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帶外送是一門長期的生意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六月十四日,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
霎時間,餐廳的競爭者,從餐廳同儕,變成了調理食品、雲端廚房、家庭煮夫煮婦。
當然,餐廳原本就要和以上飲食選項競爭消費者的注意力與時間,然而,禁止內用,等於斬斷餐廳的主要命脈,也阻止「完全服務餐廳」(full-service restaurant)發揮其優勢— 創造現場體驗。一間餐廳的營收來源,假設原本有內用、外帶外送、外燴服務、活動包場,禁止內用與聚會,就只剩下外帶外送了,只能約莫涵蓋原本營收的二至三成,毛利還較低。
外帶外送,該不該做,該怎麼做?
#疫情迫使消費轉型
很多人早早跳下來做了,先做再說,拼現金流,銷庫存。一時之間也無法細想成本結構和持續性。根據美國舊金山「Golden Gate Restaurant Association」調查四百間餐廳的數據,舊金山餐廳在疫情初期,去年三月封城到去年五月之間,有六成業者外帶外送是虧錢在做。台灣業者的情況,很可能也是這樣。
也有人先按兵不動,熄燈休業。疫情存活率,比的是手骨粗,但手骨再粗,也會面臨消費轉型、人才流失的挑戰。我的意思是,這疫情不是一時半刻捱過去就行了。首先,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很難走回頭路,看看鄰近的香港,即便目前屬於低風險,去年十一月初爆發的第四波疫情,也是到今年三月底、四月初才近尾聲,那是足足五個月;而即便高峰過去,也會有一段震盪期,每天都會有確診病例,只是看傳染鏈明不明確。
即便之後開放內用,應也會有梅花座、客容量限制等等規定,繼續箝制營收,與消費者出門吃飯的信心。
美國「國家餐廳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今年一月的統計資料顯示,53%的美國成年人將外帶外送視為「基本的生活方式」,並且有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比疫情前更傾向消費外帶外送的食物;美國餐廳也回應以上需求,46%的家庭式餐廳或fine dining餐廳表示在去年三月至十二月之間增加了外送選項,casual dining和fast-casual餐廳的比例則是44%。即便美國正在推進疫苗施打,許多州解封,餐廳客流量回籠,外帶外送的趨勢也不會一夜逆轉。事實上,美國餐廳業者對於近在眼前的全面解封,仍然有疑慮,因為去年真的讓他們怕了,如果不小心再來一次封城怎麼辦?
正在重啟營業的美國餐廳,還遇到另一個問題:徵不到人。先前疫情的失業潮,逆轉成為人才荒,許多餐廳員工不願意回到餐飲業,或者因為領取政府補助而未回應徵才需求(但許多州正在收緊失業救濟)。對於重視服務、強調手藝的餐廳而言,解僱了團隊,很難再把一樣有才華、有默契的成員組回來。
#外帶外送是長期戰
這是一場長期戰;病毒進入台灣社區後,趨勢更明顯了。解方是疫苗,沒有錯,但我們都知道那要花一段時間,目前餐飲業的作戰持續到今年底,都是樂觀的。
餐廳經營者動起來,一方面回應消費趨勢;二方面保住團隊人才;三方面維繫供應鏈,食材生產者、進口商、酒商、餐具商等等等等,牽連範圍很廣。
尤其,對於重視手藝與服務的餐廳來說,與疫情搏鬥的困境,其實是一個「去廚師化」的過程。外帶外送、調理食品、雲端廚房,越能標準化越好,越有一致性越好,即便會減損個性與才華的光亮,只要送到消費者手中具備穩定的水準,最妥當。各位廚師們,你們不會不服氣嗎?
