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前天的圖文有些話想說
今天才得知前天畫的圖引來一些評論跟筆戰,也上了新聞
新聞連結: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icle/new/20170304/1068981/
圖中的主角是我的姑姑,是一位典型台灣國語的長輩(就是個活生生的花媽,連長相都很像)
這張圖我是在畫一個生活中真實發生的狀況
以前也有畫過許多跟發音以及姑姑有關的圖文(連結放在本文最後,歡迎去看看或是討論)
因為我自己本身以及生活圈接觸到的人對於這種口音的玩笑並不會介意(包含被畫的姑姑在內),現實生活中我也常開自己台語講得很爛的玩笑,我和身邊的人也覺得我不輪轉的台語很好笑
我也常因為講一些像是用很標準的英文講Costco被人笑,但我並沒有覺得自己被歧視,這只是我自然的發音
但是這畢竟只是我的生活圈,我並不知道生活圈外會有人因此覺得受傷或是憤怒
我發這篇圖文並沒有帶著任何嘲諷或是歧視的心態
但是讓部分的觀者有這種感覺還是感到抱歉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跟網友們解釋,也了解網友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不論是正面或是負面
我每天發的圖文幾乎都是生活中的事件,有時候是想到自己覺得好笑的東西,有時候當天心情的抒發,有時候純粹是沒營養的廢文
對於這篇圖文或是任何我其他創作感到不舒服或是失望的網友,希望能在這裡解釋,我的創作並沒有嘲諷或是輕視的意圖(新聞文中有提到我歧視弱勢,但是台語在我心中並不是弱勢)
一張作品看在不同的眼裡,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解讀,也許不只發音系列,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可能有人覺得糟糕,身為創作者的我只能在這裡希望你們可以相信我並沒有帶負面的態度創作這張圖(如果不相信我也能夠理解)
說了這些並不是說歧視不存在,歧視確實是全世界到處都存在的;但是不是在這張圖中,也更不是當初畫這張圖的出發點
我還是會繼續創作我身活的事物,繼續畫我認為好笑的東西,也會繼續透過圖文照片影片分享我每天的心情
最後還是謝謝網友們的批評與支持,我會把批評指教放在心裡
也希望不管是批評我或是支持我的網友都能理性討論,而不是對彼此謾罵
Duncan
Mar. 04. 2017
-------------------------------------------
以前畫過關於發音的圖文:
2017/03/02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1397517826974609/…
2017/01/27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1366880606704998/…
2014/03/23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692551567471242/…
2014/03/07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683437528382646/…
2014/02/26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678742462185486/…
2013/11/07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618043788255354/…
2013/11/06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618043788255354/…
2013/10/29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613029218756811/…
2013/10/21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608785052514561/…
2013/09/14
https://www.facebook.com/…/a.544251125634…/589477584445308/…
同時也有25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數位音樂平台] iTunes : http://smarturl.it/JJLin_Genesis KKBOX: http://kkbox.fm/La0ooC myMusic: http://smarturl.it/BraveNewWorld_mm Omusic: http://smartu...
