,自己有許多獨特的人生際遇,大學時簽約詞曲作者,以為自己就此飛黃騰達,卻不曾想過,寫了歌不一定會賣,賣歌後才參透:「音樂變成是工作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絕對的服務業。」
初到北京,第一次參與戲劇的音樂編輯,就是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貼配樂,先前做過配樂的他,認為這份工作應該是游刃有餘;結果第一次貼40分鐘的配樂,就花了他九個小時;而
第二次參與戲劇的工作,竟是吳宇森導演的作品!
姚頭編曲的練習基礎,源自於想作出讓朋友大吃一驚的歌曲,雖然以前網路資源不是那麼多,想要找出一個問題的解答,需要花費很多功夫、甚至戰戰兢兢的在論壇發問;然而這些自己摸索的軌跡,最終都會成為人生的養分。
ISRC|TWFG72001114
──♫─ 更多韋禮安 ─────────────────────────
韋禮安 WeiBird FB|https://www.facebook.com/Weibird.official
韋禮安 WeiBir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eibirdmusic/
韋禮安 WeiBird WeiBo 微博|https://www.weibo.com/weibird
#韋禮安 #韋禮安跟你鳥鳥天 #BIRDBIRDTALK
費啟鳴女友 在 在线磕CP!费启鸣发动哄女友技能《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 ... 的八卦
在线磕CP!费启鸣发动哄女友技能《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EP12 预告20200111 [浙江卫视官方HD] · #巅峰对决 · http://bit.ly/2JlZgCL · #巅峰对决 · http://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