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抱歉 滿滿的感動 無數的感謝
2021年台灣燈會,原本要在2月盛大的在新竹市展開,這是民國71年縣、市分家之後,新竹市最大型的活動,我們做足了準備,要歡迎全台灣、全世界的朋友,來到這座年輕古城,看見它的魅力,重新認識它。感謝今晚線上超過15萬名網友,共同收看這次的演出,透過網路的傳遞,刻劃在你我記憶裡,也讓這場演出更加完美。
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籌劃2021台灣燈會,市府團隊和藝術家們,透過超過百場的會議、透過國外的參訪、透過腦力的激盪,集結了全世界在光影、藝術及科技互動、多媒體的藝術家及創作者,在2021年2月26日,到3月7日,要將精采的創作呈現在大家面前。
過程當中我們遇到很多很多的挑戰,最讓市府團隊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希望藉由步行的方式,讓大家走到城區裡,藉由我們的規劃、光影的引導,不只看到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也進到城區裡面的每一個角落,並藉由劇場的演出,讓人彷彿進入了一個光影、藝術、音樂、美食及歡樂的魔幻空間。
不過,在交通上就必須用更強烈的方法來做管制,也因為我們說明的不夠仔細、清楚,讓市民不夠瞭解,當時民眾有很大的反彈,當然,我和市府團隊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是交通處的同仁,更是站在第一線辛苦、努力的溝通、解決。
但,因為我知道,這些創作無比的精彩,錯過這一次,這一座城市可能要在10年,或20年後,才能再有這樣的機會,看到這樣精采的城市型燈會,因此,無論多麼的困難,我帶領著同仁咬緊牙關,繼續堅持下去,因為我知道,當民眾看到美好的成果,就會知道,我們的堅持是對的。
但,終究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好大、好大的考驗,2020年covid-19突然爆發,全世界都陷入了不安與混亂,台灣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這塊土地上的人,自律、配合防疫工作,因此,2020我們渡過了難關,成為防疫上受到國際肯定的國家。
但,2021年疫情還是發生了變化,病毒到了家門口,1月我們一邊緊鑼密鼓的為2月的燈會準備,一邊關注著疫情的發展,那一段時間,我的壓力真的非常非常的大,我捨不得這座城市,透過藝術、文化被重新看見的機會,但我更擔心疫情影響市民的健康、衝擊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新竹科學園區),不過,隨著本土確診案例陸續增加,我和同仁都知道,這一個難題終究還是來了,我們必須透過科學且果決的來決定是否停辦。
那一周我和幾個重要的幕僚,身心靈真的是受盡了煎熬,因為,那就好像是,即將臨盆的孩子,出了狀況,我們到底要用甚麼方法留住這個孩子,但,最後在我們多方詢問公衛專家的意見,我知道這個決定,我必須承擔起來。
感謝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蘇貞昌院長,以及一路和我們一起在燈會上做了許多努力的林佳龍前部長,我們決定停辦2021年台灣燈會,這是台灣燈會30幾年來,從未面臨過的狀況,但是我們在會議當中,都有一個共識,我們相信,疫情總會有趨緩的那一刻,我們要在防疫和展演當中找的一個平衡點,要讓辛苦努力的藝術家的創作可以展現出來。
因此,新竹光臨藝術節就這麼發展出來,光來了,黑暗就散去,並且光臨就是敬稱賓客來訪,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意涵,讓大家面臨疫情帶來的衝擊之下,總還留著那一盞燈、總留著那一份期待和希望。
原以為疫情控制住了,7月應該能夠如期的來舉辦新竹光臨藝術節,終究老天爺的考驗還沒結束,5月19日全國進入了三級警戒,5月到7月更是疫情最為緊張的時間,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聚餐、三五好友下班後的餐會,特別節日的家庭團聚,還有最簡單不過的握手、寒暄、擁抱,突然之間也都變得好奢侈。
我們都多了一個口罩,大家見面也多了一份距離,但,我們知道,我們還是要努力撐下去,所以在疫情趨緩之後,我們在7月30日,到8月14日舉行隆恩圳燈區的展演,今天更是透過直播的方式,將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超過15萬人在臉書上觀看直播。
