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孩子的人生就像結一個網,煮一鍋湯】
謝謝「#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丘美珍為我的新書寫了非常棒的推薦序,我先反過來推薦大家讀她寫的推薦序。(如下)
..........................................
(文/丘美珍) 前兩天到一個公園散步。林間穿梭時,偶一抬頭,看到萬里晴空之下、兩樹枝枒之間,有一面好大的、綿密的蛛網。
我一時詫異,趨前細看。這兩棵樹距離不近,看似纖弱的蛛網怎能從此端送到彼處,中間竟相隔兩公尺之遙。這時有風吹來,那面蛛網在風中搖曳,柔軟卻強韌,
再定睛一看,蛛網的主人正在中心,昂揚而立,守住自己的領土,俾倪那幾隻不幸被網羅的小蟲,想必牠此刻已見獵心喜。
我突然心裡起了一個念頭──那隻超強蜘蛛的父母,應該不曾告訴過牠:
「這裡風大又寒冷,你絕對結不了這麼大的網,補不到那些畏寒的蟲。」
昆蟲的世界中,每一物種都依著自己的稟賦求生存,見機行事,想必不會有太多親子之間的糾葛和牽絆。
人間的世界卻是不同。
.
之前曾經跟一個心理醫師聊天。
他提到,自己的病人當中,有一些是企業家及企業家二代,彼此不知道其實他們看的是同一個醫師。
也因此,深入與親子二代對話之後,他得到一個結論:「如果,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超越自己,那就是親子雙方同感滿足的時刻。」
我對於他這個結論,謹記在心。如今自己身為三個青少年的母親,才知道這是不容易的歷程。
.
大人總是苦口婆心,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孩子指出一條風險最低、成功機會最高的路,從食衣住行、學業、生涯,莫不細心指教。
但是,這條所謂「安全」的路,是不是孩子最想經歷的人生,這中間就是親子不斷溝通甚至衝突的過程,而這樣的衝突,最常發生在家有青少年的階段。
同樣身為青少年母親的我,閱讀菊仙這本書時,感覺她既是母親,又是個每天思考的「教養」人類學家。
她以家庭做為田野,以孩子做為研究對象,在每日居家的作息中做出假設、經過推理,得到驗證。
因此,讀她的書總是十分過癮。
因為她書中的文字,有著縱橫交錯的寫作角度。
.
就垂直的時間軸來說,她細述孩子從小到大的關鍵事件,從中反思孩子成長的脈絡,如此,深深引發其他父母的共鳴;
就水平的知識跨度來說,她往往結合心理學、教育理論,綜合科普,從中彙整出深入淺出的教養實務,讓讀者閱讀之後能獲得知識架構,從中有所收穫。
這一次,她研究的對象,是每天在家裡神祕成長的三個青少年。
菊仙說,根據專家研究,孩子在十三至十七歲的階段,像座活火山,不定時噴發,傷及旁人。
可憐的父母親,在這階段就如同居住在火山腳下的居民,不時受到火山「正常能量釋放」的驚擾。
由此可知,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是如何步步驚心。
.
臉書社團「家有中學生」中,每天都有惶惑不安的父母貼文求解,從孩子的身高、體重、學區、老師,一直到成績、交友、興趣、前途,常有發文引來數百則留言討論,由此可見這是個多麼艱難的教養之地。
即便是資深媽媽如菊仙,也曾經被家裡的青少年孩子氣到出走。
.
她曾經一個人負氣騎上腳踏車,在市區遊蕩逛到深夜一點半,直到氣消了才回家。
如此,她每天與家裡青少年交手數百回合的結果,菊仙終於描繪出青少年的真實面貌:
「自認可以獨立,但卻不能負全責;想要自己抉擇,卻又完全無法承擔後果;
主張很多,卻又判斷力不足;爭取權利,卻又不甘願盡義務。」
.
依我來看,這一點不假。究竟這個階段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父母親應該如何因應才是王道?
青少年的身心板塊正處於劇烈成長以及整合階段,由於大腦及荷爾蒙兩者都有變動,以致於青少年成為一種既不是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特別生物,需要父母親以特別的智慧相待。
對父母親而言,最有感的改變是:
‧日常生活,從前鋒變後勤:以前親子之間,一路由大人衝前鋒主導的狀況;現在變成孩子在前衝刺,父母在後支援。
‧親子溝通,從教練變成旅伴:以前是爸媽一個口令,孩子一個動作,彷彿教練帶著子弟兵。現在孩子期待的是透過平等的對話,彼此了解,相互尊重。
.
