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有人問我們為何要幫別家網站抬轎,但我們覺得不平的事必須說出來...
-------------------------------------------------------------------------------------------
在拜讀媒體前輩AusTin Li下方連結這篇如此專業的NSX試車文後,卻得到了文章下方很多01酸民的奚落,甚至還有人說要截圖去檢舉超速...這讓身為後輩的我們,真的有些不平的話想說...(等不及的人請先去看,但拜託請記得回來給我們一個讚喔!)
回文中有些鄉民在嘲弄台灣車媒為何不找個合法場地云云,那他可能不知道大鵬灣平日一天的場地費就要30萬,假日要45萬。那他更可能不知道我們在MOD看到的『英國那個從頭到尾都在超速亂搞的頂尖汽車節目Top Gear』,他們一集的製作費高達台幣一~兩千萬嗎?但因為這個瘋狂的節目很精彩,所以就能販賣很多廣告,也不用看汽車公司的關愛眼神,更別說還能販賣高額的海外版權了,而事實證明這個節目是能獲得全球觀眾認同的。
然後,這位鄉民在台灣用幾百塊網路月租費就能看外國節目看得很高興,卻在網上不用錢就能看完一篇台灣媒體的專業試車資訊後,他卻把重點放在台灣媒體在公道超速?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要去檢舉?
真是天才!這位鄉民你有沒有想過,買NSX的車主其實是不用看這篇試車文的,因為“聽說”這八輛嬌客早就賣完了(因為即使我們能端出一輛GT3來對決,但這NSX還是輪不到我們這小咖咖來試...)。這也就是說"台本"放這輛NSX出來給少數大媒體試車,除了是拉抬品牌形象跟創造議題外,老實說對你我這種買不起的老百姓看完這篇文章後,不外乎就是充實些汽車知識而已。(那當年的LFA怎麼沒人來試一下呢?)
但話說回來,媒體的功能就是要傳達資訊,縱使資訊是由主觀所寫,也難免會有立場,但這就是資訊多元的人類文化,媒體百家爭鳴、大家各取所需,甚至互擁其主也都行,但畢竟內容總有部分可取之處,所以我們更要學會互相包容,看人家好的地方,或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既然身為一個認真的媒體編輯,為了要訴諸更專業的讀者,提供他們更細微的資訊,勢必要以做出獨家又精彩的報導為職志。至於要如何拿捏其風險,則看自己能否承擔而論了。當然如果有讀者覺得你不需要這種知識,那你就上一頁就好啦?而既然看了,又何必留下這種沒有建設性的批評呢?
至於編輯前輩拿NSX相比GTR的相關描述,卻也被很多鄉民說成這位編輯前輩不專業...但我好奇的是:你們有開過GTR嗎?你們知道所謂“東瀛戰神GTR”最常壞的東西是什麼嗎?你們知道當我們曾開著一輛兩千多萬的簇新超跑,只不過紅綠燈起步稍為快了點(還不是用彈射喔),卻發生了傳動軸斷裂的狀況嗎?說真的我也很喜歡GTR,但GTR再怎麼屌,但他確實是輛10年汽油渦輪老跑車啊,而且要達成這種馬力,其實在幾十年前的各種怪車就能搞定了。GTR R35的可貴之處在於電子科技整合所達成的均衡性,的確在世界車史上劃下了一個里程碑,但這個NSX更進階的油電三馬達驅動,可真的是個次世代高科技產物啊!光兩個前輪由獨立的馬達控制,即使我不知道這種新式的電子四驅系統對於底盤的貢獻能比GTR快幾秒,但這創新機械設定的思維絕對是汽車科技發展中必然出現的嘗試過程,而本田就這樣勇敢地做出來了。就算最後這東西像對決SONY MD的Philips的DCC、挑戰LD的MITSUBISHI S-VHS都無疾而終的消失,但人類進步的過程,不就是有人發明、有人創新、有人改造、有人被淘汰、又有人再創新的大循環嗎?而相關媒體對這些消費性商品也總有無止盡的評論爭執,但我們消費者只要吸收這些過程而作為自己的啟發,並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就好,可是情緒上不用這麼嚴肅吧?