我們用最佳的鏡頭將優人神鼓的表演,搭配著新竹的地標-東門城,還有一個用竹架構完成180度的環形劇場,新舊融合、科技藝術、力與美的舞台演出,創造出了今晚的美好。
這是過去40年來,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景象,但,也是近幾年來,新竹市政府舉辦的各項活動,唯一一次不讓民眾入場的戶外展出。
世界在轉變,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大自然在考驗我們,我們不僅要堅韌不拔,並且要找出一條路,一條重新看見那一道光、迎向未來的路。
謝謝這一年多來,相信市政府團隊的藝術家及創作者們,因為你們讓我的故鄉、讓我的家鄉再度榮耀,因為你們,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堅持在一起,我們總會找到一條路。
一代宗師電影中所說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留一盞燈,有燈就有人,台灣燈會雖然停辦,但是藝術家和創作者心中的那一盞燈,永遠沒有熄滅,未來我們會用更多、更多的方式,持續呈現在大家面前。
再一次深深的向無法來到現場觀賞的朋友,表示抱歉,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只能透過直播的方式來呈現,這也是疫情時代下新型態的展演方式;站在自己家鄉的地標-東門城前,看見了這一年多來,市府團隊還有參與這個計畫的每一位年輕朋友,在結束之後,我都好想給大家一個大大的擁抱,真的感謝你們,謝謝你們,相信新竹市政府,謝謝你們支持新竹市政府,真的讓我無比感動。
再一次的感謝,王俊雄老師、吳漢中老師、林長叡創辦人、王騰崇創意長、甘銘源建築師、左腦創意程詩郁執行長、BITO劉耕名創意總監,還有辛苦的市府團隊,尤其是沈慧虹副市長、陳章賢秘書長,還有雖然離開這個團隊,但去年一整年都在籌備協調台灣燈會的文化局前局長黃竫蕙以及承接光臨藝術節的現任局長張馨之,以及主責東門城燈區由張力可處長帶領的產發處同仁,還有總是忙進忙出的黃任瑋處長,請大家見諒,我無法一一點名,但,你們都是我由衷感謝的對象。
今夜的東門城真的好燦爛,我想這也是用另類的方式,向這座守護我們190多年歷史的東門城(迎曦門),獻上我們的感謝,我也期待,未來新竹光臨藝術節後續的展演活動,都能夠持續順利的演出,讓藝術家的創作被看見。
今晚的演出,不只是向全球展現台灣人的韌性,更向國人展現新竹人的勇敢。各位夥伴我們再次證明,無論眼前的挑戰多麼的巨大,但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就好像留下的那一盞燈,只要用我們的熱情,就能點燃璀璨的光芒。
《祭天》、《新竹能量》
總製作 安益國際 Interplan International Corp.
總導演 王騰崇
演出指導 優人神鼓創辦人 劉若瑀、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黃誌群
演出 優人神鼓
影像設計 當若科技藝術 iF+ 、 Muzixiii Studio
《光之島》環形多媒體劇場
策劃統籌 程詩郁執行長 左腦創意
總導演 劉耕名 Bito
監製 王威人 赤兔影像
空間場域美學設計
甘銘源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朱文英 YI.ng Lighting Design Consultant 一隱照明設計顧問
轉播攝影工程
導播 林家偉 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4的網紅義起幸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英文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八卦
【#LikeJapan遊戲動漫】鬼滅之後下一部少年Jump王牌? 《咒術迴戰》最新動畫PV
普遍看好預備接《鬼滅》棒成為下套《週刊少年Jump》大熱作品的10月新番《咒術迴戰》,早前終於推出動畫預告,製作公司為曾負責《勇利!!! on ICE、《狂賭之淵》及《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等的MAPPA,希望可以帶起另一波熱潮啦!
