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人如何稱呼居禮夫人(Maria Skłodowska Curie)呢?】
難得有波蘭相關的新聞,我們就趁機會來聊聊,波蘭人是怎麼稱呼「居禮夫人」(Maria Skłodowska Curie)的吧!
既然她是波蘭人,那我們應該來看看波蘭人的觀點。
波蘭人通常稱她為 Skłodowska,這也是她原本的波蘭姓 (音近「斯括多夫斯卡」) 或是稱她為 Skłodowska-Curie (音近「斯括多夫斯卡 居禮」)
總之…...都不會只稱呼她為居禮的。
她保留了原生家庭的姓Skłodowska,在後面加上丈夫的姓Curie,而不是像絕大多數婚後的波蘭人,直接換成丈夫的姓。某種程度來說,也表述了她的自我身分認同。
其實蜜拉一開始知道台灣普遍稱她為「居禮夫人」,是有點生氣的。畢竟拿掉了她的姓Skłodowska,就像是剝奪了她的波蘭人身分一樣。特別是她生長於波蘭被瓜分的時代,也是波蘭在地圖上消失的時代,這樣的做法就更讓人無法接受了。
但台灣的譯名用了這麼久,為了避免大家不知道,我們也只好在旅遊書中這樣用了,下次改版的時候總算可以修正回來了。
也簡單介紹一下她的生平:
Maria Skłodowska Curie是舉世聞名的波蘭科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與化學獎(1903和1911年),也是至今唯一二度獲獎的女性。
她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並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為醫學、物理、化學領域,帶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值得知道的是,釙的名字來自拉丁文Polonia,意思為波蘭。她取了這個名字,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波蘭當時被瓜分的不公平現狀。
除了在科學上的成就之外,她也大力推廣,希望男女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很推薦大家找機會來波蘭旅遊喔,你可以造訪位於華沙的Maria Skłodowska Curie博物館,這裡也是她的出生地。可以在這邊看到她的研究相關物品,以及她與家人朋友的照片、文件、書籍報紙等等~
更多的波蘭相關資訊,也可以參考我們的書囉 《波蘭自助超簡單: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帶你去旅行》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只小小兵喜歡「Banana!」,香蕉也是人類主要的澱粉來源之一,許多國家將香蕉當成主食。 我們平常吃的香蕉都是馴化後沒有籽的香蕉,但這也讓香蕉陷入了危機之中...... 延伸閱讀: 世界上最奇怪的植物 http://pansci.asia/archives/58616 從提振精神到治療愛滋– ...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的推薦目錄: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 在 Facebook 八卦
#211國際女性科學日
#科學界還很性別不平等
#推動制度化改革
今天是除夕,也是國際女性科學日!2021年,我們一起 #牛轉歧視 #平權前行!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Tim Hunt公開說:「實驗室僱用女孩有三個麻煩:你會愛上她們,她們會愛上你,以及你批評她們時她們會哭。」他甚至坦承自己是沙文主義者,支持實驗室應該只有單一性別,男性女性分開做研究。
2019年,世界首張黑洞照片功臣女科學家Katie Bouman遭網友圍剿,說另一位男性科學家Andrew Chael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後來Chael自己跳出來澄清,表示許多網用挪用他的名字和照片來滿足自己的性別偏見,還說:「身為出櫃的男同志科學家,其實我也是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領域中被統計學忽略的那群人。」他由衷希望Bouman的事蹟能激勵更多女性投身電波天文學領域。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全世界只有29.3%的科學家為女性;亞太地區更低,只有23.9%。而台灣,總體研發人力只有26.72%為女性,STEM領域的大學專任教師更只有15.5%為女性。
科學界的性別不平等,直到近年,沒有消散。
這從聯合國2015年「還需要」(或是直到2015年「才想到」?)訂定「國際女性科學日(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可看出來。211女科日用意在鼓勵更多女性投入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領域、爭取參與科學相關工作的權利。
科學界的性別不平等,早已有專家研究指出,是後天社會、家庭、學校環境的影響下的結果。從學習過程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到社會對女性生產及家庭照顧的期待;科技與工程領域的女性比例,隨著大學、碩士、博士、研究機構或業界這一路走來,比例漸漸下滑,不斷從研究領域流失,這個現象稱為科技女性的 #管漏現象。
根據科技部統計,2018年我國高教部門研發人力中,女性研究人數已佔36%,但同年女性計畫主持人占比只有25%。對此科技部「性別平等推動計畫(108至111年)」設定的績效目標僅為每年成長不到0.2%,需要再50年才能達到目前女性占比的36%。
科技部還有「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畫」,但是2018、2019年審定率偏低,2019年申請件數開始減少;2020年還引發女學者組織反彈,指出計畫執行方式及申請限制,難以實質協助女性科研發展,還會造成貼女性負面標籤的效果。
