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輕視的bb鼻鼾😴😴
媽媽們,每天晚上有冇聽下寶👶🏻👶🏻睡覺時有冇發出鼻鼾聲?不要以為晚上睡覺呼嚕呼嚕是睡得香的表現。☹️
如果寶寶有⋯
🌛鼾聲粗響不暢或突然憋氣
🌛睡眠不安
🌛呼吸費力和張口呼吸等
🌛易憋醒
🌛頭朝下跪卧的睡姿
🌛戒片後,又突然尿床
🌛日間精神煩燥,不能集中精神等
小朋友可能有阻塞性睡眠呼吸症,俗稱小兒鼻鼾💤💤💤
大部分出現的鼻鼾多由鼻敏感或其他輕微呼吸道感染引起,服藥和改善生活習慣就可以了,亦有因扁桃腺腫大、鼻息肉、鼻炎、肥胖而引起。
鼾症的中醫辨證可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型。治療時根據患病的體質、病情輕重,症候不同,採用不同的治療原則,以疏風通竅,健脾益肺,化痰活血為原則,大多能夠緩解或消除鼾症。
鼻鼾的日常調補方法
改善上吸道疾病👃🏻
💐製作香囊:辛夷花、薄荷、薰衣草各等份,用透氣的袋子裝好,放在床頭。睡前先用風筒稍吹熱,令內容物更易揮發。
📚《傷寒雜病論》: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辛夷花、薄荷可醒腦通竅,改善外感、鼻敏感和防止溫熱,薰衣草舒緩情緒,安神令人睡眠質素更佳。成人亦可用此法,但用量要多數倍。
增強體質方法💪🏻
♨️天灸:
以辛溫類中藥粉末如白芥子、細辛等,敷貼在與疾病相應的特定穴位(如:大椎、肺俞、定喘等穴)上,藥物由皮膚滲入經絡直達病處,藉以溫經通絡、溫陽散寒、驅風祛濕。當身體強健、陰陽調和,減少鼻水倒流,睡眠質數便可提升。
熱敷和按摩, 紓緩鼻鼾穴位🙌🏻
在睡前先熱敷和按摩印堂穴、迎香穴和大椎穴 ,足三里,豐隆穴,四神聰,5-6 分鐘,可通肺脾之氣,堅持每天為小孩做,可減少鼻鼾發生頻率。
其他生活習慣:🚼
🚫戒口- 所有零食、油膩、生冷、味濃、味精等;
✅有規律的運動,如游泳等。
✅遠離二手煙-影響小朋友的健康極深遠
✅早餐吃粥,比牛奶對健康更好!(可參考我 #bb鼻塞 篇)
✅不要用太高枕頭
✅側睡-放在背部墊軟的物品,防止孩子仰睡
食療:🍚
黨參(3歲以下選用太子參)30g、薏苡仁30g、陳皮一角、瘦肉300g。以清水4 – 5 碗煎至1 碗,調味即可飲用,可長期服用。有健脾補氣祛濕的功效,可紓緩氣道的痰濕瘀阻,對減輕鼾聲有幫助。
💥情況嚴重,敬請帶儘早帶小朋友與可靠中醫面診。💥
🈹切除腫大的扁桃腺,就可減低鼻鼾,真的⁉️
如果因扁桃腺腫大,不少醫生建議切除扁桃腺,改善睡眠質素。但我對此方法❌不表贊同。扁桃腺是口腔第一道防禦系統(類似警報器),尤其對對於小朋友,其淋巴系統未成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亦有不少術後個案,腺體增生,阻塞又再復發。
其實,中藥也可通過蒸汽熏鼻及湯劑內服,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的療法。此法除了治療扁桃體肥大,更對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敏感)、以及滲出性中耳炎有不錯效果。
薰蒸療法🤥:原理是將能通鼻塞的中藥煮沸,藉着鼻腔吸入這些含藥效的蒸氣,以滋潤呼吸道,改善鼻塞徵狀,屬治療鼻敏感的另一種輔助療法。
#bb鼻鼾
豐隆穴經絡 在 CheckCheckCin Facebook 八卦
【袪濕小偏方】沖涼也可袪濕?
#擦走濕氣
#濕身也可袪濕
#放輕鬆星期六
如何善用沖涼時間祛濕?
有沒有想過洗澡時也可袪濕?洗熱水澡,已經會有助血液循環,再要以絲瓜瓤輕輕擦背、雙腿內外側都可有助刺激經絡,令當氣血運行更暢順,身體就不會聚濕!另外也可重點輕擦幾個有助袪濕的穴位,加強袪濕效果!但也注意輕輕擦至皮膚微微發紅即可,不要太大力擦出血呀!