by #Likejapan_阿FA
©芥見下々/集英社・呪術廻戦製作委員会
==========
*記得設定做「See First」/「搶先看」,就可以優先看到LikeJapan的內容。LikeJapan英文版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likejpnen/LikeJapan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viX79dSpGwN5cLOl2FPPg立即下載喜愛日本LikeJapan APP
Android www.likejapan.com/APPandroid
iOS www.likejapan.com/APPiOS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英文 在 民主進步黨 Facebook 八卦
【民進黨第十八屆第一次全代會蔡英文主席致詞全文】
民主進步黨今(15)日召開第十八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總統暨黨主席蔡英文開幕致詞全文如下:
各位黨代表同志,今天是我們民主進步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這是我個人第三次,以總統兼黨主席的身分站在這裡,跟各位黨員同志進行報告。
在進行報告之前,我們先歡迎幾個貴賓,尤其是我們二位前主席:許前主席、姚前主席,還有我們副總統、賴院長、蘇院長、蔡副院長,謝謝他們幾位的光臨。
今天,我將會跟所有黨代表同志說明,過去兩年多來,我所領導的政府,在改革上面的成績。不過,在我說明之前,我想先跟在場的各位,以及電視機前、網路上,我們民主進步黨的黨員及支持者,致上我最真誠的感謝。
謝謝各位在過去這兩年多來,對執政團隊的鼓勵和支持。執政不容易,改革更不容易。正因為有各位的信任與支持作為後盾,執政團隊的許多改革,才能如期推動,如期完成。我在這裡非常感激各位,謝謝大家。
在一開始,我想把場景拉回兩年多前,我在總統就職演說的那個場景。在我的就職演說中,我花了相當多的篇幅,跟我們的年輕朋友對話。我強調,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是我執政最重要的責任。
雖然,有年輕朋友對民進黨的改革速度和幅度感到有些失望。我也承認,民進黨在執政之後,漸漸不懂得用一種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跟大家溝通。不過,這兩年多來,我始終沒有忘記,我們對年輕朋友的承諾。
我由衷希望,年輕的你們,今天可以花一點時間,再聽聽看,這兩年多來,民進黨為各位的未來,所做的努力。
擔任總統這兩年多來,我接觸過很多年輕人。他們在全國各地嘗試各種創業的機會,他們投入 NGO 從事社會改革工作,他們也到偏鄉教學,到不同的國家擔任志工。當台灣受到不合理的打壓,年輕的留學生,也用盡各種創意,來幫故鄉發聲。
更令我感動的是,很多優秀的年輕人,選擇投身軍旅或警消。他們在軍校或警校接受訓練,或者在一般學校受教育,畢業後在第一線執勤,英氣勃勃,保家衛國,守護社會。
這些年輕人都是我們台灣的驕傲,更是我們的未來。因此過去兩年來,民進黨政府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我們要透過政府的力量,來確保年輕人在追求人生的理想時,沒有後顧之憂。唯有這樣,台灣的民主、進步和繁榮,才會一棒接一棒延續下去。
因此,我們展開大規模的社會住宅計畫,讓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們也啟動長照 2.0,讓需要照顧長輩的年輕人,有喘息的機會。
我們也推動稅改,減輕、甚至於免除中低薪資者的稅負。受惠最大的群體,就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同時,我們也鼓勵企業加薪,並且提高起薪和基本工資;政府也擬定短中長期,解決低薪的方案。
過去兩年,我們也持續改善勞動條件。我知道勞基法修法的幅度,不如許多年輕人的期待,因此對政府有一些失望,但是,改變其實正在全面的落實。週休二日已經全面落實。現在有將近九成企業實施週休二日,前一任政府的成績,則是不到七成。
新進員工工作滿六個月,現在多了三天的特休假。我們也連續兩年提高基本工資,提升的金額接近國民黨執政八年的總和。
我們也大幅度修改法規,包括 17 年來規模最大的公司法修正,提供青年更多創新和創業的空間。
我們更在台灣現有的產業基礎上,結合創新能量,推動了 5+2 產業創新計畫,加速產業的轉型與擴張,並且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就業機會給年輕人。
在這裡,我要特別提一個人。她的名字是楊凱婷。幾個月前,我到台南的亞洲航空,實地視察 5+2 產業中的國防產業。
當時,凱婷懷著身孕,代表亞航的員工致詞。她的致詞很有大將之風,自信與從容,就跟台灣所有年輕人一樣。
幾天前我得知,她的孩子已經誕生。我要特別恭喜她,我也要特別告訴她,我沒有忘記她那天的表現,我更沒有忘記對凱婷這一代年輕人的承諾。也正因為這樣,這兩年多來,我們開啟了一項又一項的改革。
「改革,挺下一代」,是這一次全代會的主題,也是我們兩年執政的主軸。民進黨 32 年來始終如一的態度,就是義無反顧,為了下一代推動改革。
這些為年輕人所推動的改革,也許沒有什麼噱頭,網路上的聲量也不高。不過,我從政以來始終相信,掌握權力是一種責任,執政不是一場又一場的表演,而是將問題一個又一個的解決。
我知道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問:我們千辛萬苦重掌政權,努力執政,但為什麼這兩年還是走得這麼顛簸?