負負得正解釋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八卦
📝酈英傑處長給台灣人民的道別信
「隨著我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日子即將畫下句點,我也即將離開台灣,我想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這一番歷練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當我說擔任AIT處長其實是我這輩子的榮幸,也讓我得以實現長期職業生涯中的抱負與理想,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
我19歲時第一次離開家鄉,就是來台灣。對年輕的我來說,從那時起,台灣就成了交流與理解、探索與冒險的同義詞。台灣不僅有著讓人眼花撩亂的異鄉風情,也代表著意想不到的嶄新機會。我在這裡嘗試新奇的食物,像是水餃和臭豆腐,並且學習如何在擠滿單車和機車的大街小巷穿梭自如。一方面,我努力用我粗淺的中文,讓別人聽懂我說的話;但同時我也發現,無論走到哪裡,迎接我的都是滿滿的親切友善與熱情好客。
因此,在成為美國外交官後,能夠以台灣作為我派駐海外的第一站,真是再適合不過了。畢竟,是台灣首先點燃了我對亞洲、尤其是台灣的畢生興趣,也激發了我對跨文化理解和共享目標——也就是外交工作——的終身熱忱。此後,我也曾派駐其他地點,多數是在大中華區域,但我的台灣經歷與回憶始終常存我心。最終我能以美國駐台最高層級外交官的身分回來這裡,可說是我多年職涯的高峰。顯然,我這一生注定與台灣有著深刻的連結,或者也叫作「緣分」吧,才會讓我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回到台灣。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台灣。我總覺得:「答案不是很明顯嗎?」不過如果一定要我從個人與專業的角度,解釋我對台灣的喜愛與敬佩之情,我通常會提到以下幾個領域:
首先,台灣兼具活力與穩定、進步與延承、還有創新與傳統。每次回到這裡,我都對台灣社會在各個方面日新月異的進步感到驚艷不已。台灣的民主更臻成熟,經濟益加蓬勃,環境保護更受關注,藝術文化發展也生生不息。
台灣在許多最先進的科技產業上持續為全球創新樹立標竿,但與此同時,台灣的社會穩定和文化傳承依舊令人欽羨佩服。儘管生活充裕且形象良好,台灣人民卻依然謙虛樸實、平易近人。在台灣,最古老的傳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文化和歷史古蹟受到妥善的修復與保護;年輕人也可以學習代代相傳的書法技巧,接著再把作品秀在Instagram上。
再者,對美國來說,台灣正是共享利益與共享價值交集的典範。美台夥伴關係的重點在於確保科技發展能夠嘉惠、而非傷害我們雙方的經濟,科技突破則應被用於鞏固、而不是破壞我們的原則。美台之間自由、多元、平等及透明等共享價值,時時激勵我們努力在世界各地打造民主社會的韌性。而我們也持續尋求新的方式,為解決全球問題做出貢獻,這麼做不僅是因為能夠造福我們自己的人民,也是因為我們相信,身為21世紀敦親睦鄰的好夥伴,就是該這麼做。
最後,每當我想到台灣、以及整體美台關係,我總會想到希望、光明和成長。美台的情誼在過去40年來不斷拓展與茁壯。我相信每任處長都會同意,他們離開台灣時的美台夥伴關係,比起他們剛上任時都更上一層樓。同樣的,當我向AIT告別的那一天,我的心中將充滿肯定與成就感,因為我知道,美台夥伴關係比以往都更加深刻和強健,我也對自己能為美台關係今天亮眼的進展小有貢獻,而深感驕傲。
但是,比起這些事情,我想我更難忘的是台灣在我生命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我永遠會記得我在台灣度過的第一個聖誕節,還有第一個農曆新年。我永遠會記得台灣朋友的真摯與溫暖、教會同伴堅定的信仰、炎炎夏日來一碗芒果冰的沁涼、資源回收車沿街播放《給愛麗絲》的回音,還有巷弄中撲鼻而來的茉莉花香,這些都會是我畢生珍藏的美好回憶之一。我也會記得好友間的餐聚、充滿歡笑和故事的夜晚、以及一路以來我受到過的無數的善意與關懷。我更會永遠記得,是各位台灣朋友們,你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我和我家人的生命更加地豐盛美好。對此,我要衷心地謝謝大家。
雖然我將離開台灣,但台灣不會離開我。」
—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酈英傑
✅信件全文亦可至AIT官網查看:https://bit.ly/2TSkLDF
📝A Farewell Letter from AIT Director W. Brent Christensen
"As my time as AIT Director draws to a close and I prepare to leave Taiwan, I want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ell you what this experience has meant to me. It is not an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is has been the honor of my life and the fulfillment of a career-long aspiration.