求生為先,很無奈地,外帶外送可能是眼下最直接的變現方式,如果要做,主廚與餐廳業主就要把外帶外送看成一門相對長期的生意。若著眼於調理食品,或也是做出更美味產品的契機。積極地想,這或許是正向循環的起點。
把外帶外送建制化,相當於,開一間新餐廳。聽起來頭大,但是,餐廳不能一直仰賴熟客的愛心與義氣。我說的是,沒有電子支付,只能現金面交或者轉帳;外帶自取流程不便,外送時間難以控制;餐點打包冷熱不分,失溫衰退;餐點本身禁不住運送。
這些都是痛點,都要解決,而一旦解決了,生意會更上層樓。
#第三方外送平台的替代方案?
我原本經常使用第三方外送平台,這陣子我刻意不用,直接支持餐廳的外帶外送。身為消費者,我希望外帶外送的體驗可以更流暢,我會更樂意訂購。就像,以前總會想一週挑個幾餐去餐廳吃,現在的情境,就是轉成外帶外送。
此刻會讓我考慮是否選擇某家餐廳的外帶外送,有二大因素:付款方式、運送方式。最理想的狀況是,我可以線上付款,並有外送員直接將餐點送到我家門口,完全零接觸。
第三方外送平台直接解決這二個問題,但餐廳付出較大代價,二大主流UberEats、Food Panda的高額抽成(35%),尤其對成本結構以內用為主的業者造成傷害。有什麼替代方案?概括來說,只要抽成沒那麼高(例如20%以內),卻能同時提供訂購介面、金流服務、物流服務,對於餐飲業者就比較有吸引力。例如新加坡商線上訂餐系統「Oddle」,或者開闢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都是抽成較低的方案。
有沒有可能餐飲業者自己搞定第三方支付與物流呢?第三方支付如Line Pay、街口支付,手續費約莫2.3%,只有金流服務,沒有訂購介面、物流服務,餐廳老闆要自己斟酌;至於物流,Lalamove爆單的情況下,越來越難媒合司機,是否有可能將餐廳的閒置人力轉為物流服務?
外送平台的替代方案,是不是有可能用「合作社」的模式來經營?這是我看到的一個美國案例:「Loco Co-Op」,一個由餐飲業者自己經營的外送平台。他們的做法是,設立一定數量的股份,假設一股二千美元,餐廳業者可以來認購,分店數量越多的業者,可以認購更多股。想加入的業者也未必要認購股份成為投資人,也可以單純加入成為會員。一旦成立,其運作就和一般外送平台沒什麼二樣:由承攬司機負責運送,用平板來操作後台;消費者則是下載app來訂購餐點。雖然期初仍要向使用服務的業者抽成15%,但希望隨著規模擴大而能降低抽成。
和一般外送平台不一樣的地方是,這外送平台的盈餘,會分配給各該投資人,也就是餐廳老闆自己;若有剩餘,也會以回扣的方式,依照餐廳業績,發放給非投資人的餐廳會員。
合作社的外送模式,是否有可能讓幾個相熟的餐廳老闆自己就組織起來呢?
又或者,政府能積極介入?高雄市政府「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紓困方案,讓閒置的計程車投入外送,就是很好的作法。根據自由時報5月29日的報導,此方案「整合餐飲業、點餐平台與一卡通,由14家計程車隊擔綱外送,民眾只要點餐滿499元,高市府就補貼85元基本車資,讓運將將美食送到家,預計下週上路。」
#問題定義了生意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段很棒的話。
美國餐飲大亨、創辦Shake Shack漢堡、Union Square Cafe的Danny Meyer,在NPR的podcast節目《How I Built This》中,提到他的外祖父、也是一位成功企業家給他的建議:
「別再抱怨問題;問題定義了生意。生意做得好的人,不是那些問題最少的人,而是那些善於解決問題、享受其過程,並和優秀的同僚一起面對的人。」
("Stop complaining about problems; problems are the definition of business. The people who do best in business aren’t the ones with the least problems, but are the ones who solve their problems better and have more fun doing it with better people.”)