各位親愛的民進黨的先進和同志,這就是我們為改革付出的代價。其實,這個代價,我們一點都不陌生。
我要提醒大家,今天的全代會,就在我們創黨的所在地。32 年前,當我們為台灣的民主開始推動改革,顛簸就從來沒有停過。
但是我們過去所推動的改革,造就了現在的民主台灣。從推動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公民投票、到諸多民主制度的建立,民進黨都曾經背負了無情的質疑、汙衊、謾罵。但是歷史證明了,當年的堅持,造福了下一代的台灣人。連當年反對我們的人,現在都享受改革的成果。大家說對不對?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走這一條路?因為,我們從創黨的那一刻起,就真心相信,「民主進步黨」這五個字,就等同於改革。我們許多前輩,一輩子打拚的目標,就是要讓台灣的命運,因為民主進步黨的存在而改變。
如果能夠讓台灣改變,讓下一代品嘗改革的果實,我們這一代辛苦一點、委屈一點,又算得了什麼?
我要請大家仔細看看我們的黨旗。
這面黨旗上面,就是一個改革的十字架。民進黨總是選擇背上改革的十字架,你可能說,這是我們的宿命,但你更可以說,這是我們的基因。
我們一次又一次,在壓力當中,堅持我們的理想。在不被看好、不被諒解的情勢下,說服台灣人民。在每一個猶豫的十字路口,為台灣找到正確的方向。
而這一次執政,我們所推動的改革,是更加全面。我們從結構、從制度、把台灣做一次根本性的改變。
跟以往的改革相比,我們這一次的規模更大、戰場更多,壓力當然也會更大。不過,我要以總統跟黨主席的身分要求大家,期許大家,相信我們所做的事,相信我們選擇的路,不要被謠言擊倒,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自我懷疑。
因為改革,所以有挫折,有反撲,有對抗。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大家要相信,我們正在改變台灣,現在的挫折和代價,有朝一日,我們的子孫一定會嘗到改革的果實。
台灣再一次來到了十字路口,現在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再一次為台灣背上十字架。在改革的道路上,我們帶領台灣勇敢前進。這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使命,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避這個責任。 大家說對不對?
當改革進行的時候,反改革的勢力必定會集結跟反撲。不過,改革不能怕得罪人,改革也不能走回頭路。未來的台灣,還會遇到很多挑戰,還需要推動很多改革。
我們所深愛的台灣,是需要一個保守、扯改革後腿,只想走回頭路的政黨,還是要一個不計毀譽,願意背上改革十字架,能夠帶領國家走向未來的政黨?我相信,台灣人民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今天,因為民進黨不畏懼推動改革,我們的對手說,要教訓民進黨。我在這裡要理直氣壯地請教他們:是誰擁抱核電,錯失綠色能源發展的重要時機,讓能源轉型面臨更嚴苛的時間壓力?綠色能源是全球發展的趨勢,更是台灣不能不走的路。
是誰執政的時候,讓買辦集團主導了兩岸關係,忘了台灣人的尊嚴?是誰眼裡只有中國市場,而忘了在東協、在南亞,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有更多的機會?
是誰在過去六十年裡,死守著不公義的黨產,從來沒有自我反省,也沒有給許許多多的政治受難者,一個公平正義,是非對錯的交代?
是誰畏懼改革、讓年金財務一年一年衰敗,最後瀕臨破產?
是誰讓大量資金流入,而不加以管理,導致不動產價格高漲,讓年輕人沒辦法負擔一個家?
是誰在長期執政之後,留下了五缺的問題;是誰坐視層層法規,壓抑企業的活力,讓台灣的經濟遲遲無法轉型,走入悶經濟的死胡同?
當年製造問題的人不僅不反省,現在還反過來說要教訓改革的人。我要請他們想一想:
到底誰開啟了新南向的全新布局?是誰為年輕人興辦社會住宅?是誰為老化的社會,辦理了長照 2.0?是我們民進黨,是不是?
到底是誰在巨大壓力下,完成了年金改革?是誰啟動了轉型正義?是誰全面發展再生能源?是誰認真面對五缺,全面解決問題?是誰鬆綁法規,釋放企業的活力,讓台灣轉型和創新邁開腳步?是我們民進黨,是不是?
到底是誰啟動了司法改革,把人民參與審判、法庭統一見解、強化司法人員的評鑑和淘汰等等重要法案送到立法院?也是我們民進黨,是不是?