The first time I left my hometown at age 19, it was to come to Taiwan. From that early age, Taiwan became synonymous for me with the ideas of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exploration and adventure. Taiwan represented both disorienting foreignness and unexpected opportunity, as I tried new food – like shuijiaos and qiu doufu – and learned to navigate my way through streets crowded with bicycles and scooters. And struggled to make myself understood with my rudimentary Mandarin. But all the while discovering the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that welcomed me wherever I went.
It felt appropriate for me to serve my first tour as a U.S. diplomat in the place that first sparked in me a lifelong interest in Asia – and in Taiwan in particular – and in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shared purpose, or in other words, diplomacy. After that, my career took me to other places, but mostly still in the China region. But the memories of my experiences in Taiwan stayed with me. And finally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serve as the top U.S. diplomat to Taiwan was the culmination of all the years that came before. It is clear that I have a lifelong connection to Taiwan, or “yuanfen,” that has led me to return again and again.
People often ask me why I have such a fondness for Taiwan. “Isn’t it obvious?!” I always think. But when forced to explain my affection for and professional fascination with Taiwan, I usually come back to a few themes.
First, dynamism and constancy; progress and preservation;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Every time I return to Taiwan, I am immediately struck by the many ways Taiwan has advanced as a society. Taiwan’s democracy grows more mature, its economy more prosperous, its environment more cared-for, and its arts and culture more vibrant.
Taiwan’s industry continues to set the benchmark for global innovation in some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aiwan society is remarkable for its stability and cultural continuity. Taiwan’s people, despite their relative wealth and stature, continue to be modest and unassuming. Taiwan’s most ancient traditions are alive and well. Cultural and historic sites are restored and preserved. Young people may learn calligraphy techniques handed down for generations, but then share their work on Instagram.
Second, for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exemplifies the intersection of shared interests and shared values. Our partnership is about making sure our economies are beneficiaries rather than casualtie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nsuring tha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dvances rather than undermines our principles. Our shared values of freedom, diversity, e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inspire our efforts to build the resilience of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we continue to find new ways to contribute to global problem solving, both because it benefits our own peoples and because we share the belief that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 good neighbor in the 21st century.
Finally, I associate Taiwan – and the broader U.S.-Taiwan relationship – with hope, promise, and growth. This friendship has expanded and flourishe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 believe every person who has done this job walked away knowing they left this partnership better than they found it. I will similarly leave AIT with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uccess, knowing that the U.S.-Taiwan partnership is deeper and stronger than ever, and feeling immensely proud of my small role in getting us there.
But more than any of these things, I will remember the ways that Taiwan has touched me personally. I will always remember my first Christmas in Taiwan – and 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 I will remember the warmth of Taiwan friendship, the faith of my fellow church members, the taste of a mango bing on a hot summer day, the echo of “Fur Elise” from the recycling truck, the fragrance of jasmine blossoms in village alleyways – these are just some of the memories I will treasure. I will remember the long dinners with dear friends, full of laughter and stories. And I will remember their many kindnesses. I will remember all the ways big and small that you, the people of Taiwan, touched my life and the lives of my family. And for that, I thank you.