與大家共勉。
(圖為Wildwood與Tart Taipei的外送餐點:牛排沙拉、酥脆中卷、貓耳朵麵、炙烤玉米、焦糖布蕾塔、班蘭咖椰塔、草莓香草塔。)
貓耳朵麵國家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八卦
#食況轉播 #Gelinaz!
全世界最大的聯合餐會?148位主廚、138間餐廳、38個國家共襄盛舉?而且而且,必須交換食譜?
logy 的田原諒悟主廚抓了抓頭,他拿到一份令人困惑的食譜。Aronia Berry是什麼?Cloud Berry又是什麼?在拆解配方與搜羅食材的同時,他還得交出一份全新的八道菜菜單,不知道會被誰拿到?
這麼頑皮的跨國餐飲盛事是「The Grand Gelinaz! Shuffle: 2019 Stay In Tour」,其中一位幕後推手乃有「名廚製造機」之稱、World Restaurant Awards的創辦人Andrea Petrini。The Grand Gelinaz! Shuffle其實在2015年就誕生了,原始概念是餐廳交換主廚,就是主廚要長途跋涉到另一個國家,接手另一間餐廳,並做出結合自己與對方餐廳風格的菜色,一個辦四手餐會但合作主廚不在家的概念,好比秘魯的Virgilio Martinez曾到東京的Den做了一道用上酢橘的酸橘汁醃魚(tiradito)。
今年,主廚們不動了,他們待在自家等著別人的食譜送上門。他們不會被告知食譜的作者是誰,在完全盲然的情況下備料試做,直到餐會登場那天(12月3日)才會知道謎底。要是有個年輕主廚拿到Alain Ducasse的食譜豈不嗨爆!今年台灣也首度有餐廳參與此盛事:logy與MUME,我很榮幸參加了logy那場。
logy到底拿到誰的食譜?我一邊吃一邊腸枯思竭。炸節瓜花佐上接骨木花糖漿,節瓜小龍蝦餃搭配天竺葵美乃滋,波特菇的醬汁裡有燈籠果,黑麥貓耳朵麵與雞油菌一起炒已經很香,又偏偏點綴上酸酸的紅醋栗,烤羊排妝點上矢車菊,榛果冰淇淋包藏黑醋栗果醬。這麼多花花草草與莓果是怎樣?
原來這是一間位於哥本哈根的義大利餐廳,叫做「Restaurant Brace」。北歐風味的義大利菜,難怪!
這可難倒田原主廚了。丹麥食材在台灣不好取得,而北歐風味離開北歐是很難被複製的,他照著原食譜試做,一嚐發現很多味道表現不足,他必須替換食材或加入自己的想法(這是允許的)。好比開頭一道小番茄,恐怕是台灣的番茄風味不比丹麥(?),他照原食譜做覺得味道太貧乏,於是改編了番茄水、添上柚子油,並把香草換成木之芽。又好比一道煎波特菇,菇味高湯裡的酸味原本來自沙脊果(sea buckthorn),他替換為燈籠果。甜點的杏仁茶奶酪,主調味原本是雲莓(cloud berry),他改以台灣的柿子,上頭一點一點原本應是野櫻莓(aronia berry),他換成台灣的楊桃。
我與同伴最愛的一道,是黑麥貓耳朵麵,用澄清奶油炒的雞油菌洋溢著秋冬的堅果香與土質芬芳,很襯貓耳朵麵的穀物氣息,酸酸亮亮的紅醋栗不僅視覺好看,也增添味覺繽紛度。其實田原主廚也改了一下,他在澄清奶油裡融入(infuse)甜羅勒與平葉巴西利,炒麵時再加入一點新鮮的甜羅勒與平葉巴西利,這是他以前在義大利時最喜歡的做法。
