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校友李琴峰榮獲日本文學「芥川獎」肯定】
.
旅日作家,同時也是本校校友的李琴峰,以「彼岸花が咲く島」(彼岸花盛開之島)於7月14日榮獲日本第165屆芥川獎,成為史上首位獲此獎的台灣人。李琴峰就讀本校期間,雙主修日文系與中文系,今日能以非母語的日文寫作獲獎肯定,不僅文學院老師們都感到十分振奮,全校師生也特此恭賀李琴峰的斐然成就,並同感殊榮。
李琴峰自15歲開始學日語,2013年從本校畢業後進入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日本語教育研究科攻讀碩士課程。2017年的首篇小說「独り舞」(獨舞)就曾獲選日本第60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品。2019年以小說「五つ数えれば三日月が)」(倒數五秒月牙)首次入圍第161屆的芥川獎與第41屆野間文藝新人獎。2021年再以小說「ポラリスが降り注ぐ夜」(北極星灑落之夜)獲得第71 屆藝術選獎新人賞,是日本藝文界極受期待的作家。
李琴峰進到臺大就讀前,即展現出對寫作的高度興趣,且日文已經是通過N1檢定。即使基礎已經比他人紮實,但令日文系老師印象深刻的是,李琴峰上課仍總是坐在第一排,好學不倦,給人的印象是十分認真,個性內斂沉穩,思考縝密。老師認為,雙主修中文系讓李琴峰的文學及寫作能力奠定基礎,將二種文學融合成日後寫作的養分;大學到日本早稻田大學交換的經驗,也讓李琴峰更確定自己投入日本文學創作的方向。
直至今日,教授艱深日本古典文學的老師,仍對李琴峰於課程中的書面報告印象深刻,思考邏輯及文章理路十分清楚,文學造詣非常優秀。以第二語言從事文學創作的過程並不簡單,李琴峰的堅持與努力,克服一路上的種種困難後才有寶貴的成果,這就是天分加上勤勉不懈的態度所帶來的不凡成就。
芥川獎是日本文學的最高榮譽之一,回顧日本著名作家,從早期的松本清張、曾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江健三郎、到中期的吉田修一與近年的村田沙耶香,都在寫作生涯初出茅廬時曾獲得芥川獎的肯定,而著名的小說家村上春樹則是曾二度入圍芥川獎。
.
詳見
中央社「李琴峰獲芥川獎 自認作品為日本文學帶來創新【專訪】」: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140371.aspx
中央社「台灣首位芥川獎得主李琴峰 寫出人類對歷史的反思」: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140227.aspx
.
#芥川賞 #李琴峰 #彼岸花が咲く島 #臺灣大學日文系 #臺灣大學中文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
諾貝爾文學獎2021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八卦
【#贈書活動】
葡萄牙文壇超重量級作家 莉迪亞.豪爾赫
最經典作品首次中譯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喬賽.薩拉馬戈強力推薦——
一本充滿時代感的非凡作品,文字和故事以純粹的力量吸引著讀者。
從大宅離開的人彷彿鐵了心要散落世界各地。
家裡餐桌一年一年地分裂開來,每塊碎片都去了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除了她,她從未離開,是永遠缺席的在場者。
這座葡萄牙南方的古老大宅,距離大西洋夠遠,無法聽到暴風雨中的碎浪,但也離得夠近,足以使牆壁被空氣中的鹽腐蝕。
她,庫斯多喬和瑪莉亞.艾瑪名義上的孩子,總是盡力讓自己既不在場也不缺席。她一直都知道瑪莉亞.艾瑪嫁給了兩個男人,三個弟弟並不是她的親手足,也知道她的所有身分證件都是謊言。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所珍惜的一切也在這座大宅。直到那年初冬,家族中的浪蕩逆子,那個華特大兵回來了,他的回歸,讓所有人的祕密起了變化,埋藏在地下的家族之謎破土而出……
📕看更多🔜🔜🔜 https://bit.ly/3wQJpn4
==============================================
現在只要在2021/04/19(一)下午15:00前,按讚「城邦讀書花園」,公開分享本文,並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我想看《畫鳥的人》葡萄牙文壇超重量級作家 莉迪亞.豪爾赫 最經典作品首次中譯出版!」
🎁就有1位朋友可獲得 #馬可孛羅《畫鳥的人》1本哦!
