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仇 ◎#廖啟余
小時候
鄉仇是一本課本的國語
ㄈ在那裡
ㄏㄏ在這裡
長大後
鄉仇是一座工廠的廢氣
魯在這裡
$$在那裡
後來啊
鄉仇是一場抗日的會計
我打那裡
你打我這裡
而現在
鄉仇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共匪在這裡
幹你娘,共匪就在這裡
--
◎詩人簡介
廖啟余,1983年生,高師大附中、政治大學中文系所畢業。作品入選《2007台灣詩選》、《台灣七年級現代詩金典》,出版有詩集《解蔽》。
--
美術設計:宸碩
攝影提供:網路素材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廖啟余這首詩的佈局結構改寫自余光中膾炙人口,也收錄在不少國文課本中的名作〈鄉愁〉,對於一般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對抄襲、致敬跟顛覆作一個小小的區分,這個粉絲專頁不是學術問題來去的場合,所以阿Ben在這裡僅草草帶過。
在目前看來,如何認定抄襲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詩作中若有著字句或創意的直接挪用,那麼就很有可能被認定為抄襲。這裡我想推薦作家朱宥勳所寫的〈文學抄襲的三種類型〉一文(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9C%B1%E5%AE%A5%E5%8B%B3/%E6%96%87%E5%AD%B8%E6%8A%84%E8%A5%B2%E7%9A%84%E4%B8%89%E7%A8%AE%E9%A1%9E%E5%9E%8B/629787297062130),雖然對抄襲行為分成三種類型的這個學術分類僅為朱一家之言,但在阿Ben看來他的分類還算是相當公允的。每個人心裡有一把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必須小心避免逾越了界線。
那麼,致敬跟顛覆又是什麼?有的時候寫作者在寫作時會「有意識的」引用(有的人為了表示負責,會把自己的引用用加註的方式說明,以避免別人誤認該句的創意來自自己)或改寫別人的句子、結構等寫作方式。這樣的寫作很可能是為了向某一個文學作品致敬(好比楊牧〈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被改寫了很多次),也有可能是為了消解經典的嚴肅性,來完成其他的目的(像是寫作的實驗、遊戲、嘲諷......理由各有相同或不同者)。廖啟余此作無疑更傾向於後者。
相較於余光中〈鄉愁〉傾訴因為政治環境,而在身體居所與心靈認同上的不同傾向,導致一個鄉愁無所寄的一代人縮影;寫於連戰赴中參與閱兵之際,廖啟余此作無疑是對某一些一代與一代不同腦袋的人的諷刺。
「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的四個階段,從鄉愁到鄉仇,敵人的位置不斷偏移,而在「這裡」跟「那裡」的也逐漸從起初的共同想像中變形,最後帶來了相當多的困惑。從小時候在那裏的「ㄈ」──我以為應該是匪的諧音,理由是在「那裡」。但亦有其他的可能,例如注音符號是國民政府進入台灣後提供做為學習一部分的產物,這或許也暗示了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前的台灣原先住民嘗試在此一過程中學習注音符號和辨認。
而這首詩到最後「共匪就在這裡」,詩人忍不住爆了一句粗。或者有些人會覺得粗俗,但文學作品本來就沒有一定要為優美抒情服務的義務,阿Ben看待作品的方式向來不在他的用語雅俗,而是這個用語放置在文本中帶來的效力。
而在這明顯回應現實荒謬的詩作裡,看你我父執輩時候能以「通匪(共產黨)、匪諜」下人於罪的國民黨門面人物今日卻主動「通匪」,只在台灣兩三代人間的事,態度和立場,卻有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原先有罪(接觸共產黨)的都無罪了,原先是敵人的都是朋友了,一個滿腔熱血的詩人怎麼能不因為荒謬,卻又無力的只能拋出一句於事無補的髒話?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9/20151001.html
諷刺現代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八卦
馬英九 ◎#宋尚緯
我這不是來了嗎
來聽你們的聲音了
你們都不夠安靜
我沒有辦法進去
到你們涉案的現場
我甚麼都不知道
不知道你要見我,不知道
那些停止的呼吸是否被土石掩埋
一切都是誤會
一個便當吃不飽,那兩個呢
這是個嚴肅的問題,我們
別無選擇,一定要面對
我把你們當人看,所以要好好教育
你看他們,那些聚集在大道上的人們
他們攻擊我
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每一個美好的早晨
都充滿真理的露水
