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 創作生涯中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建築作品展——挑戰,目前正在東京的 #國立新美術館 開展中。
本展集合展示了89件建築專案以及270件模型、平面設計圖等資料,分為六大區塊。
一、原點/居住
二、光
三、留白的空間
四、閱讀場域
五、活用某件事物製作出尚未存在的東西
六、培育
以「對抗都市的游擊隊(都市ゲリラ)」自居的安藤忠雄承繼巴西革命家 #CarlosMarighella 的理念,利用建築對抗過度密集開發的都市,他總是希望能在空間中創造出一個自然風能自由流動的「風穴」,比如說在建築裡開出一大片沒有特定目的的廣場「留白」,有時也會出現從地上回到中空的廊道,他的作品中總存在現代人能喘息一下的沈澱與累積。從他建築的原點——「#住吉的長屋」中也能看見他這種想法的原型,在一個封閉的長方形水泥盒中開出一個能迎接光線、微風、鳥語、雨水等自然斷片的中庭,當建築能以受身姿態融合這些斷片,就有機會能以純粹的型態成為一幢永遠的建築。住在「住吉的長屋」中的東先生也在展覽現場寫下他的感想:「有時會因為感受到自然而欣喜,也會因為不便而感到厭煩,但努力住在這裡的35年間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讓我不會對住在這裡的生活感到厭煩。」
安藤忠雄認為,世界太過於便利不是一件他樂見的事情。就像他的建築事務所是一幢高五層樓的瘦窄型建築,沒有電梯,沿著壁面往上延伸書櫃聳入天際,如果要爬上去拿書或開會只能慢慢走樓梯,而展覽現場很特別地將他的事務所以原尺寸重現部分狀態,讓參觀民眾感受宛如圖書館的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是如何產出一個個名建築的臨場感。
最近許多國家包括台灣、日本都有許多活用老房子留下來的文化開發出新的商業設施的案例,安藤忠雄認為,文化是歷史與人們記憶堆積之後才會慢慢出現的產物,他所思考的再生不是單純保留舊有建物、也非拆掉後蓋新建築,而是製造出一個場域能以絕妙的平衡包容新舊價值,繼續留在世上。對他來說,建築發想的源頭是人們內化於心過去曾到訪過的一頁風景,而每個空間一定都有隱藏其中的地方記憶,建築師必須要能敏銳地察知隱藏在背後、看不見的價值,才能在那個地方製造出只有那個地方才能出現的建築樣貌。
對於建築師與業主的關係,他認為業主是與建築師一起奮鬥的夥伴,建築與植栽相同,如果放手不管的話就會漸漸老化、死去,當一個建築從建築師手中誕生後,就必須靠著在裡面的業主照顧,當住在其中的人與建築產生一個良好的互動關係,建築就能持續地走過亙遠時代。安藤忠雄在展覽最後的影片當中提到,當一個場所種了一棵樹,人們就會往那個方向聚集,如果種的是櫻花樹或梅樹,開花的時候就能給予賞花的人們無限的感動,而感動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能源。建築也是能聚集人們的標的,因此他認為蓋建築就像種樹一般,建築要能激盪出潛藏人們那種最原始的力量。
最後,我想說一下我對安藤忠雄展覽的感受。去年中我在同一個地方看了 #三宅一生 的展覽,從中感受到三宅一生對設計的熱愛,以及他對地球環境的關懷,看到最後即便我不是時尚設計背景,感受到那樣將生命奉獻於設計的虔誠,我眼眶就忍不住泛紅,而我也在觀看安藤忠雄展中湧出一樣的情緒。展場中有很多畫在空白牆壁上的手繪sketch,其實那是安藤忠雄在導覽媒體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為了解說而隨手畫下的圖稿,從那些隨意的筆觸能感受到他血液中對於創作不老的青春脈動。他也曾在公開演說中提到,每次到國外展覽的時候,他總會請當地的學生一起加入策展、製作模型,從中傳授他對建築的經驗。甚至在日本國內亦同,因此你可以看到展覽的作品說明中都有幫他做模型的學生一起的合照。不過他也笑說,因為真的很辛苦,大一、大二的學生通常都很熱烈參加,而他也會為這群學生熱血拼命的身影感動,但大概從大三開始這些學生就不太愛接他電話了,他自己臆測可能是因為要找工作吧,所以覺得沒辦法來參與(笑)。安藤忠雄知道 #建築與設計的未來在教育,因此即使工作忙碌也會盡量撥出時間與學生交流。
安藤忠雄希望來看展的人能帶走所有他一生的對建築的熱忱與經驗,繼而傳承下去。他在展覽最後的影片中說,要去 #想想地球與自己的關係、#社會與自己的關係,然後 #思考自己能做什麼?#又想在社會做些什麼?這些思考其實比起所謂找一份工作來得要重要許多。因此你能在他的模型中看到,他的作品總是緊貼地表,貼著地形起伏,有的甚至整個埋在地下,只為了不打擾周圍的自然景觀,甚至也進行許多打造環境的計畫,像是在掩埋垃圾島上進行植樹計畫「海の森プロジェクト」等,他說,這不是為了你打造的森林,而是為了後代的孩子,任何事情只要能持續腳踏實地的累積,就能為後世帶來豐碩的成果。
安藤忠雄不只是一位建築師。他還是一位熱血的教育學者、有創造力的拓荒者,更是為了人們的美好未來努力、一往無悔的擺渡人。僅以此文表達我對他的敬佩!
#平面設計圖上看起來像電腦字的工程數字都是手寫真的有夠強!