擦擦以下的祛濕穴位:
豐隆穴-
位置:小腿外側,外足踝尖上8寸,腓骨前緣外二橫指處。
功效:又稱「化痰穴」,主治痰多咳嗽、便秘水腫,對痰濕體質的人特別有幫助。
陰陵泉穴-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功效:主治水腫、腹瀉、小便不利及黃疸。
水分穴-
位置:肚臍對上1寸(2橫指寬)
功效:主治水腫、小便不利、胃口欠佳及嘔吐等症狀。
#男 #女 #水腫 #我疲憊
How to utilize shower time to dispel dampness?
Taking a hot shower can help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and you can use a luffa to gently rub your back, inner and outer legs to further stimulate the meridians to help with blood and qi flow so that your body will not retain dampness. There are also a few acupoints that you can rub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s. Note you should just rub until your skin is gently red and don’t overdo it til there’s a wound!
Beautiful bulge point
Location: outer calves above the ankle, two fingers widths from from your tibia.
Effects: relieves cough and phlegm, constipation, edema. Especially helpful for those with phlegm and dampness body type.
Ying Ling Quan
Location: inner calves, below the knee caps at the depressed point of inner tibia
Effects: alleviates edema, diarrhea, difficulty urinating and jaundice
Water divide point
Location: one inch above belly button
Effects: alleviates edema, difficulty urination, poor appetite and vomiting
豐隆穴經絡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早上要按讚】
1.
早安!
清早起來該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
按讚。
但不是臉書的,而是伸直自己的胳臂,用自己的大姆指。
2.
中國的經典固然多,但是我自己覺得要說對全人類都有獨特意義,沒有其他類比的,一是《易經》,一是《內經》。
近二十年來,雖然始終在門外打轉,但是起碼我還一直在叩《易經》的門,東張西望的。
對《內經》,則真是只能敬而遠之。
可偏偏在接觸《易經》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感受都是相信《易經》的大宇宙和《內經》的小宇宙,兩者相呼應,也相互體現。
那到底怎麼可以對《內經》有點起步的接觸?
3.
我想的還是經絡。
「經」本來就是「徑」。經絡的經就更不必說。
如果能對經絡有些了解,應該就可以略知《內經》的門徑。
但是寫經絡的人不知凡幾,能不講得越來越複雜都不容易,要說淺顯易懂還真不好找。
所以我認識了沈邑穎醫師之後,就跟她打聽起來,請她幫我推薦一本入門的書。
4.
沈醫師 Harmony EShen 是我們出版的《中醫護好心》的作者。
之前耳聞的都是她在東部行醫,聽來很飄逸也同時很勞累的事迹。
所以想像中是個清幽中經常垂眉低目的人。
但見面之後,發現除了她的髮色比我想的更白之外,其他的都完全不同。
簡單地說,即使你不認識她,走在台北東區某條街上和她擦肩而過,也會因為她走路的步伐比別人更快一些、說話聲音和笑聲更高一些,眼神也更亮一些,而讓你很難不注意。
她講起醫療和健康,像在講故事,完全不掉書袋,談起中醫,不弄玄虛。
《中醫護好心》把每個人如何護理、照顧自己的心講得很透徹。其中也有個段落介紹了《內經》和經絡,所以我想請她推介入門的書準沒錯。
5.
很高興兩年前的請教,成了激發沈醫師寫《經絡解密》這套書的源起。
她這麼回顧我提了那個問題之後發生的事。
「被他突然一問,我竟一時答不出來,因為最早學經絡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之後的印證與研究則是在臨床經驗上慢慢累積與體悟出來的。但我心想過去或許還沒有合適的書籍,但現在應該會有吧!我答應郝先生回去找找再回覆他。
「回到醫院工作,我詢問坐在後面跟診的一群年輕醫師們,『如果想進一步了解經絡,有沒有可以參考的入門書?』
「年輕醫師們異口同聲的答案竟然是:『沒有!』
「我聽了感到很驚訝,後來自己上網搜尋相關資料,確實沒有找到合適的入門書。回想自己學習中醫的過程中,尤其是經絡系統,多數是從古書典籍裡去搜尋及思考,而現代的一些經絡書籍對於一般讀者而言,仍較為深澀古奧,難得其門而入。因此我當下就起心動念,乾脆自己來寫一本趣味的經絡入門書吧!」
6.