I may be leaving Taiwan, but Taiwan will never leave me. "
-- AIT Director 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
✅Read the letter: https://bit.ly/3hUrsgw
負負得正解釋 在 呱吉 Facebook 八卦
關於政治的事,我從不說謊,頂多不說。我一個人走這條路,是好是壞顧我一個人就好,沒有牽累。
但選前最後一個月,不說的話太多,因為不想自己的任性牽累了無辜、壞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未來。
例如,我本來不想讓黃國昌、或吳益政之類的政治人物上我的直播節目。因為很高機率會被罵,我也沒法撈到好處(我的直播節目因為播放音樂的關係基本上是零收益的),還要特別準備內容,真的是整個煩。
但是既然答應了,我也跟他們說了一模一樣的話:「我會很直接、甚至很尖銳地問你問題,不代表我的立場,但是你們應該要正面回答,絕對不要迂迴逃避,因為觀眾看得出來。」
直接尖銳的問題看起來很派很兇甚至有點挑釁,但事實是,你能好好回答的時候就會加分。屢試不爽。
站在做節目的立場,我們就是希望來賓好好把球打出去,所以我們投球的時候也不會客氣。軟趴趴的球能打出全壘打嗎?不投變化球已經是我最大的誠意。
講是這樣講,但我對他們兩個人算是特別嚴厲,因為我知道他們能把球打回去,節目也因此很好看。但我很明顯對一些人放水,因為我怕他們沒辦法把球棒握好。所以我根本偽善。
但我願意站台、表達支持意願的候選人,都是我真心的想法。只是每個人理由不同,我也不打算一個一個細細討論。今天不是要寫十萬字論文。
我覺得選舉一路來那種最莫以名狀的難過就是那個我曾經很熟悉溫暖的進步圈,變得很恐怖。
2019年一次國外參訪行程,許多跨縣市與黨派的政治人物都有參加。研討會上我講了一段肺腑之言:
「我是跟著民進黨一起長大的小孩,從偷看爸爸的黨外雜誌開始,人生第一次投票是投給陳水扁。二十幾歲時,每次參與社會運動,都和民進黨的前輩們站在一起。但是這幾年,我覺得民進黨和街頭的距離變得很遠。」我知道在廟堂上搞真正的政治和街頭上運動是兩回事,但看著民進黨的變化,內心真的會有些唏噓。
研討會結束,我到外頭去上廁所。一個民進黨政治人物也走進來,寒暄了一陣。他突然對著拉鍊已經解開的我開口:
「為什麼要在外人面前講這些?」
他說的外人指的是那次國外參訪活動的外國人們。
原本是一起談笑的他沒有特別生氣的表情,丟了這句話後就離開。
我當下有點錯愕,誒?他剛剛在對我發球嗎?!我到現在還不是很了解他的意思。
但這句話其實很妙,不論他對我生氣與否,他認為「我是自己人」。
這種自己人的感覺就是台灣現在最奇妙的氛圍吧,又溫暖又肅殺。
時代力量在選舉期間一直被說是國民黨友軍、紅統勢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被認定為綠營的敵軍。但一方面也不斷被稱呼做背刺力量,但後面這說法是把時代力量當作友軍時才有意義的形容啊。
到底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呢?我認識很多時代力量的公職與黨職,沒有一個人是支持統一的,大家都是獨立派。各種社會議題也都是站在進步立場。如果今天我們是以理想性來決定敵友,我認為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支持者們應該可以做朋友。
但其實正好相反,我有看到民進黨的朋友在選後說:「我會同情國民黨的支持者,但對時代力量不會。」
我想講個我的觀察。
各陣營都有自己檯面上與檯面下的論述生產中心,負責製造各種輿論的素材給網路上的支持者去散佈。為什麼這次選舉突然吹起了時代力量這股紅統逆風?其實是為了清洗時力的台派選票,綠黨與基進自然也配合演出,讓選票歸位之外,進而逼迫時力與民眾黨搶食剩餘的中間選票。
但嚴格地說起來,這也算是時力求仁得仁。黃國昌一直說要走出小綠,如今在失去硬蕊台派支持的情況下,還獲得如此票數,可以說是站穩腳步。只可惜輸給民眾黨。
不論是站在民進黨的立場還是保衛台灣主權的角度,這個戰略思維其實沒錯。但我每天凌晨看著那些本來可以當朋友的人互相啃咬,滿地是血,我就覺得睡不著。最後一個月我好幾次失眠就是在看著兩邊激烈的言論,心裡想著我是不是該說什麼該做什麼。
2018年,紐約時報針對自由派不斷利用媒體優勢取笑川普與其支持者,寫了一篇長文論述。裡面有段話我覺得寫得超好:
