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要求中年拖鞋阿伯出示身份證,錯了嗎?
先講結論:
除了很多先進已經講過無數次的犯罪嫌疑和比例原則等問題外,「依法指定的公共場所」藏有更大的玄機。台灣的警方是否濫用「指定」架空關於臨檢盤查的要件限制?各級民意代表應該要好好關切「整個城市都是我的指定區」的議題。
------------
根據保五隊長說法,警員盤查的原因是「李OO與友人從便利商店出來,巡邏員警發現兩人行動倉促,並且不斷斜眼瞄警方,李OO身穿拖鞋,其友人手提紙袋,於是心覺可疑」警察是依法盤查。
那我們就來研究研究,到底有沒有依法。
很久很久以前,警察執行臨檢盤查的依據是《警察勤務條例》。但這部條例在2001年被司法院大法官釋字535號啪啪啪地打臉,兩年內必須通盤檢討。於是,在2003年,《警察職權行使法》誕生了。
釋字535號的主旨,就是在談「臨檢」的問題。解釋文寫得很清楚:
「警察人員執行場所之臨檢勤務,應限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處所、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為之,其中處所為私人居住之空間者,並應受住宅相同之保障;對人實施之臨檢則須以有相當理由足認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害者為限,且均應遵守比例原則,不得逾越必要程度。臨檢進行前應對在場者告以實施之事由,並出示證件表明其為執行人員之身分。」
既然大法官都這樣講了,《警察職權行使法》對臨檢、盤查,也就有了相應的規定:
---------------------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
(第1項)
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
一、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二、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三、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
四、滯留於有事實足認有陰謀、預備、著手實施重大犯罪或有人犯藏匿之處所者。
五、滯留於應有停(居)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居)留許可者。
六、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第2項)
前項第六款之指定,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其指定應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為之。
(第3項)
警察進入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於營業時間為之,並不得任意妨礙其營業
。
---------------------
條文看清楚,就可以發現,所謂「你在公共場所,警察就可以盤查你」的說法,是百分之百錯誤的。當你在公共場所時,還必須符合第1項一至六款其中「至少任一款」,才可以發動臨檢盤查。
李姓中年拖鞋阿伯和其友人紙袋阿伯,有沒有符合任何一款?
如果「行動倉促+看警察+穿拖鞋+提紙袋」就能構成一至三款,趕著從宿舍到教室參加考試的大學生,看了一眼路邊的警察,就都變成犯罪預備軍?
而台北轉運站也不是四、五款所謂有事實足認有人犯藏匿,或應有停留許可的處所。
嗯,隊長的褲子要被沖走了嗎?也不一定,還有最後一張王牌:第六款「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不過,所謂指定公共場所,也不是隨便講講就能指定的。依第6條第2項,所謂的「指定」,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1. 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
2. 由地區警察分局長或其相當職務以上長官指定
所以囉,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看警方能不能說明,台北轉運站是不是依法指定的公共場所?何時指定?由何人指定?
如果拿不出「依法指定」的依據,比賽就結束了。
若能拿出指定的依據,就再接著檢驗是否符合指定場所的「必要性」;以及執行勤務的比例原則(警察職權行使法第3條第1項)。
而我個人更有興趣的問題是,全台灣到底有多少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1項6款所定的「指定公共場所」?
這麼多指定場所,為何沒有整理公告?如果沒有公告也沒有出示指定依據,民眾要怎麼分辨到底是依法指定還是違法唬爛?如果指定公共場所的範圍過大,豈不是架空警察職權行使法(整個台灣都是我的指定區)?有些臨時性或專案指定的地點或許是浮動的,但長期固定的「指定公共場所」呢?
指定公共場所,一次可以指定多大的範圍?北市警局長可以一口氣指定整個台北市嗎?一次指定的有效期是多久?可以一口氣指定一百年嗎?
公開透明不該只是口號。這次恰巧臨檢到未表明身份的客委會主委,又讓臨檢盤查成為議題,立委、議員們,也該好好檢視「指定場所」的巧門有無被濫用吧!
[註1]保五隊長說法: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09699
[註2]警察職權行使法第8條還有交通工具攔停。不過,拖鞋和紙袋阿伯並未駕駛交通工具,所以我們只看第6條。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8條 在 Facebook 八卦
有一位律師來跟我討論盤查問題,
我看他犯的錯誤
跟很多網友引用的其他律師見解一模一樣,
我就一次回應。
1.警職法第4條僅規定:「警察行使職權時,應著制服或出示證件表明身分,並應告知事由。警察未依前項規定行使職權者,人民得拒絕之。」
只要警察表明身分,告知事由,
民眾就要接受盤查,
至於警察告知的那個事由是不是很白爛,
那是法院事後審查的問題,
民眾並沒取得一個「當場審查警察盤查是否合法」的權力。
2.很多律師談警職法第6條談很多,
但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
就是
第6條規定如何適用?警察是否違法?