這兩個看似單純的改變,其實過程並不平靜。
主要是因為青少年大腦及內在生理的變化,使得他身不由己,理性臣服於情緒。
外在喜怒哀樂都鮮活直接,忘了對大人的禮貌和行事分寸。
針對父母親的焦灼,菊仙以同理幽默的筆觸,在書中提出教戰守則,面面俱到,猶如一本青少年教養維基百科,讓所有「家有青少年」的大人可以參照辦理,讀後不慌不亂,心平氣和。
尤其,她提到跟青少年打交道的幾個「眉角」,包括「父母降級、孩子才能升級」,以及「先安孩子的身,才能安孩子的心」,真的都是務實聰明的做法。
.
另一方面,菊仙特別能同理父母親的心情。
書中說到,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可能會經歷「四主」的修練。
孩子在未能獨立之前,父母是「飼主」,供吃供住;
孩子在幼年之時,以父母為天地,我們彷彿「神主」;
孩子不知人生疾苦,我們循循善誘,形同「教主」;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年少衝撞,目中無人,我們慘為「苦主」。
還好,這「四主」的修練歷程,會在青少年階段結束後畫下終點。
.
在書裡,菊仙提到一個關鍵字「人格湯底」,特別引人深思。
孩子的秉性,融合過去親子互動的結果,會成為孩子這一生的「人格湯底」。
就父母來說,在青少年階段以前,親子互動的親密時光,正是為孩子人生打底的時候,
孩子以此為基礎,開始展開他人生的際遇,往裡面增添材料和味道,最終煮成一鍋屬於自己的「人生湯」,餵飽自己,分享別人,造福人群。
因此,尊重孩子是他人生的廚師,在他的人生廚房中,我們只是過客,絕非主人。
即使我們手邊握有美味人生的食譜,但如果能放手讓孩子透過不斷探索和嘗試,煮一鍋自己的人生湯,這足以顯示出父母的雅量和智慧。
.
一般認為,青少年應該在十八歲以後,就從「少年郎」畢業成為成熟理性的大人了。
但是,有科學家研究,真正由青少年大腦蛻變為成熟大腦的年紀,其實是二十五歲。
難怪美國主要的租車公司安維斯(Avis)規定,二十五歲以上才能租車駕駛,看來他們公司內部有腦科學家加持。
在青少年成長的風暴中,幸好有這本好書相伴。
此後,不論是孩子十八歲還是二十五歲,正式結束青春期,在他們變成大人之後,我們關愛的眼神仍舊會陪伴著他們。
希望那時候,一起回想起他們的叛逆青春,親子雙方可以笑看過往。
所謂的天倫之樂,就是如此吧!
延伸閱讀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博客來:
http://t.cn/EcvHBaH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
📌三民
http://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102815
📌讀冊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68603.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V.K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沒有誰知道你的孤獨是什麼形狀。」 ❤️ 數位音樂下載►https://supernova.vk-style.com V.K克 十周年紀念專輯 《光 無盡墜落的美麗》 獻給 與星球連結的每個音符 「我是那失速墜落的星體, 感受到那無形的美麗, 當我遇見上一秒的自己時,我才明白, 這份美麗來自...
謝昂倫年紀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八卦
【原來,孩子的人生就像結一個網,煮一鍋湯】
謝謝「#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丘美珍為我的新書寫了非常棒的推薦序,我先反過來推薦大家讀她寫的推薦序。(如下)
..........................................
(文/丘美珍) 前兩天到一個公園散步。林間穿梭時,偶一抬頭,看到萬里晴空之下、兩樹枝枒之間,有一面好大的、綿密的蛛網。
我一時詫異,趨前細看。這兩棵樹距離不近,看似纖弱的蛛網怎能從此端送到彼處,中間竟相隔兩公尺之遙。這時有風吹來,那面蛛網在風中搖曳,柔軟卻強韌,
再定睛一看,蛛網的主人正在中心,昂揚而立,守住自己的領土,俾倪那幾隻不幸被網羅的小蟲,想必牠此刻已見獵心喜。
我突然心裡起了一個念頭──那隻超強蜘蛛的父母,應該不曾告訴過牠:
「這裡風大又寒冷,你絕對結不了這麼大的網,補不到那些畏寒的蟲。」
昆蟲的世界中,每一物種都依著自己的稟賦求生存,見機行事,想必不會有太多親子之間的糾葛和牽絆。
人間的世界卻是不同。
.