話說回來,拿一輛十幾年才改款的油電跑車跟一輛十年沒改款的汽油渦輪跑車做比較,的確是有些不公平,所以我相信全地球的汽車編輯都知道這輛NSX的評比確實挺難做,但不然要跟誰比呢?還是你去YouTube看看國外媒體都拿NSX跟誰比?而一直拿NSX售價跟牛馬蛙比較的鄉民們(其實誰不知道全球都有同樣的評論?),但你們是否知道全球很多NSX車主其實都早已擁有了牛馬蛙呢?先撇開炫富不談,他們買NSX的原因其實並不完全是要跟車庫裡那些牛馬蛙比,而只是單純的想知道這NSX開起來是什麼感覺...就這樣而已!(就像之前我聽到某位同時擁有牛馬GT3的賽車手跟我說:牛GT3因為不能轉彎,所以完全跑不贏馬Challenge,之後他就換開麥拉拉GT3了...既然連車主都親口跟我講出這種話了,難道我就照單全收,從此就要對外說牛是爛車?這種解讀會不會太嘴砲了?)
再者,你真的覺得本田弄不出比GTR快的NSX嗎?雖然我不知真相,但自創立以來一直在築夢的本田,先不論弄了ASIMO還是也愛搞飛機,他們除了在汽車領域真的創新了很多高科技外,也不斷努力把科技下放至平價車輛(雖然這幾年為了討好市場也失去了些本田魂),反觀某些品牌,除了每天做一些滿足多數平凡如你我的平價功能車,再一昧的加些鍍鉻飾條佯裝著豪華大氣、卻總是裝配著二氣囊跟內縮的小尺寸輪胎,這除了能幫投資人賺到錢之外,我看不出他們對汽車產業的貢獻究竟在哪?(至少在台灣是如此...)
所以,究竟本田為什麼沒把NSX做得更快,那要等我們親身參與了高階汽車工程領域中,自然有人會教導我們這些事...
超速確實不好,但在汽車的世界中,這算是個偽議題,因為就算已進步到車頭攝影機都能偵測到道路限速的路牌,你還是可以不理他的往前衝,而最在乎安全的VOLVO,他的極速也遠遠超過台灣速限110公里好嗎,所以當你在瑞典夜奔在飄雪濃霧的高速公路時,你只能硬著頭皮看著前方100公尺那暗暗的前車紅色霧燈,且必須保持等速率的以時速180公里前進,不然鐵定被後車追撞。
唉,有時候很好奇台灣民眾是否只要關注一輛超省油的十杯架多功能3C保母車,然後再上網跟別的鄉民要幾張超流血菜單後,就可以放心殺價買車了。而『下一代終於進步成六氣囊』這件事,或許才是接下來台灣車媒最愛報,也有更多車主關心的『台灣年度車界大事』吧?
我想這位前輩跟我一樣,都相信車子在我們的控制下,一定會有正確的回饋反應,而不是跟你對著幹,但我很驚訝這位前輩竟然也相信了這些鄉民讀者的熱情,而天真的說出他在公道開快車的事實。他犯的錯就是他太相信那些躲在螢幕後的網路鄉民了,所以雖然我們也避免跟前輩犯下一樣的錯誤,但那樣做出來的東西,會不會很無聊我不知道?
冰友啊,誰能跟我們說說,大家究竟想要個怎樣的汽車媒體啊?
累死我的萬言NSX試車稿...
話說這篇要感謝剛入行面試之緣的超級大前輩,深夜還在跟我討論研究NSX底盤結構的知識。
最後我真的很希望回覆的網友們,可不可以是切磋專業、研究科技的大大,不要再只有爭論意識形態、道德感過人的酸民...
