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門
最近在看日文版「サードドア」(The Third Door,中文譯名第三道門),把腹黑開關開大一點,這本書的主旨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要成就什麼,其實也可以走旁門左道」
「人生、事業、成功,這些場面就像夜店一樣都設置了三道門。第一道門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是你得花時間排隊乖乖買票的入口。第二道是VIP專用入口、第三道門則是多數人不知道也不會選擇的,你得跳脫隊伍,可能去建築物後方猛敲側門、或者撬開某扇窗、甚至從廚房偷偷潛入」
書的內容在描述一位19歲南加大學生渴望找到人生方向渴望成功,但他翻遍市面上所有書籍都尋不著(比爾蓋茲等)名人們成功的真正秘訣,於是異想天開決定憑一己之力去探索去採訪(本書其實著重在路人甲究竟如何採訪到比爾蓋茲等名人的過程)故事內容算有趣,整本書也算有些許啟發性。
關於「第三道門」呢,回首過往,發現我沒走正門的次數其實也不算少。比如某某工作是靠人脈得到、某某好處靠個人魅力(很敢講)或心機得到,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應該都有一些第三道門的經驗吧?!
如何透過第三道門抓住機會?
書中有些建言,像是
■跟組織或他人借信用度:
我近期有一位頗想採訪的對象住在紐約,總覺得單靠我個人去爭取採訪有點難度,所以跟某個媒體要了篇幅借了信用度,對方允諾我可以使用媒體名義爭取採訪。
■寫好第一次接觸的信件:
「一週工作四小時」的名人作家Timothy Ferris給了大學生作者非常實際的建議,若想讓對方確實讀信甚至回信,請直接表明「本封信內容掌控在一分鐘以內,還請您撥時間閱讀」(讓對方知道只要花一分鐘就能看完信件)
不要丟問答題,而是給對方選擇題「關於什麼什麼,不知道您覺得A案XXX比較好,還是B案OOO比較適合」(其實這點在日本職場是常識)
■只聊自己專屬的經驗
社交場合裡講一些場面話或大家都知道的事壓根不會讓人留下印象,而是要講屬於你自己的特殊故事。像我們在經營粉絲頁其實就是用自己的故事在跟大家交朋友。
不過我今天不是要特別介紹書,而是想聊「第三道門」。
我始終覺得第三道門和邪道還是有莫大差異😒
去年一整年,某間公司的負責人陸續寫過好幾封業配邀約信件來,除了第一次我有回覆,後來所有信件我都決定無視。怎麼說,江湖混久對於心術不正的人還是有些敏感度的。
這家公司讓我覺得只是來探人隱私。
「中古小姐合作價碼多少?美國住址是什麼」對方信件重點只是想知道這些。
反正經過一回合來往,我就再也沒跟負責人交談過,當然也從來沒有合作。退一百步,硬要說有什麼關係,真的就是一次報價詢價的信件聯絡而已,多的沒有了。
我覺得粉絲頁不管經營團購或業配,要去研究使用商品已經得花掉眾多時間,可以的話,一點都不想浪費時間在「人」這件事上……所以選擇能信任的合作夥伴很重要。
我自認夠謹慎,但沒多久還是聽到A廠商說「妳的經紀人怎樣怎樣耶」
「我經紀人是誰呀?」我驚訝
對方講了一個我沒特別印象的名字
「所以那位經紀人跟貴公司報價了嗎?」我質疑
「對喔,而且價格是妳現在報的N倍高」
再沒多久又聽到B廠商表示
「對方知道我們準備跟妳合作很不高興,她認為中古小姐是她那邊的人,怎麼可以不跟她打招呼,還說沒透過她直接找妳有違職業道德,而且只有透過她才可以得到妳特別關照」
WOW!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我有了新的高價碼、有了新的人際關係、還有了新的人格(透過某某我就會特別關照某廠商)不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驚悚嗎😒
究竟是誰跟我還有我不存在的經紀人借了信用度呢??
終於,結果拼湊出來,一直冒用我方名義在跟廠商們周旋的就是當初來探人隱私的某公司負責人(對,她一年內寄了多封信來,我就只回過那麼一次)完全不懂為何演成這樣?
她這第三道門開的夠詭異!
所以,要跟陌生人建立信任感還是很難?