之前曾經跟一個心理醫師聊天。
他提到,自己的病人當中,有一些是企業家及企業家二代,彼此不知道其實他們看的是同一個醫師。
也因此,深入與親子二代對話之後,他得到一個結論:「如果,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超越自己,那就是親子雙方同感滿足的時刻。」
我對於他這個結論,謹記在心。如今自己身為三個青少年的母親,才知道這是不容易的歷程。
.
大人總是苦口婆心,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孩子指出一條風險最低、成功機會最高的路,從食衣住行、學業、生涯,莫不細心指教。
但是,這條所謂「安全」的路,是不是孩子最想經歷的人生,這中間就是親子不斷溝通甚至衝突的過程,而這樣的衝突,最常發生在家有青少年的階段。
同樣身為青少年母親的我,閱讀菊仙這本書時,感覺她既是母親,又是個每天思考的「教養」人類學家。
她以家庭做為田野,以孩子做為研究對象,在每日居家的作息中做出假設、經過推理,得到驗證。
因此,讀她的書總是十分過癮。
因為她書中的文字,有著縱橫交錯的寫作角度。
.
就垂直的時間軸來說,她細述孩子從小到大的關鍵事件,從中反思孩子成長的脈絡,如此,深深引發其他父母的共鳴;
就水平的知識跨度來說,她往往結合心理學、教育理論,綜合科普,從中彙整出深入淺出的教養實務,讓讀者閱讀之後能獲得知識架構,從中有所收穫。
這一次,她研究的對象,是每天在家裡神祕成長的三個青少年。
菊仙說,根據專家研究,孩子在十三至十七歲的階段,像座活火山,不定時噴發,傷及旁人。
可憐的父母親,在這階段就如同居住在火山腳下的居民,不時受到火山「正常能量釋放」的驚擾。
由此可知,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是如何步步驚心。
.
臉書社團「家有中學生」中,每天都有惶惑不安的父母貼文求解,從孩子的身高、體重、學區、老師,一直到成績、交友、興趣、前途,常有發文引來數百則留言討論,由此可見這是個多麼艱難的教養之地。
即便是資深媽媽如菊仙,也曾經被家裡的青少年孩子氣到出走。
.
她曾經一個人負氣騎上腳踏車,在市區遊蕩逛到深夜一點半,直到氣消了才回家。
如此,她每天與家裡青少年交手數百回合的結果,菊仙終於描繪出青少年的真實面貌:
「自認可以獨立,但卻不能負全責;想要自己抉擇,卻又完全無法承擔後果;
主張很多,卻又判斷力不足;爭取權利,卻又不甘願盡義務。」
.
依我來看,這一點不假。究竟這個階段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父母親應該如何因應才是王道?
青少年的身心板塊正處於劇烈成長以及整合階段,由於大腦及荷爾蒙兩者都有變動,以致於青少年成為一種既不是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特別生物,需要父母親以特別的智慧相待。
對父母親而言,最有感的改變是:
‧日常生活,從前鋒變後勤:以前親子之間,一路由大人衝前鋒主導的狀況;現在變成孩子在前衝刺,父母在後支援。
‧親子溝通,從教練變成旅伴:以前是爸媽一個口令,孩子一個動作,彷彿教練帶著子弟兵。現在孩子期待的是透過平等的對話,彼此了解,相互尊重。
.
這兩個看似單純的改變,其實過程並不平靜。
主要是因為青少年大腦及內在生理的變化,使得他身不由己,理性臣服於情緒。
外在喜怒哀樂都鮮活直接,忘了對大人的禮貌和行事分寸。
針對父母親的焦灼,菊仙以同理幽默的筆觸,在書中提出教戰守則,面面俱到,猶如一本青少年教養維基百科,讓所有「家有青少年」的大人可以參照辦理,讀後不慌不亂,心平氣和。
尤其,她提到跟青少年打交道的幾個「眉角」,包括「父母降級、孩子才能升級」,以及「先安孩子的身,才能安孩子的心」,真的都是務實聰明的做法。
.