「買車菜單怎麼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Hot Drive / 熱駕 - 經典90 Facebook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心得] 買車心得與流程-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心得】如何談購車菜單!? 該如何避免菜單糾紛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請教第一次買車如何跟業務談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買車菜單怎麼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買車菜單怎麼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問題] 請問各位買車怎麼談單?? - ca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買車殺價的技巧 - 機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問題] 跟業務怎麼談菜單? | car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問題] 首次購車菜單及保險請益Focus1.5 - car - PTT情感投資 ...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Re: [問題] 請問各位買車怎麼談單?? -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菜單] focus時尚版(心得長慎入)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分享] Prius C菜單& 購車心得- 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情報] 汐止大同路rav4菜單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Toyota Auris菜單分享 - 記者快抄 的評價
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八卦
--哥為什麼不報價格?
哥一直以來都不透露價格,只透露時機,因為底價永遠都是要客戶親自去談才談得出來,不是哥問去那些主管或是業代就願意講,就算他們願意講,也未必是最終的成交價........
BMW並不一定牌價越貴的車、折價就越高,還是要看供需,基本上基本上現車擺的越久、折價也越多;另外賣越好的車、促銷越多......像F20 118i/d及120i、F30 318i/d及320i、賣最好的F10 520i/d等等這些入門車型賣最好,總代理汎德及旗下分公司經銷商自然也會盡量多進這幾款的現車,現車多就表示庫存多,那當然總代理的促銷就會比較大;3GT、5GT以及3系列牌價都比四門SEDAN車型貴,折價反而沒有四門車型多,哥在13年買五系列時,520D跟520DT就差了近30萬元~四門房車是總代理汎德銷售主力,入門款進的現車多,促銷跟折價自然會比其他頂級版,或是像Touring、GT等車型要更優惠~
哥常說,買BMW就是三個重點:第一找對業代;第二選對時機;第三用對方法.............最終成交的底價永遠要客戶去談才談得出來,就是指要“用對方法“.........一般來說,每個月底跟年中至年底這段業績衝刺關鍵期就是相當不錯的時機,找對願意便宜賣的業代,再用對方法->直接去找業代甚至於主管出個具體的價格,擺明價格OK就馬上簽,這樣主管或業代能承做的話就賺到;如果因為出的條件太低不能賣,態度夠阿莎力,業代或主管也不會覺得客戶不OK..........有些客戶是三天兩頭去找業代卻總是說要再考慮,不是要馬上簽,那又怎麼可能會讓業代甚至於主管,願意主動放條件呢?因為放條件,客戶也未必就會買啊~
至於網路上很多所謂的神單,實際上一定有不少跟哥一樣有過類似經驗的車主,神單一大堆,但真的如此嗎?說穿了,無論什麼技巧,都是希望爭取客戶詢問甚至上門洽談,但如果真要認真談,許多神單業代才說賣完了沒車.....這種做法,會讓經驗不足的客戶認為該位業代真的很神,先讓客戶有這種印象之後就容易多了.........哥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但實際上是否真的有便宜?還是一句老話,看業代誠信~
。
再換個方式說明,每天至少都有3-4位網友來問哥,如果哥每天至少問一次業代或是主管價格,再轉述給網友,網友一聽就拿去比價,連問都沒有問業代或是主管,那誰還會願意報價給哥呢?
為什麼BMW客戶那麼多,在網路上報神單價的也不少,卻只有哥一個人能夠在兩年多以內,透過網路幫助超過兩百位車友成交?為什麼只有哥一個人可以從北到南熟識多位業代及主管會願意跟我說他們公司有些什麼車型?最大的關鍵就是,哥從來不報價格........因為,絕對沒有所謂的最底價,最底價必須要看現車、看業績、看時間點、看大主管願不願意放價格......所以即便同一部車,車型顏色出廠年月都相同,但成交價其實仍然會不同,為什麼?哥舉3個最常見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某業代一整個月到了月中15號都還沒有賣出一部車,那就有可能為了開市而賠錢賣,公司大多也能體諒;第二個例子,月底公司缺業績,業代也剛好缺一部車,如果達到業績目標就能多領獎金,那會不會比較好談?第三個例子,什麼樣的業代跟公司大主管要支援,公司比較願意配合?
