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念書只考上高職,而同學念明星高中,當她抱怨著期中考要考八科時,總是忍不住插嘴說自己要考十三科、要實習,多苦多苦,最後不忘強調「有一技之長比考大學重要」。來到了職場,也看過不少學長姐被奉承「學理堪比VS」,或是「地下主任」時,得意的樣子。
聽久了,還真的以為念了高職就比高中生更強、學長姐的等級已經高人一等,而一直都停在基層不往上升,只不過是不想爭而已呢!
#覺得自己不足才需要嘴砲自爽
漸漸我懂了,原來是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足,才會需要如此靠嘴巴補足,才會需要那樣話語讓自己感到得意;也原來只有護理師自己等級不夠時,才會渴望用「堪比醫師」、「地下主任」這種標籤來自爽,不然,「護理師」本身就夠令人驕傲了,不是嗎?
偏偏當等級不夠時,就會很害怕別人看穿自己不足,無論對自己或是對別人,就強化成要用嘴巴補上個幾句,好像少說了兩句自己好棒或是別人很差,就會被人瞧不起。
說到底,不過是弱弱相殘而已。
#護理界就是弱弱相殘
護理界現在的職場環境,九成九都知道自己過得不好,過勞的工時、高壓的環境、刁鑽的病家,以及永恆不變的低薪,讓我們真的很需要爭嘴巴上的輸贏:
👉當學妹做得好,一定要補一句「襪子要穿白色」;
👉當阿長做得好,要加上「還可以再這樣那樣~」;
👉當同事升得快,不能不說一句「還不是內定」;
👉就連人家嫁得好,也要硬說是「手腕很好啊~」。
我在護理界這麼長一段時間,從老師到學長姐到主管,沒有一個讚美是100%畫句點的,一定會從中挑出個什麼小點,「還有進步空間」。
#真正自信的人懂得欣賞別人的美好
我後來才知道,讚美原來是可以100%的。
第一次聽到純讚美時,我還以為他的話沒有講完,愣了一會等後面的「賜教」,緊接著才意識到,在護理界,從不存在這樣的「做得好」the end,永遠都有後面的「需改進的建議」。
這到底是一般人標準太低,還是醫療業人命關天標準應該要跟天一樣高呢?但,醫生們彼此交談間,也沒有這樣凡事都要補一句啊!
#護理人從未擁有過自信
我想,那些忍不住的酸言酸語,只是因為護理人從沒有真正對自己有自信吧!
護理的困境我這邊就不多說了,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們,沒有誰真正教會我們覺得自己好棒,只有如履薄冰等著被罵。那些包裝在「病人安全」之下,稱為「好還要更好」的教學也好、霸凌也好,都只是害怕被看穿的無自信表現。
年代一久,包著包著,連做人的基本禮貌應對都不知道包去哪兒了?
#過去都是這樣不代表就是對的
最後,我只是想說,學長姐那些總是會被罵的自卑過去,不代表我們就要傳承下來成為下一代的經驗,那些悲傷的事,可以就到我們這一代為止了吧!
我們一起,就從純然的欣賞與讚美,並努力克制那負面的最後一句話開始!
#從自己做起
#打掃護理界
#質變而量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