推開窗戶,有人正揭示痛苦
他的痛苦很實在
只是我跑得太遠太遠
我在遠方呼喚我的小刀
告訴他保養銳利的注意事項
記得不要跑得比我快
也不要跑得比我還慢
這樣我才知道你的存在
與我同在,才知道
原來你要見我
啊,我這不是來了嗎
這不是見到了嗎
--
◎作者簡介
宋尚緯
宋尚緯,筆名苗林。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二年級。 覺得介紹那麼多也沒有用索性全砍了。
來自:http://ijei.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7.html
--
美術設計:小葵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宋尚緯的作品〈馬英九〉指名道姓,在寫作中夾雜了大量馬英九總統任內被認為是失言的句子,所有的字摘句抄,都成就了當代的官場現形錄。
在這樣的作品裡,我們首先需要注意他語言的操作手法。當他援引了那麼多引用的句子來創作,首先句子就失去了原創性。那麼,這樣不是出自於自己的句子怎麼成立為一首詩呢?一般我們在剛開始學習現代詩寫作的時候都會有著儘量不要使用成語、套語的講究,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的句子很容易因為意思過於明確,而讓讀者理所當然地讀過,這個理所當然讓句子本身的想像空間無形的被限縮了。一首詩的前進過程有的時候(當然啦,不是全部,藝術類的東西永遠都有例外)就是一個又一個指示不清的路牌和線索,指引你抵達終點的一個推理猜謎類遊戲。有的時候重點在到達了甚麼樣的地方,有的時候卻是享受解開謎語的樂趣,試想如果你今天要從上海騎腳踏車長征到巴黎,跟你要從上海坐飛機到巴黎,哪一個旅程讓你覺得是人生難得的體驗呢?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吧。
知道這個原理,我們再回頭來看宋尚緯的運用,有沒有讓這個危險構成他寫作上的阻礙。
「我這不是來了嗎/來聽你們的聲音了/你們都不夠安靜/我沒有辦法進去/到你們涉案的現場/我甚麼都不知道」宋尚緯的寫法正像是一個路標指向另外一個路標一樣,每一個句子的意思都是不完整,然後以下一個句子擴寫,由此到彼,來完善「你」跟「我」的形象和立場。這樣以下句增補上句的書寫方式,有點像是把許多不同顏色的貝殼用一條細串了起來,最後變成了一個風鈴。但貝殼串得太多,容易讓風鈴變成一個龐然大物,貝殼的顏色與大小也要一一列入考量,從這裡我們又需要觀察作者在協調方面是否做得好,才能讓這個風鈴不僅僅是一堆串燒式的貝殼,而是一個新的整體。在這首詩裡,宋尚緯的貝殼就是那些增補的句子,同時,也放了馬總統說過的名言當成珍珠來點綴。把他們串連起來的絲線是由大量或者誠懇或者帶點詠嘆調的口吻所產生,這樣的連結豐富了詩的一致性。而當詠嘆成就的整體最後卻在回歸到馬總統說出這些話的歷史背景時,諷刺之意做為造神運動的反面,也就圖窮匕見的消解了總統身分的高高在上感,最後化約到了對人言行的檢視上。
除卻可能因政治立場不同而會自然而然對此題材不滿的有色眼鏡,把舊有的耳熟能詳的語句化為自己的詩句,舊句新寫,誰能說宋尚緯寫得不好呢?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5/20150520_20.html
諷刺現代詩 在 葉曄×夜夜寫字 Facebook 八卦
乍看這安排,還以為是現代詩咧!
作者是唐代的李紳,
大家琅琅上口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出自於李紳之手。
他雖有著「憫農詩人」的美稱,
但考取功名、成為顯貴後生活相當奢侈,頗諷刺。
扯遠了。
言歸正傳,
中秋節這天,
就抄錄李紳很酷的作品《賦月》,
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啦!
---[近期課程]----
金門 【放鬆寫美字─部首部件攻略】工作坊
9/ 18(三), 9/20(五) 19:00~20:45
課程詳情請看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71892453487165/?ti=icl
金門【簽名設計】工作坊
10/2(三) 19:00~20:45
活動費用:600元。兩人結伴報名或兩人以上團報名、老學員每人500元。
地點: 我在二手書店
報名方式:請至粉專私訊報名
台北【輕鬆寫美字-從習字入門到實務】
10/27 (日) 10:00-17:00
https://www.sce.pccu.edu.tw/class_detail.aspx?id=0M20A8100
高雄【教你寫一手好字 】
11/17(日) 09:30-15:30
https://reurl.cc/b65e4o
--
✒ 筆:派克多福
💦 墨:Robert Oster sunset
釋文:
月。
光輝,皎潔。
耀乾坤,靜空闊。
圓滿中秋,玩爭詩哲。
玉兔鏑難穿,桂枝人共折。
萬象照乃無私,瓊台豈遮君謁。
抱琴對彈別鶴聲,不得知音聲不切。