各位,這兩年多來,我們民進黨做到了。在野時的主張,我們正一個一個在落實,中間的冷暖苦樂,沒有人比我們感受更深。
我們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所有的陣痛,都是為了國家長遠的未來,以及人民整體的利益。請大家要有信心,跟我一起走下去,好不好?
改革必須繼續下去。下一個階段,我們要鞏固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我們要堅持改革的價值。對的事情我們要堅持,不只是這樣,有些沒做到的改革,是因為現階段還沒有足夠的社會共識。我們要嘗試說服這個社會、說服更多人來支持我們,讓我們的主張可以逐步被實踐,讓台灣更進步。
第二,我們要守護台灣的價值。過去兩年多來,在中國的壓力之下,我們一步都沒有退讓。未來,我們更必須展現堅韌的姿態,不能因為壓迫而屈服。我們要持續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不作秀、不逞強、不冒進,以堅定、冷靜、負責任的態度,不卑不亢的面對外部的挑戰,好不好?
各位親愛的同志,在國際上,台灣遠比大家所想像的還重要。當全世界都在思考如何因應中國崛起時,台灣與中國互動的經驗,絕對是世界其他國家的重要參考。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能不能在中國巨大壓力之下,守住主權、守住民主自由的價值。
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要小看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身上承擔區域和平安全的重責大任。所以我要再強調一次,我們絕不屈服,也絕不冒進。我們的責任在維護主權,在尊嚴對等的前提下,維繫兩岸及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這項挑戰需要民進黨員發揮集體的智慧。
各位同志,幾個月後,就是九合一的縣市長選舉了。這一場選舉,它的重要意義不只是地方選舉,而是一場改革跟反改革的對決,是一場進步跟退步的對決。
改革跟進步能不能延續,台灣價值是不是能夠被守護。我們的主張,能不能一步一步,落實到每一處基層、每一個角落,就看我們能不能夠全力以赴,在這一場選舉當中,為改革跟進步守住防線,大家說好不好?
這幾年中央推動的改革,就是因為有民進黨的縣市首長在第一線執行,才能夠一一落實。執政是大家的事,中央、地方、府、院、黨、國會,我們是一體的。每一個環節都會互相牽動。
解決問題靠的不是抱怨,是信心與決心。整個黨、府院、全體黨公職,都必須要動起來,為改革來辯護,為守護台灣而努力。
如果讓保守勢力復辟,好不容易已經完成的年金改革就會走回頭路。如果讓反改革的勢力集結成功,好不容易振興的經濟,就會倒退到沉悶的局面。轉型正義的工作會被逆轉。蓬勃發展的綠電、綠色能源又會退回變成危險而昂貴的核電。
各位,我們只有一個選擇:為了下一代,全黨上下要團結,全力以赴,讓改革延續下去。從現在開始,各位身上的責任,就是不要讓任何反改革的力量,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台灣能不能脫胎換骨,就取決於我們民主進步黨夠不夠努力,夠不夠有決心,大家有沒有決心?
在我身旁,就是這一次我們民進黨所提名跟徵召的縣市長候選人。他們就是民進黨 2018 改革團隊成員。我要請大家跟我一起,全力以赴,上緊發條,打贏選戰,讓改革持續下去。讓改革的成果,可以真正的交給年輕世代。
為了台灣,為了下一代,所有的苦,我們都要承受。我們是民進黨,再怎麼痛,我們都要忍耐。這一代人的覺醒,會換來下一代人的幸福。一切的努力,就是要將更好的台灣交給下一個世代。請大家拿出信心、拿出決心,改革,改革,再改革。民進黨加油,台灣加油,謝謝大家,謝謝。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英文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評價
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兄弟姐妹感情卻是彌足珍貴。
民國三十八年擔任醫護女兵和父親相識結褵,民國四十四年隨著父親帶著一歲女娃(大姊)跟著部隊,自浙江大陳島撤退來台,到了台灣先落腳於高雄美濃,寄住在簡陋的活動中心角落,生活非常的克難,慶幸的是再獲一女(二姊),因為一份軍餉無法養活全家,母親忍痛將大姊二姊分別寄養在兩位叔叔伯伯家,母親隻身到台北,為台灣有錢人家幫傭,數年後全家又再隨部隊遷移,落腳在澎湖縣西嶼鄉,再得三姊四姊五姊和么兒明義。