也不見得。現在我很信賴的合作夥伴也是當初從一封mail的詢價、議價邀約關係開始的。那時候誰也不認識誰,可經過幾次合作關係之後,我確定可以把自己和讀者交給對方。
我們跟陌生人接觸的起點常常都是一封mail,結果卻可以千差萬別。心術不正的人只能靠騙術、靠演技謀生。這種起點的合作關係我覺得走不遠,可是選擇能安心合作的夥伴,大家可以一起做更多有趣的事。
比如,現在我們常常拿到的已經不是公關品,而是尚未成形的產品或設計案或未正式代理的海外商品,因為平常開團購,不管在數字(業績)或讀者朋友們的意見回饋上(只要是給我的私訊,我都會看)累積了不少經驗,我們可以把這些意見傳達給品牌廠商,而品牌廠商也可以開發出(代理)更貼近消費者的產品,這部份就我個人而言是很有價值的工作。
總歸一句話,開第三道門取得捷徑之前,請記得現在是「信用社會」!你做的下一件事是在累積信用點數還是摧毀信用點數,其實都會影響成敗。
「議價回覆信件」的推薦目錄: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信範例中文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和網路上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信範例中文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和網路上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信範例中文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和網路上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回覆信件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回覆信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回覆信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回覆信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E-mail商業實用英文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網路上關於議價回覆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網路上關於議價回覆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網路上關於議價回覆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議價回覆信件 在 【2023最新】TD寄實體信需要回覆嗎?收到1042-S ... - YouTube 的評價
議價回覆信件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八卦
第三道門
最近在看日文版「サードドア」(The Third Door,中文譯名第三道門),把腹黑開關開大一點,這本書的主旨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要成就什麼,其實也可以走旁門左道」
「人生、事業、成功,這些場面就像夜店一樣都設置了三道門。第一道門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是你得花時間排隊乖乖買票的入口。第二道是VIP專用入口、第三道門則是多數人不知道也不會選擇的,你得跳脫隊伍,可能去建築物後方猛敲側門、或者撬開某扇窗、甚至從廚房偷偷潛入」
書的內容在描述一位19歲南加大學生渴望找到人生方向渴望成功,但他翻遍市面上所有書籍都尋不著(比爾蓋茲等)名人們成功的真正秘訣,於是異想天開決定憑一己之力去探索去採訪(本書其實著重在路人甲究竟如何採訪到比爾蓋茲等名人的過程)故事內容算有趣,整本書也算有些許啟發性。
關於「第三道門」呢,回首過往,發現我沒走正門的次數其實也不算少。比如某某工作是靠人脈得到、某某好處靠個人魅力(很敢講)或心機得到,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應該都有一些第三道門的經驗吧?!
如何透過第三道門抓住機會?
書中有些建言,像是
■跟組織或他人借信用度:
我近期有一位頗想採訪的對象住在紐約,總覺得單靠我個人去爭取採訪有點難度,所以跟某個媒體要了篇幅借了信用度,對方允諾我可以使用媒體名義爭取採訪。
■寫好第一次接觸的信件:
「一週工作四小時」的名人作家Timothy Ferris給了大學生作者非常實際的建議,若想讓對方確實讀信甚至回信,請直接表明「本封信內容掌控在一分鐘以內,還請您撥時間閱讀」(讓對方知道只要花一分鐘就能看完信件)
不要丟問答題,而是給對方選擇題「關於什麼什麼,不知道您覺得A案XXX比較好,還是B案OOO比較適合」(其實這點在日本職場是常識)
■只聊自己專屬的經驗
社交場合裡講一些場面話或大家都知道的事壓根不會讓人留下印象,而是要講屬於你自己的特殊故事。像我們在經營粉絲頁其實就是用自己的故事在跟大家交朋友。
不過我今天不是要特別介紹書,而是想聊「第三道門」。
我始終覺得第三道門和邪道還是有莫大差異😒
去年一整年,某間公司的負責人陸續寫過好幾封業配邀約信件來,除了第一次我有回覆,後來所有信件我都決定無視。怎麼說,江湖混久對於心術不正的人還是有些敏感度的。
這家公司讓我覺得只是來探人隱私。
「中古小姐合作價碼多少?美國住址是什麼」對方信件重點只是想知道這些。
反正經過一回合來往,我就再也沒跟負責人交談過,當然也從來沒有合作。退一百步,硬要說有什麼關係,真的就是一次報價詢價的信件聯絡而已,多的沒有了。
我覺得粉絲頁不管經營團購或業配,要去研究使用商品已經得花掉眾多時間,可以的話,一點都不想浪費時間在「人」這件事上……所以選擇能信任的合作夥伴很重要。
我自認夠謹慎,但沒多久還是聽到A廠商說「妳的經紀人怎樣怎樣耶」
「我經紀人是誰呀?」我驚訝
對方講了一個我沒特別印象的名字
「所以那位經紀人跟貴公司報價了嗎?」我質疑
「對喔,而且價格是妳現在報的N倍高」
再沒多久又聽到B廠商表示
「對方知道我們準備跟妳合作很不高興,她認為中古小姐是她那邊的人,怎麼可以不跟她打招呼,還說沒透過她直接找妳有違職業道德,而且只有透過她才可以得到妳特別關照」
WOW!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我有了新的高價碼、有了新的人際關係、還有了新的人格(透過某某我就會特別關照某廠商)不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驚悚嗎😒
究竟是誰跟我還有我不存在的經紀人借了信用度呢??