價格部分哥通常不會特別去解釋,因為業代話術太多,哥不可能全部都講一遍,而且一定要是買車的人出價,才有機會拼底價,業代告訴哥的成交價也都是事後,如果真有神單,頂多也就一兩部,就算哥知道再報出來,業代有時候已經無法再承作了,所以找到誠信度夠的業代遠比折價多少還重要,因為哥常說,BMW的成交價是有邏輯的,並不是業代想賣多少、就賣多少,即便業代願意賠三十萬元賣車,但公司也不會答應業代用一個破盤價賣車,因為不是業代在決定銷售底價,而是公司主管決定,然後看業代如何包裝銷售.........所以業績好的業代賣車,跟業績普通的業代賣車、甚至菜鳥業代賣車,方式都不會一樣,若是同樣條件賣車,那客戶當然都會先找推薦或是有名氣的業代買,其他業績不好、或是有爭議或是新進的菜鳥業代怎麼辦?有水準一點的就會強調服務,有心機一點的就會抓客戶心態,總之就是先想盡辦法讓客戶上門、然後再想盡辦法讓客戶先簽約之後再說.......那爭議,就是從這邊開始的~
很多人買車,好像都忘記了,一間公司的商品價格並不是賣東西的業代做決定,而是有權力的大主管在決定,銷售員則是負責包裝說明,所以為什麼要請業代?不請工讀生?就是差在業代的經驗、以及業代如何做銷售~這些道理,大家也都懂,只是很多人還是只看折價,不看業代,等到簽約買車了才又來問,結果出問題.........簽約後出問題,十之八九都是無解了.............
。
每個地區的BMW銷售風格不盡相同,有些地區大主管絕對不會參與賣車的事務,有些地區就算找得到大主管,也不見得願意便宜賣,因為那豈不是鼓勵客戶想盡辦法找大主管談?就算找得到,兒子同學的乾爹要買車、跟大主管自己的兄弟姊妹要買車,會不會一樣?
所以哥才會說,絕對沒有所謂的最底價,也絕對不會有任何一個BMW的人賣每一款車型都一定是全台灣最便宜............銷售業代絕對是重點,也是購車前後,我們客戶跟公司唯一溝通的橋樑~
。
很多第一次入手BMW的車友/準車友,或許現在對BMW服務廠這一塊有多麼重要,還無法體會,哥也只能盡力說明,因為其實一開始哥第一次買BMW的時候也跟很多人一樣碰到不服務的業代,簽約之前業代極為熱忱有禮、簽約之後馬上態度大轉變,交車之後就消失了問問題也不回、也不連絡,這種業代太多了......說真的,新車銷售跟服務廠確實是分開的(看名片上的職稱就知道),所以新車銷售業代不能直接插手服務廠的流程,
只能用拜託的,或是直接去跟主管協調,那很多業代一方面更怕得罪服務廠(以後賣車想交新車還要拜託服務廠幫忙SOP檢查),所以客戶在服務廠碰到問題,大多數業代會比較消極,而且實際上確實也吃力不討好,所以業代往往都會講些場面話,真正碰到問題還是都丟回給服務廠的接待顧問處理~
所以哥才會說,買車,其實要先找對有誠信的業代;如果只看折價,其實很不妥當,因為就算是一般的業代,一個月簽約個2-3台車並不困難,一年大約也就三四十部車,這個銷售成績對業代來說已經是中段班,但即使如此,還是比我們客戶要有經驗的多,因為我們客戶再怎麼會買車,一年頂多買2-3部吧!這些業代一個月都不止三部車,那經驗上自然遠遠超過我們客戶,很多人都在網路上或是電話、LINE請業代pm菜單,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等於是俗稱的「請鬼拿藥單」......如果找五十個業代、一百個業代看其中誰最便宜就跟誰買,那哥也不會、也不需要存在於網路世界每次都打上千字的文章~
。
不少車友的業代售後不理,所以只能上網去交流自行處理售後保養的一些心得分享,這就間接證明,售後還能持續提供服務的業代,真的很有限,因為哥自己也是車主,哥卻不需要去詢問別人,正是因為哥認識的這些業代就能提供所需的資訊,也就是說,即便是哥,一樣需要業代在售後服務這一塊的幫忙,服務廠不見得會給哥面子的啦,例如哥去彰化昌一,還要報咱們小資改裝王:林總的名號才行.....