GELINAZ
貓耳朵麵國家 在 Into the Wild 流浪記 Facebook 八卦
2018新年快樂 🎉
17回顧 。
今年仍是走了好多路,
年頭的日本生日之旅,
在東京坐直升機好好玩。
二月俄羅斯摩爾曼斯克
零下30度追北極光大成功。
三月家裡來了重要的新成員,
肥bb小貓咪。
低b 王子去了天堂彩虹橋了,
無論過了多久我們和肥糕狗都很傷心。
像被割了一塊肉般的空洞。
肥糕也老了15 歲,
耳朵聽不到,變得更不愛動。
我們永遠想念低b,
他是我最好的兄弟,也是最獨特聰明的貓咪。
我們愛貓,說想要有點新氣象和生氣,也為肥糕找個陪伴,肥b 傻豬仔就來了。
吃狗糧愛喝水,不亂弄亂抓東西,最黏媽媽和擠住肥糕一起睡。有他哥哥一半咁乖。
所以為了陪家人今年算是特意少出門,工作也逗留較短。來來去去,但多了在家的時間。四月大部分時間都在。
五月預留時間主持的節目臨時改期,
反正時間空了出來,不如也走走。
去了個人覺得超悶的布達佩斯,
受不了突改去斯洛文尼亞,
很喜歡這國家,認識了超好的host.
留了一段時間。
也展開了民宿之旅,一路都幸運遇到超有趣又友善的host 做朋友。
有富有的生意一家人,作曲家,紋身大叔,麵包店夫婦。到哪都是早餐任吃,又有接送,是不是太溫馨。
之後再去了意大利Triste ,在咖啡之城每天看海看書。沒什麼特別的小城,但我之後一定要回來。
七月在北京拍了一個旅遊節目,
烈日當空,中暑腸胃炎。
七年前來過,完全沒有理由再來,
既然節目以舊地圖
遊新地方講變遷,
那麼改變不只是建築地理,
文化政治歷史都離不開。
關於改變我想講的許多
也是接拍的原因。
說了很多,人和事的觀察與感想。
批判是有但不算負面,
但最終好像只有旅遊的部分
有被呈現出來。
腸胃炎就似乎是白得了。
七月尾回去了一直記掛的拉達克,
六年過去終於回來,不誇張,有回家的感覺,心情激動。
公路幾天與世隔絕才能到訪,重走這旅活公路實在百感交集啊。
見到舊友,眾人彷若隔世。
沒網溝通,弄錯時間,友人在巴士站等了我一整晚心急如焚。
民宿妹妹長大長高了許多,
藍天白雲最高之處,
曾是終點的天空之城,再轉化為另一段旅程。
又竟然給我遇到尊者講課,近距離見到了尊者本人!簡直震撼。
果是一趟淨化心靈之旅,怪不得那時回來後寫得成十萬字的小書。
不過悠閒一陣就進到爆炸時刻,
帶輕背包的新朋友來一年只開三個月的高原公路,跟印度人溝通真是嘔血。
自己年年來都習慣了還好,就是修行。但帶住十幾人不一樣,所以每日都死超多腦細胞又勞氣。
反正這裡的邏輯根常理不一樣,你想要的事全不得要領。這課堂。
不過非常開心深刻,在渺無人煙的山上帳篷看到流星雨大爆發。
之後又回到喀什米爾,樂見宵禁後人們回復生活如常。可以到山上去真好。不過旅遊業還未恢復,我自己獨佔了整條船屋。
印度待兩個月後回家。
九月潛水宅在家。
十月跟妹妹去了日本。
每年跟家人去旅行很重要,也真幸福。
十一月是每年一度的尼泊爾之約,雖然很趕但仍是去看了小朋友們。也繼續聯絡安排管理各種長期贊助。
帶了新朋友去HIV school 明白始終有層心理障礙,
所以看望他們的人不多。很謝謝大家的擁抱與到來.