當然,她不是沒有掙扎。因為本來她在《中醫護好心》之後準備動筆的是一些中醫的專業書。
她也不是沒有碰到挑戰。
「剛開始寫經絡時還真的很輕鬆,因為這些年我也開過許多經絡課程,臨床上更是以經絡概念來做診治,因此要切換到與隱形的讀者們聊一些經絡與生活中的趣事,自己也寫得很開心!同時我也常在診間和臉書上,與病人、跟診醫師和好友們分享寫書心得,逗得大家笑呵呵。
「然而大家聽完之後,開始提問了⋯⋯病人希望增加養生保健;醫師希望增加臨床診治;親朋好友建議增加深度與廣度⋯⋯不同的期盼都是善意,使得我原本輕鬆的心念也跟著動搖,試著將一些比較專業的概念寫進書中,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面對挑戰最好的解方就是以戰止戰。
沈醫師最後的方案是:把原先想的一本經絡入門書發展成一套八本書的《經絡解密》。
二月,我們出版了第一本《經絡啟航+肺經》。
7.
今年從一月下旬開始,就很忙。
我出國的時候這本書還沒入庫,回國後就忙台北書展,一直想仔細拜讀這本書不得空。最後一直到前幾天才看完。
實在很精彩。實在很入門。許多精彩之處我用書上的截圖來舉例,請大家看一下附圖。這裡我只講一點。
專業的東西,很怕用專業術語和角度來解釋。以專說專,就越鑽越專,讓看不懂的人更摸不著頭緒。
我一直相信,談複雜的問題,最好用淺白的比喻。但是淺白的比喻不好找。不好找的原因,一是必須對問題的本質有很清楚的了解,二是要看出其他一個不相干的事物有什麼和這問題同樣的本質。然後把兩者相聯,成了一個比喻。
沈醫師在這本書裡比喻不斷。讓任何不懂中醫的人都能借由她的比喻而了解經絡是怎麼回事,以及第一本書談的主角「肺經」是怎麼回事。
談到「經絡」,會涉及「經脈」、「經別」、「絡脈」、「經筋」四個系統。
沈醫師是用手機的傳輸充電線來比喻的。她這麼說:
「經脈 -- 負責傳輸人體氣血。類似電線內部的銅線,傳輸資料及充電。
「經別--加強經脈與相表裡臟腑在體內的連結。類似傳輸線與手機的連接頭,屬於近端連接。
「絡脈--加強經脈與相表裡經脈在四肢的連結。類似傳輸線與插座或其他電子產品的連接頭,屬於遠端連結。
「經筋--包覆在經脈和臟腑的外部以提供保護。類似包覆在銅線外部的橡膠絕緣體,屬於電線的外層組織以保護銅線。」
很好懂吧?
8.
我覺得沈醫師寫這本書之所以淺顯明白、生動有趣,主要立足於她的誠懇。
她不只是誠懇地揭開中醫師不傳之秘,更難得的是不扮高深,連自己過去學習過程中曾經犯過的錯誤,也明白說出來,希望提醒讀者注意。
譬如,她用「經絡圖」來介紹了經絡四個系統之後,又特別再介紹「經穴圖」。並特別強調:「因為個人曾將這兩個圖混淆,希望讀者不要重蹈覆轍。」
我相信也是因為這種誠懇,使她不斷地思考如何借用每個人生活中的事物,來比喻說明《內經》這麼深奧的內容。
當然,她用了這麼多比喻,尤其有許多和音樂、歌曲相關之後,讓我相信她也一定很愛唱歌。
等下次見面的時候,我要找她去唱一次卡拉OK。
9.
最後,讓我們回到開頭吧。
為什麼早上起來要豎起大姆指按讚?
因為「肺經從肺系出來之後,經過腋下,沿著手臂陰面的前側,經過手肘,進入腕關節再進入手掌內側,經大拇指根部肌肉豐厚隆起的地方,最後直接抵達大拇指末梢。」
所以肺經的經穴路線很簡單,「就是手臂伸直,掌心朝上,從肩膀到大拇指的連線。」
也因此,沈醫師說:「肺經這條從腋下到大拇指的連線,依據所經部位跟動態特色,體現出生命中寬闊與接納的態度,所以才稱為『肺腑之言,開懷讚美專線』。」
總之,從今天起,就經常伸直手臂,用力豎起大姆指,開懷讚美別人,讚美這個宇宙吧!
並且越是早上做這個動作越好,最好五點起來做。因為那正是肺經開始活動的時候。^_____^
@博客來 http://bit.ly/2CMO8ZA
@誠 品 http://bit.ly/2HQ3z79
@金石堂 http://bit.ly/2ovadri
@讀 冊 http://bit.ly/2owYecR
@大 塊 http://bit.ly/2BUXO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