#展覽最後有他親自做給業主的各種手工立體卡片很可愛一定要看
#我寫到最後又是有點眼眶濕潤是為何
#年紀大了淚腺氾濫
国立新美術館開館10周年 安藤忠雄展-挑戦-
期間:2017年9月27日(三)〜 12月18日(一)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東京都港区六本木7-22-2 )
時間:10時〜18時(日〜四)
10時〜20時(五、六)
休館:二
www.tadao-ando.com/exhibition2017/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Is-16fscg&t=45s (Casa BRUTUS)
字幕/翻譯:#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校對:諸橋拓實 Takumi Morohash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什麼是 #中都打狗源工業博物館 ? 🏭大家知道高雄最早的工業起源,就在三塊厝 - 中都 - 鼓山一帶嗎? 現在的鼓山台泥舊廠後方,有三座超過百年的石灰窯 (1919年淺野水泥株式會社建造 );山腳下的唐榮磚窯廠,前身是1899年日人鮫島盛建立的鮫島煉瓦工場; 中都濕地對面的 #林商號合板倉庫舊址,美...
豐島美術館建築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漂浮海上藝術殿堂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
耗費10多年興築的阿布達比羅浮宮(Louvre Abu Dhabi)昨天開幕,這座享譽全球的博物館首度進駐阿拉伯世界,11日起將開放公眾參觀。
法新社報導,法國與阿聯10年前商定展開30年的合夥關係,初步消息指這項合作價值高達11億美元,包括斥資近5億美元換取羅浮宮名稱使用權。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阿布達比邦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及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King Mohammed VI) 等國領袖一同出席開幕典禮。
阿布達比羅浮宮由榮獲普利茲克獎(Pritzker)的法國建築師努維爾(Jean Nouvel)負責設計,靈感來自阿拉伯老城麥地那(Medina)。
銀色穹頂布滿具有阿拉伯特色的鏤空幾何圖形結構,看似漂浮在這些白色藝廊上方,努維爾將流瀉而下的光影形容為「光雨」。
每道光束落地前,都需經過8層幾何形鏤雕穹頂,不斷變化的光影猶如陽光灑落棕櫚樹或阿拉伯傳統市場屋頂形成的影子。
阿布達比羅浮宮是沙迪雅島(Saadiyat Island)3座博物館當中最先亮相的一座,蓋瑞(Frank Gehry)設計的阿布達比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Abu Dhabi)及佛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的扎耶德國家博物館(Zayed National Museum)也將登場。
在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作品中,約有5%屬當代和現代藝術,包括中國大陸藝術家艾未未的重要作品。
不過,這座博物館主要聚焦世界歷史和宗教,展品包括相對而立的6世紀可蘭經、中古時代聖經和葉門妥拉經卷(Torah),全都停留在傳遞相同訊息的韻文頁面。
這座博物館目前已借展約300件作品,包括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1887年的自畫像和義大利大師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La belle Ferroniere)。
石油豐饒的阿聯也耗費數年時間悄悄建立屬於自己的永久藝術收藏品 。
阿布達比羅浮宮從阿聯的藝術收藏品中挑選250多件展出,包括法國畫家馬奈(Edouard Manet)、荷蘭抽象藝術畫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和土耳其畫家貝伊(Osman Hamdi Bey)的作品。
新聞來源:UDN
畫面來源:RTV. AP
豐島美術館建築師 在 跟著S看世界 Facebook 八卦
此生必去,細細品味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豐島美術館」
回歸最初,空靈的感動⋯⋯
「豐島美術館」是於2010年,第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落成,由獲得普立茲獎的建築師西澤立衛( Ryue Nishizawa) 設計白色主體建築,唯一展示由藝術家內藤禮 (Rei Naito) 所創作的「母體」。
豐島美術館建築師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評價
什麼是 #中都打狗源工業博物館 ?
🏭大家知道高雄最早的工業起源,就在三塊厝 - 中都 - 鼓山一帶嗎?
現在的鼓山台泥舊廠後方,有三座超過百年的石灰窯 (1919年淺野水泥株式會社建造 );山腳下的唐榮磚窯廠,前身是1899年日人鮫島盛建立的鮫島煉瓦工場;
中都濕地對面的 #林商號合板倉庫舊址,美都路上東尼羽球館前身為 #亞洲合板工廠、還有 高雄幸福川-三塊厝 一帶發展極為重要的建築師蕭佛助,打造的六座大戲院中僅存的戲院遺址 - #中都戲院,都遺留了高雄早期人民生活的痕跡。
如果以唐榮磚窯廠為核心,串聯三塊厝 - 三鳳中街 - 三民市場,成為333小旅行路線,再往西延伸到鼓山舊台泥廠,往南沿著西臨港線的路徑,接到早期台灣進出口物資最重要的鐵道博物館 - 香蕉碼頭一帶,就是 #高雄百年的最早工業地帶!
📼唐榮磚窯廠的八卦窯及兩座煙囪具有高度歷史及文化意義,極具保存價值。如此有豐富歷史和文化的特色建築,在多次修復後,目前仍未全面開放,同時交通資訊與指引都不夠完備,十分可惜。
以日本犬島煉銅廠為例,經過整修後,活化變成美術館,近年來由於銅精錬所還有採石場遺跡的獨特氛圍,也被許多日本電影、電視劇作為外景拍攝地。
日本之所以吸引人,不是在於現代,而是在於保留傳統;高雄,廣為人知的工業城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早期工業第一現場,如果能夠打造成 開放式的 #打狗源工業博物館,才能呈現出這個城市最重要的面貌。
城市轉型,重要的是不能忘記過去,保留歷史現場,來訴說高雄最早的工業故事。
吸引人的,不是現代建設,而是整個城市轉型的痕跡。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shkai.l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T6Y8AmQpY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