另一方面,菊仙特別能同理父母親的心情。
書中說到,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可能會經歷「四主」的修練。
孩子在未能獨立之前,父母是「飼主」,供吃供住;
孩子在幼年之時,以父母為天地,我們彷彿「神主」;
孩子不知人生疾苦,我們循循善誘,形同「教主」;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年少衝撞,目中無人,我們慘為「苦主」。
還好,這「四主」的修練歷程,會在青少年階段結束後畫下終點。
.
在書裡,菊仙提到一個關鍵字「人格湯底」,特別引人深思。
孩子的秉性,融合過去親子互動的結果,會成為孩子這一生的「人格湯底」。
就父母來說,在青少年階段以前,親子互動的親密時光,正是為孩子人生打底的時候,
孩子以此為基礎,開始展開他人生的際遇,往裡面增添材料和味道,最終煮成一鍋屬於自己的「人生湯」,餵飽自己,分享別人,造福人群。
因此,尊重孩子是他人生的廚師,在他的人生廚房中,我們只是過客,絕非主人。
即使我們手邊握有美味人生的食譜,但如果能放手讓孩子透過不斷探索和嘗試,煮一鍋自己的人生湯,這足以顯示出父母的雅量和智慧。
.
一般認為,青少年應該在十八歲以後,就從「少年郎」畢業成為成熟理性的大人了。
但是,有科學家研究,真正由青少年大腦蛻變為成熟大腦的年紀,其實是二十五歲。
難怪美國主要的租車公司安維斯(Avis)規定,二十五歲以上才能租車駕駛,看來他們公司內部有腦科學家加持。
在青少年成長的風暴中,幸好有這本好書相伴。
此後,不論是孩子十八歲還是二十五歲,正式結束青春期,在他們變成大人之後,我們關愛的眼神仍舊會陪伴著他們。
希望那時候,一起回想起他們的叛逆青春,親子雙方可以笑看過往。
所謂的天倫之樂,就是如此吧!
延伸閱讀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博客來:
http://t.cn/EcvHBaH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
📌三民
http://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102815
📌讀冊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68603.html
謝昂倫年紀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八卦
這個圖表實在太精采了必須分享。
以年紀來劃分這次英國人的脫歐決定,18-24歲的年輕人是最主要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的族群。接著,支持度就隨著就年紀升高而遞減。
這樣的世代認知差異,有一派分析說是年輕族群更懂得多方去消化資訊、思考脫歐可能為英國、為全球未來帶來的各種後果;還有,他們基本上一出生就活在一個歐洲共同體的世界觀。
相反,老一代的邏輯思維、決策方式,則是希望''脫歐''帶回他們記憶中英國的''美好年代'';戰後嬰兒潮(51~71歲)對二戰的沒有太多真實的記憶,只有戰後經濟復甦、工業發展、到歐盟建立、全球化加劇與新移民衝擊...