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八卦
哥不建議退訂之_買車不是只有買的便宜才會開心。。
哥不是業代,哥不會慫恿問哥的網友退訂,因為退訂是相當困難的,也不划算。
以訂金五萬元來說,至少要確定另一個業代能夠真的便宜超過五萬元以上,退訂才會划算,但往往退訂之後跟其他業代詳談才發現根本差不到那麼多、或是根本就沒現車.....就算有,結果客戶衝動先簽了第二張訂單,兩張訂單的業代跟公司都不給退訂,騎虎難下,後悔也來不及.....所以哥基本上不建議退訂,除非還在3天契約審閱期內。
哥唯一一次例外,就是曾經建議一位車友,該位車友買車竟然是牌價購車,那乾脆讓業代把訂金沒收,直接去跟別的業代買,還能便宜至少1-2萬,這已經不是折價問題,而是業代誠信問題。
換業代千萬不要為了折價而換,而是要看誠信,所謂誠信是指,業代態度是否反覆?是否簽約前後就換了一張臉?
萬一真的碰到業代一開始簽約的價格貴很多,客戶事後發現也印證確實是如此,業代通常也不會踩很硬,最後都會有轉寰的餘地,但也不可能依客戶問到的網路神單價,頂多就是折衷,但都比退訂再買要划算,所以哥通常不建議退訂。
總之,簽約前沒先做好功課,簽約後又過了審閱期,基本上就不要想退訂這件事了,哥不得不沉重的說,如果簽約過了審閱期之後才開始問價比價,都太遲了,而且還可能會造成哥常說的『四輸』收場【客戶買不成、原業代不爽、介紹人好心介紹的業代被釘、介紹人自己變成夾心餅乾.....】。
更何況,車友分享的菜單,有時候也有盲點。
哥舉個例,之前有車友問哥,某款車現金折22萬送乙式險跟一些基本贈品是不是神單?哥第一句就反問,是現金買車?或是貸款?結果就是,業代從跟客戶閒聊的過程中判斷客戶一定貸款買車,也知道客戶一定會上網問菜單,就報了一個神單價,結果貸款補貼息至少高出行情五六萬元.....這種情形真的相當常見.......哥要舉例,大概幾萬字都不夠用,所以有很多人問哥,買BMW要注意哪些事情?哥實在不知道要從何回答起?哥只能說,找錯業代,整個流程都要提心吊膽.......
哥就看過一個客戶買車,從沽舊車開始就被業代跟車商狠削、貸款再被業代跟銀行專員削一次、然後加裝配備(通常是導航或數位電視等等)再削一次,最後連選號費都能削,哥也只能搖頭.......因為客戶交車時看起來居然很開心!
哥不是不幫忙,而是那個客戶年紀大,他的親人來問哥,哥提示了幾個重點全部沒聽進去,最後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在這邊PS一下,那些不願意講自己菜單的人,究竟是業代真的放一個不能說的優惠?還是只是不希望被別人破解?
若是已簽約,且過了契約審閱期,退訂的機率極低,如果因為問到了其他更好的條件,想要退訂的難度***3顆星;想要跟業代再橋價格難度**2顆星;請業代在贈品部分多送一些的難度*1顆星。
站在法律的角度,過了審閱期,客戶要退訂,業代或公司有權利沒收訂金,再加上業代的目標就是先想辦法讓客戶簽約,所以過了契約審閱期要退訂真的是很困難。
買車其實跟買房子的道理大概差不多了,有時候買的再便宜,車子有問題一樣超不爽........當然也有人會說,若買貴了又出問題,那豈不是要氣到七竅生煙?