「....更糟糕的是我們的文化習俗正在迅速改變,我們很少停下來去思考這點。一些自由派人士比他們的美國同胞走得更遠,但卻還是動輒批評那些沒有趕上他們的人。珍視包容的人可以多注意自己的言語,解釋自己在做的事情,而不要試圖控制別人說什麼。這只會證明他們對其他美國人懷著最糟糕的偏見。」
我們不斷在用偏見去攻擊別人的偏見。民進黨對時力,甚至我們對韓粉,都是如此。
更糟糕的是,本次選舉的結果證明,我們未來將會變本加厲地使用這項策略,因為它有效。
我有個以前職場的老前輩聽聞我參選時,主動說要贊助我廣告與其他事物。我婉拒了。因為我知道我們雙方政治理念差很多,我擔心他日後悔不當初。他是外省眷村子弟,忠黨愛國。
後來我選上了,我發現我幾乎發什麼文章他都有來按讚。有時候他認同我講的話,也會留言贊聲一下。但是有時候我講國民黨不好、說韓國瑜不行,他就沒有說話。但從他跟我互動頻率的程度,我相信他都有看到,也知道我們政治立場天差地遠。
選前最後一天,我還在他的社群帳號上看到一篇發文說:「我知道你們討厭韓國瑜,但他真的是一個浪漫的人....」這篇文章寫得卑微誠懇,真心誠意,這樣子的傢伙卻在過去一年裡好幾次鼓勵這個罵了韓國瑜不知道幾遍的我。
我希望台灣人不要忘記這種溫柔。有些人搞政治搞到瘋了,但我們不應該如此。
民進黨現在獲得大勝,和2016年一樣。過去四年有太多他可以做到的事情沒做,未來四年沒有理由對他溫柔與忍讓。我支持蔡英文,也支持許多民進黨候選人,我不求什麼感謝,只是盡台灣人應當的責任。但是我接下來的責任就是監督你們是否履行承諾。
反滲透法可以強渡關山,但是礦業法卻有千百個無奈?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時間就像乳溝,要擠就有。
以前剛開始學民調統計時,就知道一個民調常識是「不論問什麼問題,千萬不要寫『沒時間』這個選項」。因為絕大多數人不做某件事,例如看電影或上街投票,他都會想回答沒時間。但事實是當他想做某件事時,不論有多麻煩,都一定會有時間。應該要問「他不做某事是為了要把時間拿去做哪件事?」
這次選舉我覺得自己對不起兩個人。
一個是洪慈庸一個是林佳瑋。因為我把議會工作放第一優先,剩餘的時間分配不足以幫助所有我想幫忙的候選人,所以我完全沒幫到洪。林佳瑋則是我沒有在直播上保護好她,讓許多觀眾對他做了不適當的羞辱。
我很遺憾我投的吳怡農敗選,但最遺憾的是蕭美琴。時代力量沒法贏過民眾黨我也很生氣。
我還有很多話想說,關於這次選舉,關於我期望的未來。但下次再說啦,快要變論文了。
負負得正解釋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評價
[ ♬ 數位音樂平台]
iTunes : http://smarturl.it/JJLin_Genesis
KKBOX: http://kkbox.fm/La0ooC
myMusic: http://smarturl.it/BraveNewWorld_mm
Omusic: http://smarturl.it/BraveNewWorld_om
Spotify: http://smarturl.it/BraveNewWorld_sp
▶ 浪漫血液 來電答鈴下載資訊:
中華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828233
遠傳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286344
--------------------------------------------
我的浪漫沒有盡頭
相信愛 能復活失去的所有
--- 誌於新地球曆前2年
浪漫血液The Romantic:新地球三部曲之二
一首關於「新地球」疑問的解答
「無論再苦 還是動心 / 無論再難 還是努力 / 服從感性 抗拒理性 /
不願活著心卻死去 / 用赤裸 去熱情 / 不預留餘地 W o / 在我身上 流著浪漫血液 / 什麼傷口 都會痊癒 / 熾熱的渴望 是勇氣 / 在我身上 流著浪漫血液」
由姚若龍老師填詞的「浪漫血液」是專輯中錄音耗時最久,讓JJ覺得最難唱的一首歌,其相當難詮釋的「一」韻,以及必須演繹三段式全然不同的聲音張力表現,儘管已貴為金曲歌王,仍然是一首需要最多時間錄唱的一首歌。除了Vocal的表現非常具有挑戰性,音樂也同樣具有巧