父親在澎湖服役於反共救國軍海上大隊,當時軍人眷屬生活極為困苦,為了填飽一家六個小孩的肚子,母親領著大姐四處撿拾地瓜、落花生帶回家補充糧食,為了改善生活在家圈養小豬二隻,大姊每天去軍中收集廚餘,挑回家中飼養小豬,把豬養大後賣掉變現貼補家用,後來父親又調回台灣到三重衛生大隊服務( 清潔隊 ),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大小住在三重正義南路垃圾回收場旁的「違章建築」,每天去垃圾場做回收分類賺一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有一年垃圾場發生大火,燒掉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房子」,那年爸爸決定退伍並簽約遠洋商船出海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媽媽決定搬家到五股鄉貿商眷村租屋,為了讓孩子可以上學讀書。
母親一人養活五個小孩吃穿讀書,省吃儉用在家中做聖誕燈手工,所幸父親軍中老友幫忙,介紹到某校長家幫傭又到泰山高中當工友,母親看不懂字但能分辨公文,還會分類印刷考卷,學校任何雜務工作她都使命必達,62歲屆齡時必須辦理退休,校長、主任、老師、職員都捨不得最和藹可親的「陳媽」退休,時至今日母親在學校的待人處事、工作態度都還在老同事口中傳頌。
為了陳家,奉獻一生青春歲月,吃盡千苦萬難,韌命的無怨無悔,教養五女一子,雖未要孩子追求「求功成名就」,但母親以言行身教,引導子女們崇禮尚義、教忠教孝;有段時光母親嘴巴不說但對於分離近四十年未見的大陸親人,思念溢於言表,在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際,民國七十九年由明義陪伴父母兩老返鄉探親,從浙江寧波機場回家途中,翻山越嶺舟車勞頓,折騰近20個小時才找到兒時老家,父親見其家鄉親人,矜持依舊但仍是濕透眼眶,母親回到石浦老家見到兄弟姊姊,緊緊相擁泣不成聲,好似幾十年來所受的苦難,回到「娘家」,情緒徹底的崩潰渲洩,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命運的無奈。
來到寶島台灣,不論何人何時何地,她總是笑臉迎人,真誠親切,從一個道地外省婆變成安身立命,說著流利台語的台灣媽媽,每天早上5點就到後山走路運動,天光微亮就到土地公廟,誠心上香、奉茶、擦桌、掃地,三十年如一日,媽媽燒香拜佛從不求榮華富貴,只跪祈子孫平安。
媽媽的好人緣是鄉里鄰居公認,也是明義每次選舉的最佳助選員,幾次選舉她瞞著大家,自己默默背著文宣走到泰山市場沿路發送,見人就說這是我兒子「陳明義」他在選舉,請你幫幫忙投他一票,偶有反對者直言不支持,她臉上流著汗、心裡淌著血,仍然彎腰鞠躬禮貌謝謝,這是娘親疼子,母儀天下!
103年明義参選議員連任失敗,一段剪輯不實的影片形塑她的兒子是惡行惡狀欺負清潔隊的政客,透過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刻意傳播,明義以五票之差落選。這對媽媽的精神及健康無疑是一個嚴重打擊,雖然她知道兒子是因為擋下五股「設置火葬場、殯儀館」,被反撲攻擊而落選,但她無能為力,許多左鄰右舍、爬山拜拜的老朋友,都給予最大的安慰和鼓勵,媽媽卻還是因此淡出人群、沉默寡言。
104年明義依舊如常每日到服務處上班,但母子間相處卻有變化,常常相對無語, 她怕我難過,我怕她傷心,這一年,我第一次有時間為自己媽媽過母親節,親自為她別上胸花,但我知道這是媽媽一輩子最心痛的母親節。
105年5月,我遞補回議會再任議員,107年5月媽媽當選新北市模範母親,在公所的表揚會上我跪著奉茶,在市府的表揚會上朱市長頒證,全家人一同獻花,媽媽露出了好久不見的溫馨笑容,這份榮耀她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往後幾年媽媽少有出門,我每天都是早上告知「出門上班了」,晚上回到家她幾乎都已就寢入睡,這段時間媽媽眼睛越來越差,身體也日漸消瘦,精神偶有失憶,除了牙齒不好還算健康,但我已深刻體會到「 父母在不遠遊」的意義。
110年7月14日傍晚時分,我摯愛的母親無病無痛在家人子孫陪伴身邊下辭世,走完了辛苦坎坷的一生,看著安祥的遺容雖然不捨,但也慶幸媽媽修得善終,願媽媽一路好走,隨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的媽媽,全世界最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