所以哥才說,重點不在於折價,重點是在於車子若萬一出了問題,要怎麼處理?能處理的好,買再貴也ok;處理不好,車子開的心驚膽跳,買再便宜都是枉然.......
在台灣買BMW真的跟其他國家買車”與眾不同”,沒有業代在客戶與公司中間折衝,運氣好的話客戶自己勞碌奔波就能解決問題,運氣不好的話買一部新車鬧上新聞甚至告上法院,甚至官司還打輸(確有其事),哪還有什麼買新車的喜悅?
無論買什麼東西,甚至是買房子,總是有人買便宜,也有人買貴,價格合理就好,就連哥自己都無法判斷、甚至哥自己也沒把握買到最底價,而且大部分的車友,在牽到車之後就不會再去想買多少錢了......車子好開、滿意、後續有問題找得到業代處理,不用自己奔波,這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後續保養多注意,光是一次固定保養省下來的錢,也許比購車的差價要多.....
常見有車友提出五千公里預定保養工單就高達七八千元(實際上五千公里保養可以不用錢)、而兩萬公里保養的價差甚至高達2萬多元,試想買新車要砍個兩萬有多困難?
多注意一些其他地方,不要只看折價,買車不是只有買的便宜才會開心。
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請教第一次買車如何跟業務談 - Mobile01 的八卦
小弟月底將購入人生第一部車在此之前都是跑中古車行以及看周遭朋友要換車的車中古車的優勢無非都是價格便宜,但最近跑了許多間,我發覺focus 6W 跟 ... ... <看更多>
買車菜單怎麼談 在 [心得] 買車心得與流程-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買了一台車,但在買的過程中有些沒做好的
所以寫了這一篇文章,提供未來想買車的人參考
一.買車前:
1.用車需求:有些因為家庭因素,當然就著重在於空間,有些是個人上班,那當然就
以小車省油為主,至於要不要買油電,如果常跑市區那油電會比較適合,反之在高速公路
則是看個人。
2.每年養車預算:牌照稅、燃料稅、保險(第一年大都是乙式)、油錢、保養費,如果
是北部朋友,可能會多個停車費,以一年1萬公里計算,每年大約為6~8萬 (不含停車費)
。
3.詢價:先從網路、社群論壇,查詢大家的菜單,或是到臉書的社團,加入你要買的
車型社團,並發文詢價,裡面會有一些業代會私訊你並提供報價,大概就會知道價錢點與
贈品,日後跟業代談價錢才有個底。
二.試乘車與交付訂金:
1.帶一位理性又有買過車的人一起去:尤其是你臉皮薄又少話的人,他們會適時給你
意見,並在談價格時可以助你一把。
2.保險價格:有些買車第一年的乙式全險必須跟車商辦,不給他們辦折讓空間就小,
所以在談車價時,記得問一下業代,第一年保險大約多少錢,尤其是你第一次買車的人,
乙式全險會很高,男生又會比女生貴,所以保險費也該考量在預算裡。
3.不急著下訂金:有些業務員會用很多話語說服你當日下訂,但還是建議先放慢腳步
,所有不同品牌的車子都談過一遍再決定(或者是你本身已經確定要買的車型,先到左右
縣市經銷商都比較一次再做決定),只要有任何一點猶豫,都不該下訂,確定要下訂在請
業務員過來即可,不用再到展示廠。
4.出廠月份:可以跟業代要求要哪個月後出廠,並註明非試乘車與展示車。
5.配備:每一項配備都要寫在訂單上,寫清楚,並且記得提醒業代交車請先加滿油,
有些車商加滿油是附贈,但還是先確認清楚。
6.交付訂金:如果是刷卡,要看簽名單據是不是他們公司,並且訂單上也註明已預付
多少錢,餘額剩多少,尤其是進口車,訂金大約10萬。
7.掛牌前驗車:務必跟業代表明,領牌前要先去看配給你的實車。
三.領牌前驗車(記得帶手電筒):
1. 驗車:滿多人都會交給業代處理,但如果換個角度,你是業代你會如何做,頂多幫