思,從開頭以柔緩的鋼琴以及沈穩的Vocal作為登場,漸漸加入一些迴響效果的電子音色,再以吉他、鼓、貝斯做出頗具張力的band sound,在後段的過場部份,加入突顯合聲的巧思,也增加歌曲氣勢,讓「浪漫血液」一曲,可以兼具多重浪漫性格的情壞,從溫柔和緩的浪漫,到熱血澎湃的浪漫,在音樂表現之中,也可以聽到JJ如何用音樂定義自己的浪漫血液。
而這首「浪漫」,也可視為「新地球三部曲之二」,可作為聽過首發主打「新地球」之後,所帶有疑問的解答。所有的不安、恐懼以及擔憂,或許其答案就像專輯中的指標LO G O 一般,手撫著自己的心,即會感受到原來答案就在那裡。如同JJ為這歌所定義的一段解釋:「每一個人都會有浪漫的因子,同樣希望被愛,也有能力分享愛,期望大家遇到問題時都能用「愛」去克服,用『浪漫血液』的精神,掩蓋負面情緒,為自己以及別人帶來正能量。」
金曲歌王 J J 林俊傑 /
第 11 張 全新視野力作
《新地球 / GENESIS》
12/10(三) 開始預購 12/27(六)正式發行
當失去與獲得互為表裏
你 就是新地球
▷ 從1開始‧從心啟航‧華納音樂‧榮耀鉅獻◁
更多林俊傑相關資訊:
華納音樂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
林俊傑官方臉書:http://www.facebook.com/jjfederation
林俊傑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jjlin
林俊傑Twitter: http://twitter.com/jj_lin
林俊傑Google+:https://plus.google.com/u/0/117042002...

負負得正解釋 在 Marz 23 Youtube 的評價
[Click CC for Subtitles]
🩸👁️ Marz23 首張專輯 《23》 正式發行
🎧 https://marz23.lnk.to/23NewAlbumAY
🔪🍪
戴著有色眼鏡 得到的真相太少
距離沒-30公分 體會的觸感太少
就算不是一位聖人
但也絕對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人」
一位男子的吶喊,在求愛的同時
被深深的誤解,憤而高歌。
我們得知事情的原貌前,常常先給人定罪
風往哪吹就往哪倒,缺乏柯南精神
全曲遊走在復古浪潮與情緒搖滾之間
反覆著真誠與性暗示的節奏
讓深處的吶喊別有一番趣味。
-
📍Marz23專輯首發演唱會【23】
日期|Date:2020.08.23(日)
時間|Time:18:30 入場 19:30 開演
地點|Venue: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
地址|Address: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票價|Price:預售票 NTD 1200 / 限量雙人套票 NTD 2200
/ 現場票 NTD 1500 / 身障票 NTD 600
購票|https://Marz23.lnk.to/CONCERT23AY
#Marz23 #那種人
Lyrics :
有色的眼鏡
在妳面前我像沒良心的魔鬼
還沒到前戲
已經被妳分類在危險的種類
不讓我解釋
表現得一副妳比誰都要厭世
If you could ride with me
I gon show you how
I rock this Taipei sin city
或許我沒資格成為聖人
就跟妳一樣敢愛也敢恨No
別傻了我們都不純真 But
我不是妳想像的那種人
壞人的外表心還算天真
如果距離負了三十公分
就怕妳也會愛我愛很深
不是故意要嚇到妳那些朋友
是他們還不懂我這種溫柔
Just let me love you
Baby let me love you x2
對我來說那些傳言都不太重要
沒試過怎能判定我無可救藥
隨便的帶動唱 隨便的拜頭香
隨便的風吹來就隨便誰給帶風向
Fall into your eyes
Swimming in your lies
I can’t feel the time
You know I can’t deny
你的美不應該
需要人好好愛
氣跨買妳丟災
或許我沒資格成為聖人
就跟妳一樣敢愛也敢恨No
別傻了我們都不純真But
我不是妳想像的那種人
壞人的外表心還算天真
如果距離負了三十公分
就怕妳也會愛我愛很深
不是故意要嚇到妳那些朋友
是他們還不懂我這種溫柔
Just let me love you
Baby let me love you x2