這幾年的世界上發生的幾件大事,怎麼突然都覺得有好多的共通點。
#世代 #全球化 #資訊落差 #BREXIT
Updated number for 6/23 ( results are similar)
http://d25d2506sfb94s.cloudfront.net/…/On_the_Day_FINAL_pol…
Polling Data 6/17-6/19
https://d25d2506sfb94s.cloudfront.net/…/TimesResults_160620…
--
謝謝 Jia Ming 的提醒,
理解脫歐公投的結果,單用「世代」、「年齡」絕對過於簡化,僅能算是眾多變數之一。
節錄他的觀察分析:
''簡單用年紀分層無法解釋為何到青中壯年的24-49(勞動力的中堅)支持留歐的比率急降,15-24這個年齡段已經認同自己是歐盟公民,且享受留在歐盟的諸多好處,比如說移動自由,以及學歷互相承認。這次公投有很多科學家跳出來講話,很大原因是現在英國大學大筆的科研經費多半來自歐盟,若離開歐盟,這些大學(很多是知名的大學如牛津劍橋)會喪失這些經費,就不能開展一些重要的研究、搶好教授、好研究人員、好博士生。對教育影響深遠,對大學生來說(特別是自然科學類),這代表他們再往上念的可能性也變低,因為英國大學學費非常昂貴(本地生9000鎊,相當於45萬台幣的學費,這已經占掉大學畢業生"稅前"薪資的一半了,研究所也準備上調了,生活費另計),沒有獎學金,他們幾乎不會考慮深造。
到24-49這個年紀段,踏入職場後,教育帶來的優勢差很多,受過大學教育,特別是名校者,有很大的機率進到大公司,對他們來說,歐盟所應許的工作與自由移動很重要,這代表他們的工作地點不只英國,他們可以到歐陸的國際組織找工作(國際組織很多都很看重求職者的工作簽好不好處理)。
但對高中畢業或非常後段的大學畢業者來說,他們基本上只能在英國找工作,面臨歐洲移民和他們搶工作,例如波蘭,葡萄牙等這些來自經濟相對弱勢的中東南歐國民(白人居多)(這些國家不少經濟不比台灣差,只是比英國差:P,英國是一個三明治120元起跳的國家),這些人對薪水或工作條件的要求較英國本地人低,一方面是為求溫飽,另一方面是不若英國本地人懂得爭取權利,所以很多中低階工作(看起來)被這些國家的人搶走了。說中低階工作其實也有點過分,因為目前外籍人士最多的工作中就包括護士與中小學教師,這些都是英國本地人興趣缺缺的工作,但薪水都不算太糟。--看看離歐和留歐票倉就可以知道─牛津劍橋倫敦這種經濟與教育精英希望留歐,劍橋投留歐比例高達70%,一個劍橋經濟碩士畢業在即的英國學生就告訴我,這次公投決定他畢業後的工作,所有的大銀行都在選前停止(早該在年初就開始的)招聘工作,如果確定留歐,他很快就能拿到offer,畢竟是劍橋畢業生,但如果確定脫歐,那這些銀行今年就不會招新人了,因為可能會轉移陣地,以因應英國脫離歐洲市場的效應。但對教育不利者來說─沒差,或許他們因此獲利,因為沒人和他們搶工作,中小企業也有比較高的脫歐率,因為它們不用受限於歐盟對商業相關的規定,且國家可以透過關稅壁壘讓中小企業欣欣向榮(?)。
此外,這次公投中有投票權的不只是英國人,還有符合部分條件的永久居民、common wealth(含紐西蘭、加拿大、南非、新加坡、澳洲等英國前殖民地國家)國家可以投票,其中common wealth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們是外國人,不像歐盟人民享有免工作簽的待遇,但是有權力決定英國是否要脫歐,而且就像我一個common wealth朋友說的,投脫歐很吸引人,因為這樣歐洲人就和它們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但common wealth很多人英文比歐洲人好很多,甚至母語就是英語,拉下歐洲人之後,他們確實有比較大的勝算找到好工作申請工作簽留下來。如果不了解這些,貿貿然套台灣思維模式,會誤讀整個歷史事件。''
謝昂倫年紀 在 V.K克 Youtube 的評價
「沒有誰知道你的孤獨是什麼形狀。」
❤️ 數位音樂下載►https://supernova.vk-style.com
V.K克 十周年紀念專輯 《光 無盡墜落的美麗》
獻給
與星球連結的每個音符
「我是那失速墜落的星體,
感受到那無形的美麗,
當我遇見上一秒的自己時,我才明白,
這份美麗來自於我心中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V.K克
藍月流影 Blue Moon Shadow
當天上月亮閃出魅惑的藍光時,就是空氣中粒子已經轉化,
一定是有奇妙未知的故事正在發生。
「藍月流影」在音樂呈現上比「光 無盡墜落的美麗」更為華麗,開頭的超低頻像是大地震動般的巨響劃破原本高掛在靜謐天際上的一輪藍月。透過交響樂的編制,演奏出複拍子的律動與多重二連音的交錯,讓整首曲子顯得浩瀚又一波一波的層層推進感。既像是漩渦也像漂浮,也像讓人漸漸進入癡狂的月暈影輪。
藍色月亮的漸層月暈 是夢的成形,是時空維度的跨越之門,也可能是一道靜默卻能帶人穿越的星空之徑。
在光外的亮度下,便相應了有所有事物的影;在每日重複的時間裡,我們不知道在時間中是否有縫隙。而那些縫隙若真的存在,必然隱藏了歷史不曾紀錄過的微事。
那小世界,必然有與現世相通的管道。
光影曾留下了痕跡,只是不易於被發現。但通過那裡,那微世之鉅或許無法能被估計。如感情,能感而不能見,但,太巨大。
流明的影跡是連結不同時空的暗徑,而這暗徑卻隱藏在藍月流影的多重維度之間。
小提琴、大提琴、雙簧管獨奏,搭配上弦樂團與V.K克的鋼琴在這首樂曲中堆疊了許多層的技法與情感鋪陳,以多里安調式音階的鋼琴開場帶入了一條看來以為是光明的、穩定的幽徑之上。但一步一步越來越激昂的情懷如海浪撲來,又以小鼓擊打著心跳速度,讓聽者逐漸地走入那道門內,進入了感情的不同維度中。如錦的閃爍光影,如帛一樣廣括巨覆,透明,卻讓人一寸寸的喘不過氣來。