終於,結果拼湊出來,一直冒用我方名義在跟廠商們周旋的就是當初來探人隱私的某公司負責人(對,她一年內寄了多封信來,我就只回過那麼一次)完全不懂為何演成這樣?
她這第三道門開的夠詭異!
所以,要跟陌生人建立信任感還是很難?
也不見得。現在我很信賴的合作夥伴也是當初從一封mail的詢價、議價邀約關係開始的。那時候誰也不認識誰,可經過幾次合作關係之後,我確定可以把自己和讀者交給對方。
我們跟陌生人接觸的起點常常都是一封mail,結果卻可以千差萬別。心術不正的人只能靠騙術、靠演技謀生。這種起點的合作關係我覺得走不遠,可是選擇能安心合作的夥伴,大家可以一起做更多有趣的事。
比如,現在我們常常拿到的已經不是公關品,而是尚未成形的產品或設計案或未正式代理的海外商品,因為平常開團購,不管在數字(業績)或讀者朋友們的意見回饋上(只要是給我的私訊,我都會看)累積了不少經驗,我們可以把這些意見傳達給品牌廠商,而品牌廠商也可以開發出(代理)更貼近消費者的產品,這部份就我個人而言是很有價值的工作。
總歸一句話,開第三道門取得捷徑之前,請記得現在是「信用社會」!你做的下一件事是在累積信用點數還是摧毀信用點數,其實都會影響成敗。
議價回覆信件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八卦
這篇也不錯。您也可以寫一篇啊。
https://www.facebook.com/stand4taiwan/posts/2151891081751980?__xts__%5B0%5D=68.ARDlS8DRgsNKL9umzO4T6OXmSc39MLD52Q5MaXKRbJf1J7rYC_oPtfu2Lx-6ZB0KZchY4Mzpz0FOKZP1WdGnv2r_P0-5MhWkixZHb7Zv4_lJHscChGkEsQ-af0-UGY6-sJjZ8IzlujO0wGxpxHVHyBD8ZEtG4ovO-C1YKVutx-riNB7ZLeEK0w&__tn__=K-R
這篇是「屠殺」這本書的作者,在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結束後,對於國民黨對柯的指控、柯文哲對他的指控,所做出的回應全文翻譯。
裡面提到了訪談柯文哲的背景,柯提到的內容,他數度求證對柯訪談的內容,以及取得柯文哲用本名表示自負文責,並且同意文稿內容、簽名並提供照片的信件往來證據。
如果你沒耐心或沒興趣看完,還是提醒你一些重點:
除非有其他證據,避免指控柯文哲的「仲介」身分,因為本書作者從來沒有這樣寫,或者這樣指控。(刑法上知情可能要負擔的刑責,則是另外的問題)
如果你支持柯文哲,試著替他立場的巨大變動辯護,他會需要你縝密的論理和實證依據,不然就作實了他前後不一、脫免政治和言論責任、欠缺應對重大事件的能力,以及難以避免的中國因素。
下面是非精準翻譯,要看原文或影片訪談,請直接點進去連結。
--
#你的書怎麼會變成台北市長選舉(2014)的主戰場?
在書中,柯醫師描述他為了自己在台灣的待移植病患、確認中國器官移植的品質,因而訪問中國某間醫院。在他發現中國使用法輪功人士的器官作為移植來源後,他試圖倡議提升中國器捐體系的透明度。結果當然是沒成功,但是在我的書中,我將柯醫師描述為單一的勇氣。
不過在台灣多數人(當時)無視上面這一段,10月時,因為選情看好,對手開始從書中斷章取義,將柯醫師描述成器捐的仲介。我認為這是完全脫離書中的陳述和誇張的錯誤,吵了大概一周,柯文哲出來開記者會澄清,同時卻也指責我著作中對他描述的錯誤,並指責我書中對他的訪談記錄未經他的授權。
問題是,柯文哲對我的指責根本不存在書中。就像我的律師講的一樣,沒有一個英文版本的讀者會把這些關於柯文哲的訪談解讀成他是器捐的仲介。
#柯文哲有對於中國的器官販售表現出任何的興趣或者真的涉入其中嗎?