I see the pain etched on your face
Just gimme one more day
And I know I made mistakes
Just gimme one more day
So come with me we’ll run away
Just gimme one more day
But baby hear me when I say
我不是妳想像的那種人
壞人的外表心還算是蠻天真
如果 如果我們能負三十公分
相信妳會愛我 愛得很深
我不是妳想像的那種人
壞人的外表心還算天真
如果距離負了三十公分
就怕妳也會愛我愛很深
不是故意要嚇到妳那些朋友
是他們還不懂我這種溫柔
Just let me love you
Baby let me love you x2
-
詞曲 Lyrics&Composer:Marz23 / Deven
製作 Producer:W.LIN
製作執行 Producer Assistant:whyx 于修
編曲 Arrangement :W.LIN
吉他 Guitar:凌享
混音 Mixing:W.LIN / whyx于修 / Andy Lin (DMI studio)
母帶後期 Mastering:Andy Lin (DMI studio)
-
製作公司Production Company|GJ94 Film Studio
導演Director|JIZO AICHEN
導演助理Assistant to Director|柒
製片統籌Producer |AICHEN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 |屁屁 PIPI ZHAN
生活製片Line Producer |AB LEIAN CHEN
外聯製片Location Manager|小柒
製片助理Production Assiatant| I.An
攝影師DOP|BORU
攝影大助|蔡宗諺
攝影助理Assistant Camera|馬崇智 林易群 黃信淵
平面攝影 photographer|謙暉
燈光師Gaffer|陳又銘
燈光大助 Best Boy|陳譯閎
燈光助理 Best Boy|林晏均 江冠陞
美術指導Production Designer|鄭又滋Cheng Yu Tzu
美術執行Art Director|黃芊蓉Huang Cian Rong
美術助理Assistant Art Designer|黃歆 Hsin Huang
美術場務Set Coordinator|廖秦慶 Liao Qin Qing
造型指導 Costume Designer|Andrew Chen
造型師Makeup Artist|小斐
造型助理|ZOE 孫梓軒
李優經紀團隊
經紀人|隆隆Henry
經紀公司|時娛樂hr entertainment
MAX Cast|李優
Asiaboy 禁藥王 & Lizi 栗子經紀團隊
經紀人|沈蔓妮 Vivi
經紀公司|奇洱文創 Chill Entertainment
MAX Cast|Asiaboy 禁藥王 & Lizi 栗子
餐廳臨演|西佛 李柏岑 羅忠文 神童Ellis 柳杰希 林鈺堯
女孩們|Eli DaDa 香予 熊羚
小男孩|李沂珈
特效|Jyun-Yi Guo
標準字設計|于薇
攝影器材公司 鏡頭銀行Lensbank
燈光器材公司 貞寶企業社
場地|Everywhere burger
-
化妝 Make up|Nash Chen
化妝助理 Assistant Make up|Guo Jieen
髮型 Hair stylist|立柔
-
■ 更多 Marz23 消息:
Marz23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arrrz23/
Marz23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rrrz23/
華納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arnermusictw/

負負得正解釋 在 李佳薇 Jess Lee 官方音樂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數位線上聽:https://JessLee.lnk.to/AJAY
?實體專輯購買:https://JessLee.lnk.to/ALBUMAY
(五大唱片、佳佳唱片 提供海外配送)
--