情感一但被弦樂器音構起,那一片世界不只是抒發,而是我們將在層層包裹下被自己的回憶,淒美的絞殺了。
不論是生命中輪流吟唱的光影
或是輪流鳴唱的流光之影
影與光,他們都是輪流遊逝迴升的聲音。
《 藍月流影 Blue Moon Shadow 》
Produced, composed & arranged by V.K
Piano: V.K
Violin I
Mao-Chen Wang王茂榛
Hsiang-Chun Chien 簡祥峻
Yun-Chieh Lee 李昀潔
Violin II
Chia-Lun Chang張家倫
Chia-Cheng Hsu許家誠
Viola
Yi-Chen Chen 陳怡蓁
Tzu-Yin Chou 周孜穎
Cello
Fei-Tsuei Luo 羅翡翠
Mu-Wei Wang 王睦惟
Oboe solo: Fei-Wen Lee李婓雯
Violin solo: Mao-Chen Wang王茂榛,Chia-Lun Chang張家倫
Viola solo: Yi-Chen Chen 陳怡蓁
Cello solo: Fei-Tsuei Luo 羅翡翠
Pre production: V.K, 3A
Music Sheet Editors: Xmac Jin金皓哲
Recording Engineer: Isidore Hsu徐玉光
Recording Studios: Yuchen Cinema Studio 玉成戲院錄音室
Mixing Engineers: Mr.K 王俊傑
Mixing Studio: Mega Force Studio強力錄音室
Mastering Producer: V.K
Mastering Engineer: MT Sun孫仲舒
Mastering Studio: U-Tech Mastering Studio鈺德科技
Production: TINY GIANT MUSIC LTD. 小巨人音樂國際有限公司
Chief Executive Producer: V.K
Album Planning Director: Jonathan Chen 陳宏宇
Production Executive: Chao-Ching Hsu 許兆晴
Executive Director: Chin-Yi Hsu 許勤毅
Administrative Executive: Yu-Ting Zeng 曾玉婷
Copywriter: Jonathan Chen 陳宏宇、V.K
Photographer: Sun-Ho Chou 周孫豪
Graphic Designer : Junxi Chen陳雋希 0513 design studio 0513設計工作室
MV Director: Chung-Lun Wu吳仲倫(尖蚪映畫)
Costume Designer: Denny Shih時家寧
Costume Design Assistant: Yi-Hsuang Chen陳易萱
Costume Tailor: Chia-Chen Lin 林佳珍
Makeup Artist (V.K) : Claire Lee李佳潙
Makeup Artist (Strings Quartet) : Chia-Ying Ho 和家穎
Hair Stylist: JsLee (FOUR HAIR CONCEPT)
Hair Stylist Assistant: Ace陳証揚 (FOUR HAIR CONCEPT)
MV 演出人員
Violin I: Mao-Chen Wang 王茂榛
Violin II: Hsiang-Chun Chien 簡祥峻
Viola: Wei-Peng Kan 甘威鵬
Cello: Fei-Tsuei Luo 羅翡翠
MV Credits
導演 Director / 吳仲倫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 / 林宏叡
製片 Producer / 鄭心愷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 / 李沛恩 林宛諭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謝宗諭
攝大助 First Assistant Camera / 小賴
攝影助理 second Assistant Camera / 蘇品豪 張育甄
燈光師 Gaffer / 陳賢元
燈大助 Best Boy / 孫品壬
燈光助理 lighting Assistant/黃威銘 莊智淵
場務Grip /輝哥 黃新銘
剪接 Editor / 林宏叡
調色 TC / 莎莎
標準字/ 李君慈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 / 利達
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 / 利達
特殊器材 Grip equipment / 力榮 Jimmy Jib
❤實體版專輯CD
♫ 博客來:https://reurl.cc/eOa1W
♫ 誠品:https://reurl.cc/4QyvD
♫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qNjRq
♫ 玫瑰大眾:https://reurl.cc/V1vxZ
♫ 光南大批發:https://reurl.cc/nOj3d
♫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zNjaa
♫ PChome:https://reurl.cc/lv049
ISRC: TWY231812102
OP: Tiny Giant Music LTD.