你覺得有哪個器官買賣的仲介會自己跑來讓我做訪談嗎?當然不會,柯文哲考量的只有他的病人的利益。
#當初你的書怎麼會把對柯文哲的訪談寫進來?
在2008年7月,我的研究助理和我聽說他可能知道一些關於中國器官移植的情形,就規劃要訪談柯醫師。在訪談中,柯醫師描述了一個很一般的故事:有個診所有一些老病人需要器捐,那他作為醫生便前去中國確認那裡器捐體系的品質。他向一間醫院諮詢相關的程序跟價格,在認識一些中國的醫生之後,對方表示相較於在中國的價格,會給他診所的病人折扣。
我認為人們在中國議價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所以這段訪談原本沒什麼寫進書中的價值,直到柯文哲描述了更多有爭議的細節:對方跟柯文哲說,他在台灣的病人應該要來這邊的醫院,這樣才會取得更健康的器官。因為這些器官的「捐贈者」就是法輪功學員──也就是中國的思想犯。
這故事是發生在2004~2005年間,早於任何關於中國將法輪功學員做為系統性器官移植來源的報導見世之前。在當時,關於這件事的規模到底有多大,沒有人知道。但是柯醫師已經意識到可能存在於幕後的恐怖運作:至少有一間醫院的醫生們,為了取得器官而殺害法輪功學員。
也許其他的台灣醫生也有耳聞,不過柯文哲應該是第一個決定要做點什麼的人。他建立了一個流程,要求中國的醫師填具「捐贈者」的身分資訊。他覺得這樣可以讓這種運作遁入地下,應該可以解決95%的問題(剩下的5%意指法輪功學員)。當然,接下來的幾年間,所有的中國醫師都拒絕填表照做,柯文哲就改變策略,決定要去找個記者來爆料。
#那個人就是該書的作者你嘛。那柯醫師的訪談怎麼會進了你的書,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在其書中,柯文哲提到中國器捐的流程,會從雙方達成協議開始,所有對話就都是保密的。在那幾年,我的研究員不時打電話給柯文哲,我也打電話問過他,中國對於境內法輪功學員的身分有沒有建立中央的資料庫。柯文哲表示整個摘除器官的流程會透過一個像是ebay介面的系統進行。雖然柯文哲的英文並不是非常流暢,但我想對通話的雙方而言,討論內容就是關於法輪功的器官摘除這是非常明顯的。
2013年6月,我決定試圖取得柯文哲的同意,將之前的談話內容以「匿名台灣醫生」的名義編入書中。因為跟柯文哲的通話並沒有錄音,我就請助手寄電子郵件給柯文哲,附上我們基於之前對談所做成的概略草稿,並以中文寫下這些問題請柯文哲回答:
1. 在未提及你的名字、關於你的詳細背景或任何細節的前提,我們可以把這些內容納入書中嗎?
2. 這份草稿的內容是否是基於真實?我們在你的電話訪談中沒有錄音,也沒有特別向你確認,有部分內容我們並不是非常確定,只做了概略的紀錄稿。你能否確認這份稿件的內容,並且告訴我們哪部分是不正確的。如果存在錯誤,也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陳述。
柯文哲的回覆:該報導看起來OK(the story seems OK.)。
2014年1月,我們再次詢問柯文哲,該書將於8月出版,而書中關於他的陳述能否使用本名。柯文哲表示「可以,我對我的陳述自負其責。」他進一步在我們的請求後提供了高解析度的個人照供該書出版用。簡言之,柯醫師有三個清楚的機會,可以回應道「請稍等,我再把內容確認一次」。往來的信件可以證實,即便是經過出版商嚴格的編輯流程,柯醫師當時所收到的稿件,和該書出版後的內容之間,並不存在實質的差異。
我在書中訪談超過一百個見證人,其中有些人為了這份調查,是真的冒著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危險做陳述。其中沒有任何人對於本書的出版提出異議。如果柯醫師曾經做出任何保留,即便只是非常細微的反對,我必然會把柯所陳述的部分排除於該書。
#你對於(柯的反言)是否感到怨恨、是否認為柯醫師對你感到怨恨?往後如何與柯文哲應對比較適當?