✨✨✨李佳薇 X Spotify ✨✨✨ 特別企劃,精選兩張歌單
一樣的歌聲,帶給你不一樣的溫暖
快樂秘訣:陽光能量好歌 https://spoti.fi/快樂秘訣
擁抱悲傷:療癒系情歌 https://spoti.fi/擁抱悲傷
--
◎ about Album_
全新能量歌姬 - #李佳薇 Jess Lee
2018全新大碟《相反的是》(About Jess)
「事情總以與預期相反的方式發生…」
生活如鏡 倒映正位與逆位的遭遇
念頭如舵 導航順向與逆向的思緒
一樣的 日常儀式
相反的 無常際遇
我們都在矛盾衝突的世界中
遇見 ”相反的是…”
負能量的宣洩 正能量的鼓舞
10帖能量療癒良方
反轉你的天生我執
--
◎ about Theme_
• 好強 (10帖能量療癒良方之心靈療癒)
「愛和不甘心很像」
都會讓人很盲目地以為自己擁有可以改變結局的能力。
在愛裡最怕面對的,是無力感,是覺得自己可以妥協,結果卻是相反,騙不了自己的心。明明難過,卻擠出笑容;明明介意,卻假裝無所謂。不管在愛裡,還是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可以成為自己想像中的那個人,但現實的殘酷就是,其實你也只不過是個平凡人。
—— 導聽文字 by 李佳薇
--
◎ about MV_
她搞混了「好強」與「堅強」。
直到「逞強」離開那天,回憶讓她成了看不清現實的色盲。
【卑微地好強著,直到最後...】
能量歌姬 李佳薇 首度封肺 暫停飆高音
獻上最真實誠摯的性格主打 ─ 《好強》
每一個好強的人 內心其實都是柔軟的
在愛情面前 我們好強 為了呵護一份得來不易的愛
在家庭面前 我們好強 期望不讓家人感到擔憂
在工作面前 我們好強 因為弱者不被允許生存
但 無論滿載多少逞強
也無法拒絕承認
我們始終不過只是個平凡人
--
◎ about Lyric_
• 好強
詞 : 馬嵩惟 曲 : 吳海文
我把淺睡的眼眶 擠滿深深傷感 勉強挨過天亮
還很體貼地假裝 解釋那些小傷 像心完好一樣
愛和不甘心很像 讓人矇著眼開窗
面對一整片陽光 黑暗依然好長
其實我 習慣好強 才傻得原諒
你在身旁 卻渴望流浪
相信夠愛 挺過迷霧蠻荒 會找到對方
想心軟放下 只小哭一場
丟你鑰匙 卻鎖進胸膛
越該放棄的 越沒那麼好忘
我以為愛是忍讓 不看不聽不想 是最好的體諒
而沒想到回頭望 想藏你在擁抱 你早已在遠方
愛和不甘心很像 讓人矇著眼開窗
面對一整片陽光 黑暗依然好長
其實我 習慣好強 才傻得原諒
你在身旁 卻渴望流浪
相信夠愛 挺過迷霧蠻荒 會找到對方
想心軟放下 只小哭一場
丟你鑰匙 卻鎖進胸膛
越該放棄的 越沒那麼好忘
原諒我 笑得好強 好隱藏淚光
該忘了你 卻選擇說謊
絕望到底 看見一絲曙光 就當作天堂
眼看你背影 離我反方向
點起火把 把回憶燒光
拚命澆熄的 又從灰燼滾燙
那麼愛過的 撐下去又怎樣
--
◎ about Credit_
製作人Producer:楊鈞堯
吉他編曲及演奏Guitar / Guitars Arranger:董運昌
弦樂編曲Strings Arranger:張晁毓
第1小提琴1st Violin:蔡曜宇
第2小提琴2nd Violin:駱思云
中提琴Viola:甘威鵬
大提琴Cello:劉涵(隱分子樂團)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葉育軒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白金錄音室Platinum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Richard Furch
混音室Mixing Studio:The mixHaus Studios
--
■ 更多李佳薇相關消息:
李佳薇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iijesslee
李佳薇官方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esslee.ig
李佳薇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u/1824167953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華納音樂 (華語部)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