SP: Warner/Chappell Music Taiwan Ltd.
#VK克
#光無盡墜落的美麗
#藍月流影
Publishing Partner
亞神音樂 、 星火映畫
Special Thanks
貝森朵夫 就是娛樂 KORG 派迪紳士禮服 豪恩 希望之音
V.K official social media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vk-style.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Kstyle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VKstation
Twitter: http://www.twitter.com/vkstylemusic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vkstylemusic
Weibo: http://weibo.com/vkstyle

謝昂倫年紀 在 丁國琳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1993年,於瑞星唱片擔任《音樂磁場》MV造型化妝師時,受孫建平延攬以歌手出道。後來丁演出電視劇《台灣霹靂火》,以灑脫的演技備受矚目。丁自述晚報戶口,身分證生日載明是 ... ... <看更多>
謝昂倫年紀 在 [新聞] 丁國琳有女兒不想婚關島披白紗解癮 - PTT Web 的八卦
丁國琳2006年2月未婚生女,孩子的爹謝昂倫(第一金控前董事長謝壽夫之子)不聞不問,她獨力撫養女兒近4年,無緣披婚紗,重心都在小孩身上, ... ... <看更多>
謝昂倫年紀 在 [新聞] 丁國琳激吻小狼狗日觀光客看傻眼- 精華區SET 的八卦
丁國琳激吻小狼狗 日觀光客看傻眼
【聯合報╱記者趙大智/台北報導】 2009.01.24 04:14 am
丁國琳慾海浮沈,在三立「真情滿天下」穿泳衣,與小狼狗馬幼興泡溫泉激吻,為了賺女
兒「小饅頭」的生活費,她獻出從影以來最大尺度。只見丁、馬肌膚相親,猛力吸吮彼此
,讓一旁觀看的日本觀光客看到嘴巴都張開。
「小饅頭」快3歲,是丁國琳與前第一金控董事長謝壽夫之子謝昂倫所生,當年她未婚生
女,謝家不聞不問,還有人爆料女兒來路不明,丁國琳憤而測DNA,證明血統絕對沒問題
,但她不拿謝家一毛錢,靠自己養大「小饅頭」,只要求父親欄寫上謝昂倫3個字。
「小饅頭」就快要到問「爸爸呢」的年紀,丁國琳早就想好如何回應:「我會說,爸爸在
他家,另外娶了老婆,生了弟弟妹妹,總不能說死掉了吧。」謝昂倫在「小饅頭」不到1
歲就娶了五分埔老闆鄭沛瀅,丁國琳說,她不會騙女兒,更不會傳達「憎恨」:「畢竟她
身上還流有他的血。」只是女兒愈長愈跟自己不像,讓她有點苦惱。
劇中丁國琳男友馬幼興被已婚的楊淇搶走,20年後兩人重逢,她始出渾身解數要搶他回來
。但現實生活中,丁國琳說絕對不會再搶謝昂倫回來:「強求的愛情會好嗎?」這回跟馬
幼興拍激情戲,算是第一遭,以前在三立碰到有吻戲,通常都是男明星先彈開,因為都是
有老婆的,像江國賓就曾跟導演抗議:「我怕鬧家變。」讓丁國琳打從心裡感謝他讓自己
躲過一劫。
【2009/01/24 聯合報】@ https://udn.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92.1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