我給予柯文哲和他的支持者最大的祝福。我依然相信柯文哲作為同意以自己的名字替該書作證,是具備道德風範,並且試圖以自己的能力去抗衡此種人權暴行的人。只是很不幸的,柯醫師因為選舉和政治因素,認為有必要讓自己與過去為該書陳述的證言保持距離。
在不同政治陣營,很多人做了不同的陳述,我並不想下評論。而就我的研究員的觀點,如果要說柯文哲和我們之間就該訪談存在不同的記憶,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同意在這本書的中文版的序文中,加註柯文哲對於該訪談的考量。對於部分書中的陳述,如果在需要的段落用註腳來提示讀者來自柯的考量,我也完全可以接受。我想,柯文哲或許是為了其所屬的部門(醫療),而不是為了個別的病患,因而與中國有所協商。也或許,柯文哲關於自己陳述與中國醫師去唱卡拉OK的事從來沒發生過,也或許,柯文哲從未在中國替自己的病人約診。
但無論如何,這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柯醫師確實為了我書中的訪談記錄簽名作證。這些也改變不了我這篇論文主要所要討論的,就是從法輪功學員所摘除的器官。除了當時進行中的北京奧運,我想不到有什麼其他理由會讓柯文哲停止與他討論法輪功的器官摘除。看看柯文哲自己編寫的標準化醫療系統,難道柯文哲建立這套系統,是為了替殺人犯和強暴犯辯護嗎?這不可能,當柯文哲提到這套系統若能運行,也只能解決95%的問題時,他指的那些檯面下的問題,也就是是法輪功學員。不過相較於前提的片段,我不同意在書中這個部分,我應該要特別加註柯文哲事後的不同陳述。
我還是很懷疑,為什麼柯文哲要在競選期間替該書簽名?更奇怪的是,為什麼他在這個議題浮出水面時,沒有準備一套合理的回應呢?最簡單的答案,也可能是最貼近真實的答案,就是柯文哲當時太誠實了,仍舊是個政治新人,我指的是2014年的1月,柯文哲沒有意識到對手陣營會對個人做出攻擊。
我對於(柯的)這種天真頗有罪惡感,要我去評價(編按:應該是指柯基於參選而為該書背書簽名、失準的回應,以及後來的立場改變對他的指責)實在難為我了。你或許可以說,我們往往都是吃了苦頭才能學聰明。
我相信在政治陣營中工作一定頗為不同,但作為一個人權調查者,這就只是與強迫摘除器官全面對抗的前哨戰而已。中國共產黨肯定很樂意看到柯文哲和我撕破臉,為此,我讓律師所做的法律回應,也免除了柯文哲對我的指控可能要負擔的法律責任。我對於柯文哲未來投身拯救中國受難者性命仍抱有希望。
但回到政治現實,台北市長等同於步向總統大位的跳板,那麼,一個台灣的總統能夠開放的表示認識到中國正在對於政治和宗教異議人士摘除其器官的事實嗎?作為一個中國器摘的見證者,他有可能代表台灣跟中國協商嗎?所有想角逐台北市長、總統大位的人,都應該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不論使用的文字有多正常、多沉穩,或者被正當化,這種無止境的、跪趴著合理化「不要觸怒北京」的言語,都無異於癌細胞。另外,這整個事件中,其中難道不存在一絲的假仁假義嗎?台灣社會中部分人想把柯文哲塑造成器捐仲介,但事實上台灣也一堆人跑去中國找待移植的器官,即便是一個維吾爾人、一個西藏人、一個地下教會的成員或者一個法輪功學員可能因此而送命。所以,除非台灣向以色列一樣,禁止這些前往中國進行器官移植的行程,台灣難道不也是一個「器官移植仲介國」嗎?
台灣或許改變不了中國,但是台灣可以服膺自己的價值。如果說,我們能從柯文哲深陷的風暴中得到任何正面的結論,那必然是:台灣發現自己迷迷糊糊地踏入了自己未知的恐怖中。就看見真相而言,台灣人站在一個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人民的獨特地位。
--
歡迎任何翻譯上的建議,我沒有作精準翻譯,也許漏掉一兩個句子,如果有任何觀點或建議請留言或站內信,重要的缺漏我會盡快補上去。
https://ethan-gutmann.com/ko-wen-je-interview/
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回覆信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為了解決 議價回覆信件 的問題,作者LiveABC編輯群這樣論述:. 職場中最需要的各種通訊往來英語都在這本幫你準備好! 用精準的英語用語為你的專業再加分! ... <看更多>
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回覆信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為了解決 議價回覆信件 的問題,作者LiveABC編輯群這樣論述:. 職場中最需要的各種通訊往來英語都在這本幫你準備好! 用精準的英語用語為你的專業再加分! ... <看更多>
議價回覆信件 在 議價回覆信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為了解決 議價回覆信件 的問題,作者LiveABC編輯群這樣論述:. 職場中最需要的各種通訊往來英語都在這本幫你準備好! 用精準的英語用語為你的專業再加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