※得獎名單將於2021/04/19(一)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記得回來關注留言看看自己是否為幸運的得獎者哦!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諾貝爾文學獎2021 在 Facebook 八卦
如果你是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和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粉絲,還真應該看看這部由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所編劇與導演的《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2007),這是部關於曾於2016年打敗呼聲最高的村上春樹,首次由搖滾音樂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巴布.迪倫(Bob Dylan, 1941- )。
不過,《搖滾啟示錄》不只有上述巨星,還有蝙蝠俠貝爾先生(Christian Bale)、李察吉爾(Richard Gere)、班維蕭(Ben Whishaw)、密雪兒威廉斯(Michelle Williams)、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等等,堪稱眾星雲集。
#搖滾啟示錄讓解釋為何迪倫得獎
在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經七次入圍卻尚未得獎的村上,是最有可能獲獎的作者,當時英國網路博弈公司立博(Ladbrokes),以賠率預估諾貝爾獎得主,應該就是村上了。殊不知,最沒讓人意料到的歌手迪倫,竟是最後贏家。
當時諾貝爾獎給迪倫的評語是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不過,或許對於從小就是看村上小說的你來說,心中多少還是有疑惑,為何都已經七次入圍了,還不給村上機會呢?那麼,《搖滾啟示錄》應該是那部可以當作認識迪倫,以及解惑他為何有資格獲獎的仿傳記電影(不完全是傳記,是種象徵性的傳記故事)。
.
#六個分身與一個本尊
《搖滾啟示錄》是個很詩意的傳記故事,迪倫真正出現的畫面短短數分鐘,其他時間都是由某種迪倫的性格側身作為代表,分別由六種分身,飾演不同時期與不同面向的迪倫,綜合起來,剛好就是就是一個全面性的音樂詩人。
迪倫的六個分身,加上電影最後才出現的本尊,總結七人,剛好呼應電影中迪倫不斷被問及的莎士比亞,以及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中以「日月水火金木土星」象徵的「人生舞台上七段生命理論」(Seven Ages Of Man)。
這六位迪倫的分身分別是:詩人、先知、虛偽者、亡命之徒、搖滾殉道者、和電音之星。
.
#布蘭琪是位男神
《搖滾啟示錄》在2007-08獲得多項提名,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飾演迪倫分身之一的凱特布蘭琪,她那酷帥到讓人幾乎忘記她是位女神、也幾乎就要讓人愛上的男神模樣,真心讓人佩服。
《搖滾啟示錄》的六個迪倫分身其中,最符合迪倫外在具象的分身,就是布蘭琪所飾演的 Jude Quinn,一個偏執傲慢又才氣縱橫的搖滾音樂家。
.
#叛逆與垮掉
Jude 曾經在羅德島的新港音樂節唱歌,他的另類歌詞與唱法,讓保守派無法接受而對他惡言相向,但是,也使得成群叛逆的少年為之瘋狂、爭相模仿。
銳不可擋的 Jude,也穿梭於60年代的藝術名人之間,從安迪沃荷(Andy Warhol)、名媛 Coco Rivington(威廉斯飾演)、直到代表「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詩人艾倫金斯保(Allen Ginsburg)。當他留連於紐約與倫敦的藝文界時,不只讓女人傾心、傷心,也留給藝術家靈感。
.