這些都是「進到法院,在法庭上主張的內容」,
警職法哪個法條
說民眾可以在街頭審查警察盤查是否合法,
甚至可以因此拒絕提供身分證的?
把「案子進入法院後主張的內容」講得轟轟烈烈,
再延伸為「人民可以當街自行審查警察行為是否合法」,
是超譯的!
法條沒規定的,
你不能因為覺得警察白爛就超譯,
那叫自創法條,不是適用法律。
進法院後至少還有法官判定,
在街頭雙方意見不合,誰來認定?
3.一堆網友說「很多律師意見跟我不一樣」,
所以我說「民眾不能自己判斷警察是否違法」是錯的,
是這樣子嗎?
我來找判決給大家看一下: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7年度訴字第682號判決:
「是以,警方對原告實施路段臨檢並攔停車輛受檢,是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第6款與第2項(由分局長指定路段設置路檢點)、第7條第1項(查證原告身分,因原告駕駛之車輛非其本人所有)及第8條第1項(原告駕駛之車輛有改裝情形,警方請原告打開車窗時有聞到疑似酒味情形),均屬依法執行事項,而原告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29條之異議,經警方當場認為異議無理由(所為否准之行政處分),自屬於法有據,而無違誤。」
關鍵字:
原告異議,警察當場認為異議無理由(否准之行政處分)
民眾可以異議,但當警察認定異議無理由,
警察還是繼續執行,民眾要配合,
警察的決定,性質上是一個行政處分,
民眾可以事後打官司,
但不能當場審查警察決定對不對。
至於依照警職法第6條啟動盤查酒測的判決就更多了,
法院都說民眾可以異議,但沒拒絕的權利。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交上字第19號裁判:
「是汽車駕駛人遇有警員測試檢定,即應配合受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拖延,如駕駛人認員警有何執行不當之情形時,為確保員警執行公務之正當性,及兼顧個別人民之權益,汽車駕駛人得於員警值勤之際,當場表示異議,惟員警若仍堅持實施酒測,汽車駕駛人則僅得要求員警提供書面紀錄,嗣後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但仍不得拒絕接受酒精濃度測試檢定,以達維護社會大眾交通安全之公共利益。」
4.說實話,
詹小姐那個案子
我也覺得那個警察處理過程很白爛,
但並不表示
實際操作盤查、臨檢時,
人民有審查警察行為是否合法的權力!
盤查、臨檢
算是對人民侵害情況比較小的刑事偵查手段,
所以立法院沒有採令狀主義,
要求警察必須事先取得票(搜索票或拘票),
由法院或檢察官事前審查這些行為,
盤查身分,更是一兩分鐘可以結束的事情,
所以法律的設計就是簡速,
人民可以當場異議,
但當警察否決人民異議,人民還是要配合,
之後提訴願、行政訴訟,
這就是法律給的遊戲規則。
我不曉得
為什麼一堆法律人談到最後,
結論竟然是
人民面對盤查可以審查警察盤查是否合法,
再決定是否配合,
那完全是超譯,
也是背離立法委員設計這個制度的意思,
我是從制度面去看這件事情的。
當然警察執法應該加強,這個沒問題,
但說每個民眾都可以審查警察是否違法,
再決定是否配合,這真的是超譯了。
#為什麼要把法庭上的攻防延伸為在街頭也可以用?
#我是看不太懂啦!