然後回港停留一晚,人已在往瑞士的飛機上。冬天的瑞士雪山太浪漫,看得人驚叫連連。有幸過了個白色聖誕。
今年好忙,沒有拍長節目但感覺更忙。
沒事的時候擔心褲袋,忙是好呀忙代表有工作有生計,但太忙亂又在想是不是太庸俗。人有時候就是自尋煩惱煩。
雖然如此,推掉一些事情工作被朋友說不夠積極,是有反省,是不是我懶惰。還是一個社會標籤。
不過都是說一下而已,任性的決定還是一樣已做,下年還是希望去蕪存菁。
跟拍檔們成立的輕背包,兩週年有更多發展,希望更貼近我自己心目中想像的樣子。
我不太喜歡帶團,但能成為橋樑,看到最可愛的笑臉,與旅行帶來更多的分享與思考,就值得了。
跟朋友新成立的善慈團體 Travel Kind 善遊 剛於年底上線,希望將這些網絡與資源更有效分配整理。
千語萬語。
人老了又一年,簡單日子平淡就好。
不過是前幾日目睹一宗悲傷的意外讓人有點衝擊。
老實說主人很白目,沒用繩子,看到車子來了隨便攔一攔。沒想小狗再衝出去就被撞倒了。
一看到時就想要不要過去叫她牽好抱好狗之類,但猶豫一下,下秒意外就發生。之前也試過在馬路攔抱了一隻沒狗帶的走失小狗,然後教訓了後來追上的女飼主一頓。我明明就知道有這種不負責任不小心的人。
平日素來就是個麻煩鬼,看不順的事情都要說,那日為什麼就不繼續當好管閒事的八婆。不該存有的僥倖心態。
不是誰對誰錯,而是為了一個寶貴的生命,應該要做更多。是我做得不夠好。
女飼主受驚恐不敢靠近,站在稍遠的原地。也沒喊名字。我不想小狗太孤單,就蹲下來靠近牠身邊。沒有血肉模糊,鮮血成直線狀流到路邊,狗狗的眼睛,毛髮耳朵;黑夜中完全沈默靜止的幾分鐘直直凝視無法忘記。
想起狗狗空洞無光的眼睛,便重複去想為什麼沒能做更多。明明知道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這兩天吃睡不安。
人生就是有太多太多選擇的時候,想久一點,或太早決定,都總沒有最好,而可能後悔莫及。既然都說不上來,何不把握當下相信自己。說做就做,如果那一秒我有,一切或許不一樣。牠還能彈來彈去活蹦活跳。很多其他的事情,是不是都可重來。
又,一位剛認識的可親前輩,本來還想說之後再去拜訪的,沒想到才一個月之內就因病走了。看到手機裡的自拍照,感覺不能置信。
新年新氣象,都會立下許多目標雄心壯志;但其實新一年即是又少一年,應該如何把握。每天都是新一天與最後一天,談何容易。
跨年小米酒濃烈,有開心感動哀傷各種夾雜無以名狀。嗚啊啊啊!!! 又一年。
很謝謝一直支持這裡的讀者朋友,因為有彼此,才有更多後續的路。你們何其重要。
祝願大家新年快樂,2018最緊要身體健康,走更遠的路。工作如意,繼續打大佬,加油共勉。
我呢,繼續將之前的新年期望推到今年哈哈。希望可以好好整理照片文字(所以年度回顧都是照片大效送之時😂),早一點睡。我愛的人們,一切順遂。一無所懼。
已經不好的香港還是會好。
也謝謝今年曾合作的不同parties。
來年繼續多指教。
Happy new year to all my fds ! 🎉
With lots of Love,
Mun 2017.12.31
#旅活 #happy2018 #新年快樂 # 2018
貓耳朵麵國家 在 山西貓耳朵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貓耳朵 是把面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轉,便被捲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裡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 ... ... <看更多>
貓耳朵麵國家 在 [情報] 中華一番首播13話鯰魚麵完成!命運的審- 看板C_Chat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