你看看車身號碼、出廠年份、車型正不正確,但一旦領牌,你就很難換車了,所以還是建
議請一天假看一下實車,底下提供一些檢查SOP。
A.車輛外觀
a.前:板金 (有無刮痕)、引擎室 (有無漏油或油漬、機件有無生鏽) 、前燈(燈罩有
無裂痕)、前擋玻璃 (外觀確認) 、雨刷 (外觀確認) 。
b.左:板金 (有無刮痕) 、車窗 (外觀檢查)、車門 (打開關閉順不順、打開看門邊
有無生鏽,車身號碼會在左車打開的門邊) 、車輪 (尺吋正不正確,因為有些同類車型但
不同級距,尺吋會不一樣;車輪製造年限,例如車輪上面寫06/20,代表2020第6週出廠,
大約可以推估車子何時製造)
c.後:板金 (有無刮痕) 、尾門(打開與關閉順不順) 、車窗(外觀檢查) 、尾燈(燈
罩有無裂痕) 。
d.右:項目同左邊檢查。
e.上:板金 (有無刮痕) 、天窗(外觀確認) 。
f.下:排氣管(有無鏽蝕) 、有無滴油。
g.遠:車色與板金有無色差與對稱。
B.內部檢查
a.車內有無霉味。
b.椅子塑膠袋是否被拆開 (避免拿到展示車)
c.前後座椅板件看一下有沒有生鏽點。
d.發動引擎,聽一下引擎聲,有沒有異音。
e.看一下儀錶板有無顯示錯誤訊息。
f.里程數<30km。
C.文件檢查
a.出廠年份與月份:這時候會有一份原廠出廠證明,如果當初簽訂單,有跟業務指名
要哪個月份之後出廠的車,就可以從出廠證明確認。
b.確認出廠證明與車的車身號碼正不正確。
D.拍照:車身號碼拍照,車的內外與里程數都拍一下。
有任何問題馬上反應業代,他的說明如果無法說服你,你也沒辦法接受缺失,是有權力跟
他換一台 (除非是買展示車,但如果是展示車下訂當天就先看車況) 。
通常要領牌前,業代會要求你匯款,建議不要全部付清,留一些餘款交車當天再付。
四.領牌: 最常見的疑慮是不放心交身分證給業代,因此建議當天早上驗車完畢,
就跟業代到監理站領牌(雖然我是交給業代辦@@”) ,所以驗車前一天,先到監理站的網
站(監理服務網-選號及轉帳作業)選號,例如高雄監理站選不到你要的號碼,那可以看
苓雅監理站的號碼,選好在請業代先booking,隔天驗車沒問題再跟業代一起去辦理領牌
,記得提醒業代辦eTag(通常他們會知道)。
五.交車:交車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不要因為太興奮而忘了該注意的事項
A.文件檢查:車價發票、繳稅明細與收據、車輛出廠證明、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
行照、牌照稅及燃料稅收據、保險卡、車主手冊、強制險、完稅證明及發票、車籍資料
、兩把key、車輛配備使用說明、key密碼金屬片(以後要打鑰匙用)、隔熱紙保固書,所有
資料都要確認一遍,尤其是車身號碼與實車的車身號碼、車牌跟實車的車牌、個人資料正
不正確,務必每一項都要確認;另外行照方面,通常進口車不會有引擎號碼,只會有車身
號碼。
B.外觀檢查:大致上看一下板金、燈罩、引擎室、底盤、隔熱紙正不正確。
C.功能檢查:所有的燈、冷氣、可以按的都測試、另外加裝的設備有沒有裝、業代說
好要給你的有沒有給你、里程數跟你驗車時的里程數有沒有差太多,理論上業代會帶著你
講解車子的功能,可以邊做邊測試,所以你本身要知道你買的車型有哪些功能,可以請業
代示範一次功能的使用。
最後有一點是最重要的,不管你選什麼品牌的車型,都必須經過太座同意,身邊有些朋友
都是太座說的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40.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27811345.A.AC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