#我們是律師不是立法委員也不是小說家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8條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八卦
<變成無警察國家,有比較好嗎?>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在臉書發文,
指稱他只是去超商買個東西,
路上碰到5、6個警察把他叫住要檢查證件,
李永得質問:「台北市何時變成警察國家?太離譜了吧!」。
台北市警方強調當時警員見李只穿拖鞋,
看見警察又快步離去,直覺可能有問題才會上前盤查。
我覺得,
現在台灣的情況,根本與警察國家八竿子打不著,
以其說是警察國家,還不如說是無警察國家,
警察根本就是穿著制服的政府服務員而已,
(遇到麻煩,即使是小事情也要找警察,
警察找自己,即使是天大的事情,也覺得警察在找我麻煩~)
那個制服遇到順民很威風,
遇到刁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根據法律規定,
警察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時,
是可以把你攔下,詢問身分資料,要求提出身分證,
如果有明顯事實懷疑你有攜帶凶器的話,是可以檢查身體的,
如果民眾拒絕提供身分資料,警察可以將之帶回警察局查證,
可以控制你行動3個小時~
不過大法官也對盤查臨檢做了若干限制(釋字第535號),
第一個,臨檢進行前
應對在場者告以實施之事由,並出示證件表明其為執行人員之身分。
第二個,臨檢應於"現場"實施,
除非受臨檢人同意或無從確定其身分(民眾拒絕提供身分也算),
不得要求其同行至警察局。
第三個,
除了發現違法事實,應依法定程序處理者外,
"身分一經查明,即應任其離去,不得稽延"。
另外民眾如果對於警察盤查臨檢有意見,
可以當場表示異議,
警察認為異議有理由,可以停止盤查,
如果警察還是認為應該盤查,
還是可以進行,但是要給民眾寫異議單,讓民眾有事後救濟的機會
其實遇到盤查,
我的建議是,就給他身分證,
警察輸入手上的電腦,確認沒有前科,就會讓你走了,
前後不用兩分鐘,
如果不舒服,請警察將你的異議寫在文件上交付給你,
上面要記載相關事實,
某警察(編號000)在何年何月何日基於什麼考慮盤查你某某,
你不同意,但是還是接受盤查,並保留異議權利這樣,
當然你也可以下定決心不看電影了,跟警察耗在警察局三個小時,
不過也要想想,
在你這個良民在車站跟幾個警察對峙的時候,
真正的宵小扒手是不是從旁邊經過了呢?
也許會有網友說,
阿k你不是律師,怎麼會有這樣威權時代思考模式?
我說:
第一個,
所謂的反抗威權,是二三十年前那些人冒著生命危險幹的事情,
現在這個時代有什麼威權?
刁難小警察,跟警察嗆聲,動輒訴諸媒體,
不用被關,還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是反抗甚麼威權?
我說你還是別往臉上貼金了吧!
第二個,
律師未必要是刺蝟,
難道學了一點法律就可以到處噹人家嗎?
或甚麼事情都要對方拿出法條嗎?不需要吧!
(葉問會隨便找路人打十個嗎?)
重點是律師提供給民眾的,應該是甚麼東西?
是叫民眾變成刺蝟到處惹事嗎?
你惹事,律師就有錢賺,是這樣子嗎?
第三個,
警察職權是維護治安,這個是他的工作,
除非這個警察行動是有針對性的
(比如早就鎖定你,那警察應該是弄拘捕令,
而不是用盤查臨檢逃避檢察官法院的監督),
不然在一般情況下,配合警察盤查,也是法治的一部分,
難道什麼都反抗到底才算知道法治嗎?不是吧!
美國最有人權了,
可是他們的國民遇到警察隨便亂來不配合,
是要挨槍挨電擊棒的,
如果你是冒著挨槍挨電擊棒的風險去反抗警察,
我再來改口,同意你這個人是勇於挑戰威權的!
結語:
當然我們要限制警察的權力過度膨脹,所以法律上做了很多限制,
可是在這樣公權力不彰甚至有點弱勢的時代,
在執行過程中,
我還是寧可鼓勵警察勇於任事,
而不是鼓勵民眾動輒投訴警察甚至訴諸媒體,
把警察權力限縮至零,讓你我居住地方變成無警察國家,不見得比較好~
相關法條: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
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
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
一、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二、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三、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
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
四、滯留於有事實足認有陰謀、預備、著手實施重大犯罪
或有人犯藏匿之處所者。
五、滯留於應有停(居)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居)留許可者。
六、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同法第7條第1項:
警察依前條規定,為查證人民身分,得採取下列之必要措施:
一、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
二、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等。
三、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四、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
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得檢查其身體及所攜帶之物
同條第2項:
依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之方法顯然無法查證身分時,
警察得將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查證;
帶往時非遇抗拒不得使用強制力,
且其時間自攔停起,不得逾三小時,
並應即向該管警察勤務指揮中心報告及通知其指定之親友或律師。
同法第29條第1項:
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警察依本法行使職權之方法、
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
得於警察行使職權時,當場陳述理由,表示異議。
前項異議,警察認為有理由者,應立即停止或更正執行行為;
認為無理由者,得繼續執行,
經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請求時,應將異議之理由製作紀錄交付之。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8條 在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八卦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條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一項第六款,警職法第7條,警職法6 7 8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8條 在 我不是教你背警察法規06警察職權行使法7 8條- YouTube 的八卦
我不是教你背警察法規06 警察職權行使法 (7- 8條 )可憐喵部落格http://prisonmeu2015.pixnet.net/blog/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ris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