#邪惡的代表
布蘭琪飾演的迪倫,名字叫做Jude,Jude 諧音 Judas,暗示迪倫的性格:反骨、顛覆、故意、睥睨、瘋狂、又敗德。然而,因為如此特質,讓傳承於法國詩人蘭波的當代詩人金斯保,格外心生喜愛與崇拜,當 Jude 待在倫敦時,金斯保還特意騎著機車追趕 Jude 的保母車,堅持前來相見,一定要與他聊聊。
在《搖滾啟示錄》,編導海恩斯透過當代的藝術家與文學家,烘托迪倫與文學的連結,也透過迪倫與當代文學家的互動,產生他與歷代文學藝術家與詩人的一脈相承。
.
#迪倫與文學家的連結
例如,由法國詩人蘭波、英國詩人金斯保,一直到美國吟遊詩人迪倫,他們都是革命、邪惡、與反叛的傳承。
他們無懼於刻畫內心的黑暗與對社會不滿的年輕語言,他們陳述社會現實中的卑鄙齷齪,無畏父執權力的高牆,也張膽對抗宗教道德的諍言。他們的作品在一生產之初,就被冠上「邪惡」的評語,被認為是正常理智社會的「叛徒」,是種敗壞的象徵。
.
#座標性的歷史人物
迪倫這個名字,不屬於一個人,而是個座標性的歷史人物。透過小男孩 Woody 這個分身,迪倫明白他必須「活在自己的時代(Live your own time.)」,寫出自己的關懷,唱著自己的歌。
「活在自己的時代」意味著迪倫必須面對他所處的歷史空間,以自己的時空作為創作的題材。迪倫開始正式歌手的生涯,大約是從 1960,歷經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63)與詹森(Lyndon B. Johnson, 1908-73)兩任總統,將近十年,這是美國最為不平靜又充滿內憂外患的時代。
迪倫的歌詞,就是關於這個時期的美國,有冷戰、越戰、女性民權運動、黑人民權運動、黑豹黨領袖被刺殺等等。他的歌曲包含美國的歷史,反應美國的社會文化,書寫出生活在這個時空下的人生與反思。
.
#為藝術而藝術
「一直改變」與「不斷顛覆」就成了迪倫的生命主題,這也是為何他不滿足於明明已是大受歡迎的民謠歌手,硬是要挑戰粉絲的極限。從「自由—感到不自由—逃離—踰越—再自由」,就成了他的生命循環,也成了「我不在那兒」的現實。
他是典型「為藝術而藝術」的詩人,於是,詩中沒有所謂的道德規矩與主流價值,因為「道德是大腦的缺陷(Morality is the weakness of the brain.)」。
.
#上帝已死的精神
宗教在他眼裡同樣也是不足一提,他不僅不在乎嚴格的天主教出生背景,還倡言「別再說神了!別再提神了!人就是王,人就是神。(No more gods! no more gods! Man is King, Man is God.)」。唯美又褻瀆的詩就是他不斷實驗與越界,以及實踐無神論與自由主義的果實。
.
#不斷改變才能自由的搖滾精神
在二十世紀末的搖滾時代,並非只有迪倫一位搖滾歌手是以「不在那兒」的叛逆越界大玩地獄創作。許多搖滾歌手同樣也是不斷踰越道德、挑戰界線。或許就是因為成功詮釋「不斷改變才能一直自由」的搖滾精神(rolling stone),《搖滾啟示錄》才會成為 2007 眾多評論家心目中的好電影。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72
#第45部電影
#2021年7月25日
#搖滾啟示錄
#BobDylan
#ImNotThere
#CateBlanchett
#2007年的冷門好電影
諾貝爾文學獎2021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諾貝爾文學獎2021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諾貝爾文學獎2021 在 【LIVE直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坦尚尼亞作家古納摘下 ... 的八卦
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四,是 諾貝爾文學獎 的得獎名單公布日, 2021 年 諾貝爾文學獎 於台灣時間今(7)日晚間7時頒發,該獎得主仍「難以預測」。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