進到立法院後,我非常關心這個議題,跟科技部、教育部多次質詢與討論。(可參考 https://reurl.cc/R6OzND 、 https://reurl.cc/8y5jkM )
很高興,科技部的 #林敏聰次長 也非常關心這個議題,上個月來我辦公室報告與討論,目前規劃的協助女性科技研究人員的各項方案,以下舉例其中幾項:
-對於因生產或育嬰假之女性計畫主持人,研議友善補助機制,例如生產前6個月到小孩3歲前多核給1位博士級研究助理。(但是我要提醒,男性主持人也可能會請育嬰假,這個補助,不應該只針對女性。)
-遴選學門召集人及複審委員,應考量學術專業及性別衡平。
-科技部及所屬擔位增設公共教保服務場域。
其中,我認為有一個重大的變革,是科技部和所屬的4大學術司,將成立女性工作小組,這個平台,會類似企業端推行已久的「女性導師制度」,能夠協助女性科學研究人才彼此間的輔導、傳承、分享及交流,針對科研生涯共同的生命經驗,發展更適切的需求與協助方案。
科學界的性別不平等,到現在還存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在 #女性科學日 的這一天,邀請各位女性科學家或是瞭解這個議題的大家,跟我分享妳在從事科學研究這條路上,曾經遭遇過的困境、不平等或歧視經驗(當然,如果有美好的經驗,也很歡迎)。
我會持續和科技部一起推動 #讓女性科研人才留在職場,能夠堵住漏水的水管 #停止女性人才流失 的各項政策方案。
------
想問問大家,講到耳熟能詳的女性科學家,你會想到誰?
是不是瑪里‧居禮?(就是「居禮夫人」,看,連這名字都充滿性別刻板印象,台灣在2018年國教院才將她的譯名正名。)
她已經是一世紀以前的人物,之所以還是今日大部分人唯一記得的女科學家名字,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在學術研究頂峰的女科學家太過稀有,以至於諾貝爾物理獎長達120年只出過4位女性得獎者。
------
今天也是除夕,是闔家團聚的歡樂時刻,在關心晚輩求學方向時,請記得別用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了他們的選擇哦!
#牛轉歧視
#台灣更好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為何看不見日本的車尾燈?】
直至目前為止,日本籍科學家總共獲得了23次諾貝爾獎科學類獎項的殊榮,包括11次的物理獎項、七次的化學獎項與五次的醫學獎項。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日本籍科學家的整體表現也相當亮眼,目前暫居排行榜的第五名。
日本人是怎樣辦到的?台灣的教育體制其實受日式教育影響極深,早年筆者於國、高中階段經歷的髮禁及聯考制度,均為日式教育的翻版。在日籍科學家發光發熱之時,台灣能否也能有相對的優異表現?
#諾貝爾獎 #得主 #日本 #台灣 #科學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不只小小兵喜歡「Banana!」,香蕉也是人類主要的澱粉來源之一,許多國家將香蕉當成主食。
我們平常吃的香蕉都是馴化後沒有籽的香蕉,但這也讓香蕉陷入了危機之中......
延伸閱讀:
世界上最奇怪的植物
http://pansci.asia/archives/58616
從提振精神到治療愛滋– 香蕉不只是小小兵的好物
http://pansci.asia/archives/81686
2014搞笑諾貝爾物理獎—香蕉皮的摩擦係數
http://pansci.asia/archives/689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週四動畫日不漏接!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吧:https://goo.gl/6zRY1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wygVxBF48M/hqdefault.jpg)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s://pnn.pts.org.tw)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P#新聞實驗室】(https://newslab.pts.org.tw)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V77r36dvdU/hqdefault.jpg)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https://newslab.pts.org.tw)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s://pnn.pts.org.tw)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M7e7q5XlXI/hqdefault.jpg)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 在 2020搞笑诺贝尔物理奖——振动的蚯蚓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20年搞笑 诺贝尔物理奖 揭晓,授予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Ivan Maksymov 和Andrey Potosy。获奖理由是他们通过实验确定了在高频率振动时,蚯蚓形状的变化 ... ... <看更多>
諾貝爾物理獎台灣 在 『2021 諾貝爾物理獎與台灣』座談, 真鍋與哈賽爾曼 ... - YouTube 的八卦
『2021 諾貝爾物理獎 與 台灣 』座談:真鍋與哈賽爾曼的 諾貝爾物理獎 之路主持人:林沛練中華民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主講者:許晃雄博士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